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7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互联网时代的一日生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13 10:24: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工具性的互联网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 ... 3D1&_dsign=f4f51ff0


http://www.jszywz.com/forum.php? ... 3D1&_dsign=f4f51ff0

(一)
每天早上,起床后的第一件事,是打开电脑下载网站的备份。自从前段时间IDC机房被关后,学乖了,这个世界有很多东西象天气一样无法预测:昨天还好好的,今天就彻底消失了。
中国的互联网有很多的教训,你可以脱光了在网上晃荡都没有人管你,但是,你如果想不和谐,那你就死定了。
历经磨难,会把人变得神经质,或者耐性暴好。
早上的时候,从网络上下载东西很快。上网的人很少。但是,你还是会遇到一些麻烦。服务器放在电信的机房,小区的宽带是铁通的。下着下着,速度越来越小,断线,又重新来过。
跟消失相比,这点挫折算不了什么,我暗自庆幸:自家的宽带,幸亏不是网通的。
你没听人说吗?这世界最远的距离,不是我和你之间的距离,而是电信到网通的距离。

(二)
吃过早饭后,开始工作。
我自已用一个rss的阅读软件开始阅读。大约20个左右的网站,很快的浏览,看看标题、内容,把好看的东西筛出来。
我会偏重一些比较有情感的内容,这是所有人喜欢阅读的理由之一。每个人其实最关心的是自己,任何跟自己有连接的东西,才有价值。
事实上,我把网站当成了一个实时的收藏夹一样,我把自己认为的好东西都放在里面,也让其他人也能看到。我从来没有把博客当成是只能放自己东西的一个家伙。
我觉得博客就是个人的传媒工具,就是不需要自己去考虑编程这些复杂而又细节活儿的开放平台。
所以,我更喜欢用“频道”这样的词。这表示你也可以自己聚合,即使是人肉聚合。
因为人们最终关心的是内容,所以,只要别把自己想的太重要就行。
加完内容,就去抓虾(www.zhuaxia.com)。
抓虾是一个相当不错在线的网页聚合阅读器。它刚出来的时候,我就意识到这个阅读器本身就是一个很好的网站推广渠道。1年前,我把喷嚏网的rss频道加上,到今天有1784个订阅者。
在抓虾,你会看到各种风格的文章和内容。有一次,我看见一篇介绍Adsense的文章,照着上面的做了一下广告的优化,第二天,当天的广告翻了好几十倍。简直是不可思议。
互联网的好处之一,就是能让人谦虚:牛人太多。武功秘籍也太多。
我会收藏一些感兴趣的东西,然后,看看当天推荐的帖子,找到一些读者的偏好。我能大致推测出是什么样的一些职业和爱好的人常来这样的网站。
我也发现:即使是职业不同,爱好不同,但还是可以看出一些共同的爱好。人性中的共性比区分,还是要大得多。
如果内容过于专注,你接触到的东西就会很狭窄,但是内容过于宽泛,又会显得太过稀释,无所适从。
专注,还是宽泛,这是一个问题。
早上在家里工作1小时后,然后,去公司上班。

(三)
进公司的第一件事,就是开电脑。然后同时连上QQ和MSN。
最开始,公司都是用msn。因为据说白领都用MSN,所以,大家觉得自己该用MSN。
后来,海底光纤断了。MSN整死也连不上了,这样,自然转移到QQ上了。
我们的客户都用QQ,QQ的普及程度惊人。很多五六十岁的人,也会用这个。其实,很多人都是这样用电脑的:开机,上网、word、聊qq。很多时候,是左右开弓、多核并行处理。
我一直认为:盗版10年,普及了全国人民的word和Excel水平,使用qq,则提高了全国人民的打字水平。
我问过很多大人,他们为何用QQ?他们说:要炒股的嘛,大家回家后,还可以沟通!
小朋友QQ聊天,大人想赚钱也用,相互找人方便,空闲的时候,也跟小朋友一样闲聊。殊途同归。
当然,QQ群是公司里最常用的功能。
通常,客户google或百度到公司网站,加入到QQ的产品群中,然后,我们通过QQ了解需求,给客户传试用版,远程帮助客户安装。
更多的时候,是在公司内部:谁迟到了?什么时候开会了?华南虎的情况又进展到哪一步了?
八卦是人生的需要,你会看见很拉风的QQ签名:顶你个叶子!或者:做人不能太关克!
QQ的坏处就是:你可能随时被打断。
这使得工作,看起来就是:不在QQ的岸上,就在被QQ骚扰的洪水中。
(四)
我喜欢gmail:速度够快,空间够大。你不用删除任何旧文件,而且垃圾邮件也屏蔽的很好。
最主要的是不被打扰。这是电子邮件比即时通讯好的地方。
邮件的内容大致如此:订阅的网络杂志;厂家的新品发布会邀请函;卓越网订的书发货了;豆瓣上有豆友要求加好友;杂志社的书评约稿......

