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89|回复: 2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曼德拉的光辉岁月必将延续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6 11:02: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0




五岳散人

想必有很多人会写下关于纳尔逊曼德拉的纪念文字,他们的学识想必都远超过我,我写下的东西最多重复他们的话语。我在这里想写的是我接触南非、接触曼德拉这光辉一生的几个不起眼的片段。
2004年,我接到南非大使馆的邀请,参加“南非种族和解”十周年庆祝酒会。实际上那时候我对于南非与曼德拉几乎一无所知,只是知道那曾经是个种族隔离的地方,黑人曾经为此进行过不懈的斗争,后来在那个坐了很多年监牢的曼德拉领导下,黑人翻身得到了解放——抱歉,那个时候我所认识到的理论基本都是斗争哲学,必然是打倒统治者什么的。只有在听了当时南非大使讲话之后,才知道那并非是解放某个阶级、打倒另一个阶级的斗争,南非走上了一条种族和解的道路,黑白并存、不做报复——至少没有形成过大规模的报复事件。
这个确实给了我很大震动,应该说是我从小受的教育中没有的东西。虽然我那时候知道非暴力不合作等活动,也对美国的民权运动、印度的圣雄甘地有一些朦胧的认识,但从未真的思考过这个问题。
著名的香港乐队Beyond有一首歌是献给曼德拉先生的:光辉岁月。这首歌在我年轻的时候并不是很喜欢,主要也是并不了解其背景,等到我明白了背景之后,这首歌越来越得到我的喜爱,“风雨中抱紧自由”、“缤纷世界闪烁的美丽,是因为没有分开每种色彩”,这是一种更为崇高的理想。
最初,曼德拉先生也组织并担任武装组织“民族之矛”的首领,但在被捕入狱之后,他放弃了武装暴力反抗的方式,成为非暴力的领导人,从而获得了国际社会更为广泛的支持,最终获得了胜利。这种胜利不是孤例,实际上甘地以及美国民权运动都取得了最后的胜利,世界主流思潮都对此寄予了肯定。这其中的道理很简单,就是文明社会走到今天,越来越崇尚理性与协商、妥协,而现今的国家无论实际如何,至少在表面上基本都认同如下几个的价值观:主权在民、人人平等、依法治国。
在这个框架下,如果一个政府明目张胆的违反这些标准治理国家,必然会遭到其他国家的杯葛与关注,而非暴力运动是建立在信息社会的运动,充满着人性的光辉,更为知识分子所认知、认同。尤其是从英国发轫的宪政思想已然成为共识的时候,以自身的忍耐、坚守、不退缩的非暴力挑战法律,用对方必然会具备的人性作为自己的武器,是具备天然优势的。
这与西方世界的宗教传统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当耶稣基督被钉死在十字架之上时,这种以自身为代价的殉难、赎罪就已经成为了西方文明的一种思维底色。这种宗教意识的带入,使得非暴力运动获得了前所未有的正当性,当一个人摊开手说“我放下武器了,现在该你了”的时候,他就等于天然站在了道义的制高点。
而非暴力运动之所以能够成功,是与两个因素分不开的,一个是信息化社会当中,信息传播的速度与方式增加了统治者的遮蔽成本,使得他们的暴力镇压受到更大的压力;另一个是英式殖民国家所具备的规则意识,使得在某些承接了英式传统的前殖民国家做事稍微有些底线。这两个因素如果同时具备,非暴力运动成功的机率最大。
有时候在我们看这些事情的时候,免不了与中国的历史做一个对比。中国历史上从来不缺乏舍生取义的人、奋勇直前的人,但始终没有构建出这样的一个和解的环境与社会,近现代的事情我们不谈,古代中国士人是具备着牺牲精神的,但他们的牺牲与抗争有一个前提,即君王是高于一切的存在,中国古代的宗教所架构的不是一个超逾人间社会的存在,而是一个人间社会的倒影,也就没有了对于超验理念的认同,并以此出发来对强权进行的反抗。所有的反抗不是借着天道的名义用暴力改朝换代,就是用匡正君王的思维去进谏,以至于我们总是走在暴力、改朝换代、士人进谏、天下糜烂、再次暴力的路上。我们这一课应该补上了,哪怕与宗教无关,也要从权利的观念补上。
顺便说一句,我最大的遗憾之一,是在南非世界杯的时候去看看幕式,包厢与曼德拉先生的包厢只有一墙之隔,如果当时不是因为曼德拉先生的孙女出事,想必我能够有机会亲眼见到曼德拉先生并表达我的敬意。与一位真正的伟人擦肩而过,是为人生的遗憾。但我想曼德拉先生的光辉岁月对于他来说因为生命的终结而划上句号,对于很多走在争取自己权利路上的人们,这个光辉岁月会延续下去,直到风雨中我们拥抱着自由。

来源:凤凰评论
链接:http://news.ifeng.com/opinion/special/wangping/guanghuisuiyue.shtml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6 11:03:21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6 11:03:49 | 只看该作者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6 16:05:08 | 只看该作者
反种族隔离斗士:曼德拉的人生路
  

● 人民网   
     

   1918年7月18日,南非“国父”纳尔逊?曼德拉出生在特兰斯凯一个大酋长家庭。在任职总统前,他是一名积极的反种族隔离人士,曾在牢中服刑27年。曼德拉是全面代议制民主选举所选出的首任南非元首,在40年的政治生涯中,他获得了超过一百项奖项,包括199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

   酋长之子到反种族隔离斗士

   作为家中长子、酋长继承人的曼德拉心怀理想,他不愿以酋长身份统治一个受压迫的部族,而要“以一个战士的名义投身于民族解放事业”。曼德拉由此开始了其倍显坎坷的民族解放之路。

