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15|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识谱教学的点滴体会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4-30 19:49:5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识谱教学的点滴体会
——孝南区三里棚学校
梁小 芬

多年来,我们的识谱教学一直都存在一个费时费力而效果差的问题。正如人们的调查结果所说:“数十年来,我国中小学难以数计的正常音乐课教学班,没能培养出多少能识谱的学生,更培养不出使整班学生识谱。”我认为不是教不教识谱的问题,从根本上来说是识谱教学教法的问题。
大家知道,我们在婴儿时期就已经开始吃饭了,尽管当时并不会使用筷子,但饭还是要吃的。当我们经历了无数次吃饭的过程后,终于学会了使用筷子,而且我们发现用筷子吃饭是那么的方便、快捷。从此,我们便习惯于用筷子来吃饭,这是个尽人皆知的道理。
学习音乐也是这个道理:我暂且把学唱歌比做吃饭,那么识谱能力就好比是筷子的使用。我们在开始学唱歌时,并不识谱,但不识谱不等于不能学习唱歌。能够学习唱歌也不等于永远都不必识谱。就像我们终究要学会用筷子吃饭一样,还是要学习识谱的。通过识谱能力的加强,音乐知识的逐渐丰富,歌唱得一定会比以前更好。
也就是说,识谱能力的提高有助于学生学习音乐,它是学习音乐的必备工具,但识谱教学的过程中必须不断地伴随着学生的审美体验,识谱能力的培养必须建立在学生音乐鉴赏力、感受力、表现力提高的基础上,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片面地追求识谱能力的提高,就像缺乏滋润的小苗,就像在沙漠中建造大厦,迟早要枯萎、要坍塌的。
这是一个非常浅显的道理,但这个道理却不是人人都明白的。有许多音乐教师,过分地强调识谱能力的培养,从小学低年级起,便进行大量机械、枯燥的识谱练习,而恰恰忽视歌曲艺术性的挖掘,使学生对学习音乐产生厌倦心理。很多学生对我说:“老师,课本上歌不好听。”我认为不是课本上的歌不好听,而是老师讲的课不好听!试问:像在校园中广为流传的、深受学生喜爱的歌曲《歌声与微笑》,之所以能够在一夜之间飞进千家万户,深入孩子们的心田,靠的是它欢快悦耳的旋律、鲜明的时代感和孩子们动听的演唱。如果把这首歌拿到这些老师的课堂上来,先作机械呆板的节奏练习、识谱练习,再老师一句、学生一句地学唱歌词,那么恐怕没有几个孩子会喜欢这首歌了。
那么,还要不要识谱教学呢?回答是肯定的:要进行。怎样进行?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一说学一首新歌,学生很高兴。可一唱谱子,很多学生就低头了,或无精打彩地消磨时间,或有滋有味地做起小动作来,看来怎样进行识谱教学,如何培养学生识谱能力,还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我从事音乐教学整整十年了,原先所教的五年级五个班的学生中,同学们学习音乐的兴趣很浓厚,很多学生在拿到新课本后,主动用竖笛练奏每一首歌曲。一首新歌拿来,全班绝大多数学生能顺利地视唱下来,以致于听我公开课的老师总以为我的课事先下了“功夫”。这里面有什么决窍吗?
我的回答是:识谱能力的培养应建立的学生音乐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提高的基础上,逐步进行。教师应努力挖掘每一首音乐作品的审美因素,把视唱训练作为一个音乐审美感知和审美探索的过程,并采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方法,降低识谱难度,使学生把识谱能力的提高视为自觉的要求,变“要我学”为“我要学”。
一、熟悉音符与乐谱,为识谱教学做好准备
一年级学生初次接触乐谱,新鲜而好奇。我抓住学生的这种好奇心理启发学生:这些形状各异的小蝌蚪在五线谱的小溪中上下漫游,就会组成好听的旋律,唱出美妙动听的歌曲来,让老师帮助你们成为好朋友,好吗?于是,在学习每一首歌曲前我都让学生做唱名的模唱、背唱练习,但不要求学生记住这些音的位置。这样做的目的是在学生还不识谱的时候,先让他们熟悉七个音的唱名与音高的关系,为中年级的识谱教学做好准备,就像我们在识字前早已学会了说话。对每个字的发音都很熟悉了,才来认识这个字的形状和笔画一样。一、二年级没有视唱旋律的要求,但不等于不唱谱,低年级孩子充满了对音乐艺术的渴望,他们喜爱唱歌,但又缺乏方法,往往会热情高涨地大声喊唱,这时就要求授课教师像爱护一颗幼小的嫩苗一样细心保护学生对音乐的热情,还要及时地给它浇水、松土,扶正那些倾斜地小苗。教师每一句亲切的话语、每一个生动的表情动作、每一次神情兼备的范唱,力求把学生带入艺术的境界,同时让学生分辨每一首歌曲的情绪,并知道该用怎样的声音去表现。就连唱名的模唱练习也要求做到有声有色,有艺术表现力。这样,就为中、高年级的识谱教学做好了物质上与心理上的准备。
