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88|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成都陈大伟问《教师之友网》各位网友教师节快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1-9-10 09:43:4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各位老师:

       教师节快乐!

      管老师邀请我在此说几句话。就说这两句吧:

       教学目标和内容的合理性追求应该优先于教学手段和方法的有效性选择。
       教学是选择和平衡的艺术



                                                          陈大伟 2011。9。10。于成都大学师范学院

2#
发表于 2011-9-10 16:39:30 | 只看该作者
http://xnjyw.5d6d.com/thread-38467-1-2.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38467-1-2.html

http://xnjyw.5d6d.com/thread-38467-1-2.html

教学二十韵
叶圣陶
教亦多术矣,运用在乎人,
孰善孰寡效,贵能验诸身。
为教纵详密,亦仅一隅陈,
贵能令三反,触处自引伸。
陶不求甚解,疏狂不可循。
甚解岂难致?潜心会本文。
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
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
惟文通彼此,譬如梁与津。
学子由是进,智赡德日新。
文理亦畅晓,习焉术渐纯。
操觚令抒发,二事有可云,
多方善诱导,厥绩将无伦。
一使需之切,能文意乃申,
况复生今世,交流特纷纭。
二使乐其业,为文非苦辛,
立诚最为贵,推敲宁厌频。
常谈贡同辈,见浅意殷勤。
前途愿共勉,服务于新民。
一九六二年
陈大伟观课议课视频集

陈大伟教授是著名的教师教育专家,他在校本研修方面做了深入的研究,提倡并实践着观课议课主张,他研究的是操作层面的东西,重点是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成长,是教师行为。他的研究和实践,对我们来说是难得的具有指导性的。对于教师而言,可以站在观课议者角度,认识自己,反省自己,提高自己,对于教研工作者而言,是不可多得的工作指导宝典。下面是陈教授的演讲视频。

第一: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Y5MzI0NTEy.html(理解观课议课上)

第二: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A2MDQzODg4.html(理解观课议课下)

第三: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A2MDQ2MTUy.html(准备观课议课上)

第四: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A2MDgzMjA0.html(准备观课议课下)

第五: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A2MDg1NjA0.html(实施观课议课上)

第六: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A2MDg3OTQw.html(实施观课议课下)

第七: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A2MDkwODgw.html(观课议课与教师专业发展上)

第八: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A2MDkzNDQ0.html(观课议课与教师专业发展下)

第九: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A2MDk2ODg0.html(观课议课与理想课堂建设上)

第十:http://v.youku.com/v_show/id_XMjA2MDk4MTYw.html(观课议课与理想课堂建设下)