   曼德拉是其家族中唯一上过学的成员。他从16岁开始受业,用2年完成了惯常需要3年完成的初中学业。1938年,他进入黑尔堡学院,后又就读于威特沃特斯兰德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

   1944年,曼德拉参加主张非暴力斗争的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1952年,曼德拉当选非国大“青年联盟”全国主席。1952年,他先后任非国大执委、德兰士瓦省主席、全国副主席。同年年底,他成功地组织并领导了“蔑视不公正法令运动”,赢得了外界的尊敬。

   曼德拉还和他的律师所同事奥利弗坦波开设了曼德拉坦波律师事务所,为请不起辩护律师的黑人提供免费或者低价的法律咨询服务。

   牢狱生涯数十载 难灭民族解放心

   投身政坛数十载,曼德拉历经风雨,早年求学、初涉政治,已经为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转入中期,曼德拉已经是可以独当一面的旗帜人物,但不料等待他的却是近30年的牢狱生活。然而,经受了牢狱洗礼之后的他,让自己的信念变得更加坚定,希望民族解放的心从未改变。

   1961年,曼德拉领导罢工运动,抗议和抵制白人种族主义者成立的“南非共和国”。1961年6月曼德拉创建非国大军事组织“民族之矛”,任总司令。他曾秘密赴国外访问,并出席在亚的斯亚贝巴召开的泛非自由运动大会,呼吁对南非实行经济制裁。

   1962年8月,曼德拉在美国中央情报局的帮助之下遭南非种族隔离政权逮捕入狱,当时他年仅43岁,南非政府以“煽动”罪和“非法越境”罪判处他5年监禁。1962年10月15日,曼德拉被关押到比勒陀利亚地方监狱。在那里,曼德拉为了争取自身利益而遭到单独关押,关押时间一日长达23小时,每天只有上午和下午各半个小时的活动时间。在单独关押室中没有自然光线,没有任何书写物品,一切与外部隔绝。

   1964年6月,曼德拉又被指控犯有“企图以暴力推翻政府”,改判为无期徒刑,转移到1960年代中期到1991年内南非最大的秘密监狱――罗本岛。在狱中呆了长达27个春秋,他备受迫害和折磨,但始终未改变反对种族主义、建立一个平等、自由的新南非的坚强信念。

   南非在实行种族隔离后期那段时间内,受到了国际社会的严厉制裁,最终导致南非于1990年解除隔离,实现民族和解。1990年2月11日,南非当局在国内外舆论压力下,被迫宣布无条件释放曼德拉。

   重获自由:再迎政治新生 与华结缘

   20世纪80年代,曼德拉还身处牢狱之中,但是世界并没有忘记这位反种族隔离的斗士。1983年和1985年,曼德拉曾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的“西蒙?博利瓦国际奖”和第三世界社会经济研究基金会颁发的“第三世界奖”。

   此后在199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曼德拉“乌弗埃-博瓦尼争取和平奖”。

   1993年10月15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宣布将199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曼德拉和当时的南非总统德克勒克。委员会称:“曼德拉和德克勒克为消除南非种族歧视做出了贡献,他们的努力为在南非建立民主政权奠定了基础。”

   1994年4月,非国大在南非首次不分种族的大选中获胜。同年5月,曼德拉成为南非第一位黑人总统。1997年12月,曼德拉辞去非国大主席一职,并表示不再参加1999年6月的总统竞选。1999年6月正式去职。卸任后曼德拉仍然在为世界和平和人类尊严而不懈努力,他大力兴办学校,为南非防治艾滋病投入了大量精力。

   1998年9月曼德拉访美,获美国“国会金奖”,成为第一个获得美国这一最高奖项的非洲人。2000年8月被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授予“卡马”勋章,以表彰他在领导南非人民争取自由的长期斗争中,在实现新旧南非的和平过渡阶段,以及担任南共体主席期间做出的杰出贡献。

   1992年10月,曼德拉首次访华,5日被北京大学授予名誉法学博士学位。1999年5月,曼德拉总统应邀访华,他是首位访华的南非国家元首。

   如今,曼德拉已经是94岁高龄。近几年他远离公众视线,上一次公开露面是2010年7月在南非足球世界杯闭幕式上。

   最近两年,曼德拉数次住院。2011年1月,他因呼吸道疾病住院治疗。2012年2月,他因腹部感染入院治疗。同年12月8日,曼德拉住进比勒陀利亚一家医院,接受肺部感染治疗和胆结石手术,基本恢复后出院。

   今年3月28日,因周期性肺部感染,曼德拉再度进入医院接受治疗。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6 16:05:44 | 只看该作者
迈克尔·霍尔曼:曼德拉的神奇魅力
  

● 迈克尔·霍尔曼   
     

   1996年7月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白金汉宫(Buckingham Palace),离早餐还有一小时。就在那个时候、那个地方,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用他的魅力征服了英国《金融时报》的记者。

   白金汉宫门前还未聚集起游客,但这位女王的贵宾已经起床开始走动了。第一项活动是接受英国《金融时报》的采访。

   白金汉宫一名工作人员打开房间的门,曼德拉走了进来。进门的时候,这位南非首位民主选举总统停顿了一下。让门卫非常高兴的是,曼德拉跟他说了几句话,还热情地和他握了手。三十分钟后,另一名一直在后面走来走去的工作人员,已经在用手指着自己的手表,意思是提醒我们:时间到了。

   但在离开之前,还有机会问最后一个问题。我解释说,我一个老朋友的女儿爱丽丝拜托我替她问一个问题。那个当时12岁的小姑娘说:"你能问一下曼德拉先生有没有宠物吗?如果有,他给它们起的什么名字?"

