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827|回复: 1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曹军庆:青年作家需要呼吸浪漫主义, 那是文学给人温暖的东西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2 14:49:5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青年作家需要呼吸浪漫主义, 那是文学给人温暖的东西
2013-06-29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曹军庆《长江文艺选刊版·好小说》副主编
“好的作家应该保持沉默,不和同行去争,暂时忘掉这个文坛”

在我看来,作家只有好的,不好的,一般这样划分,而不在于仅仅是年龄和代际上的区别。所谓青年作家,是外界对他的期待而已,没必要把年龄看得太重。
我感觉,总的来说,湖北文学有共性,一是强调地域文化特征,二是因作家的生活积累扎实,创作上偏写实。这个共性在青年作家群体中也能见到传承和影响。
文学需要个性的表达。很难给青年作家提什么具体的建议。不过,我想,强烈的个性、开阔的视野,再加上前卫、先锋的精神,会让湖北文学走得更远。一个人在年轻的时候容易秉有敢于冒犯的先锋精神,而年纪大后往往会趋于保守。所以,我希望青年作家,在继承已有的现实主义传统上,提倡先锋精神,为湖北文学增添新的活力。
现实主义的写作如今大面积丧失了文学想象力,让我感到比较担忧。现在很多人都说现实很强大,很多事情已经到了作家虚构也达不到边界,比虚构更加像是假的,更加不可想象。但我想说的是,即便如此,文学的想象力也不能被抹杀掉。实际上,现代传媒中的现实有可能也有欺骗,而在小说里看似不真实、虚构的东西,有时反而是更真实的现实存在。当然,现实太强大,也造成文学空间变得狭小,浪漫主义从此变成了稀缺的品质。我觉得,青年作家也需要呼唤浪漫主义精神,那是文学给人温暖的东西。

2#
 楼主| 发表于 2014-4-22 14:55:37 | 只看该作者
签约作家曹军庆作品研讨会在安陆召开

发布时间:2010-03-20 来源: 记者余恒 晚报



  签约作家曹军庆作品研讨会在安陆召开
  刘醒龙、陈应松等文学“大腕”到场点评
  □ 记者余恒 晚报记者卫冬 报道
  本报讯 由安陆市委宣传部、湖北省作家协会文学院、《长江文艺》杂志社联合举办的(安陆籍)作家曹军庆作品研讨会11月30日在安陆召开。
  近年来,安陆文艺不断得到发展和繁荣,安陆籍作家的不少精品力作在省内、国内屡屡获奖,曹军庆就是近年来涌现出的突出代表。曹军庆目前已在《上海文学》、《长江文艺》、《芳草》、《天涯》、《清明》、《山花》等文学刊物上发表中短篇小说近百万字。曹军庆短篇小说《什么时候去武汉》还获得《长江文艺》2003年度小说奖,是目前孝感惟一一位在籍签约作家。
  著名诗人梁必文,《长江文艺》杂志社社长、著名诗人刘益善,湖北省作协副主席、《芳草》杂志社主编刘醒龙,省作协文学院院长陈应松,著名文学评论家刘川鄂、张洁,著名作家刘富道、赵金禾等文化精英应邀参加研讨会。与会著名作家们认为,曹军庆在文学创作中具有开阔的视野,能够运用一些先锋的写作手法来反映社会底层平民生活,其别具一格的创作风格,能够引起大众读者的共鸣,是我省有影响的作家之一。

3#
 楼主| 发表于 2014-4-22 14:56:21 | 只看该作者
《长江文艺》杂志社2008年度文学期刊发展论坛召开来源 : 安陆新闻网2008年12月23日 10:18:39

    安陆新闻网消息(特约记者 易千元 记者 尹谦 报道)12月22日上午,省作家协会《长江文艺》杂志社2008年度文学期刊发展论坛会议在金榜大酒店会议室召开。全省二十余家期刊社社长参加了会议。安陆市政府副市长刘爱萍、市文体局局长曹成海出席了会议。



    会上,来自《长江文艺》、《芳草》等期刊社的社长们畅谈了文学期刊的发展,交流了各自成功的经验,并针对办刊过程中的困惑与困难进行了探讨。
    文体局局长曹成海对我市文学艺术的发展及现状进行了介绍。
    副市长刘爱萍作了讲话,对各期刊社的到来表示欢迎,并对他们为我市文学发展所提供的帮助予以感谢。她表示,近年来我市文学创作队伍越来越壮大,文学作品越来越丰富,文学氛围越来越浓厚,并逐步形成了以本土小说为代表的文学品牌,这是我市文学爱好者共同努力的结果。她要求,大家要怀着一颗对文学艺术不断追求的心,将我市文学创作推上一个新的台阶,为我市文学艺术的长足发展和进一步崛起做出自己最大的努力。
    会议由湖北省作家协会、《长江文艺》杂志社、安陆市人民政府主办,安陆市文化体育新闻出版局承办。参加此次会议的还有市文联主席易千元、安陆市作家赵金禾、曹军庆及我市部分文学爱好者。

4#
 楼主| 发表于 2014-4-22 14:57:02 | 只看该作者
“懒散作家”曹军庆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73842830101afnu.html



    一直想写点关于曹军庆的文字,总心存犹豫,作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连续三届签约作家,很多高人在写他,思来想去,站在普通朋友的角度来写吧,不涉及文学创作。
   我认识曹军庆是2007年春,当听说,“这是曹军庆,湖北签约作家,出了两本小说集”,于是我多看了几眼,很普通,和平凡人没有两样,如果硬要找出一点与众不同的话,就是他的发型,卷着的,每一根都有各自的方向。他话少,语调也低,感觉有些腼腆,难得和知名作家挂上钩,正因如此我们成了朋友。
   军庆喜欢用“一下了”来形容一些事情,请朋友吃饭 “聚一下子”、邀人打牌 “搞一下子”,约人喝茶 “聊一下子”-------,对“一下子”,如此钟情定有原因,我想他“一下子”成了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一下子”出了两部短篇小说集,一部中篇小说集,一部长篇小说即将面世,“一下子”成了全国有影响的作家,恐怕一般人“一下子”难以做到。
   军庆不怎么珍惜时间,曾听说一个作家常在办公室门口贴上“十一点半之前概不会客”的纸条,作家惜时,可见一斑。军庆不一样,他喜欢玩,什么都玩,麻将、纸牌无所不会,嗓子差点,朋友唱歌也听,不时还踩两步,从未拒绝朋友玩的邀请,最严重的拒绝是“晚点来”,一次聊天我问,你如此轻松,怎么还有这么高产的作品呢,他很随意地说了一句对我来说近乎禅意的话,玩就认真玩,写就认真写,我释然。
    军庆的文字简洁,夫人看了军庆的小说对我说,“你用十个字表达的意思,人家五个字就说清了,”确实,军庆的作品干净,不浪费一个字,以致每年春节军庆发给我的短信总是五个字外加两个标点,“徐兄,新年好!”这是我最感温馨的节日短信之一,所有的祝福包含其中,加一个字都显多余。
    军庆随和、简单,在我们这座小城,不论是写作新人还是有一定知名度的作家,都喜欢跟他在一起,跟他打交道没有负担,没有谁高谁低的压力,大家是朋友,说什么都行。2012年,他被借用到省作协,主编长江文艺《好小说选刊》,回到小城总要和朋友们聚一聚,有时预先打电话。有次我开玩笑说你已成大作家了,不会忘了这帮朋友吧?他仍旧是略带腼腆地摇摇头,语调不高却坚定“不会”,从他的眼神里我看得出这是发自内心的。
    朋友相聚喜欢神侃,天南海北、东的龙王西的海,聊到兴头上一些国骂之类的不便在文章里表达,不便登大雅之堂的语言,也尽情地释放了出来,不时引来阵阵笑声,也许我也在其中吧,对这样的语言从作家口中说出,竟那样自然,丝毫没有粗俗感觉。我开玩笑说“粗话出自文人口也带三分雅”,大家居然赞成我的说法,我拍了一回“文屁”。
     我有幸听了军庆在几次较正规场合的发言,讲话的语调依然平和,调门不高,与他的文字一样,没有废话,抓住要害,一语中的,没有半点附和应付的成分,记得为太白纪念馆“布展”的征求意见会上,他的发言在我看来会有人不愿听,他说了,很诚恳;再一次在一中的“文学讲座”上,军庆作了一个题为“文学的光亮”的演讲,对文学的认知深刻。这些认知在他的小说中一定得到了充分的释放,我终于找到了一点他的小说产生影响的原因。也给我增加了一道屏障,写小说不容易,单靠文字的组合技巧和情节的刻意安排远远不够,必须对社会、对事物有深刻的认识和仔细的观察,否则难想象能够写出有影响力的作品。
    在朋友的印象中,军庆不够“勤奋”,甚至有些“懒散”,但其作的品数量和质量,都是对他“懒散”的直接否定。有的作家朋友聊天时说一天可以写五千甚至一万字,这时候军庆表现出了惊讶,那么军庆写作的进度在哪里呢,我曾试图知道,但没有问。有一点我是知道的,他的文字很少修改,很多连载的小说是边写边发表的。在和朋友相聚时,甚至在餐桌上,军庆不时玩手机,有朋友开玩笑,又在和哪个粉丝联系,这么急?吃饭也不闲着,他总是笑笑,不置可否,后来我知道他是突然想起一段话,或者一个需要的场景,怕事后忘了,把它记下来,好一个“懒散”了得。我终于知道了看似懒散的曹军庆却有高产作品的原因。
     这就是曹军庆,看似懒散的曹军庆。




