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次现身说法的“中国教育调查”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3-30 21:55:0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南下北上求学记》:一次现身说法的“中国教育调查”
作者:万佳欢 来源: 《学习博览》2014年第3期

   
“我儿子厌学,我们没有责任,责任在于社会、学校、老师。”
11月30日,作家春桃在自己新书《南下北上求学记》的读者交流会上说。她情绪有些激动。
陈桂棣和春桃夫妇合写过著名报告文学作品《中国农民调查》《小岗村的故事》,相比于那些宏大的主题,他们的新书却是整理自春桃的个人日记,主角是他们的儿子。
《南下北上求学记》讲述了儿子小明在江西省萍乡市(书中化名萍城)上小学期间,六年内三次择校、三次搬家,最后逐渐在市重点学校里变得厌学的全过程,看似琐碎而个人化,但仍然延续了陈桂棣和春桃关注现实、批判现实的路子,指涉当下种种教育问题和一个地级市的怪异教育生态。
从南下到北上
2005年,由于写作《中国农民调查》得罪了一些本省官员,春桃不得不带着5岁半的儿子从安徽合肥风尘仆仆地赶到江西萍乡,准备让他在这里上小学。
萍乡是春桃的娘家。按照她的描述,这里的城市气质与中国大多数地级市雷同:老百姓不看书不看报,打麻将成风;经济不够发达,但讲究吃喝。作为一个曾发生过路矿工人大罢工、又策动过秋收起义的矿工城市,萍乡人讲义气、重团结,讲人情、重关系。“动不动就靠拳头说话”,在春桃眼中,这样的传统以一个奇怪的方式延续到了今天。
儿子刚入学,就接二连三地被同学欺负。而为了跟老师搞好关系,春桃的妹妹请老师到家中吃饭。春桃在书里这样描述儿子第一所小学的班主任,“打扮得很时髦”,“匆匆吃了饭,就和其他老师们一道退到里屋去打麻将了”。
不久,由于作业太多、负担太重,春桃和丈夫陈桂棣把小明从东门小学转入北门小学,又因不满意后者的硬件和体育设施、更因为对重点学校的向往,春桃又托关系,把儿子转入了重点学校南门小学。他们没想到,儿子竟然在这所重点小学中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
一天,小明突然哭着对父母说,他要回北门小学,说班主任周小萍老师(化名)喜欢骂人,并当众将小明的作业本摔在地上,骂他的作业格式错误,讥讽这是“天下第一格式”。刚转学过来的小明并不清楚格式要求,吓得不敢哭出声。“这件事对儿子产生了极大刺激,”陈桂棣回忆。
后来,类似的事渐渐多了起来。“开始一两年我一直忍气吞声。教师节我送给她奥运纪念车票,儿子在报纸上发表文章时又署上她是辅导老师,都没用。”周老师笑嘻嘻地收下奥运纪念车票的两个月后,因为小明跟同学在奔跑中相撞,她把他拉到走廊,连扇了五六巴掌。
春桃得知后十分愤怒,却很快从别的家长处打听到,“周老师的一个亲戚是市里某部门的头头,后台很硬”。
“我不可能永远这样忍气吞声。”春桃说。她尝试联合几个家长,想换掉班主任。但家长们顾虑重重,计划最终胎死腹中。“当时有个家长甚至说‘我的孩子太皮了,老师想打就打、想骂就骂,放开手弄他’。” 春桃回忆。陈桂棣又打电话找到一位副校长,却被告知周老师是一位“优秀老师”。
小明与班主任的冲突愈演愈烈。春桃一次发现小明的课桌因为有废纸而被班长强行搬走——周老师赋予了班干部们惩罚同学的权力。还有一次,因为小明跟同学发生冲突,周老师当着全班对那个同学说:“你不要理他(小明)就是,不要把他当人,就当他是畜牲。”
小明的成绩开始下降,周老师把他的座位安排在了“差生”的靠墙位置。被贴上这一标签后,小明的厌学情绪达到顶点,更开始与同样的“差生”混在一起。
无奈之下,春桃夫妇只好为儿子另谋出路。他们花几十万在天津买房,为小明办了个“蓝印户口”,又联系了一所北京的民办中学。2011年,他们带着小学毕业的小明再次逃离,北上求学。
“我生孩子到底是为了什么?”
2011年小明到北京后,学习压力骤减,春桃夫妇竟然又有些不适应了:这个学校也太松了点,作业怎么那么少?
他们为儿子挑选的是一所民办学校,校长是台湾人。教职工里天主教徒比较多,“绝不会出现老师打孩子的情况”。另外,每个班只有20人左右,儿子“好歹不会成为被放弃的对象”。
他们很快看到了儿子的变化。初一那年,小明在春桃的鼓励下第一次报名参加了运动会的200米和1000米比赛——之前在江西读书时,运动会都是由老师指定专人参加,小明从来没有得到过机会。1000米跑到最后,小明被别人领先了足有一圈,但在全场的加油声中,他坚持跑完。从那以后,他经常去健身房跑步。
除了运动会,小明还踊跃参加学校的辩论、表演及义卖活动,渐渐开朗起来。“以前他没有个性、没有自我,现在敢于尝试很多东西,性格一下就变了。”陈桂棣说。
最让春桃感到意外的是,这个学校让家长成立了“家委会”,便于与校方沟通。小明一开始的班主任也不大理想,经家长反映,很快就换掉了。想起自己在江西为了换班主任费的九牛二虎之力,春桃感慨:“跟‘下面’反差太大了!”
对于春桃和陈桂棣来说,做出“北上”的决定并不容易。用春桃的话形容,自己“经过了几年的思想斗争”。
对于“北上”,春桃夫妇有最大的担心:没有户口,孩子无法参加中考和高考。他们虽然在天津买下了“蓝印户口”,但小明死活不愿意去——后来他们才发现,天津重点高中对蓝印户口学生的安置数量有限制,只有一成孩子才能通过考试入学。最奇怪的是,这个考试不考语文,只考数理化和英语,因为语文拉不大分数差距。
“要是以前我就逼着他去了。一个可以参加中考的地方,不去太浪费。”春桃说。但后来她慢慢想通了一个问题,“我生孩子到底是为了什么?最开始就是因为我特别喜欢孩子,并不是为了让他光宗耀祖。”
儿子上小学后,她开始不自觉地“被应试教育牵着鼻子走”,“我现在要回到他上小学之前我对他的期待,只希望他能把学习的兴趣找回来,以后能自食其力,做一个善良、感恩的人。”她说。
几个月前,当春桃提笔开始写作《南下北上求学记》头几章时,小明跟在后面看,边看边哭。在萍城的六年让春桃夫妇学会了一件事:不要替孩子做决定,凡事尊重他的选择。
小明喜欢画画、并且画得不错,宣称“对应试教育已经绝望”的春桃夫妇决定依他的意思,放弃中考。明年,小明初中毕业后将直接报考美术学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1:59 , Processed in 0.07836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