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4中国十大艺术趋势:没有艺术家群体,只有个人品牌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4 19:47:1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4中国十大艺术趋势:没有艺术家群体,只有个人品牌

2014年03月03日


来源:新周刊        作者:孙琳琳





实际上已经没有四大天王、四大金刚了,未来一人一品牌,每个艺术家只代表他自己。
眼前这条穿过“金钱地狱”的路是共谋的结果,“实施某种选择必然会牺牲掉其他选择”(以赛亚·伯林语),今天的中国艺术获得了兑换价值,却离见证时代和唤起审美的初衷越来越远。现状肯定不是完美的、自然的,而当我们谈论趋势时,谈论的不仅仅是市场。理清趋势并不是预测这一年有谁能赚大钱,而是让同行者看清路口。对资本又爱又恨的艺术界人士,也许只有自己当上了土豪才能解决矛盾纠结。
未来,水墨仍是中国艺术最趁手的兵器,问题是如何与当代发生关联;不管一级市场、二级市场还是幕后交易,都是土豪有办法;年轻人已经很成熟了,但姜还是老的辣;大家见面少了交流反而多了,有Wi-Fi的地方就有艺术细菌;艺术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艺术圈有很多卖艺术的小火柴;大黄鸭游走了,天空之鲸会飞来;艺术越来越不像艺术,可私人美术馆却越来越像美术馆;还有一个秘密要告诉你:画大画的天价艺术家,其实最爱莫兰迪。
趋势一:当代水墨最热门
既与中国文人传统相关又将多元文化运用自如的当代水墨,将是未来最热门的中国艺术。此水墨非彼水墨,其中的翘楚与美协领导、国画大师和官方主办单位无关,也与西方人设定的语境无关。过去两三年的预热看到成果,2013年,艺术圈几乎无人不水墨,连方力钧个展都以水墨为主了。2013年12月的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水墨艺术:借古说今中国当代艺术”展之后,当代水墨已经被视为目前最重要、最有活力的艺术形式。
批评家贾方舟援引大都会亚洲艺术部王辛的话说,大都会艺术博物馆10年前就考虑做这个展,而这两三年确定以水墨为题进行策展后,更是启发了中国艺术机构先下手做起了当代水墨。2013年秋拍,保利在香港推出当代水墨专场,香港苏富比也推出了早期现代水墨大师专场,当代水墨可说是当代艺术中行情最好的板块。画廊和美术馆也在持续推出当代水墨展,参与的艺术家既有过去就画水墨的,也有大量改画水墨的。管他雅俗好坏,很多过去不好卖的艺术家,画水墨之后也供不应求了。
趋势二:中国土豪有办法
别说是中国市场,以后就连全球艺术市场都要看中国土豪的脸色。美国、欧洲、印尼的基金会都已逐渐退场,现在只有中国人才舍得这么花钱,对土豪来说,就像在欧洲买名牌买豪宅,在拍场上横扫毕加索和莫奈也是展示财力和品位,进行稳健投资的办法。
1.06亿美元买毕加索的《裸体、绿叶和半身像》,2130万美元买毕加索《阅读的女人》,500万美元买米开朗琪罗的炭笔画,2816万美元买毕加索的《两个小孩》,一掷千金的都是中国土豪。过去中国土豪爱买流失文物,现在买西方艺术史上留名的精品才是王道。
境外藏家已经撤退,转身成为顾问、推手和送拍达人。中国艺术拍卖一开始就与“中国土豪家里有什么,以及土豪家里还需要什么”有关。万达是在买了1000多张吴冠中、赵无极、李可染、潘天寿、石鲁、吴大羽之后才开始盯上毕加索的。而国内已经建成或正在兴建的私人美术馆是当代艺术的重要客户,很多展览就是为配套大型地产项目而生的,艺术能替房地产省钱,没有艺术概念都不好意思盖豪宅。所谓资本博弈、市场焦点,其实无非是几个资本雄厚的收藏家的选择,夫妻俩在家一商量,第二天就能举出某位艺术家这辈子没卖过的高价。为迎合土豪口味,拍卖甚至叫出了有8有6的吉利价。