5#
 楼主| 发表于 2014-4-22 14:59:58 | 只看该作者
6#
 楼主| 发表于 2014-4-22 15:00:27 | 只看该作者
曹军庆作品研讨会在安陆举行

    荆楚网消息 (湖北日报)  (记者易飞)11月29日,湖北省作家协会第六、七届签约作家曹军庆短篇小说集《雨水》研讨会在安陆市举行,省作协负责人及著名作家、评论家梁必文、刘益善、刘醒龙、陈应松、刘富道、张洁、刘川鄂、何子英、喻向午等30余人与会。
    曹军庆,安陆市文联干部,是我省近年涌现的优秀短篇小说作家之一。近20年来,他坚持农村题材的短篇小说创作,收获颇丰,受到文学界关注。此次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的短篇小说集《雨水》,收录了其近年创作的优秀短篇小说23篇。
    与会专家充分肯定曹军庆小说视野开阔,构思精妙,艺术技巧娴熟,语言精炼,“以隐性的手术刀,解剖生活中残酷的现实”。专家也同时指出,曹军庆小说要进一步加强现实层面的书写和人物心理的展示。
    研讨会由省作协文学院、《长江文艺》杂志社和安陆市委宣传部主办。

7#
 楼主| 发表于 2014-4-22 15:01:20 | 只看该作者
第六届湖北文学奖单年奖颁出 “基层文学”首次获奖
2014-01-09 来源:长江商报

长江商报消息 本报讯(记者 卢欢 通讯员 吴小斌)昨日,第六届湖北文学奖单年奖在武昌颁出。此次评奖工作于去年10月启动,省作协首次对省内优秀文学期刊、优秀文学编辑进行了盘点,继续奖励文学新锐,并首次为老牌文学杂志《长江文艺》设立“长江文艺优秀作品奖”。
此次荣获优秀文学期刊奖的有《清江》《武钢文艺》《十堰作家》《三袁》《土家族文学》5家文学期刊。“优秀文学编辑奖” 获得者包括《长江文艺》何子英、《问鼎》何存中、《汉水》段明贵、《荆州文学》黄大荣、《九头鸟》柯于明5人,青年作家宋小词、郑保纯、刘敏获“文学新锐奖”。新设立的“长江文艺优秀作品奖”则从《长江文艺》2011—2012年两年发表的作品全中遴选15部(篇) 优秀作品,刘庆邦、于坚、曹军庆、姚鄂梅、张永久、李建春等作家、诗人“榜上有名”。
据悉,湖北文学奖原本每三年评选一次,授奖范围仅限于作品奖和新人奖,而自第六届评选开始,每两年评选一次,分单、双年评选。新修订的评奖条例更加重视对基层作家、新锐作家和基层文学刊物及编辑的奖励,以及对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和被改编为影视等其他艺术样式的原创作品的奖励。第六届湖北文学奖双年奖将于明年3月开始举行,届时将评选长篇小说、中

8#
 楼主| 发表于 2014-4-22 15:03:13 | 只看该作者
9#
 楼主| 发表于 2014-4-22 15:04:44 | 只看该作者
首届孝感市文化名家评选结果公示

2013-09-20
    来源:孝感日报

       自2013年5月18日发布“首批‘孝感市文化名家’选拔公告”起,至2013年7月31日止,孝感市文化名家工程办公室共收到申报者230名。在评选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专家评审委员会按照《孝感市文化名家工程实施方案》和评审规则,综合考量个人获奖等级、创作成果、社会贡献与影响等情况,经过初评、终评,共评选出首批孝感市文化名家19名、首批孝感市优秀文化人才31名。为保证评选结果公开、公正,现将文化名家入选人员简要情况和优秀文化人才入选名单面向社会公示,接受群众监督。公示期为7天。如有异议,可来电、来信如实反映,也可直接到孝感市文化名家工程办公室当面反映。联系方式:孝感市乾坤大道123号市行政中心五楼519室,电话:0712—2280519。

孝感市文化名家入选名单
(按姓氏笔画排序)

1、王汉卿,男,1964年生,云梦县楚剧团团长。从事戏剧表演工作多年,获得多个文艺表演奖项,具有代表性的有:1998年主演的小品《乘凉》获省文化厅第二届“楚天群星奖”优秀奖,2001年主演的《民选村官》获省文化厅第二届楚剧艺术节优秀表演奖。1993年,被省文化厅评为“百团上山下乡”先进工作者;2009年,被文化部评为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

2、王顺华,男,1954年生,孝感美协副主席,安陆水墨漫画院院长。先后在《人民日报》、《文汇报》、《光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漫画》等报刊发表作品4000余件,60余件作品在国际国内比赛中获奖。其中,水墨漫画《易辙》在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主办的全国首届水墨漫画大赛中获奖,《有福何须千贯财》在中国新闻漫画研究会主办的2011年全国水墨漫画大赛中获奖,著作《水墨漫画研究》获文化部全国画院优秀创作研究奖。现为安陆水墨漫画代表性人物。

