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们应该怎样重视语文教育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2 21:03:20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一家之言
我们应该怎样重视语文教育
秦春华

《 中国青年报 》( 2014年04月22日   03 版)


    20年多前,在还没有什么培训机构的情况下,我自己总结出了若干在语文考试中得到高分的“秘诀”。这使我成为全校语文学得最好的学生——在一次语文考试中,全年级只有3个人及格,而我考了90多分。然而,我自己清醒地知道,我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是因为我真的喜欢语文,享受阅读和写作中国文字时的乐趣。那些“雕虫小技”只不过是为了确保得到高分的技巧罢了。
    20多年过去了,现在我发现,当年我“秘而不宣”的所谓“秘诀”,今天已经成为流行在大街小巷的人人皆知的方法。20多年前,我和我的同学还会以经典名著为伴,今天的许多中学生可能连《红楼梦》的第一页也未曾读过。然而,令人奇怪的是,他们写出的作文也许并不“差”。
    有一天,一个朋友给我讲了一件关于他上初一的儿子写作文的真事。作文的题目是《包饺子》,大意是星期天全家人在一起包饺子其乐融融云云。从开始和面、剁馅、揉面、擀皮,一直到包饺子、煮饺子,每一个细节都写得活灵活现。老师的评语是“生动形象、有真情实感”之类。但读过之后,我的朋友的鼻子差点没气歪了。他和夫人都是地道的南方人。他们家从来没有吃过饺子——包括过年,吃的是年糕——更别说包饺子了。那么,儿子又是如何写出这样一篇看上去不错的作文的呢?一番威逼利诱之下,儿子说了实话:是从网上东拼西凑完成的。
    引导社会和学生重视语文没有错,通过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引导学校和学生重视语文也没有错,但通过单纯降低英语在高考总分中的分值,提高语文在高考总分中的分值,只是做了一篇“看起来很美”的表面文章,其结果,很可能使上述分析的现象变本加厉——原因很简单,新方案下提高语文分数变得更重要了。
    只要现有的教语文和考语文的模式不发生变化,语文在高考总分中的分值提得越高,所带来的危害就越大。因为学生可能花费在语文习题上的时间和精力更多,各类培训机构的训练会更有针对性。学生用于阅读的时间会更少,除了考场作文之外,可能将更加写不出能够反映自己真情实感的文章。真正要使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自己重视语文,真正要通过招生考试制度的改革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要让学生自己所写的真实的文字在大学招生录取中发挥作用。这就是目前世界一流大学在招生录取时普遍作为重要参考依据的“个人陈述”。这一点在香港地区新的大学招生录取改革方案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我在美国访学期间,曾经和芝加哥哥伦比亚学院(Columbia College Chicago,CCC)的同事进行了深入交流。这是全美最顶尖的艺术院校之一,学生尚未毕业就获得了格莱美奖。他们在招生时,特别是在作最后决定时,最看重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什么一所艺术类院校会如此重视写作能力呢?他们告诉我,哥伦比亚学院培养的是艺术领域的领导者。学生们首先需要自己有思想,同时,还必须通过说服、影响和感召等方式,让其他人准确地理解甚至是认同自己的思想。此外,即使是开展艺术批评,也需要有深湛的写作能力。因此,招生人员必须要从学生的自我陈述中了解,你是否准确地表达了你的想法?你能否让其他人正确地理解了你的想法?你的思想深度和语言力量处于何种水平?
    2003年以来,部分高校在开展自主选拔录取试点工作时,也要求学生提交一篇“自我陈述”。可惜的是,一方面,由于人手严重不足,这些“自我陈述”实际上没有得到高校招生人员的充分阅读和足够重视,除了在初审材料环节外,在最后的录取中并不产生作用;另一方面,学生的“自我陈述”假、大、空现象严重,内容雷同,缺乏特色,也使这些“自我陈述”在高校招生中难以起到应有的甄别作用。
    在对美国教育的考察研究中,我深深地体会到,美国大学在招生时对学生“自我陈述”的重视不是偶然的,它实际上是美国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使学生在不断写作“自我陈述”的过程中逐步学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观点,同时,还通过“自我陈述”中所展示的内容,使自己在生活过程中也受到教育。
    我曾经在一篇文章中举过一个没有通过北大保送生考试却被耶鲁大学录取的学生的例子。那个学生的“自我陈述”写得特别好。不仅写了自己做过哪些事,而且写了自己在其中起到了什么作用,获得了哪些收获,以及对自己的未来人生道路产生了什么影响,等等。我很喜欢那些散发着理想主义气息的真实文字。我想这也是耶鲁大学为什么决定录取他的原因。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2-4 02:59 , Processed in 0.09694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