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6|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的阅读教学革命”专题辩论实录(徐碧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17 02:08:1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我的阅读教学革命”专题辩论实录(徐碧碧)  

2013-12-08



         时间:2013年11月杭州小学语文千课万人之“我的阅读教学革命”专题辩论实录

记录人:徐碧碧(永嘉县大若岩镇中心小学)

辩论主题:管建刚老师“我的阅读教学革命”专题辩论

辩论主持:周一贯(浙江省绍兴县教师进修学校著名特级教师)

辩论甲方:吕映(浙江杭州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潘庆玉(山东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教育学博士)。

辩论乙方:高子阳(江苏省昆山玉峰实验学校,著名特级教师)、

诸向阳(江苏无锡南长街小学,新生代名师)、

潘新和(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中国写作协会副会长)。


周一贯:各位老师,本次活动,千课万人推出了新的一个新的研究形式,那就是要举行一场辩论会,辩论的主题是管建刚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革命。管建刚的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革命,观点发表以来受到了广大语文教师深入的思考,和很多媒体的关注。一个论点,能够挑战那么多人的思维,有表示赞成的,有表示反对的。这本身就说明了,说明今天我们的小学语文界,思维活跃,从本次辩论的主题,管建刚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革命,我认为有三个逻辑重点。第一个,就是语文教学的纯度,写作的目的是阅读革命的,说明在我们语文教学中阅读跟写作什么关系,位置摆的对不对,没为什么要打架,这是我们应当关注的第一个重点。第二个应该是“革命”,阅读教学的革命,它指向什么,具体的内容是什么,尤其是本次教学革命的课堂形态发生了什么变化。那么从管建刚以前的课堂跟今天呈现的课堂,都可以引起我们深深地思考。第三个,那就是课程,写作与阅读的打架,根本说来就是我们语文课程的问题,我们语文课程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为什么在另外课程里面它包含的内容能相互相存,为什么在我们语文里写作和阅读老出事情。这三个逻辑重点肯定能引起我们更深的思考。本次辩论,试一次纯粹的学术辩论。没有思考的娱乐性,所以我们也不是正方反方,辩论的结果我们也不分胜方负方,今天参加辩论的都是我们小学界著名的教授专家名师,相信这场辩论将非常精彩。下面辩论开始。

潘新和:那我就先来抛砖引玉了。我非常关注管建刚,管建刚的指向写作的阅读革命,因为他有一个对立面,为读而读,阅读本位的教学。那我觉得需要广大老师们知道的就是这个革命发生的背景,这个应该追溯到上世界初开始的我国开始的现代教育,那现代教育就是阅读本位的,为读而读的,他针对的是传统的,指的是科举语文教育,科举语文教育就是管建刚现在搞的东西。就是为写而读的,就是为写八股文而进行的教学。读四书,就是为了知道八股文的命题是怎么回事,读五经就是为了代圣贤立言,为了写八股文的内容做准备的。也就是说,所读的一切,都是指向应试,它不只是八股文,我们熟知的策论史记等等,这是上个世纪初发生的一场“革命”。那到今天为止情况是什么,可能许多老师不大清楚,在坐的是八零后九零后可能不清楚,我们语文教育一个世纪的整个面目。从上个世纪初开始的现代语文教育,我们的语文教育从来没好过。从白话文教育一直到今天,始终是专家们教授们人文界的学者们不断抨击的对象。可能我们只知道发生最近的上世纪九十年代的那一场,关于文教学的大讨论。其实不是的,从新语文教育文化教育开始,二十年代三十年代就有许多人在说语文教育糟透了,抢救国文。中学生的国文水平低下。因而展开了两场大讨论,我们知道,我们的国文的先驱泰斗,叶圣陶先生,那时候就是领军人物啦,他不认可许多人做的这样一个评价。但是两场讨论下来以后,他坦诚,他做教学成绩不总是优良,总有点平坦的成绩,但是语文教学不在乎成绩,而在于有没有用,熟悉学校的国文教学不断地韵味,国文教学几乎没有成绩可言。这是非常残酷的现实。1978年改革开放之后,吕叔湘先生说的一句,非常让语文界耿耿于心的话,“十年的时间,两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这应该代表着当时很多人地共识。这是改革开放之初的事情。20年以后,1995年张志中先生就这样说的,“说一个中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依然不过关,我们这些搞语文教学的是要负责任的。学自己的语言,居然比学外语还要难。”他也是对解放后几十年的语文教育的一个否定,他还做了一个调查,语文是中学生第二痛恨的学科,第一是什么他不敢说。