3、毛峰,男,1963年生,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摄影家协会理事、孝感市摄影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从事新闻摄影工作多年,作品多次获得重要奖项,其中,2013年摄影作品《生死时刻 破冰救人》被湖北省委宣传部授予第八届“屈原文艺奖”;2006年摄影作品《聚焦今日武当》荣获中国新闻学会颁发的一等奖;2008年摄影作品《灵》入选中国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的中国武当(国际)摄影大展;2009年摄影作品《云梦皮影》荣获湖北省优秀新闻摄影二等奖;2010年摄影作品《剪纸艺人》荣获中国国际新闻摄影暨中国新闻“金镜头”优秀奖。

4、李文俊,男,1964年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孝感市书协副主席、孝感市作家协会理事,擅长行草书,书法作品多次入选国内外重大书法展,并被日本、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地收藏。1996年,32岁时其书法作品便入选孝感首届“睡虎奖”书法大赛并获金奖(授予单位:孝感市文联、书协),2011年行草作品(六尺整幅中堂)入展中国书法权威机构——中国书法家协会举办的顶级学术性、综合性、素有“书法奥运”之称的全国第十届书法篆刻作品展览,并收入作品集,时任全国人大委员长吴邦国同志莅临参观。2009年12月,书法作品入选建国60周年以来首次文化工程晋京活动“荆楚墨象”湖北省书法篆刻展及作品集,此次活动汇集湖北省已故、现存重要书法家作品,由湖北省文联、湖北省书法家协会主办。

5、李世叶,女,1954年生,国家一级作曲,创作大、小型音乐作品40余部,歌曲、曲艺作品20余首,音乐作品和学术论文获得多个重要奖项。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有:大型楚剧《中原突围》(参与作曲)获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大型楚剧《虎将军》(参与作曲)获文化部“文华奖”;楚剧《吊子卖鞋》音乐创作获中国文联“中国戏曲奖”;主持创作的楚剧《冬日荷花》获湖北省首届艺术节“文华新剧目”奖;《论旧形式的改造与新形式的创立》获中国戏曲音乐论文二等奖。2008年,被评为孝感市“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政府津贴。

6、刘正洪,男,1966年生,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以中国山水画见长,作品多次获奖,在湖北省美术界有较高知名度。代表性作品有:《我们万众一心》(1999年),获第九届全国美术展优秀奖;《日出东方》(2007年)获建军八十周年全国优秀美术作品奖;《晨喧》(2008年)获第六届中国体育美术作品展优秀奖,并被中国奥委会收藏;《众志成城》(2008年),入选第三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废墟上的春天》(2009年根据汶川大地震创作)被中国美术馆收藏,并且参加了第五届中国北京国际美术双年展,2011年入选第四届全国青年美术作品展览,并被授予优秀奖。

7、李守义,男,1939年生,孝感市民间文艺家协会、曲艺家协会主席。从事文化工作55年,退居二线后潜心研究孝感地域文化近20年,为弘扬孝感民间文化,申报“中国孝文化之乡”作出了重要贡献。著有《孝感文化研究》、《孝感孝文化》、《孝感孝子》、《孝感文化史》、《孝感文化馆志》、《孝感地区民间故事集》、《孝感地区谚语集》等多部著作。主持了多项重要文化项目,其中,《民间文学集成》于1991年被湖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授予“屈原奖”一等奖,《中华孝文化研究》于2010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成绩突出贡献奖”。

8、吴厚雄,男,1959年生,中国戏剧文学学会会员、湖北省曲艺家协会会员、孝感市文艺家协会副主席。20年来,共创作剧本、曲艺节目100多个,撰写公益文章近40篇,在全国报刊杂志发表小说、故事、戏曲曲艺80万字,其中,剧本《人在刹那间》获得中国文联颁发的“曹禺戏剧文学奖”,剧本《两个女人的清明》、《未来宝贝》分别获得中国戏剧文学学会颁发的首届全国戏剧文学奖二等奖、第五届中国戏剧文学奖二等奖,剧本《请帖》获得湖北省文化厅颁发的第三届楚剧艺术节剧本创作二等奖,被誉为“湖北省高产优质的剧作家”,曾被湖北电视台采访并制作播出专题访谈片。

9、周水涛,男,1956年生,湖北工程学院三级教授。从事文化文艺研究多年,著有多部有影响力的专著和论文,如《新时期小城镇叙事小说视野中的小城镇》(2009年湖北人民出版社)、《新时期农民题材小说研究》(2010年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论文《传递城乡蜕变的混响——论农民工题材小说矛盾揭示的深刻性》(发表于2010年《文艺争鸣》)、论文《略论农民工小说人物建构的“去典型化”特征》(发表于2010年《小说评论》)。其中,论文《略论农民工小说人物建构的“去典型化”特征》获2011年湖北省第七届文艺论文奖,论文《“精神痛苦”与文学批评之回顾》获湖北省委宣传部1997年优秀论文三等奖。

10、周芳,女,1973年生,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湖北省文艺理论家会员、孝感市作协常务理事。长期从事散文创作和文艺评论,在全国各类报刊杂志发表文学作品400余篇,多篇作品获全省、全国大奖,散文在全省有较高知名度。已出版多部散文集,其中,散文集《执手何须倾城》以独特的时代洞察力和女性视点,于2012年荣获中国散文单项最高奖—第五届冰心散文奖。

11、饶平想,男,1948年生,国家一级作曲。1970年参加工作至今,一直从事戏曲音乐创作与戏曲音乐理论研究工作,发表了近百万字的专业学术论文和53部大型音乐作品。其中,编著的《戏曲唱词写作》专业书稿(32课时)被用作武汉音乐学院教材,负责主持作曲的大型楚剧《虎将军》获国家文化部“文华奖”,项目负责并担任第一稿作曲的大型楚剧《中原突围》获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因专业成就突出,曾被省文化厅、人事厅授予全省文化系统模范工作者,并记大功一次。

12、秦礼刚,男,1949年生,国际木偶联会会员、中国木偶皮影学会理事,现任湖北省云梦县梦泽影戏馆馆长,在皮影传承创新和对外文化交流方面有突出贡献。创作演出的皮影剧《武松打虎》获得国际木偶皮影大会组委会颁发的第21届国际木偶皮影“最佳传承奖”和国家文化部颁发的“文化遗产日”奖。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文化演出活动,2007年6月在北京世纪坛为温家宝、李长春等中央领导做过专场演出,曾在法国等世界多地巡演,美、英、法、意、俄等多国人士慕名前往云梦观摩学习。其文化传承事迹受到各级媒体高度关注,已被中央电视台报道12次,新闻联播报道3次,国际在线报道4次。2012年,被国家文化部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皮影戏(云梦皮影戏)代表性传承人”。

13、徐忠德,男,1932年生,现任职于汉川市文化馆善书传承基地。从1978年开始,从事善书宣讲活动35年,从未间断,在原有的善书唱腔曲牌上新创“滑稽腔”、“小曲”等,创作善书近50卷,改编移植100多卷,培养了一批善书人才,对挖掘保护传承善书这一曲种有突出贡献。2008年,被国家文化部认定为“汉川善书国家级传承人”。

14、黄世猛,男,1958年生,湖北省报告文学协会副秘书长。从事报告文学创作32年,先后在省以上报刊发表各种报告文学约300万字,《共和国士兵的母亲》、《黄河的儿子》、《导弹司令和他的白发亲娘》等20多件作品分获全国和省级文学奖,其中,长篇小说《鲜艳的红纽带》于2012年获中央宣传部第十二届“五个一工程奖”。

