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6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要重视当代书法的经典性与文化性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7 20:32: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要重视当代书法的经典性与文化性 姜寿田       成立中国文字博物馆是当代文化界的一件大事。它建立在传统文化复兴和中国传统文化被重新尊崇的大好时期,而且它建在甲骨文的发源地,也就是中国文字——甲骨文产生的中心,所以它具有双重意义。首先,显示我们对传统文化,对中国文字的高度尊崇;其次,它也成为表现中原文化的一个符号。
中国文字是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
      中国文字产生于中国文化内部,它不是纯粹的工艺符号,这是中国文字和其他文字最大的不同。它从一开始就体现了中国人的哲学观念、审美观念,它是文化的产物。
      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中国先人造字是仰观天象,俯察地理、人文,所以说中国文字是人与自然的结合体,它同时具有哲学和审美特征,这也是中国文字最后能发展成文化型与审美型结合体的前提。
      在这方面,西方文字和中国文字是无法相提并论的。更重要的是,在易经产生之前,中国文字已经传递出这种易道精神。《周易》里面的象征性、意向性都在中国文字中产生。
      中国哲学体系受中国文字非常大的影响,在中国文字基础上产生的书法更是承载了中国人文化的心理结构以及全部的审美情感,所以书法代替音乐成为中国人表达情感的重要载体。西方人通过建筑,而我们则通过书法验证中国文化的发展,书法成为中国文化发展的符号。

中国文字博物馆具有广泛的辐射性
      书法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极其重要,当然它的前提是文字。文字博物馆的建立为中国文字研究提供了一个很大的平台,有可能成为中国,乃至国际汉学、文字学研究的集散地。
      中国从明末清初开始就很重视文字学研究,伴随现代考古学的建立,文字研究成为一个重要内容。比如甲骨文学已经成为国际性学科,它不只是中国人的研究,而是国际性学科。再比如敦煌写经的研究,也成为一个国际性学科。再比如汉简的研究,都是国际性学科。魏晋战国文字、楚地文字、魏晋南北朝书法研究和文字研究,都是有重要影响的显学。
      文字博物馆具有巨大的发展前景,所有这些研究都可能纳入博物馆研究的范围。中国目前还没有其他这样的国家性、专业性博物馆。比如古文字研究就带有很强的民间性。楚国文字研究的季刊等,都是依托于某一个大学,没有专门的国家机构。如果把这些研究都纳入文字博物馆的研究,那么文字博物馆的职能就有广泛的辐射性,而且有可能在中国和海内外建立权威地位。

当代书法人文内蕴的丢失与重建
      中国文字博物馆要重视文化性、经典性,兼顾时代性,不能满足于静态的博物馆发展,也就是中国的文字,而是立足于活跃着的当下的书法,它是治学的一种延伸。它不是静态地关注中国文字,而是在关注历史性的同时,关注当代性,也就是关注当下发展。这种兼顾的标准,应该建立在文化性、经典性之上。当代书法30年的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不仅从历史的低价走向复兴,而且把这种贵族化的艺术推向繁华的社会层面,我认为这是当代书法的历史性贡献。但是回顾这30年,也存在很多问题,突出表现在对经典性和文化性的漠视。当书法由贵族化推向整个时代的时候,很大程度把精英性和文化性忽视了。另一方面,某些阶段我们过于重视视觉化和风格化,把书法的形式推到极致,但它的人文内蕴、厚重感丢失了。
      沈峰先生曾这样评价当代书法界,在某些方面我们和历史相比已经显现出一些特点,但就达到的高度而言,可能无法和历史经典相比。每个时代都在增加一些东西,或减少一些东西,从而构成一种新的传统。也就是说,每个时代在显示它时代性的时候,都在做加法或减法,做减法的同时就会流失一些东西,但是不变的是对经典核心的认同。
      每个事物,包括文化,都有核心价值,当代书法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核心价值。这个核心价值就是文化性。每个时代的书法大者体现在两类人身上,一类是圣贤大者,如苏东坡、黄庭坚,他们学养、书法达到了双重高度,从而成为一代大师;另一类在学养上没有传世的东西,对书法形式的把握达到了时代的高度,或者一个时代书法某些方面流行的东西,就是靠他们形式化的创作来体现。比如怀素,他没什么文章,也没什么著作传世,但他的《自叙帖》,相对其他人,更高地体现了盛唐精神。所以当代书法应当关注形式、技巧好的方面,到该反思的时候了。
      中国文字博物馆首届“书法名家邀请展”,应立足自身的文化历史,对展览用更高的文化准绳去检验当代书法。立足于自身特色,在主题设置、展览模式方面要有自身特点,从而建成能对当代书法施加影响的权威性展览。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6-8 18:10 , Processed in 0.10344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