那么到了新世纪,新课标颁布了,应该有所进步了,应该说有所改观了。到了课改之后。我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作家王蒙先生曾说:“语文教学把孩子教傻了,如果我来考作文我会交白卷。”1992年,曾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调查,调查表明,在全国中小学学生的心中,语文学科排名倒数第一。这个一个大范围的调查所表明的。为什么这一百年基本上没变,甚至每况愈下,问题在哪里?不是哪个老师的问题,应该是指导思想上出问题了,才导致出现了全国性的,宏观的语文教育的问题。你们可能感到非常悲观,那是不是都如此,这就是大背景,为什么要做这样的。我们面临的是一场危机。管建刚所提出的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就是针对这个百年教育问题所开展的。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跟已阅读为本位不一样的形态。在我看来,阅读本位,阅读是什么,这是值得思考的。什么最重要,阅读是不是能力?是手段?是目的?我们要接着问,我们理解了,读懂了,熏陶了,在这之后干嘛呢?对我们语文教育这是终极目的吗?我想是否定的。因为最终的所有的阅读修炼都指向精神的发展,想象力、创造力的提升,指向人地存在自我实现,这才是终极目标。这就是我们共同的信念,是我们的指导思想。但是结果出问题了,那么针对这个结果,我们提出了这个改革这种转型。那我先讲到这,还有很多老师等着发言。

诸向阳:我想用胡适先生的说来评价“大胆设想,小心求证”。管建刚老师提出“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这样的教学革命,是给我们小语界一股春风。因为我们的小语界,很多时候都是指向内容,理解内容。只是理解文章写了什么,很少去触及文章的写作秘诀。管老师明确的提出,阅读要指向写作,那么也就是说要挖掘文章的写作秘诀。我看了管老师的很多课例,在《小学语文教师》杂志推出的几期讨论当中,我也写了文章对管老师的设想是支持的,但是管老师这个大胆地设想还学要用丰富的课例,去支撑。如果没有精彩的课例来支持,那么这种设想就得不到大力推广。我看过的管老师的课例中,《滴水穿石的启示》我觉得是最成功的。今天我观摩的《春联》,我个人认为是不够成功的。我先表明观点,不对的地方等一会请批评。为什么不够成功。《春联》这样一篇文章,它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春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得很。管老师把它最为一篇说明文来教,教说明文的写作方法。我个人觉得,这样的教学价值,教学取向是有问题的。《春联》这文章不在于说明文写得有多好,说实话一般,而是在于春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它的内容它的形式的博大精深。我觉得老师,应该借助《春联》这篇文本,要教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会场就有很多对联,杭州很多名胜就有很多名联。对联春联的一些有关的内容和一些形式,我认为是重要的。而把他作为说明文的形式教说明方法,我觉得是次要的。我抛出这个观点,子阳表示反对,请发表意见。我就说这么多。

周一贯:我很欣赏这句话,现在就缺少很成功的课例来证明来支撑,所以很多老师觉得难以接受。下面请不同观点的老师来表达自己的看法。

潘庆玉:我以前看过管老师的课例,但见真人上课还是第一次。感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不过冷静下来仔细想一想,我也有所发现,我概括几个方面说一说,希望大家能共勉。通过我的观察,如果我们的语文课是这样上,那以后就出现安安静静的语文课就少了,陶冶性的语文课就少了,感悟的语文课就少了,开放生成的语文课就少了,封闭单一的语文课就多了,机械生成的语文课就多了。可能觉得说得过了。但是现在写作出了问题,并不代表我们要把阅读变成写作,阅读有独立的价值。我们中国人学语文跟西方国家他们学英语是不一样的。因为我们国家大部分人缺少一种宗教意识,也缺乏哲学训练。所以我们的语文教育承担着价值观哲学理念,也承担着社会生活的教育。所以这母语教育是任何教育的基础。而阅读就恰恰发挥着最主要的作用。可以说我们的孩子,不学思想品德,他品德也不会出多大问题,他不学历史,历史也不会出多大问题,如果他们不学语文,就学思想品德学历史,我觉得早晚会出问题。这就是说语文课对于中国人来讲具有精神价值。阅读就是通过语言文字,进入广阔的知识领域。广泛的阅读能丰富经验、发展思维、还能积累语感。大家不要小看这些功能。如果没有广泛的长久的阅读训练,是否可以写出好的文章来?可以是答案是否定的。所有的大作家他们的阅读量是非常大的,也从阅读中学到很多写作方法。当然我们说,传统的阅读教学做的好的老师他也会,欣赏优美的语言形式,从而掌握写作的一些方法。可能不必刻意的把阅读上成写作。如果我们把写作的理念来指导阅读的教学,就会出现怎样的问题呢。像今天这节课,我们都看到了,那我的感觉是支离破碎。塞入了大量的系统的训练,而忽视了文本整体。这样的训练是写不了文章的。如果把每一篇文章,当做我们学习写作手法的范文,可能大大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学生面临很多问题时就困惑了,如学生对那些句子的排列不理解,而且这个问题始终没有被解决。好多问题放在那里。这样的课堂把写作推进了一个狭隘的空间。我举个例子,一位北京的特级教师,他也做一个研究,阅读课怎么上成写作。有这么一堂课,讲的是一家人出去散步,遇到岔口,作者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作者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作者决定选择大路,可母亲改变了主意,最后作者与妻子分别背着母亲与儿子走上了小路。那这位老师总结这类文章的写法就是以“遇上分歧,呈现分歧,解决分歧”来写的。我当时听了就觉得不可理解。如果我们的阅读都这样教,我们的语文教学肯定会出问题。所以我的观点是,阅读教学