二、初识乐谱、培养兴趣
三年级学生初步进行识谱教学,是学生把先前获得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初级阶段,教师要运用各种生动、有趣的方法。引起学生对识谱的兴趣,与乐谱建立感情,变苦学为乐学。同时发展学生的音乐鉴赏力、感受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审美情趣,使识谱过程成为学生对音乐艺术美的探索过程。我在电视上看过上海一位音乐教师的录像课。这位教师在教学生认识sol、mi两个音时,让四位同学一高一低地拉起两根彩绳,然后,请学生依次在两根彩绳间穿过,以手触绳,边走边进行sol、mi两音的旋律创作,触摸到高绳唱sol、触摸到低绳唱mi,这样使学生在有趣的活动中,顺利地掌握了sol、mi两音的音高和位置,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创作力。在歌曲的视谱过程中,那种单纯的、独立的、缺少审美的识谱训练,只会使学生对枯燥的识谱过程产生厌倦心理。我们要心理避免或改进这种脱离音乐本身的形式化的操练,在中年级阶段可以从音乐本身入手,通过唱歌的方法(唱名模唱、唱名背唱、视唱听唱、从听唱到视唱等),逐步过渡到高年级的独立视唱。任何旋律都具有一定审美功能和音乐表现力。因此,旋律的模唱、视唱都是有强弱对比、速度变化,有感情处理的,跟歌曲的处理是紧密联系的,使识谱作为歌曲学习的一种自然演化,帮助学生把乐谱看成已经得到的审美感受一种图像。每一首歌曲的最终目的不是唱会而是唱好,充满情趣、富于美感。在唱好每一首歌曲的音乐实践过程中,学生体验到音乐艺术的美,同时也提高了音乐鉴赏力和感受力,发展了音乐的表现能力。学生喜爱唱歌,就会把旋律的视唱作为歌曲学习的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视唱便会化为一种自觉的行动。
三、培养独立视唱能力与诱发音乐审美感受同时并举
学生进入五、六年级,已经具备了初步的识谱能力和审美能力。根据这个年龄段的学生独立意识日渐加强的特点,适时地进行独立视唱能力的培养。首先,利用歌曲的立意与情境之美去感染学生,吸引学生,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然后在解决难点的情况下,鼓励学生独立地视唱歌曲旋律,学生可利用已有的竖笛演奏技巧,有效辅助视唱的顺利进行。再通过配有背景音乐的绘声绘色的歌词朗读和建立在歌曲美感体验上而不是音符正误方面的轻声学唱,诱发学生的音乐审美感受,使学生在轻松、优美的氛围中学会了歌曲。这只是歌曲教学的第一步,教师要充分利用歌曲教学的第二步——歌曲处理,来进一步使学生获得审美感受,发展学生的音乐感受力、鉴赏力,提高表现力和创造力。就在这一次次美的体验中,识谱能力的提高成为学生更强烈的要求。歌曲的处理也不只是停留在强弱、速度的对比之上,教师更要牢牢抓住情感这条纽带,不时点燃学生的情感火花,就会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和激动中,享受美感,陶情冶性。如,在学习了歌曲《白杨与小河》之后,我启发学生说:“白杨离不开小河的滋润,小河也离不开白杨为它守护堤岸。因此,他们都发自内心地唱出了自己的感激之情。我们生活在集体中,谁也离不开别人的帮助,我们也不断地帮助着别人。那么在你得到别人的帮助时,心理是一种什么样的感情呢?”学生纷纷回答:是感激、快乐的感情。我说:“那么就用歌声表达出我们的感激之情吧!”学生在受到情感的启发后,能够把自己的感情注入到歌曲的演唱之中,但我感觉歌曲情境美和立意美还没有充分地表现出来,便进一步启发学生:“一首歌曲所感动的人不仅是演唱者,还应有听众。有这样一句话说得好:你欲感动他人,情感必先漫过心弦。只有你的情感漫过了心弦,才能让感情流淌出来去感染别人。让我们带着感情、满怀着激情来演唱歌曲。”最后,揭示出友谊使我们的生活更快活的歌曲主题。通过教师逐步深入地感情启发,把学生带入出神入化、奇妙无穷的艺术境界。
看来,我们每一位音乐教师既要当好一个厨师,又要当好一个服务员,要处理好“筷子”与“吃饭”的关系,并帮助学生顺利地拿起“筷子”,调剂好学生的“胃口”,有滋有味地吃好每一顿“饭”。真正做到识谱能力的加强,学生的识谱得到提高!
2#
发表于 2008-4-30 20:13:15 | 只看该作者
你欲感动他人,情感必先漫过心弦。
只有你的情感漫过了心弦,才能让感情流淌出来去感染别人。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5 08:43 , Processed in 0.17332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