趋势三:年轻艺术家独当一面
这个时代刚发现的金子就已经被铸成金条了,年轻人怀才不遇那种事绝对不会在今天的艺术圈发生,学术和市场两方面准备好了各种条件,让人眼前一亮的新人迅速被推上高位。未来年轻艺术家将获得更多机会,聚光灯下,他们与成名艺术家混搭出场,前者用后者证明名气上升,后者用前者来表现心胸和活力不减。
过去5年间,机构奋力发掘年轻艺术家,从央美的“未来展”到“青年100”到“新星星美展”,发掘年轻人的艺术计划从未断过,这些计划除了给年轻艺术家展出和销售的机会,还给予他们江湖经验。2013年9月,贾蔼力获得“颜文樑青年艺术奖”,此时他不过三十岁出头,已经通过一系列的青年艺术展成长为一个有口碑有价位的“老艺术家”。英国蛇形美术馆总监汉斯—乌尔里希·奥布里斯特(Hans-UlrichObrist)更超前,他和西蒙·卡斯泰(SimonCastets)联合发起“89+”,已经开始关注1989年及1989年后出生的中国艺术家。
趋势四:有Wi-Fi的地方就有艺术
艺术知识和资讯传播、初级艺术品销售、艺术圈交流,未来都将在网上完成。线上展厅是博物馆和美术馆的标配,还有导览App和微信公众号。谷歌艺术计划的“街景小推车”在中国率先进入了湖南省博物馆和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而官方也有数字化工程将敦煌经不起现场看的宝贝放上网。苏宁易购和国美在线开设艺术品频道,保利、嘉德开启与淘宝的合作,电商有机会将小众拍卖拓展为大众消费。
专业发布艺术资讯的网站比其他媒体更勤快,雅昌的编辑可以从香港艺博会飞到威尼斯双年展再飞到卡塞尔文献展,数十天连续发回现场报道。艺术家是自媒体世界的活跃分子,你能从他们的发布和互动里读出今天中国当代艺术的生态。连领导开会都改成召开“国际艺术学院院长网络研讨会”,有网络的地方就可以说已经全球化。
要进修艺术也不必专门跑到美院读研修班,从TED到播客到一席,全世界最好的艺术家和艺术界人士受邀讲解他们是怎么想的。而在网易公开课,可以看到全球19所大学的美术类课程。这个时代的问题不是学不到,而是怕你学不完。
趋势五:没有艺术家群体,只有个人品牌
实际上已经没有四大天王、四大金刚了,未来一人一品牌,每个艺术家只代表他自己。曾梵志是这种趋势的代表人物,破纪录的1.8亿港元实际上代表的是个人品牌的进一步确立。不像2006年张晓刚拍出天价带来的整体繁荣,曾梵志的崛起并没有带动中国当代艺术的整体表现。
艺术家的发展甚至不是企业化的,而是若干行业跨界合作,共同推动的结果,未来有更细化的分工和更专业的团队来维护艺术家的品牌。画廊、拍卖行、艺术机构、传媒的介入都不可或缺,不是势必如此,而是要做大做强势必如此。有些艺术家甚至会聘请公关团队来进行线上、线下营销。个人化创作、扎堆取暖及自己打理自己的工作模式已经终结,这是因为今天公众对于资讯的接受是服从式的,就如38%的人观看朋友推荐的视频节目,更多的人只关注成为热点的艺术。这促使艺术家不断地制造动静,以便业界和公众为他转椅。
趋势六:艺术圈需要更多专业人士
画着大卫长大的人已经够多了,艺术圈现在需要更多专业人士,比如懂外语的、熟法律的、精IT的、会修片的。版权纠纷、查税风波需要熟悉法律法规的人来解难,搞多媒体艺术的需要IT达人来帮忙解决技术问题,做影像和摄影的也有大量的片子要剪要修,艺术越来越综合,艺术工作将逐步被拆解。
中国艺术圈一向看重西方,良好的语言能力必不可少。虽然陈丹青认为“学会外语对一个艺术家来讲跟交流毫无关系”,但是今天艺术圈还是将懂外语视为入门的必要条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范景中招博士生,外语好的比专业好的更受青睐,因为他有大量的国外著作要组织翻译。2013年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策展人王春辰就是英语专业出身。外语不好没得救,外语好了,艺术现学就够了。



