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90|回复: 3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积极语言HAPPY模式逻辑结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1-24 19:48:2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积极语言HAPPY模式逻辑结构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d4885d201010yff.html

    积极语言HAPPY模式在应用时,一定要围绕教育、教学各种常见情境。情境中,教师了解学生在此类情境中是什么样(表现),规律是什么,可能的原因是什么,教师应该怎么听、怎么想(脑语)、如何说(口语)、怎么做(行为语言)。其基本逻辑结构概念图如下所示。



        H(Hoped-for预想,期望)是指:教师说任何话前,应先预想期望到这个情境,既期望结果,也期望效能,帮助学生提高自我效能感;促进学生在面临困难时形成积极的态度,促进学生积极行为的习得,促进学生积极的情绪体验。当一个人拥有能够成功地完成某种行为的信念时就有了积极自我效能感。在缺乏自我效能感的情况下,学生很可能不会去实施某种行为。虽然语言并不是改变和提高自我效能感的唯一形式,但它是必要因素。为提高效能期望,教师如果仅仅停留在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甚至批评、指责、抱怨、泛化等,对学生有影响但不持久,甚至可能有不良影响。所以,教师要避免“NO”语言,即“不行,不好,不是,不对,不可以,别动,没长性,没出息,不努力,不求上进,不认真,不专心,不理想,不能做,不想干,不愿意,做不了,NO”,而是乐观地期望,事情会“行,好,是,对,可以,试试,想干,能做(好),做得了,有能力,有潜力,YES”,教师要经常表达“我同意你的想法、我尊重你的建议、我理解你的意思、我相信你能做到,我欣赏你们的做法,你说的是有道理的”,这些话应该成为习惯。

        A(Action行动)是指:教师要用积极语言,引导学生探问、探知、探做,即:行为、行动,引导学生有兴趣、发挥特长、创造性地做起来。

        P(Process过程)是指:看结果,更看过程,既关注问题的结果好坏,更关注问题的问询方向,追求“好”的过程和向“好”的方向发展更重要,而不是让学生都去追求TOP 1。教师从积极的角度使学生在追求“好”的过程中体验到充实、快乐和有意义,使学生产生“成功”的积极体验,提高学生自我效能感。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

        P((to the) Point关键点)是指:说有意义和关键的话,有效果目标地说,使学生行动与期望的培养目标发生联系。

        Y(Yield产品,收益)是指:学生收获积极品质的可操作为行为;潜能最大发挥,积极品质形成。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4 19:49:50 | 只看该作者
HAPPY语言模式层次水平


层次
示    例
特    征
归因
总说
我同意,我欣赏,我尊重,我期待,我相信,我理解,有道理,有新意,有收获,有希望,有提高,有进步,是有原因的
正向肯定,提出指向未来的建议和有目标效果的行为(理想状态)
激励、引导、自我实现
多说
行,好,是,对,可以,试试,能做,想干,做得了,会成功
先正向肯定,再指出“NO”的原因,提出建议,让人感到有希望
认可、肯定、尊重
少说
不行,不好,不是,不对,别动,没长性,没出息,不努力,不认真,不专心,不理想,不争气、不求上进,没救了,不理想,不能做,不想干,不愿意,做不了,都不会
“NO”语言,否定他人
不相信他人
不说
讨厌,淘气,捣乱,烦人,罚站(抄),累人,笨,傻,蠢,差,窝囊,马虎,浮躁,骗人,撒谎,蔫坏,让人失望,老失败,拖后腿,很糟糕
负向肯定
降低自尊
禁说
混蛋、滚出去,不要脸,让警察抓你,抽你,打死你,不要你了,都不理你
恶语
剥夺爱和归属
节选自《给老师的101条积极心理学建议——积极语言HAPPY》
(陈虹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2012年7月)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4 19:54:59 | 只看该作者
积极语言HAPPY模式的应用详解(HAPPY五步法]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d4885d2010140t7.html

积极语言的应用研究要超前于它的基础理论研究。每一个小的应用研究都在为大的基础理论研究建构基础,所以,HAPPY模式在应用时就植根于生活、学习中的各种小情境。每个小情境都是一个具有矛盾情节的小故事,故事中客观、具体地描述师生对话、家长与孩子的对话,包括语气、语调、表情、动作、体姿等,但不做分析,情境的主要目的是充分表现出语言引发的问题及所要解决的矛盾。



