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291|回复: 3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不考生僻字怎能难倒“神孩子”?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0-22 15:38:2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不考生僻字怎能难倒“神孩子”?

 2013年10月21日  作者:董超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已落下帷幕。自8月初开播以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以高水准的汉字听写竞赛,为全国观众带来一场别样的文化视听盛宴。一次次令人难忘的巅峰对决,让人感叹汉字的博大精深,也让人佩服这些“神孩子”的汉字功底。 

  想难住这些“神孩子”实在有些困难,所以众多的生僻字出现在了比赛当中。对此,一些民众议论纷纷…… 

  生僻字让学生变成“活字典” 

  有网友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似乎有点跑题了,原意是推广和传递汉字书写文明,但最近看了几期发现基本上都是在考生僻字,有的字甚至可能一辈子都用不到。”也有网友表示,语言的意义在于运用,考查这些已经失去生命力的词语毫无意义!更有网友风趣地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考的竟然是记忆力而非表达,改成《中国生僻字听写大会》吧!” 

  谈到《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生僻字这一问题时,南开大学马庆株教授认为:“生僻字的出现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少。这些生僻字大部分场外观众都不会写,易让人认为汉语、汉字太难学。尤其是外国人,他们还敢接触汉语么?”马教授举例,如“翁同龢”的“龢”字,其实已经作为异体字被淘汰了,而这次的《通用汉字规范表》又将它“起死回生了”,但这个字只是人名用字,考这样的字意义有多大?把人变成“活字典”有必要么? 

  诸如此类的例子并不少。这次比赛中出现了“饾饤”这样难得一用的书面语和“槽子糕”等地域色彩明显的方言词,即使是专业的语言文字学者恐怕也会面生难色吧。 

  低难度考不倒“神孩子” 

  不过支持的网友表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终究是比赛,既然是比赛就要分出名次,没有生僻字如何分高低?首都师范大学学生王康蕊说:“这些‘神孩子’的实力是有目共睹的,找些难写的字来考完全可以理解,我们作为观众,借此多学会几个生僻字又有什么不好呢?” 

  对于所谓难写字和生僻字的提法,华东师范大学李明洁副教授从专业的角度给出解释:“生僻字并不是指难写的字,而是指现在已经很少使用,逐渐丧失了生命力的字。”她表示,语言是一个生命体,字词的消亡在语言的发展史上是非常正常的现象。作为文化的一部分,生僻字有文献学和文化史等多学科上的意义;对于研究汉字史的学者而言,更是极为重要和宝贵的研究对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正式参赛者都是学生,对于学生而言,了解这些生僻字的存在也是需要的,可以在某些情境下学习识读,只不过不是日常使用所必需的罢了。 

  其实,《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组也有他们的苦衷。该节目总导演关正文透露,目前观众看到的每期一个半小时左右的比赛,其实都是经过剪辑的,每期节目至少剪掉了半个小时,“这半个小时大概能考30个词语左右,几乎每个孩子都不错,上来答完题又回到座位上,就是淘汰不下去。”这让关正文等节目制作者既高兴又为难,毕竟比赛最后是要分出胜负、决出高低的,既然常用词汇不能有效地淘汰选手,就只能提高出题的难度了。 

  创新出题思路 收效会更好 

  既不能让学生变成“活字典”,又要考倒这些“神孩子”,两者如何兼得呢?每个汉字都有自己的造字理据和用字规律,学习汉字往往带有文化学习的性质,而并不是单纯的符号记忆。李明洁副教授指出,有些字虽然不容易写,但是如果理解了,也一定会写得出。比如,“巉岩”的“巉”,右边的偏旁表示一种像兔子、又比兔子大的动物,它的特征是兔头鹿角,所以上面是特征,下面加一个“兔”字表示归属。同样,如果知道“冕”字的上半部分表示“帽饰”,就很容易理解“冠冕堂皇”是什么意思了,也就不会把这个字的上半部分写成“日”了。汉字的学习很大程度上重在理解。 

  汉字是语素文字,不仅表音,还表意,是具有高形差度的视读实体。同一个汉字放在不同的语境中,表达的意思并不相同。所以用字比识字更难。马庆株教授表示,《通用汉字规范表》分为三级,共收入8105个汉字,其中一、二级字表合计6500字。这6500字是真正的常用字,覆盖率很高。但认识它们并不代表会用,汉字的学习同样重在应用。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让我们开始重新审视汉字,也重新评估自己的汉字书写能力。对于学生乃至大众而言,生僻字虽然不是汉字学习的重点,但在掌握了汉语常用字之后,在有能力的情况下,多掌握一些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了解汉字背后的故事,又何乐而不为呢?正如李明洁副教授所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这个节目具有样板作用,以汉语为母语的广大观众聚焦于汉字,跟随比赛的进程,在不知不觉间增长了知识,这对于提升国人的文化素质是有积极作用的。(董超)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3 16:03:09 | 只看该作者
“汉字听写”被指考题偏 总导演:明年仍维持难度
来源:每日新报



在10月11日、12日连续两天晚上播出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最佳个人晋级赛上、下半场,共有15位选手成功跻身总决赛,本周五晚,CCTV-1和CCTV-10将并机播出《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广西队5名选手、浙江队5名选手和附加赛挑选出的5名选手一决高下。而日前记者致电“汉字听写”节目组,工作人员透露,在决赛中还将有一系列高难度的生僻词组出现,可以说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通晓古今、方言术语几乎全部涵盖到。

选词应具备文化内涵

日前,《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在京接受媒体专访,他表示,从节目筹备伊始,为选手“找词”“挑词”的工作便落在节目组几位年轻的工作人员身上,而他们几乎每天都泡在图书馆,把《辞典》《字典》《词库》等大部头图书都快翻烂了。关正文介绍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形式简单,但关键在于内涵,怎样让考题既能难住中学生选手,同时又让观众觉得有意义,这是我们负责出题的同事最头疼的问题。”

记者了解到,共有4名工作人员负责“汉字听写”的“找词”工作,还有两名来自北京大学中文系的研究生担任“外援”,“他们都是二十四五岁的年轻人,知识面涵盖范围极广,专门在各种辞书里挑词。尤其是两名研究生同学,他们几乎这半年都泡在图书馆里,每天跟各种生僻字打交道。”关正文透露,在节目录制最初,节目组共收集到生僻词语约8000个,但最终被选中的只有2800多个,关正文说,“汉字听写”节目选定词汇的标准不是要难倒任何人,而是一定要具备文化内涵,“如果说仅仅是为了教大家写字、认词,那么我们每人一本字典就够了。我们认为,选定的词汇一定是要具备文化内涵的,并且能够通过汉字的书写,让大家感知我们文字的博大精深,从而唤起大家对书写的兴趣和对传统文化的记忆,这才是节目的真正目的和意义。”

在日前的比赛中,考到“孔子生而首上‘圩顶’”时,现场主持人介绍说,“圩”在现代读音中为“xū”,经常用于表达方言中“集市”的意思。主考官、央视主持人郎永淳给出题目之后,嘉宾钱文忠教授指出这是个多音字,“圩”还读作“wéi”。与此同时,裁判组孟蓬生研究员则提出,“圩”字的“wéi”是个古音,在“圩顶”一词中,“圩”应该读作“yú”。一语未了,全场观众愕然。而这也正契合总导演关正文所说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旨在唤醒观众和学生们对于中国博大精深的汉字文化和历史传统的兴趣,也正是这样的节目,能够使现代人及时放下手机和电脑键盘,重新拿起纸笔,跟着节目一起感受书写汉字的快乐。

为明年选题头疼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在诸多选秀、“好声音”等歌唱节目中脱颖而出,记者了解到,根据索福瑞公布的9月6日全国电视平均收视率,日前一期《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当晚,《中国好声音》收视率为2.16%,而《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为2.13%,几乎逼近“好声音”的收视率,而当晚湖南卫视的娱乐节目《天天向上》的全国平均收视率仅为0.96%。

“明年‘汉字听写’,我们拿什么样的题目来给观众?这是现在我们最痛苦的事。”关正文表示,明年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仍将坚持对汉字词语的难度和深度考核,“现在有观众质疑考题太偏,但我自己并不这样认为,我们的前人能用20个完全不同的词语表达‘疼痛’,能用40个不同的词语形容‘笑’,但我们现在能够说得出的越来越少。”关正文表示,在越来越依赖电脑、手机的今天,书写汉字这样传统的教育方式绝对不能够丢掉,“明年我们会继续有工作人员负责汉字生僻词语和专业术语的寻找工作,也会继续邀请一些专家学者担任嘉宾和考官,希望能够有更多的观众和学生朋友参加进来,我们一起感受书写汉字的乐趣和学习知识的快乐。”(新报记者 张侠)

