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0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诗歌语言的逻辑与活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2 01:42:3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诗歌语言的逻辑与活性

                                        樊樊

<IMG title="诗歌语言的逻辑与活性 / 樊樊" alt="诗歌语言的逻辑与活性 / 樊樊" src="http://www.sinaimg.cn/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31EN00SIGG.gif" real_src="http://www.sinaimg.cn/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31EN00SIGG.gif" TYPE="face"> 诗歌语言的逻辑

“要汲水就去海市蜃楼里汲水

从赤足行走的这一刻起,所有的道路都成为沙地”

她举着右手护佑头顶,她一袭亚麻布长裙

她赤足丈量着落满时间碎布片的沙地

你可以叫她玛丽

或者叫她傻子

她要到海市蜃楼里汲水。她从凌晨开始丈量时间这块洁白完整的布匹

到夜晚她就是一地碎片里缺失的那一块

你可以叫她失踪的玛丽

或者破碎的瓷器

她擎着右臂,她脚踝光洁

她的长裙随风摆动,她穿越高低不平的亚麻地

时间的锯齿划伤她的面颊

她摔倒,跌坐。她叹息,哭泣

她擎着右臂护佑头顶,她穿越高低不平的亚麻地

微妙的平衡,仿佛头顶真的有一个水罐

仿佛真的有一条河流在时间之外完完整整地流淌

在海市蜃楼的图像里,作为一幅静止的画框

你可以叫她莫须有的玛丽

或者,失败的玛丽

这是山西女诗人秋临的一首诗,这首诗在表述的散漫与表达的完整之间,有一种奇妙的平衡.秘诀就在于诗歌内在的语言逻辑,全诗是围绕着给这个顶水罐的女人的命名展开的,形式的变幻,串连在这个主线里.在丝毫不削弱诗歌完整性的前题下,不但迂回婉转地到达了诗意的深度,且给人跌宕起伏的形式美。

诗歌是对世界感性的认识。当这种丰富与奇妙感觉呈现出来时,又必须把它放在一个体系或线索之中,同时要把词语放在一个完整的序列之中,否则就会给人零散、混乱的感觉。逻辑虽然对应的是理性思维。可是语言的逻辑在诗歌表达中却不可少。

   语言的逻辑在一首诗中的作用显而易见,它既形成了语言的秩序感,又是连接诗意的线索。从构成诗歌的血肉身形上来说,如果词语的语义,形象与质感给予一首诗的是血肉组织,逻辑则是连接它们的筋络,它是诗歌的表达完整起来。

语言的逻辑是诗人组织和统领语言的能力。语言的逻辑有时就是一句话,一点交待,一丝线索.以使所有的意像,意蕴在语言秩序中,语出有据,情有可依,散而不乱,零而不碎,保持诗歌的整体美感。

            

<IMG title="诗歌语言的逻辑与活性 / 樊樊" alt="诗歌语言的逻辑与活性 / 樊樊" src="http://www.sinaimg.cn/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31EN00SIGG.gif" real_src="http://www.sinaimg.cn/uc/myshow/blog/misc/gif/E___6731EN00SIGG.gif" TYPE="face"> 诗歌语言的活性

诗歌语言高度浓缩,是一种富含潜能,信息的语言。普通语言用十句表达的,诗歌语言只需要一句。从十句到一句是一个高度提纯的过程。也是一个凝聚潜能,储存信息的过程。多数诗人常用的方法是瘁取法,即瘁取诗意构成中带有信息标识,且富含形象符号的点与面。这种语言瘁取法,提纯了语言,激发出了语言的活性。语言的活性几乎就是诗意,因为语言的活性让语言或紧张、或兴奋、或蠢蠢欲动,从而在语言中流淌出某种心领神会的意思来。这种富含暗示性的意思,就是诗意形成的基础。

