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4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哲学是万学之学。一切具体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遵循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8 00:27:1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哲学是万学之学。一切具体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遵循抽作者:道玄子
哲学是万学之学。一切具体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遵循抽象的规律;哲就是聪明的意思。
哲学是研究一切存在之间抽象的相互关系的学科。
      何谓一切存在?依赖我们感觉的,不依赖我们感觉的;主观的,客观的;实在的,虚构的;以及一切我们想象得到的,和想象不到的。一切存在至少包括以上所有这些存在形式。

  抽象是哲学的根本特点。哲学为什么是抽象的?因为一切存在之间都拥有抽象的同一,这种抽象的同一是内在结构的抽象同一和外在关系的抽象同一。正是基于这种抽象的同一,使我们有可能感觉到一切存在的存在。哲学所要做的就是阐述这种抽象同一的内容。


  头脑说,哲学是万学之学。一切具体的存在和发展都必须遵循抽象的规律;一切具体的应用学科都应该遵守抽象的哲学原理,但这必须以哲学原理的正确性为前提。


  抽象不能脱离具体而独自存在;具体的内在结构和外在关系必须遵循抽象的规律。把握抽象必须用具体;把握具体的内在结构和外在关系只能用抽象。


  研究哲学不能脱离研究具体问题的应用学科;某一具体的应用学科的内在逻辑结构和它与其它学科的外在关系,应该遵守抽象的哲学原理。把握抽象的哲学原理必须依赖具体的应用学科,具体的感性现象和具体的生活体验;把握具体的应用学科的内在逻辑结构和它与其它所有学科的外在关系只能是哲学。


  哲学的有用是因为它是统一切学问的万学之学;哲学的“无用”是因为它不直接致力于解决具体的问题。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是美好生活的向导。


  哲学就是用简单的说话来体现出隐含深层意义的道理,让人们去思考和体会。哲学本身就是用来完善自己的精神修养和帮助他人完善思想的。


  哲学的特征在于追问本质,不断反思。内容上,哲学的反思对象无所不包;深度上,哲学的反思是无穷无尽的。现实中,我们可以借用哲学的思维方式,但是不能照搬哲学的思维方式。也即是说我们能够直接关注的现实是具体而有限的,思维的不可封闭性使得我们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不能进行无穷追问。


  把哲学低估于现代科学是不负责任的,哲学隐藏在现实生活中的每一部分,它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生活的方式,如果将哲学简单的与现代科学相提并论,则成为了一种狭隘的唯科学主义。


  哲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物质与意识之间的关系。即唯心主义和唯物主义的对立关系。


  凡是承认物质为第一性,意识是物质的产物,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称唯物主义者;凡称意识第一性,物质依赖与意识存在的,称唯心主义者。


  中国幸福学研究认为:什么是哲学呢?顾名思意,哲就是聪明的意思,学就是学问、学说或看法,所以,哲学的定义就是:哲学是人们对于一般世界观更新和更先进的看法。平常我们常常说某篇文章很有哲理,某个人讲的话很有哲学味儿,就是这个道理。


  为了使哲学能服务群众,不脱离群众,更能说明问题,讲明道理,我们就很有必要将哲学定义予以分解因式。


  什么是哲学分解因式?哲学分解因式就是将不同的人们分别代入哲学的定义中,从而就可以得出许许多多不同种类的哲学观点和学说。比如:


  什么是无产阶级哲学? 无产阶级,或者代表无产阶级利益的人们对于一般世界观更新和更先进的看法,就是无产阶级哲学。比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毛泽东思想等。
  什么是资产阶级哲学? 资产阶级,或者代表资产阶级利益的人们对于一般世界观更新和更先进的看法,就是资产阶级哲学。


  什么是毛泽东哲学?毛泽东哲学就是在毛泽东时代,毛泽东对于一般世界观更新和更先进的看法。当然邓小平哲学就是在邓小平时代,邓小平对于一般世界观更新和更先进的看法 。
  所以,任何人,任何集体,以及任何组织都可以有自己的哲学。


   哲学和真理的关系
  哲学和真理的关系是什么?
  中国幸福学研究认为:哲学是真理的发展动力。因为哲学是对一般世界观更新和更先进的看法,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社会的发展,原来的“更新和更先进的看法”就会变成一般的世界观,又会有更新的和更先进的哲学观来取代他们。所以随着哲学的不断发展,真理也是随着向前发展的。


