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的现状与理想
——读李斌《把学校交出来》
庄华涛
拿到李斌先生的《把学校交出来》,将书名咂摸了半天,心里有了一连串的疑问:“把学校交出来”,让谁交出来?交给谁?愿意交吗?怎么交?交过后会怎样?…… 打开书,静静地阅读起来。整本书分六辑,共五十余篇文章。这些文章,大多是李斌先生担任中国青年报教育记者时所写下的教育报道,有些曾经拜读过,有些则是第一次关注。不管是首次阅读还是再次拜读,这一个个展现了新时代下中国教育的现状的生动案例,都给了我众多的思考。 读第一辑《课堂里走出教育家》,思绪随着笔者的叙述不停飞转着。这一辑既可以给教师以无限的思考:教师的职业定位应该是怎样的?教师的价值何在?如何让自己保持教育激情?也可以带给教育管理者以众多的启示:一所学校如何吸引优秀教师?教育改革的宗旨是什么?理想的学校是怎样的?理想的教育是怎样的? 读这一辑,内心是柔软的,也是焦虑的。因为,在这一辑中,读者可以看到走在课改前列名校、名师、志愿者带给我们的感动,也可以见到风雨飘摇中农村教育的现状。这一切,都在促使读者在思考,作为一名教育者,在这样的教育现状下自己可以做哪些事,应该怎么做。 读第二辑《把学校交出来》,尤其需要细致,因为在这一辑收录了一些走在时代前沿的具体教改案例,呈现给我们更多最为坚决的教育先行者的思考与实践。读这一辑,可以读到潍坊市坊子区教育局坚决将校长任命权与教学评价权交给第三方的一些思考与实践,看到“难以复制”的“汨罗经验”之所以难以复制的原因,明白湖南长沙中考新政之所以美丽与尴尬的所在,也可以读到北京十一学校对破解高三困局所做的努力。 读这一节,内心是感动的,也是担忧的。感动于众多教育先行者所做的努力。在众多的教育先行者那儿,读者可以发现教改所面对的压力来自何处——来自教育主管部门的干扰,来自教师的反对,来自学生及家长的担忧。而真正的教育先行者,又都是在坚持中反思,在实践中调整,在在困顿中前行的。他们所依仗的,更多是自身对教育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因而,读这一节时也不由担忧于教改所面对的整体压力——虽然书中有着众多的教育先行者,但相对于全国教育来说还是太少了。仰仗于少数人的觉醒带来整个教育行业的变革,教改所面对 的整体压力也是可想而知的。 第三辑《乡村教育苏醒》与第四辑《正在改变农村教育的年轻人》,则让我看到了农村教育的希望。这两辑中,既表现了部分区域的教育主管部门对农村教育的关注,也呈现了农村教师、特岗教师通过自身的努力给农村教育带来的变化。其中有正在苏醒中的抚松“乡村教育”,有休宁的“平民学校”,追逐教育均衡的湖南邵阳的教育部门,也有独自奋战的乡村教师王守奇,用真情服务农村的特岗教师。 读这两节,内心是充实的,也是憧憬的。充实于农村教育在经历多年的衰退后,仍有这么多人努力着,试图改变这种轨迹。农村教育是穷的,农村教育的弱的,农村教育是苦的,但不管怎样,农村教育也是有着自己特点的,它同时是乡土的、平民的、温和的。一群有志于农村教育的教育人,也必将能够带来农村教育的些许变化,而这些变化,终究能够影响农村教育的走向,带来农村教育的新格局与新气象。憧憬于农村教师在经历多年的缺少后,能够有这么多优秀的青年补充进来。农村学校留守儿童居多,有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但有着这样一群纯朴的、善良的、有思想的青年人的到来,农村教育也一定可以焕发出青春气息。 最后两辑分别是《用高考“上书”》《纠结的大学》。这两辑中,作者将视线投向了高考与高等教育。通过对“高考”热点事件与普遍现象的剖析,揭示了对于高考“全民焦虑”的心理来源与现实因素。而通过对有着高等教育非正常现象的剖析,提示出大学之所以纠结的原因所在。 读这两辑,内心是沉重的,也是纠结的。有着大学情结的曹湘凡进入大学后,他的人生就是成功了吗?以高考“上书”的蒋多多,她的愤懑得到应有的重视了吗?当片面追求升学率,当片面强调高考对考生的重要意义后,当“唯名校论”有着充分的市场时,高考依然是一座独木桥,考生依然会沉浸在应试之中无法自拔。而读到纠结的大学这一辑时,内心也随之纠结不已。“官本位”“被格式化的一代”“只招名校毕业生”等等现象说明,大学及社会对大学的要求,都存在着一些问题。“考研基地”,缺乏学术追求等等现象也说明,大学生对于自己的未来也缺乏规划。好在,有很多的教育者已经意识到这一问题,他们努力在思考、探索着,如何改变这种状态,如何创建世界一流大学。 读完《把学校交出来》后,明白了李先生选择这个书名的内在期许。把学校交出来,就是将学校交给教育家去办,将学校交给年轻人去办,将学校交给学生这一教育的主体去办。只有这样,中国的教改才能有实质性的突破,教育才能有真正的发展。 《把学校交出来》,记录的是教育的观察与思考,体现的是一个教育记者的教育情怀。也许,其间会有着一定的不足,但总的看来,这是一部既值得教育管理者阅读,也适合一线教师阅读的作品。因为,于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当今教育的现状,也能够从中得出自己对教育的认识,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去做。 (作者单位:安徽省芜湖县保沙学校小学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