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52|回复: 1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如何写好教育新闻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2-6-9 10:50: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如何写好教育新闻
翟晋玉
 《中国教育报》各版的投稿邮箱/联系方式(2013年改版后)

  新闻\要闻 xinwen@edumail.com.cn

  新闻\热点 xinwen@edumail.com.cn  redian@edumail.com.cn 主编:杨咏梅 010-82296611

  新闻\综合 xinwen@edumail.com.cn

  新闻\调查 xinwen@edumail.com.cn qq群:222683187

  新闻\基层 jybln@sina.com

  新闻\深度 yixin@edumail.com.cn

  新闻\观点 xinwen@edumail.com.cn

  新闻\人物 renwu@edumail.com.cn

  新闻\摄影 syms@edumail.com.cn

  读书周刊 readingbar@edumail.com.cn 主编:王珺 电话:010-82296505  qq群:226839819

  高教周刊 邮箱:gaojiao6@yahoo.cn 主编:唐景莉 电话:010-82296652

  其它版块联系邮箱请参照:中国教育报投稿邮箱不完全名单
  http://www.taoli.jyb.cn/forum.php?mod=viewthread&tid=655&fromuid=1327516


中国教师报新闻部主任



引子

今天你微博了吗?
微博不仅是时尚潮流,更是重要的新闻媒体,中国当前最新鲜最丰富的新闻在微博中。以前即使是最专业的媒体也只有在偶然撞上突发事件时才能第一时间传播,如今任何一个目击者可以在一分钟甚至更短时间将突发新闻发到微博上。
国外FacebookTwitter 等社交网站近几年迅速发展,目前Facebook用户超过8亿,就人口来说,是世界第三大国。强大的影响力,“阿拉伯之春”。
互联网媒体特别是微博和社交网站的兴起极大地改变了新闻传播的方式,有人宣称新闻传播进入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同时又是受众。
传统媒体受到极大冲击,甚至有人预言其末日即将到来。
这真的会发生吗?
微博及社交网站优势巨大,亦有局限:篇幅限制,缺乏针对性、系统性和专业性。在信息海洋里需要花巨大时间和精力进行鉴别和选择。
因此,传统媒体短时间不会消亡。


一、什么是新闻?

1.新闻的含义

“新闻”,新,新鲜,新近。闻,门中有耳,听到的。新闻,顾名思义“新近听说的”,“新发生的事情”。
“新闻”一词最早源于宋朝大文学家欧阳修、宋祁等人编写的《新唐书》孙处玄:“恨天下无书以广新闻”
陆定一: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1943
另外,对历史上人所未见的事实的重新呈现也是新闻。

“新闻”在英语中为NEWS, NEW(新的)的复数形式,NEW+S,意为“多个新的东西、新的事情”。
美国的词典对新闻的定义是:“对于最近事件或先前未知信息的报导”
有一种说法, NEWS NORTH(北)、EAST(东)、WEST(西)、SOUTH(南),每个词的第一个字母组合而成,也就是说,东西南北四面八方的事情汇集起来就是新闻。
另外还有一种说法,记者的特点是嗅觉灵敏、耳聪目明、能言善辩、动作敏捷的人。NEWS(新闻)一词包含了记者的这些素质:
嗅觉(NOSE
耳目(EAR/EYE
智慧(WISENESS
口才和快捷(SPEAKING/SPEED

然而,每天有无数事情发生,为什么大多数人们不称之为新闻呢?
西方俗语: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
那么,到底是什么因素决定一件事可以称得上“新闻”,从而能够得到报道呢? 什么是新闻有标准吗?