  真理是哲学发展的目标。哲学的发展是有一定目标的,不是漫无目的的空谈,他的目标就是人们追求的某一个绝对真理。
  绝对真理是哲学的坟墓。当哲学的发展越来越接近绝对真理或达到绝对真理的时候,哲学就很难再有“更新和更先进”的看法了。所以,当关于某个事物的哲学发展到或接近绝对真理的水平时,那么,关于这个事物的哲学就不会再存在了。所以绝对真理就是哲学的坟墓或者说是哲学的最终归宿。比如勾股定理就是绝对真理,比如万有引力就是绝对真理,人们如果还想在这方面再有哲学发现就是很难很难的事了。


  哲学是比一般世界观更先进和正确的世界观,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正确认识,是正确的世界观。
  所以,哲学就是更先进的真理。也就是说真理包含哲学,哲学包含于真理。


  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根本问题
  中国幸福学研究认为,人类的最终追求是幸福,人类的和谐幸福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所以,人类的基本问题,人类的根本问题都必须是以人类的和谐幸福为中心,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哲学当然也不能例外。
  所以,和谐幸福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根本问题。哲学当然包括经济哲学,社会哲学和幸福哲学等。


哲学的来源
  哲学(philosophy)是从希腊字"Φιλοσοφία" (philo-sophia)转变而来,意思为“爱好智慧”,或是比较少用的“智慧的朋友”。哲学是难以被定义的,因为有众多分歧的观念都被视作为哲学。皮尔金哲学辞典中定义哲学为“有关思想,行为,与实在中最基本与普遍的概念。”皮尔金百科中提到哲学与科学的差别在于,哲学问题的答案不能仅由经验证据来得到。无论如何,这些观点都被牛津哲学辞典所挑战:“二十世纪晚期...偏向于将哲学思考视为对于任何一种智识探索的最好实践”。的确,许多早期哲学家在自然哲学方面的观察最后都形成了现代科学对于众多课题上重要的基础。

  另外,哲学较不正式的用法可能是指一种特别的方法或是信念。


哲学的历史
  古希腊时期的自然派哲学家被认为是西方最早的哲学家,不管他们认识世界的方式是否正确,但是他们的想法之所以有别于迷信的原因在于,这些哲学家是以理性辅佐证据的方式归纳出自然界的道理。苏格拉底,柏拉图与亚里斯多德奠定了哲学的讨论范畴,他们提出了有关形而上学,知识论与伦理学的问题,至今依然。某些现代哲学家认为,直到今日的哲学理论依旧只是在为他们三人做注脚而已,仍离不开他们所提出的问题。换言之即使数千年后,我们依旧在试著回答他们所提出的问题,这也代表着我们依然为这些问题或是这些问题所延伸的更多问题而感到困惑。


  “哲”一词在中国起源很早,历史久远。如“孔门十哲”,“古圣先哲”等词,“哲”或“哲人”,专指那些善于思辨,学问精深者,即西方近世“哲学家”,“思想家”之谓。
  一般认为中国哲学起源东周时期,以孔子的儒家、老子的道家、墨子的墨家及晚期的法家为代表。而实际上在之前的《易经》当中,已经开始讨论哲学问题。


  19世纪70年代,日本最早的西方哲学传播者西周借用古汉语译作“哲学”,1896年前后康有为等将日本的译称介绍到中国,后渐渐通行。在西方,哲学一词通常用来说明一个人对生活的某种看法(例如某人的“人生哲学”)和基本原则(例如价值观、思想、行为)。而在学术上的哲学,则是对这些基本原则的理性根据的质疑、反思,并试图对这些基本原则进行理性的重建。


  最早哲学的范围涵盖所有的知识层面。它一直是人类最抽象的知识研究。对哲学一词的介绍最初来自希腊思想家毕达哥拉斯。


哲学的基础学科
  古希腊哲学家透过问问题来进行哲学实践,他们所提的问题大概可以归类为三类,这三类问题分别形成了哲学的基础学科,形而上学(metaphysics),知识论(Epistemology)以及伦理学(Ethics)。


  最初的三类问题分别是:
  * 有关世界的本质与真理的问题。
  * 有关我们如何知道或认识真理的问题
  * 有关生命意义与道德实践的问题


  必须要注意的是,这三门主要学科并非壁垒分明,事实上在许多方面他们互相覆盖到彼此的领域,一个具有说服力的形而上学主张不可能忽略知识论的理论基础。同样的的知识理论就是在架构主体与形而上学事实之间的关系。而道德的实践往往与道德真理的存在与否和我们怎么去了解它息息相关。哲学的困难在于,一个完整的理论通常必须在形而上学与知识论都有良好的说服力。多数的哲学家不是只有专精一个领域,或是是他在形而上学领域的主张很具说服力,知识论上却无法说服我们。只有少数具有热情与天赋的哲学家才能精通各个领域并且提出一套自己的理论。只有这样的哲学家才能名留青史,她们的理论通常非常具有说服力并且横扫历史改变了人类对于世界的看法.


