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世纪小学作文教学的三大走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29 10:29: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世纪小学作文教学的三大走向



安徽省阜阳铁路学校特级教师 武宏钧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习作教学应使学生“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小学作文教学包括读、写、说、听、思和观察的诸种技巧。这些技巧的发展是一个终生努力以求的过程。这些技巧发展的程度足以影响个人能力的自我完善,并能促使他多作贡献而使一生富有成果。使学生通过读、写、说、听、思以及运用而参加社会活动,能够流畅可靠地表达。在《语文课程标准》理念下,笔者认为,新世纪作文教学应该走向综合、走向开放,走向情趣。

一、走向综合

就作文教学而言,所谓走向“综合”就是不再把作文训练看成是单纯的写作技能、技巧的训练,而是把作文训练与观察、思维、想象等认知能力、审美能力的训练,与写作兴趣、审美情感的激发、培养,与阅读教学乃至于各科教学有机集合起来,与学生的整个生活实践集合起来:一言以蔽之──把写作教学与学生的全面素质培养、与学生的“社会化”、“人化”结合起来。

1、综合性思维练习。传统的文体训练偏重于培养写作技能而忽视智力的发展。每一种文体在结构和语言上都有自己的特殊点,进行各种文体训练,可使学生掌握各种不同的表述方式。但是仅仅进行文体训练,还不能完成作文教学的任务。因为,文体训练只能解决文章内容的表现形式问题,不能解决文章内容的来源问题;仅能安排文章的体裁,学生还不能独立写作。随着科学技术知识的日新月异,各门科学互相渗透而存在。仅仅局限于传统的文体训练,将不能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要求。作文教学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人学习、掌握语言的过程就是人全面发展的人的过程。人是一个整体,人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审美能力及文化素养及其整体素质之间,是相互依存的辩证关系。因此,作文教学应该走向综合性的思维练习。

作文的思维指导是一种师生之间情感交流的活动,这种情感交流在多大程度上得到共鸣,是课堂气氛是否和谐的主要特征。教师饱含热情的教态能对学生的学习产生强大的动力,能促使学生努力克服学习中的困难。情感是连接知识和信念、行为的桥梁,通过情感作用,把知识活化在人的血肉之中,使之产生内心体验和态度,然后付诸行动。因此,在作文课堂上,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做游戏,一起讨论,一起辩论,一起商量,一起研究,甚至是共同开怀大笑、嬉戏欢闹……教师应巧妙地拨动学生情感思维的琴弦,在潇洒活泼的神态中透出灵气和浪漫;在极其随便灵活的教态的伴随下,用亲切的语气商量的口气同学生侃侃而谈,使每一句话都具有启发性,使人听了感到特别舒服。使学生在课堂上简直看不出明显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简直“融为一体。”学生就能情不自禁地打开思维的通道,情不自禁地习作。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教师是知识的拥有者和传授者,师生关系是一种以“教师为中心”,忽视学生主体性,展示了片面的、不平等的师生关系。在课堂教学中,由于这种关系的影响,学生往往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抑制了学生的潜能的发挥。形成了我教你写,你写我改的万马齐喑的封闭模式。为此,新世纪的作文教师应该转变观念,让课作文堂教学成为创新思维训练的基地,应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授课模式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减少因为不合理的师生关系造成的课堂教学形式的僵化。教师在与学生进行的双边作文教学活动中,体现互动,而不是单向的“灌知识”;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高高在上,而是巧设习作情景,引导学生,师生之间没有距离。师生互动在民主和谐的气氛中展开。譬如在作文教学中,事先可以让学生拟题、议题和定题,给学生2~3周准备时间;还可以共同协商,交流生活的体验,谈论人生的意义,探讨习作的窍门和方法等等。在课堂上通过学生与教师、同伴、文本、生活的多向对话,帮助学生打开思维的通道,消除思维的障碍,激发思维的情趣,活化思维的情结,优化思维的流程,教师导源→使习作言之有物;教师导路→使习作言之有序;教师导悟→使学生开卷有益;教师导改→使习作心中有数;教师导评→使习作言之有理;教师导练→使习作借鉴有法。使课堂真正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场所。努力做到生活作文化,作文生活化;引导学生走进生活发现美,描绘生活展示美,创新生活创造美;引导学生快乐地体验生活、感悟生活、描述生活。在综合性的思维训练的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知识信息的交流,而且要重视情感的交流,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扬长避短,尽可能地创设最优的教学条件,并使各种教学条件协调发挥作用,达到最大的教学效益。学生身处教室,但可以思接千载、浮想联翩、异想天开,甚至可以胡思乱想,做到作文时文思泉涌,“下笔如有神”。

2、综合性听说练习。《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应使学生“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在各种交际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发展合作精神。”我们应根据新理念对听说能力培养的要求,有计划地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如口语交际、回答问题、复述课文、讲故事、叙述事物、说明事件、发表议论、讨论问题、致词、演讲等常见的听说形式的教学和练习。

新世纪的作文教学应增添事件的讲述、辩论、演讲,专题报告等听说形式的教学和练习,使学生掌握听说的形式、技巧:通过“听说教学”的综合练习,在结构方面使学生将能够识别作者的风格,识别正确、恰当的语法、措词和句法,通过视听不同的媒体扩大词汇量,欣赏不同形式创造性表达的美;在释义方面使学生将能够发展评判媒体和评价口语表达所必需的批判性思维技巧,认识到节奏、方言、沉默、抑扬顿挫对提高演讲和文学作品质量的重要性,在视听中集中注重主题和情节,从视听活动中获取信息;在运用方面使学生将能够形成主动的听力技巧,在班级讨论中倾听同学的意见,别人朗读时认真听讲,培养欣赏艺术、音乐和文学的能力,利用电子媒体加强和促进语言学习,进行娱乐性视听活动,借助科技手段和其他媒体表达思想;在跨学科方面使学生将能够利用批判性视听促进跨学科学习,参加个人形式、小组形式、大组形式的视听活动,合作完成语言艺术课题练习,通过视听活动了解语言和文化的差别,积极参加群体听力活动。这样就能比较全面地反映了综合教育观、整体教育观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实施的思路、方向。