15、曹军庆,男,1962年生,中国作协会员、现任湖北省安陆市作协主席。近20年来,坚持农村题材短篇小说创作,收获颇丰,受到文学界广泛关注。迄今已出版三部小说集,发表作品字数近200万字。其中,小说集《雨水》、《越狱》分别获得湖北省委宣传部颁发的第七届、第八届“屈原文艺奖”,小说《什么时候去武汉》、《弥留之际》分别获得2003年、2007年“长江文艺年度小说奖”。2005年到2011年,凭借优秀的创作成果成为湖北省文学院连续四届签约作家,被誉为湖北省少有的“高产高质”作家。2007年,湖北省作协专门召开了曹军庆作品研讨会。作为省内颇具影响的作家,现正在用自己的创作实践引领和带动地方文学创作。

16、程云鹰,女,1949年生,中国群众文化学会会员,湖北省舞蹈家协会会员。策划、组织过许多大型文艺活动,1992年担任第二届全国农民运动会开幕式大型文体表演主要编导,1994-2000年连续参与孝感市春晚组织策划担任艺术总监。编导的30多个舞蹈分别在部、省、地级多次获奖。为培养孝感舞蹈人才作出了贡献,1986-1990年每年都举办暑期少儿舞蹈培训班,培训舞蹈骨干千余人。在民间舞蹈理论研究方面也有卓越贡献,收集、整理、编写了孝感民间舞蹈,参加了《中国民族民舞集成·湖北卷》的编写工作,并主编了《中国民族民间舞蹈集成·湖北孝感卷》,1997年由长江文艺出版社正式出版。2000年获孝感市政府专家津贴。

17、管丽芳,女,1954年生,湖北省工艺美术家,现为孝感雕花剪纸研究所艺术顾问。在剪纸“破刀”技法上有独特的心得和体会,现为孝感地区破刀第一人,代表作品有剪纸《孝感花样》(被中华文化促进会艺术委员会授予“特等奖”)、剪纸《槐荫记》(被湖北省群艺馆授予“特别奖”)等。2008年被湖北省政府授予“湖北省工艺美术名人”称号。2011年,应国家文化部邀请,参加在北京举办的“全国百名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迎春展示活动”,活动作品被国家文化部非遗司永久收藏。2012年,被国家文化部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雕花剪纸代表性传承人”。

18、蔡明强,男,1955年生,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湖北省音协理事、孝感市音协主席。参加工作40多年,历经多个文化工作岗位和京汉楚各剧种,参与、策划、导演了多项大型文体活动,参加了多次全省、全国性文艺汇演,获得多个奖项。参与了1992年全国农运会开幕式策划组织工作;参与策划、导演了中央电视台在孝《激情广场》、《星光大道》等活动;策划、执导我市历届春晚及市运动会开幕式等活动。1989年,以首席小提琴的身份参加大型楚剧《虎将军》的进京演出,该剧获国家文化部“文华奖”;1993年,以首席小提琴的身份参加大型楚剧《中原突围》的演出,该剧获中央宣传部“五个一工程奖”;1995年,配乐、制作的孝感市“以文补文”电视专题片获得湖北省文化厅优秀奖。

19、管淳,男,1954年生,湖北省时事报道专业委员会副会长、孝感市作协副主席。从事新闻工作30年,兼顾散文创作,累计获得湖北新闻奖、中国地市报新闻奖、中国大中城市党报新闻、副刊文学奖、湖北省市州报新闻奖项共200余个。其中,通讯《16年,一个女人与一条路》被湖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授予2012年度湖北新闻奖二等奖;书评《冷色及其背面》被湖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授予2011年湖北新闻奖报纸副刊复评暨2011年度全省报纸副刊作品年赛金奖。多年来为《孝感日报》重大报道的组织、策划发挥了重要作用。

孝感市优秀文化人才入选名单
(按姓氏笔画排序)

田寿永   李汉超    许    华    朱仲先   刘志铁     池福新
张开礼   余元初    张文斌    张玉义    陈    军    张华明
张弛鹏   孟志远    张    昕    何    波    陆舍无    何    标
柳长忠   金丽萍    周吟慧    周革平    南    飞    胡大立
祝    伟   胡侠波    徐怀德    黄明珠    彭志伟   彭斌武
戴俊超

孝感市文化名家工程办公室
2013年9月20日

(责任编辑: 黄一亭 )