扫描完邮件后,马上开始工作。
QQ、手机、电话、Word、PPT、开会、喝水、WC.......
中午饭后,一般会在网上闲逛。查查网上的书为何走了两周还没有到:你可以查到货什么时候发出的,是哪家公司在负责运送,什么时候发出的,应该什么时候到。查到服务电话。直接打电话过去,对对方不负责任表示愤慨。然后,不到1小时,书就送过来了。
有时,我会收到一条短信,这是我在Google日历中,为自己定制的个别信息,比如:什么时候,该给哪个客户打个预约电话;或者过去公司的同事什么时候该聚一下了。
(五)
我不太习惯直接在网络上写东西,主要是觉得不保险:网络掉线是太正常不过的事情。我宁愿写到word或写字板里,写完后,才粘过去。因为这样做,更保险。我要保证自己劳动的安全。
有时,我看到好的笑话,就会随手拷贝到QQ群里,与大家同乐。有些精彩的回贴、语录,就放在饭否里面。
大家都把饭否这类的叫迷你博客。我觉得这很象一个小的记事本。我的好友不多,说老实话,我很少看大家的发言。我用了几个月,回头看自己收集的东西,总能帮我想起很多东西。
饭否受人欢迎的一点是有开放的API(应用程序编程接口),也就是说,我们的控制是双向的。这跟国内的很多的博客不同:他们只允许把别人的东西搬到自家的网站上,却不愿意提供反向的功能。

但我平时真正重要的东西,都不会首先记在网上或电子设备里:手机有可能掉、硬盘有可能会坏;网络又不太安全。
我觉得最好用简单的设备就是:一只笔和普通的日记本。
跟客户的沟通、承诺;一闪而过的思路;重要的密码和联系人。我觉得纸张的感觉是最好的:迅速、实在,而且有亲和力。
我享受信息时代的所有好处,但是,可靠性和隐私,使我有切肤之痛。关键是,你并不总是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电脑,或者网络。

(六)
一天忙过后,晚上会去豆瓣逛一趟。
豆瓣是国内做书评最热闹的地方。上周豆瓣改版,支持改版的和不支持改版的人吵得鸡飞狗跳。
我在豆瓣算这样一类用户:我把铂程斋的原创书评,基本上都放了一个拷贝到那里。大概有100多篇。估计约莫有10多万字吧。
这种Web 2.0的方式两者受益:我通过豆瓣网宣传自己,而且有平面媒体向我约稿。他们通常就是直接在豆瓣里看了后,就圈定了目标。我当然是乐得其中。
当然,豆瓣也因为我这样的人(相信很多),而支持了它低成本的商业模式。
显然,我们之间的关系是相互支持和无言的默契。我们都是交易,充分体现了互联网的媒体特性:传播也有价值。
我觉得豆瓣改版对我意义不大。因为对我来说,没有任何增值的做法。我更希望它能做到1000万用户后,给豆瓣的原创用户,讨论一下收入分成的问题。
用户体验只是战术上的问题,但或许不是战略问题。如果有钱分的话,改得怎么烂,我都很大声叫好的:)
上去豆瓣两件事情:贴最新的书评,然后,回豆友的信。
我很少直接在豆瓣上选书,因为我已经习惯了在晚饭后散步的时候,顺便拐到周边的书吧里看看。其实,最好的书并不总是出现在网上。
网上的排行榜上总是最热门的书。但并不总是你需要的书。

