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月刊》深度对话程红兵:我们应追寻怎样的理想学校
我们应追寻怎样的理想学校
“书生校长”程红兵辞官办学,从上海到深圳,为了一所理想的学校而来,他和他创办的深圳明德实验学校近况如何?作为程红兵的老友,《教师月刊》有很多疑惑想解,于是有了这次深度访谈....... 您招聘什么样的教师?
教师月刊:说说教师招聘的情况吧。
程红兵:今年招了 26 位教师,主要是新教师,还有部分“成熟教师”。 教师月刊:招聘教师,你主要关注哪些方面?
程红兵:我原来的设想很多的,目前只能说是部分实现。应该说我们学校起步比较晚了,招聘教师相对晚了一点,即使这样也收到了三千多份应聘材料。初步筛选后,我一个一个面试。 招聘教师时,我看重什么呢? 首先我非常在乎他的学养,他有没有宽广的视野,有没有好的学习习惯,愿不愿意读书 , 这是我非常看重的。 第二就是有没有一种研究的意识,喜不喜欢去琢磨一点事情, 喜不喜欢研究点问题、研究点教学、研究点教育、研究点课程。因为我有一个抱负,就是在学校实现“ 课程重构 ”。 这就关系到第三个方面,他的外语水平。这个课程重构,当年我在上海建平中学做了语文、数学、外语三个学科,但那还是第一步, 还只是国内课程的重构。我现在要做的是中西课程、国际课程的重构。在这样的目标之下,学校就需要有一批英语水平、外语水平非常高的教师,能够读懂并会用国外的原版教材。
您追求什么样的课堂?
教师月刊:新教师比较多,在培训上是不是也注意课堂常规、教学常规这些方面的事情?
程红兵:这是必须的。我借助我在上海的一些资源,请上海的一些名师过来带我们的新教师,他先上示范课,再听课、评课,差不多一个月后再来,这回不再上课,主要是听课、评课。这段时间抓语文学科,以后准备一个学科一个学科做。 我希望我们的老师能站在优秀教师的肩膀上,这样一开始他们的起点就比较高。还有就是请深圳本地的优秀教师来做案例分享。 每周五下午的教师例会,我也会把我的听课情况跟老师们交流,我讲的重点是有阶段性的,比如刚开始那阶段主要讲课堂规范的问题, 这一周我准备讲课堂的思维含量、思维层次的问题。 教师月刊:这个时候,引导老师们建立一种健康的课堂观、教学观可能非常重要。 程红兵:是的,所以我在讲话中特别注意跟老师们探讨课堂上教师的价值和作用的问题。应该追求一个什么样的课堂?应该怎样来评价课堂?这些都要说清楚。 我经常以顾泠沅老师为例, 比如他评课的时候,把什么东西摆在第一位?学生。 他站在学生的角度去看: 第一,学生该听的听了没有 ; 第二,学生该说的说了没有; 第三,学生该想的想了没有 ; 第四 , 学生该做的做了没有。 他的观点和佐藤学的观点有相近之处。佐藤学说 ,我们应当追求的不是“ 发言热闹的教室 ”,而是“ 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 ”。我们现在的课堂太浮躁 , 不安静 , 不安静就没有倾听,不安静就没有思考。
您期待办什么样的学校?
教师月刊:学校有没有一个发展蓝图,或者说你期待办一所什么样的学校? 程红兵 中西合璧的课程重构是一个发展重心。我们要做的,就是为孩子们提供多种选择,创造多种升学渠道,让他们有更多的发展空间和选择空间。 第一个方面,有的孩子可能选择跟着现实走。我们实行的是十二年一贯制,学生从小学到初中再到高中,这个没有问题, 他可以这样一步一步走。如果政策能够允许的话,家长们可 以不必为小升初和初中升高中这些事情忧心。当然,他也可以选择到其他学校读高中。 第二个方面,如果他想走研究的路子,也是可以的。我们招的教师中,有专门做科学研究的博士,他正在筹建一个有关空气、土壤、环境的实验室,首期计划投入 490 万元,它与国内外大学的实验室是同步的。学生通过参与相关项目的实验,取得相应的成果,发表相关的论文,并通过一定的考核, 将有助于他以后直接上高校。 第三个方面,也是我们正着手在做的一个事情,中美联合办学,跟美国亚特兰大的当地最好的学校 WOOD WARD 合作。现在就等政府的批准,因为涉及收费和收费标准问题。 教师月刊:这个合作大体上是一种什么样的模式?
程红兵:可以用四个词来说 :学生互访,教师互派,课程互通,学分互认。 这个互访,就是我们的学生至少在美国学习一年,要沉浸到他们的课程里去,而不是走马观花。这样做无非为了让孩子们多一种发展的可能,多一个学习的通道。是否愿意参加,由孩子、家长选择决定。这里面还有我的一个野心,就是可以直接把一些国际课程拿来为我所用,让老师们学会“脚踩两只船”,为学校的国际 课程重构打下基础。就是说,我们的老师必须横跨两头,这头是中国的课程,那头是国外的课程,他必须去研究、整合,不断地重构,把它转化为教育教学资源,转化为对孩子有用、 有益的东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