小链接:

最佳个人晋级赛下半场题库(部分)

金匮要略:中医经典古籍之一,东汉张仲景撰于3世纪初。

漾奶:婴儿吃过奶之后吐出来了,大多是因为一次吃得太多。

瓦楞纸:呈瓦楞形的厚纸,多用于包装。

漫漶:文字、图画等因磨损进水受潮而模糊不清。

深山野墺:荒僻的大山深处。

讣告:报丧的通知。

戽斗:一种取水灌田用的旧时的农具。

怒艴:怒放盛开的意思。

畛畦:田间小路。引申为界限,隔阂。

皴法:中国画技法名,是表现山石﹑峰峦和树身表皮的脉络纹理的画法。

瘗玉埋香:埋葬已故的美女。

暑雨祁寒:夏天大雨,冬天大寒。后以之为怨嗟生计艰难之典。

便妍:俏丽,明媚。

诚笃:诚实厚道,真挚深厚。

裨补:弥补缺点和不足。

含萼:含苞。

遄飞:勃发,急速飞扬。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4 08:57:03 | 只看该作者
汉字的命运
    ■ 枝 枝         


对汉字个体的整体遗忘和细节印象的模糊化,久而久之,肯定会降低国人对汉字的认知度,进而影响其使用、传播和传承。   




从红色田字格里跳出来的一只“癞蛤蟆”,在这个夏天吵翻了互联网。这三个字,挡住了语文小能手的晋级路,难倒了成年人,提醒人们“原来自己对汉字如此陌生”。

对于汉字命运的再度关注,源于最近播出的两档电视节目。古老的语文考试——听写被搬到了电视上,选手正确书写出每一个汉字,才能过关。这种看上去有点小儿科的考试,却吸引了数以万计的观众。“咋舌”、“髋关节”、“未雨绸缪”这些听上去熟悉的词,想要正确写出来,并不容易。因为这些方块字,央视一向端庄的女主播在节目录制现场急得连拍演播室的桌子;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钱文忠在演播室里激动地攥紧了拳头,连呼“天哪”;学者于丹坐在台下大声叫好。

看上去,他们只是在观看一群小朋友写汉字。但在一位中文系学者的眼中,红色田字格里那些刺眼的空白,是“汉字的文字传输方式正在经历数字化转型的阵痛”。

少了一点的“癞蛤蟆”

贵阳第七中学初二年级的余爽走上演播大厅的舞台,等待她的考题是“癞蛤蟆”。她在红色的田字格里先写好“蛤蟆”两个字,然后回到第一个格子里,迟疑地写下“忄”。“天哪,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在后台,已经被淘汰的男同学对着电视屏幕叫了起来,背过身不忍心再看下去。不过,扎着辫子的小姑娘很快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她擦掉了竖心旁,反复修改几次,终于在倒计时的时候写对了“癞”字。可坐在对面的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的3位专家,只给她亮了一盏灯,因为他们眼尖地发现,田字格里那只蛤蟆的偏旁部首,少写了一个“点”。坐在观众席里、同步体验听写测试的10个成年人中,7个人也被这个“小动物”难倒了。

这是央视科教频道《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的第一天。起初,这档不热闹的汉字听写电视节目能否获得收视支持,在节目组许多人心中还存有疑虑。但总导演关正文始终坚信,汉字书写会比唱歌更有普遍性,因为它和每个人都有关系。

果然,少了一点的“癞蛤蟆”在开播当晚就跳出了红色田字格,让互联网变得热闹起来。有人对着电脑屏幕同步听写后,称“文字的书写能力跌得比股票还快”。本来对“考试”不屑一顾的人也改变了看法:“开始觉得不就是一个简单的游戏嘛,但我接着看下去,发现自己是个白痴!”

关正文介绍,首播后,这档没有什么宣传经费的节目在微博里的话题热度就超过了《中国好声音》。两周后,节目进入央视一套播出。与此同时,“国人书写能力普遍退化”这句话频繁出现在媒体报道中。一个记者追在他身后一直问“提笔忘字”这个话题。《新闻联播》也特地花了一分钟时间说错别字这件事。

其实,中小学的语文老师就可以印证这个判断。南京一位教二年级的语文老师说,期末考试前,家长向她反映最多的问题是:同音字容易混淆,孩子却不肯动手查字典,要么自己乱写,要么利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的输入法随便一搜,就写到作业本上,也不管是否正确。上海一名语文老师也抱怨,到了六年级,还得腾出大量时间来纠正学生的错别字,有个学生的作文里甚至出现了电脑键盘符号拼凑成的笑脸。就连一位在西部支教的语文老师也感受到了电子设备的冲击,“不会写的字都是拿手机输拼音首字母查,读不准,认不清,大致写一写,就算了事。”一位作家说,采访她的记者做笔记时,经常用拼音或简单的同音字代替不会写的汉字。

“90后”歌手曾轶可就闹过这样一个笑话。同期播出的另一档汉字听写类电视节目——河南台的《汉字英雄》在做宣传活动时,23岁的曾轶可输给了一个13岁的中非混血男孩——她把“稻”字中右半部分的“臼”写成了“白”。

“汉字首先是为了手写而存在的。许多语文信息和文化知识体现在汉字中。”《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裁判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刘丹青说,“使用电子媒介后,特别是使用拼音输入后,手写汉字的机会大大减少,仔细记住汉字每个细节的需求也降低。对汉字个体的整体遗忘和细节印象的模糊化,久而久之,肯定会降低国人对汉字的认知度,进而影响其使用、传播和传承。”

字就是人的第二张脸皮

就在尚不久远的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书写汉字还是一种流行。那时,硬笔书法和毛笔字的课外兴趣班里总是人头攒动。一个女生记得,安静的教室里都是毛笔写在宣纸上沙沙的声响和墨汁散发出的淡淡臭味。“字就是人的第二张脸皮。”她直到现在还记得,小学一年级语文老师开学时说的这句话。

在高中语文老师孙悦的印象中,中学时代没有那么多在电脑上演示的PPT课件,自己的笔记就像是一本“精彩的课堂实录”,现在翻出来,还能回忆起上课的场景。可她现在的学生,笔记里往往只能看到潦草的字迹和零散的词汇,甚至,有的学生直接用手机拍下老师的课件。

在PPT几乎取代了板书的年代,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刘志基上课时还是喜欢用毛笔蘸着清水,在黑板上写大字,讲解字义、展示汉字演变。在他看来,电脑这种新的汉字传输本身不会造成汉字危机,但电脑为汉字生活提供了极大的偷懒方便,这种非理性的文字生活态度可能会导致汉字危机。

实际上,不仅仅是汉字遇到了这个困境。在法国,也有一群人要保卫他们的法语,因为“巴黎街道上的英语词汇比纳粹占领时期的德语词汇还要多”。一个名叫“法国未来”的民间组织在报纸上发表声明,称法语的衰退已经“不可避免”,法国人民应该就捍卫法语进行一场全国性大辩论。

不过,与外来语入侵相比,汉语更多受到的还是电子设备和联想式输入法的冲击。刘丹青介绍,有了电脑输入后,由于可以使用拼音输入、输入者可以从电脑自动提供的汉字中去选择,所以只要认读能力足够,书写能力不足也不影响实际的写作结果。“对于书写能力来说,这是一次实实在在的冲击,是其他文字系统不能比的。”刘丹青说。而英语这种以音素为单位的文字,往往跟键盘字母有较为简单直接的对应关系,书写不会受键盘化太大的影响。

近一个世纪以来,汉字的书写方式经过两次重大的转变,由毛笔到硬笔,从手写到电脑输入。在关正文看来,键盘时代的到来是不可逆的潮流。“还不只是键盘的问题,现在打一个字,可以联想出一个词,将来打一个字可能联想出一句话来,你只需选择。我们需要新的方式,在新的时代对接传统,继承传统,而不是直接跟键盘对抗。”

