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清明的精神与气质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6 23:34:3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转载】清明的精神与气质

清明的精神与气质

    “满街杨柳绿如烟,画出清明三月天。”从古至今,农历三月,人们纷纷出郭郊游、踏青宴乐、扫墓祭祀,由此形成了我国最大的踏青与祭扫节。
[万物生长,清洁明净]
    清明最初与农事活动有关,是农耕文化的产物。
    东汉崔寔《四民月令》记载:“清明节,命蚕妾,治蚕室,除隟(同隙)穴。”这里说的“清明节”,还是一个农业节气,而不是民俗节日。这个农业节气传统是安设、修缮蚕房和蚕架,为养蚕做准备。这项活动一直可以追溯到夏代,甚至更早。先秦时,三月养蚕还有一个庄穆、神秘的祭蚕仪式。
    清明节后,雨水增多,春和景明,人与自然都在此时告别冬天的沉寂,迎来春天的气息。人们开始踏青游玩,享受春天。踏青之俗源于周代的修禊。古时有春禊、秋禊的说法,是一种出游临水、洗濯祓除的活动。汉魏以后,游乐的色彩日增,并逐渐占了主导地位。到唐时,游乐活动大为丰富,有了流杯、泛酒、乞子、插柳、踏青、蹴鞠、秋千、拔河、歌会等项目。
[敬老尊贤,慎终追远]
    清明成为纪念与祭祀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寒食节是中国古代较早的节日,传说是春秋时期为纪念晋国的忠义之臣介子推而设立的。2600年前,介子推割肉救主,以死“进谏”。从此,寒食节以忠孝为核心的节日内涵以及由忠孝延伸而来的祭祀活动,使寒食文化顽强地延续下来。清明也逐渐发展成举国上下十分重视的民俗性综合节日,成为“天下第一祭日”。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清明时节,我们既追寻古人、寄托哀思,也赞颂生命、追求生活;既传达慎终追远的感伤,也融合欢乐赏春的气氛象。作为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符号,清明节寄托着亿万中华儿女的传统家国观念,也寄托着我们对自身、家族和国家美好未来的殷殷期待,表现着春的张力,寻找着生的希望。
    (本报记者 方曲韵整理)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22:27 , Processed in 0.071314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