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鲁迅亦可亲 走近并不难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5 18:17: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鲁迅亦可亲  走近并不难 

顾之川
2013年12月19日(周四)
  因为人民教育出版社把鲁迅的作品《风筝》从初一册后移,围绕鲁迅作品教学问题,媒体又在炒作。近期先后读到北京大学原中文系主任温儒敏教授、人民教育出版社顾之川编审、语文出版社王旭明社长等诸多名家的高论,有的主张语文教材应减少鲁迅文章,有的主张则相反,各执己见,也各有理由。我觉得与其空对空喊话,不如做点实际事。而北京大学钱理群教授为中学生编的两本书有说服力。兹转发我写的书评,也算表态。
鲁迅亦可亲  走近并不难
——推荐《中学生鲁迅读本》《钱理群中学讲鲁迅》
  当代青少年要不要学习鲁迅?能不能走进鲁迅的世界?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在纪念鲁迅先生诞生130周年、逝世75周年之际,我向中学生朋友们郑重推荐钱理群教授的两本书— —《中学生鲁迅读本》和《钱理群中学讲鲁迅》(以下简称《读本》《讲鲁迅》)。
  钱理群,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现代文学和20世纪中国知识分子精神史,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心灵的探寻》《拒绝遗忘:钱理群文选》《与鲁迅相遇》《走进当代的鲁迅》《鲁迅九讲》《我的精神自传》等。多年关注语文教育,先后出版《名作重读》《语文教育门外谈》《做教师真难,真好》《解读语文》《钱  理群语文教育新论》等。主编大型丛书多部,尤以《新语文读本》影响最为深广。
  《读本》是钱理群教授为中学生学习鲁迅精心编写的选修课教材,江苏教育出版社2004年3月出版。钱理群教授曾先后在南京师范大学附中、北京大学附中、北京师范大学实验中学亲自开讲,广受中学生欢迎。
  《读本?前言》中明确指出:“世界上每个国家总是以本民族的经典作家来教育后代”,“我们也应该通过中小学教育和其他手段,让屈原、杜甫、李白、曹雪芹、鲁迅……这样的民族文化精英的遗产代代相传,成为年轻一代精神成长的‘底子’,这对于他们的一生发展乃至于整个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是至关重要的。——这大概就是中学生要读点鲁迅的主要意义所在吧。”当代青少年要不要学习鲁迅?回答是肯定的,钱理群教授言之有理,言简意赅,无须我多嘴。
  当代青少年能不能走进鲁迅的世界?钱理群教授认为:作为集中了“20世纪中国经验”的思想家与文学家,鲁迅与我们又是最为贴近的。鲁迅是活在现实中国的,具有中学文化程度的青年,都能够和他进行心灵的对话与交流。
  《读本》就是引领“80后”、“90后”与鲁迅对话交流的平台。《读本》以萧红的《回忆鲁迅先生》代序,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真实的鲁迅。全书六编,依次为:感受鲁迅,阅读鲁迅(上、中、下),研究鲁迅,言说鲁迅。
  感受鲁迅,就是把鲁迅看做是和我们一样的“人”,寻找生命的共同点,并思考“他”和“我”的关系。本编第一讲《父亲与儿子》,选入七篇鲁迅作品。《我家的海婴》是钱教授辑录鲁迅在与亲友的通讯中谈儿子海婴的文字。鲁迅有诗云:“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知否兴风狂啸者,回眸时看小於菟。”(《答客诮》)。从附录周海婴《记忆中的父亲》、许广平《鲁迅先生与海婴》中,我们真切地感到鲁迅确实是一位怜爱幼子的好父亲。《五猖会》写出了他与父亲的隔膜与压抑感,《父亲的病》则表达了对父亲的刻骨铭心的负罪感。在讨论《我们现在怎样做父亲》时,鲁迅主张“用无我的爱,自己牺牲于后起新人”;家长对子女,一要理解,二要指导,三要解放;觉醒的父母,完全应该是义务的,利他的,牺牲的。“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这正是鲁迅为自己塑造的形象。