10#
 楼主| 发表于 2014-4-22 15:07:30 | 只看该作者
新世纪以来反映当代农村生活小说要目

长篇小说
艾 伟:《越野赛跑》,《花城》2000年第3期。
柯云路:《黑山堡纲鉴》,《花城》2000年第6期。
中篇小说
韦晓光:《事犹未了》,《十月》2000年第1期。
黄晓萍:《祖坟》,《十月》2000年第2期。
关仁山:《平原上的舞蹈》,《十月》2000年第3期。
刘庆邦:《神木》,《十月》2000年第3期。
王春槐:《趴牛的青玉米》,《十月》2000年第3期。
正 昌:《父子游戏》,《十月》2000年第4期。
南 台:《送行》,《十月》2000年第6期。
残 雪:《阴谋之网》,《钟山》2000年第4期。
金学种:《死岙故事》,《钟山》2000年第6期。
邓宏顺:《有儿为官》,《中国作家》2000年第10期。
鲍 十:《生死庄稼》,《中国作家》2000年第10期。
吕 新:《米黄色的朱红》,《花城》2000年第1期。
行 者:《皇后风物志》,《花城》2000年第4期。
蔡测海:《畜生》,《花城》2000年第4期。
傅建文:《恒河梦魇》,《花城》2000年5期。
陈 武:《丁大宝的艳事生涯》,《花城》2006年第2期。
史生荣:《空缺》,《清明》2000年第1期。
殷金虎:《走出村庄》,《清明》2000年第1期。
韦晓光:《告村长》,《清明》2000年第2期。
刘增元:《漫天雪花》,《清明》2000年第2期。
曹玉林:《太平岁月》,《清明》2000年第3期。
钱玉贵:《遭遇城市》,《清明》2000年第3期。
冉正万:《一生一世》,《清明》2000年第4期。
凌可新:《乡邻》,《清明》2000年第4期。
李建森:《最后一笔提留款》,《清明》2000年第4期。
孙志保:《麦子熟了》,《清明》2000年第5期。
李西岳:《人活在世》《清明》2000年第5期。
曹军庆:《泥工王明礼》,《清明》2000年第5期。
张雨贵:《紧急组团》,《长城》2000年第2期。
何玉茹:《太阳为谁升出》,《长城》2000年第4期。
何 申:《坝根子》,《长城》2000年第6期。
刘增元:《断侉子》,《上海文学》2000年第3期。
吕 新:《我们》,《上海文学》2000年第10期。
星 竹:《中西部》,《人民文学》2000年第1期。
王方晨:《乡村火焰》,《人民文学》2000年第2期。
何 申:《村民钱旺的从政生涯》,《人民文学》2000年第8期。
白莲春:《拯救父亲》,《人民文学》2000年第9期。
艾 伟:《回故乡之路》,《人民文学》2000年第12期。
胡学文:《秋风绝唱》,《长江文艺》2000年第1期。
星 竹:《彩票》,《时代文学》2000年第3期。
方明贵:《雪村》,《山东文学》2000年第3期。
阙迪伟:《小沃村》,《长江文艺》2000年第6期。
短篇小说
刘庆邦:《外面来的女人》,《收获》2000年第5期。
姜贻斌:《三道关》,《十月》2000年第1期。
残 雪:《挖山》,《十月》2000年第5期。
刘庆邦:《女人》,《钟山》2000年第1期。
鲁 雁:《人面桃花》,《钟山》2000年第3期。
阎顺利:《兄弟树》,《中国作家》2000年第3期。
钦志新:《母亲》,《中国作家》2000年第8期。
于怀岸:《断魂岭》,《花城》2000年第4期。
墨 生:《孙大狱纪事》,《清明》2000年第2期。
曹军庆:《悔棋》,《清明》2000年第3期。
傅昌尧:《梅和水菱镇的裁缝》,《清明》2000年第4期。
蔡长明:《太阳接近山顶》,《清明》2000年第5期。
傅道亮:《麦收时节》,《清明》2000年第6期。
蔡之岳:《我们已经忘了那件衬衫》,《清明》2000年第6期。
夏 景:《胡文静饮驴》,《长城》2000年第2期。
陈映实:《惬意》,《长城》2000年第3期。
李金海:《猎狐》,《长城》2000年第3期。
贾兴安:《臭庄》,《长城》2000年第6期。
韦俊海:《守望土地》,《人民文学》2000年第8期。
徐 庄:《快活的农民郑福》,《人民文学》2000年第9期。
徐庄:《我怎样来当仓库保管员》,《人民文学》2000年第9期。
郭文斌:《呼吸》,《人民文学》2000年第12期。
阙迪伟:《麦地里的云》,《上海文学》2000年第2期。
黄燕萍:《又见椹子红》,《上海文学》2000年第9期。
于田儿:《关帝庙,土地庙》,《上海文学》2000年第10期。
于田儿:《石屋》,《上海文学》2000年第10期。
尚 志:《海选村长》,《当代人》2000年第3期。
柏 原:《瘪沟》,《飞天》2000年第3期。
赵剑平:《事故》,《民族文学》2000年第6期。
石舒清:《旱年》《民族文学》2000年第4期。
赵德发:《杀了》,《青年文学》2000年第12期。
2001
长篇小说
阎连科:《坚硬如水》,《钟山》2001年第1期。
中篇小说
夏天敏:《好大一对羊》,《当代》2001年第5期。
李肇正:《女佣》,《当代》,2001年第5期。
墨 白:《告密者》,《收获》2001年第2期。
方 方:《奔跑的火光》,《收获》2001年第5期。
徐承伦:《花儿》,《十月》2001年第3期。
胡学文:《乡村战争》,《十月》2001年第5期。
张 者:《找不到话说》,《十月》2001年第6期。
毕飞宇:《玉秀》,《钟山》2001年第6期。
房 光:《一沟柳树》,《中国作家》2001年第1期。
亚 子:《五十年谋杀》,《中国作家》2001年第5期。
吕 新:《瓦蓝》,《花城》2001年第4期。
温亚军:《给儿子娶个媳妇》,《清明》2001年第1期。
肖仁福:《一票否决》,《清明》2001年第2期。
唐 镇:《耿庄故事》,《清明》2001年第2期。
孙志保:《孙家庄纪事》,《清明》2001年第3期。
曹军庆:《李玉兰还乡》,《清明》2001年第3期。
陈玉龙:《乡长失踪》,《清明》2001年第3期。
王 向:《洗劫》,《清明》2001年第5期。
王大进:《错误》,《长城》2001年第1期。
赵德玺:《整钱的艰难》,《长城》2001年4期。
何香久:《一条河的诞生》,《长城》2001年第6期。
毕飞宇:《玉米》,《人民文学》2001年第4期。
迟子建:《鸭如花》,《人民文学》2001年第2期。
梁晓声:《民选》,《小说家》2001年第5期。
凌可新:《人事儿》,《百花洲》2001年第6期。
短篇小说
陈爱萍:《一个有点无聊的夜晚》,《当代》2001年第4期。
韩蔼丽:《杏叶小记》,《收获》2001年第3期。
李修文:《夜半枪声》,《收获》2001年第4期。
刘庆邦:《姐妹》,《十月》2001年第2期。
陈继明:《举妈妈的葬礼》,《十月》2001年第5期。
储福金:《蔷薇》,《钟山》2001年第1期。
刘庆邦:《遍地白花》,《钟山》2001年第2期。
焦 雷:《鳝鱼阿四》,《中国作家》2001年第12期。
顾文显:《割豆割豆》,《中国作家》2001年第12期。
郭文斌:《立夏》,《中国作家》2001年第12期。
庞余亮:《薄嘴唇的斧头》,《花城》2001年第6期。
剑 平:《垴山人的光阴》,《清明》2001年第2期。
戴文杰:《彼岸》,《清明》2001年第2期。
武 耘:《背景》,《清明》2001年第3期。
韩旭东:《浑身痒痒》,《清明》2001年第5期。
傅爱毛:《洞房花烛》,《清明》2001年第5期。
谢燎原:《阿金》,《清明》2001年第5期。
付德芳:《望断山路》,《清明》2001年第5期。
刘玉栋:《葬马头》,《长城》2001年第2期。
刘玉栋:《干燥的季节》,《长城》2001年第2期。
