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5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杜甫为何能终生写诗?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8 13:11:29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杜甫为何能终生写诗?
                       作者:丁启阵

  我们知道,杜甫是生命不息、写诗不止的诗人。从七岁“开口咏凤凰”(《壮游》),到五十九岁临终之时趴在船中写诗体遗书(《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五十余年间,杜甫一共做过两千多首诗歌。根据杜甫《进雕赋•表》“……自七岁所缀诗笔,向四十载矣,约千有余篇”的说法,四十岁之前,杜甫有一千首左右诗歌或者被他本人删汰掉了,或者是流传过程中散失了。现存杜甫诗集中,作于四十岁之前的只有二三十首。没有保存下来的一千首左右,加上现存的一千四百多首,总数是两千多首。这还不算四十岁之后可能被杜甫本人删汰或者流传过程中散失的作品。
  是什么力量,使得杜甫一生都没有停止过做诗呢?
  
  我认为,至少有如下五种力量:
  一是为了功名仕途。李唐王朝以诗赋取士,有“行卷”制度,人们为了获取功名,可以进行公开的“干谒”活动,即在科举考试进行之前,将自己平时所写的诗文,精选出一部分,送给文坛名流或达官贵人,希望以文采打动他们,让他们能为自己延誉,向有关官员推荐,以便顺利获取功名(考中进士),进入仕途。杜甫也写过不少此类诗歌,如《赠特进汝阳王二十韵》、《赠韦左丞丈济》、《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赠翰林张四学士垍》、《奉赠鲜于京兆二十韵》等。杜甫的这一类作品,也颇有独具性情的传世佳作,例如《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考前的“行卷”和考场上的“省试”,能够流传千古的佳作虽然不多,但是,这种制度无疑极大地刺激、促进了包括杜甫在内的年轻诗人的诗歌创作,精益求精,终成大器。
  二是为了社交应酬。杜甫出身“奉儒守官”之家,少年时代即开始活跃于京城(东京洛阳)文坛,青年、中年时代又漫游各地,积极参加科举考试,追求仕进,晚年携家漂泊西南,投亲靠友。杜甫一生,都需要跟他人打交道,出席筵宴、送往迎来之事不断,吟诗作赋的机会非常多。杜甫诗集中,保存了许多此类作品。如《同诸公登慈恩寺塔》、《送高三十五书记十五韵》、《奉送严公入朝十韵》、《同元使君舂陵行》、《又呈吴郎》、《观公孙大娘弟子舞剑器行》等。其中,佳作甚多。
  三是为了抒情言志。热爱生命、关心家国、积极入世的诗人,偏又生不逢时、遭遇坎坷,志向、情怀、感慨,就格外需要宣泄。杜甫此类诗歌特别多的原因,正在于此。杜甫喜欢以“咏怀”“书怀”为题,如《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咏怀二首》、《刈稻了咏怀》、《咏怀古迹五首》、《旅夜书怀》、《夔府书怀四十韵》、《风疾舟中伏枕书怀三十六韵》等。许多作品,虽然不以“咏怀”“书怀”命题,但是,内容仍属此类。例如《醉时歌》,“德尊一代常轗轲,名垂万古知何用”,“但觉高歌有鬼神,焉知饿死填沟壑”,“儒术于我何有哉,孔丘盗跖俱尘埃。不须闻此意惨怆,生前相遇且衔杯”,愤懑激烈,旷古无二。
  四是为了消愁遣闷。杜甫后半生,政治理想幻灭,频遭天灾人祸,多次举家逃难,颠沛流离,蛰居偏远,生活比较无聊,心情十分郁闷。诗歌便成了杜甫消愁遣闷的重要工具。“沈饮聊自适,放歌颇愁绝”(《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不敢要佳句,愁来赋别离”(《偶题》),这些都是杜甫的夫子自道。杜甫诗集中,有许多以“遣闷”“解忧”“消愁”为题的诗。例如《遣闷奉呈严公二十韵》、《戏作俳谐体遣闷二首》、《遣闷》、《遣闷戏呈路十九曹长》、《解忧》。当然,正如李白所言,“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杜甫以作诗消愁遣闷,常有事与愿违的时候。《至后》诗云:“愁极本凭诗遣兴,诗成吟咏转凄凉!”
  五是为了家族荣誉。以儒家思想为主的杜甫,有着浓厚的家族意识,非常重视家族荣誉。最令杜甫感到自豪的祖先,远的是十三世祖晋朝的杜预,文武兼备;近的是祖父杜审言,武则天时期的著名诗人。年轻的时候,杜甫也许有效法杜预兼修文武的想法,政治理想破灭之后,恐怕主要是学习杜审言,专心诗歌创作。聪明颖悟的小儿子过生日,杜甫作诗云“自从都邑语,已伴老夫名。诗是吾家事,人传世上情。熟精文选理,休觅彩衣轻”(《宗武生日》);跟友人叙述家族渊源,杜甫赠诗有“吾祖诗冠古,同年蒙主恩”之句(《赠蜀僧侣邱师兄》)。可见,杜甫明显有通过诗歌创作光宗耀祖的想法。
  六是为了名垂后世。《醉时歌》中有“德尊一代常轗轲,名垂万古知何用”的愤懑,《贻华阳柳少府》中有“文章一小技,于道未为尊”的感慨,而实际上,诗圣杜甫有着典型的中古文人的情怀:瞻前顾后之际,其实是很看重身后名声的。“文章一小道”之外,杜甫也说过“文章千古事”(《偶题》);孔子所言,“君子疾没世而名不称焉”,杜甫也有;“诸葛大名垂宇宙”(《咏怀古迹五首》),杜甫也很羡慕。“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梦李白二首》),虽是身后之事,生前只能饱尝寂寞,但在杜甫内心深处,千秋万岁名,还是很在乎的。不过,有如顾炎武所言,君子的“疾没世而名不称焉”,追求的是身后(没世)之名,并非生前(当世)之名,生前之名,其实就是利(《日知录》卷七)。
  种种力量,之所以能成就杜甫诗圣美名,除了杜甫有诗歌天赋、够勤奋努力之外,还有两个更为重要的原因:杜甫是一个正常、健全的人,他所生活的时代是一个正常、宽容的时代。不正常、不健全的人,构筑不起那么一个博大精深的诗歌世界;不正常、不宽容的时代,早就把天才扼杀在摇篮里了。
                                                     2012-11-13
  
选自:《诗人文摘》http://blog.sina.com.cn/zhidao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23:32 , Processed in 0.066298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