几年前,他偶然看到描写几个不同种族背景和成长经历的孩子参加全美英语拼读大赛的纪录片。这项比赛创办于1925年,至今已有近90年的历史,现在还有了中国赛区。关正文很兴奋,他希望中国也能有一年一度的“汉字狂欢节”。这件事他一直放在心里。今年年初,关正文带着方案来到社科院语言研究所,一位专家告诉他:“我们太希望有这样的事,已经等了好多年。”一名文化学者得知消息后也兴奋地说:“我们终于又重视自己的汉字了。”

在《读字》一书的作者聂晖看来,汉字听写类电视节目可以用最简单的方式让人们发现,原来自己对汉字如此陌生。给《汉字英雄》年轻的工作人员培训时,她特别强调,不能只重视汉字的书写正确,还要融入汉字的演变过程和文化故事。这位作家以“人”字为例,正面站立的人是“大”,侧面站立的人是“人”和“身”,弯腰俯身的人是“勹”,跪坐的人是“女”。这些小故事让在场的年轻人很受触动。“手写在短时间内不会被取代。”聂晖说,“在此之前,硬笔代替毛笔,就交流而言是省事了,但字的造型、书法的笔法、墨法损失了。”

24岁的袁远曾多年临摹颜真卿的字帖,后来,圆珠笔和自动铅笔开始流行,很多人放弃了钢笔和木杆铅笔。可圆珠笔和自动铅笔写出来的字没有棱角、没有力道,“字写得像狗爬”,最后她又用回钢笔。考进重点高中后,袁远的父母特地送了一支一百多块钱的英雄牌钢笔,鼓励女儿多练字。几年后,读研究生时,她偶然从新闻里听到,这家老牌钢笔厂已经被收购了。

对于认字这件事想得太简单

去台湾交流学习时,袁远参观了藏在台北车站附近小巷里的日星铸字行,里面密密麻麻、数以万计的铅字块让这个大陆交换生感到震撼。这家孤独的铸字行见证着台湾印刷业的兴衰。她在媒体上看到这样的数字:台湾的铸字行从1985年的5万家,到1995年的5000家,2000年全台最大的铸字行宣布关闭,如今,日星铸字行是台湾最后一家铅活字印刷行。“汉字是有温度的,更是有温情的。”铅字行老板摩挲着一块块铅字对参观者说。

在汉字同样受到电子化冲击的台湾,人们的一个做法是,让汉字和孩子们亲密接触,并且变得好玩起来。高雄举办的“好玩汉字节”上,袁远看到了一把“土”字形的座椅,两个人分别坐在椅子两侧,就可以构成一个“坐”字。孩子们还可以用七巧板在墙上拼贴汉字。一名观众在留言板上写道:“虽然文字的书写是以平面、直线的形式呈现,但认字、写字的过程中蕴藏着不同空间层次的趣味,那便是联想的思维空间和它背后丰富的汉文化。”

回到大陆,看到电视上的汉字听写节目和提笔忘字的新闻后,这个中文系女生想起台湾作家张大春曾经写的一句话:“之所以误读、误写、误以为是,其深刻的心理因素是我们对于认字这件事想得太简单。”“学写汉字可不是简单地为了不写错别字,而是与文化养成、知识学习甚至认知训练息息相关的。”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副教授李明洁说,“汉字的结构和使用方法,为我们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汉民族文化信息。”

如今,保卫汉字的工作才刚开始。毛笔和硬笔课进了中小学校园;小学语文“新课标”删去了“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防止被误读为可用电脑打字替代汉字书写。电视屏幕上,一个初二年级的小姑娘气定神闲地写出“踆乌”这个生僻词。《山海经》中出现过的三足乌引起后台一片欢呼。“这是赛给成人看的。”关正文强调,“当一个孩子写对一个很难的字时,不是应试教育的胜利,而是对文字传承的象征。”不过,小姑娘书写出传统的地方,是在一架电子操作台上,上面还印着节目冠名商的标志,那是一家电子词典生厂商。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4 10:04:12 | 只看该作者
语文节目成收视黑马 超1亿人收看汉字听写总决赛

2013年10月24日
来源:渤海早报 作者:杜琳


18日晚,杭州外国语学校的女生陆佳蕾捧起奖杯,第一季《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也在全国观众的热切关注中落幕。但外界对于汉字和语言文化类节目的关注仍在继续。从暑期席卷而来的《汉字英雄》,到刚刚开播的《中华好诗词》,语言文化类节目在收视火热的同时也让人忧虑,这条路究竟能走多远?渤海早报记者采访了这几档热门节目的总导演和主创,从制作者、受众和教育者等多个角度为您解析“语文热”背后的深层原因。

语文节目成收视黑马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以下简称《听写大会》)总导演关正文永远忘不了首播的那一天,这个最初并不被看好的节目,首播时段也被放在了科教频道并不太热门的晚8点档。然而在节目播出到40分钟时,有朋友告诉关正文,这个节目已经迅速冲上了微博话题榜的榜首,成为全国网友热议的话题。随后央视也迅速根据节目影响力将其调到一套与十套共同播出,又扩大了观众的收视层次。

在19日公布的重点节目全国平均收视率中,央视一套和十套并机播出的《听写大会》总决赛拿下2.6%的收视率,排名第一。关正文还给渤海早报记者发来一条短信,证实总决赛当晚收视观众达到了1.2亿之多。

如果说《听写大会》的火爆是“语文热”总爆发的话,那么在今年7月开播的河南卫视《汉字英雄》就已经先下一城。爱奇艺总编辑、《汉字英雄》主创高瑾透露,原本对《汉字英雄》充满忐忑的他们,居然曾经在强手如林的周五晚间档,拿到过全国第三的收视率,仅次于《中国好声音》和《快乐男声》。而在19日刚刚开播的河北卫视《中华好诗词》(以下简称《好诗词》),其受欢迎程度也让总导演杨宝昆吃惊不小。

“语文热”折射“汉字荒”

为何语言文化类节目会持续引发观众的关注?三档电视节目的主创都认为,语言文化类节目的盛行是切中了观众心中对于文化、文字知识的渴求。关正文创立《听写大会》的初衷是想“发明一种新的和汉字沟通、亲近的方式”,让学生们与汉字进行“亲密接触”。而高瑾坦承,最初运作《汉字英雄》就是为了在今年选秀歌舞满天飞的综艺舞台上,做一个差异化巨大、完全不同于其他的文化类节目。《好诗词》首播的热烈反响,也让杨宝昆反思了其中的原因:“观众们不能只会写字,还需要传统诗词的精神陪伴。”

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副主任、语文特级教师赵福楼无奈地承认,在当下电脑等高科技手段使用频繁,不仅使得汉字书写呈弱化趋势,连语文学科也在弱化。赵福楼也赞同,各卫视利用自身平台优势,制作和关注汉字文化,“可以唤起公众对于汉字书写的重视,是一件有益于文化普及的好事”。

为“普及”还是为“刁难”

在《汉字英雄》中,观众们看的是不同年龄的孩子们为一些常用词中的易错字而苦思冥想;《中华好诗词》里,明星们通过背诵古诗词的竞技展示出了他们知性的一面;然而在《听写大会》中,观众们都只有对着各种生僻字词“大眼瞪小眼”的份了。“圩顶”、“崔嵬”……这些不少成年人连听都没听过的词,参加《听写大会》的初中生们不仅要听还要写正确,这让不少观众表示难以理解。连资深语文教育工作者赵福楼也忍不住提出了异议。在赵福楼看来,电视节目出于普及教育的目的,应以日常生活中的5000个常用字为主体,题目难度不应无限拓展。高瑾在策划《汉字英雄》时也有着类似的考量:“我们的目的是通过节目激发大家写字的兴趣,关注汉字背后的故事起源。所以题目上我们都以3500个常用字为主。”

对此,关正文却有不同看法,他一再坚称,《听写大会》题目的难度是由选手的优秀程度决定的。“跳高运动员比赛中横杆的高度,也不是由观众们能跳多高来决定的,不是吗?难度是因人而异的。如果题目不难,2小时内一个选手也无法下场,竞赛就成了马拉松。”

