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47|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人物观察:向李镇西学习什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3 13:33:4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人物观察:向李镇西学习什么作者:梁恕俭
人物观察:向李镇西学习什么
    做了半年的教育培训工作,若问谁是最难请的名家,那一定是李镇西。“难请”当然是想请他传经布道的,太多太多!
    特级语文教师、最好的班主任、博士校长、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这些身份和美誉交织在一起,构成了李镇西在基础教育领域特有的影响力。与那些司局级的专家比,李镇西仅是位校长,还是乡镇级的;与那些助理开道秘书紧随的大腕比,李镇西坚持上课,日日写博,平常得就像邻家大哥。真正爱教育的人,读李的博客,很快就会入迷上瘾,进而成为铁杆粉丝。那么,李镇西的魅力何在?我们又该向他学些什么呢?

一、学习他的爱心与民主
    李镇西观点:爱不等于教育的全部,但教育不能没有爱。爱不是迁就学生,不是放弃严格要求和严肃的纪律。不是溺爱,要关爱。再拿一个令班主任和老师都头痛的后进生问题来说,他告诉我们:“不要把后进生当成头痛的问题,而要把他们当课题。”与其去争那几个有限的市级课题、省级课题、国家级课题,不如去解决眼前的实际问题。其实解决实际问题的同时就是在做研究型的教学,就是在做实际的课题。他认为“从‘心灵’到‘民主’,其实并没有什么本质的不同。因为‘民主’本身就是对‘心灵’――实质上是对‘人性’的关怀”。随便翻阅李镇西的名著:《青春期悄悄话――给中学生100封信》、《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从批判走向建设――语文教育手记》、《走进心灵――民主教育手记》、《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李镇西教育论文随笔选》、《风中芦苇在思索――李镇西教育随笔选》、《做最好的班主任》、《做最好的家长》、《做最好的老师》、《用心灵赢得心灵——李镇西教育演讲录》、《我的教育心》……从这些书名里,爱心在流淌,民主搞基建。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李镇西说,“对学生的爱,应建立在尊重的基础上、民主的基础上。善待孩子的未来,是教师的责任和本分。”他读陶行知、卢梭,读苏霍姆林斯基,从古今中外那些平实而伟大的教育思想中汲取养份,寻求并构建具有普遍意义和价值的教育理念。他强调: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有美好的故事传颂,是让每一个从这里走出的学生终其一生都留下温馨记忆。于是,我们看到:他和学生在周末骑着自行车一路狂奔,用笑声装扮田野;他给一位普通的理发师作传,用温馨感化平凡;运动会开幕式,一个学生“抱怨”他中途退场,李镇西真诚反思,用滴水折射太阳。苏霍姆林斯基说“教育的终极目的应该是向人传送生命的气息”,泰戈尔则说“培养学生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李镇西不仅时时身体力行地传送着生命的气息,他那种“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更是让人高山仰止。如果说李镇西的爱心是“润物细无声”的,那么他的民主则是“金刚怒目式”的。他为民工呼吁,他向领导逆言,他欣赏“摸摸奥巴马的头”的图片,甚至刻意纠正网友的留言:这是“人民的”(网友说是“党的”)教育事业!

二、学习他的勤勉与敬业

    在李镇西博客置顶的文章中,有这样一段话:“现在我的工作量之重,远远超过一般老师的想象。因此现在我只回我校老师和学生的信――因为我是这个学校的校长,解答我校老师学生的疑问,是我的本职工作。每学期我给本校师生的回信至少都在几万字以上。除此之外,还要备课上课、找学生谈心、家访、找老师谈心、为我校老师修改论文和故事(这也花了我许多时间)、接待来校视察的领导、开各种无法拒绝的会……长期超负荷的工作,长期的熬夜,长期的失眠,正在压垮了我的身体――七月份体检,好几项指标都亮红灯,医生明确说,你不能再这样劳累了!必须调整自己的工作!”
    其实,有没有三头六臂,他不说我们也能理解,从30多本畅销的教育名著中,勤勉溢于言表;从那碗“清汤荞麦面”中,乐业无须赘述。最让人感动的还是他写博客的细节:他几乎每天清晨4点钟到校。远远的把车停在校门外,开了车灯,熟练地打开他随身的电脑,蜷曲在车里写日志。他不在家里写,怕打扰妻子睡眠,他不进校门,是怕影响了门卫休息。他每天都写,无论多忙,他写是为了引领着老师们也写,他说要让每个教师通过写作也能拥有一份和他一样的幸福。(摘自李炳亭《
李镇西:教育是一种信仰》)
    如果说20年前如此勤勉可以理解,问题是功成名就后仍玩命工作就不可思议了。以李镇西现在的影响,他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官升三级,活减七分,轻松安逸,逍遥自在。可李就喜欢和孩子打成一片,就喜欢泡在课堂,就喜欢熬夜写作——天底下有几个这样的校长呢?有哪个校长甘愿放弃财务大权呢?又有哪个校长能记住每一个学生的名字!仅凭这一点,李镇西就值得全国教师学习。