    针对情境,应用HAPPY五步法进行分析和说明。

第一步、期望(H:Hope)——一个良好的期待和预想

H是Hoped-for的第一个字母,意为:预想,期望,是指:教师(家长)说任何话前,心里一定要有个明确期望,期望学生具备或可以达到某项积极心理品质的品质培养目标,并能了解学生的需要是什么。

重点描述教师在原来情境中对学生是什么期待和预想,为什么会这么想,这种消极或针对性不强的期待导致了什么结果,后来调整为什么期待和预想(从积极语言课题规划表中右侧“总体培养目标”中选择每个小情境的培养目标),结果可能会怎样,心理学依据是什么。



第二步、行动(A:Action)——一种促进孩子做起来的语言方式

A:是Action的第一个字母,意为:行动,是指:教师使用积极的语言,包括表情、动作、身体姿势,着重培养学生自我效能感,帮助学生树立能够成功地完成某种行为的信念,解决学生想不想做的问题。即:教师激发和鼓励孩子认识到自己标志性积极品质或孩子自己想形成的那些积极品质,提高孩子的积极情感体验及对自身行为的目标和意义的认识,让孩子形成成功的信念,感到自己能做、想做,并有兴趣、发挥特长、向着目标、创造性地做起来,也就是把行动先发动起来。

注意:尽量用语言把外部诱因,如给孩子设定目标、给孩子一定的压力、给孩子讲你有责任做这事、你有义务做那事,转化为孩子“想做事”的内部动力。



第三步、过程(P:Process)——一个怎样说话的过程

P:是字母Process的第一个字母,意为“过程”,是指:家长和孩子语言的互动过程,就是指导孩子形成新行为、或调整和改变某些行为及习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家长语言重点要从孩子做事动机上下功夫。

动机是引起孩子行为,维持并促使这个行为朝向某一目标进行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是一个心理过程,而不是一个心理活动的结果。对于这种心理的内部过程我们不能直接观察到,但可以通过孩子行为的发动、方向、强度、持续性和言语表达五个方面来判断孩子动机的大小。动机是构成人类大部分行为的基础。

(1)发动就是孩子是否能够开始、想不想开始,怎样开始,如为了获取赞扬而努力,为了摆脱孤独而交友等,这个步骤在上一步“行动(A:Action)”中已经完成。

(2)方向就是孩子朝着哪个方面,什么目标去做、去使劲,通过什么途径或使用什么方法去做,如成就动机驱使人们选择挑战性任务,学习动机驱使人认真完成作业或做大量习题,休息动机则驱使人睡觉或去娱乐场所;

(3)强度就是孩子使多大劲、做到什么程度、水平怎样,是否努力;

(4)持续性就是孩子要坚持多久、能坚持多久、坚持多久就可以完成。

(5)言语表达就是孩子是否更多地表达兴趣和信念。表达兴趣的话有“我很喜欢做某事”“某某事特别好玩,特别有意思”“做完了我很愉快”;表达信念的话有“我很愿意坚持做下去”“我会想出办法的”“虽然有困难,但我不会放弃”“我一定能做成的”,常说这样的话的孩子,说明孩子的行为与其所追求的目标是一致的,孩子进行这个活动的积极性就高,就会继续做下去;但如果孩子说的常是下面这类,如:“我不想玩了”“一点意思都没有”“我怎么做都做不好”“我真的不行”,说明孩子觉得自己能做的事情与自己的目标相背离,孩子维持这个行为的积极性就会降低,或完全停止。在对话过程中,要描述和分析孩子表情、动作、体姿,这都是语言的组成部分。除了看孩子能否表达兴趣和信念外,还要看孩子能否感受到并表达出来自教师或家长的爱。

也就是说,孩子如果有了做事的动机,孩子便可以主动开始行为(发动)、决定向哪个方向去做(方向),按照目标要求努力去做(强度),坚持做下去(持续性),并能够用言语表达出来。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关注问题的结果好坏,更要关注问题的问询方向。让学生追求“好”的过程和向“好”的方向发展更重要,尽量使学生体验到充实、快乐和有意义,而不是让学生都去追求TOP 1。所以,要对比着描述消极语言情境中孩子的心理感受,及积极语言情境中孩子的心理活动及情绪体验,突出积极对话的成效,其中包括孩子是否感受到了老师或家长的“爱”的描述,以及对这种“爱”的方式的喜爱或厌恶程度,并说明原因。

