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真 诚 的 跋 涉 者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3 16:17: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真 诚 的 跋 涉 者




——史星文艺术行状








郭名高





零二年七月,《史星文行草例话》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那是我离开渭南的前一天中午,画廊的伙计和我唠叨史星文的长长短短,我只是笑笑,未置可否。
在我的印象中,史先生谦和质朴,一如他的散文,常使读者在清爽愉悦的氛围中得到某种启发或感悟。
上大学时,史星文和我们是邻居,我偶尔会去他的“卧雪庐”坐坐。先生好客,茶几上摆了零食,斟了茶,和我聊书法,谈写作。我带去的东西,他看得很仔细,也很慢,末了,说些自己的想法,鼓励尤多。那时我就想,史先生或许是用一半时间在寻找这些作品的亮点吧!
伙计还在唠叨,我欲离开。这时,星文先生就进来了,从容的握手,寒暄,问我工作的情况,再就是递一本《行草例话》给我。
这是一本书文合璧的小册子,收录的10件书法作品我先于卧雪庐已经读过。每件作品都附了三五百字的创作谈,文字清新活脱,既是对创作心态的剖析,也是对书法的认识。有一幅草书《念奴娇.赤壁怀古》,史先生写得颇为精彩,用墨或涨或枯,或浓或淡,结字收放自如,视觉冲击力很强。这与他以往的典雅秀润是有区别的。作品中有“狂虏灰飞烟灭”句,师院郭老师认为有误,并著文从人文情怀诸多方面分析史先生为何会将“墙橹”写成“狂虏”。他说,史星文的勤奋执着,好执一端,与周围的环境发生了某种摩擦、碰撞,要保护自己,他谦卑,他温和,但心中块垒需要释放,“狂虏”似乎更能宣泄他的情绪。后来翻阅朱东润先生主编的《中国历代文学作品选》,才知道所谓史星文书写“有误”,只是所用版本不同罢了。但由此,我对史先生的生存状态有了进一步了解。
     这一年,史星文辞去了人人看好的编辑工作,专事书画研究。在《行草例话》序言中,他这样说:“出过《行草例话》,我还是要暂且放下书法,是暂且;我将用好长一段时间去画画,这不是见异思迁,是想换一种活法,走出去也是为了再走回来,这大概也是在农村父亲教我种地时的那点经验。父亲常说,地力要好,经常去倒,父亲将这叫倒茬。”对此,史星文有着清醒的认识。但“换一种活法”,不仅是他对艺术的思考,多少也有被挤兑,试图解脱的意思。从医十年,法律工作十年,六年记者生涯,再到现在的自由身,对史先生而言,以一贯之的只有书法和他的散文了。
     二零零零年,史星文和吴振锋先生毅然离开单位来西安打临时工。这段日子,他在《致吴振锋》一文中如此写道:“我们床对床住在不足十平米的一间小屋子里,每月仅有几百块钱的工资,生活极尽简朴但还要省下钱买书买笔墨纸砚,我们是为艺术而神经了吗?那个中秋之夜,月是一轮满月,风却刮得生冷,在历史博物馆旁边那个冰冷的石头上,我们买了几块月饼自己给自己过中秋。那一刻这个温馨的城市却使我们感到生疏而凄凉。……那个冬天特别寒冷,不只是因为房子没有暖气,而是因为那个单位的变故,我们终于没有了那份临时工,原单位是难以回去了,生活无着,那年年底,我们是空着手冒着风雪回老家过的年。”在这里,我们感受到了星文先生的真诚与执着,品味着他的奋斗、他的迷茫与失措……
  丙戌年,史星文五十初度。他出版了自己第二本书法散文合集《史星文翰墨》。用他自己的话来讲:“五十知天命。余生应该知道将怎样活了。早先过年节,常放一种叫‘二踢脚’的爆竹以烘托年的喜庆。新年伊始,翻检旧作,不计工拙,选书与文各五十结集,就算是五十个‘二踢脚’吧,权且为自己的五十岁人生增添一些自信与快乐。”
《史星文翰墨 》所辑五十篇散文,相当一部分已经公开发表。当我读到《记忆不会消失》,史星文对北京大学陈贻焮教授的追忆,他的质朴、他的性情、他的善良也就跃然纸上了。史先生的散文是对人生的体悟和挖掘,是情感的自然流露,这若发端于书法,则是对行草书的一见钟情。
史星文的行草书创作,五年之内发生了相当大的变化,虽说依然重使转,多中锋,但很显然,他的作品更厚实了,气格高,已不是最初对技法的罗列或炫耀,而更注重自己情感的表达。
于此,他走着两个极端:一是对静穆简约的思考。如《朱履贞书学捷要句》,似乎对八大、弘一有了更多的体悟。在这一路作品中,我更喜欢他的《西陵桥》。这是一件技法全面,情感自然的作品。不管是提按绞转,阴阳变化,还是干湿枯润,流露出的是作者的闲适和从容。
二是对粗犷奔放的思考。如《花间一壶酒》草书条幅。在这类作品中,作者的情绪往往受到外界环境或作品的语言载体影响。《我家住在黄土高坡》是陕北一首民歌,是对黄土人粗犷、执着的歌唱,作品透出的是一种苍茫敦厚、奔放开张的气格,为此,史星文采用了草书的一泻而下与涨墨、枯笔的强烈对比来诠释自己的体验,而“乙酉年冬狂风大作”则是对外界环境的补充说明,也暗合了作者的心境。
多年的摸爬滚打,执着追求,“华山三友”进城了。史星文也将自己的“卧雪庐”安顿在南郊明德门的高层建筑里。坐在阳台上,史先生听着秦腔或古典民乐,品茗读书,或眺望远处的终南山,写点文字,抑或挥毫泼墨,抄几首自作诗词。早些年的酸甜苦辣、坎坷多舛犹如一个个路标,为他以后的艺术人生做着某种参照或提示。唯此,愿先生一路走好。


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九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9:13 , Processed in 0.09564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