3、综合性技能练习。作文教学是与学生的生活、学习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可以在开学之初,就把本学期的作文题目(一般提供一个范围)告诉学生,学生据此广泛收集材料(包括到网上、到图书馆)、开展研究、探索、交流,到时学生把一大本图文并茂的研究、创作成果交上去,共同阅读、欣赏。这样,同学们的作文过程就成了探索、研究社会、自然的充满创造的愉悦的过程,也便成了有助于培养包括语言交际能力、兴趣和审美能力、审美情趣在内的整体素质的过程,就成了作文综合技能的训练过程。这同样体现了“综合教育”“整体教育”的思路和方向。我们对于同一命题、同一内容,按不同人称、时态、感情色彩进行描述的要求,让学生获得多样化、多层次的训练。比如指导学生描述在公用电话间打电话的情景,就可以这样来设计多角度的综合训练,提出多种技能要求:

指导学生用第一人称现在时描述──我找到电话间,取下听筒,放在左耳边。我听到拨号音,然后在口袋里找到一枚硬币。我把硬币塞进投放口,于是我开始拨号,我把食指放进拨号盘的数码上,按顺时针方向拨到尽头,这样拨了7个数码,我听到对方来接电话,立刻便说:“喂!”

指导学生用第二人称将来时描述──我的孩子,你听着,你要把听筒取下来,放到耳边,听到拨号音,你就往投放口内塞一枚硬币。你把右手食指放进拨号盘第一个要拨的数码里,按顺时针方向拨到头儿,要记住,你需要照号码这样泼7次,这时你将听到电话接通的回响,最后你将听到婶婶的声音:“喂,谁呀?”

指导学生加进一定感情色彩描述──我急急忙忙地走进电话间,随后把门砰的一声关上了,我气喘吁吁地打开手提包,拼命地找,想找出枚硬币来。糟糕!手提包掉在地上了,东西撒得满地都是。我使劲地摘下听筒,放在耳边,焦躁地等着,同时把硬币塞向投放口,硬币不听话,怎么也塞不进去。最后,我终于可以伸出食指拨号了。第一个数码就拨错了,我长叹一口气,重新拨号,拨通电话时我真有点筋疲力尽了。终于我听到一声:“喂!”

指导学生用形容词描述──一位优雅的小姐走进一间未来式的电话间里,她关上了被画得乱七八糟的门,用她灵巧细长的手取下橘黄色的听筒,把听筒移向她饰有银环的左耳,她很快听到一阵刺耳的拨号音,然后把一枚闪亮的硬币塞进投放口,她把灵巧的食指放在蓝色的拨号盘数码上,拨了7次,在短暂的沉静之后,她听到对方取下听筒,于是用清脆的声音说了声:“喂!”

同样是打电话,却有不同的叙述方式,学生们经过比较,都能有所收益,这样的作文技能的综合训练,自然受到学生欢迎。

二、走向开放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们应该把作文看成是一种自然的生命状态,一种朴实的生活行为,引导学生用真实的生命去拥抱作文,让心灵与作文亲密无间!表达自己生命的真情实感!我们应该从培养学生学习和实践的态度、思维和能力出发,开放教学,激活学生主动地去发现,去想象,去探索,充分凸现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综合实践能力。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有效地实施开放呢?

(一)开放作文题目,凸现学生个性。儿童智商存在的客观差异性决定了作文题目的开放性。只有开放性的题目才能使儿童的个体差异得到最优的发展。而作文题目的开放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体现。

1.题目制定的多元性。人的智商有高低,人的智力发展有先后,这是不容忽视的客观规律。以往的作文教学在题目的制定上忽视了这一规律,用统一的题目和标准要求参差不齐的学生,致使一部分学优生因为要求过低而失去学习习作的兴趣,另一部分学生因为无法达成习作目标而失去习作的信心。因此,在题目的制定时应该体现多元性,让每位学生都参与题目的制定,使每位学生都能根据自己在知识、技能、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特点寻找适合自身发展的题目。然后师生一起讨论,把大家制定的题目进行疏理、归类、综合,从而制定出开放而又多元的教学题目。例如在指导学生练习“介绍自己”的作文时,我就指导学生采取多元的命题方式。可以写“──(什么样的)我”、“××眼中的我”、“未来的我”等等。这样多元化的命题,真正符合《语文课程标准》所要求“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学实践证明,只有当学生能够真正“自由表达”时,才可能出现“有创意的表达”。

2.题目展示的渐进性。每位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题目在习作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循序渐进。在以往的教学中,我们往往是在课始让题目一步到位,这样容易使学生产生畏惧心理──遥不可及的题目容易使他们失去信心。因此,在题目展示的过程中要体现渐进性,要将每一项的题目目标分解成一项项有一定梯度的子目标,逐层展示。例如我在指导小学生练习写“小动物”的作文时,我设计的开放题目系列是:我喜欢的小动物→我是××(小动物)→散文诗童话。这样渐进性的题目,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就比较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使学生由局部的成功而产生愉悦感,从而进一步诱发学习动机,成为自发性动力,调节和促进学生的思维,激励学生产生独立完成任务的愿望和能力,使学生“拾级而上”,达到既定目标,甚至向更高目标纵深发展。