电视语文寓教于乐

在比赛形式上,《听写大会》采用每个参赛选手“单打独斗”的应试方式,每次由一名学生上台抽一道题来书写,有的孩子就因此而展现出非凡的语言才华与天赋,然而在遇见一些难写字词时,败下阵来的孩子也让不少观众扼腕:“上台的这个孩子写不出,台下坐着的选手就未必能写出来,只不过他们运气好没有抽到这题而已。”随着话题性增加,收视也一路水涨船高。关正文对此解释为,“正是因为偶然性和不确定性,才带来了收看魅力”。虽然形式上还是一本正经的“写字考试”,但无论镜头运用、现场调度、后期剪辑还是视觉包装等各方面,《听写大会》都显示出大气的“国际范儿”,令人有耳目一新之感。

相对于走高端正统路线的《听写大会》,《汉字英雄》和《好诗词》就显得轻松多了。《汉字英雄》舞美设计了如同电子游戏闯关般的“十三宫”,就是为了让参赛的孩子们觉得亲切,不枯燥。高瑾告诉记者,文化节目操作起来难度很大,“歌唱类节目有歌曲的感染力,舞蹈节目有舞蹈的视觉冲击力,但是文化节目必须做得既让人有兴趣,又得有所收获,这是最困难的。”

“为了让老百姓爱看,我们在节目里添加了很多的娱乐元素,不以诗词的生僻度为基准,只要把传统文化的东西表现得好玩、易于接受,让大家在轻松中有所收获,这就够了。”这是杨宝昆给自己一手打造的《好诗词》下的定义。

扎堆儿有助良性竞争

作为一个原创节目,关正文在采访中也承认今年的《听写大会》只是个试验品,并雄心勃勃地表示“明年才是真正成熟的开始。”《汉字英雄》也已经摩拳擦掌,筹备明年的节目。《听写大会》的“叫好又叫座”无疑给同行们打了一针强心剂,目前已有几档成语和俗语类节目也已在筹划运作之中。

观众们不会忘记,去年夏天《中国好声音》如何热遍全国,又如何引发今年各卫视歌唱类节目的“世界大战”。同质化节目的过多过滥,最终让总局不得不以一纸“限唱令”泼上冷水。如今《听写大会》的火爆,又难免让人担心会再度引发同行争相效仿、一拥而上的恶性竞争,可能会再次“玩死”一个节目类型。当渤海早报记者提出这一问题,关正文表示并不担心,“大家都来关注文化是好事,但题材不是决定节目影响力的唯一关键因素。我希望《听写大会》10年之后还能存在,形成一个传统的民俗,这样对国家、对汉字才算真的有贡献。”

高瑾的回答或许更能反映一些同类节目制作者的心声:“我们不仅不怕文化类节目扎堆儿,反而希望出现扎堆儿。多方并举能让这类节目形成一个文化现象、文化事件,才能引发更广泛的社会反响,激发更广泛的观众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关注。有竞争才会有更好的节目出现。我相信语言文化类节目会比歌舞类节目生命力更强。”(渤海早报记者杜琳)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6 09:00:42 | 只看该作者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引发文化思考



文章作者:翁晓波 等 来源:武汉晚报 

    由中央电视台和国家语委联合主办的大型电视文化节目“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以来,引发了关注热潮。10月18日晚总决赛在央视一套、十套并机播出,以很高的收视率,为这个以严肃题材创造了流行文化消费奇迹的节目画上了完美句号。节目除了为流行文化产品竞争带来了种种启示之外,也引发了学术界对语言文字现状与未来走势的思考。为此,本报记者走访了诸多语言研究专家,从学术角度考量这一文化现象。

  汉字书写能力退化之忧

  尽管总导演关正文一直在强调,节目的创意初衷并不是因为出现了所谓的“汉字危机”,也绝不是要扮演在键盘中拯救汉字的英雄,汉字书写能力还谈不上危机,然而记者在走访中却发现,大多数语言专家还是对目前汉字书写能力的退化忧心忡忡。

  中国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江蓝生告诉记者:“一段时间以来,我们对外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理解发生了一些扭曲。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对汉语,对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的忽视和轻视。”在他看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之所以影响巨大,是因为其创意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国家语委的一项调查显示:65%以上的大学生将超过四分之一的时间用在了外语的学习上。一些博士生导师也反映:能写出文从字顺、逻辑清通论文的硕士、博士并不多,更别提错别字问题了。

  对于这种状况,南京师范大学教授、汉语言文学博士后郦波的反应更加激烈:“我个人认为危机已经来了。从新文化运动以来有好几次汉字危机,我觉得都是技术层面的,不是根本问题。因为从语言学角度来讲,影响语言文化发展最关键的是民族生存状态。我们现在键盘录入和语音录入使得大家提笔忘字,其实是对母语情感的淡化。世界历史上所有文明的衰亡都伴随着她们文字的消亡,伴随着对母语情感的淡化,这是文化层面的危机。它短时间可能体现不出来,但是放在几十年甚至一两百年的时间里,它的弊端可以体现出来。所以在这个历史的当口,我觉得做‘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是有意义的,不管后面路有多么艰难,我们相信一句话:这种事我们不做谁来做?现在不做何时做?”

  “修复”能力退化必须创新路径

  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的进行,“汉字”成了今年夏天最热门的词汇之一,从媒体广泛而热烈的反应也不难看出汉字书写能力问题的严重性。汉字书写能力退化的原因何在,如何有效应对?语言学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陆俭明说:“我们习惯了用键盘打字,手写的几率势必就会相对减少,这就出现了提笔忘字的情况。但是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时代,电脑、网络、数码的使用是一个潮流,而且还要进一步发展,不可逆转。”北京语言大学党委书记李宇明教授对这一进程持开明态度:“信息化时代一定会让我们民族的文化焕发青春,我们不能够因噎废食。以后提笔忘字的现象恐怕会越来越多,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看到。由于信息化时代的特点,我们认的字以后可能会多一些,但会写的字却越来越少。这个情况在日本已经出现了。”

  这似乎是一个两难的境遇。总导演关正文认为,用传统思维解决汉字书写能力退化问题一定无解,你不应该也不可能限制一个民族尽情享受人类科技进步、文明进步的成果,你甚至都不能呼吁大家减少使用新的书写工具。而且书写工具只会变得越来越便捷,你现在敲一个字,电脑可以联想提供几个词语的选择,将来一定可以提供更多词语甚至短句的选择,也许十年之后你就不必再敲击键盘,只要出声甚至只要想到一个字,剩下的事电脑就给你办了。要让我们的民族保持汉字手写能力,就必须有创新的方式。“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希望成为这种创新的一种尝试。如果五十年之后它还有今天这样的影响力,那时候它就是每年一度的全民亲近汉字的节日,而不仅仅是一个节目。

  在中央电视台副总编辑李挺看来,这种创新的求解,本身也是民族文化的必然表现:“这说明我们的汉字,我们的中华文明,有着良好的、健康的基因。‘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所引发的效应,是我们文化的自信,也是我们的文化、我们的汉字书写在现实境遇面前具有强大的自我修复功能的体现。正是这种健康的基因使中华文明可以克服各种困难,始终保持进步和先进性。”

  《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王宁说,一个社会的文化诉求是我们能写好字的关键。搞“两弹一星”的专家,他们搞一辈子科技,也能写得一手好字,没有提笔忘字。我们的社会要有文化诉求,要有文化素养,大家要热爱自己的文化,让这种文化修养、文化诉求走到全民层面上是写好汉字的关键。

        我们还能像祖先那样敬畏文字吗

  在江蓝生看来,书写首先是一个对待汉字的态度问题。“技术化时代电脑和手机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阅读和书写的工具,电子阅读正在日益取代纸质图书的阅读。其结果就是浅阅读、快餐文化的兴起。中国古代有一句话,叫‘敬惜字纸’,是说如果这张纸上有汉字,是不可以被随意扔掉、不能拿来做别的事情的。这种对于汉字、对于自己母语的敬畏尊重的传统,我们现在到哪去找?相反,一些人随意拿汉字、汉语调侃、戏谑,解构汉语的语法规则,歪曲一些字的形音义,这种现象非常的普遍。长此下去,作为母语的汉字本体就会发生蜕化和异化,它反过来又会侵蚀我们的精神和文化。”

  郦波强调了书写与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关系:“汉字是独一无二的表意文字,它有一种整固性。整固的特点表现在精神层面。中国文化讲外圆内方,天圆地方,方是指什么?内在精神的坚持。写方块字的时候,自我精神的重塑达到一个层次。古代科举考试,要看字写得漂不漂亮。中国古代文人的修身,尤其在精神层面上很多是通过书写进行的。”