迟子建:《月白色的路障》,《长城》2001年第3期。
但 及:《一只羔羊叫欢喜》,《长城》2001年第5期。
阎连科:《梁湾儿》,《上海文学》2001年第17期。
梁晓声:《突围》,《人民文学》2001年第2期。
刘庆邦:《乡村女教师》,《人民文学》2001年第3期。
王祥夫:《夹子》,《人民文学》2001年第6期。
王祥夫:《演出》,《人民文学》2001年第6期。
陈忠实:《日子》,《人民文学》2001年第8期。
徐 庄:《发疯的村庄》,《人民文学》2001年第9期。
刘亮程:《榆树的影子》,《人民文学》2001年第11期。
刘照如:《媒婆说媒》,《时代文学》2001年第1期。
闵凡利:《地瓜呀地瓜》,《红岩》2001年第2期。
漠 月:《锁阳》,《朔方》2001年第5、6期。
王建平:《回家》,《山东文学》2001年第5期。
漠 月:《放羊的女人》,《青年文学》2001年第7期。
迟子建:《换牛记》,《作家》2001年第9期。
王鸿达:《方庄行动》,《飞天》2001年第11期。
秦 岭:《四爷》,《短篇小说》2001年第9期。
谢友鄞:《人间有情埋起来》,《福建文学》2001年第10、11期。
2002
长篇小说
尤凤伟:《泥鳅》,《当代》2002年第3期。
王安亿:《上种红菱下种藕》,《十月》2002年第1期。
叶 弥:《美哉少年》,《钟山》2002年第6期。
党益民:《喧嚣荒塬》,《中国作家》2002年第2期。
瞿 旋:《惊天动地》,《中国作家》2002年第9期。
中篇小说
孙惠芬:《民工》,《当代》2002年第1期。
梁晓声:《沉默权》,《当代》2002年第1期。
傅 恒:《山不转水转》,《当代》2002年第3期。
夏天敏:《地热村》,《当代》2002年第6期。
叶广苓:《黑鱼千岁》,《十月》2002年第3期。
夏天敏:《徘徊望云湖》,《十月》2002年第3期。
少 鸿:《下乡手记》,《十月》2002年第4期。
陈启文:《仿佛有风》,《十月》2002年第5期。
老 虎:《天凉好个秋》,《十月》2002年第6期。
韩永明:《毛月亮》,《十月》2002年第6期。
老 虎:《井殇》,《钟山》2002年第1期。
陈应松:《松鸦为什么鸣叫》,《钟山》2002年第2期。
丁 汉:《同居》,《中国作家》2002年第1期。
邓宏顺:《雄性》,《中国作家》2002年第10期。
墨 白:《风车》,《花城》2002年第1期。
邹小童:《旅痕》,《花城》2002年第2期。
吴 玄:《发廊》,《花城》2002年第5期。
赵庭耀:《癞头的黄昏》,《上海文学》2002年第9期。
陈应松:《狂犬事件》,《上海文学》2002年第10期。
孙惠芬:《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人民文学》2002年第1期。
关仁山:《伤心粮食》,《人民文学》2002年第6期。
陈世旭:《救灾记》,《人民文学》2002年第8期。
鬼 子:《瓦城上空的麦田》,《人民文学》2002年第10期。
胡学文:《飞翔的女人》,《人民文学》2002年第12期。
文星传:《半个月亮爬上来》,《清明》2002年第2期。
迟子建:《酒鬼的鱼鹰》,《天涯》2002年第5期。
王新军:《乡长故事》,《小说界》2002年第3期。
陆 明:《红梅包村》,《莽原》2002年第6期。
短篇小说
张学东:《第三十五日上》,《当代》2002年第2期。
周建新:《收获》,《当代》2002年第6期。
常 明:《范佛莲》,《钟山》2002年第1期。
李不空:《来福》,《钟山》2002年第2期。
宴 非:《告别玉米地》,《钟山》2002年第3期
张 剑:《乡村故事》,《钟山》2002年第4期。
陈忠实:《腊月的故事》,《中国作家》2002年第5期。
言 子:《远去的稻田》,《中国作家》2002年第7期。
王祥夫:《怀孕》,《花城》2002年第1期。
王祥夫:《上边》,《花城》2002年第4期。
康志刚:《醉酒》,《长城》2002年第6期。
王矿清:《水的故事》,《长城》2002年第6期。
晓 苏:《看望前妻》,《花城》2002年第5期。
陈应松:《弟弟》,《上海文学》2002年第2期。
阎连科:《三棒槌》,《人民文学》2002年第1期。
阿 成:《隐瞒》,《人民文学》2002年第4期。
叶 弥:《天鹅绒》,《人民文学》2002年第4期。
荒湖:《泥匠强子和他的木烫》,《人民文学》2002年第12期。
陈大建:《像桃的女人喊我是李》,《清明》2002年第1期。
陈蔚文:《民工张小根的爱情》,《清明》2002年第2期。
张学东:《跪乳时期的羊》,《十月》2002年第1期。
刘庆邦:《走新客》,《十月》2002年第3期。
残 雪:《黑眼睛》,《十月》2002年第5期。
和军校:《南望》,《飞天》2002年第1期。
黄建国:《较劲》,《延河》2002年第2期。
刘庆邦:《金色小调》,《牡丹》2002年第2期。
周绍义:《用长枪怎样才能打死自己》,《山东文学》2002年第2期。
刘庆邦:《大雁》,《安徽文学》2002年第6期。
阎连科:《去赶集的妮子》,《红岩》2002年第5期。
俞梁波:《死了一棵树》,《山花》2002年第2期。
残 雪:《传说中的宝物》,《莽原》2002年第1期。
阎连科:《黑猪毛 白猪毛》,《广州文艺》2002年第9期。
石舒清:《声音》,《黄河文学》2002年第5期。
白天光:《黄官和一座城市》,《延河》2002年第12期。
墨 雨:《柳树梢上的弯月》,《朔方》2002年第12期。
2003
长篇小说
董立勃:《白豆》,《当代》2003年第1期。
阎连科:《受活》,《收获》2003年第6期。
陈继明:《途中的爱情》,《中国作家》2003年第2期。
赵德发:《震惊》,《中国作家》2003年第5期。
孙春平:《蟹之谣》,《中国作家》2003年第8期。
中篇小说
方 方:《水随天去》,《当代》2003年第1期。
叶广芩:《长虫二颤》,《当代》2003年第4期。
夏天敏:《洞穿黑夜》,《当代》2003年第4期。
席建蜀:《虫子回家》,《当代》2003年第6期。
李 洱:《龙凤呈祥》,《收获》2003年第5期。
迟子建:《踏着月光的行板》,《收获》2003年第6期。
贾兴安:《阖岚镇沿革》,《钟山》2003年第2期。
陈应松:《独摇草》,《钟山》2003年第3期。
张抗抗:《芝麻》,《钟山》2003年第5期。
董立勃:《荒草青青》,《钟山》2003年第6期。
胡学文:《荞荞的日子》,《清明》2003年第1期。
陈启文:《民意》,《清明》2003年第1期。
陶 纯:《原野上的玫瑰花》,《清明》2003年第3期。
张 继:《告状》,《清明》2003年第3期。
孙方友:《年头岁尾》,《清明》2003年第4期。
丁小村:《哑巴的儿子红树》,《清明》2003年第6期。
胡学文:《杀》,《长城》2003年第5期。
陈应松:《望粮山》,《上海文学》2003年第6期。
海 飞:《温暖的南山》,《十月》2003年第3期。
刘益善:《回家过年》,《十月》2003年第4期。
丁 汉:《分居》,《中国作家》2003年第2期。
刘玉栋:《丫头》,《中国作家》2003年第3期。
胡学文:《走西口》,《中国作家》2003年第5期。
雪 漠:《莹儿的轮回》,《中国作家》2003年第6期。
吕 新:《乌》,《中国作家》2003年第9期。
北 北:《寻找妻子古菜花》,《人民文学》2003年第1期。
刘庆邦:《害怕了吧》,《人民文学》2003年第8期。