学对写作教学是有促进的,但是它不是立竿见影的。因为学生的写作不仅需要技巧,还需要有内容可写,还要有写作的动机,还需要很多其他的因素。有时候内在韵养可能比写作技巧还要重要。所以还是要老老实实读书,认认真真作文。

吕映:一直非常关注管老师发起的这个阅读革命。我非常敬佩管老师的勇气,他的这种的乐于创新用于进取的精神。那这个观点提出的背景是针对现在阅读教学指向内容的状况,他提出了阅读教学要指向写作。对于矫正过多的注重内容理解的阅读教学是一个非常大的进步。那我接下来谈谈的不同的几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阅读和写作孰重孰轻?阅读和写作到底谁重要?阅读是不是一种独立的能力?从经验来说,大家都有过阅读,那从阅读经历大家都知道,阅读和写作有着根本的区别。阅读他的本意是获取信息、理解被容、理解意义。这是我想是阅读的基本的本意,所以阅读的本意不是为了写作。也不能说它是写作能力中的一个因素。相反,是我们在生活中学习当中,本身就在广泛运用的独立的一种能力。阅读除了广泛运用的能力之外还有哪些价值呢?刚才潘庆玉老师已经谈了许多阅读的多元价值,我很认同。阅读是具有多元价值的。

第二点观点:指向写作是不是阅读的唯一形态?那管老师针对阅读指向内容的教学形式指出阅读教学应该指向写作,而且是唯一的。那么我的思考是,既然阅读是生活中广泛运用的能力,并且是一种独立的能力,那么培养阅读能力是不是应该也是阅读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目标。如果我理解阅读教学应该指向理解能力的培养,那我将注意阅读情境、阅读的策略、阅读的形态、阅读的方式。特别是有效的阅读策略的培养及迁移运用。第二个思考是,语文课上的阅读,是不是应该关注理解与感受,情感的体验与熏陶的感染。管老师提出过这样一个例子,他以小说家看小说为例,指出“专业的读”不是跟着文章中的人物一起欢笑一起流泪,而是看作者怎么让读者跟着文章中的人物一起欢笑一起流泪。他提出“专业的读”才是阅读的本质。先不说这种“专业的读”是否存在,但是起码可以说这种“专业的读”是违背阅读的本真状态的。因为我们知道,所有真实的读都是跟着小说里的人物一起欢笑一起流泪的,否则何来阅读的快感?何来阅读的享受?换言之,我们要求学生做这种专业的阅读的话,那学生一定将丧失阅读的兴趣。而这将是非常可怕的事。所以我觉得阅读教学指向阅读能力的培养还是阅读教学指向写作能力的提高,都不能忽视文本的内容和情感。都必须关注理解与感受、体验与熏陶。否则这种是外科医生式的教学。这种外科医生式的教学就是曾经90年代我们做过的语言文字训练。但是事实证明这种90年代的语言文字教学已经被我们抛在脑后了。所以不管是指向什么的阅读教学,都必须关注理解内容情感感受熏陶。