3.题目要求的层次性。每个小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能力不同,自然,目标的达成也势必存在差异性。我们常说:只要你愿意另起一行,每个人都能成为第一。同样的道理,只要我们允许学生在目标达成时存在差异性、层次性,那么,人人都能取得成功。题目成功的层次性指不同的学生对知识、技能等的掌握程度可以有不同的层次,也指允许学生在达成同一目标时所花的时间上存在差异,不同学生对知识、技能等的掌握也可以有不同的取舍,达成目标的方法和途径也有所不同。例如我指导学生练习写“一次运动会”时,我特别强调,你可以写自己最感兴趣的场面(特写),也可以写最精彩的瞬间,还可以写某一个人,您可以记叙文,也可以写表扬稿等等。由于题目灵活而具有层次性,让每一个学生都能“跳一跳摘桃子”,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这样设计的开放的教学题目,为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发展提供了空间,为一部分学生先“富”起来创造了条件,也为学困生的成功打开了绿灯。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最优的发展。

(二)开放作文内容,凸现生活精彩。《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何为贴近学生实际?就是写作教学要加强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叶圣陶先生说:“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泼地流个不歇。”叶老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作文内容与生活的关系。教学中我们要创造性地处理教材,不应将习作内容看成固定不变的,而应结合学生的认知规律、生活经验,注意与学生的实际联系起来,吸收时代信息,收集信息资料,从而扩展、补充或更替教材内容,使教学内容更丰富生动。开放教学内容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操作。

1、把选材的自由还给学生。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教师往往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如何选材,甚至为学生安排一些材料。如大扫除,送温暖等等。这样的材料怎么能给人以新鲜的感受,又怎么能写出学生的个性呢?我们每天都置身于新闻事件的包围之中。耳闻目睹的奇人异事、奇景异物,见诸于报刊、电视、网络中的各种各样的信息,社会热点、经济聚焦、军事天地、体育类、财经类、政治类、文化类、休闲类等各种栏目,皆能满足人们的不同需求。开放了作文的内容,学生的素材资源就会五彩斑斓、用之不竭。人际间的言语交谈、思想交流、书信交往,大自然的日月星辰、风霜雨雪、江河湖泊、花草树木,国内外的重要事件、学生的家庭生活,还有形形色色的标语、广告、题联、题诗以及小品、相声磁带、VCD等,这些生活状态的材料最生动、最形象、最有活力,都是作文课程的资源。所有这些,我们不能熟视无睹和充耳不闻,而应敏锐地把握,根据需求筛选出来,为积累习作素材的成功教学打下良好基础。作文的素材是很多的,学生作文时,我们要把选材的自由还给学生,让学生选择写起来得心应手的材料。

2、把想象的自由让给学生。“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孩子虽小,但随着自身的成长,他们对许多事情已经有了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人生的童年时代是最富于幻想的时代。因此,我在作文教学中着力为学生提供想象的情境,让学生多写一些来自内心想象的东西,哪怕是异想天开。在以保护家乡环境为主题的班会课上,同学们纷纷讲述了耳闻目睹的破坏环境的现象,认识到破坏环境的危害。我因势利导让学生假设自己是树木、垃圾桶、河水……以第一人称的身份讲述各自的经历与愿望。同学们很快编出了童话故事《小白杨哭了》、《淮河的倾诉》、《塑料袋流浪记》、《广场上垃圾桶的对话》……生动有趣地揭露并谴责了一些破坏环境的不良行为,表达了自己保护美好家园的愿望。有了兴趣,学生想像的空间扩大了,课外作文变得有内容可写了。激发想像,可以使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开开心心地踏上“自主作文”之路。

3、把表达的自由交给学生。长期以来,我们的作文教学以命题作文为主,即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一个题目,然后指导学生审题、选材、立意、布局、写作、修改等。于老师是站在成人的角度、用成人的思维方式来命题,题目便常常脱离学生生活实际、脱离学生心理特点,面对自己不喜欢写的题目,学生只好生编硬凑,写作的乐趣当然也就无从感受,作文假大空的现象便由此而产生。学生不是“我手写我心”,不是在说心里话,而是在顺着老师的意愿写一些应付老师的话,不但写作的积极性无从谈起,而且创造性的发挥也受到极大的制约,有创意的表达更是无从谈起了。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提倡学生自主拟题”。因此,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应把表达的自由交给学生,让学生不拘一格地表达。要营建自由、欢乐的与作氛围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不拘师道尊严;尊重学生的人格、思想,不挫败他们的自尊心。要引导学生对同一内容,及结构安排上、体裁选择上采用多种表达方式,以求扬个性、巧表达,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不拘形式地写自己的感知体验;用自己思考的个性语言,自由表达自己的情感思想。

把表达的自由交给学生,充分体现了对学生的尊重,是以学生为学习主体,承认个体差异,重视个体体验的具体表现。因为即便同一件事,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体验与感悟,有不同的兴趣点,因此他们会选择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入手,写出来的作文自然也会各不相同。让学生自主拟题,也使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如笔者在课堂上与学生一起玩了“画龙点睛”小游戏。活动过后,学生自主拟题,自由写作:《画龙点睛》《OK!我的白马王子》《快乐的课堂》《开心时刻》《教室变成了游乐场》《疯狂的同学》《超级大赢家》……孩子们从一个个独特的视角写下了他们难忘的一刻,不仅文章内容让人忍俊不禁,就是五花八门的题目也充分体现了孩子的创造性。开放作文的内容,不是不写命题作文,而是我们应积极设计一些贴近儿童的学习、生活、思想实际,符合儿童兴趣爱好、心理特点的题目,设计一些新鲜、富有吸引力,能够启发学生思维,能够引起学生联想和想象的题目,我们教师在命题上动脑子,下工夫,拟出一些富有创意的好题目。

综上所述,我们开放习作教学内容是以生活为线索,由点及面,以旧换新,引进适时、适度、适人的知识,达到既增长知识、开阔眼界,又开发学生潜能的目的,使学生有更多、更新的收获。

(三)开放作文形式,凸现创新能力。作文指导的形式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促进学生发展的一条必经的途径。为了进一步挖掘学生潜能,凸现创新能力,必须开放作文的形式,让学生在各种作文形式中自主选择,发展能力。

