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张柠:《中国作家离伟大的小说还很远》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30 10:40:4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张柠:《中国作家离伟大的小说还很远》         


1、精明人和愚人

  纠缠于什么叫“伟大的小说”,是一个伟大的作家所不为的,而是那些讲授和编写文学史的教授或者一些小说匠所热衷的事情。作家王朔曾经担心自己“一不小心写出了一部《红楼梦》”。这句曾经同时引起了喝彩和咒骂的话,意义不在于他能不能写出一部《红楼梦》(现在不要说《红楼梦》,连《青楼梦》他也写不出来),而在于他聪明地发现,伟大的作品不是捏着鼻子憋出来的,而是一不小心写出来的。也就是说,作家自己都不知道自己能够写出什么样的作品来。伟大的作家或许都是一些大智若愚的人。成功了,他就是“大智”,没成功他只能是一个“傻瓜”。这就是文学艺术这个行当的残酷性。因此,那些精明的人最好不要去当小说家(更不要奢谈什么“伟大的小说”),因为精明的人最多也只能当一个3流作家,这样就浪费了他们的其他才能。他们去地炒股或者当官,说不定成就更大。

  我们可以断定,凡是信誓旦旦要写出“伟大的小说”的人,注定写不出“伟大的小说”。凡是每年10月都守候在电话边的人,注定得不了“诺贝尔文学奖”。福克纳得奖的时候,还在自己的农场里干活儿,正在享受他的怨妇妻子的折磨。曹雪芹的写作就不用提了,大家比我还知道。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好几部伟大的小说,都是被出版商逼债给逼出来的。因为他为了还清刚刚去世的哥哥欠下的债务和抚养几个侄儿,就让出版商先支付稿酬,然后再开始赶写小说,一边写作,一边发羊癫风(俗称“猪婆癫”)。那种写作的方式,简直像逃避追杀一样紧张、绝望而又疯狂。马尔克斯在巴黎街头流浪的时候,他怎么知道自己会写出《霍乱时期的爱情》这样伟大的小说呢。当然,我并不是说,只有在穷困潦倒或者在遭到追杀的时候才能写出伟大的小说,而是说“伟大的小说”靠精明地算计、研究、培训是不管用的。因此,此时此刻来讨论什么是“伟大的中国小说”,就像一条咬住自己的尾巴的蛇一样尴尬。


2、永恒的灵肉纠葛

  伟大的小说的目的,不在于反映现实,而在于通过对现实和人生的描写,显示某一种语言对死亡和不朽的想象方式,并且能够感染这一语言的邻居。但究竟什么才够得上是“伟大”的呢?首先,形式上必须是“高”和“宽”的,而不是鼠目寸光,像母鸡一样只能看到眼前;前者是比一般人站得高一点才有的视野,后者是在日常经验的泥淖里不可自拔者的视野。其次,内容上的庞杂,无所不包。也就是古语“有容乃大”的意思。“有容乃大”很正确,“无欲则刚”就不对了。我们经常可以见到一些为了“刚”而“无欲”的人,他们就是先将自己阉割掉,然后再设法去对付别人。这是一种建立在阴谋上的强权逻辑,根本不符合文学精神。在文学艺术中,“有欲”和“无欲”是平等的,君子和小人、胖子和瘦子都有自己的位置,官僚和百姓都在同一个层面上对峙。伟大的文学就是要具有包容性,这种包容性立足于人性的全部经验(它的丰富性和复杂性),而不是经过作家个人自以为是(基于一时一地乃至一个党派或团伙的价值和意义)的筛选后的经验。

  举两个最典型的例子:拉伯雷的《巨人传》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卡拉玛佐夫兄弟》。拉伯雷“用肉体打击精神”,他将庞杂的民间肉体语言引向了精神层面,让精神片刻也不能安宁。陀思妥耶夫斯基则“用精神打击肉体”,他将信仰的语言拉到了欲望和肉体的层面,让肉体在“末日审判”面前战栗不已。他们一个立足在民间粗俗的肉体基础之上,一个立足高级的宗教信仰上。但他们都试图将天上地下的、灵与肉的各种要素纠葛在一起,让它们在我们面前不断撕咬,仿佛再现了佛教“三十三天”的场景,也很像但丁笔下“地狱”的场景,而且这个“地狱”不是单一结构,它的顶层就是天堂,相当一个复式单元。这是任何形式主义、形而上学、党派价值都无法涵盖的话语方式。鲁迅曾经糊涂地说,没有超阶级的人性。从社会的角度看是这样。但从文学的角度看,人的阶级性不过是刺激表达的一个由头,其最终目的在于将这种阶级性全部毁掉的愿望。然而,阶级性是可以毁掉的,但性和人性是无法毁掉的。伟大的小说必然会提供当代社会学和伦理学材料,由此将“现代性”和“个人”引进叙事。但当它不能够触动人类学和宗教学思考的时候,它就只能沦为时尚或政治“读物”。此刻“小说”当然还在那里,但“伟大”离它还很遥远。


3、阉人和伟哥

  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小说”,究竟是指中国古代的出于稗官、君子所不为的“街谈巷语、道听途说、丛残小语”?还是指欧洲古老的“罗曼司”(爱情传奇故事,大约有点像《柳毅传书》那类东西)?还是指近代以来的“虚构故事”(小说),或者是当代的“虚构叙事作品”(比近代以来的小说概念更宽泛)?这个问题十分复杂,不宜展开详细讨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近代意义上的长篇小说与资本主义市民社会和个人主义相关,与印刷机器和个人的闲暇消费相关,与对个人经验的迷恋相关;而不是对“怪力乱神”等超自然的想象(《西游记》、《红楼梦》),不是对社会政治阴谋的迷恋(《三国演义》、《水浒传》)。