第三个观点:写作本位形态的阅读教学究竟是否合理?现在与阅读本位相对的就是写作本位。那写作本位包含着一种思想,是不是能把写作进行一种细化,建立一个阶梯来提高写作。我的思考是,写作到底是一种技能还是一种素养。当我们把写作定位一种技能或一种能力的时候。我么一定会想到用最有效的方法,那就是训练。就像学游泳开车,这都是技能通过训练来提高。甚至我们想到更加有效的方法。我们将开车的技能进行分解,使我们迅速掌握。但是所有这一切的前提是这是一种技能,那写作是不是一种技能,阅读是不是一种技能。现在(国际教育成就评价协会)开展的PIRLS测试,翻译过来就是“国际阅读素养进展研究”。它这里使用的是“阅读素养”这个概念,而非“阅读技能”。所以我们可以思考到底是阅读素养还是技能?同样写作是否是技能还是素养。我认为用素养这一概念更为全面更加科学。有一个调查,语言单调儿童容易忽视人物环境间的微妙关系,对自己和他人的情感关系不敏感,不能分辨(?)所以他们只能使用简单的大众语言。这个调查告诉我们,孩子对生活的敏感度和对语言的敏感度是息息相关的。写作不是单纯的习作,不是单纯的技能技巧,是素养。它不仅仅是选材、定义、表达这些技能,肯定还关乎一个的思想、情感、体验、想象、感受、创造等等。如果说这些选材、表达是可以训练的,那后者这些是无法通过训练来提高的。那么阅读能否在阅读本位的教学中提高学生的写作素养?我觉得答案是肯定的。读得多了,自然而然就积累了情感体验与经验,这些东西不经意间就成为了你的写作素材。读得多了,你视野就开阔了,不经意的就形成了你的观点。读得多了,那些文体段句你积累的多了,就让你领悟了写作方法、技巧。读得多了,思维就更加灵通。总之,读得多了,会有一颗敏感的心,善于发现的眼睛,丰富的情感,丰富的表现,丰富的联想和对语言文字的运用。而这些就是语文素养写作素养。所以阅读一定会提高写作。鲁迅说过,以前的老师教孩子读书从不讲解,只是读,自己去理解。到最后有些孩子最终懂了,并能写些出来的,有些不懂。所以老师的作用就在这里了。如果我们的老师在阅读教学中有足够的敏感度,有足够的智慧,能够试着点拨指导,引导学生去探寻写作奥秘,帮助学生有意地写、有意地借鉴。那我觉得将更好的做到以写促读,以读促写。我想管老师就是这样充满智慧的老师。管老师针对自己班的学生在习作中出现的问题,比如说构思,材料的整理、归类和详略处理,他将阅读进行有机结合针对问题进行点拨指导。所以提点思考,管老师的革命到底是写作教学的革命还是阅读教学的革命。我觉得管老师在写作教学走到了第三步。(第一步:管老师利用班级作文周报激发写作兴趣;第二步:尝试构建习作序列;第三步: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写作教学。)但是这样的教学不是所有来时都可以做的,不是作业课文都要这样去教的。如果都这样去教,就放逐了阅读的多元价值,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丧失。所以我以为,老师们要正确认识、理性对待管建刚老师发起的这场革命。

潘新和:第一个问题,阅读是不是一种能力?我的回答是:阅读是一种能力,但不是一种独立的能力,更不是一种终极目标。这就涉及到对能力的定位、为语文教学目标的定位。而我们究竟是要培养怎样的人,新课标说得很清楚。语文教学应是培养的过程中,对语言文字这样的一种工具,我们来应用语文文字这种工具的课程。而语言的应用表现在读、说、写。那么阅读作为一个能力,读懂是最基本的,但是只是读懂干什么呢?阅读不是独立的能力,正如吕老师说的阅读应该是有多元价值的。多元价值里面最后价值的有时什么呢?毫无疑问,是精神的、思想的、言语的、创新和创造,主要体现在说和写。所以终极指向的能力应该是写作。第二个问题,吕老师把指向写作误解成写作是一种技能。我很赞同吕老师说的写作是一种素养。新课标里有一句话:写作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听说读所有的语文素养最终都体现在写作上。所以不只是技能学习,也是道德学习是全方面的发展。写作素养是多方面的,所以我们构建的写作本位的教学就涉及到了全方位的语文素养。最终才能培养一个语言人、精神人、创造人。第三个问题,阅读能否积累写作素养?阅读是能积累写作素养的。阅读是读的是别人的体验,而写作是创造的,是自己的思考。都说文如其人,一个人的文章就体现了一个人的语文综合素养、精神思想。而这些是阅读教学鞭长莫及的。

高子阳:我一直很喜欢管建刚对于阅读的革命。刚才很多观点我是不赞同的。大胆设想小心求证,其实当管建刚老师提出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之后,我一直在大胆地考证,他说不是正确的、是不是合理的、是不是目前教学存在严重问题的。我的考证是这样的饿,向大家汇报一下。首先,写作能力是从阅读中培养的,写作风格由阅读而来。关于写作风格主要有五类,一类是清晰易懂,第二类简洁,第三类在乎细节,第四类关注用词,第五类注重标点符号。我认为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这个做法是非常正确的。第二个,各位老师知道什么是“课文”?在我们团队的考究中我们发现,管老师其实在用课文的方式来教课文。”在《文心雕龙.指瑕》中提出,“课文”就是推敲文字。这是最早的解释。那么后来,明朝儒学家、军事家、散文家唐顺之在《章孺人传》中提到:课文夜过半。这里已经是读书做文章的意思了。到了清朝吴敏树 在《业师两先生传》中说道:“先生怪其课文有异,召诘之曰:‘汝年少,文字当令生嫩秀发,奈何作如许老成状?”这里的课文指的是习作文字。那现代“课文”指的是教科书中的正文。这样看来,管老师其实是以课文的形式来教课文:推敲文字,练习写作。我们应该把课文教成起点而非终点,要有课程意识。注重文体特征,连文体感都没有怎么谈语感。管老师提出的革命是对语文教学的挑战。我们各个版本的教材一册有二三十篇文章,我们教得特别累。指向写作的阅读教学对课文要求很高,像台湾一个学期教12篇课文,一篇课文要教四到六课时甚至一周。......阅读是仅仅不够的。管老师的改革虽然可能不一定成熟,但是却是富有创造性的。我们将继续的关注,继续的研究,把这件事做好。