   那名看表的工作人员用嘴型表示不满。

   在那之前,我们就南非货币兰特的健康状况、以及私有化的步伐诚恳提问时,曼德拉只是用简短而肯定的音节,把我们的问题搪塞过去。现在,他的肢体语言在说,我们终于问出一个真正的问题了,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肯定能得到经过深思熟虑、令人信服的回答。

   曼德拉说:"不,我没有宠物。不过,请告诉你的朋友爱丽丝,虽然我想养宠物,但我的生活不允许。"

   当时,他已与第二任妻子温妮(Winnie)离婚(离婚过程非常痛苦),但还没有与格拉萨?马谢尔(Gra?a Machel)结婚。格拉萨?马谢尔仍在世。

   不过,我是在比勒陀利亚才最终被曼德拉的魅力所征服的。当时,我已与曼德拉见过几次面了,但一直未能鼓起勇气请他跟我拍张合影。提出这样的要求似乎有点不专业。不过,这一次,我准备了一个理由:"我母亲想看。"

   英国《金融时报》已故的老牌摄影师阿什利?阿什伍德(Ashley Ashwood)为我们拍了合影。那些照片现在就在我书房墙壁最显眼的地方挂着。我以为拍完就完了。这时曼德拉问:"阿什利的母亲呢?"他指着一名助手说:"阿什利,你把相机给他。来,站到我这儿来。"

   常言说,在贴身仆人面前,英雄也是普通人。让记者把一位政治家当作英雄,那也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我们用采访本和根深蒂固的怀疑主义精神保护自己,用这两样东西当作盾牌,抵挡崇拜自己采访对象的冲动。这个办法对我有用,至少,在我遇到纳尔逊?曼德拉之前还是管用的。

   再见了,总统,一路走好。

   本文作者曾担任英国《金融时报》非洲版主编

   译者/吴蔚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6 16:06:19 | 只看该作者
安德鲁·英格兰:曼德拉的遗产

● 安德鲁·英格兰   
     

   纳尔逊?曼德拉(Nelson Mandela)于5日逝世,享年95岁。这位南非前总统曾指引他的国家,渡过了种族隔离制度结束后的那段惊心动魄的过渡时期。

   去世前,曼德拉的身体已经越来越虚弱。1994年,他领导非洲人国民大会(African National Congress,简称:非国大)在南非首次民主选举中获胜,并成为该国第一位黑人总统。

   他已淡出政界10多年,但在南非和其他国家人民的心目中,他仍继续享有近乎神秘且神圣的地位。从很大程度上而言,这是因为在27年铁窗生涯之后,对于追求自由的全体南非人民,不论是黑人还是白人,他依然是一个精神支柱,鼓励他们获得更大的自由。

   实际上,他最重要的遗产或许是他持之以恒的努力--他一生致力于南非种族和解,与白人群体合作,在南非推翻残酷压抑的种族隔离制度时,他让南非避免了很多人此前预测会发生的流血冲突。

   1993年,他与南非种族隔离时代的最后一位总统弗雷德里克?威廉?德克勒克(FW de Klerk)一同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Nobel Peace Prize)。

   在一届总统任期届满后,曼德拉于1999年卸任,并将权力移交给塔博?姆贝基(Thabo Mbeki)。在众多非洲革命领导人中,这种情况相当罕见。

   卸任后,他继续作为非洲的政治元老级人物,利用他的标志性地位和无限精力,帮助布隆迪达成了结束内战的和平协议,同时还与慈善组织合作。

   但在去世前的几年里,他已完全淡出政治生活,公开露面变得越来越少。

   自诩为非洲最大经济体的南非,继续向世人证明了它在政治和经济上的稳定。自1994年以来,南非已通过民主选举更换了三次总统,不过,在曼德拉淡出政坛以后的多年里,执政党非国大(ANC)因裙带政治、党派主义和腐败而受到越来越多的批评。

   1918年7月,曼德拉生于南非东开普省一个村庄里的一个显赫家庭。他先是在教会学校学习,然后进入福特哈尔大学(Fort Hare),当时这所大学是专门为南非黑人设立的为数不多的高等教育机构之一。

   但他因参加一场抗议活动(与一学生团体选举的争议有关)而被学校开除,后来他逃到约翰内斯堡,在那里学习法律,成为科班律师。他和他的朋友、同为斗争英雄的奥利弗?坦博(Oliver Tambo)创办了南非第一家黑人律师事务所。

   在约翰内斯堡的日子里,他开始积极参与政治以及反对歧视和种族隔离的斗争。1944年,他成为解放运动组织非国大青年联盟的创始成员之一,并在1961年非国大的武装组织民族之矛(Umkhonto we Sizwe)成立后成为该组织的领袖。

   一年后,他因"非法越境"和"煽动工人罢工"的罪名被捕,被判监禁五年。1964年,还在服刑的他与非国大其他活动分子在臭名昭著的"瑞佛尼亚审判"(Rivonia Trial)上被控阴谋颠覆,被判终身监禁,随即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铁窗生涯。

   在监禁期间,他曾与种族隔离政府官员秘密谈判,最终于1990年2月11日被释放。在这九天前,南非解除了对非国大的禁令。

   他的总统任期因给南非带来了稳定而广受赞誉,但也并非毫无瑕疵,特别是在控制在南非蔓延的艾滋病疫情方面。

   此外,在白人统治结束以来的19年间,面对失业率高企以及贫困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压力,非国大一直难以缩小南非黑人与白人之间日益加剧的不平等。

