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刘荒田:手机的“奇迹”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14 17:34:1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刘荒田:手机的“奇迹”
发布时间:2013-06-20
| 时代周报 | 238期 |
刘荒田
我离开旧金山以后,用了10年有余的美国手机号取消了。最近回来,换了新的手机号。别以为蓝天依旧人间一如既往地平淡,手机号也无端生出奇迹来。这不,一位旧金山的朋友给我发来电邮,咋咋呼呼一番:不得了!活见鬼!我拨打你原来的手机号,先是一个说英语的女孩接听,我以为是你女儿,我说我找刘先生。她说稍等。在电话我听到一个男人打着咳嗽,似乎是从洗手间踱出来的,他接过手机,和我对话。我打招呼,用的是广东话:“荒田,什么时候回来的?”他以普通话回答我。我暗想怪了,我的老友刘荒田是广东人,和我用广东话交谈了足足15年,何以回一趟中国,就连粤语也抛弃了呢?我怀疑起来,问:“你真是刘荒田?”“怎么不是?我行不更名,坐不改姓……”“会不会是同音?”“我啊?刘邦的刘,荒废、荒诞的荒,田野的田。”我想,刘荒田停用的手机号,居然被一个叫“刘荒田”的中国人用上,几率大概和中六合彩差不多吧?“我不死心,用只有你我能明白的台山方言说了一句话。”终于把对方考倒—他说,听不懂。于是,友人对着电话惊呼:“我是做梦吗?”对方冷笑着说:“你是做噩梦!”把手机挂了。
老友把经过说完,两人哈哈大笑。我犹豫了一阵,按捺不住好奇心,拨打另一位“刘荒田”的手机号。词儿已准备好了,如果彼“刘荒田”问我所为何来,我就说:“为了道歉,由于你用了我过去的手机号,我的朋友很可能不止一次地来电,使阁下无端受扰。”接听的是女孩子,我一说“找刘先生”,她就以英语甩下一句:“错号!”挂断了。
冷静地思考,在华裔占总人口七分之一的旧金山,停用的手机号被手机公司分配给下一个用户,而该用户竟是同胞,几率应低于10%。该新用户还是中国男人,中年以上,姓刘,符合这三条,比率应低于0.1%;若连名字也不打折扣地重叠,就不可思议了。较为合理的解释是:这位北方人,接到找“刘荒田”的电话多次,要么生气了,要么生性诙谐,而碰巧那天吃饱了给撑着,便和我的老朋友开个玩笑。他并非“刘荒田”,冒名顶替仅仅为了好玩。还好在他宅心仁厚,没给我的多位朋友发布和“刘荒田”有关的虚假消息,诸如刘荒田在国内被捕、被驱逐出境之类。
那天和朋友议论过这一“奇迹”,晚上居然梦见这样一位六旬老者:我在中国大陆时,他和老妻过去是公务员,退休以后一起从黄河岸边的城市来到旧金山,给在加州大学生物系读三年级的女儿当陪读。他和写作无缘,每天买一份中文报纸,偶然读到署名“刘荒田”的狗屁文章,毫无所感,不是他写的,无非是名字相同,一如一个百万人口的城市起码有100个张伟、王军一般,旧金山出现多一个“刘荒田”有什么稀奇?最近,20多名说中国话的人来电,都找“刘荒田”,他一个也不认识。两位操英语的人要和他通话,他听不懂,由女儿接,原来是国税局和法庭的人,前者要查他的税,后者干脆宣称,鉴于“刘荒田”多次被选为陪审团候选人,却没有一次到场,按照法律,如果不举出充分的理由,刘荒田将被罚款乃至被判坐牢。女儿给他翻译以后,吓得他冷汗直流。我后来知道此事,幸灾乐祸地冷笑,谁叫你用了我的名字!
作者系旅美作家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29 09:36 , Processed in 0.103336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