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们有没有给学生“说人话”的机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4 20:24:2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们有没有给学生“说人话”的机会? 




崔国明


不妨先让我们比较一下下面的两道作文命题:
例①: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不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所写内容必须在“诚信”的范围之内。(2001年全国高考作文题)
例②: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
如果你是寓言中的年轻人,你会选择丢弃七个背囊中的哪一个?请你作出明确的选择,自拟标题,自定立意,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可以写你的经历、体验、感受、看法和信念,也可以编写故事、寓言,等等。(笔者改编)
作文的源头在命题。
长期以来,尽管形式在不断更新,但作文尤其是高考作文似乎一直陷于思想禁锢和道德拷问的泥淖之中,即使时至今日,也依然未能完全走出。因此,学生“不说人话”在很大程度上就体现在作文的源头——作文命题的制约上。
是作文题还是道德题?对于当前的有些作文命题,我时常会有这样的疑惑。近几年,从考前的作文模拟训练到高考作文命题,似乎都是很有一点“高度”的,动不动就要求学生谈品德涵养、谈事业人生、谈人文环保甚至谈生命意义。这样的命题,对于一个几乎“家校两点一线”、“两耳不闻窗外事”的中学生而言,是不是太大、太沉重了点?单调的生活,加之缺乏切身的体验,却要求学生在这方面做文章,又何来“真情实感”?那么,学生在作文中“不说人话”也就不足为奇了。
上面所举的2001年高考作文,本来是很具有开放性的一道命题,但由于命题人在设置话题时进行了人为的限制,将话题局限于“诚信”这一点上,使得话题作文的开放性荡然无存。在限制话题的同时,也捆绑了学生作文的立意;在捆绑立意的同时,又束缚了学生的思想和个性。我一直在想,如果命题人不加限制,而是要求考生自行选择丢弃七个背囊中的一个,并自圆其说,那将是一个多么富有创意、又是多么真实的话题啊!
再比如2013年湖北高考作文题:
你注意到了吗?装鲜牛奶的容器一般是方盒子,装矿泉水的容器一般是圆瓶子,而装酒的圆瓶子一般又装进方盒子里。方圆之用,各得其妙。正如古诗所云:“方圆虽异器,功用信俱呈。”人生也是如此,所谓“上善若水任方圆”。
请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自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要求:明确立意,自定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个人觉得,这道作文题“绕”而且“玄”。作文材料试图用“牛奶”“矿泉水”“酒”等水性物质因“方盒子”“圆瓶子”而变的生活现象,为人生的“方圆”做铺垫,然后上升到“上善若水任方圆”的为人处世的高度,并最终将作文的立意定位于玄奥的处事之道——方圆哲学。尽管我不认为命题人是借此在宣扬没有原则不分是非的中庸之道,也不认为命题人是借此主张八面玲珑,不能棱角分明的圆滑处世哲学,但不可否认的是,作文命题的要义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去甚远,封闭于家庭和学校“两点一线”之中的学生很少有这方面的生活积累和情感体验。没有生活积累,缺乏情感体验,却又要去谈处世之道,谈人生哲学,那么出现写作动力不足,“满纸矫情言”的现象,也就不足为奇了。
类似的例子,我们还可以列举出很多。在这样的命题制约下,要想学生在作文中“说人话”,其难度可想而知。
所以,在作文的源头——作文命题上解开束缚,少一点思想的禁锢和道德的拷问,多一点思想的解放和个性的张扬,是确保学生作文“说真话”甚至“说人话”的必要途径。
作文的导向在评价。
还是先让我们比较一下两篇作文的片段:
例①:记得海德格尔曾说过,生命充满了劳绩,但还诗意地栖居于这块土地上。要感谢海德格尔,这位精神的探索者,为我的心里留下了一隅空白。让我在心烦意乱之际,能够冷静地思考,吟上一句“人生天地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让我在忙碌中,能够偷得浮生半日闲,欣赏一段“他年傍得蟾宫客,不在梅边在柳边”的还魂爱情。如五柳先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籽”;如东坡先生,“颂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如守着瓦尔登湖的梭罗,如遥望乞力马扎罗之雪的海明威。他们都是诗人,在属于自己的空白天地中,诗意地栖居。
例②:据媒体报道,近十年来房价涨幅为20倍,当所有有梦想的年轻人被房价压得抬不起头来的时候,平衡在哪里?普通老百姓一个月的工资只够买0.5个平方的房子,而“表哥”的一块表就是好几万块,表哥说他还有好几十块这样的表。表哥还说他在北京还有好几套房。于是,我的眼珠子都快要掉下来。幸好,接下来又有了“房姐”,“房姐”用她的实际行动告诉“表哥”:你娃太嫩了!据媒体报道,房姐在北京有几十套房,有四个户口本。户口本是真的,连身份证号码都有四个。这次,我的眼珠子才真的掉下来了,摸了半天才镶回去。据此,有关部门默不作声,无人承担责任,无人受此事牵连。突然,我平衡了。
上述两个片段均出自高考考场作文,一篇是满分作文,一篇是零分作文。当然,我不否认,满分自然有满分的道理,而零分也自然有零分的理由。但是,如果抛开思想的禁锢和道德的拷问,我倒觉得“满分”在矫情,而“零分”在“说人话”,在“说实话”。
叶圣陶先生早就说过:“作文,就是用笔来说话。”我们也常常这样说:作文,就是“以我手写我心”。但情况真的如此吗?我们时常会有这样的感叹, 作文尤其是考场作文,学生常常会失去“我”,有时甚至失去了“人”,充斥其中的是“故作深沉说套话”、“展开笑脸说好话”、“左顾右盼说废话”“睁着眼睛说瞎话”。总之,就是“不说人话”。
但是,当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学生作文真正在“以我手写我心”的时候,真正在“说人话”的时候,我们是否给予了必要的肯定和眷顾呢?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在一边感慨甚至痛斥学生作文“不说人话”的同时,又一边在鼓励学生“不说人话”呢?长期以来,我们对学生作文评价的导向是不是出了一点问题呢?
见惯了满月光华,完满无缺,那一弯弦月却以沉默的睿智的空缺,让孤独者窥视人生的真谛。观遍了浩荡沦海,无端无涯,那一涓细流却以灵动而隽永的渺小,让思想者探究生命的奥秘。识尽了喧嚣红尘,拥堵繁盛,那一片空山却以沉稳而清新的寂寥,让归隐者顿悟宇宙的深义。
见惯了太多这样的行文,而这却是时下一些优秀作文的“样板”。整齐的句式,华美的语言,确实很美,很迷人,我们不得不佩服作者驾御语言和描写的功力,这也的确能够取悦于人,也许这就是能够归为“优秀作文”之列并公之于众、让人欣赏的主要原因。但是,如果我们抛开文章华美的语言和整齐的句子,撩起它那迷人的面纱,从思想和内容的角度来进行分析,那么,谁知道这是在说什么?作者想要表达什么?又有谁能揣摩到作者内心的真实想法呢?“孤独者”“思想者”“归隐者”,这罗列的三个概念本就不在同一个层面上;而“窥视人生的真谛”“探究生命的奥秘”“领悟宇宙的深义”在一般人看来,又实在是大了点、玄了点、空了点,其实质与“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丰富多彩”之类的套话毫无二致。而且,这样的行文在一定程度上还是我们平时刻意训练的结果。
老子曰:“信言不美,美言不信。”我们都说作文要“我手写我心”,也就是说,在作文中学生要通过“我”的富有个性的语言,来体现出自己对生活的观察、自己的思考以及自己的感悟,这其中就要处处都闪现“我”的影子,并且要让别人也能够通过“我”的语言感受到文中所表达的确实是“我”的思想、“我”的观点、“我”的个性,“我”的理解和感悟。
总之,作文要“说自己的话”,要“说人话”。作文,无论是日常的教学还是考试,可能都重在引导。无论是作文的源头还是作文的评价,都应该着力引导学生去“求真”“求新”“求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23:11 , Processed in 0.068789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