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舒国治:我的文白夹杂是怎么形成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1-13 20:57:2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舒国治:我的文白夹杂是怎么形成的
舒国治
七十年代我开始尝试写东西。后来有人观察,谓我所写有点文白夹杂。即此一节,可以讲一讲。
白话很难。白话要说得又看似平易、却又漂亮、又其实很简炼,则是需要打造的。而这种打造,需要很多人不断地在说话中逐渐演化它。也就是各省各区的人都凑到了一块大城市,然后将官话一起说得很清畅、很流利,便或就成了。然而六十年前的台湾各市镇,大伙还没把话讲成很圆熟,已然有人等不及必须写剧本、必须做文章了。写出来的文章,我左看右看,总觉得不顺眼。
又中学六年(初中三年、高中三年)读了几篇文言文,似懂非懂,然它的字与字的距离,长短之结合所产生的节奏甚至跌宕,颇显出一份韵趣,如果自己将来取之下手,但觉运用得妙,也会是有神采的文字。然所谓文言文,不能读的都是韩昌黎、欧阳修那种经典古文,也要杂览后世无名、无特要如何的寻常百姓的文言文。更要读清末或民初有些人其实已写成类似白话、却绝不至加上“的”、“了”、“吗”、“啦”等口气似的助字那种平常叙述文体。于是你读前人的尺牍或日记或忆旧之文,常能学得极多的好笔法。
林琴南及其先后的翻译家所写出的译笔文字,是以中文揣描西洋的叙事,往往这种文言文,既有白话之韵,也不禁透露出西人之思路,读来常教人眼睛一亮。后来愈读愈有兴头,反而以白话写成的文学看得不多了;倒是以较文的笔意写成的别类(如医学、工程、乐理……)令我更有读兴。有些人不是文学家,却文字写得极好,像青年党的李璜的回忆录,像苏北老报人包明叔写的《抗日时期东南敌后》等。便就有这么一段时光,四处泛览有风韵的文字,哪怕其中一点情节也无、哪怕其中所究与我毫无干系,只要纯读文字很感受用,竟然看了太多杂七杂八的零书断文,深深感到一事:行文是有天分的,或说,下笔是有天分的。譬以书法为言,有些笔画是写在商号的账簿上,然它是好字,便就是好字。另有些笔画虽是写在书家的诗文里或楹联里,但它不是好字,便就不是好字。这往往勉强不来。
再说一例,年少时照说很爱看武侠小说,而其实我没看过多少。武侠的文字,我隐隐认为应该古意一些,也即,文言气应重些;然太多武侠的文字太松垮平白了,真是教我没法看。还珠楼主的《云海争奇记》,一开头便是好笔,能教人一口气读个三五页仍觉回转起落得太舒服也。而情节犹未特要如何展布呢。
但不管如何,当时坊间能读到的白话文的文学,愈来愈不得我的眼趣;然只要一读平剧的戏词(北方或汉调)或苏州弹词的戏词,便深感入眼。他们并不是文言,但硬是不同于我人常读的白话文。再看到刘宝全的大鼓《丑末寅初》,“丑末寅初,日转扶桑,猛抬头遥望见,天上的星星共斗斗……渺渺茫茫、恍恍忽忽、密密匝匝,直冲霄汉,减去了辉煌……”更可看出这些字句不是文言,但却是有机的白话。
当然,白话,搞不好是一个时代的习尚。有人虽在前先的年代,但崇尚白话,便一径操使白话,不只金杏枝、禹其民写白话,徐志摩、张爱玲也全数写白话。有可能二十年代至四十年代,白话很受新潮人士向往,就像穿着西洋服装一样;至于那些犹习于操使旧时文字之人,如吴敬恒、陈寅恪等,或只是还脱不下传统中式服装。当然不管穿中式穿西式,皆要穿得洒脱。有一个写歌词高手,叫李隽青,大约四十年代末一直到六十年代,写了无数好歌词,皆是白话,然是极好极有味道的白话,他的背景,似乎被提得不多,但他真是文字大师。我窃想,李隽青之使白话,与他选择住大都市(如上海,如香港)相关。陈寅恪之使文言,与他选择旧时乡镇老式生活有关(哪怕他住大都市中),穿长衫、着布鞋,甚至还甘于流露一股冬烘气也未可知。
这也可譬以林风眠的新式笔墨与黄宾虹的旧式笔墨之喻。黄宾虹不是不知道各国早已出现的画风,然他只静悄悄住在偏远山村,或只是习于那种教他感到安全的冬烘气呢。
我在战后台湾出生,又是外省家庭辗转渡海而来,在五十年代与六十年代儿时瞥见我的如此周遭,噫,我会憧憬像《太太万岁》里的人那样的说讲白话吗?乃我的年代晚得多矣,教我觉得白话文是不是有点褪流行了?
前面说及四川话。明清的四川是移民社会,成都坝子上充满着摆龙门阵的人们,他们把话愈来愈说得活泼有趣,而自清至民国私塾的教师又把旧文教授得甚有板眼,故而战时入川的有识之士观察到,川人头缠白布、脚穿草鞋,身上却穿长衫,且吐属文腔文调。此种穿戴搭配言语,倒真有些许“文白夹杂”呢。写《厚黑学》的李宗吾,他的笔法,其实不错,思辨相当洒脱有飒飒之劲。
作者系台湾知名文化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3:14 , Processed in 0.06231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