  一般而言,自梁启超和王国维之后,我们所说的小说就是一个西方概念,指虚构的“故事”或“叙事”,是个人想象的产物。这种文体在西方经历了从诗史到浪漫传奇,再到虚构故事和叙事的演变。这一过程不仅指向文体演变,更重要的是指向社会演变,也就是从古代社会到近代资本主义社会的演变。文体演变是社会演变的直接反映。黑格尔称近代长篇小说为“市民社会的史诗”。史诗属于整体性的宏大叙事,市民社会的个人经验、个人成长史或者个人堕落史,属于破碎的细小叙事。细小叙事对宏大叙事的冲击(也就是近代市民社会日常生活对传统社会神圣生活的冲击),正是近代长篇小说的最大野心所在。史诗般的宏大叙事和个人主义的细小叙事的矛盾,构成了近代长篇小说的悲剧(不是王国维的“悲观”)本质。

  因此,无论是从叙事还是悲剧的角度,或者社会形态的角度看,中国所谓的“长篇小说”都是一笔糊涂帐。关于这个问题,我在《文化的病症》一书的第12章《中国叙事的现代转型》中有过详细的讨论,在此不赘。我想再强调的是,《金瓶梅》有叙事但没有整体性,因此是一次欲望和肉体的狂欢,它根本就没有结构,我们可以称之为“伟哥叙事”。《红楼梦》有整体性,但没有叙事,其叙事的外表下包裹的是一种根深蒂固的古典抒情性,它的矛盾来自宿命、伤悼和佛教的悲观,而不是市民个人行动的悲剧。因此,其叙事根本没有现代品质,可以称之为“阉人叙事”。无论是“伟哥叙事”还是“阉人叙事”,都不可能是指向整体的个人,而是指向被割裂了的器官,或者器官丧失之后的梦幻。一些信誓旦旦要写“中国伟大的小说”的人,动不动就抬出《红楼梦》和《金瓶梅》来,不过是自欺欺人。


4、海外赤子的心愿

  “伟大的文学”和“伟大的小说”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伟大的文学”我们曾经也有过:诗经、楚骚、唐诗、宋词,“老子先前还比你阔呢”。但这种文学从明代开始就渐渐走向没落,取而代之的是清对联、现代打油诗、当代黄段子,一路衰运。这种文体的衰变,无疑折射出了社会和人的衰变。因为传统社会的崩溃,现代社会的崛起决定了古老的文体和古老的人格的衰亡。中国人非常奇怪,其社会变革永远是从话语变革开始。相反,在这一时期,正是西方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的时候,也同样是“伟大的小说”奇峰突起的时代(英国、法国、俄国、德国的长篇小说)。我们没有赶上,我们缺失了近代意义上的“伟大的小说”这一环节。到20世纪中期以后,小说由一种大众化的俗文体变得越来越精英化,同时也边缘化了。现代技术支配下的各种新鲜“文本”(影视和音像)渐渐占据了大众的消费视野,18世纪贵妇人坐在花园里眼泪涟涟地读长篇小说的时代一去不返了。我们难道真的甘心我国“伟大的小说”成为空白吗?不!就在这紧要关头,一位叫哈金·李的海外赤子正在准备填补这一空白。

  我没有读过哈金·李在美国写的小说,据说很牛,得了诸多美国的小说奖。我想他的叙事技巧应该是没问题的;他主动请缨,也不是没有理由的。这位居住在,美利坚合众国的、用美式英文写作的哈金·李有很多优势。首先,他生活在全球最正宗的“市民社会”之中。其次,他在国内接受了高等教育,对中国史诗般的文化也有一定的了解,这两者如果能够合在一起,正好可以构成“市民社会的史诗”,这就是“中国伟大的小说”的前提啊,如果他用汉语而不是英文写作的话。

  国内作家就比较麻烦。他们似乎很了解中国式的“史诗”,但这种“史诗”被现实经验无情地瓦解。他们似乎知道市民社会、个人主义,但他们的“市民社会”只是停留在嘴巴上、书本上,他们还不知道“市民社会”是个什么样子。面对这种“经验性残疾”,中国当代作家要写出现代意义上的“伟大的小说”,还非常困难。伟大的中国小说啊,你在哪里?这是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文学梦,更是一个多世纪以来的民族病。因此,圆梦应该伴随疗救,而不是一个人躲在书房里独自发梦。

  把写“中国伟大的小说”这一艰巨任务让给海外赤子吧。摆在中国当代作家面前的只有两条路可供选择。第一选择:躲进书房里偷偷地写《红楼梦》(我知道有很多作家都在做这种“红楼梦”),前提是要驱逐自己内心的“贾政”和“西门庆”。其实能写出《金瓶梅》也是不错的,但他们根本写不出,他们经常写得像“贾政”似的。第二选择:放弃写“伟大的小说”的痴想,积极介入市民社会建设和公共领域的话语建设,拓宽话语空间和当代汉语表达的诸多可能性。这时候,他就只能首先是一位公民。尽管那些满怀天才梦的作家不甘于此,但无论如何,做“人”都是第一要务。伟大的社会、伟大的人民,比“伟大的小说”要重要得多!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4 12:24 , Processed in 0.08027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