  手写能力对汉字具有特别的意义,对此,王宁给出了非常生动的解释:“汉字有这么个特点,你光看着它,它没有亲和力。你只有自己动手写它才有亲和力。你一写字,它就到你身边来了。”“作为一个老年受众,我看这个节目就高兴得不得了。我不是去看字。而是看写字、看孩子,看孩子跟看写字这两个都很可爱。孩子们写字不光是写字,他是在动脑子。他会写错,但是他的错有他的思想在里头,他已经懂得形声字的字旁有类别。对汉字他开始有不同的考虑,虽然可能写错,可是汉字的理念是正确的。所以我觉得这些孩子们很可爱,这个节目不只是让大家认几个字,而是让大家对汉字有感觉。汉字已经成了大人的老师,看孩子们优秀的表现是内心里的一种高级娱乐,当你会写的时候这种愉悦性就更大了。在这个节目中,艺术性和科学性同时得到了体现。”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6 09:01:02 | 只看该作者
更重要的意义是文化传承

  关正文坦言,在“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所收到的各种反馈中,最让他困惑的是很多人对题目难度的质疑。“很多所谓的意见领袖批评我们的题目选词冷僻,认为应该考常用词。听上去这种意见似乎很正确,但经不起推敲。一个语言之所以优秀、优美,恰恰体现在其对微妙差异丰富准确的表达能力上。相近语义的词汇量越大,语言的能力才越强。一个英国农民一生可能仅需要800个单词就够了,这是语言能力退化的表现,而不是语言效率提高的标志。强调将汉字书写能力局限在常用词范围,是快餐文化价值观的折射,而词汇在常用语之外的宽度,才是形成美感的源泉。”

  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所长、本次“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裁判长刘丹青先生说:“大会从选词、命题到读词、解释、评判,一直到嘉宾的评说讲解,这些都是建立在语言文字学专业的基础之上,有很扎实的专业基础,使得这个节目能够在传承、传播规范汉字方面,起到非常好的作用。这是它理性的力量。”

  王宁认同了这一基本判断:“这个节目开播以来所出的题目我个人是挺欣赏的。咱们要先把小孩子引导到‘喜欢写’这个层面上。你看他写对了以后是很高兴的,‘荦’字能写出来我都非常吃惊。这说明他对汉字有亲和力。还有很多科技名词我也认同,因为汉字的书写每个学科的老师都要管。现场有评论,讲点道理他就记住了。”相比之下,王宁倒是担心将来持续举办,如果光找难字就出不来题了。“小孩子的记性特别好。如果能够进入大赛,他们能够把一本字典背一半。不可能完全不去背,因为孩子记性太好了。”

  在谈到题目难度时,郦波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提笔忘字的不是正在比赛的孩子而是成年人。孩子在中学生阶段必须延展汉字的难度,说难的大多是成年人。做这件事情不光是为了书写,后面还有更重要的使命是传承。有些词写起来很生僻,但是它是重要的历史文化传承的内容,这种词在听写的过程中,旁边有文化专家进行解读,这就是文化传承,这是书写背后更深刻的价值和内涵,也是这个节目最重要的出发点和归宿所在。所以所谓的生僻字、难字是大家的误解,没有完全理解设计者的初衷。

  北师大附中特级语文教师邓虹说,其实有好多词,社会上有很多人觉得难,可我们中学老师觉得并不难。比如说“荦荦大端”,高三复习中,成语里必有这个词,只不过很多成年人不知道罢了。

  很多专家也指出了目前汉字听写大会题库改进的方向。王宁教授说:现在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考虑“字”的难度多,考虑“词”的难度还不够。有的时候,一个很容易的字放到词里会变难;有时候这个词非常难,但写出来的字却很简单。这个节目不要助长小孩去死背,要让他们背完后能理解。中国文字学会会长、安徽大学教授黄德宽建议,听写大会的考题,难度字应该更多关注需要当代青少年和国民应该记住的对历史文化、历史事件的记载词语,提醒大家对这些文化现象的关注。现在我们《通用规范汉字表》,一级字只有三千多一点,一二级字加起来也就是六千多,这是符合汉字使用规律的。现在有人编字典,把所有的字都收集起来,八九万个汉字,里面有好多汉字早就退出了使用领域,这就造成一个误解,说汉字太多了、太难了,不利于对外汉语推广。

        仓颉灵感不灭 美丽中文不老

  记者了解到,随着第一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结束,它的第二届筹备工作已经启动。与第一届相比,最大的不同将是参赛资源向全社会开放。所有在校的初一、初二年级的学生都可以参与到这一活动的体验之中,而最终由各省优胜代表队参加的全国比赛更是让人充满期待。

  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副部长李卫红向记者介绍说:“‘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播出后,受到了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我们要建立长效机制,争取每年都开展一次这样的活动。”

  在国家语委的语境中,中国梦有着对应的语言文字梦,这个梦想的实现标准,就是全民语言能力的提升。

  社会各界的支持让语言学家们倍感鼓舞和欣慰。江蓝生说:“观看‘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全民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这种教育润物无声、点滴在心,要比任何说教都更加有效。我相信,每年一度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必将提升学生书写兴趣,激励广大青少年和成年人更加自觉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从而带动我国国民文化素质的不断提升。”

  李挺表示,中央电视台始终坚持它承担的社会责任,坚持文化传播的责任。“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也是我们承担这个责任的具体表现。下一步,我们还将在电视表达、电视传播的爆发性上加以改进。让更多的受众能直接通过现代技术、新媒体直接参与互动。观众现在已经在看、在默写、在测试,未来我们计划能让全民的书写状况在这个节目平台上更广泛、真实、有趣地反映出来。我们也会根据这样一个节目给我们的启发,认真思考如何建构更有效、更有针对性、更符合时代的文化传播方式,进一步创新我们其他文化、历史、科技节目。

  诗人余光中在《听听那冷雨》中说:“杏花。春雨。江南。六个方块字,或许那片土就在那里面。而无论赤县也好,神州也好,中国也好,变来变去,只要仓颉的灵感不灭,美丽的中文不老,那形象磁石般的向心力当必然长在。”中央民族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蒙曼是本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的学术讲解人,在向记者引用余光中上述话语时她激动不已:“汉字不仅仅是中国人交流信息的符号,更承载着我们民族的历史、文化和精神气象。一个个汉字,就是一个个微缩的中国人。汉字听写大赛在提升全社会对汉字的重视程度的同时,让汉字教育重回家庭、重回课堂,成就一代代不仅敲击键盘,也会挥毫泼墨,不仅有科学精神,也有人文理念的中国君子,真正做到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记者 贾宇)

      基本数字

  海选人数:超过20000人

  全国决赛参赛人数:160人

  节目总期数:13期

  播出周期:2013年8月2日-10月18日

  播出频道:中央电视台1套、10套并机播出

  播出时间:中央电视台1套周五20:06,10套周五20:00

  非总决赛最高全国平均收视率:2.16%,与同时播出的《中国好声音》相差0.03

  相关人物

  总冠军:浙江杭州外国语学校 陆佳蕾

  总顾问: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学部委员 江蓝生

  裁判长: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所长 刘丹青

  裁 判: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副所长 张伯江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主任 谭景春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副主任 程荣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古汉语研究室副主任 孟蓬生

  题库解密

  首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题库总量3000道,录制现场题库耗用量约为1157道,节目播出题目量860道。题库分为十个难度等级。

  媒体反响

  自2013年8月开播以来数百家媒体高度关注、数千万网民全城热议、海内外华人鼎力支持,“汉字书写”成为整个暑期的热门词汇,这项民族文化传承活动已经化作全民共同行动。各类专题报道近300篇,覆盖国内31个省市自治区。

  自第一期节目播出24小时百度搜索“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相关词条数目已达到42万条。截至总决赛播出前,相关词条数目已达360万余条。

  微博互动

  第一期节目播出后,微博消息呈爆炸式出现,微博话题开展后迅速登顶热门榜排名全国电视节目第一名,点击率高达18万余次。网友参与话题、留言、转发总量从第一期的27000余条持续飙升到总决赛节目播出前超过100万条。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7 09:03:50 | 只看该作者
键盘飞扬的时代,请给汉字书写留下地盘