1、情趣型作文。情趣观察是习作的基础和条件,情趣思维是作文的灵魂和重点,情趣体验是习作的成功和关键。“儿童的智慧就在他的手指尖上。”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应该注重激发情趣,引导学生体验乐趣,形成习作兴趣链:情趣促写→写而生乐→乐而需学→学而生悟→悟而生知→知而乐写→写生情趣→情趣促写→……作文教学的艺术在于营造气氛,创造心灵的共振,拨动心灵的琴弦;作文教学的科学在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追求思维的创新,提高习作的效率。作文教师要有一颗慧心,积极激发学生习作的情趣。比如我们经常在班级内开展游戏和表演活动,具体形式有相声、小品、猜谜打擂、童话表演、填写对联等。指导学生把阅读的童话故事,可进行排演,通过情境再现,以演促读,调动学生自读文章的兴趣。这样,就可在实施寓教于乐的过程中,学生的阅读兴趣得到了培养,使习作课对学生产生了强烈的吸引力和期盼感,为完成习作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而使作文过程充满情趣,先让学生“心动”,再让学生“笔动”,学生才能有内容可写,有话可说,有情可抒。

2、实践型作文。组织学生经常参与日常生活中的语文实践活动,有助于形成学生的自主性写作。这是因为生活中与别人的交往,是“我”要写,而不是习作课中的要“我”写。让学生动手操作,让学生的多种感官协同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得更深刻,体验更深切,而且能将课文内容与社会生活实际相结合,将课文静态的文字变成学生头脑中优美的图画、生动的场面、活生生的人物。如依照习作的内容画一画、演一演、做一做、找一找、唱一唱、读一读等生动活泼的形式,为学生创造大量的实践机会,在完成作文的过程中,加强体验促进内化。比如,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成立书法、绘画、小主持人、文学欣赏、故事大王等各种兴趣小组。比如,学生写信邀请外地的亲戚来家里做客,而这个亲戚又从来没有到过他家,他在信中就会尽可能写明白他家的地址、以及如何乘公交车、下了车向哪个方向走、他家门前有什么标志,等等。这是实实在在的言语交际活动,在这样的过程中,不但实现了跟别人的交往,而且动了笔,历练了自己的写作能力。经常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走向社会,利用语文为社会服务。再如:①组织参观游览活动;②访问名人;③社会调查;④当语言文字小医生;⑤设计广告词;⑥写、贴春联等。“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综合性学习和综合性实践活动中有许多动笔机会,我们要指导学生处处留心,抓住机会,自觉地历练自己的写作能力,促进学生能情不自禁地写作。

3、想象型作文。“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和想象作文”;“写想象中的事物”;“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内容”;“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写想象中的事物”。这是《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作文提出的新要求。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语文老师应解放思想,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写想象中的事物。首先让学生的思维能够放得开,能够纵横驰骋,然后再进行一些合理想象、科学想象等方面的训练。同时,想象不是凭空编造,不是无中生有,它是以学生的知识积累、生活积累为基础的,因此应引导学生大量、广泛阅读富有想象色彩的文学作品和科普作品,以开阔视野;应引导学生留心观察生活,观察自然,增加体验,所有这一切,都是写想象作文的基础。儿童的好奇心强烈,求知欲迫切,想象丰富。他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充满奇思妙想。奇妙的想法想着写。鼓励学生提起笔来,描写自己美好的憧憬与幻想,就会形成一篇篇构思独特的好文章。独特的想象编故事,想出的故事最独特。比如我们可以引导学生续写成语故事,改写诗歌故事,编写童话故事,想象未来故事等等。例如教完《狐假虎威》后,让学生写《狐假虎威新传》,这时学生就必须回顾原文,彻底弄清事情的原由,从面加深对课文的认识。

4、应用型作文。即设计能将所学知识付诸生活应用或工作实践的练习题。“学以致用”是学习的根本目标,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应用型作文,不但可以加深学生对新知识的理解和记忆,形成技能技巧,而且可以使儿童真实地感受到知识的价值,从而激发学习热情,强化学习动机。如学了参观游览的文章《颐和园》一文后,让学生写一则“颐和园导游词”,让学生以小导游的身份介绍课文等等。应用实践型作文为学生创设了用脑想、用眼看、用耳听、用嘴说、用手做的条件,学生在积极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感觉器官,培养了观察能力,提高了创新能力,而且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

5、创造型作文。学生都是极富个性的生命体,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诠释也极富独特性和创造性。创造型作文就是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适当地对文中人物进行心理描述,对文中情境进行想象,或者把课文改编为课本剧进行表演等等。如学了《富饶的西沙群岛》、《海底世界》后,让学生写一篇《漫游海底世界》的文章;学了《蝙蛹和雷达》,让学生通过查询、访谈,收集多方资料,编一份介绍仿生学的知识小报;甚至在学了《邱少云》、《将相和》、《小珊迪》等写人为主的课文后,布置学生睡觉前在脑子里设想一下课文中人物的形象,与人物对话,第二天早上向同伴说说自己的想法……这些都是创造型作业。应注意的是,只有让学生在能动、自主的状态下进行创编,才能更有益于创造力和想象力的发挥和发展。