我喜欢豆瓣,但我还不会为它过于激动,因为我有自己的生活。真实的生活,有太多的事情要做。社区只是一种接触朋友的途径。

(七)
我觉得对每个人来说,他的生活才是最主要的轨迹,其他的东西只是镶嵌其中。
恕我愚昧,我对有些词语大感不惑:比如,粘性。
我觉得你生活需要就有粘性,如果同样的东西,比别人做的好就有粘性。
我也不能理解这样的修饰词:最。

全世界最大的中文....
这些词的营销意义很大,说句直白的话:他们把自己看得太重了。
在巨大的噪音后面,我们其实可以看到一些不同的理解:
亚马逊的杰弗瑞·贝索斯在面对“中国最大”质疑的时候,只是说了句:“我们不关心对手!我们只在乎用户是否满意!”
FaceBook的创始人也说:我们不是社区,我们只是社交工具。
YouTube的陈士骏说:我们从来没想自己是一家所谓的Web2.0或Web3.0的公司,甚至是“网络的什么”,其实无论是在服务、点子、公司等各方面,我们思考只有如何才能提供用户最大利益,创造出使用者喜爱的东西,尽可能的为他们简化普遍性的问题。
这些言论的根本在于:无论何时,人才是支持的中心。围绕互联网的一切,都是用来支持人的工具。这是一种谦卑的言论,严重靠谱的言论。
虽然,我们不愿意看到这一点。但每个人,在互联网时代生活过的人,只要想想每天使用网络的情况,你就会发现这是事实:
网络是我们迈向信息时代的一扇门,它可以开阔我们的眼界,延伸我们的体验,但并不构成我们生活的全部内容。
忘掉那些夸大其辞、装腔作势的烟幕弹,去考虑生活中重要的事情,而不是互联网中哪种形式是最重要的。

用简单的方式去生活:爱互联网,爱拉风,但更爱自己。

喷嚏网:原创 www.dapenti.com
网络编辑工作杂记
先说说我一天的工作吧。进办公室按指纹机,打开自己的电脑,开机的时间擦擦桌面,接杯开水凉着。机开了,我开始在门户网站粗粗地看一遍新闻,比较关注国内国际大事,其次是经济新闻,最后是娄一眼娱乐八卦。我统计过应该最多打开不超过8个链接,多数新闻我是看了题目就是看了新闻全部了。
        去邮箱看看我的信,删除新发来的垃圾邮件,浅浅地啜口水,我正式开工前的预热准备工作就好了。我们是教育网站,网站定位明确,内容选择的空间有限,需要每日更新维护的内容有限,做久了大家分工合作有了默契,都是分头寻找新闻,你新华网,我人民网;你光明网,我中国青年报网,找好的新闻信息通过专门人员审核后就可以上传了。这里的审核也无非就是对文章内容分类的把握是否准确,有没有错将一般新闻定为重要新闻,又或者错将重要新闻定为一般新闻。这项工作在我看来就是传统媒体如报纸的版面分配问题,重要的是选好头版头条。做熟了,这其中的道道每个编辑也都能自己琢磨出来。
        做个网络编辑不难在新闻分类,而难在找新闻。尤其是节日临近或刚过的当口,传统媒体基本也没什么新闻,我们靠搜新闻过日子的网络,更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这时你会听到办公室里某位编辑的抱怨声“怎么**部长还不讲话、慰问呀!”我想“无米下炊”的困境网络编辑比传统媒体编辑体验的更深刻些。
        新闻上传的工作很简单,通常会操作电脑的人经过简单的指导都会完成,就像你登陆自己的邮箱写信一样容易,或者比作在自己的博客发表文章更贴切些。
         网络编辑的工作被许多人描绘成“复制+粘贴”,其实也真是,很形象,在别人的网站发现内容复制,在自己的网站粘贴。这个时候比拼是不是个好网络编辑的标准就是找到信息的质量了。我负责审核过上传的信息,发现同一个栏目不同的编辑找到的文章风格真的不一样,有的编辑你会觉得他找的文章把那个栏目打造的非常充实、有用,你都会不自觉地为之吸引想读完这些编辑为你选取的内容。可有的编辑选择的文章差强人意,只是添满了界面做过了更新而已。我想说这种不同有个人对栏目的理解的差异,但更多的应该是编辑个体运用网络搜索能力的不同。好的网络编辑他就是你探询网络世界的又一双眼睛,又一个大脑。这仅仅是每天的常规工作内容,还会有些灵活机动的工作,这里就不赘述了.就是因为"复制+粘贴"让我觉得这就是我工作的全部,才使我怀疑自己对这份工作以及这份工作对我的意义, 因为它的技术含量实在太低了.我想网络编辑不应该是这样,应该是怎样呢,我开始思考和搜寻答案,也便有了这个系列的博客内容。