   曼德拉有过三段婚姻,他的个人生活也曾经历巨大波折,包括1996年他与南非备受争议且高调的非国大成员温妮?马迪克泽拉-曼德拉(Winnie Madikizela-Mandela)离婚。

   两年后,他与前莫桑比克政治家、莫桑比克前总统萨莫拉?马谢尔(Samora Machel)的遗孀格拉萨?马谢尔(Gra?a Machel)结婚。她仍然在世。

   译者/梁艳裳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6 16:06:53 | 只看该作者
曼德拉的重生


● 南都周刊   
     

   曼德拉的一生有两个重要的伙伴,一个是长期迫害他的人,这就是与他一起登上诺贝尔和平奖领奖台的德克勒克;另外一个则是著名的图图大主教,一个毕生 都在为曼德拉祷告的人。有趣的是,德克勒克曾经这样说,要把曼德拉一直关在监狱里,直到他死去。而图图大主教则在写给曼德拉的信件中说,“冤冤相报的恶性 循环必须打破,要做到这一点,惟一的途径是越过报复性的公正,直达复和性公正和宽恕”。这两种看上去绝对冲突的思想,在曼德拉的一生中左右征战,构成曼德 拉伟大的一生。更加神奇的局面是,后来,包括曼德拉在内的这三个人,竟然都走上了和平的奖台,竟然都成为人类社会最令人尊重的和平使者。

   在普遍的意义上,几乎所有的人们都会先天性的拥抱愤怒与仇恨,似乎只有极具张力的仇恨才能引导人们走向自由。年轻时代的曼德拉也是如此。20出头的 曼德拉,每天看到的是南非近似于邪恶的种族歧视,近似于地狱和天堂差别的贫富悬殊。他要改变这样的社会,因此理所当然地选择了暴力反抗。必须使用武力,惟 有枪炮才能赶走白色的人种,他甚至被授权组建一个亢奋的军事组织,名为“民族长矛军”。曼德拉后来回忆:“我从来没有当过兵,从来没有打过仗,也从来没有 朝敌人开过枪。但是,组建军队的任务却落到了我的头上。”当曼德拉成为一支军队的领袖,年轻的曼德拉所追捧的政治人物,是格瓦拉、毛泽东、卡斯特罗,他平 时阅读的书籍,是斯诺的《红星照耀中国》中,是《游击战》,一段时间内,他甚至认为,“是毛泽东的决心和非传统思想把他引向了胜利。”

   在日常生活的层面,曼德拉后来也反省过自己,尤其是在内心的秩序方面,曼德拉承认自己性格乖张,有着年轻的男人挥之不去的暴力倾向。表现在生活方 面,就是“脆弱、轻率、爱犯错、狂妄自大,用一个新的错误来掩盖一个旧的错误”。他承认自己有外遇,打老婆,甚至还有私生子。就是这样一个在私生活方面充 满了缺点的人,人们却打算把一种不可节制的暴力和仇恨堆在他的肩膀上。

   曼德拉说,如果不是长达二十七年的牢狱之灾,如果不是在条件极端恶劣的监狱中更加恶劣的生活,如果不是在漫长的孤独中曼德拉开始“与自己交谈”,如 果不是早年接受到的信仰启示,如果不是图图大主教经年的祷告,他说他可能一辈子都不会意识到,应该要寻求和平,应该要达成和解。感谢上帝,后来他这样写 道,“我祈祷上帝给我和解的力量。监狱不能带给一个人什么,但是在这里,一个人至少每天都有时间去反思自己全天的行为,去克服一些不好的方面,然后发挥出 内在美好的方面。定期祷告,沉思,每天睡觉前和神对话十五分钟,我发现我的生命在改变。”

   图图大主教在谈到曼德拉的时候,这样说道,正是有了信仰的维度,曼德拉终于知道了人的罪性和有限性。这使得他不仅度过了最为艰难的牢狱生活,也让他 有能力冷静看待日后巨大的国际影响力。也就是说,无论是在苦难之中,还是在荣耀之中,曼德拉都保持了一种源自于信仰的警醒与节制,他一直没有认为自己是一 个圣人,曼德拉只是一个普通的曼德拉而已。由此,他甚至重新定义了圣人的概念:“不要忘记,所谓的圣人,其实就是不断努力尝试改进自我的罪人。”

   图图大主教是这么说的,是祷告改变了曼德拉,这是上帝的力量。太多的人们看不到这种内在秩序的改变,只是看到曼德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确变了。

   曼德拉不再认为自己是大救星,他甚至不再认为自己是在替每个南非的黑人坐牢。

   曼德拉也不再主张一种杀人如麻的仇恨暴力逻辑,相反,他认为,正是长期的、残酷的战争和杀戮,让南非的事态日渐恶化。他坚定地得出结论,这不是一条 正确的道路,不仅不正确,而且是将人们引到死亡。现实是残酷的,曼德拉看到,在国内,越来越多无辜者的生命被牺牲,离自由的目标越来越远;在国际上,这种 仇恨的方式并不能得到同情和支持。仿佛一束光照进现实,曼德拉终于发现,非暴力抗争才是寻找自由的理性之路,“让和平的信念深深植耕于人们的思想和方法 中”、“和平的力量大于暴力”、“使用和平的手段可以让最坚定、最喜欢用武力解决问题的人转变过来”。

