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非:我只怕学生变得庸俗
我在高中多年,有些学生一直比较“平”,他们性格温和,我甚至从没听到他们大声说话;他们与世无争,遇事“随大流”,也常被一些老师认为“平庸”。 平庸不要紧,我只怕世故庸俗。十六七岁的青年,一旦学得世故庸俗,简直无药可救。还是1980年代的时候,有一次,为维护学校相关规定的严肃性,也为了学生的利益,我和学校行政人员发生冲突,我据理力争,而我的学生惊呆了。学生即将毕业,不敢批评校长,担心校长利用职权报复,这个我能理解,没想到有两个学生私下劝我:“老师,忍一忍算啦,社会就是这个样子,有什么好争的;再说,和领导争论是没有什么好结果的……” 我当时听了,非常吃惊。在教师和绝大多数学生都看清了问题的是与非之际,这几个学生却无所谓是与非,而且认为“关系搞坏了对谁都不好”。——青年没有是非观念,也就丧失了价值判断,走上社会后,他就没有能力辨别是非,也很难坚持做人的原则;最让我感到恐惧的,是他们有可能无视法纪和社会规则。 我在这所学校工作半生,一直在留心这类个案。因为那时我已发现,这些学生受社会风气的影响,接受了错误的教育。“文革”浩劫过去十年不到,许多家庭仍然是惊弓之鸟,强权对人的摧残,野蛮与落后对人的蒙蔽,怯懦与庸俗对人的腐蚀,都通过成人的言行,传染给少年儿童。从这个意义而言,“文革”的确毒化或摧毁了两三代人的灵魂,使他们 在原本可以站立的时候,腿脚膝盖仍然“软软的”,不敢与邪恶、错误对抗;在小小年纪,逃避责任,变得圆滑世故。很可怕! 学校的相关处室布置一项活动,通知各班,学生明知学校是为了应付检查而造假或作秀,班干部却非常认真,比班主任还要积极,不断地催促大家去完成;个别学生也非常“配合”,很快就把学校需要的文字材料“造”了出来。在我看来,这几乎是侮辱人的智慧和品格的事,为什么不认真地抵制呢?学生私下说,这些东西都是最无聊的,也是骗不了任何人的;但是毕业前,最好什么话也不要多说,反正就是一场游戏,互相利用嘛。——十七八岁的青年,便用游戏的态度看待学校教育,他以后又会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工作、对待人生呢? 我在上课时,常有学生不愿举手回答问题,不仅不愿回答问题,私下还嘲笑主动与教师对话的同学,这就常常让课堂交流处于停滞,进而成了我的“一言堂”。我不愿自己的课成为“哑巴课”,语文课上应当有学生的声音,甚至有争辩和质疑,非此不足以形成“教学”;我不断地启发学生的交流意识,我希望他们能勇敢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在教学中,从来没有否定过任何一名学生的发言,因为我只要他们开口,即便他们的回答错误,也会对其他同学的思维有所启示。——我一直坚持这样做,每每经过一个困难时期,情况会略有改观。可是有一届,我在一个班束手无策,这个班有些学生私下总是不停地挖苦上课发言的同学,我感到他们实在不像学生,像一群习惯于飞短流长的小市民。这批学生可能是在初中接受了过多的应试训练,拼命做题,不愿交流,虚荣心强,怕出丑;有些考试成绩较好的学生,自私狭隘,不愿把个人思考与同学分享。我在弄清他们真实的想法后,感到庸俗的风气已经毒化了课堂学习,我对此几乎无能为力,毕竟他们是青年了。我对教育的绝望感,并非来自体制的僵化和社会的蒙昧,而常常来自青年一代的自私和冷漠。当年我向那些十七岁的青年学生直言:“我为这样一个简单的教育常识,已经向你们劝说了一年,仍然劳而无功。你们真的会认为我对你们有着美好的记忆?” 庸俗与自私,是学生集体中的崩溃剂。这种班集体,即便多年以后能坐在一起,可能也只靠另类的“凝聚力”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