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3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范用:嗜书如命,视友为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3 19:50:3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范用:嗜书如命,视友为宝
作者:于兆光

  有人说:“顾客是上帝。”范用信奉的是,朋友是无价之宝。他和丁聪有一条不成文法,以西单到西四这条马路为界,上路西的馆子,丁聪掏钱,上路东的馆子,范用付账。范用退休后,没有了“地盘”,后来三联书店在美术馆东侧盖了楼,开设门市,附设咖啡馆,范用又和丁聪相约今后在三联见面,看看书,喝杯茶,然后“反饥饿”。“买不起书,饱看一通,也是反‘饥饿’。”
  自1959年范用在三联书店当总经理以来,正是他跟作者交朋友,在三联的周围团结了一大帮各界名人,确立了三联书店在文化人中的“圣堂”地位。
  范用对于好书,有着特殊的天赋与敏感。1981年出版《傅雷家书》,是缘自他与楼适夷先生同去上海旅途中的闲谈。
  他看过傅雷的《约翰·克利斯朵夫》,不仅是文学上有极大的享受,更重要的是受到人道主义思想的感染。    他意识到傅雷与傅聪通信的价值,克服了种种出版的阻力(那时有人说傅聪是“判国”,出版此书是走白专道路),出版了这本发行近二百万册的好书。
  说范用,不能不提的是《读书》杂志。
  1979年人民出版社党组讨论《读书》杂志,曾经决定,这本杂志如果出问题,由范用负责。但当年《读书》甫一落地,即招来种种责难与非议。创刊号头一篇文章李洪林的《读书无禁区》(原名《打破读书禁区》,发稿时被范用改为《读书无禁区》),引起了各界关于读书的大讨论。
  范用告诉记者:“我是党员,当然要对党负责。《读书》每期清样我看了才签字付印,直到退休。至今未听说《读书》有什么问题。”
  直到现在,范用也仍然每期必看《读书》,他认为现在的杂志有好文章,但是有的文章太专。在他看来,如今的《读书》“拔高”了。他希望《读书》办得适合像他这样的读者。
  为什么今天书多了,真正的出版家却少了?不止一个出版界的人士提出这样的问题。其实从范用朋友们的题诗中也许可以找到答案。
  汪曾祺曾打趣范用:“往来多白丁,绕墙排酒瓮。朋自远方来,顷刻肴馔供。偶遇阴雨天,翻书温旧梦。剪剪又贴贴,搬搬又弄弄。非止为消遣,无用也是用。”似无关主题。
  黄苗子“揭露”范用:“一事未曾夸耀过,祖宗原是范希文。”似又不只如此。
  自他幼年时期,放学后总要到书店里去看书。他清楚地记得,有三个店员从不干涉自己看书,不像有的书店店员,用眼睛盯着你,生怕你偷书,你看久了,脸色就不大好看。他甚至和其中的一位贾先生成了忘年交。以后他见到书店的朋友,常常讲起这个买书的故事。
  范用说,开书店要广交朋友,包括小朋友,欢迎他们来书店看书,从小爱跑书店,长大了,准是个爱书人,准是你的顾客。
  范用嗜书如命,视朋友为宝,他的周围团结着这样一批优秀的顶尖的作者,有什么理由出版不了上乘的好书呢?
  今年6月,我来到位于玉蜓桥东南角范用的寓所,拜访了这位年过八旬的出版大家。范用躺在一张窄小的单人床上,右手边堆着高高的一摞书。他依然那么爱书。
  十几年前,在外孙女许月竹的眼里,范用“看书快,写字快,走路快,吃饭快,就是喝起酒来,慢慢的”。    如今,这位“做什么事情都快的人”躺在床上,瘦削的身体显得像孩子般弱小。
  屋子里满是书。照料他的阿姨说,这些书已是被整理过的,处理掉很多,要不然都插不进脚。
  同去的朋友拿起一本旧书,斗胆问他:“这本书能送我么?”他拿过去反复摩挲着:“我就这一本了。”带去《我与三联》一书请他签名,他爱不释手,几乎贴近了鼻子,看封面,挨个看目录,翻开书又仔细看内容,看完又看封底。看完一遍,过一会,又要过来再看一遍。
  范用,出版家,原名鹤镛,曾名大用,笔名叶雨。祖籍宁波镇海,1923年7月18日生于江苏镇江。1959年起先后任人民出版社副社长、三联书店总经理、中国出版工作者协会第一、二届理事。1985年底离休后,从未停止编稿、写文章、给出版社推荐稿件、设计封面,乐此不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9:50 , Processed in 0.05881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