   曼德拉和狱警成了朋友,成了促膝交谈的邻居。 “我们认为,所有的人甚至监狱里的狱警,都可以改变,要尽最大努力,设法让他们改变对我们的看法。”这是曼德拉的爱的立场,他在监狱二十七年,狱警格雷戈 里负责监督他二十年,最终两个人成了至交,格雷戈里甚至为狱中的曼德拉处理家庭危机,有一段时间曼德拉得知第二个儿子不肯上学而焦急万分,格雷戈里出面将 马加索送进学校,以后又送他读大学。日后,曼德拉成为南非总统之后,格雷戈里在家中挂出了曼德拉出狱时写给他的一张卡片:“军士长格雷戈里:二十年来我们 共同度过的美好时光今天结束了,但是我会永远记住你。谨向你和你的家人致以最诚挚的问候,并请接受我最深厚的友情。纳尔逊?曼德拉。

   曼德拉和他最大的政治对手德克勒克一起变成了和平的使者。1993年12月10日,两个人并肩站在诺贝尔和平奖的颁奖典礼上,后来,有人问曼德拉, 你怎么能够在经历那么多的苦难之后,与那个迫害你的政府的代表一起领奖?曼德拉说,我的梦想不是建立一个黑人王国。我的理想是宽恕白人在南非犯下的所有罪 行,努力使白人和黑人和解。是“弟兄姊妹和睦同居,是何等的美,何等的善”。

   太多的人们都记得曼德拉的经典名言: “当我走出囚室、迈过通往自由的监狱大门时,我已经清楚,自己若不能把悲痛与怨恨留在身后,那么我其实仍然身陷牢狱。”从监狱出来的曼德拉,灵魂早已重 生,他变成了一个充满尊严、克制和和解精神的人,变成了一个和平的使者,他不仅面对敌人友善的微笑,而且面对自己的同胞,呼吁黑人放弃仇恨,走出复仇的欲 望深渊,“把长矛扔进大海”,让南非从此不再有刀光剑影,因为箴言如此写到,“凡动刀的,必死在刀下。

   关于曼德拉,人们与其赞美他伟大的成就,不如赞美他和平的方法。与其赞美他耀眼的光环,不如赞美他伟大的更新,赞美他灵魂的重生。这是一种真正意义 上的生命风景,从仇恨的深渊里走出来,用爱去改变世界。在改变世界之前,首先改变自己。不要试图用自己的力量改变自己,惟有在不倦的祷告之中祈求上帝的力 量垂临。这就是曼德拉的力量,既反对白人的暴力与独裁,也反对黑人的杀戮与专制。 曼德拉惟一的武器是爱与宽容, 用爱来寻找真相,用宽容来拥抱敌人,一个自由的南非,就这样从曼德拉的手上诞生。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15:56:01 | 只看该作者
曼德拉:一位侥幸的圣人


2013-12-06 18:47:19     来源:伯特利评论








文/枫林仙
纳尔逊·曼德拉今天(12月6日)在约翰内斯堡的家中去世。世界为之唏嘘。现任总统祖马说,曼德拉“走得很安详”。“他现在安息了,我们国家失去了一个伟大的儿子”。

早在7月4日,他就被主治医生宣布进入永久性植物人状态。之后便一直缠绵病榻。对此,各国领导人和网民纷纷表达哀挽之情,倒贴唾沫,歌颂他是“自由的灯塔”。其实,在曼德拉住院时,就经常有黑人妇女正在这位塔塔(豪萨语,意为父亲)入住的医院外为他唱歌祈福。这些妇女是百年老党非洲人国民大会(简称非国大)的成员。然而这一切不过是曼德拉神话的仪式性表达。

曼德拉于1944年投身非国大。1955年在白人政府强化镇压的情势下,他率先提出进行暴力对抗。1960年,在非国大组织的大示威中警方开枪射杀69人,酿成苏佩韦尔惨案。嗣后,非国大正式成立了民族之矛军事组织,曼德拉任司令员。民族之矛学习切·格瓦拉的游击战术,袭击政府机关、发电厂、电话线等目标。仅在1961年12月16日,就制造了59起爆炸。1962年曼德拉被捕入狱,之后被判处终生监禁。

在艰苦的斗争岁月,曼德拉结识了大批好哥们儿。包括坦桑尼亚极权主义政权建立者尼雷尔、统治津巴布韦已达26年的穆加贝(二人在2008年闹掰)以及在2011年被起义者处决的卡扎菲。这些政治人物都或深或浅地卷入了泛非主义。这一意识形态是由爱德华·威尔莫特·布莱登在一战后发明的,提倡“非洲是非洲人的非洲”的黑人民族主义主张。二战后非洲反殖民化运动高涨,泛非主义者又吸收了流行的各种激进意识形态,特别是暴力解放思想。在去殖过程中,泛非主义者逐渐习得其政治对手的政策,走上了种族主义的道路。黑人民族主义造成了双重标准:白人打黑人是恶,黑人打黑人就不是。曼德拉对此绝没有免俗,即便在出狱后也是如此。

非国大的主要支持者是豪萨族黑人,与其他黑人种族之间矛盾甚深。祖鲁族的因卡塔自由党就与之不睦。1984年9月,两党首次发生暴力冲突,此后一发不可收。1990年2月曼德拉获释出狱,当年8月起,双方支持者即在约翰内斯堡黑人街区械斗、厮杀,此后数年间有上万人死于非命。

然而事后,当南非白人记者格雷格·马林诺维奇拿着记录两派械斗现场惨状的新闻照片向曼德拉提问时,他回答说:“人们必须明白这些图片是一个白人拍摄的,而这个白人的目的就是向全世界展示非国大何等野蛮,根本没有能力执政。”格雷格·马林诺维奇反应是,“我哑然”。