教师和学生进行语言沟通的过程中,教师语言不能仅停留在说服性的建议、劝告、解释上,更不能常常是批评、指责、抱怨、泛化,这些会对学生有影响但不持久,甚至可能有不良影响。下面是值得注意的五个语言层次:

第一、少说或避免“NO”语言,即“不行,不好,不是,不对,不可以,别动,没长性,没出息,不努力,不求上进,不认真,不专心,不理想,不能做,不想干,不愿意,我做不了”。

第二、不说“讨厌、淘气、捣乱、烦人、罚站(抄)、笨、累人、丢人(脸)、傻、蠢、差、蔫坏、窝囊、马虎、浮躁、骗人、撒谎,让人失望、老失败、拖后腿”,这些语言使孩子缺乏自尊,失去信心。

第三、更不能说“混蛋、滚出去,不要脸,让警察抓你,抽你,打死你,不要你了,都不理你”,这些恶语剥夺了孩子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不能满足孩子的归属需要。

第四、多说“行,好,是,对,可以,试试,想干,能做(好),能胜任,做得了,有能力,有潜力,有进步,会成功”,这些语言满足了孩子的自尊,使孩子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变得更有能力,更富有创造性。

第五、经常表达“我同意你的想法、我尊重你的建议、我理解你的意思、我相信你能做到,我欣赏你们的做法,你们的做法有新意,我期待你能如愿以偿,我对你抱有希望,你会有提高有收获的,你说的是有道理”等类似说法。这些语言更容易挖掘出孩子的潜能,使孩子走上自我实现的道路。让这些话脱口而出,成为习惯,让师生互动过程成为促进学生积极行为习得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

    积极语言和消极语言都可描写,但重点分析积极语言的作用。



第四步、关键点(P:Poinnt)——分析期望、行动、过程三步中各自关键点

第二个P,是Point的第一个字母,即关键点,也就是要设想找到教师(家长)语言与学生(孩子)情绪之间的平衡点,注意说指向未来、指向目标、指向希望、有意义并能提高学生(孩子)动机和效能的起关键作用的话,抓住与期望中的品质特征和希望形成的行为之间有关联的那些点,诱导学生(孩子)积极情绪,激励学生(孩子)想做、做起来、做下去、往好的方向做,具体指导和全力支持孩子去做标志性的或孩子自己期望的那些积极品质界定的行为(品质行为),使孩子向着这些行为特征发展,实现孩子行为上的具体转变。



(1)关于期望(H:Hope)的关键点:

1)是否了解孩子在该情境中想要什么(也就是孩子的“需要”)及为什么想要这个(原因),是否清楚知道孩子对什么满意,也就是孩子在此情境下期望的语言是什么;

2)家长是怎么想的,影响家长这么想的因素是什么(家长这么想的原因是什么),家长应该怎样期望才能在孩子的需要与大人的需要之间找到平衡点。

3)在对孩子期望(H:Hoped for)时尽量从正向考虑,认为孩子的问题是可以接受的,明确家长到底想在这件事上培养孩子哪个方面,即家长对孩子的培养目标是什么,是否明确清晰,在每一个小情境中,不要期望孩子什么都会,什么都好。



(2)关于行动(A:Action))的关键点:

当家长确定了培养目标后,就需要考虑有没有引发孩子的做事兴趣,哪些话能促使孩子想做,有效提高孩子效能(让孩子相信自己能做好或能成功),哪些话能激励孩子“做”起来,导致家长没这么说的影响因素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应该怎么说。



(3)关于家长与孩子语言沟通过程(P:Process)的关键点:

家长要用语言使孩子在朝向什么方向做(有了方向和目标)、做到什么程度(是否努力)、坚持多长时间、怎样表达出来四个方面去引导。

1)在方向、强度、坚持性三个方面,导致孩子动机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2)是否激发起了孩子的愉快情绪(孩子需要得到满足),