2.新闻的标准:

●时效性●影响力●重要性●争议性●反常性●趣味性

一个通俗的西方新闻理论公式——   
名人+寻常事=新闻
普通人+不寻常事=新闻
名人+不寻常事=大新闻
普通人+寻常事≠新闻

3.新闻的要素

新闻的主要构成因素——“六要素”:
●时间(when)●地点(where)●人物(Who)●事件(What)●原因(Why)●结果(How)
简称“5W1H”。
2#
 楼主| 发表于 2012-6-9 10:50:53 | 只看该作者
二、新闻的分类




西方通常把新闻分为硬新闻(hard news)软新闻(soft news) ,后者也叫专题新闻或新闻特写。(与中国内地“专题新闻”、“软文”意义完全不同。)
硬新闻基本上是当天发生的重大时事,战争、政治、商务、犯罪等经常是硬新闻,“时效性”和“严肃性”
软新闻大多是生活时尚、居家生活、艺术娱乐、食品、健康、教育等方面,“趣味性”和“非时效性”。
教育新闻报道大多数情况下都属于软新闻。一些突发事件除外, 20111116发生的甘肃校车事件,当日的事件性新闻报道属于硬新闻。其他一些教育事件、教育会议等也可归于硬新闻,常以“消息”呈现。

新闻表现形式的区别:
硬新闻通常开门见山,单刀直入,让读者尽可能快地掌握重要信息。
软新闻则往往迂回前进,婉转曲折,需要花费更多笔墨之后才切入主题。
另外,有些新闻报道将这两种写法混合使用。那些没有时效性、但具有重要新闻价值的报导常被称作“新闻特写”。


三、新闻采访

新闻写作的前提是新闻采访,采访决定写作。有技巧的好的采访是一切好新闻的基础。
采访的任务主要是掌握构成新闻的各种事实材料。
包括:1.全面情况 2. 主要事实 3. 有关背景 4. 典型事例和细节
采访前最好准备一份周密的采访提纲,可以让你有备无患,避免因一时忘记而漏掉重要内容。



1.观察

现场观察是作好新闻报导的基础。记者应该尽可能身临一线亲自目击新闻现场,从而能够作出准确生动的描述。天天坐在办公室里不可能写出好的报道。
教育媒体的记者必须到学校去,深入教室和课堂,去充分地观察当前的教育教学。基于观察的报导才有新闻现场感,才能使读者犹如身临其境。
观察之后需要准确记录自己的观察结果。纸媒记者一般需要带笔记本、笔、录音笔和照相机。录音笔不能代替纸笔记录,以防出现录音故障或者录音听不清等情况。

2.调研

有些复杂的主题和深度报道,需要记者事先了解其背景和历史。我做一些深入报道之前经常有这样的经验,常常读很多相关报道文章和资料,当然更重要的是平时的积累。
调研的作用在于,一方面可以避免你的报道和别人重复或雷同,另一方面可以让你深入主题,挖掘最前言的信息,提出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
尽管你采集的信息大多无法用之于写报道,但它可以帮你更深入地了解相关问题的背景。有时候这些背景信息是赋予你的报道以深刻意义的关键。

3.采访

即对采访对象的提问和对话。一般情况面对面最好。
在采访中要注意把握问题的方向,不能被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否则谈话会漫无边际,脱离主题。但同时记者又不能带有过强的主观性和控制性,要保持灵活开放,遇到有价值的信息要及时提出和追问。按照当前新课改的理念,就是既要预设,也要生成。
最好的问题往往是能让采访对象自由回答的开放式问题,而不是那种能简单地以“是”或“不是”作为答案的问题。除了恰当地提问题以外,保持沉默也非常重要,记者必须成为一个好的聆听者,最重要的信息常常会从记者的聆听中得到。

3#
 楼主| 发表于 2012-6-9 10:51:21 | 只看该作者

四、新闻写作





1.如何选择新闻角度和主题?

文章贵在立意,选择角度和主题是写作的关键。确定一个好的新闻主题有以下标准:
●主题要真实而有意义
●主题要鲜明、深刻
●主题要有针对性



如何选新闻角度和主题?
●要选择最有新闻价值的角度
●从人们普遍关切的问题提炼主题。
●从纷繁复杂的现象中发现人所未见的问题。罗丹:我们的生活中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美的眼睛。

2. 新闻选材

挑选用于写作的新闻事实材料,最大限度体现新闻价值

(1)新闻选材的原则:

●围绕主题并能说明主题
●区别主次,反映实质
●选材精当,以少胜多

(2)新闻选材的要求:



●选新鲜生动的材料
●选独具特色的材料
●选别人没用过的材料

新闻选材非常重要,记者需要运用自己的专业判断力来决定哪些是包含重要新闻价值的信息,并按照重要性为其排列次序。
写作中最大的困难往往是对相似事例材料的取舍。很多时候必须忍痛割爱,从中选出最能表现主题思想的材料。
精选事例和材料的过程,往往就是提炼和表现新闻主题的过程。

3.新闻结构

新闻内容的组合与构造,即新闻作品的谋篇布局。新闻结构的一般要求是:
●反映事实的内在联系
●有利于表现主题
●适应受众心理
●紧凑又富于变化
●符合体裁的特点
把新闻的基本事实清楚列出,然后决定其位置:哪些事实应该放在开头、中间、结尾。
不同的新闻体裁其结构不同。
4#
 楼主| 发表于 2012-6-9 10:51:55 | 只看该作者
4.新闻体裁

内地分法:a消息  b通讯  c特写  d边缘体裁
国内传媒学者张威的分类法:


(1)消息

只报道事情的概貌而不讲述详细的经过和细节,以简要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新近事实的新闻体裁,也是最广泛、最经常采用的新闻基本体裁。我们常常听到新华社~,路透社~,美联社~,法新社~
消息的特点:
●篇幅较短,内容简要,文字简练;
●常有一段导语,开门见山,直奔主题;
●通常一事一报;
●注重时效,报道快速及时;
●基本表达方法是叙述

2)通讯

对新闻事件、人物和各种见闻的比较详尽而生动的报道。不仅交代什么事,而且交代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及情节、环境气氛等细节。
通讯的特点:
●容量大,范围广,取材全;
●讲究结构变化,展开情节,情景交融;
●表现手法多样,结合叙述,兼以描写、说明、抒情或议论,富有感情或理论色彩;
●通常比消息的篇幅长,时效性要求不高

3)特写

截取新闻事实的横断面,抓住富有典型意义的某个空间和时间,通过一个片断、一个场面或一个镜头,对事件或人物、景物做出形象化的报道,是一种有现场感的生动活泼的新闻体裁。
特写的特点:
●内容集中在一点,着力于细节描写;
●现场感强烈,注重记者的直观反映;
●有较强烈的文学色彩,形象化地刻画人物或事物

5.写作模式

1)“倒金字塔”结构

也称“倒三角”结构,是消息写作中最常用的一种结构方式。它以事实的重要性程度或受众关心程度依次递减的次序展开写作,先主后次地安排消息中各项事实内容,犹如倒置的金字塔或倒置的三角形,因而得名。多用于硬新闻(事件性新闻)报道。优点:
1. 最能体现新闻性
2. 开门见山,概括性强
3. 切合读者心理,并能引起其新闻欲
4. 便于编辑处理稿件和制作标题

5. 便于记者增加新的重要事实材料。
绝大多数消息都采用这一写作模式。

2)“时钟沙漏”结构

倒金字塔结构的一种变体,因形如时钟沙漏而得名。
同样以最重要的信息为开端,但在几个段落之后,有一个明显的转折点,会突然掉转方向,变成一种按照正常时间顺序进行的叙述,开始时钟沙漏下半部份的故事。
5#
 楼主| 发表于 2012-6-9 10:52:23 | 只看该作者
3)“金字塔结构”      

按事件发生的时间顺序安排材料的一种消息结构形式。事件的开始和结束,就是新闻的开头和结尾。适用于前后时间跨度比较小或者有比较完整、曲折的情节或生动细节的新闻事件,多用于软新闻(非事件性新闻)报道。
优点:
1. 行文构思比较方便
2. 可以保持完整的故事性
3. 容易清晰反映事件的原委始末
缺点:
从头说起,平铺直叙,容易显平淡或缺乏新鲜感

4)华尔街日报式

《华尔街日报》头版上常见的一种新闻写作形式,在报道非事件性新闻时,开头往往先讲一个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以此引出所要报道的新闻,进而一步步展开并深化新闻主题,使本来抽象枯燥的非事件性新闻,因人物的介入而提高可读性。
其结构一般由4部分组成:1.人性化的开头,即与新闻主题有关的人物故事;2.过渡,即从人物与新闻主题的交叉点切入,将真正的新闻推到读者眼前;3.展开,即集中而有层次地阐述新闻主题。4.回归,重新将人物引入新闻,交代此人与新闻主题的深层关系。
此模式有许多变种,颇受记者青睐。

