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瓶梅》绘本作者:《金瓶梅》是中国最伟大的小说 2014年01月26日
戴敦邦:我有一个原则就是不画删节版。我是全本,不是删节本。作为完整的艺术,就不能肢解它。上面审查没有表态,也不说错,也不说不错,已经审稿将近五年了。
戴敦邦 1938年生,著名画家,号民间艺人,江苏镇江丹徒人,1956年毕业于上海第一师范学校,任《中国少年报》、《儿童时代》美术编辑,1976年入上海工艺美术研究所,后担任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擅人物,工写兼长,多以古典题材及古装人物入画,主要作品有:《水浒人物一百零八图》、《戴敦邦水浒人物谱》、《红楼梦人物百图》、《戴敦邦新绘红楼梦》、《戴敦邦古典文学名著画集》等;连环画代表作品有:《一支驳壳枪》、《水上交通站》、《大泽烈火》、《蔡文姬》等。
本报记者李怀宇发自上海
戴敦邦先生自称“民间艺人”。小时候生活在上海相对贫困的地方,接触的都是贩夫走卒,家里来往的客人也无特别有文化的人,都是为了生活而奔波的底层人。戴敦邦自认绘画上喜欢陈老莲、任伯年两家。“我还喜欢民间流传的美术。反正是比较传统的,甚至说比较俗气的东西,这跟出身有关系,跟我受的教育、生活的环境有关系。我小时候家里没有什么课外读物,只有到学校才有书。”
偶像是“三毛之父”
读初中时,戴敦邦偏科太厉害了,数学几乎零分,没有办法念高中,后来考进上海艺术师范,其间学校被撤销,并入上海第一师范学校。在校期间,戴敦邦作为小学美术老师的培养对象,接受了美术教育。
1956年毕业后,戴敦邦任《中国少年报》美术编缉,1957年任中国福利会《儿童时代》美术编辑。他回忆:“我的任务就是当美术编辑,儿童刊物什么事情都要做。校对、印刷、拿稿子、送稿子、给作者送稿费,还设计版面。”业余的时间就画连环画,“当时画其他画种几乎没钱的,连环画、插图、为报纸和出版社画画等有稿费收入。解放初期会画画的人几乎不是画漫画就是画连环画,因为需要量大,政府要宣传国防、政策、运动,我们年轻人也不懂什么,有一点收入就往这条路上跑了。”
“三毛之父”张乐平是戴敦邦从小就崇拜的偶像。戴敦邦临摹过一段时间张乐平的作品,因为工作的关系,两人曾经有过接触。“张乐平先生的画非常好,我们当时也是看三毛。因为他也是底层出来的,也没有什么学历,观察社会,提炼出三毛这个艺术形象。我们这种刚刚从学校来到社会的年轻人,有意同他多亲近一点。”戴敦邦说,“张乐平年轻的时候受他母亲的熏陶,他母亲剪纸、窗花、图案的手艺特别好。所以,张乐平有一项绝活,剪纸很好。他原来也不是在社会地位上很有威信的人。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大批成功的画家都是这样的,并不是什么美术高等学府出来的,像丁聪、叶浅予,从现实生活中找题材,塑造出来形象,而且这些作品在社会引起普遍的共鸣,然后成为画坛上很有地位的人。”
画底层小市民的生活
当年戴敦邦在连环画中自得其乐。他说:“当时画中国画没钱,画油画也没什么钱,要自己掏钱买画布、颜料。我们画连环画,铅笔、毛笔,包括画纸都是出版社印好了方块,就在这里面画。我们又是业余的,更不可能画大的东西,当然都是画连环画。”但他觉得画连环画对自己的成长影响很大:“连环画的艺术实践多,一个故事给你,你就要像电视剧导演一样,怎么分镜头,怎么调动绘画手段,那是锻炼人的。但是它也有一定的局限性,不像一幅国画就能打动读者。它必须把故事画出来,人物塑造方面,不如单一幅画那样,一般来说能把这个故事讲清楚了,人家都理解。它对作者提供了创作上大量的实践。但是连环画不能解决绘画的所有问题。”
