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唐举梁:再谈莫非诗歌的语言艺术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30 10:51: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唐举梁:再谈莫非诗歌的语言艺术
——读《一只碗没有了,只有满满的水》           (





  什么样的语言才是真正的诗歌语言?当代汉语诗歌应该在语言上做怎样的探索?我想,这是每一个诗人都要思考的问题。

  好的诗歌语言,首先应该是朴素的,因为朴素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语言对事物的遮蔽或阻碍读者的审美;其次是活的,日常的口语,因为日常,它才是新的,活的,没有文化的胎记固定的指向和传统的遮蔽。从这一点上说,诗歌语言有自己的美学,和传统的美学无关。传统应该向诗歌的美学致敬。

  莫非的诗歌语言多是口语,尤其近期《苏拨》,更加明显地呈现日常的语态。这丝毫不影响诗歌语言的格调,反而令眼前一亮。它和许多口语诗的口语有一个很大的区别,后者的口语往往呈现孤立和单一的状态,没有足够的对应。而莫非诗歌里的口语是前后呼应的,相互关联的,他为生动的日常口语建立了一个秘密的场。好比孩子的写字板,那笔一移动,语言的花朵或马匹就出现了。其实有一个秘密:笔里有一个你看不见的磁场。

  那么,什么是诗人笔里的磁场呢?我想,就是诗人的感受和诗人感知世界的方式。每个人对生活的感受和对世界的感知方式是不一样的,诗歌也由此获得个性和风格。而诗歌格调的高低,就处决于诗人对生活的感受能力,洞察力和表现力,以及对世界独特的感知方式的特点。优秀的诗歌总是不会拘囿个人的感受,它还要打通和时间和世界的通道,在诗人的头顶飞翔。而所有这些,离不开语言。莫非说,诗人是语言深处哭泣的孩子。哭泣的孩子的语言总是动人的。所以动人,因为质朴,鲜活。

  在我看,〈苏拨〉的语言是朴素的,鲜活的,日常的,也是饱满的,质感的,张力的。诗人在不断地突破写作的难度,把我们日常的语言(碗)打碎了,再拧出来,碗不在了,却见满满的水。

  现在我不揣浅陋以我浅陋的方式,探寻一回语言深处的磁场。

  一只碗没有了只有满满的水,这是悖论,是不真实的。但它却是诗歌的真实。盛水的碗只是一个躯壳,躯壳不在了灵魂还在。

  “另一只彻底打碎了变成了两只碗/像两只碗一样用不上”,这是真实的,傻瓜都知道的真实,但是这另一只和那个不真实的一只呼应,简单的真实就获得了巨大的诗意。那个磁场在后面产生了巨大的作用。我们不是常常把好端端的事物要一分为二吗?结果一样是徒劳。这种简单由此获得人类许多荒诞行为的映射。碗于吃饭是有用的,但它只是满足口腹之欲的工具,而于灵魂,它是无用的。

  “在扎了口袋的邮局。说什么/不说什么,我们是抓不住的”。我们抓不住什么?就象扎了口袋的邮局——它是无法知道那些邮件里的言说的,在局外,而那些言说是说一句跟在后头接一句,单调而空洞。这些简单,日常的语言,因为苏拨说话而获得了隐喻。

  我得说,那个扎了口袋的邮局,让我看到一种巨大的陌生。我为这样的语言拍案,在夜里,常常是。

  “铁匠无精打采。屠夫到处探听行情/糖葫芦藏着糖葫芦的奥秘”,这是世态。苏拨在抽出来的纸牌上,粉刷厨房——抽纸牌,不是我们日常的一个行为吗?我们把握不了命运的时候,就去抽纸牌。多年前我去湘西永顺的一个庙里抽纸牌,据说那里很灵验,我抽了,大吉,但现实很快就告诉我,命运在纸牌上很喜欢开玩笑的。我数次无功而返劳民伤财就是明证。但苏拨不,她粉刷厨房是要建立新的秩序。纸牌啊,厨房啊,多么简单的东西,却获得了多么巨大的诗意。诗歌语言的奥妙正在这里。

  “烟囱倒了,最后得救的还是烟囱/我们嘘唏,仿佛死永远是别人的/风景,活才是自己活该面对的事情”,还是那样朴素的语言,但它深刻地揭示了人类生存的可笑状态:仿佛死永远是别人的风景,活才是自己活该面对的事情。所以人不能得救,而恰恰是倒下的烟囱得救了——它不再作为破坏生态和生命的人类工具,而是回到了自身:灵魂。

  这样的诗歌语言,表现了诗人可贵的探索,也标志了一个高度。


附:
————
眼看着一只碗没有了只有满满的水
另一只彻底打碎了变成了两只碗

像两只碗一样用不上,苏拨在中间
说话。说一句跟在后头接一句

在扎了口袋的邮局。说什么
不说什么,我们是抓不住的

铁匠无精打采。屠夫到处探听行情
糖葫芦藏着糖葫芦的奥秘。苏拨

在抽出来的纸牌上,粉刷厨房
烟囱倒了,最后得救的还是烟囱

我们嘘唏,仿佛死永远是别人的
风景,活才是自己活该面对的事情

文章引用自:http://blog.sina.com.cn/u/406a2ab2010006on#commen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12:31 , Processed in 0.068786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