   严格地说,诗意必须在两个以上语言单位之间的相互激发或限制中才能形成。单个的语言单位并不能构成完整的诗意。举个最简单的例子。你写下“一个男人”这个词,这个词也有内涵、有意义。但却没有活性,没有一种激发想像力的意思在其间流动。而把“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组合时,因为这两个语言之间的相互映照,几乎在一瞬间,它们就获得了蠢蠢欲动的活性,且在内部滋生出一些隐秘的信息。

   诗歌语言的活性,来自语言内部一种秘而不宣的激发。可以用“猛虎细嗅蔷薇”这句异于常态的语言结构来理解诗歌语言的活性,蔷薇源源不断的幽香,是作用于猛虎的吸引力,这种力量激发出了猛虎陌生、隐秘的一面,猛虎在细嗅蔷薇,读者嗅到的却是猛虎细腻入骨的柔情。对猛虎而言,蔷薇就是猛虎突破常态的力量,是存在的神奇和意外。因为这句语言的活性,猛虎的特性超越常态,发生了变异。

   所有的诗歌,从语言形式上说,都是对常态语言的突破,是语言自身找到的神奇和意外。诗歌语言的活性在表现形式是多样的,多数时候,语言的活性是通过意像和留白所达到的。除此之外,语言的缺省也是语言产生活性的一种途径。前一阵子。我在网上看见一位评论家对戴望舒《雨巷》一诗的解读,《雨巷》其中一节如下: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这位评论家解读这首诗时这样写道:诗歌立言首要一点基本功是具体、准确,不管是想象的场景还是真实的场景,都必须书写成人人可具体体味到的场景,用句白话说,你可以撒谎,但是谎话要说的像真的一样才能“骗”得了人,戴望舒明显没有这个本事,在读到“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这句时,我基本已判定这是个不会写诗的人,丁香花有白色、紫色、紫红及蓝紫色等多种,你在此强调一个颜色,到底强调的是一个白的美国人还是蓝紫非洲人,还是个鬼才知道的外星人?即便是个鬼才知道的外星人,也该标出颜色,否则你就不要提颜色,况且通篇意识流,是典型的押韵散文,根本没资格称为诗,从头到尾说了一句话,我一个人走在雨巷,想一个姑娘。

我也承认戴望舒从头到尾只说了一句话,“我一个人走在雨巷,想一个姑娘。”。可是他把人人都有的一种情感表达得如此诗意,这正是他的本事。这位评论家解读这首诗时,明显地忽视了诗歌语言的活性,所谓的诗歌立言的具体、准确只是在标示路标的位置时需要这样,而一些时候,诗歌语言恰恰需要含混,需要从含混中衍生出多种可能性。如果时时处处具体、精准。那就成了物理算式,而不是诗歌。

戴望舒的“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这两句,正是运用了语言的缺省,从而使语言达到一种活性。他只说颜色,却不说是什么颜色,他把缺省了的部分留给读者。

正如这位评论家所言:丁香花有白色、紫色、紫红及蓝紫色等多种色彩。

那么戴望舒这里说丁香花到底是什么颜色?

是白色吗?有可能。

是紫色吗?有可能。

是紫红色吗?有可能。

是蓝紫色吗?有可能。

它也可能是诗人无尽的想像力,无尽的美,无尽的芬芳又哀怨的爱的折磨。在一种纷呈的,变幻莫测,翩翩暇想的诗意空间中。

戴望舒的这句诗极具语言的活性,这正是戴望舒在诗歌语言表达上的魅力所在。如果按这位评论家具体、精准的标准来写,此处将会多么寡然无味,又会失去多少辗转反侧的回味之美。

懂得诗歌语言的活性,无论写诗或是读诗,都有可能意外地抵达神奇之地,领略不一样的景致。正如特朗斯特罗姆在《自一九七九年三月》中写道:“我碰到雪地里麋鹿的蹄迹/是语言而不是词”。雪地里麋鹿的蹄迹是一种奇迹和意外。而我情愿相信,因为诗歌语言自身的活性,最终都凭借诗人的敏感,神奇地找到了承载语言的身体。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9:40 , Processed in 0.07159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