作者:郦波;郝铭鉴;陈继英;王宁 来源:文汇报




键盘飞扬的时代,请给汉字书写留下地盘

  一场中学生参加的汉字听写比赛,意外引发全民对汉字命运的极大关注。上周,央视科教频道推出的《中华汉字听写大会》划下圆满句号,但对社会大众尤其是教育界人士来说,大赛的“句号”或许开启着一个新的起点:保护汉字,就从现在做起。

  有人感慨,这档听写汉字的节目虽不是大制作,却暴露了国人正不知不觉间患上的“大毛病”——汉字书写危机。3个月的比赛期间,很多成年人每场必看,跟着电视上的孩子听写汉字,结果发现自己患上了“提笔忘字”的毛病。

  更有人从节目中看到了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可对于先人留下的精神财富,当代人了解得太少。当一个个代表不同地域文化、蕴藏着古籍典故的汉字词组“蹦”出来,很多时候,一种陌生感油然而生。“有这词吗,咋没听说?”“这字原来这么读啊,过去多少年原来都读错了!”不少人开始警觉:很多典故在传承中已经“名存实亡”——我们只记得一些典籍的名字,却未曾细翻、嚼透。对汉字感到陌生的异样感提示我们,表征民族性的传统,在当代正遭遇着“危险”。

  即使键盘终将成为我们这一代人生活的一部分,也请务必给汉字书写留下“地盘”。

  ——编者

  

观点一 提笔忘字,说明汉字危机已经到了

  提笔忘字的现象,到不到汉字危机的份儿上呢?我认为到了。因为全世界各个民族语言里头,唯独汉字和其他文字不一样,汉字特别依赖于它的书写情感,就是母语文化情感。因为计算机录入、键盘录入和语音录入技术出现,大家都不书写了,其实比赛的是孩子,但是真正提笔忘字的是成年人。不书写、提笔忘字就导致了母语情感的淡化,这一点很可怕,在短时间内看不出危机来,如果时间放长点,几十年、上百年,这种淡化对国民的心理、情感、价值的影响是致命的,所以很多民族的消亡都是因为它的文字消失、母语情感淡化。

  ——郦波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解说专家、南京师范大学教授

  

观点二 对汉字的敬畏感这个时代还有吗?

  中国过去素有“一字师”的传统,人们对汉字怀着敬畏。但现在这种对汉字的敬畏之心已荡然无存,“网上那么多错别字,人们似乎已经习惯,还有一些名人故意写错字。在浮躁心态之下,人们对于汉字书写已相当草率。”——郝铭鉴 《咬文嚼字》名誉主编

  

观点三 字写不对、写不美,会危及文化根基

  从某种意义上说,小学语文教学更应重视汉字书写教学,一是会写汉字,二是把汉字写得美观。这两点,当下的中小学生,包括一些大学生做得都很不好,不但字写得难看,很多字还写不出来,不会写。表面看,这是一些字的遗忘,其实是对汉字文化和书写重视不够,长此以往,势必会造成汉语文阅读和写作的困难,也会危及中华汉语文化的根基。

  ——陈继英 深圳大学特聘硕士生导师、深圳市第三高级中学语文学科组长

  

观点四 提笔忘字?别把电脑当替罪羊

  提笔忘字归咎于电脑技术,在逻辑上行不通。人们应当检讨精神追求的失落、文化素养的降低,以及对母语和汉字缺乏敬畏之心,没有爱惜之情——这是在基础教育阶段没有培养成写字的爱好和习惯,而不能怪罪于人类用智慧发明出来的电脑。

  ——王宁 《通用规范汉字表》研制组组长、北京师范大学教授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7 09:04:25 | 只看该作者
笑傲汉字听写大赛,备战秘诀曝光

作者: 来源:文汇报

笑傲汉字听写大赛,备战秘诀曝光

  受邀参加《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不少中学代表队“笑傲江湖”。而大赛风光背后,是不为人知的艰苦。

  

10天学词组5.6万条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冠亚军都被杭州外国语大学附属中学代表队收入囊中。老师透露,学生准备集训,10天内要求掌握《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1780页,字、词组有5.6万条。平均下来,每天掌握150页,还有教师筛选的《成语词典》、《古代汉语词典》以及各种资料也要记熟。到决赛前一天,杭外队带到宾馆的所有纸笔都用完了,弹尽粮绝。

  

把人体骨骼都复习了一遍

  杭外队入围决赛的刘浥尘同学,把《现代汉语词典》5.6万条词组全部抄了一次,号称“男神”。但在北京的彩排中,刘浥尘第一个就被淘汰了。他没写出“滦河”,这是天津附近的一条河流,南方孩子很少有机会知道。

  带队老师马上意识到,作为一场弘扬民族文化的汉字比赛,一定希望中国小孩由此知道更多祖国的山川河流、民情风土。于是,老师们马上去搜集中国几乎所有山川河流、名胜古迹、各地小吃的名字,还有生物化学等专业术语,日常生活常用器具等专用名词,易读错写错的词语。有的小选手甚至还将人体所有骨骼都复习了一遍。

  

学找字体规律 分类学汉字

  受邀参赛的海口一中有一套别致的训练方法。实际上,看过《说文解字》的人都知道,每一个汉字都有其产生的来源,背后都有生动的故事。由于汉字本身有常用字、次常用字、生僻字,在集训过程中,老师们引导学生从字体中寻找规律,比如,很多学生容易弄错“衤”和“礻”字旁,它们的区别就在于是“一点”还是“两点”。老师们告诉学生:“‘衤’是‘衣字旁’,只要跟‘衣’有关的都是‘两点’。而‘礻’一般与‘祈祷’一类的活动有关。”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7 09:05:05 | 只看该作者
这些“竞赛级”汉字,你会写吗?

作者: 来源:文汇报

这些“竞赛级”汉字,你会写吗? ——《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总决赛比赛题目

  

第一轮比赛试题

  1、噘(juē)嘴(嘴唇回合或上翘,表示不满或生气。)

  2、船坞(wù)(停泊、修理或者是制造船只的地方。)

  3、冷飕(sōu)飕(形容是风冷或者是寒气逼人。)

  4、招赘(zhuì)(招女婿。例句,《举案齐眉》第二折:“妾身孟光自从俺父亲将梁秀才招赘入门,七日光景,并不曾见面。”)

  5、哂(shěn)笑(嘲笑,讥笑。哂,微笑。)

  6、讪(shàn)笑(讥笑,羞惭而尴尬地笑,厚颜强笑,勉强装笑。)

  7、抽抽噎(yē)噎(形容低声哭泣,一吸一顿地哭泣,泣声低沉如噎。)

  8、噤(jìn)若寒蝉(冬天的蝉一声不响,现在常用来比喻有所顾忌不敢作声。例句,鲁迅《两地书》:“提出反对条件的转眼就掉过头去,噤若寒蝉。”)

  9、韬(tāo)略(由古兵书“六韬三略”引申而来,指计策、谋略。例句,《水浒传》第七十六回:“枢相素读兵书,深知韬略。”)

  10、偏袒(tǎn)(解衣裸露一肩,引申为偏护一方。)

  11、棒槌(chuí)(捶打用的木棒,洗衣或弄平衣服用的木杵或短棒,在戏剧界也指外行。)

  12、缜(zhěn)密(细致,精密,谨慎,周密。例句,朱光潜的《艺文杂谈》:“思想如果严谨,条理自然缜密。”)

  13、殚(dān)精竭虑(用尽精力,费尽心思。殚,竭尽。例句,鲁迅《花边文学·商贾的批评》:“着眼在经济上,当然可以说是进了一步。但这‘殚精竭虑用苦工夫去认真创作’出来的学说,和我们只有常识的见解是很不一样的。”)

  14、打烊(yàng)(商店晚上关门,停止营业,引申为歇业。)

  15、豆豉(chǐ)(把黄豆或者是黑豆泡透蒸熟,或者是煮熟,经过发酵而成的食品,可以调味,也可以处方药。例句,贾思勰的《齐民要术》:“麦豉香美,乃胜豆豉。”)

  

第二轮比赛试题

  16、丘壑(hè)(山林和溪谷,泛指山水幽美的地方,也指乡村幽僻之地。例句,王安石《九井》诗:“山川在理有崩竭,丘壑自古相虚盈。”)

  17、骅(huá)骝(liú)(周穆王,八骏之一,泛指骏马。例句,柳亚子诗“摇笔书生盛唱酬,天马行空似骅骝。”)