周一贯:因为提出的问题富有挑战性,各位老师发表的理念方方面面很多。可以使我们老师深刻的思考。......读写结合、读写统一......



2#
 楼主| 发表于 2014-3-17 02:13:03 | 只看该作者
  春   联

时间:2013.11.15杭州千课万人

  执教者:管建刚

  整理者:外国语实验小学陈媛

课前谈话:

师:课文都预习了吗?课文名叫《春联》,里面几副春联?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是不是预习了。

生:课文里有5副春联。

师:读一副

生: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课件出示第一副)

师:很好,第二幅,你来。

生: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课件出示第二副)

师:她的声音更好听,声音这东西天生的,我也羡慕他,没办法。你来。

生:还读这一副吗?

师:可以

生: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师:他的声音就比我好,再来一句,你来。

生: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课件出示第三副)。

师:我感觉你像在唱歌,一起来唱一唱,第三幅齐读。

生齐读: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师:还有这一幅,你来(课件出示第四副)

生: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师:还有一句,你来

生: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课件出示第五副)

师:男孩子能读到这程度,我很佩服你。还想挑战吗?想挑战就得读课外的,有一张课外的纸,都读过了吗?预习了吗?

生:预习过

师:好,就请你来读。

生:山河增秀色,大地沐春晖。

师:读的抑扬顿挫,你来

生:山河增秀色,大地沐春晖

师:我就说嘛,这几句是课外的,读的有点累。下一句你来。

生:神舟有天皆丽日,祖国无处不春风。

师:第三句,一起读

生齐:岁岁年丰添美满,家家幸福庆团圆。

师:第四句,

生齐:雀闹枝头报喜讯,梅开窗外报新春。

师:这句有点不齐,检查一个

生:雀闹枝头报喜讯,梅开窗外报新春。

师:最后一句一起来

生齐:和风吹绿江南柳,春雨催开塞北花

师:检查一个

生:和风吹绿江南柳,春雨催开塞北花

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题目——生齐读:春联。(板:春联)

一、揭题导入,直入文体

师:一起读题。

生齐读:春联

师:《春联》是一篇说明文 (板:说明文)齐读

生齐读:说明文

师:说明文有的是说明动物(板:动物),有的是说明植物(板:植物),动物和植物合起来就叫做——生:生物 (板:生物)。有的是说明没有生命的物体,叫做——生:物品(板:物品)真聪明。

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叫——生:春联。《春联》是一篇——生:说明文。说明文中说明一个物体,这个物体叫——生:物品。这个物品叫——春联。

师:说明物品的说明文一般会说明两点: 第一点,说明它有什么作用;第二点说明它有什么特点。(板:作用  特点)

师:一起读题目——生:春联。《春联》是一篇——生:说明文。说明文中说明一个物体,这个物体叫——生:物品。说明物品的说明文一般会说明两点——生:作用、特点。

二、圈关键词句,理清春联作用特点

师:看课文的第一段,这段中有一个关键的句子,这个句子就将春联的作用说的清清楚楚明明白白

(生划句子,师巡视)

生齐读句子:新春佳节,家家户户张贴大红春联,给节日增添了不少欢乐祥和的气氛

师:找到这一句的请举手,恭喜你们,找对了。这一句话叫关键句(板:关键句)

关键句一找到就知道她的作用。齐读句子

.师:这么一句话把他写到黑板上太长了,圈出关键词语

(生圈关键词,师巡视)

生:欢乐祥和

师:四个字,可以,还有不同的吗?

生:增添气氛

师:我写哪个呢?

生齐:增添气氛(板:增添气氛)

师:一起读题目——生:春联。《春联》是一篇说明文。说明物品的说明文一般会说明它的——生:作用。写作用通过写——生:关键句、关键词。让我们知道了它的作用是——生:增添气氛。

师:写物品的说明文还会写它的特点,共有两个特点,你们两组看第2小节,你们两组看第3小节通过圈关键词找出特点。

(生圈词,师巡视)

生:讲究对仗

师:1、2组正确的请举手。这是它的特点,关键词是:对仗(板:对仗)

师:看这边,第三段,春联第二个特点,关键词是——

生:抑扬顿挫 和谐动听

师:有没有问题?他用了8个字,有没有用四个字的?