1995年,曼德拉参与推动成立了南非真相与和解委员会。该委员会曾力促两党对上述残杀事件予以澄清,但曼德拉深予信任的姆贝基却辩称,非国大长期以来进行的是正义战争,在法律上没有任何问题。

1998年3月,美国总统比尔·克林顿访问南非,在记者会上,曼德拉公开表示南非将与伊朗、利比亚保持密切关系。此举令克林顿尴尬不已。

另外,曼德拉的前妻温妮·曼德拉因涉嫌绑架杀害少年革命者斯通佩·塞佩接受审讯期间,曼德拉也自始至终站在妻子一边,尽管温妮参与绑架证据确凿。他从不允许任何人谴责妻子温妮滥权的行为。

此外,他对艾滋病给整个南非造成的危害也视若无睹。而这一立场也是现任总统祖马一贯奉行的。

不难看出,曼德拉其实相信暴力和强制可以提高黑人地位并改变现实,而且还立场偏颇。他的声名其实都来自他27年的牢狱生涯。正是在此期间,他才没有机会染上各族人民的鲜血,得以保持超然的形象。正是在他坐牢期间,反对南非白人种族主义统治变成了冷战时期各国的政治正确,人们也需要一个道德偶像来树立这个政治正确。在各路媒体和社会名人的造势下,他最终蜕变成一位无恨无偏、完美无缺的圣人。1993年,他因此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然而,这一切无非是侥幸。其实,如果没有国际大势的压迫,南非白人政权几乎不可能妥协与和解。

然而超然的形象却不能掩盖非国大在漫长斗争中形成的充满偏见的政治路线和偏颇做法。曼德拉荣耀下台之后,执政的非国大实行的不过是反向的种族主义政策。

政府不惜花费预算,将过去白人建造起来和命名的城市、机场、道路统统改换黑人名称。在就业和收入方面,政府也运用手中权力扶持一部分黑人“抢回”白人的工作和收入,人为造就了一个黑人中产阶级。2009年8月,一名叫亨特利的南非白人男子以遭受非洲裔种族歧视为由,在加拿大成功申请到难民保护。

从 2004年起,姆贝基就将政府和军队中的白人大规模遭清洗出局。曼德拉时共27名内阁部长,其中黑人14名、白人7名、印度人3名、有色人3名。而在现任总统祖马的34名内阁部长中,只有3名白人、3名印度人。2001年和2009年两次在南非举办的反种族主义大会,都成了宣扬反犹主义的讲坛。

2008年5月18日,约翰内斯堡地区暴发血腥的排外暴乱。大批黑人挥舞刀棒砍杀邻近非洲国家来的黑人移民。有67名外国人死于非命,3万余人逃离。一名受害者将其称作“一场战争”。2009年,2011年,都发生过针对来非裔、亚裔等移民的暴力袭击事件。

这一切都受被曼德拉“忽视”了。

曼德拉领导的非国大曾在1955年提出《自由**》,声明要实现种族平等、反对土地为少数人拥有、人人有房住有学上、实现和平与自由。然而,今天的南非却并没有兑现上述诺言。

评价一位政治人物不能仅仅受炫于媒体塑造的光环,更应该看他的思想和行动以什么样的方式,给世界带来了何种影响。意识形态可以塑造道德救世的英雄偶像,却无法经受真相的冲刷。7月18日是曼德拉的生日,也是联合国确定的“纳尔逊·曼德拉国际日”。我们不知道12月6日是否会成为另一个被圣化的节日。但不管怎样,这一切都是因为误解、美化、造神,而侥幸造就的幻象。

在曼德拉去世之际,关于他的神话也到了应该破解的时候了。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16:53:10 | 只看该作者
曼德拉:自由斗士的生命终点
陈泽然  