三、学习他的读书与写作
    李镇西在《冬天的童话》里曾写道:“《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已经不知读过多少遍了——封面补了又补,书页已经卷角,里面有不同时期阅读时留下的勾画批注;但每次打开,我的心都会舒展开来,苏霍姆林斯基的思想总会如涓涓溪流注入我的灵魂。每每忍不住掩卷沉思,继而仰天慨叹:几十年前苏霍姆林斯基的观点,怎么像针对当今中国的教育现实提出来的啊!”李镇西在《永远守住一颗教育的心》中又对青年教师娓娓而谈:“要加强阅读。我知道你们都很忙,但再忙再忙也不要放弃了阅读。你们知道,我是非常忙的,但我每天无论如何要抽时间阅读。外出开会,我都要带一本书,有空就读。要把阅读当作一种生存方式,或者说是我们生命的一种呈现方式。就像每天都要洗练刷牙吃饭一样,每天都要阅读。我这里有很多书,以前我都是赠送,现在我不送了,因为送给老师,老师觉得这书来得太容易,而且反正是自己,所以往往不读,而是放在书柜里。现在我都是借,规定时间归还,并且要求在书上勾画批注。要有阅读的痕迹。以后这些书读的人多了,就会留下不同老师的批注,这本书多么有价值。存放在学校图书馆,若干以后,比如一百年以后的老师看到这些书,会有怎样的感慨?我希望你们要养成勤于阅读的习惯,这是你们一生源源不断的精神养料。”
    阅读和写作堪称李镇西生命存在的特殊方式,他用阅读观察世界,又用写作抒发性灵。阅读和写作,让李诗意地栖居在自己的精神家园,执着地做一名“悲观绝望的理想主义行动者”。李镇西告诫青年教师要勤于写作,经常记录自己的教育故事和感受,他说:“每天的生活经历都是财富,记录每天的教育故事,就是采矿,时间一长,经过提炼,这些矿藏都会变成黄金!这是教育对你们的馈赠。我特别提倡你们跟踪一些特殊学生的成长经历,也是你们的教育经历。这样的故事写起来也很意思,因为每一天都充满悬念。我当年记录万同的故事就是这样的。一个优秀老师和一个平庸教师还有一个区别,就在于是否坚持记录自己的教育实践。如果我们不及时记录,很多教育财富就从我们的指缝中白白流失了,多可惜啊!

四、学习他的真实与朴素
    我刚在李镇西博文《和女儿心贴心》后评论:“除了羡慕就是嫉妒,你李镇西天下风光占尽了,自己那么出类拔萃,养个女儿又那么卓越非凡,这还不算,关键是那么漂亮!你让别人怎么活啊!哪位网友愿意借块豆腐,我想撞死算了……”
    我多次说,李镇西是我最崇拜的偶像,我敬仰他的人品,钦佩他的才华,爱怜他的勤勉,其实,我更欣赏他的真实与朴素。当很多人以教育家自居,忙着独树所谓的教育“流派”时,他却敢于四下杜郎口中学,握着崔其升的手自称“我是来学习的”,弄得崔其升诚惶诚恐。当很多人诋毁杜郎口模式时,正是他蜗居在杜郎口镇上的一家小旅馆里,连夜奋笔疾书“万言”,反问“谁说杜郎口不是素质教育?”(摘自李炳亭《
李镇西:教育是一种信仰》)
    读李镇西的博客,很容易发现他是位性情中人,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他喜欢与学生“没大没小”,也愿意与老师“原形毕露”,笑,笑得那么天真;怒,又怒得那么酣畅。每一个教育者都有过热血沸腾的时候,都有过透明的童心,只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年龄的增长,我们的热血慢慢冷却,我们的童心渐渐锈蚀。然而,功成名就知天命的李镇西居然还保持着火热的激情、赤诚的情怀、透明的童心、纯正的良知。我只能说,这是中国基础教育界的奇迹。让人想起了那句话,“真正的英雄主义只有一种,就是看透了这个世界,并仍然热爱它!”
    在这个虚假泛滥的社会里,李镇西就是那万绿丛中一点红,红得自然,红得耀眼!“真实”往往与“朴素”联姻,而李镇西的博客名称就叫“朴素最美”,从中不难看出他对朴素的追求。在这个奢华喧嚣的社会里,能活出真实,追求朴素,这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最后,让我用李镇西给快乐下的定义来收尾吧:什么是快乐呢?
  
快乐,源于善良:让人们因我的存在感到幸福,就是最大的快乐!
  快乐,源于知识:畅游在浩瀚知识的无边海洋,就是最大的快乐!
  快乐,源于童心:永远保持赤子般的纯净无暇,就是最大的快乐!
  快乐,源于超越:战胜自己并争做最好的自己,就是最大的快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1 16:58 , Processed in 0.06521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