6.导语

以简要的文句,突出最重要、最新鲜或最富有个性的事实,提示新闻要旨,吸引读者阅读全文的“引子”。
导语一般有两类:硬导语和软导语。硬导语是对新闻关键内容的概括,软导语则从渲染气氛或对一个人物的介绍开始。
导语的两重任务:一是千方百计把重要的新闻事实及其意义表现出来;二是想方设法吸引读者阅读全文。

导语制作的要求:
1. 研究人们最感兴趣的是什么,最需要告诉人们的又是什么,把二者和谐统一起来
2. 从新闻内容中选择最重要点
3. 应有新闻事实,但要避免与主体内容重复
4. 交代消息的来源和新闻根据,给人以可信感
5. 文字精,表达巧,凝练、醒目、明快

简短精炼是导语之魂。西方英语媒体一般不超过25个单词,中文一般以不超过100字为宜。国内教育媒体大多写得太长,而好的时政、财经类媒体大多简洁精要,《南方周末》、《新世纪周刊》等。

7.标题

标题是报道的眼睛。叶公好龙。画龙点睛,龙飞起来了。好的标题能让报道插上翅膀飞起来。标题以最简洁精炼的概括,最独特新颖的角度概括报道全文。
标题的制作要求:1.传神;2.具体确切;3.简练生动
本报2011408期头版头条推出的陕西宜川中学课改报道,标题的变化:“宜中:一所宜学的学校”——“缔造县中新家”——“缔造县中新象”——“县中新象”。
标题要避免陈词滥调,特别要小心双关语,免生歧义。本报一位编辑曾在制作标题过程中出现学道(类似学案、导学案)字样,没有加引号,容易让人误解。

新闻标题的首要标准是准确如实,没有误导。标题必须和新闻内容相符。经常看到一些新闻标题很空很大,甚至和报道的内容不符。
鼓励标新立异,但不能哗众取宠,否则只能伤害报道本身。过分追求另类、花哨、吸引眼球的标题往往弄巧成拙。
江西省宜春市曾为扩大本地知名度,吸引旅游观光和外来投资,在政府部门网站上精心策划炮制出了一个富有想象力的标题:“宜春:一座叫春的城市”,一时引发轩然大波,闹得沸沸扬扬。知名度和影响迅速扩大,可惜却是负面的,最后不得向公众道歉。
6#
 楼主| 发表于 2012-6-9 10:52:50 | 只看该作者

五、写作原则


1. 真实客观

记者,记录者也。真实是新闻的灵魂。太史简,董狐笔。以生命捍卫真实。
吴冷西:新闻应该按新闻的规律办事——让事实说话。
“用事实说话”(Let the fact speak itself)。央视焦点访谈栏目亦以此作为广告语,可惜灵魂已失。一些记者为了追求“生动感人”,进行“合理想象”,增加许多不真实的细节;“合理预言”,夸大其词,甚至胡编乱造。这些都严重违反新闻的基本原则。
也有记者并不想造假,但由于水平不够,或粗枝大叶,或真假不辨,也会造成失实。
如何用事实说话?

1)“藏舌头”

西方对“用事实说话”的新闻表达方式的形象比喻。没有绝对的价值中立。“舌头”是新闻记者要通过新闻作品说的“话”,但这个“话”并不直接说出来,而是通过精选的事实和对事实的安排,让受众自己去感觉出来。
“舌头”如何“藏”?
●把要表达的意思藏在幕后。
●把要说的话藏在新闻角色的口中。
●把倾向性藏在背景材料中
●把倾向性藏在对通篇新闻事实的精心组织之中
●一般用第三人称叙述。经常见到我们的一些报道出现“我/我们”,却不加引号,造成逻辑混乱。