3)导致孩子“不做”了的话是什么层次的,影响家长这么说的因素是什么,

4)家长怎么说不但能够转化成孩子的自觉行为,而且孩子自己还能用言语表达出来,同时去主动寻找做事的方法。

描述要简明扼要,让人一看就明白、能记住、能模仿。

学生的认识、体验、情绪、态度、理念,以至行为的改变,虽不是一蹴而就,但字里行间要体现出孩子在变化。每个情境不必期望学生在该品质方面的所有行为上发生改变。



第五步、收获一个(Y:Yield)——收益、效率、产品

Y是Yield的第一个字母。意为:收益,效率,是指:孩子收获到所希望培养的品质和可操作行为,并增加孩子对该行为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使孩子潜能最大发挥,行为逐渐稳定,习惯结构形成,积极品质形成。用简短的语言描述孩子改变了什么认识及行为。参考《积极语言培养规划》。

这种改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认知领域:扩建即时注意和思想,即:扩展视觉注意的范围和思维的多面性和深刻性;

2人际关系方面:增加对陌生人的亲切感,增加对熟悉人的信任感,尤其是对于亲密之人,促进彼此在思想信仰、价值观念、行为做法等方面产生认同,建立起富有凝聚力和效能的人际关系,增进情感上的相互包容与依恋,满足人际情感需要;

3行动方面:获得有关行动的必要知识、技能和技巧,认识到为何行动,怎样行动,何时行动,行动要取得什么结果等,更好地调控自身行为。

在这些改变过程中,学生(孩子)所收获的心理功能体现在:协调了认知、协调了情感、协调了行动,有利于实现“一起想、一起成长、一起幸福”的三个转变。



感谢广东省汕尾市城区新城中学李仁强对HAPPY五步法建构过程中给予的宝贵建议。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1-24 19:56:26 | 只看该作者
怎样应用积极语言HAPPY五步法引导学生形成“热爱学习”品质(积极语言HAPPY建议)

陈  虹

1. 积极语言的基本解释
“积极语言”的建构思路是:积极语言→积极情绪→积极认知、人际、行动→积极人格→积极社会支持→幸福、和谐、阳光的人。其基本解释是围绕周所众知的HAPPY(幸福)这个英文单词展开的,如下所示:
HAPPY 由五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简缩而成,如下所示:

首字母
H
A
P
P
Y
英文单词
Hope
Action
Process
Point
Yield
中文释意
预想,期望
行动
过程
关键点
收益、效率、产品

H:(Hope预想,期望)意为:教师(家长)说任何话前,应先期望学生(孩子)具备或可以达到某项积极品质的品质培养目标,相信学生(孩子)能够形成这些品质的行为特征。
A:(Action行动)意为:教师(家长)激励和引导学生(孩子)认识到自己标志性积极品质或期待形成的积极品质,引导学生形成内在动机,促进学生(孩子)想做。
P:rocess过程,意为;在与学生(孩子)对话等互动过程中,注意学生(孩子)需求、情绪、心理活动及活动原因,在学生(孩子)行为的方向、强度和坚持性上加以引导,引导学生(孩子)形成新行为,或调整和改变某些行为及习惯。
P:Point关键点,意为:设法找到教师(家长)语言与学生(孩子)情绪之间的平衡点,说那些指向未来、指向目标、指向希望,能提高学生(孩子)动机和效能的起关键作用的话,激励学生(孩子)做起来、做下去、往好的方向做,实现学生(孩子)行为上的具体改变。
Y:Yield收益、效率、产品、效果,学生(孩子)认识到并逐步形成各项品质的行为特征,获得所希望的品质和可操作行为,增加学生(孩子)对该行为能力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应用。
2.积极语言HAPPY五步法应用详解
针对“11.怎样“奖赏”上课睡觉的学生(孩子),快乐有多重要”中http://blog.sina.com.cn/s/blog_9d4885d20101771t.html武新案例,我们来分析如何应用HAPPY五步法。
【情境】 武新上课老犯困,怎么办?
武新上初中了,语文成绩一直不理想。上课时常犯困、打瞌睡,有时还说话、做小动作,课后常常不按时完成作业。老师常常说武新:
你怎么就对语文没兴趣呢?一上课就睡觉,作业也不会写,什么什么都不会。
这样下去你以后怎么办?每次考试都是班里的最后几名,你怎么就不争点儿气呢?
道理没少给你讲过,一点不见起色。明天把家长叫来!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培养学生“热爱学习”?上面这些话对于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品质,有用吗?说怎样的话才会有效?