每讲45分钟,具体深动,深入浅出。


3#
发表于 2013-11-27 01:14:12 | 只看该作者
做“明白”的教师

陈大伟



要成为名师,要先做“明”师。明师是什么?就是明白的教师。作为结果,明师是心里明白的教师,他知道自己是谁,自己在干什么,知道自己生活的目的和意义,也知道自己的成长和进步;作为过程,明师在不断研究自己——“人啊,认识你自己”,他在努力争取认识和理解自己、改造和完善自己,在研究和改造自身中赢得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而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如此重要,以至于帕尔默在《教学勇气》中说:“真正好的教学不能降低到技术层面,真正好的教学来自于教师的自身认同与自身完整。”
  当然最好的结果是做明白的名师。要成为明师中的名师,可以有成为名师的追求和目标,但追求成为名师不可太执著,应先把功夫放在成为明白的教师上。我相信,在成为明师的道路上走下去,就会更有机会成为名师,那时候的名师才能实至名归。
  研究是“解决问题”和“修养自身”的统一
  研究为了明白,明白需要研究。要做明白的教师,我以为需要一种研究的转向。这种转向就是把自身作为研究的对象,审视自己,研究自己。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可是现有的研究没有给更多中小学教师带来理想的幸福,我认为,取向的偏差是其中的一个原因。从取向上,目前大多把教育科研作为认识外界事物关系的手段,没有发挥科研改造自身、发展自身的重要作用。事实上,人类只有面对人自身,才能达到对人的理解,只有研究了自身,我们才能对人类也就是对我们自身负责。由于没有对自身的改造和变革,没有在研究中创造和实现新的自我,我们就很难发现科研对自身的意义,也就很难体会到科研的幸福。
  一方面是要研究自己,另一方面又要做“为己”的研究。孔子说:“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朱熹对此解读:“为己,欲得之于己也;为人,欲见知于人也。”“为己”是以修身立德、发展自己为本;“为人”是以邀誉功利、建功立业为务。“为己”是要认识自己,改造自己,“为人”是要见闻于社会。从“为己”的角度,我以为,教师的教育科研就是“用思想和行动结合起来的力量让自己的教育生活变得美好和舒适”。当然,这里的美好和舒适应该基于教育的成功和有成就,应该基于更好地实现了促进学生发展和成才的目标。
  研究带来成长,研究带来变化。教师研究带来的变化,主要体现在“新知”、“新事”、“新人”上。
  先说新知。有一位一年级老师上《画家乡》,课堂上让学生齐读课文(7个自然段),课后交流,这位老师说:“在低段教学中,安排齐读可以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可以看一看是否读得正确,是否读得通顺,是否读得有感情,还可以带一带不会读的孩子。这是我在设计的时候想过的。但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读到后面的时候,学生读得很辛苦,没有了精神。这使我意识到,太长的课文不宜一次齐读完,课堂上不要让小孩子太辛苦。”我认为这就是在做研究。研究是发现行动和行动结果(效果)之间的关系和联系,研究的结果是获得对其中关系和联系的认识,得到关于自己、关于学生、关于教和学、关于教材等方面的新认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原有的知识背景、知识内容、知识结构都将随之而改变,并得以重新建构。这就是研究中的新知,获得的是一种认识成果。
  再说新事。作为实践者,研究的任务不在于认识行动,而在于改造行动、改造实践。对教育各种事实和现象之间联系和关系的深刻洞悉与把握,有利于认识、理解和预测教育事实(现象)的发展方向与趋势,从而对其进行更有效的促进或控制。这样,有了新知的基础,研究者新的实践也就有了可能。新事是什么呢?我以为首先是做事的手段和方式有了新的突破,其次是由此产生或获得了新的实践效果。它是一种推陈出新的“新”,一种超越既往的“新”。比如,将“课堂上不能让孩子太辛苦”的认识付诸实践,我们可能不再让学生齐读比较长的课文,而是更自觉地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身心状态。这样的改变就可能使自己的学生在课堂上生活得愉快一些。
  再举一个例子。有一位教师上《卖火柴的小女孩》,在课堂上,口头提出了这样的学习要求:“下面大家读课文的第二部分,读的时候最好采取默读的方式,因为在默读的时候你才能更好地思考。大家思考什么问题呢?思考卖火柴的小女孩4次擦亮火柴,她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你可以边读边思考,把自己想到的勾画出来,写上你的想法。还有,对4次擦亮火柴,你可以边读边在头脑中想象画面。”在学生交流时,他发现,很多学生读的是课文第一部分。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他分析,是由于自己提出的学习要求太多了,学生记不下来。这使他意识到,过多的学习要求学生根本记不住。用什么方法改进呢?他想到了演示文稿。从此,在他的课堂上,多媒体不仅用来提供学习资源,分享学习成果,而且用来提示学习要求,组织教学活动。这样的改变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新知和新行动的出现意味着新人的诞生,从终极意义上,研究要创造新人,要创造一个新的自我。创新自己意味着在修养上不断达到新境界,意味着自己的专业成长。古人说:“修以期其精美,养以求其充足;修犹切磋琢磨,养犹涵育熏陶。”“精美”和“充足”是修养的目标和追求,“切磋琢磨”和“涵育熏陶”是修养的方法与过程。如果把研究看成认识现象、发现规律,并指向问题认识和解决的话,修养则主要指向自身发展和丰富。教师的研究应该是解决问题和修养自身的统一,从这种意义上,我们也可以说,教师成长的主要方式是研修。
  不是向外看获奖,而是向内看变化
  波斯纳说“教师成长=经验+反思”。反思什么呢?过去的反思可能集中在是否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是否取得预期成效;现在要争取成为明师了,我们就不能仅仅停留在对是否“成事”——“做成了事”——进行反思,而且需要对是否“成人”——“实现了专业成长和进步”进行反思。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我琢磨,不能认为,只要学习、只要练习,就会给人快乐。比如,现在让你机械抄写30遍“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你就很难快乐。“说”在何处呢?“说”在学习中要有所收获,有新的体验、新的感悟,能够“温故而知新”、“举一隅而以三隅反。”体验到成长和进步才能享受学习的快乐。从这种意义上,反思的目的还在于对成长和变化审美,体会有所得,并为此增加专业成长的积极性和动力。
  走在成为明师的道路上,不是向外看获奖,而是向内看变化。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审视和反思自己的变化:
  审视和反思教学有效性有没有变化。比如,在专业成长过程中,我的学生参与教学是否更加积极主动?是否有更多学生乐于学习?教学成效是否更加理想?教学是否更轻松?是否更加得心应手……教学合理性、有效性的增加表现为教学效率和质量的提高。由此使我明白我的教学是否在进步。
  审视和反思教学自觉性有没有变化。教学自觉性增加表现为我们开始积极主动追求教育教学的意义,追求有效的教学,追求有意义的教学生活。自觉性增加意味着研究成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而研究性教学将成为自己的教学方式,我们正在成长为研究型教师。
  审视和反思教学效能感变化没有。教学效能感是教师对影响学生行为和学习能力的主观判断。教学效能感增加表现为对自己教学能力的自信心的增加,它使我们对教学行为导致的结果有更为清醒的认识,并对自己行动的效果充满信心。教学信心不断增强将使我们的生活方式更加积极主动,从而满怀信心、充满活力地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充分享受由创造带来的教师的幸福生活。
                                   (原载《人民教育》2010年第22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3:32 , Processed in 0.096118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