哲学与科学的关系

  从西方学术史看,科学是哲学的衍生物。后来,科学独立为与哲学并行的学科。科学与哲学有互动关系。科学产生知识,哲学产生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哲学也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现代西方哲学中有科学哲学,是专门研究有关科学的理论。这种理论研究了科学的历史,为科学总结了许多理论模型,但这也只是解释了科学,并不是可以指导科学。哲学是人类了解世界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使人崇高起来的一门学问。


  从某种意义上说,哲学不具有或很少具有“现世”用途。有人认为,离开哲学,各门学科也可以发展得很好,或者会更好。哲学并不关注各门学科中实例、概念或定理的具体内容,它所关注的,是这些具体科学的“基本常识”,或是其中被人们惯常使用因而视作理所当然的概念、准则、定律等。这包括:促使它们出现的原因是什么?它们在哪些范围上有效?它们的威权是由什么来得到保证?它们是否已经是这门具体学科中所要求的足够的基本前提?它们对人有什么意义?等等。以及将这些疑问运用于哲学自身。


  因此:
  物理学研究物体现象、结构和运作规律,寻求一种解释现象的客观最优方法;而形而上学要求对规律的有效性以及最优方法何以成立作出说明。
  知识多被视为经验以及方法的整合;而知识论关注的是知识自身是否可以获得、是否可以划界以及是否具有意义。


  数学利用逻辑形式来研究数量、结构以及模型;而逻辑学则关注那保证推理有效的威权是什么、逻辑推理的可靠性和完备性。
  社会学试图以某种普适定律来概括并预测人类群体或其中个体的行动;而伦理学则更加关心这些行为的自由度与道德责任的相关性、其内在动机、意义所在以及如何使人们的行为朝向一个最优的趋势发展。
  政治学关注权力的转移;而政治哲学对权力何以能够出现并成立更加关心。
  艺术向人们展现美的魅力,却不曾说明这魅力的由来;而美学则追问美的本质和意义。


学的价值
  哲学之应当学习并不在于它能对于所提出的问题提供任何确定的答案,而是在于这些问题本身;原因是,这些问题可以扩充我们对于一切可能事物的概念,丰富我们心灵方面的想象力,并且减低教条式的自信,这些都可能禁锢心灵的思考作用。此外,尤其在于通过哲学冥想中的宇宙之大,心灵会变得伟大起来,因而就能够和那成其为至善的宇宙结合在一起。


  哲学也可以说是理性对于信仰的研究,同时还有理性对人与自然规律的总结。
  哲学是对世界的关于终极意义的解释,它在解释中使我们了解世界,使世界在我们的意识中合理化,从而为我们提供心灵的慰藉。
  哲学还是对人的自我一种定位的工具。


哲学的分支
  利他主义 —— 反现实主义 —— 佛教哲学 —— 儒家思想 —— 享乐主义 —— 唯物主义 —— 唯心主义 —— 理想主义 —— 非现实主义 —— 逻辑正确主义 —— 悲观主义 —— 道家思想 —— 自我主义 —— 理性主义 —— 现实主义 —— 唯美主义 —— 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 辩证唯物主义 —— 客观唯心主义 —— 主观唯心主义 —— 非理性主义 —— 斯多噶主义 ——存在主义——形而上学——功利主义 —……