2#
 楼主| 发表于 2014-3-4 19:48:22 | 只看该作者

趋势七:大作变小

当代艺术素来偏爱大尺寸,尺寸与意义直接相关,视觉冲击比观念更有价值。作品非要做得顶天立地才算当代,艺术家被史诗巨作累得够呛。物极必反,未来省时省力省料的小作品将成为新的流行。刘野、张晓刚等艺术家都越画越小,以超大型雕塑闻名的隋建国也开始做摆在桌上的泥塑了。更小的尺寸适合的空间和场合更多了,价格也才是大作的几分之一,利于销售,适于收藏。

而就艺术表现而言,小作品偏向西方古典风格,或者如莫兰迪创建一套属于自己的小画审美系统,总之需要极其精致才算得上好。画幅虽小,对艺术家的考验一点都不小,更能在方寸之地展示水平。另外,别以为小画没有升值潜力,一幅95cm×90cm的里希特(GerhardRichter)2008年就值1亿元人民币了。

趋势八:艺术越来越像公共事件

艺术不仅针对体制和社会发言,甚至把自己也做成了公共事件,而不再费心去将体验转化成审美。艺术变得更注重爆炸性,更雕琢舞美效果,还会更频繁地登上社会新闻版面,成为社会景观之一种。这其中有自发的、策划的活动,也有因为泛艺术化倾向而难以界定的行为。此外还会出现更多公知型和偶像型艺术家,乐于与传媒互动,根据社会议题设计作品。

和过去直接与政治批判挂钩的艺术不同,未来艺术家会将关注的焦点集中在更具体的社会热点上。裸奔不算激进,公开的一夜情还会发生,甚至可能把比苍蝇更令人意想不到的东西放入展厅里。他们努力不让公众觉得艺术这件事与自己无关,但是容易让自己变得跟艺术没什么关系。在这类艺术中,艺术家的光环褪去了,他们试图对社会施加直接的影响,不过有时会适得其反,反而令艺术“变成像个多功能的沙龙广场”(日本艺术家会田诚语)。

趋势九:大展来中国抢钱抢关注

外国展览在中国将继续享受超国民待遇——更多关注、更多传播、更多收入。上海草间弥生展期间,观众排的队蜿蜒如长龙,每进入一个房间至少要等半小时,拥挤程度堪比公众开放日的威尼斯双年展。就连在罗浮宫门前中国游客都是最抢眼的,更别说送到自家门口来的大师展了。

在草间弥生之前到中国的博伊斯、安迪·沃霍尔和培根,是2013年艺术圈雷声最大的展览。而“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名家名作”、“走向现代——英国美术300年”、“米勒、库尔贝和法国自然主义画派珍藏特展”等则更受公众的欢迎。荷兰艺术家弗洛伦泰因·霍夫曼(FlorentijnHofman)在香港维多利亚湾展出大黄鸭,观众挤破头。而大黄鸭在北京展出一个多月,两所公园门票收入分别过亿,衍生品及其他相关收益超过两亿元。大黄鸭的好成绩引来更多试水者,据说堪培拉的“天空之鲸”(skywhale)热气球也将亮相中国,这件由于太怪而备受争议的作品只要能在中国火一把,一定能改变世人对它的冷遇。

趋势十:私人美术馆成当代艺术主场

官方美术馆绕不开大师和美协,私人美术馆可以,因而具备了更大的自由度和发挥空间。加之私人美术馆多聘请有国际资源的专业人士打理,未来私人美术馆将会比官方美术馆更加学术化、国际化,也更贴近观众。

如今不少活跃的私人美术馆已经是同类中的翘楚,如上海震旦博物馆有非常系统的古代精品器物收藏,广州时代美术馆比广东美术馆举办的国际交流活动更多,而今日美术馆一直是当代艺术家乐于写进简历的展出地点。未来,这些美术馆将担当中国当代艺术的主场,没在官方美术馆办过展没什么,没在某些私人美术馆办过展才属于资历不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6:18 , Processed in 0.08222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