6、调研型作文。调研型作文主要是指让学生通过社会调查,用研究的眼光来分析调查所得到的资料,从而进一步认识我们周围的世界,设计出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建议方案。它需要学生灵活地运用所学到的多方面知识。例如,在学了《只有一个地球》以后,及时组织学生去调查家乡的环保现状,观察、分析家乡的水资源污染情况,查找污染源等调研活动,以真实的事例、具体的数据让学生明白: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必须保护这个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否则,人类将走向毁灭的事理,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7、模仿型作文。“胸藏万汇凭吞吐,笔有千钧任翕张。”开放作文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以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指导学生的读书方法。学生多读、精读,作文时才会文思泉涌,得心应手、左右逢源。比如我们可指导学生制作读书卡片,帮助学生掌握读书方法,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读写结合是作文教学的一条规律。“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杜甫的写作经验之谈。小学生习作大都是从模仿开始的,模仿是创新的基础和桥梁。指导学生品读范文的精华,模仿其写作的风格,学生作往往能写出出人意外的佳作。在教学中,我每教到精美范文,就引导学生或仿其开头,或仿其结尾,或仿其结构,或仿其立意,或仿其精彩片段,积极引导他们进行迁移联想,或“张冠李戴”,或“移花栽木”。如读了《落花生》我就指导学生仿写“垂柳”,读了《桂林山水》我就指导学生仿写“黄山”,读了《苦柚》我就指导学生仿写“西瓜”……久而久之,学生在模仿借鉴中就学会了写作的窍门,拨动了情感思维的琴弦,奏出了习作的美妙乐章。我们还可组织比赛和评比。学生进行阅读,既渴求读有所得,又期望所得的收获明显,得到老师、家长和同学的认可与赞许,从而满足自己的成就感。针对这一心理特征,阅读课上组织“阅读大王知识竞赛”、“读书笔记展览会”、“故事大王演讲赛”、“读书经验交流会”等一些活动,给学生提供施展才能的机会,激发学生读书兴趣。从而使学生做到读写结合,以读促写。

8、信息型作文。即为培养学生书面和口头语言表达能力而特别设计的一种作文练习,它对提高学生的交往能力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田。因此在教学中,不能只注重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也应关注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发展状况,在课堂中有意地创设一些言语表述、交际的机会,增加一些表述型作文。利用现代媒体,拓展学习渠道,是开放习作内容的好方式。“利用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体,扩展语文学习渠道”,为我们的语文学习拓展开放式的新天地。学生听广播、看电视获取信息,就国内国际新闻、时事热点、科技知识等在班级的“新闻发布会”,“小小辩论台”或“小灵通广播台”交流,有条件的学校可建立校园广播台。校园电视台、校园网,让学生积极参与,并查询资料,在班上交流,资源共享。再如说说家庭、邻里之间的新鲜事,说说电视新闻、广播节目内容等。这些看似简单的作文,却包含着学生观察吸收→内化理解→语言表达这样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孩子们也很乐意做这样的作文。此类作文既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又为中高年级写作文打好选材、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基础。随着学生学习年级的升高,学生语言表述范围的扩大,也可同时提高学生的表述要求。

9、体验型作文。生活是多彩的,对事物观察体验也是有差异的。对同一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观察方式,就有各自不同的体验。作文是独特的情感体验和个性化语言的综合结晶。如:下雨时,指导学生自由观察体验雨的美景,听雨的声音,品尝雨的滋味,看一看雨中的动植物,观察一下下雨时的天空、田野,体验一下雨后的舒爽。学生们写出的作文就不再是“瓢泼大雨”、“倾盆大雨”、“春雨贵如油”、“蒙蒙细雨”等华丽词语的组合了,也就不会是一片赞扬雨的雷同作文了。有的可能把雨比成“七仙女”,“玉皇大帝被人类节水的举动感动了,派来了和人间感情至深的七仙女下凡,她迈着轻盈的脚步,带着串串珍珠撒向人间”。善于整体观察的同学,就会写出:“雨像挂在天地间的一幕白纱,把世间的一切都笼罩在其中”;有的同学会把自己融入雨中,“看,雨似珍珠,如丝线,像牛毛,掉在我头上,滑滑的,掉在我脸上,爽爽的,掉在我的嘴里,甜甜的。”性格内向的孩子会默默感叹道:“夜晚,绵绵的细雨下了一夜,好像怕惊动了熟睡的人们。”逆向思维的孩子会写道:“雨呀,你如果不来到我们这儿,我们明天就会结伴到郊外踏青,你影响我们的大事了。”怕热的同学会赞叹道:“大雨呀,我爱你,你使我挣脱了那个大蒸笼,好爽哟!”学生眼中有物,心中有情,运用个性化的语言,表达自己不同的感受,每位学生的文化素养均具有个人的独特性,并以独特的方式表现出来。也就是说作文是学生对生活的再创造,是学生综合素质的展现。有个性的作文才有新意,才会显示出学生的灵气和活力。

10、综合型作文。小学生的想像力非常丰富。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扬长避短,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读读课文,把自己理解的内容画下来,是发展儿童形象思维和创新思维的一条捷径。在语言文字训练中适时地运用画画这种方法,化枯燥无味的说教为具体可感的形象,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教《登鹳雀楼》古诗时,在学生理解诗意之后,我就让他们运用手中的彩笔,将诗中所描绘的美景画下来。很快,桔红色的落日,连绵起伏的群山,奔腾咆哮的黄河水,四檐飞挑的鹳雀楼等等景物便跃然纸上。教师再把学生创作的作品,展示给大家看,根据诗意议议、评评、比比,看谁画得好。这样孩子在浓浓的乐趣中主动地求知,读懂了诗句,了解了诗人赞美祖国壮丽的山河和积极向上的情感。然后再指导学生写成记叙文,这样以读书为基础,读读画画、画画读读,画画写作的综合练习,学生学得轻松,真是其乐融融。

综上所述,开放作文的形式,方法是各种各样的。不管采取什么形式,只要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以充分的自主选择权,就是有效的,值得提倡的。当然,各种不同的作文形式不是孤立的,而是紧密相连、相辅相成的,学生在作文时可以自主选择,也可以自行设计。在这样开放的作文形式中,学生能更好地层示自己的个性,凸现创新能力。