  12月5日,南非总统祖马宣布,南非前总统曼德拉因病医治无效,于当地时间5日20点50分去世,享年95岁。
  1.祖玛在全国讲话中宣布曼德拉病逝的信息。他更透露,曼德拉“走得很安详”,而且去世时家人都在身边。同时,他更将曼德拉视作南非伟大的儿子:“他现在安息了,我们国家失去了一个伟大的儿子。”最后,祖玛确认,南非将为曼德拉举行国葬,全国降半旗。而南非的总统府官网也随之改为黑白色调,整屏刊登了曼德拉的遗像及名言,向这位“南非国父”致哀。
  2.各国政要纷纷对曼德拉的离世表示哀悼,并给予高度评价。国家主席习近平向祖玛发唁电,外交部发言人秦刚称,曼德拉先生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为中南关系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历史性贡献,“我们对曼德拉先生的逝世表示沉痛哀悼”。美国总统奥巴马专门就曼德拉的病逝发表了讲话,赞颂曼德拉是“一位用双手创造历史,推动世界走向公正的人”,并决心创造一个“对得起曼德拉牺牲”的未来。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对曼德拉的去世“非常悲痛”,更表示曼德拉“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的精神,为正义与人道事业贡献力量”。巴西总统罗塞夫则坦言曼德拉是“自由和平等而斗争的范例”。英国威廉王子也承认曼德拉是一位“不可思议和鼓动人心”的人。而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更颁布法令,委内瑞拉全国将为南非前总统曼德拉致哀三天,并称这是“从委内瑞拉为你送去我们的爱”。
  3.相对比政坛一面倒的赞誉之声,媒体的看法则更为客观。凤凰网推出专题《重读曼德拉》,评价这位南非前总统是“和解有功,治国无能”。专题肯定了曼德拉化解南非种族矛盾所作的贡献,并回顾了他成为南非精神领袖的过程,但更指出曼德拉与非国大治理下的南非远远不是人间天堂:“基尼系数世界第一,贫富差距悬殊;暴力犯罪肆虐,强奸发案率世界最高;贪污腐败横行,利益集团肆无忌惮;高等教育人群纷纷移民,各种族精英都想逃离……是的,这就是非国大执政19年后的南非现状”,并直言不讳:这一切都是“伟大的曼德拉带领非国大执政制定的治国政策种下的根由”。网易也在一片赞歌中专门总结了对曼德拉的批评声音:种族隔离政策矫枉过正,导致南非“黑白颠倒”,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矛盾;忽视了对艾滋病的防治;废除死刑,使南非的犯罪率高居不下;同时,也揭秘了曼德拉私生活中的数个污点。
  4.网民也自发悼念起了这位南非国父。在新浪微博的综合热搜榜上,关键词“曼德拉”迅速登上第五位,截止到发稿时,含有这个关键词的微博接近230万条。#曼德拉逝世#也成为新浪微博热门话题榜的TOP3。KCIS对相关微博进行了语义分析:
图1:关于“曼德拉”的新浪微博语义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伟大”、“致敬”都折射出新浪微博网友对曼德拉的极高评价,同时,反复歌颂这位“黑人”领袖追求“自由”的决心和“精神”。此外,“蜡烛”成为了网友使用最多的表情。而香港摇滚乐队“Beyond”的知名作品“光辉岁月”成为了网友转发最多的相关音乐作品。据说,曼德拉在听过这首为他而写的歌后“潸然泪下”。巧合的是,今年也是Beyond的前主唱、《光辉岁月》的作者和演绎者黄家驹逝世20周年的日子。
  5.除了《光辉岁月》,近日好莱坞更推出了一部大片《曼德拉:漫漫自由路》,记录了曼德拉传奇的一生。影片讲述了包括他早年的律师经历、投身反种族隔离运动、长达27年的铁窗生涯以及当选南非首任总统的岁月。该影片剧本改编自曼德拉的自传,拍摄也得到了曼德拉本人的授权。影片中扮演曼德拉的是在《环太平洋》中备受好评的伊德里斯·埃尔巴。12月5日,该片在伦敦举行了首映礼,连威廉王子和凯特王妃也共同出席,而恰好在这一天,曼德拉的生命也走到了尽头。此外,2009年好莱坞的另一部作品《成事在人》也描述了曼德拉的生平,而金球奖影帝摩根·弗里曼则扮演了这位自由斗士。
  6.数读曼德拉。曼德拉的一生充满传奇,又荆棘满途,KCIS总结了几组数字,回顾了这位反种族隔离斗士的95年人生路:
  1——1994年5月9日,在南非首次的多种族大选结果揭晓后,76岁的曼德拉成为南非历史上第一位黑人总统;
  2——曼德拉一生与中国缘分颇深,他曾与两位中国领导人会面:江泽民和胡锦涛;
  4——2009年11月,联合国大会为表彰南非前总统纳尔逊·罗利赫拉赫拉·曼德拉对和平文化与自由的贡献,宣告7月18日为“纳尔逊·曼德拉国际日”。从2010年到2013年,我们一共渡过了4个曼德拉国际日;
  5——曼德拉只完成了一届总统的5年任期,于1999年正式卸任南非总统一职。在自身声望如日中天的时候选择急流勇退,不贪恋权势,这也成为他誉满全球的原因之一;
  27——曼德拉在监狱中服刑的年期。从1962年到1990年,曼德拉在南非渡过了长达27载的囹圄生活,其中在罗本岛监狱的日子长达18年;
  1993——1993年10月15日,挪威诺贝尔委员会宣布,将1993年的诺贝尔和平奖授予曼德拉和当时的南非总统德克勒克。委员会称:“曼德拉和德克勒克为消除南非种族歧视作出了贡献,他们的努力为在南非建立民主政权奠定了基础”;
  46664——曼德拉在罗本岛度过的18年的铁窗生涯中,“46664”成为了其在监狱的服刑时的代号,意为1964年的第466名犯人。1999年曼德拉从总统职位上退休后,以“46664”作为慈善募捐运动的名称,并在南非举行了多届“46664”大型慈善音乐会,最后更成为抗击艾滋病基金会的名称。曼德拉生前还任命足球运动员罗纳尔多和菲戈为“46664”运动的形象大使,同时获得这一殊荣的还有好莱坞电影明星威尔·史密斯。
  7.凤凰网总结了曼德拉生前的名言:
图2:凤凰网归纳的曼德拉语录  @人民日报也向广大网友转述了曼德拉的三句话:“1、在事情未成功之前,一切总看似不可能;2、生命中最伟大的时刻不在于永不坠落,而在于坠落后总能再度升起;3、怨恨如同牢狱,原谅别人,等于升华自己。”被网友热传。
  8.曼德拉,这位自由斗士的生命已经到达终点,而他的“遗产”同样受瞩目。@陶短房、@郭巍青等多位学者都不约而同承认,曼德拉追求自由平等的精神和宽容的特质将是留给世界最大的遗产,更将成为全人类共同的财富。另一方面,曼德拉的后代却为了他的墓地而反目。据香港《大公报》报道,早在今年6月,曼德拉的女儿和长孙甚至为此对簿公堂,因为长孙曼拉希望爷爷葬在姆维索村,利用曼德拉的墓地修建纪念中心,并确保享受旅游收益,并预料会有来自全球的人士前往瞻仰曼德拉的墓地。而曼德拉的女儿马卡兹维则一直希望父亲葬在出生的库努村。最终结局将如何?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7 17:48:54 | 只看该作者
相信人性,成就好事──曼德拉引人深思的7句話