  18、蝇营狗苟(像苍蝇那样飞来飞去地蛀食腐物,像猫狗那样苟且偷生,不知羞耻。比喻有些人像苍蝇和狗那样为追求私利,不顾廉耻,不择手段,到处投机取巧。)

  19、箴(zhēn)言(规劝、劝诫之言。例句,曾国藩《箴言书院记》:“当时推湖北人才极盛,侍郎则曰:吾先人箴言中育才之法如此。”)

  20、抓阄(jiū)(每人从预先作好记号的纸卷或纸团中摸取一个,以决定谁该得什么或者是做什么。)

  21、罗敷(fū)(古代美女名,后常代指女子名,不必实有其人。例句,《孔雀东南飞》:“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22、镂(lòu)空(在物体上雕刻出穿透物体的花纹或者是文字。例句,茅盾《色盲》:“太阳光从东窗进来,被镂空细花的纱窗帘儿筛成了斑驳的淡黄和灰黑的混合体,落在林白霜的前额。”)23、弹(tán)劾(hé)(君主时代担任监察职务的官员,检举官吏的罪状,也指某些国家的议会对违法失职或是职务上犯罪的官吏,采取揭发和追究法律责任的行为。)

  24、撺(cuān)掇(duo)(煽动,怂恿。例句,鲁迅《社戏》:“十几个别的少年也大悟,立刻撺掇起来,说可以坐了这航船和我一同去。”)

  25、懵(měng)懂(dǒng)(糊涂,迷糊,头脑不清楚或者是不能明辨事物。)

  26、蹒(pán)跚(shān)(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也指往来徘徊的样子。)

  27、赵匡(kuāng)胤(yìn)(宋太祖赵匡胤,宋王朝的建立者,在位期间加强中央集权,提倡文人政治,开创了中国的文治盛世。)

  28、幢(chuáng)幢(羽毛下垂的样子,多用于形容雨势之盛,高而团簇貌,回旋晃动貌。例句,鲍溶的《途中旅思》诗:“天光见地色,上路车幢幢。”)

  29、帆樯(qiáng)(船桅,桅杆,船上挂帆的杆子,借指船只。例句,白居易《夜闻歌者》:“独倚帆樯立,娉婷十七八。”)

  

第三轮比赛试题

  30、周穷恤(xù)匮(kuì)(接济求助鳏寡孤独以及其他贫困的人。)

  31、跬(kuǐ)步不离(跬步,半步,跨一脚。指的是半步也不离开。形容跟得紧或关系密切。)

  32、罹(lí)罪(遭受罪罚。例句,杨沫的《东方欲晓》:“生逢乱世,庶民罹罪,我也只好苟且偷生吧。”)

  33、蹊(qī)跷(qiāo)(奇怪,可疑,或者是花样、奥妙。例句,《水浒传》第二十回:“宋江见了这个大汉走得蹊跷,慌忙起身走出茶坊来,跟着那大汉走。”)

  34、轩轾(zhì)(车前高后低为轩,前低后高为轾。喻指高低、轻重、优劣。例句,《诗·小雅·六月》:“戎车既安,如轩如轾。”)

  35、啁(zhōu)啾(jiū)(形容鸟叫声、奏乐声。例如,周而复《上海的早晨》:“倦游了一天归来的麻雀,一阵阵从村子的天空掠过,有的就落在朱家大厅的屋檐上,发出带有一点儿疲劳的啁啾的声音。”)

  36、仵(wǔ)作(旧时官府中检验死伤的差役,也叫作以代人殡葬为业的人。例如,端木蕻良《朱刀子》:“小少爷杀死了路老二的闺女翠花,现在‘仵作’正在验尸呢!”)

  37、充赡(shàn)(内容充实,给人财物,富足,足够。例句,“公尝论古人之文,大抵以丰裕、充赡为尚。”)

  38、捍蔽(护卫和遮挡的意思。例句,《水浒后传》:“三镇为汴京捍蔽。若割以与之,则汴京势孤,无险可守。”)

  39、愣(lèng)葱(方言,愣头愣脑的人,例句,老舍《骆驼祥子》:“低着头,他不敢再像原先那样愣葱似的,什么也不在乎了。”)

  40、络(luò)头(tóu)(古代束发的头巾,也指马笼头。例句,鲍照的“骢马金络,锦带佩吴钩。”)

  41、一大趸(dǔn)儿(er)(方言,一总。例句,《红楼梦》第五十一回:“王大夫和张大夫每常来了,也并没个给钱的,不过每年四节,一大趸儿送礼。”)

  42、叱(chì)拨(bō)(良马名,“金羁叱拨驹,玉碗蒲萄酒。”)

  43、铲刈(yì)(铲削删。刈,割草或者谷类。例句,柳宗元的“铲刈除草,伐去恶木。”)

  

第四轮比赛试题

  44、裂罅(xià)(裂开的缝隙。例句,周而复《白求恩大夫》:“检查出创伤是横结肠和降结肠上面有十个穿口和裂罅。”)

  45、卮(zhī)言(卮,古代盛酒的器皿。卮不灌酒就空仰着,灌满酒就倾斜,没有一成不变的常态,如同说话没有主见或者是定见,后常用为对自己著作的谦词。诸如,《诸子卮卮》。)

  46、识荆(jīng)(原指久闻其名而初次见面结识的敬词,现在指初次见面或者是结识。例句,田汉的《丽人行》:“刘先生闻名已久,没见过面,今天才有识荆的机会。”)

  47、倚(yǐ)徙(xǐ)(流连,徘徊。例句,鲁迅《题未定草二》:“倚徙华洋之间,往来主奴之界,这就是现在洋场上的‘西崽相’。”)

  48、鸱(chī)吻(中式房屋屋脊两端陶制的装饰。鸱,鹞鹰。)

  49、公廨(xiè)(官署,旧指政府机关。例句,《浮生六记》里有“萧爽楼有四忌:谈官宦升迁、公廨时事、八股时文、看牌掷,有犯必罚酒五斤。”)

  50、溪刻(刻薄,苛刻。例句,鲁迅《且界亭杂文》里面说:“倘以为他秉性平易近人,所以憎恨了道学先生的溪刻,那是一种误解。”)

  51、河汾门下(隋末王通设教于河汾间,有弟子千余人。唐初名臣房玄龄等皆从其受业,时称“河汾门下”。)

  52、凫(fú)趋雀跃(比喻欢欣鼓舞。凫,一种水鸟,俗称“野鸭”。例句,卢照邻的《穷鱼赋》里说:“渔者观焉,乃具竿索,集朋党,凫趋雀跃,风驰电往。”)

  

第五轮比赛试题

  53、服膺(yīng)(铭记在心,衷心信奉,例句,郁达夫《沉沦》里面说:“他从小服膺的‘身体发肤不敢毁伤’的圣训也不能顾全了。”)

  54、海晏(yàn)河清(形容天下太平。例句,《红楼梦》第一百一十九回:“皇上又看到《海疆靖寇班师善后事宜》一本,奏的是‘海晏河清,万民乐业’的事。”)

  55、游弋(yì)(巡逻的意思,巡逻查看,无目标地的兜游,监视某些会发生的事情。例句,郭沫若的“船在江中往来游弋”。)

  56、提掖(yè)(夹注两腋将人拎起来,提拔、扶持的意思。例句,周而复《上海的早晨》里面说:“我们老一辈的人心里面无时无刻不想提掖晚辈。”)

  57、辖(xiá)制(管束。例句,《红楼梦》里面说:“众婆子听了这个议论,又去了账房受辖制,又不与凤姐儿去算账。一年不过多拿出若干吊钱来,个个欢喜异常。”)

  58、曲(qū)水流觞(shāng)(古民俗,每年农历三月,在弯曲的水流旁设酒杯,流到谁面前谁就取下来喝,可以去除不吉利。觞,古代的酒器。)

  59、式微(事物由兴盛而衰落。例句,茅盾《一个女性》里面说:“谁曾从丰裕跌落到贫乏,从高贵跌落到式微,那他对于世态炎凉的感觉,大概要加倍的深吧。”)

  60、逸(yì)飞(漏网的鸟。例句,张衡《西京赋》:“上无逸飞,下无遗走。”)

  61、马驮(duò)子(zi)(放在马背上驮运的东西,也指背上驮着东西的马。例句:“赶马人和马驮子陆陆续续地走动,尾在后面。”)