3、开放作文的评价,凸现发展理念。评价是为了“创造适合儿童的教育”。学生在习作过程中,需要保持兴趣和意志努力,渴望得到他人的关爱和激励,从中汲取前进的力量和成功的信心。而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是由命题、指导、作文、批改、讲评五个环节构成。对这一传统模式进行反思,我认为存在的问题有三个方面:l、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把重点放在“怎么写”的技巧训练上,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培养,这是学生惧怕作文的主要原因。2、教师的主导地位太高。作文教学的五个环节教师四个环节上唱主角。显然,这种从教师命题到教师讲评的单方面注入式教学,违背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3、数量和质量不成正比。教师在教学上偏重于完成的数量,而忽略了作文质量的提高。应急式作文多,有特色、有个性的作文少。尤其是作文评价,“我教你写,你写我改”,背离了习作教学的规律。实际上,小学生很少关注老师的评语,大多是看重老师给的分数。因此,我们应该改革作文评价的方法。愚以为,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开放评价的目标。作文的总目标是“使他们具有适应社会实际需要的写作能力”。那么,怎样才算是具备了这种能力呢?用专家的话说是“四大方面,两个等级”。四大方面是指作文内容、作文形式、写作习惯和写作速度。“两个等级”指基础等级(基本要求)和发展等级(技巧和方法),其中每一项的目标是非常明确的。因此,我们的评价应该是围绕“促进学生的发展”这一主题来展开的。掌握知识是评价的重要内容,但不是评价的重点,更不是评价的全部内容。素质教育要全面评价学生的认知、能力、态度和情感。同时要根据学生的个性差异,设计多元评价体系,评价项目多一点,就可能多出一批各有所长的好学生。在改革考试的同时,还要探索实践测评、成果展示、讨论答辩等多样的评价形式和手段。

第二,开放评价的理念。学生好比种子,需要教师提供土壤、水分。肥料、空气和阳光。青少年认识自己与认识世界一样,需要经历模糊到清晰、浅显到深刻的较长过程。教师的评价是学生赖以感受成长的喜悦、烦恼或挫折的主要参照物。教师的积极评价,会有效地改变学生自我认知的倾向性、自主行为的调控力,以及认知动机、风格和技能,使学生的实际发展状况比预见的更好。脑科学及许多相关科学成果提供的证据表明,人的神经系统高度分化,人类的智能具有多元性。现代心理学有一种提法,至少有七种智能在个人发展和人类社会发展中起了重要作用,它们是:语言、数学逻辑、空间、音乐、身体运动、人际关系和自我认识能力。在现行的学校教育和教育评价中,往往只偏重于前两三种智能,不利于多方面、多角度地发现和培养人才。人的心理和智能结构的发展水平,事实上无法单纯用纸笔工具准确地测量出来。传统的作文评价只注重习作结果的优劣,由于忽视了学生的个别差异,忽视了学生习作过程的态度和情感体验,不能以此对学生做出或优或劣的判定。因此,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差异性,日常的教育活动中,应当尽可能设计不同的评价标准和方法。教育的内容、形式、要求都必须具有多样性,教育评价主体、评价的指标也应当多元化。“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多一些表扬,就会多出一些习作天才;多一些激励,就会多出一些作文能手。

第三,开放评价的方式。我们应该树立全程的评价观念,及时评价,随时评价,时时激励,全程激励,评价学生认识生活的过程,评价学生体验生活的过程,评价学生描绘生活的过程,评价学生习作体验的过程,评价学生修改文章的过程等等。只有把评价的激励纳入全程,才能真正调动学生习作的积极性,才是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我们应该积极倡导全员合作的评价机制,让在评价作文的过程中具有发言权,使他们参与其中,畅所欲言,评价自己的进步和不足,评价别人的优点和缺点,评价习作的感受和体验。在作文教学中,评价应该是民主性的“七嘴八舌”,“百家争鸣”;应该是民主性的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应该是民主性的你写我改,我写你改,我写我改……在作文教学的评价过程中,我们应该创设一种民主的情趣氛围,使学生人人敢说,人人会说,人人能说,人人想说的境界,充分调动每一个学生的评价积极性,让学生既体验到习作的快乐又体验到评价的情趣。作文教学的灵魂是发展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应该与时俱进,树立发展的评价观,引导学生张扬个性,看到进步;引导学生日有所进,看到成绩;引导学生树立信心,尝试成功;引导学生体验成功,体验乐趣;引导学生会发展地看待自己,会看到自己的发展状态。哪怕是一词一句的妙用,一点一滴的进步,一个好开头,一个好结尾,一个好比喻,一个好细节,只要有进步,有发展,就是好文章。从而鼓舞信心,积极地“跳一跳,摘桃子”,从而使学生提高习作质量和兴趣。我们应该通过作文的评价,使学生看到自己的发展,看到生活的发展,看到社会的发展。使学生在评价的过程中发展自己,提高自己,辩证地认识自己,从而使自己获取更大的发展,更快的发展。我们不仅要评价学生习作的结果如何,更应该注意评价学生习作的过程如何。学生习作过程中的态度、情感、能力、积累等等,都应该进入我们评价的视野,都应该是我们评价的范畴,都应该是我们评价的维度。总之,我们应该多维评价,多项评价,多向评价,多层评价,立体评价。在改革考试的同时,还要探索实践测评、成果展示、讨论答辩等多样的评价形式和手段。评价使文章更美丽,开放使评价更有趣。我们应该把作文评价变成为促进学生发展、激发习作情趣的过程。

第四,开放评价的尺子。作文教学,要多几把评价尺子。要鼓励冒尖,张扬个性。增加评价的尺子,就是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让学生全面发展,尽显青年蓬勃的个性之美。我们的指导思想应是:尊重学生人格,扬长补短,鼓励冒尖,凡是在某方面有突出表现的都可以被评为好。如本次习作的最佳开头人、最佳结尾人、最佳细节人,最佳字体人,最佳构思人,最佳态度人、最佳情感体验人等等,最佳越多越好。一次演讲要评出最佳选手,一次观察赛要评出最佳细心者,一次辩论会要评出最佳辩手。这种评选活动随时随地都在进行。由于评价尺子的增加,人人都有被评为好学生的可能。由于鼓励冒尖,张扬个性,学生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得到满足。这对于形成理想、增强自信心、激励进取心产生了正面影响,而这些心理因素对习作取得新的进步又起到了推动作用,从而进入一个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多增加几把评价的尺子,多一些鼓励,多一些个性评价,就会有更多的学生受到鼓励,使学生更加自信,走向成功。