何玉茹:《胡家姐妹和小乱子》,《人民文学》2003年第9期。
陈源斌:《秋菊开会》,《北京文学》2003年第9期。
何 申:《人在乡镇》,《上海小说》2003年第2期。
叶广苓:《猴子村长》,《北京文学》2003年第5期。
孙惠芬:《蟹子的滋味》,《小说选刊》2003年第8期。
王立纯:《黑水河 白水河》,《春风》2003年第7期。
庞余亮:《出嫁时你哭不哭》,《天涯》2003年第4期。
齐铁民:《豆包也是干粮》,《春风》2003年第9期。
短篇小说
何玉茹:《杀猪的日子》,《当代》2003年第1期。
魏国保:《玉璜》,《当代》2003年第5期。
迟子建:《一匹马两个人》,《收获》2003年第1期。
叶 弥:《霓裳》,《收获》2003年第4期。
温亚军:《硬雪》,《十月》2003年第3期。
卢金地:《笛声悠扬》,《十月》2003年第6期。
星 竹:《矮树丛》,《清明》2003年第1期。
刘 恪:《乡镇雨丝》,《清明》2003年第1期。
张行健:《马桥山》,《清明》2003年第2期。
余 墨:《黑芦苇、红芦苇》,《清明》2003年第1期。
刘庆邦:《眼睛》,《长城》2003年第1期。
刘庆邦:《下种》,《长城》2003年第1期。
张中吉:《私了》,《长城》2003年第4期。
老 庄:《老物传》,《长城》2003年第4期。
郭文斌:《雨水》,《长城》2003年第5期。
田 林:《蓝眼睛》,《长城》2003年第6期。
何凯旋:《像苹果一样饱满》,《上海文学》2003年第9期。
残 雪:《女儿们》,《上海文学》2003年第9期。
季栋梁:《正午的骂声》,《上海文学》2003年第10期。
薛 舒:《在沙洲上呼喊》,《上海文学》2003年第10期。
王新军:《大地上的村庄》,《上海文学》2003年第11期。
孙春平:《包工头要像鸟一样飞翔》,《钟山》2003年第2期。
徐 岩:《山风无语》,《延河》2003年第4期。
闵凡利:《玉莽》,《鸭嘴兽》2003年第8期。
郭 昕:《乡村故事二题》,《延安文学》2003年第5期。
孙春平:《乡间选举的乐子》,《作家》2003年第1期。
曹多勇:《你该请俺吃一顿》,《阳光》2003年第1期。
陈 武:《苹果熟了》,《当代小说》2003年第3期。
刘玉栋:《乡村夜》,《阳光》2003年2期。
野 莽:《赔人》,《当代人》2003年第5期。
李进祥:《口弦子奶奶》,《回族文学》2003年第3期。
漠 月:《父亲与驼》,《朔方》2003年第8期。
老 虎:《保险柜》,《人民文学》2003年第10期。
2004
长篇小说
孙惠芬:《上塘书》,《当代》2004年第3期。
阿 来:《随风飘飘》,《收获》2004年第5期。
雪 漠:《猪肚井里的狼祸》,《中国作家》2004年第2期。
中篇小说
夏天敏:《银簪花》,《当代》2004年第2期。
张国庆:《意外》,《当代》2004年第2期。
宋剑挺:《麻钱》,《当代》2004年第2期。
陈中华:《七月黄》,《十月》2004年第4期。
孙惠芬:《一树槐花》,《十月》2004年第5期。
老 虎:《锦鲤记》,《十月》2004年第5期。
殴阳黔森:《八棵苞谷》,《十月》2004年第5期。
陈启文:《太平土》,《十月》2004年第6期。
曾 哲:《系着野牛筋的旅游鞋》,《十月》2004年第6期。
黎小鸣:《天上的眼睛》,《钟山》2004年第4期。
林 梓:《蛇魔》,《钟山》2004年第5期。
陈 武:《谋杀》,《钟山》2004年第6期。
何 申:《乡长丁满贵》,《清明》2004年第1期。
磊 子:《证据》,《清明》2004年第3期。
张品成:《人 人都有一张脸》,《清明》2004年第6期。
残 雪:《侵蚀》,《山花》2004年第1期。
春 华:《筑巢》,《长城》2004年第3期。
吕 新:《十月》,《山花》2004年第9期。
王祥夫:《愤怒的苹果》,《山花》2004年第11期。
周美兰:《修竹学艺》,《中国作家》2004年第7期。
温亚军:《旱年里的人和羊》,《花城》2004年第1期。
吕 新:《鱼鳞天:轻轻地说》,《花城》2004年第2期。
孙惠芬:《岸边的蜻蜓》,《人民文学》2004年第1期。
陈应松:《马嘶岭血案》,《人民文学》2004年第3期。
晓 航:《师兄的透镜》,《人民文学》2004年第3期。
迟子建:《草地上的云朵》,《人民文学》2004年第5期。
罗伟章:《我们的成长》,《人民文学》2004年第7期。
葛水平:《喊山》,《人民文学》2004年第11期。
葛水平:《甩鞭》,《黄河》2004年第1期。
胡学文:《麦子的盖头》,《青年文学》2004年第8期。
葛水平:《地气》,《黄河》2004年第1期。
苦 金:《兰香鲢》,《民族文学》2004年第1期。
韩向阳:《飞》,《躬耕》2004年第3期。
陈 武:《换一个地方》,《青年文学》2004年第4期。
尉 然:《菜园俱乐部》,《莽原》2004年第5期。
董立勃:《响泉》,《西部》2004年12期。
短篇小说
向本贵:《农民刘兰香之死》,《当代》2004年第1期。
王跃文:《乡村典故》,《当代》2004年第2期。
飞 花:《卖米》,《当代》2004年第6期。
莫 言:《挂像》,《收获》2004年第3期。
莫 言:《大嘴》,《收获》2004年第3期。
莫 言:《麻风女的情人》,《收获》2004年第3期。
鲁 雁:《桃红杏红》,《收获》2004年第4期。
迟子建:《采浆果的人》,《收获》2004年第5期。
刘庆邦:《摸鱼儿》,《收获》2004年第6期。
季栋梁:《水窖》,《十月》2004年第4期。
杨怡芬:《金地》,《十月》2004年第4期。
黎 晶:《夜光表》,《十月》2004年第6期。
张瑞江:《镇阳》,《中国作家》2004年第8期。
钟求是:《钓钱币的男孩》,《清明》2004年第1期。
星 竹:《命案》,《清明》2004年第2期。
丁小村:《出口成祸》,《清明》2004年第6期。
野 莽:《好大一棵树》,《山花》2004年第10期。
卢金地:《麦田的守望者》,《山花》2004年第11期。
李 锐:《颜色》,《上海文学》2004年第2期。
西 流:《紫杉棺木》,《上海文学》2004年第2期。
李 浩:《一个下午的火柴》,《上海文学》2004年第2期。
须一瓜:《海瓜子,薄壳儿的海瓜子》,《上海文学》2004年第3期。
李红旗:《捏了一把汗》,《上海文学》2004年第4期。
薛 荣:《下次收拾你》,《上海文学》2004年第4期。
残 雪:《宠物》,《上海文学》2004年第7期。
阎连科:《柳乡长》,《上海文学》2004年第8期。
彭瑞高:《榆湾村纪事》,《上海文学》2004年第11期。
刘继明:《送你一束红花草》,《上海文学》2004年第12期。
铁 凝:《阿拉伯树胶》,《人民文学》2004年第1期。
刘庆邦:《刷牙》,《人民文学》2004年第4期。
王祥夫:《找啊找》,《人民文学》2004年第6期。
耕 夫:《第一抢》,《人民文学》2004年第9期。
魏 微:《异乡》,《人民文学》2004年第10期。
刘庆邦:《一句话的事儿》,《钟山》2004年第1期。
郭文斌:《大年》,《钟山》2004年第2期。
张执浩:《疼痛的金牙》,《钟山》2004年第6期。
凌 云:《仙鹤飞向南货店》,《花城》2004年第2期。
刘庆邦:《眼光》,《芙蓉》2004年第1期。
阿 成:《妆牛》,《小说林》2004年第1期。
叶 梅:《快活》,《芙蓉》2004年第4期。
胡学文:《三月的春天》,《作品》2004年第8期。
张学东:《压轿》,《时代文学》2004年第5期。