  62、秫(shú)秸(jiē)(摘了穗的高粱秆儿。)

  63、斗(dǒu)箕(jī)(指印,因指纹有“斗”有“箕”,所以把指印叫做“斗箕”。)

  

第六轮比赛试题

  64、峨(é)冠(guān)博带(高冠和阔衣带,古代儒生或者是士大夫的装束。)

  65、瞋(chēn)目切(qiè)齿(瞪大眼睛,咬紧牙齿,形容极端愤怒的样子。瞋目,指发怒时瞪大眼睛。例句,《史记·张仪列传》里面说:“是故天下之游谈士莫不日夜扼腕瞋目切齿以言从之便,以说人主。”)

  66、鸡枞(cōng)菌(白蘑科植物鸡枞的子实体,是食用菌当中的珍品之一。)

  67、伊犁河(亚洲的内陆河,发源于天山,全长1500公里,伊犁河谷是天山重要的牧区。)

  68、秕(bǐ)糠(kāng)(比喻没有价值或者是没有用的东西。秕,不饱满的子实。例句,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六里面说:“必若登科通籍,吾徒为秕穅也。”)

  69、锋镝(dí)(一种兵器,也指战争。锋,刀刃;镝,箭头。例句,刘半农《欧洲花园》里面说:“英人,果敢人也,御木讷之假面,而藏锋镝于其中”。)

  70、珉(mín)玉(似玉的美石。“珉”“玉”与比喻坏与好、贱与贵。例句,陆游《书叹》里面说:“世方乱珉玉,吾其老江湖。”)

  71、及笄(jī)(女子到了许配或者是出嫁的年龄。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十五岁时许配的时候,当年就束发,戴上簪子,没有许配的,二十岁时束发戴上簪子。例句,《儒林外史》里面第十回:“鲁老先生有个令爱,年方及笄。”)

  72、婉娈(luán)(年少、美好的样子,比喻眷恋。娈,美好的样子。例句,叶圣陶《隔膜一课》里面说:“那些同伴极和气的样子,穿了灰白色的舞衣,做各种婉娈优美的舞蹈。”)

  73、佯(yáng)嗔(chēn)(假装生气。佯,假装;嗔,怒,生气。例句,茅盾一篇文章里说:“她那一会儿软,一会儿泼,一会儿佯,一会儿呜呜咽咽的百般做作。”)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0-29 15:31:15 | 只看该作者
诗人杨黎:“汉字听写大会”是一场幽怨的复辟
作者:杨黎

导语:随着《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持续热播,中国电视荧屏上出现一股“汉语热”。对此现象,著名诗人、小说家杨黎认为,有一种文化倾向在抬头,即企图要求今天的学生,把美好的青春用于死背硬记那些僵尸般的文字。“我没有听见为学生们提供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而满耳朵灌输的是一套就是在八股时代也少之又少的酸腐腔调。”



汉字听写大会现场

最近,市面上突然多了许多汉字英雄,他们高唱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发出“救救孩子,解放汉字”的惨烈呼叫。一时间,仿佛狼烟四起,八国联军卷土重来。这样的呼唤与喧嚣,一直到央视隆重推出“汉字听写大会”而进入一个高潮。作为一个靠汉语写作混饭吃的人,我自然很关心汉语的命运。因为它的发展,它的兴衰,都直接关系到我的生存。如果汉语和汉字出了问题,那我的饭碗也就出了问题。我今年已经很有一把年纪,要想重新学习新的语言、新的文字几乎是不可能是。所以,我怕。

带着这一忐忑不安的心情,我伸长了耳朵,仔细聆听了这场让世界瞩目的的汉字听写大会。在这场大会上,我究竟听见了什么?

首先,我听见了复辟的幽怨

长期以来,我其实听到的最多的声音,就是复辟的声音。这一次,在汉字听写的喧哗中,我自然也听见了。在中国,这是最容易响起的声音,也是听上去比较悦耳的声音。作为一个所谓的世界文明古国,由于有悠久的历史,有许多别国没有的传说,更有许多被神话了的过去,人们稍有对现状的不满,立马就会回到过去。这样的一种心理病,就是把自己美好的愿望假托为过有的存在,说到底是对自我的怀疑和对未来的不信。就一种境界而言,我似乎不能、也不会反对你的自由,但作为一种现实的话,我必须指出这是痴人说梦。我不是一个简单的进化论者,但我常常对那些怀念古代空气、河水和苹果的人说,现在人的寿命,在化学、污染和自然破坏的环境下,比古人长多了。

经过我的深入研究后,我发现汉语没有问题。而且它不仅没有问题,它还好得比任何时候都好。作为一门历史悠久的文字,它经过近现代多少文人、学者、作家和从业者的努力,终于完成了由传统向现代过渡,成功让行将就木的死语言获得了新生。

其次,我听见了浪费的喧哗

我曾经看过一部小说,就是说中国人在过去的几千年里,由于总是没有吃饱,所以就一直在说吃。与此相同,中国人在以前由于有大量的人不识字,所以文化人的标志就成了识字与不识字。而中国文化的特点,就是人文文化。他们认为,巫医百工,下九流也。所有的文化人,把他们的精力放在了训诂、音韵、书法、金石这些无用的学问上,而放弃对自然科学和机械物理的专研。在汉字听写大会上,我显然听见了这一文化倾向在抬头,他们企图要求今天的学生,把美好的青春用于死背硬记那些僵尸的文字。

最后,我听见了魑魅魍魉的聒噪

综述了上面的复辟与浪费后,我基本上听见了许多凄厉的聒噪。那些琐碎、喧闹的声音,没有逻辑,缺少鲜明的现代性。让学生们恢复繁体字,下一步是不是要他们恢复文言?要学生们在学习中取消英语,那下一步是不是要把互联网从他们的生活中拿走?所谓汉语听写大会,我没有听见为学生们提供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而满耳朵灌输的是一套就是在八股时代也少之又少的酸腐腔调。芈,冖,麿,椧,难道我写出来了我就牛逼吗?在互联网时代,我承认把心思用在这样的学习上,真是对生命的糟蹋。

文章写到这里,传来了高考英语降分和语文升分的确切消息。英语降了20分或者50分,这不等于错。但是,语文增加了50分或者80分,却肯定不会对。因为根据我们现在的经验,我们不知道这增加的分数,究竟帮助了我们的学生学习什么?是繁复的文字记听吗?甚至是写毛笔字和背八股文?如果是这样,我觉得还不如让学生们去学工学农,我记得我们的学生时代学工学农都很好耍。

汉语听写大会已经胜利闭幕了,有两件事我认为可以记住。一是本次比赛的冠亚军都是杭州外国语学校的学生,这说明能够背记英语单词的人,也能够背记汉语的点撇横捺竖弯勾。这说明记背是一种老功夫,没什么了不起。二是第一届汉字听写冠军陆佳蕾说,英语和汉语是不矛盾的,它们都有各自的美。这是一个少女的声音,在本届汉字听写大会上也许很小,但她却给了那些叫嚣取消英语的教育部官员一记响亮的耳光。这有点文革的味道了,我对不起大家。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通天塔的故事。巴比伦的通天塔是全人类联手建造的一个建筑,要把它连到天庭,工程本来进度极快。但是因为从事这项丰功伟业的人们心里少了对上帝的敬畏,多了为自己歌功颂德的功利,于是上帝大怒之余使了个坏,让各地的人有了自己的语言。这一来,因为无法沟通,建设通天塔的工程被迫停顿,然后大家就做鸟兽状散,通天塔因此而半途而废,永远没有建成。而阻止了通天塔的建设,其实就是阻止了人类对绝对自由的靠近。对于同一事物两种完全相反的言说,确定了人类从此喋喋不休地争吵,以及不断地把对方打得鼻青脸肿。

事情到了现在,其实就是由神话到了现实,上帝为我们设计的灵魂界限,也就是语言差异,正在被互联网逐渐消除。而在这一的重要时期,我们不赶紧去找钥匙,去开门,而是去做许多相反的事情,我们就太奇葩。比如我问一句,所有汉字听写大会的人加在一起,他们能不能比一台电脑能够记住更多的汉字?如果不能,那这场听写大会就只能是一场综艺节目,而教育部和复古派们的教育调整就应该再次调整一下。

我也学着喊一嗓子,救救学生。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14:21 , Processed in 0.12797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