综上所述,开放的作文教学应该是:激发情趣事事皆可成文,张扬个性人人能作妙章。以智慧启迪智慧,以情感激发情感,以思想碰撞思想,以开放式的指导和评价,指导学生写出个性化的文章。

三、走向情趣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小学生作文要“对写话有兴趣”,“乐于书面表达”,“能不拘形式写下见闻、感受和想像”,“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这不仅是一种教学要求,更重要的反映一种新的教育观念。学生说话、写话、习作都是自内而外的表达,最能体现学生个体的兴趣、爱好、需要、愿望,最能反映学生独特的性格特征和气质特点。因此,新世纪的作文教学要走向情趣,以智慧的语言表达智慧的人生。

1、实施情趣化策略。学生学习作文的兴趣,源于学习中他感受到的情趣。实践证明,善于激发情感、拨动心弦、富有趣味的教学,是作文教学取得成功的奥秘所在。在教学上,老师应该追求的是“有意识”,而不是“有意义”。情趣是认识的前提,作文教学过程离不开情感的参与,否则不会取得好的学习效果。实施情趣化教学策略应抓好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作文材料情趣化。学生对所学材料的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心理动机。正如一本好书会使人爱不释手,如痴如醉,百读不厌。为此,教师在指导中要注意唤起学生对习作产生直接兴趣。如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爱好,成立书法、绘画、小主持人、文学欣赏、故事大王等各种兴趣小组。

二是教师自身情趣化。师生之间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是学生学习的伙伴和朋友,同时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是把学生引入作文天地的向导。教师的形象、语言、品行、态度和机智,都会使学生产生吸引或排斥的心理。因此,教师要有童真童趣,多一些生活情趣,多注入自己的情感,善于蹲下身子看学生,善于用儿童的眼光看世界,乐于同学生沟通和交往,自觉融入儿童的生活世界和心灵世界,才能赢得学生的喜爱和尊重。

三是教学活动情趣化。作文教学活动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也需要学生主动参与。富有情趣的教学活动学生乐于参与,并能从中获得情绪的满足和智慧的挑战,同时也获得成功的快乐。教师要运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趣,巧设问题让学生思考,提供机会让学生实践,使学生在探究、思考、实践的过程中体验习作的乐趣。如利用晨会、班会、综合实践活动等时间组织学生展示交流,讲述体会和看法,展开讨论和辩论。这样富有生活情趣的综合练习,学生在愉悦的活动中,开阔了视野,发展了观察力、想像力,锻炼了语文表达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同时还培养了勤学好问、自主探究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总之,教师要以大语文教育观为指导,打破课内外、学科间的严格界限,把作文学习视为长期积累的渐进过程,给学生创设自主学习与发展的环境,开放作文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生活、儿童生活的联系,加强与其他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使学生广泛接触大社会、大自然,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既学习知识又培养能力,既培养兴趣又陶冶情操,构筑起一座现代作文教学的立交桥。

2、实施情趣化教学。新《课程标准》指出,习作起始“重在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和信心”。“兴趣是学习之母”,“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学生习作的过程中,最有效的方式是积极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他们自觉地投入到写作的活动中。习作兴趣,不同于一般的情感兴趣,它是学习者在“需要”的基础上,对一定对象带有积极情绪色彩的认知和活动的心理倾向;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重要的心理成分,而学习动机则是学习兴趣“质的飞跃”。小学生对感兴趣的事物会不知不觉地心驰神往,表现出注意的趋向和追求探索的倾向,因而使学习活动具有指向性、持续性和一定的稳定性。诱导学生满怀激情、产生向往的快乐心态,是作文教学成功的有效途径之一。

那么,我们如何在作文教学过程中积极地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呢?

①积累“趣料”:教师平时要留意搜集一些趣闻、趣话等,以备不时之需。例如文与可“胸有成竹”的故事可以用来引导观察,王安石“绿”字的故事可以用来诱导学生修改,贾岛“推敲”的故事可以用来引导学生炼句……广采博闻积趣料,胸有故事千百篇,教学中才能游刃有余,随口道来,妙语连珠,生动有趣。

②估摸“趣向”:根据对学生的观察或交谈,以及自己的教学经验,弄清教学内容中可能引起学生兴趣的东西是什么,以便在教学中投其所“趣”,以趣激学。例如春天来了,许多学生向我提建议要春游。既然大家对春游感兴趣,我就在“春”字上做文章,与学生约法三章:记住10个带“春”字的成语;观察一种春天的植物变化,写一篇观察日记;搜集10个描写春天的诗句,讲给同学们听;搜集3条春天的新闻,在班级里发布小新闻;背诵三段描写春天的优美语段,摘抄在笔记本上;朗诵一篇(或背诵一篇)描写春天的美文;设计一个春天的游戏,春游时用;讲一个春天的故事,春游时讲;画一幅春天的画,春游时展览。哇!一时间,春意盎然,春趣浓浓,人人乐春、谈春、议春,画春,春游后写春的作文就水到渠成了。

③勘查“趣情”:在作文教学中,我们应该积极研究教材内容中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材料之有无,分析生活中有趣的事例之多少;了解学生最感兴趣的玩具和游戏,观察学生最喜欢的活动和话题。针对大家都感兴趣的内容,教师应该在教学指导前了然于胸,指导时才能及时点拨思维的火花,拨动情感思维的琴弦。果真如此,小学生就能够“趣”到文成,画趣成文了。

④布设“趣点”:可以作为引起学生兴趣的地方很多,如在课文中新旧知识的联结点,导人新课的切入点,教学内容难点的突破点,教学重点、难点的着力点,开拓创新的发散点等。再如生活中学生关心的话题,喜欢做的游戏,喜欢看的图书,喜爱玩的玩具等等。根据笔者经验认为,作文指导课的“趣点”,应选定在导入新课的切入点和教学重点的着力点上比较理想。

