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46|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民周刊》第22期上的成语误用(三则)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16 13:40:54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民周刊》第22期上的成语误用(三则)

陈林森

1.“间不容隙”?

《新民周刊》2011年第22期刊登胡展奋《有权怒吼》一文,文中说:“事实上,几乎所有暴力,都猝发在间不容隙之际,报警完毕,往往也就是现场打扫之时……”

“间不容隙”有生造之嫌,正确的写法是“间不容发”。作者未必不熟悉“间不容发”这一成语,可能是为了避免两个“发”字重复(其实“猝发”与“间不容发”中两个“发”字的读音和意义都不同)而将“间不容发”改为“间不容隙”。这样一改,作者笔下的“间不容隙”,不但于典无据,而且也讲不通。

“间不容发”是一个次常用成语。间(读jiān):中间。发(读fà):头发。字面意义是:距离极近,中间不能放进一根头发。常比喻形势危急到了极点。出自西汉枚乘《上书谏吴王》:“系绝于天,不可复结;坠入深渊,难以复出。其出不出,间不容发。”(系物的线在高处断绝,不能再接好;重物掉进深渊,难以再把它取出来。形势已经到了十分危险的境地,能否避免祸患只在一念之间,当中连一根头发都容不下。)如果把它改成“间不容隙”,而“隙”原指裂缝、缝隙,引申为漏洞、机会、空子,怎么解释都不通:裂缝、缝隙不占空间,无所谓容下容不下;漏洞、机会、空子都是抽象概念,与具体的空间无关。作者想说的意思可能是“中间连一点缝隙即周旋的空间或机会也没有了”,但与“容”又不能搭配(“容”作为表示具体意义的动词,只能表示接受、容纳、收留、放置等概念)。

如果写成“都猝发在间不容发之际”,两个“发”虽读音不同,但毕竟相近,在语音效果上不无影响,则可将“猝发”改成“发生”,这时两个“发”字在各自词语中所处的位置不同(一前一后),可以略为抵销语音的龃龉。再说,“猝发”的意思是“突然发生”,就含有在极短时间毫无先兆地发生的意思,与“间不容发”在意义上有重复之嫌;将“猝发”改为“发生”,不影响意思的表达,反而更加清晰、干脆。

2.“三流九等”?

《新民周刊》2011年第22期上刊载了朱伟一题为《中国留学生何时不需“寄养”? 》的文章,文中说:“来我们这里的都是好学生,院方理应一视同仁,不应再分三流九等。”这里的“三流九等”应是“三六九等”的误写。

“三六九等”是一个口语化的成语,有的成语词典未加收录。《中国成语大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三六九等】条解释:指各种等级和很多差别。《红楼梦》七五回:“你们这些兔子,真是些没良心的忘八羔子!天天在一处,谁的恩你们不沾?只不过这会子输了几两银子,你们就这么三六九等儿的了。”

《红楼梦》不是“三六九等”最早的出处。东汉史学家、文学家班固把古今人物归入其《汉书·古今人表》的“九品量表”之中,分为上(上智)、中(中人)、下(下愚)三等,在每个等级中又分为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以及下上、下中和下下三等。这可能是后人将人和事物分三六九等的来源。

“三六九等”在现代汉语中有不少用例,它可以指人,也可以指其他事物。

①虎妞的照应祥子,在大家心中特别的发着点酸味,想到目前的事,刘四爷不准他们在喜棚里来往,可是祥子一定可以吃一整天好的;同是拉车的,为什么有三六九等呢?(老舍《骆驼祥子》十三)

②“身份识别制度”先天性地把全国老百姓分为三六九等,犹如印度的种姓制度,社会上很大一部分人是“不可接触的贱民”(后来甘地把他们称为“上帝的孩子”),另方面,当然就有很大一部分人是“贵族”。(张贤亮《一切,从人的解放开始》)

③大包干当初,东北庄村的土地分为三六九等,每户都有点好地,也都有点坏地,人均8分多地,可能分散在8处。(《人民日报》1995年11月20日)

汉语中没有“三流九等”这个成语。作者之所以把“三六九等”误写成“三流九等”,可能是受到“三教九流”的影响。同时,“六”与“流”读音相近,也容易造成差错。但“三六九等”与“三教九流”是两个含义完全不同的成语,不可混淆。

3.“世态悲凉”?

发表在2011年《新民周刊》第22期上的张旋的文章《最幽默的见闻札记》,第四段有一句话:“伍迪·艾伦式的幽默可以把大悲剧调侃成滑稽戏,在人情冷暖、世态悲凉的背后,看穿那些含情脉脉的大虚无。”这里的“世态悲凉”应改正为“世态炎凉”。

“人情冷暖,世态炎凉”是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在这里,“人情”“世态”都是指社会上的人情世故,也就是社会上人对人的态度。“冷暖”“炎凉”泛指人对人的态度的变化无常。分开来说,“暖”“炎”比喻亲热,“冷”“凉”比喻冷淡。连贯起来就是形容社会上一些人在别人得势时就巴结奉承,别人失势时就冷淡疏远。如果用一个双音词来概括此类现象,就是“势利”。这种社会症状,在各类社会形态中普遍存在。

那么有没有“世态悲凉”的说法呢?没有。在固有的成语中没有,临时组成这样的短语,在意义上也很难自圆其说。“世态”是指社会上人对人的态度,用“炎凉”可以表现这种态度的变化,从而反映人情世故的“势利”的一面。鲁迅在《<呐喊>自序》中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世态炎凉”就是反映这种“世人的真面目”。这是没有踏入社会或涉世尚浅的年轻人所无法想象的。“悲凉”的意思是悲哀凄凉,它反映的是人的心境或某种氛围,与“世态”不能搭配。尤其是,当与“人情冷暖”连用的时候,更要写作“世态炎凉”,而绝对不能写成“世态悲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4:57 , Processed in 0.07568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