2013-12-06 Web only 作者:天下網路部整理



南非總統朱瑪(Jacob Zuma)宣布,前總統曼德拉(Nelson Mandela)因呼吸道感染已經過世,享壽95歲。曼德拉曾因追求黑人平權入獄27年,在七十五歲做了一任總統就告老還鄉。他不是坐擁豐厚的退休金養老,而是持續在全球奔走,為弱勢人權發聲。

曼德拉一九一八年出生,自幼性格剛強,他是家中長子,被指定為酋長繼承人,但他表示絕不願以「酋長身分統治一個受壓迫的部族」,而要以「一個戰士的名義投身於民族解放事業」,縱使受高等教育,獲法學學位,本可以當個舒服的律師,安度餘生。但他決心為所有人種爭取平等。

二十六歲,他成立「非洲民族議會」青年團,號召黑人青年,以「非暴力」鬥爭贏得黑人平等。經過十餘年罷工、演講、示威,曼德拉及黑人民權領袖醒悟,非暴力政策無法成功,曼德拉轉向武裝反抗,在一九六二年被捕入獄。

一九九○年,經過漫長的二十七年後,在國內外壓力之下,南非政府終於同意釋放曼德拉。

曼德拉在一九九四年成為南非第一位民選總統,帶領南非踏上信心之路。他的寬恕、大無私的精神,贏得了世人與國人的尊敬,以下摘要他七句名言,便可感受他的魅力,為什麼值得當今的領導人學習:

1.當我走出囚室,我若不能把悲痛與怨恨留在身後,那我其實仍在獄中。

出獄後的曼德拉才是考驗的開始。他在總統就職典禮,邀請看守他的三名獄方人員到場,更當眾介紹給世界領袖,他說,自己年輕時脾氣暴躁,正是在獄中學會控制情緒,所以要感謝獄方人員。

2.我們必須把過去拋諸腦後,專注眼前和未來。

對黑人和白人在種族動亂時的暴行,南非成立真相和解委員會,讓受害者及家屬都能暢所欲言,讓參與者吐露所有細節,無論細節多麼恐怖,雖然震驚很多人,但是委員會調查完畢後,「我們必須把過去拋諸腦後,專注眼前和未來,」曼德拉鼓勵國人。

3.感恩和寬容經常源自痛苦與磨難,必須以極大毅力來訓練

出獄後的曼德拉,深知南非處境,黑人急於平反歧視,更希望立即享受錢與權,但是曼德拉深切了解,南非經濟基礎植根在白人,如果嚇走白人,南非將陷入萬劫不復。

他用各種場合表明,不管任何膚色,任何背景的人都是南非人,南非不是黑人的專利,他的貼身祕書是白人,智囊團裡有白人、有色人種,南非橄欖球隊贏得世界盃冠軍時,縱使球員都是白人,他穿著球隊綠色和金色運動衫,頒獎給球隊隊長,在場白人熱淚盈眶,高呼著他的暱稱「馬迪巴」(曼德拉的部族名稱)。

他當總統後,第二天就和白人官員一一握手,向他們保證新政府上台後,不會有人被趕到大街上,甚至還保留一位曾經協助攻擊黑人組織的白人少校,安全部門警告他,他卻說,「那又怎樣?在政府工作的有些人,甚至做過比這更嚴重的事。」

4.人與人可以成就好事,只要我們願意信任、願意接受別人的善意

曼德拉在競選總統時,就表示只做一任,不連任,第一任屆滿後,他果然實踐諾言,不競選連任。這種精神感召當年並肩打拚的志士,繼續為理想奮鬥。很多南非國會議員當選多年,仍然住在貧民區,穿著白色襯衫,風塵僕僕的為貧窮選民建平價住宅,讓從未用過自來水的人享受現代便利。

曼德拉指出:在這充滿懷疑、譏諷的世界裡,南非經驗是鼓舞的象徵,向世人顯示:人與人可以成就好事,只要我們願意信任、願意接受別人的善意(We signal that good can be achieved amongst human beings who are prepared to trust, prepared to belief in the goodness of people)。

5.「恨」都是經過學習而來,如果他們能夠學習「恨」,也能夠學習「愛」,因為愛更自然,更接近人性。

曼德拉在公開演說中指出:一定不要忘記歷史,這不是說我們要清算舊帳,而是做為我們對自己成就的提醒。我們該記得種族分裂帶給我們的仇恨、不公正、痛苦、人與人之間的不仁道對待,做為激勵自己邁向未來、進步、改善的力量。

6.永遠不要放棄心中的善意,珍惜對人的信心(faith),這才是我們民主的基石。

曼德拉退休前最後一次跟國會演說時指出:社會每個階層,都有民主的好男好女,願意為開放、共同的國家利益,合力貢獻。

而南非憲法第一條的價值觀,講的就是人性尊嚴,要講尊嚴,靠的就是「人性本善」的假設。歷史世仇能夠從種族隔離,和平演變成民主共治,就是因為我們相信人類基本的善意。

7.我已經演完了我的角色,現在只求沒沒無聞地生活。我想回到故鄉的村寨,在童年時嬉戲玩耍的山坡上漫步。

退休後的曼德拉專注在公益活動,他在偏遠地區修建小學,幫助愛滋病患。政壇不管多嘈雜,他都不出聲表示意見。

八十九歲生日那天,他成立了「長者」(The Elders)組織,邀請有調解國際爭端、國際救助、促進社會改革的經驗,及擔任過國家與國際組織的退休領袖,一起為世界的福祉貢獻心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2 03:45 , Processed in 0.097483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