⑤组织“趣料”: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有趣的写作材料来自于生活之中。在作文指导的过程中,对教材中有趣材料的选用,对生活中有趣事例的选材,对搜集的有趣信息的整理……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整理加工,分类组合,方方面面的有趣材料都可以为我所用。笔者曾经尝试过“话题接龙”日记,一人一篇,一天一篇,一周一个话题,一个话题进行一次展览评比。“日记”的内容可编可抄,“接龙”的话题可以自选,“接龙”的顺序可以自定,“接龙”的日记可以合作写成,一开始可“一条龙”话题续接,过一段时间可以是多“龙”齐舞(分小组举办接龙比赛),“龙飞凤舞”(男女生混合“双打”)、“画龙点睛”(评论作文)、“描龙画凤”(给作文插图)等等。

⑥设计“趣题”:“趣”的含义很广,新奇、怪异、巧妙、交换角度的问题,悖论、反调,甚至谬论,皆可视为“趣题”。在作文中题目不受拘束,允许学生自由选择。放宽作文形式方面的要求,指导写的是学生想说的话,增加小作文如各种随笔、随感录、日记等形式的数量,大大提高作文实践的次数。这样的作文不单是为了“应试”,而是与生活相结合,与学生的思想实际相联系。例如我在指导学生写小动物的文章时,先写一篇“我喜欢的──(小动物)”,然后续写一篇“我是──(小动物名)”,最后再写一篇“──(小动物名)的故事”(童话)。这样设计趣题,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学生习作,兴趣盎然。

⑦选择“趣法”:习作教学是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过程,是情感交流碰撞、思维交流碰撞、心灵交流碰撞的过程。儿童有活泼好动的天性,创设一种自由、平等、和谐的氛围,才能达到师生的对话、活动、交流进入真情交融的境界。我们应把童真童趣融入课堂,使作文教学富有诱惑力,促使学生好学、乐学、会学。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择优选用那些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如多媒体教学,参观、辩论比赛活动等等。从而引导学生快乐游戏做了写,有趣故事听了写,想象趣事比赛写,写画结合乐着写……

8、实施“趣法”:作文教学在着眼点上,要着眼于学生的自我认知建构,着眼于师生建立起和谐的现实生活和平等对话的人际关系,着眼于师生成长为个人生活的主体和社会生活的主体的完满追求,着眼于学生的整体优化发展和综合素质的提高。我们应该按教学方案依计行事,课堂中亦可酌情凋整,随机应变,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积极体验,化解学生的消极体验,使学生在习作过程中体验到:情趣促写→写而生乐→乐而生悟→悟而生知→知而乐写→写生情趣→……

⑨采用“趣术”:“趣术”很多,如以言生趣(语言幽默风趣),以情引趣(关爱、尊重、鼓励、表扬,“激将法”等),以态助趣(如央视《幸运52》节日主持人李勇的“冲拳”动作),以境激趣,如竞争性比赛,形成热烈活跃的学习“场”效应,几乎可使每个学生“同化”,产生“共鸣”,跃跃欲试。此外还有寓知于趣,寓德于趣,寓能于趣等等。“趣术”多多,不一而足。

⑩留有“余趣”:要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让学生全面发展,尽显青年蓬勃的个性之美。我们的指导思想应是:尊重学生人格,扬长补短,鼓励冒尖,凡是在某方面有突出表现的都可以被评为最佳。语言隽永的课堂小结,或是总结评比,或是展览最佳,或是巧设“悬念”等,都可产生言虽尽而意未绝,发人深省,令人回味无穷的效果。如在指导课结束时宣布本次习作的最佳开头人、最佳结尾人、最佳细节人,最佳字体人,最佳构思人,最佳态度人、最佳情感体验人等等,最佳越多越好。这样的评价,由于评价尺子的增加,人人都有被评为好学生的可能。由于鼓励冒尖,张扬个性,学生做一个好学生的愿望得到满足。这对于形成理想、增强自信心、激励兴趣的正面影响,又起到了推动作用,从而使学生的习作兴趣进入一个不断发展的良性循环。

总之,“用趣”要“行其所当行,止其所当止”,见“好”即收,功成“趣”退,决不可滥用,“滥”则“贫”矣。一味地求趣“搞笑”不仅会冲淡教学的主旨,甚至还会产生极坏的负面影响。“趣”是为“旨”服务的、只能以“趣”助“旨”,不能以“趣”害“旨”。“万绿丛中一点红”,只要有一点或几点用得好,就足以“激活”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获得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习作有路趣为径,学海无崖乐作舟。在写作教学中,我们应该牢固树立“以学生为主体,以促进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引导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去激发学生习作的兴趣,体验习作的情趣,享受习作的乐趣。

综上所述,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作文教学将是一个现代化、素质化、个性化和社会化交融的教育;在新教学理念指导下的作文教学将走向生活化、实践化、综合化、智慧化;面对新课程、新理念,作文教学将是生动的、活泼的、自主的、合作的、创造的、充满生命力的。新世纪的作文教学应积极引导学生写有我之情、有我之思、有我之心。我们应当明白:写作绝不是脱离生活实际的纯技术训练,而应是现代社会人所应当必备的一种生活能力,所以它不是一种外在的要求,而必须应生活之需、切生活之用,为真情而写作,为兴趣而写作,为交际而写作,为实用而写作。新实际的作文教学要向生活靠拢,以内容为中心。通过以生活世界为对象的写作,在培养语言能力的同时,通过以作文内容为中心的活动,引导智慧地表达智慧的人生。使学生深化对生活的认识,使学生形成主体的人格。

【此文发表在《小学语文教学论坛》2005年第11期】


2006-11-21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7:58 , Processed in 0.077351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