如何建立自己的非线性编辑工作室
数码已经成为人们非常熟悉的名词,数码技术与数码产品使人们享受到越来越多的方便,它也正在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摄像机伴着旅游与人们对文化生活品味的提升开始进入家庭,成为旅游与家居生活的用品之一,自己的精彩一刻可以记忆永恒,时光可以倒流,历史不会忘记。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和数字视频压缩标准的确立,使得以计算机为核心的非线性编辑变得越来越普及,建立自己的非线性编辑工作室正是时候。拥有了非线性编辑工作室,可以施展自己的创意,拥有自己的一个小天地,发展个人的一技之长,还可以挣些外快,体验另一种数字生活。
  1:设备篇
  1. 非线性编辑的概念
  非线性编辑是相对传统上以时间顺序进行线性编辑而言,传统线性视频编辑是按照信息记录顺序,从磁带中重放视频数据来进行编辑,需要较多的外部设备,如放像机、录像机、特技发生器、字幕机,工作流程十分复杂。非线性编辑借助计算机来进行数字化制作,几乎所有的工作都在计算机里完成,不再需要那么多的外部设备,对素材的调用也是瞬间实现,不用反反复复在磁带上寻找,突破单一的时间顺序编辑限制,可以按各种顺序排列,具有快捷简便、随机的特性。非线性编辑只要上传一次,就可以“为所欲为”,直到满意为止,无论多少次的编辑,信号质量始终不会变低,所以节省了设备、人力,提高了效率。
  2. 计算机
  非线性编辑的计算机一般要求是比较高的,使用的几个关键部件是CPU、内存、硬盘、主板、显卡。CPU原则上是P4,现在一般的配置是P4 3.06GHz;内存用512MB DDR400,最好用两条;主板使用华硕i865或者i875芯片主板;硬盘最好是7200转,容量120GB的,而且最好用两个,一个用于系统,一个用于视频素材,能够用SCSI的更专业;显示器可以用两个17英寸的,如果地方小,就使用一个19英寸的显示器,在价格上一台19英寸与两台17英寸的显示器相差并不多,显卡与声卡要由非线性编辑卡来确定,有些非线性编辑卡对显卡和声卡有兼容要求,不可太节约;比较容易忽略的是机箱和电源,机箱要注意选择内部空间大的,这样可以使配件不会太拥挤,有利于散热,其次要注意散热性,最好是有对流风扇(一个引风,一个送风),由于非线性编辑多是耗能大户,如果长时间运行,稳定的大功率电源必不可少,原则上要选购400W服务器电源,机箱也可以选择服务器类的。
  3.非线性编辑卡
  市场上生产非线性编辑产品的厂家也就那么几家外国大公司,品牌并不是很多,大家比较熟悉的有品尼高、迈创和康能普视等,用途上大致分为三个等级,家用级、专业级、广播级,价格上差异是比较大的。家用级产品从几百元到几千元之间都有,编辑功能简单,一般不是实时编辑,速度慢,特技需要生成,常见的就是DV1394。专业级非线性编辑卡价格在5000~10000元之间,可以做到实时编辑,不需要生成特技,功能比较强大,编辑后输出刻录成VCD、DVD,播放效果也能令人满意。在8000元这个价位上的非线性编辑卡几乎都可以实时采集压缩MPEG-1(VCD)、MPEG-2(DVD),支持DV与模拟端口实时输出 。至于广播级的非线性编辑卡,无论在编辑、字幕、功能、效果都绝对上乘,但价位也令人咋舌,只有电视台、广告公司才使用。
  建立个人非线性编辑工作室,推荐使用专业级价位在8000元左右具有硬件压缩功能的非线性编辑卡,有利于快速完成一些编辑要求不高的视频处理工作,如CANOPUS DVSTORM 2、MAXTOR X100。
  2:工作篇
  1. 采集
  目前的非线性编辑卡对数字与模拟信号都能识别,数字信号的质量优于模拟信号,DV信号采用IEEE1394接口采集成为AVI格式进行数据传送可以无损编辑,接口上,视频质量最高的是DV、其次是S-Video、再其次是AV,采集时尽可能选择高质量接口进行信号传输。
  2. 编辑
  在资源好的基础上一个片子的艺术程度就看你的编辑水平怎么样了。编辑首先要看内容,摄像之前先了解一下内容概要,像编一个故事一样把镜头串起来,有故事情节,有冲突,围绕矛盾冲突的解决而展开,使片子具有文化韵味;其二是手法,编辑软件的熟练,特技的使用,滤镜,字幕的叠加,主题内容的强化,画面语言,多角度拍摄增强视觉冲击力等。要敢于创新,经常观看电视上的片花和广告,是最具创意的。同时要摒弃一个心理误区,有人以为有了专业的非线性编辑卡就可以做出非常出色的片子,其实不然,工具只是干活的必要条件,编辑过程也是如此。
 3. 输出
  为了最终能够让大家分享到劳动成果的喜悦,打包生成一个完整的节目,能够在其他的媒体上播放是非线性编辑工作的最后一个过程。存储介质的选择,一般是磁带或者光盘较多,硬盘很少选择。从保存和交流方便性上看,光盘的优势要明显一些,磁带保存有一定条件要求,如防磁、防潮,保存时间大概是5~10年。存储格式的选择上,AVI格式、MPEG-1、MPEG-2等都经常使用。从效果上讲,AVI格式最优,但文件非常大,其他格式是有损压缩存储。
  3:刻录篇
  1. DVD和VCD的选择
  中国不仅是VCD播放机生产大国,也是消费大国,VCD播放机的红火令外国许多大公司眼红,DVD同样如此。相信随着技术进步与价格降低,DVD取代VCD的日子不会很远。专业级非线性编辑卡理所当然要选择DVD格式的输出和刻录,一张DVD刻录盘片的容量是4.7GB,VCD只有650MB,清晰度方面VCD为240线,DVD为500线以上,而且DVD播放机与VCD播放机的价格差异也不是很大,人们更愿意选择DVD播放机。