(2)交待消息来源

指出新闻信息的出处,或提供信息的人。交待新闻来源,能增加新闻的可信度和真实性。要交待每一个事实的来源,做到有根有据。现在很多新闻稿,不但不交待消息来源,而且还经常武断地说:“广大教师说……”“老师们一致表示……”“获得了同学们的热烈赞扬……”两个以上的人不可能说完全相同的一长段话。这是一个常识。不要违背常识。
总之,报道应该力求“用事实说话”真实客观是一切新闻报道的生命。
但真能做到绝对的真实客观吗?《罗生门》众说纷纭。有时候真相很难还原,所以还需要第二个原则——

2.全面/平衡

既然事实很难完全达到,那么就尽可能多地收集新闻事件各个不同相关者的陈述和材料,不能只取某一家两家,否则得到的信息就是片面的不完整的,难以达到相对的客观真实。
真实不在任何一方,而在他们中间,这就是哈贝马斯所谓的“主体间性”,真理存在于相互关联的主体之间。因此,作为记者,要让各方都有真实充分的表达。
比如发生一起学生伤害事件,需要调查了解学生、教师、同学、家长、校方、其他目击者或知情人等。
7#
 楼主| 发表于 2012-6-9 10:53:22 | 只看该作者

3.
专业

专业首先是符合新闻规范。比如,在媒体经常可以看到有很多新闻没有明确的时间概念:“日前”、“近日”、“不久前”等。严格来说不符合新闻原则,但本报也经常采用,周报,时效性问题。
还有一些莫名其妙的“新闻”,曾被当作典范推崇:
1.亲爱的读者,你知道灯芯绒可以做夏天的裙子吗?上海绒布厂新生产的许多种灯芯绒中,就有这样新奇的品种。
2.您想观赏八达岭长城的雄姿吗?您想领略在北戴河畅游嬉水的乐趣吗?您想得到在承德避暑山庄消夏纳凉的快意吗?密云县开发旅游的目标就是:让国内外广大游客在本县得到以上种种享受。
与其说是新闻,不如说是广告,这些被当作新闻的“新闻”读来让人啼笑皆非。

准确性是记者信誉的保证
专业性首先要求准确。美国最著名的新闻出版家约瑟夫·普利策(Joseph Pulitzer)提出的新闻三则:准确性、准确性、准确性
准确的报导应该提供完整的信息,而不是一面之辞。这并不意味着每则新闻要做到面面俱到,然而,记者决不能漏掉关键信息,导致报导失真。
准确性是保护记者信誉的最重要手段。为确保准确,记者必须对收集的所有信息进行认真核实。记者会犯错误,但应该把错误降到最低限度。

专业性意味着深度和高度
今天的读者对媒体越来越挑剔,他们想要看到的是有广度、有深度、有洞察力的文章。
首先应该避免低级错误,将错别字降至最少,但即使人民日报也有错别字。国家新闻出版总署规定报纸一般在万分之三以内,一般媒体都在此限度内。
某种意义上,常识性和专业性错误比错别字更可怕。因为任何一家媒体都难以完全避免出现错别字,常识性和专业性错误却让人质疑编辑的专业水准。很多著名媒体如南方周末、新京报等,有时候也存在这样的错误,当然本报也有,看版时也常常发现。因此记者和编辑需要多学习,提高专业性。

4.简洁

西方的KISS原则(Keep it simple and StupidorKeep it simpleStupid),原意为“保持简单和傻”,“保持简单,傻瓜”。意思是新闻应该“以最平实的语言,在最短的空间说完”。
简洁是文章的最高境界。美在简洁。爱因斯坦方程E=MC 2,数学和物理往往以复杂的计算让人望而生畏,但得出来的公式和定理却极为简洁。数学家和物理学家正是被这种美所陶醉,沉浸其中,乐此不疲。
中国古代,老子《道德经》,《春秋》笔法,微言大义。新闻报道也是如此。
如何把新闻写短?
a. 直截了当,开门见山
b. 不说空话废话
c. 一事一报
d. 语言准确、精炼
e. 善于删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
除了简洁还要生动活泼。怎样把新闻写活?
a. 把最重要、最精彩的内容放在最前面;
b. 断裂式行文,多分段;跳跃式行文;段落简短,叙事简洁,等等。
c. 多写视觉新闻,增强现场感。