真正使戴敦邦在艺术上成熟的是画中国的古典名著。他觉得自己画现代题材不大行,更喜欢画一些底层小市民,当他画起《水浒传》,感觉跟兴趣非常吻合,以后画《金瓶梅》,更感得心应手。“古代我没生活过,但跟现代的底层生活好像是非常吻合的,所以我比较有把握,兴趣自然而然产生了。我基本上放弃画现代的东西,都是画古人。”戴敦邦说,“四大名著我都蛮喜欢,但是,因为我生活在底层,《水浒传》里面描写的东西有比较多的共鸣。像武大郎,好像就在我们生活中看到一样,所以画起来比较有共鸣。另外,民间的说书、戏曲比较多,对我来说可以吸收很多的养料。《红楼梦》是比较高端的文学作品,对我们理解起来还是比较困难。《三国演义》就比较难一点了,都是上层的军事、外交上的勾心斗角,但是像关羽、张飞这种形象也受民间很多人喜爱。《西游记》更是这样。不是每个人都看过四本小说的,但是它们派生出来的戏曲、评书、年画特别多,都家喻户晓,所以对我们也比较有影响,但是全部去读,自己兴趣也不大。”
戴敦邦觉得绘画需要有一点天分,但不是主要的,主要的是勤奋。“有人天分高了不勤奋,反而不行。有的人天分差一点,勤奋还可以补足天分,反而能够成才。”几年前因为画画用力过勤,他的右眼几近失明。近来,他致力于画《道德经》。“我五大名著画完了。现在也没办法,眼睛有问题了,自己想怎么画就怎么画。我怎么理解《道德经》,就画成什么样。 ”
“有时看中国的艺术发展史不进反退”
《水浒传》特别精彩的人物是少数
时代周报:中央台拍摄的电视剧《水浒传》,一百零八将是你画的,给公众的印象很深。
戴敦邦:我没有什么名,我有什么名?那是电视剧、传媒的功劳,不是我的功劳,其他人画了也是这样。当时是朋友介绍中央台来找我,中央台跟我说:我们钱很少的。我比较喜欢《水浒传》,我说:钱给不给无所谓,我来画。我画了各种版本,中央台画了一套,中央台以前白描的我也画过。
时代周报:有作家说,《水浒传》的精彩之处就在于刻画了一百零八将,每个人的性格都不一样。你的看法如何?
戴敦邦:总体是每个人物刻画得很到位,但是不能说一百零八个一点都不类同。因为我画的过程当中还有不少是凑数的。它最精彩的这几个人物:鲁智深、林冲、宋江、武松。有的是凑天罡地煞之类。但总体来说,主要的人物都是刻画得很好,特别精彩的只是少数。
时代周报:你比较喜欢哪几个人?
戴敦邦:鲁智深。他是一个没太高文化的人,又是底层的低级军官,在民间打抱不平。我觉得他虽然文化不高,但智商很高。他打死了镇关西,要有时间走,就说:你不要装死。结果他这样就跑掉了。后来他很多东西都表现得很好,救林冲到一定程度,他说:我不能送你了,要到沧州了,估计这两个鸟人不会再害你了,我不能陪你了。在这些地方,他表现得非常有智商,所以后来他能修成正果。他一方面信佛,一方面仍然大方地喝酒吃肉,真正地懂得佛是怎么信的,不拘泥于什么。他真正是有佛的胸怀。包括他对宋江的态度,也不是盲从。招安的时候,他是坚决反对的,这就是大智大勇。他说:不行,招安了还是死路一条。像李逵这样的人,一个是鲁莽,一个就是对宋江盲目崇拜,这都充分体现了我们古代劳动人民的愚昧,李逵就是愚昧。鲁智深一点都不愚昧的。一样是很粗鲁的人,他不愚昧,什么人都不盲从。
武松同鲁智深比,他的性格上多少有一些狭隘。鲁智深胸怀要宽广。武松还有一点,鸳鸯楼上杀人太多了,杀西门庆、潘金莲还是有道理,到鸳鸯楼,连丫鬟、下人都杀了。而且他对施恩在快活林这个事情,也比较盲从了,施恩跟蒋门神都是一样的嘛,人家给他小恩小惠,他就帮人去打架了。鲁智深就不会了。人家评价都说李逵好,我说不对的,我认为鲁智深是水浒第一条好汉、真正的英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