  第二讲《儿时故乡的蛊惑》选了五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故乡是永远的精神家园。其中《阿长与山海经》《社戏》《风筝》均已选作课文,钱理群教授指导我们感受作品美的语言和作者美的心灵。《我的第一个师父》的幽默,《我的种痘》的“鲁迅笔法”,都让我们感受到鲁迅语言的魅力。
  阅读鲁迅,就是走进鲁迅的世界,倾听他的声音,并和他进行心灵的对话。上编第一讲《人与动物》选入《兔和猫》《战士和苍蝇》等七篇作品,这些充满温情与暖意的文字,展示了鲁迅心灵深处中最柔软的一面。第二讲《人?鬼?神》选入《补天》《奔月》等散文、小说,让我们理解“鬼的世界”“神的世界”其实与“人的世界”是相通的。第三讲《生命元素的想像》选入《野草》集中的五篇散文诗,《死火》《好的故事》《腊叶》短小精悍,而又意蕴隽永,耐人寻味。第四讲《诗与画》选入三篇作品,让我们看到鲁迅不仅是文学家,也是诗人和艺术家。
  阅读鲁迅中编重在理解他如何面对现实,对20世纪中国、对中国历史做出了怎样的独特观察和表达。第一讲《睁了眼看》,选入《论睁了眼看》《灯下漫笔》《现代史》等十二篇杂文,鲁迅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国人向来因为不敢正视人生,只好瞒和骗,由此也生出瞒和骗的文艺来。”因此他主张“睁了眼看”,要学会从谎言中听出真实。第二讲《另一种看》选入《示众》《狂人日记》两篇小说和四篇杂文,揭示中国人在生活中不但自己做戏,演给别人看,而且把别人的所作所为都当作戏来看。“看”与“被看”就成了中国人的基本生存方式。第三讲《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选入杂文八篇,鲁迅在《灯下漫笔》中指出:中国的历史不过是“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与“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的循环。
  阅读鲁迅下编重在理解“鲁迅与青年”的关系。第一讲《生命的路》共选入杂文九篇,指出:“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第二讲《自己做主,说自己的话》,就青年学生的读书与写作发表意见,主张要“自己思索,自己做主”。
  第五编《研究鲁迅》。钱理群教授认为:中学生也可以研究鲁迅。他列举了六个方面约40个参考选题,还列出了四个方面数十部参考书目,为中学生研究鲁迅提供了方便。
第六编《言说鲁迅》,就是对鲁迅及其思想、文学作出自己的判断与评价,言说“我之鲁迅观”,谈论“我与鲁迅”。
  《读本》由感受鲁迅—阅读鲁迅——研究鲁迅到言说鲁迅,构成了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学习过程,引领中学生走进鲁迅的世界。让我们感悟到:鲁迅既是令人敬仰的思想家、文学家,也是亲切友好的普通人,是中学生的良师益友。阅读鲁迅作品,就是与他对话与交流。
  鲁迅可敬亦可亲!
  2004年5月,我得知钱理群教授在他的母校南京师大附中讲鲁迅并引起争议的消息后,曾致电向他表示敬意,并询问中学生对学习鲁迅的态度,讲课的效果和影响。钱先生在电话中告诉我:中学生愿意学习鲁迅作品,通过学习对鲁迅的理解更全面也更深入了,效果还是不错的,准备整理汇编《<鲁迅作品选读>实验课实录》。要说影响,大概只能说是有限的。
  七年过去,我终于读到了钱理群教授赠送的签名本《钱理群中学讲鲁迅》,三联书店2011年1月北京第1版,30多万字。陆续拜读完后,总的印象是:中学生走近鲁迅并不难!
《钱理群中学讲鲁迅》的主要部分,是钱理群教授2004年在南京师大附中讲课的实录。那年3月16日至4月18日,他以附中语文组教师的身份,以《中学生鲁迅读本》为教材,以高 一、高二学生为对象,以师生对话的形式上这门选修课。
  在《开场白  聊聊这门课》中,钱老师希望这是一门超功利的、没有压力的自由、随意的课。读鲁迅作品,本质上就是“与鲁迅相遇”,就是在鲁迅的书里,一位伟大的思想者的精神创造里,作一次书海漫游,一次精神散步。钱老师公布的考试题目是写一篇《我之鲁迅观》,评分标准有三条:说真话,要言之有理,要有自己的见解。
  讲课时,钱老师对《读本》稍作调整,共分为十二讲:且说父亲和儿子分为上下两讲,以下依次为儿时故乡的蛊惑,鲁迅与动物,鲁迅笔下的鬼和神,生命元素的想象,作为艺术家的鲁迅,睁了眼看,要有会看夜的眼睛,另一种看,聪明人和傻子和奴才,生命的路:鲁迅的期待与嘱咐。