 2. 刻录的格式
  DVD-RAW、DVD-R(W)、DVD+R(W),相对普及的是后两种格式,也叫“+”、“-”,所以也就有了“-”、“+”格式的刻录机和刻录盘。这两种格式的播放效果都差不多,家用的DVD播放机都可以识别。“-”格式以日本先锋公司为主要代表,也是其最早开发推出的,“+”格式是惠普、飞利浦等公司后来提出的。从速度与方便性上讲,“+”格式要稍好一点,软件巨无霸微软公司也宣布支持“+”格式,所以有人认为“+”格式有可能胜出。市场上“-”格式的刻录盘比较便宜,而“+”格式的DVD刻录盘却不常见。另外,现在DVD刻录机市场趋向不明,就连支持“+”格式的索尼公司也不敢贸然行事,推出的Sony-500AX,对所有刻录盘片通吃,估计到今年年底应该会明朗些。
  3. 刻录机与刻录软件
  正如前面所言,格式问题决定DVD刻录机,刻录机一般都送刻录软件,从安全与稳定讲,随机的软件比较可靠,也不会有什么问题。刻录盘可以选择几个品牌试用,哪一种兼容性好就一直使用,不必经常更换。
  4: 软件应用
  另外,简单提一下编辑软件的应用,非线性编辑软件说起来其实就一个“Premiere”,一款专业的视频编辑软件,甚至美国的电影公司也使用它。其次是各非线性编辑卡生产商的编辑软件,“会声会影”也是一个很好用的视频编辑软件。我觉得首选还是非线性编辑卡随机的编辑软件,其次再应用“Premiere”。如果要进行创意工作,还应该学会使用“3DMAX”和“Photoshop”,掌握美术、绘画方面的知识,具有正确的市场定位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体现出你数码工作室的艺术性和特色。  
2#
 楼主| 发表于 2014-3-13 10:30:28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6:16 , Processed in 0.08127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