吴万夫:《小村大事》,《安徽文学》2004年第10期。
曹多勇:《人羊》,《阳光》2004年第4期。
吴君:《城市小道上的农村女人》,《当代小说》2004年第4期。
郭雪波:《泥乳》,《红豆》2004年第12期。
2005
长篇小说
王 华:《桥溪庄》,《当代》2005年第1期。
贾平凹:《秦腔》,《收获》2005年第1、2期。
毕飞宇:《平原》,《收获》2005年第4、5期。
朱 辉:《白驹》,《钟山》2005年第4期。
中篇小说
夏天敏:《土里的鱼》,《当代》2005年第1期。
郭牧华:《青萍之末》,《当代》2005年第1期。
何 申:《乡村无眠》,《当代》2005年第3期。
邓宏顺:《退税》,《当代》2005年第4期。
王大进:《葬死》,《当代》2005年第6期。
赵光鸣:《三番的岁月》,《十月》2005年第1期。
徐承伦:《高家庄》,《十月》2005年第2期。
胡学文:《在路上行走的鱼》,《十月》2005年第6期。
许春樵:《不许抢劫》,《十月》2005年第6期。
地 丁:《蚕花娘子》,《钟山》2005年第1期。
尉 然:《我的理想》,《钟山》2005年第2期。
高 君:《荡漾的背景》,《钟山》2005年第2期。
吕 新:《木蝴蝶》,《钟山》2005年第5期。
纪 尘:《并蒂榴》,《钟山》2005年第6期。
曹多勇:《幸福花儿开》,《中国作家》2005年第1期。
何 申:《女乡长》,《中国作家》2005年第10期。
曹多勇:《肚子愈》,《中国作家》2005年第10期。
阿 宁:《其实我本来不怕你》,《中国作家》2005年第10期。
苗秀侠:《遍地庄稼》,《中国作家》2005年第11期。
史生荣:《寻找生活》,《清明》2005年第3期。
海 飞:《萤烛》,《清明》2005年第5期。
火堆儿:《女人树》,《清明》2005年第5期。
弋 铧:《铺喜床的女人》,《清明》2005年第6期。
李春社:《鬼打墙》,《长城》2005年第1期。
王祥夫:《流言》,《长城》2005年第4期。
张学东:《女人别哭》,《长城》2005年第4期。
秦 岭:《烧水做饭的女人》,《长城》2005年第5期。
王 手:《乡下姑娘李美凤》,《山花》2005年第8期。
林苑中:《溺水手册》,《山花》2005年第8期。
须一瓜:《前面是梨树,后面是芭蕉》,《上海文学》2005年第11期。
艾 伟:《田园童话》,《上海文学》2005年第12期。
胡学文:《目光似血》,《人民文学》2005年第7期。
漠 月:《许女的婚事》,《花城》2005年第4期。
曹征路:《赶尸匠的子孙》,《北京文学》2005年第12期。
胡学文:《土坑和野草》,《青年文学》2005年第1期。
叶广苓:《对你大爷有意见》,《北京文学》2005年第7期。
夏天敏:《利民闸》,《大家》2005年第4期。
葛水平:《浮生》,《黄河》2005年第5期。
短篇小说
何玉茹:《飞翔的豆芽》,《当代》2005年第1期。
卢江良:《村里的两条狗》,《当代》2005年第6期。
杨静龙:《苍耳》,《当代》2005年第6期。
曹多勇:《一锨砍死你》,《十月》2005年第1期。
何炬学:《带腰刀的人》,《十月》2005年第3期。
刘庆邦:《看秋》,《十月》2005年第6期。
徐 岩:《牧者》,《钟山》2005年第6期。
韩旭东:《翠花回娘家》,《清明》2005年第2期。
刘庆邦:《还是那块地》,《长城》2005年第2期。
晓 苏:《龙洞记》,《长城》2005年第2期。
耿赤忠:《土地》,《长城》2005年第4期。
残 雪:《枣村》,《长城》2005年第5期。
韩少功:《白麂子》,《山花》2005年第1期。
陈启文:《大堡柳船坞》,《山花》2005年第1期。
晓 苏:《生日歌》,《山花》2005年第1期。
董立勃:《野鹿》,《山花》2005年第5期。
陈应松:《归来》,《上海文学》2005年第1期。
官 林:《洼洼地里好庄稼》,《上海文学》2005年第2期。
莫 言:《大嘴》,《上海文学》2005年第3期。
刘庆邦:《一捧鸟窝》,《上海文学》2005年第5期。
刘庆邦:《守不住的爹》,《上海文学》2005年第5期。
王祥夫:《惩罚》,《上海文学》2005年第7期。
王新军:《大地上的村庄》,《上海文学》2005年第9期。
雪 漠:《美丽》,《上海文学》2005年第9期。
阎强国:《失重的灵柩》,《上海文学》2005年第9期。
和军校:《谁吃了豹子胆》,《上海文学》2005年第9期。
王祥夫:《婚宴》,《人民文学》2005年第8期。
王祥夫:《五张犁》,《人民文学》2005年第12期。
李 铭:《娘家侄儿侯赛寅》,《芒种》2005年第1期。
李 义:《画在树阴地上的刀》,《六盘山》2005年第4期。
叶 梅:《乡姑李玉霞的婚事》,《民族文学》2005年第4期。
李进祥:《屠户》,《回族文学》2005年第2期。
老 那:《砍柴》,《芙蓉》2005年第5期。
张锐强:《新棉袄 旧棉袄》,《福建文学》2005年第1期。
2006
长篇小说
铁 凝:《笨花》,《当代》2006年第1期。
严歌苓:《第九个寡妇》,《当代》2006年第2期。
中篇小说
王 华:《傩赐》,《当代》2006年第3期。
姜贻斌:《朔风吹过的季节》,《十月》2006年第3期。
陈应松:《吼秋》,《钟山》2006年第1期。
刘庆邦:《怎么还是你》,《中国作家》2006年第3期。
葛水平:《守望》,《中国作家》2006年第3期。
何 申:《小寒大寒又一年》,《中国作家》2006年第5期。
常 芳:《青黄》,《中国作家》2006年第5期。
阿 宁:《学殇》,《花城》2006年第1期。
罗伟章:《水往高处流》,《清明》2006年第1期。
丁小村:《流窜》,《清明》2006年第1期。
叶向阳:《何处是家园》,《清明》2006年第1期。
胡继风:《一地黄花》,《清明》2006年第2期。
海 飞:《秀秀》,《清明》2006年第3期。
水 土:《坐席记》,《长城》2006年第1期。
许春樵:《来宝和他的外乡女人》,《上海文学》2006年第5期。
葛水平:《黑脉》,《人民文学》2006年第1期。
杜淑梅:《清水》,《人民文学》2006年第2期。
海 飞:《到处是骨头》,《人民文学》2006年第5期。
马秋芳:《蚂蚁上树》,《芒种》2006年第6期。
短篇小说
王祥夫:《菜地》,《花城》2006年第1期。
付德芳:《春月》,《清明》2006年第2期。
石书明:《讨债》,《长城》2006年第1期。
盛可以:《归妹卦》,《长城》2006年第2期。
残 雪:《小姑娘黄花》,《山花》2006年第1期。
刘庆邦:《唱歌》,《山花》2006年第2期。
晓 苏:《为一个光棍说话》,《山花》2006年第5期。
刘庆邦:《穿堂风》,《人民文学》2006年第4期。
凌可新:《鞋》,《人民文学》2006年第5期
李来兵:《节日》,《人民文学》2006年第6期。
向本贵:《老窑》,《山东文学》2006年第3期。

    说明:由于时间和精力有限,本要目仅限于《人民文学》、《上海文学》、《当代》、《十月》、《收获》、《花城》、《山花》、《钟山》、《清明》、《中国作家》、《长城》等11种主要文学期刊及《小说月报》、《小说选刊》两种文学选刊的作品。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7:02 , Processed in 0.129390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