但凡事有度,过犹不及。对于大的重要的报道来说,过简会让报道失去丰富性,甚至有的报道被粗心的编辑删减得前后失去逻辑联系,让人无法理解。
要面向事情本身,根据新闻的重要性来决定报道的篇幅。要让新闻有充分又简洁的表达,恰如其分,恰到好处。做到这并不容易,需要长期的修炼。
国内大多数媒体在专业性和报道质量上与西方还有很大差距。据说纽约时报一篇文章可以让记者改上百次,国内绝大多数媒体遥不可及。
8#
 楼主| 发表于 2012-6-9 10:53:47 | 只看该作者
六、新闻职业伦理规范

美国职业新闻记者协会(SPJ)职业伦理规范:
新闻记者的职责就是通过追求真实,提供关于事件和问题的全面公平的叙述,达到启蒙公众的目的。
努力彻底和忠实地为公众服务。
追求真实并加以报道。新闻记者应该忠实、公正和勇敢地搜集报道和转述信息。
检验来自所有来源的信息的准确性,小心避免无意的错误。绝不允许故意扭曲。
减小伤害。有职业操守的记者把新闻来源、采访对象和同事都看作值得尊敬的人。

新闻记者应该:
对那些可能因为新闻报道而受到负面影响的人们表示同情。当面对孩子和没有经验的新闻来源或新闻主体时,要特别小心。
当采访和使用受到正在悲伤中的人们的照片时,要特别小心。
要认识到采集和报道信息会引起伤害和不适,报道新闻并不意味着你就可以傲慢自大。
要认识到,一般人比公共官员和追求权力、影响和希望引起人们注意的其他人,有更多的权利保有关于自己的信息。只有当有十分迫切的公共需要时,侵入任何人的私人领域获取信息才是正当的。
品位要高。避免迎合任何低级趣味。
在指出青少年犯罪嫌疑人或性犯罪受害人时,要非常谨慎。


新闻工作的第一职责是符合事实。
新闻工作要第一效忠公民。
新闻工作的本质是核实。
新闻从业者必须独立于报导对象。
新闻必须成为权力的独立监督者。
新闻从业者必须能够根据他们的个人良知行事。
……

——(美)黛博拉·波特(Deborah Potter)独立新闻工作手册》


结语:如何成为一个好的教育记者?

独立思考最重要
记者不是简单地观察、提问和记录,还必须有敏锐的眼光,能够在人们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人所未见的“事实”。提问不是简单的我问你答,而是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这要求记者必须对新闻和教育有敏锐而又深刻的洞察力。
这需要独立思考,独立思考是一个人成长最重要的途径。只有经过彻底的怀疑和反思,才能产生敏锐的观察和深刻的感悟。笛卡尔的“呕吐”,“我思故我在”。马克思:怀疑一切。尼采:重估一切价值。

优秀记者=专家+杂家
一个优秀乃至卓越的记者既要成为所在领域的专家,同时也需要成为一个杂家,没有杂家的基础,是不可能成为一个大家的。
作为教育记者,需要对新闻传播的规律有基本的认识,需要熟谙古今中外的教育历史和现状,还需要对经济、政治、社会、历史、人文、科学有大体的了解,因此,需要经常阅读和学习,提升自己。
当然,还需要实践中不断磨练。要在非常短的时间内抓住并梳理纷繁复杂的信息和素材,并用简洁生动的语言表达出来,这并非易事,需要长期的积累和修炼。


请批评指正,谢谢!