第一步:H(Hoped for)预想、期望——一个良好的期待和预想(脑语)
这个期待包括:
1学生(武新)主观上是想听好课,做好作业的,但可能没有掌握好方法;
2学生(武新)是喜爱上学,喜欢学习新知识的;之所以表现得不爱学习,是遇到了一些困难;
也就是说,教师(家长)如果希望学生(孩子)听好课、喜欢学习或愿意主动努力,那么,我们就要从这几个方面表达对学生(孩子)有积极的期待,并提供有效的调整策略,让学生爱上学习。要努力正向强化学生的行为。
教师可以试试以下言语:
1.“老师知道,你也希望自己能够取得好成绩,你并不是自己想象的那么糟糕,我认为,你对学习新知识是有兴趣的。”这是站在学生立场上为学生考虑,表达对学生的理解(同理心)。
2.“虽然语文成绩不理想,但我发现你对很多事情都有好奇心,比如汽车、艺术,这些都是非常难得的。”教育心理学认为,惩罚常常使人感受到失败,而有意忽视不当行为与表扬适当行为效果常常相当。所以,尽量避免让学生感受自己总是处在失败中。当教师把学生本人和他的问题分开来看,认识到人≠问题,就不会给学生贴标签,就会减少对学生人格方面的否定性评价,并愿意看到学生的积极面,给学生以良好的期待。
第二步:A(Action)行动——一种促进孩子“想做起来”的语言方式
教师通过“试一试、你可以的、先做起来”等积极的语言让学生行动起来。“你上课就睡觉,作业不会写,什么什么都不会”都是实话,学生确实上课睡觉了,也确实不会写作业,但是这些真话不能起到鼓励和教育学生的目的,更多地像老师的发泄。教师如果可以通过积极的语言,让学生对学习产生去试一试、动一动的念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这样的语言:
1在这次考试中,你做对了75%的题目,和班里平均水平差不多,这说明你基础还是不错的。老师猜想,你一定是愿意学习新东西的,是吧,而且你也是有能力去挑战自己的,争取把简单的题做对,有精力的话试做一些有难度的题。试试看,如果有问题的话,欢迎随时找我。
2虽然睡了一会儿,但你在一开始的10分钟,表现还是不错的,能够跟上老师的思路。如果你以后在没人要求你学习的时候也能主动学习,就会更好了。
3在体育方面你很有天分,打起球来精力充沛,打球一定很快乐,咱们试着找找学到新东西时也能感到开心和快乐的方法,愿意试试吗。
4学习总会越来越难,越来越多,一定会遇到困难或失败的,我相信你是不会放弃的。
这样的语言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自己不是一事无成,看到自己在学习上是有潜力的,通过鼓励,让学生产生“试一试也许会更好”,“再坚持和再努力一些也许会更好”的想法,“想”主动学习。
第三步:P (Process)过程————一个怎样说话的过程
看重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用语言给予学生具体做法(怎么才能爱学习)的指导,让学生体验到学习充实、快乐,有成就感,使学生产生积极的心理体验;要想改变学生一个行为或形成一个行为,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
可以试试这样的语言:
从作业中可以看出,你上课是认真听讲了,但知识点掌握得不牢,最近这段时间主要知识点是……不知我说清楚了没有。
从上次考试来看,你是有基础的,下面的一段时间内,争取把知识点之间脉络搞明白,而且最好隔几天就找找知识之间的关系,这样,你会变得越来越有兴趣,变得非常勤奋,而且会增加自信。
在这个过程中,要少说或避免“NO”语言,即“不好,不对,没长性,没出息,不努力,不求上进,不认真,不专心,不理想;
不说“淘气、捣乱、笨、累人、丢人(脸)、傻、蠢、差、窝囊、马虎、浮躁、让人失望、拖后腿”,这些语言容易导致学生缺乏自尊,失去信心。
更不能说“混蛋、滚出去,不要脸,都不理你”,这些恶语剥夺了学生与同学、与老师、与班级、与学校建立感情联系,不能满足孩子的归属需要。
而要多说“行,好,可以,试试,能做(好),能胜任,做得了,有能力,有潜力,有进步,会成功”,这些语言使孩子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变得更有能力,更富有创造性。
纠缠于学生已经发生的错误,尤其对于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经常性的失败体验会令其自尊不强,自信心下降,是不利的。有建设性的语言能够具体指导学生需要在哪方面努力,该如何努力,有助于学生看到希望,体验学习的快乐,找到学习的成就感。学习的成功、自我效能感的提高,会让学生产生积极的情绪,快乐的体验,学习动机容易被激发。