  《讲鲁迅》与《读本》最明显的区别,也是最值得关注的特点,一是钱老师的启发、讲解、范读、答疑、评语、小结等即兴发言,二是学生的答问、讨论、提问、质疑、作业、读书心得。从中我们感悟一位优秀的教师如何以平等的态度与学生对话,而又能引领学生走进鲁迅的心灵世界,走进鲁迅营造的艺术境界。更能感悟中学生的巨大学习潜能。
且读几段学生的文章:
  为人父,为人子。不仅仅是血脉的纽带,或是生命的延续,而且有着天性上的默契与联系,一种精神的传承。……儿子企图独立,反抗,摆脱父亲,父亲在维护为人父的尊严,……在重要关头,他还会依赖他的父亲,他还会保护他的儿子。无论父子间会是近于朋友或近于对头的关系,天性依然。(感受“周伯宜——周树人——周海婴”)
这是一篇不折不扣的奇文,如此写和尚,写如此的和尚,中外少见。……写这样的文章,不仅要有驾驭文字的技巧,更重要的是要有一颗自由的、无拘束的、本真的心。(我读《我的第一个师父》)
  复仇是一种人生态度的象征,象征着抗争,不妥协,对对手的不妥协,人与人之间的不妥协,人和自然的抗争,人与社会的抗争,甚至是灵魂与肉体的抗争。……《铸剑》的“悲”,不在主角的死去,而在于结尾“看客”的出场。复仇者并没有打败被复仇者,被复仇者也没有打败复仇者;最终的胜利属于看客们。……用米兰?昆德拉的话说,这场复仇成为了“不朽”。这种不朽,是一种无奈,一种痛苦,它的存在,宣告了人性的死亡。(我读《铸剑》)   
  我在读了鲁迅的《雪》之后,产生了一个非常强烈的感觉,他的这一章虽然文字很短,但是里面充满蓬勃的生命意识。首先是文章中洋溢的动感,第二是随处都流露出的生机和对生命的爱,第三鲁迅实际上是把自己的感情融入了他对雪的描述中,这是一种相当个性化的写作。……鲁迅把雪的形象赋予了自己,而把自己的灵魂给了雪。(我读《雪》)
  鲁迅先生笔下的“死火”,我看并不可完全称作“死”。……闻一多笔下的“死水”,确与这“死火”有几分貌似。“死水”比“死火”更带悲剧性。“死火”和“死水”分别代表着觉醒者和觉醒者所在的社会,觉醒者绝望得反抗,用生命的消逝消灭自己的污秽,净化着这一汪死水。觉醒比睡着痛苦,醒了,睁了眼看到了,包括自己与自己身边的人的死去的过程,我们对这些民族的先觉,理解胜过盲目的顶礼。(死火与死水)
  我最感动的,是鲁迅的真诚。像他这样的大家公认的大文学家、大思想家,却敢于在年轻人面前,承认自己没有找到路,承认自己的弱点,不足,这太难得了。大人们总喜欢在我们面前,摆出自己什么都知道的样子,像鲁迅这样说“我不知道”的,恐怕是头一份。(读《导师》《生命的路》《忽然想到(五)》之后讨论时的发言》)
  再摘录几篇《我之鲁迅观》的主要观点:
  ——鲁迅在任何时候都不会停下往前走的脚步。
  ——鲁迅虽然经历了太多的痛苦,但是他仍然用一双纯净得像孩子一样的眼睛观察着这个世界,这非常难得,让我感动而深思。
  ——鲁迅是真人,为真实而活着的人。鲁迅是有文化责任感的人。鲁迅是斗士,有斗不死的精神。鲁迅是伟人,是集大成者。
  ——我们需要鲁迅。因为现实的中国,浅薄的思想太多了,深邃的思想太少了。装模作样的思想太多了,实实在在的思想太少了。虚伪的思想太多了,诚实的思想太少了。
  ——读鲁迅的文章,能让我们少些肤浅,少些小家子气,少些庸俗,少些丑陋……我要坚守那执着而神圣的承诺:永远读先生的文章。……
  钱老师说:阅读鲁迅是一件幸福的事,一件快乐的事。又说:绝不能低估中学生的学习与创造的潜力。同学们从上面摘引的文字,应该有同感。我想,南京师大附中等三校学生能做到的事,我们努努力,也不会太困难。我还了解到,钱理群教授与小学老师一起编的《小学生鲁迅读本》,已由浙江出版集团出版。小学生能读鲁迅,我们中学生应该读得更多些、更深入些。
  实践已经证明,走近鲁迅并不像有些人说的那么困难。因此,我再次向中学生朋友郑重推荐《中学生鲁迅读本》和《钱理群中学讲鲁迅》两本书。愿你借助这两本书 “与鲁迅相遇”,在鲁迅的书里,在这位伟大的思想者的精神创造里,作一次书海漫游,一次精神散步。
   (分两次载于2011年9月20日《作文指导报?初中生阅读》版,2011年10月18日《作文指导报?初中生阅读》版和《作文指导报?高中生阅读》版)


2#
 楼主| 发表于 2014-1-17 00:21:15 | 只看该作者
鲁迅作品命运变迁史

 来源:腾讯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03:18 , Processed in 0.147786 second(s), 27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