联系方式:
电话:010-82296669
Email:ibeliving@yahoo.com.cn
QQ:939130260
9#
 楼主| 发表于 2012-6-9 10:58:33 | 只看该作者
网络写作的23条戒律——写给年轻的一代(转帖)

1、网络是语言和行为的延伸,网络写作由此而可能。

2、网络写作的第一要义是尊重网络,尊重网络即是尊重它所代表的社会空间。

3、网络写作的第二要义是要尊重他人——包括你的论敌,尊重他人,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

4、网络写作的第三要义是要尊重语言,尊重语言才会使你成为真正的写作者。一味耍酷的网络语言,可以成为流行,不过,通常它也只是流行。

5、对于网络写作者来说,赢得尊重,与赢得注目是两回事。一只反复嚎叫的小狗也可以赢得注目,但它永远不会赢得尊重。

6、比网络写作更重要的,是网络阅读。惟有一流的阅读,能产生一流的写作。

7、网络写作不止是在线写作。尽管你可以在线写作任何文字,但是,人类真正重要的、杰出的、成熟的作品,都来自离线写作。深思熟虑和反复修改,仍然是一切写作的真谛。

8、要学会感恩地书写,学会感谢给你启发的人们。要学会诚实写作,杜绝抄袭的最好方法是:诚实地注引他人的资料和观点。

9、网络只是媒介,它是装盛信息和意见的容器。没有内容,网络就什么都不是。不写作有用的内容,网络的写作者也就什么都不是;同理,不使用网络上有用的内容,网络的漫游者也什么都不是。

10、从来就没有什么网络作家——只有使用网络的作家,和使用网络的非作家。作家的名望只基于写作本身。

11、个性写作比比皆是,规范写作也不足为奇,真正困难的是它们的统一。

12、互联网是发言者的天堂,但是,沉默的旁观,也同样使人受益。因为,最好的思考者都是冷静的。

13、不要对一切来自网络的信息都信以为真。网络上的虚假和欺骗比现实中更多,因为在互联网上弄虚作假的成本更小。网络上的偏见和缪见更多,因为奇谈怪论在互联网上的流传更广。

14、进一步的,不要对网络语言过分信以为真——尽管,在未来某个成熟的网络时代,网络可能是极其真实的。作为人类交流的一种间接符号,语言是现实的影子;而当语言来自更为表象化的网络媒介时,你所看到的,通常只是影子的影子。

15、在现实中忧郁和孤僻的人们,有可能在网络写作上分外活跃,对于他们来说,网络生活是一种对人际交流缺陷的弥补;但是,这种弥补有时是饮鸩止渴。应该切实的改善性格、人格和人生处境,而不能完全依赖虚幻之境。失之于现实的,仍然应该补之于现实。

16、聊天室里的写作是人际交流,它通常不是文本的写作;BBS的写作是讨论,它通常是写作前的准备;博客可以是写作,但是,写给自己的博客,与写给大众的博客,不是同一种写作。真正严格意义上的网络出版或发表,应该具备以下五个要素:作者具有可识别的真实身份;来自严肃而负责任的写作;不违背法律及伦理;言之有物;刊登于有公信力的网络媒体。

17、网络写作的责任,等同于大众媒体。虚拟的言行,一样会有可能触犯现实的刑律。网络没有秘密可言,要学会保护你笔下的当事人,包括保护你自己。思想无疆界,写作有准绳。

18、网络写作不仅是文字,未来的网络写作者,有可能是以视频、音频全副武装起来的人;即使如此,在任何时候,你仍然应该苦心修炼语言文字的技能。
19、网络写作不仅是汉语,未来,众多网络写作者会精通外语;即使如此,你仍然应该葆有对汉语写作的热爱和忠诚。因为,不只是悠久、独特、有力,而且,汉语的确是美好的。

20、不管你如何依赖网络写作,都不可放弃对纸面书写的练习。纸面书写更加严整和郑重。纸面书写更加独立和安静。纸面书写饱含着对汉字的深沉体认,它所传承的不仅是书法,而且是中国文化的精神。纸面书写更加接近写作的本质。

21、学会适量的写作。写作很多的人,未必是作家;当然,写作很少的人,也很难成为作家。不管写作多少,每一次写作都应该全力以赴。

22、不是所有人都可以成为“作家”。即使你不是作家,你仍然可以做一个具有良好素养的写作者。

23、最后,我要总结并陈述以上戒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比网络更重要的,是现实;比写作更重要的,是人生。

10#
 楼主| 发表于 2012-6-10 13:01:36 | 只看该作者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22:38 , Processed in 0.09401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