生:声律美

师:如果写上去你们觉得抑扬顿挫,和谐动听好还是声律美好?

生:抑扬顿挫,和谐动听

师:如果说以简洁的美来说,我觉得声律美更好(板:声律美).

师:齐读。

生齐:声律美

师:什么叫声律美?刚才那个同学给我们做了解释就是——生齐:抑扬顿挫,和谐动听(板:抑扬顿挫  和谐动听)

师:读题——生齐:春联。作用是——增添气氛。特点一——生:对仗。特点二——生:声律美。什么叫声律美?——生:抑扬顿挫,和谐动听。

三、换读对联,体会如何举例子

师: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文有很多种方法来写,有的列几个数字,有的作作比较,这篇课文用的最多的方法叫举例子。(板:举例子)。举了一副又一副春联的例子,第一段举了几副春联的例子?

生:四副。

师:齐读第一幅

生齐: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师:第二幅

生齐: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师:第三幅:

生齐: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师:第四幅

生齐: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师:这些春联有的描绘了美丽的春光,读

生齐: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师:有的展示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读

生齐: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

师: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读

生齐: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师:更多的是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读

生齐: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师: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表达了——

生齐: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师: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歌颂了——

生齐: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

师: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它——

生齐:展示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

师: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它——

生齐:描绘了美丽的春光

师:这两部分文字合起来就是课文第一段。

生齐读第一段:春联中有的描绘了美丽的春光,如“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 ”。有的展现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如“春回大地千山秀,日照神州百业兴”。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如“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更多的是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如“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师:这段话用了四个例子,因为它用了一种方法

生齐:举例子。

师:春联仅仅是这四个例子吗?不是的,老师这里还有,读

生齐:山河增秀色,大地沐春晖。

师:下一句你来

生:神舟有天皆丽日,祖国无处不春风。

师:你来

生:岁岁年丰添美满,家家幸福庆团圆。

师:最后一句你来

生:雀闹枝头报喜讯,梅开窗外报新春。(有点不顺)

师:一起读

生齐:雀闹枝头报喜讯,梅开窗外报新春。

师:你再读(指刚才的学生)

生:雀闹枝头报喜讯,梅开窗外报新春。

师:在这四句中有的描绘了美丽的春光,读

生:山河增秀色,大地沐春晖

师:有的展示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读

生:神舟有天皆丽日,祖国无处不春风

师: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读

生齐:岁岁年丰添美满,家家幸福庆团圆

师:更多的是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读

生齐:雀闹枝头传喜讯,梅开窗外报新春

师:把这两个合起来是不是变成与书上的相似的话?

生:是。

师:齐读段落。

生齐:春联中有的描绘了美丽的春光,如“山河增秀色,大地沐春晖”;有的展示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如“神舟有天皆丽日,祖国无处不春风”;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如“岁岁年丰添美满,家家幸福庆团圆”;更多的是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如“雀闹枝头传喜讯,梅开窗外报新春”。

师:下面我把这段话替换掉书中的那段话,请问可不可以?

生:我觉得可以,因为他们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

师:是啊,无非就是几个例子嘛,我也赞同,跟我一样赞同的请举手。因为这就是——生齐:举例子。换几个例子而已嘛。

师:春联就这么8副吗?远远不止,我这还有,读

生齐:四面青山披锦绣,三江绿水涌春波

师:下一句,第一组,读

生:和风吹绿江南柳,春雨催开塞北花

师:你们组,读

生:大地祥和歌盛世,神州福祉正当秋

师:你们,读

生:人民江山千秋渡,祖国奔赴万年春

师:你们读

生:岁岁年丰添美满,家家幸福庆团圆

师:男生读

男生齐:一家和睦一家福,四季平安四季春

师:女生读

女生齐:事业有成步步高,财源广进年年来

师:一起读

生齐:九州瑞气迎春到,四海祥云降福来

师:会读不难,难在春联中有的描绘了美丽的春光,如:

生:四面青山披锦绣,三江绿水涌春波

师:有的展示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如:

生:人民江山千秋渡,祖国奔赴万年春

师: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如:

生:一家和睦一家福,四季平安四季春

师:更多的是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如:

生:九州瑞气迎春到,四海祥云降福来

师:你怎么喜欢这句呢,我还以为你会选上一句呢,上一句多好啊,齐读

生齐:事业有成步步高,财源广进年年发

师:你一定觉得这一句太俗气了是吧?(笑)。现在能不能选四副组一个新的段落变成书本中的那段话,男女生合作读:

男:春联中有的描绘了美丽的春光,如

女:四面青山披锦绣,三江绿水涌春波

男:有的展示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如

女:人民江山千秋渡,祖国奔赴万年春

男: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如

女:一家和睦一家福,四季平安四季春

男:更多的是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如

女:事业有成步步高,财源广进年年发

师:这不是又组成一段新的话了吗?能不能把这段话替换到书中去?可不可以?