第四步:P (Point)关键点——抓住期望、行动、过程三步中各自起决定作用的语言。
尽量使学生被赞许、被激励,满足学生的需要(被赞许、被激励),避免学生感到失败和无助;用指向未来的、有明确的方向、期望的语言让学生悟出怎样做会更好,用有意义、具体的指导对待学生的困难,不集中在“过去的”做法如何不好,少说学生的不良行为(如对学习没兴趣、学生成绩不好、什么都不会、学习习惯不好)。要从学生那些正确的行为入手,表扬他们所做的与不良行为相反的行为。尝试在学生的需要(被赞许、被激励)与教师的需要(让孩子上课听讲,完成作业,喜欢学习)之间找到平衡点,这样的课堂教学就会非常有效。特别注意的是,也一定避免用无用的语言反馈学生,这类语言虽然看上去很客观,但却没有意义。如:
“这次考试你又是78分,和上次一样,看样子你没什么进步。”(客观真实,但无意义、无用)
“考试前你一定没好好复习吧。”(谈论过去,不能改变)
“你这次要努力一些。”(虽有鼓励,但不明确)
上面三句话是没用的、不能改变的,虽然第三句略为是鼓励的话,但鼓励和赏识的话最好具体一些,指向性清晰一些才会发生作用,如果不够清晰可能会发生作用,但不长久。这也是老师常说的“我苦口婆心地磨破了嘴皮,也不管用”“跟学生说了一百遍的东西,和没说一样” “我怎么说,学生都听不进去”。这话千真万确,就是“不管用”“和没说一样”“听不进去”,学生把“你没进步、你没复习”听进去有用吗?没用。没用为什么还要让学生听进去?这么一分析,学生听不进去就是合理的。如果教师能用建设性的语言反馈学生,学生心里会更愿意接受并知道改进什么,可能会产生好的效果。如:
“你有三个优点,和同学关系好,做事肯努力,而且能积极参加班级组织的活动。希望你再找找自己的优点,看哪些优点适合你读书学习,哪些好习惯和做法能帮助你理解和记忆,再看看主要是什么地方不清楚,感到糊涂,如果能发现促进你改进学习方法的优点就好了。好,咱们找找……”(也符合事实,但肯定学生正向行为,指出问题,重要的是给予对未来的建议,而不是只谈过去的错误。)
“最近,你有提高,上次错的字词,这次做对了几个。看看这次错在哪里了,问题是什么,然后自己订个学习计划,看如何解决这几个问题,相信你会认真执行的。”(强化已有进步,明确努力方面)
当然,不是说教师都不再说“真”话,不再真实评价学生,而是要继续说“真”话,把原来从负向评价学生的“真”话,转变成从正面评价学生的“真”话,而且这样的评价越真越好。也就是说,当对学生定性时,尽量使用积极的肯定学生人格的词语,而批评时只批评学生这个行为。如批评时可以说:明天把作业做完,而且要做对,同时,把错题更正过来;而不能说成:你总是不完成作业,你就是不热爱学习。可表扬时,可以说:今天作业比往常做得好,你学习上越来越有主动性了,而且我发现你越来越喜欢学习了。
第五步:Y(Yield)收益——收获到的好行为、好习惯、好品质。
在积极语言环境下,学生(孩子)更容易在学习态度和动机上出现变化,增加主动学习的行为。如果能满足学生(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需求,不仅可以让学生(孩子)潜能得到最大发挥,而且学生(孩子)在精神上也会大受裨益。具体到情境中武新同学的收益,则是:
1.变得有学习自觉性。每当有机会学习新东西时,学生愿意并积极参加;
2.学习有了幸福感。自己觉得越来越努力,学到新东西时会感到开心。
3.学习动机增强。没人要求该生学习时,该生也会学习。
4.主动寻找学习方法。 一旦订下了学习计划,学生会认真执行,并不断完善学习计划。
以武新同学的例子,说明积极语言的作用,仅是个抛砖引玉,解释积极语言的HAPPY构成,和HAPPY五步法的应用操作,非常有趣,也非常好用。 如果需要了解如何应用HAPPY模式,可见 http://blog.sina.com.cn/s/blog_9d4885d20100zzdx

节选自《给老师的101条积极心理学建议——积极语言HAPPY》
(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陈虹主编,2012年7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5 03:10 , Processed in 0.138133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