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百年变迁的中国剪影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11 16:00: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size=+2]百年变迁的中国剪影



     作者:唐良智     




     今年,是发展经济学之父张培刚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一年半  以前,在沉痛悼念一代宗师溘然长逝之时,张五常、晏智杰等经济学界前辈和李佐军、徐长生等张先生的学生,酝酿编辑出版张先生传记,以传承先生的学术与精神。作为张先生的弟子,我十分赞成和支持。随后,武汉市文联主席池莉女士举荐青年作家胡坚担当此任。在各方支持下,胡坚不负众望,于四月初送来《张培刚传》清样,并约我作序。我颇感欣慰,故略抒情怀,以为恩师辞世两周年之祭。
      张培刚先生1913年7月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今红安县)。1934年毕业于武汉大学经济系。同年,任国民政府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助理研究员。1941年,赴美国哈佛大学留学,师从熊彼特、张伯伦、布莱克等大师攻读经济学,获硕士、博士学位。1946年,任武汉大学经济系教授和主任。1947年,博士论文《农业与工业化》获得哈佛大学“大卫·威尔士奖”。1948年,任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顾问和研究员。1950年,任武汉市人民政府委员、市财政经济委员会委员。1953年,任华中丁堂院(今华中科技大学)筹委会委员、基建办主任。“文革”结束后,任华中工学院社会科学部主任、教授,经济管理学院、经济学院名誉院长,经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2011年11月逝世,享年九十八岁。   
      张培刚先生是我国具有国际影响的经济学家,发展经济学的创始人之一。上世纪40年代出版的《农业与工业化》,不仅是西方发展经济学的奠基之作,也是我国工业化理论形成时期的代表作。上世纪90年代,先生主编出版《新发展经济学》,进一步深化农业大国工业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理论路径与政策内涵,至今闪烁着真理的光芒。   
      张培刚先生也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不仅为民族经济学的发展倾注了毕生心血,而且以博大的济世情怀引导莘莘学子探索新领域、拓展新境界。张先生从教六十余载,桃李满天下,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培养和输送了大批人才。董辅礽、李京文、何炼成、徐滇庆、张燕生、张军扩、胡和立、巴曙松、李佐军等著名经济学家都是先生的弟子,他们活跃在理论界、实业界和政界,为祖国工业化、现代化建设,践行先生的理念,奉献自己的才华。   
      张培刚先生生活的时代,是中华民族从积贫积弱走向伟大复兴的时代。张先生的风雨人生和心路历程,见证了一个时代的蹇难、光荣与梦想,不啻为百年中华的历史剪影。因此,真诚地感谢作者胡坚,正是他的辛勤劳动,为我们生动地再现了传主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全书谋篇大气天成,在整理大量史料的基础上,以戏剧化的手法展现了一代大师的风采神韵。
      全书以时间为主线,分“故乡盟志”、“负笈江城”、“乡间骑士”、“扬帆出海”、“壮志未酬”、“老牛奋蹄”、“英雄暮年”、“荣归”八章,记述了先生卓越而平凡、辉煌而淡泊的一生。从少小立志、海外游学,报效桑梓、“文革”蒙难,到重返学界、老骥伏枥,各篇环环相扣,自然流畅,生动地刻画了历史的沧桑,描绘了传主从摘取学术王冠宝石到历经命运起落的跌宕人生,更热情地讴歌了一位知识分子伟大而沉郁的家国情怀。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相信本书的出版,不仅能使广大读者得以一睹一代宗师的风采,也足以激发一代代有志青年,为实现祖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勇往直前、开拓进取。
      一篇读罢头飞雪,回溯张先生丰饶而又坎坷的一生,无论顺境与逆境,无论高峰与低谷,先生都将个人命运与家国前途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默默担当,披肝沥胆,虽九死而未悔,用血肉、苦难乃至整个生命印证并践行了北宋大儒张载所说的千古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今天,张培刚先生毕生追求的中国工业化、现代化之梦,正在变为现实。作为《张培刚传》的读者和传主的学生,我唯有秉承先生的学术与理念,始终以人为本,努力造福桑梓,为湖北武汉的经济社会发展和现代化建设贡献绵薄之力。

                                        2013年4月28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9 17:55 , Processed in 0.126131 second(s), 28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