生齐:可以

师:因为他是——举例子,换个例子而已。举例子有那么多春联一点也不难,举例子难在哪里?读——(师排列四个句子)

生齐读:有的描绘了美丽的春光,

有的展示了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

有的歌颂了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

更多的是表达了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师:他把春联分成了四个类别,就把几乎所有的春联都装进去,春联可以百度一下搜到很多,这个分成类别你觉得,我觉得最高明的就是举了例子以后给他们分好类别。(板:分类别)分了四个类别,一个描绘了,读——生齐:美丽的春光。第二个展示了——生齐:祖国欣欣向荣的景象。第三个是歌颂了——生齐:劳动人民幸福美好的生活。第四个是表达了——生齐: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美好祝愿。

师:发现了四个词,一个是——生:描绘了;第二个是——生:展示了;第三个是——生齐:歌颂了。第四个是——生齐:表达了。请问这四个词本身有没有顺序?是不是描绘了一定要放第一个,有没有,仔细思考一下?

生:没有

师:确定没有?我支持你们,这四个词本身确实没有顺序,因此这四句话我是不是可以把它换成,展现了第一,描绘了第二呢?可不可以呢?

生:可以

师:认为可以的请举手

(有两生没有举手)

师:你们为什么不举?

生:把“更多的表达了”放在前面就不通了呀。

师:哦,他发现了,“更多的”必须放在后面,不然没有“更多”,你发现了吗?管老师两次都把“更多的”放在最后了。那老师修正下我的表达方式,最后一个不变,前面三个可不可换顺序?

生齐:能

师:认为能的请举手

(生全部举手)

师:你们发现了吗?全班只有一个人没举,那就是——我,我坚决不举。你以为这个顺序真的可以顺便换吗?难道作者是抓阄,抓到哪个,哪个就在前面吗?

生:应该不是吧

师:那他应该有顺序的对不对?这个顺序是怎么确定出来的呢?请看,奇迹要发生了。(按字数多少出示梯度排序)顺序在哪里?

生:理解他的意思的字数的多少。

师:我告诉你,词语本身没有顺序的时候,就只有一种顺序:字数的多少。(板:排好序)字数的多少本身就是一种排序。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举例子时,第一,例子很多的话要——生齐:分类别。第二,要给他们排好顺序,哪怕他们本身没有顺序的话,字数也是一种顺序。

师: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叫——生齐:春联。《春联》这篇说明文常用的方法是——生齐:举例子。举例子要——生齐:分类别、排好序。

师:这是春联的一个特点,它还有一个特点,读——生齐:对仗。对仗这里举了一个春联的例子,齐读。

生齐读:绿柳舒眉辞旧岁,红桃开口贺新年

师:管老师有一个本领,我可以把里面的对联替换掉。听:春联最讲究对仗。就拿“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红”来说,“又是”对“依然”,“一年”对“十里”,“芳草”对“杏花”,“绿”对“红”。上下联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细心揣摩体会,能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通吗?有没有人能把这幅替换进去?

生:春联最讲究对仗。就拿“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来说,“勤劳”对“和睦”,“门第”对“人家”,“春光”对“幸福”,“好”对“多”。上下联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细心揣摩体会,能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

师:成功替换,这是课文中的对联是不是?我现在拿一副课外的对联,谁能把它替换进去?

生:春联最讲究对仗。就拿“岁岁年丰添美满,家家幸福庆团圆”来说,“岁岁”对“家家”,“年丰”对“幸福”,“添”对“庆”,“美满”对“团圆”。上下联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细心揣摩体会,能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

师:替换成功,接下来我们再替换一句课外的,看谁能替换进去。

(师出示:好山好水好景,新岁__春__人)

(生愣住)师:冒险是要付出代价的,接受挑战吗?先把他填出来。

(生再次愣住)

师:提醒一个

生:新岁新春新人

师:现在你来

生:春联最讲究对仗。就拿“好山好水好景,新岁新春新人”来说,“好山”对“新岁”,“好水”对“新春”,“好景”对“新人”。上下联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细心揣摩体会,能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

师:替换成功,下一个,谁没见到也愿意来?