  哲学分支
  由于研究领域的不同,哲学有很多分支。
  * 哲学史
  o 东方哲学史
  + 印度哲学
  + 中国哲学史
  + 伊斯兰哲学
  + 日本哲学
  o 西方哲学史
  + 古希腊哲学
  + 中世纪哲学
  + 文艺复兴时期哲学
  + 德国古典哲学
  + 俄国哲学
  * 马克思主义哲学
  o 辩证唯物主义
  o 历史唯物主义
  o 马克思主义哲学史
  * 科学哲学
  * 现代哲学
  o 生存哲学
  o 分析哲学
  o 人文哲学
  o 解释学
  o 符号学
  o 实用主义哲学
  * 伦理学
  o 医学伦理学
  o 教育伦理学
  o 政治伦理学
  o 家庭伦理学
  o 生命伦理学
  o 生态伦理学
  * 美学
  o 美学史
  o 艺术美学
  o 技术美学
  * 形而上学
  * 现象学
  * 过程哲学
  * 知识论
  * 死亡哲学
  * 人生哲学
  * 法律哲学
  * 心灵哲学
  * 墨家哲学
  * 当代英美哲学
  * 比较哲学
  * 当代法国哲学
  * 哲学哲学
  与哲学相关学科
  * 相对论
  * 量子力学
  * 混沌学
  * 弦理论
  * 思维科学
  * 人工智能
  * 心理学
  * 信息论
  * 语义学
  * 科学社会学
  * 逻辑学
  * 科学学
  * 控制论
  * 机械论
  其他与哲学相关的学科
  * 宗教哲学
  * 政治哲学
  * 法律哲学
  * 物理哲学
  * 天文哲学
  * 化学哲学
  * 语言分析哲学
  * 佛教哲学
  * 教父哲学
  * 教育哲学
  * 语言哲学
  o 日常语言哲学
  * 自然哲学
  * 经济哲学
  * 同一哲学
  * 思辨哲学
  * 生物学哲学
  * 中国哲学史史料学
  * 历史哲学
  * 易学
  * 经学
  * 玄学
  * 灵源泛哲学体系
  * 诸子哲学
  哲学命题
  * 自由意志
  * 决定论
  * 因果律
  * 随机性
  * 白马非马
  * 百姓日用即道
  * 悖论
  * 变化日新
  * 辩者二十一事
  * 仁为万物之源
  * 体用一源
  * 天不变道亦不变
  * 天道自然
  * 万物皆备于我
  * 物极必反
  * 心统性情
  * 心无本体
  * 新故相除
  * 形质神用
  * 性即理
  * 性日生日成
  * 一分为二
  * 一物两体
  * EPR悖论
  * 坚白相盈
  哲学著作
  周文王《周易》
  老子 《道德经》
  尼采《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
  叔本华《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
  康德《纯粹理性批判》
  罗素《幸福之路》
  卢梭《社会契约论》
  黑格尔《精神现象学》
  柏拉图《理想国》
  张荣寰《人学研究及其应用》
  《哲学研究》、《逻辑哲学论》、《存在与时间》、《正义论》
  还有最新出版的《苏菲的世界》(乔斯坦•贾德)
  伯特兰•罗素
  《论几何学的基础》
  《莱布尼茨的哲学》
  《数学原则》
  《数学原理》 (3卷,与怀特海合著)
  《哲学问题》
  《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知识》
  《逻辑原子主义哲学》
  《数理哲学导论》
  《心的分析》
  《物的分析》
  《对意义和真理的探究》
  《西方哲学史》
  《人类的知识--其范围和界限》
  《我的哲学发展》
  主要的哲学家
  1、西方
  (1)希腊哲学家
  赫拉克利特(火本原说创始人)
  泰利斯(水本原说创始人)
  阿那克西曼德(无定说创始人)
  阿那克西美尼(气本原说创始人)
  毕达哥拉斯
  克塞诺芬尼
  巴门尼德
  芝诺
  恩培多克勒
  阿那克萨戈拉
  留基波(原子论创始人)
  苏格拉底
  柏拉图
  亚里士多德
  伊壁鸠鲁
  (2)基督教哲学
  查士丁
  奥古斯丁
  拉克坦修
  托马斯•阿奎那
  罗色林
  安瑟尔谟
  罗吉尔•培根
  (3)文艺复兴后
  弗朗西斯•培根
  霍布斯
  笛卡尔
  斯宾诺莎
  莱布尼茨
  洛克
  贝克莱
  休谟
  卢梭
  康德
  费希特
  黑格尔
  费尔巴哈
  马克思
  尼采


名人见解
  胡适
  胡适在他的《中国哲学史大纲》指出:“凡研究人生且要的问题,从根本上着想,要寻求一个且要的解决”这样的学问叫做哲学。


  十八世纪德国著名浪漫派诗人、短命天才诺瓦利斯(1772—1801)关于哲学的定义:哲学是全部科学之母。哲学活动的本质原就是精神还乡,凡是怀着乡愁的冲动到处寻找精神家园的活动皆可称之为哲学。哲学是对世界终极意义的解释,它在解释中使我们了解世界,使世界在我们的意识中合理化,从而为我们提供心灵的慰藉。


  爱因斯坦关于哲学的定义:如果把哲学理解为在最普遍和最广泛的形式中对知识的追求,那么,哲学显然就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之母。


  冯友兰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简史》中提到自己的哲学定义:“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中外哲学的产生皆起源于疑虑与惊讶。譬如屈原之《天问》曰:遂古之初,谁传道之?上下未形,何由考之?整整一部长诗,一百五十八问,皆是对宇宙人生的奥秘、对远古神话的传说的惊讶与疑虑。哲人正是由此开始了自己独立的思索与探求。并且,惊讶与疑虑将始终伴随着哲人的沉思。


  毛泽东说:什么叫哲学?哲学就是认识论。为什么关于思想的问题是哲学的最基本问题?关于任何事物的思想,首先它是一种思想,它都与关于思想的思想密切相关。关于思想的思想,是全部思想的关键。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22:32 , Processed in 0.106733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