生填空:“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

师:好,替换进去,读

生:春联最讲究对仗。就拿“春风春雨春色,新年新岁新景”来说,“春风”对“新年”,“春雨”对“新岁”,“春色”对“新景”。上下联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细心揣摩体会,能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

师:刚才那位同学是你把他点醒的,现在你自己又一填就填对了,你靠什么法宝把他们填对的?

生:因为这几组对联,第一、第三、第五个字都是相同的,所以我就这么填。

师:其实你用了它的对仗的特点,如果对仗我也像声律美那样后面跟8个字的话,圈关键词,写什么?

生:字数相等,词类相当(师板:字数相等,词类相当)

师:这就叫字数相等,词类相当。最后再考你们一个

(师出示:山山水水处处画  家家_____年__丰)

生愣住:山山水水处处画  家家年年……

师指生:刚才别人帮了你,现在你也来帮帮别人,请你

生:山山水水处处画  家家户户年年丰。

师:替换进去

生齐:春联最讲究对仗。就拿“山山水水处处画  家家户户年年丰”来说,“山山”对“家家”,“水水”对“户户”,“处处”对“年年”。“画”对“丰”。上下联不仅字数相等,而且词类相当,细心揣摩体会,能从中学到一些使用文字的技巧。

师:同学们,现在我用这句替换可不可以?(师指ppt上课外的三句分别问)

生:可以  

师:替换成“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可不可以?

生:可以

师:有没有认为不可以的?有没有,又只剩我一个,告诉你,不可以。你很怀疑是不是?请问,为什么不可以?(没声举手)

师:看,这句出现过了吗?(师指ppt上课外的三句)

生:没有

师:这句呢?

生:没有

师:这句呢?

生:没有

师:这句呢?(师指: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生:出现了

师:现在为什么不可以?

生:因为重复了

师:诶呀!举例子不重复。(板:不重复)齐读

生齐:举例子,分类别;举例子,排好序,举例子,不重复。

师: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叫——生:春联。《春联》是一篇说明文物品的说明文,这类说明文一般会写它的——生:作用、特点。春联的作用是——生:增添气氛。春联的特点一——生:对仗,字数相等 词类相当 。特点二——生:声律美抑扬顿挫 和谐动听。写这个说明文用了一个主要的方法叫——生:举例子。举例子的时候要注意——生:分类别,排好序,不重复。

师:现在请问,写作用的时候写了几幅春联的例子——生4副(板:4)。写对仗的时候写了几幅对联——生:1副(板:1),第三节写声律美的时候举了几幅春联的例子?生——没有。发现了没有?零副诶!(板:0)。凭什么呢?大哥作用给4副春联做例子。二哥对仗给1副,我老三一个例子都不给我,你来给他们弟兄三个评评理。

生:因为所有的春联声律都很美,老三包括了所有的春联。

师:你是说前面所有的春联中都包含着声律,根本不用专门再另外举例子。对吗?你说

生:前面几幅不是也包含了老二对仗吗?

师:是啊!前面三幅不是也体现了对仗了吗?那第二小节也不用举例子了呀?你作何解释?

生:因为它是包含了前面所有的声律美了

师:可是按这样的说法,那前面的也说明了对仗了

生:它要说明一下怎么对?

师:那怎么不说明一下声律怎么美?

生:它这里已经说明了呀,抑扬顿挫,和谐动听就是声律美。

师:发现了吗?你说

生:声律美是不能举例子的

师:不是不能举例子,而是不能用例子说清楚,既然不能用例子说清楚,那不如不要举例子。这个他说不清我也说不清,于是他只能说只要你下功夫背几幅对联就能明白什么叫声律美。好,我们来读几副对联

生齐:岁岁年丰添美满,家家幸福庆团圆

师:这就是声律美,读

生齐:山山水水处处画  家家户户年年丰。
师:读   

生齐:好山好水好景,新岁新年新人

师:读

生齐: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师:背

生齐背:勤劳门第春光好,和睦人家幸福多

师:读

生齐: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师:背

生齐背:梅开春烂漫,竹报岁平安

师:声律美真的说不清楚,但是你背了很多的对联后自然而然就明白了。

师:今天今天我们学的课文叫——生:春联。《春联》是一篇说明文物品的说明文,这类说明文一般会写它的——生:作用、特点。春联的作用是——生:增添气氛。春联的特点一——生:对仗,字数相等 词类相当 。特点二——生:声律美抑扬顿挫 和谐动听。写春联最主要的方法叫——生:举例子。举例子的时候要注意——生:分类别,排好序,不重复。

师:下课!


板书设计:

                                  春  联

   关键句       作用: 增添气氛                               分好类

   关键词       特点: 对仗美  字数相等 词类相当       举例子 排好序

                       声律美  抑扬顿挫 和谐动听              不重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3:19 , Processed in 0.078027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