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地址:班级管理的核心是组织学生自我管理作者:武宏伟
将学生组织起来,让他们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地去开展各项工作及活动,这是一种号召力,凝聚力,更是一种高超的管理能力——它应该是所有班主任都要追求的班级管理上的理想境地。 班级管理的核心是组织学生自我管理 学生不是任意摆布的木偶,而是具有独立人格的公民,他们的权利也要得到尊重。作为班主任,就应该了解和研究每一个学生发展的可能和需要,让他们的个性获得积极自主的发展,使每个学生在班集体中都能充分发挥作用,这是既“解放”学生又“解放”教师的一举两得的好方法。 成功的学生自我管理,应该是班级管理的整体目标已经内化为学生的个体自我约束的目标,整体和个体的目标高度一致,并形成了班级管理中的自管和他管的和谐共鸣。 如何实现有效的班级自我管理?如下便是不可或缺的基本条件。 一、要有制度的约束和激励 组织学生进行自我管理,首先要建立起一套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有了制度,学生的管理才能有“法”可依。一个秩序混乱的班级,必然是一个组织管理混乱,制度不完善或不合理的集体。 现行的许多班级管理制度过多的发挥着制约功能,激励功能衰弱,更有许多制度已不适应教育发展的新需要,影响着学生创新性人格的培养,需要改革和创新。好的班级管理制度,既要对学生有着制约、评价作用,更要对学生具有激励功能。 我在班里推行的“日通报月量化小组流动红旗制”,就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其做法是将班级分作若干小组,每天以70分为基准合格分,根据小组成员的日常行为规范等德育表现状况,在基准分的基础之上进行加减,将每天的加减状况列成表格上墙张贴。每个月进行一次统计,个人成绩按百分制进行折合,给总分第一的小组颁发流动红旗,对表现突出的同学予以表彰奖励——这种举措既对学生有着制约、评价的作用,更具有激励的功能。 再如《德育考核成绩记入期中期末总分制》,每到期中或期末都要把前一个阶段的每个月的德育考核平均分以百分之三十的比例记入各科考试成绩的总分之中……这些新的制度的制定和实施,都具有很强的激励性,实际效果也非常好。我们国家的许多地方还将德育考核成绩或记入中高考总分,或在录取中作为重要的参考依据,其作用则更加明显。 需要注意的是,班级规章制度的制定要符合国家的教育法规和学校的规章制度;要讲究科学性、严谨性和可操作性;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要有相对的稳定性。 二、要建立健全管理体系和模式 组织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并落实好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需要有一个与之相适应的班级管理体系和模式。 选拔、任用、造就一支过硬的班干部队伍是班级管理体系中最为关键的环节。班干部的选拔一般有三种方式:班主任指定班干部、民主选举班干部和竞选班干部。具体采用那种形式来确定班干部,要根据不同年级、不同情况而定。一般情况下,起始年级需要根据以前的表现和“从政”经历来指定班级干部,因为同学之间、师生之间互相还不了解。一年半载之后就适于民主选举了,以原班干部为主体,优胜劣汰,进行“吐故纳新”式的差额选举;到了小学五六年级、初高中二年级就适于竞选的方式了。 管理是一门科学,作为中小学生来说还缺乏必要的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这就离不开班主任的培养和组织训练。岗位培训一般要经历如下几个阶段: 1、学习期,学习班级的各项规章制度,明确自己的工作职责等; 2、试用调整期,干中学习、干中班主任指导、干中调整方法及步骤; 3、放手工作期,大胆使用班干部,给他们提供施展才华的机会,让他们在工作中锻炼自己的才干,提高自己的能力。 由科任教师、班团干部代表、学生代表等组成监督评价委员会,对班干部的工作进行监督与评价,这是有效组织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必不可少的举措。平时监督并及时向有关人员反馈信息,是及时矫正管理过失的有效途径。评价一般是在期末对班级干部的“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打分,然后再进行定性评议,根据评议状况,及时对班干部进行教育或调整。还可以采取设立意见箱、班级管理日记等方式,让广大同学对学生干部工作进行评议,这样,让更多的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公平意识,还可以使班干部养成自我反思的习惯,以便于吸取教训,积累经验,不断地成长。 班级管理监督机制、反馈机制、评价机制三方面虽然有各自独立的体系和任务,但往往又是相互融合进行的。监督检查要有个评价标准,检查过后要有个反馈。只有具有完善的监督机制,才能确保管理制度落到实处。 好的管理模式就是要有一套科学合理的班级管理体系,班干部职责明确,分工协作,并能充分地发扬民主,调动全体同学都能积极地参与班级管理,力求每人都能有事做,使班级管理时时、处处、事事都有人管;好的管理模式就是要有个快速反馈的机制,能及时合理地处理班级日常事务和偶发、突发事件,及时向有关人员汇报并做出奖惩;好的管理模式就是要有个严格合理的监督机制,以确保班级管理的公正性和合理性。 三、要讲究教育的方法和技巧 组织学生进行自我管理,除了上述所说的要有一套合理完善的管理制度,并有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体系和模式这些“大策略”之外,还要注意讲究组织的方法和技巧,在组织管理的细微处下功夫。 要把爱护、培养班级干部的工作放在首位。要保护他们在学生中的“管理权威”,放手让他们处理日常工作,帮他们树立威信。要充分发挥班级干部的管理和自我管理的特殊作用。例如,可任用一些“后进生”甚至是非常调皮的学生做班级干部,同时派一位比较有能力的同学或班团干部做他的顾问。对于这样的同学当班干部,不一定要求他把班级管理的很好,主要是让他自身在管理中有所进步,以达到自我管理的教育目的。 再如实行“值日班长制”。班委会成员及其职责不变,在此基础之上再设置“值日班长”,按学号轮流,每个人都要当。轮到谁,便从早到晚对班级各项工作全面负责。上传下达,记好班级各项本簿是其重点工作。实行“值日班长制”,让学生体验当班干部的过程,这既是体验为同学们服务的过程,也是体验教育同学的过程;既是提高工作能力的过程,也是增强主人翁责任感、义务感的过程,更是自己受教育的过程。有了“值日班长”,班委会成员则主要是起监督保障作用,两者相互配合、分工合作。学校要搞文艺活动,值日班长就要和文艺委员商量,并由文艺委员具体负责业务工作,而值日班长则具体负责协助组织;今天学校要搞体育活动,值日班长就要和体育委员商量…… 要使每位学生都具有“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双重身份,并且能够实施自然的角色转换,就要以人为本,充分尊重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做学生的“忘年交”。要经常跟学生谈心,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关心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跟他们打成一片;要不断地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的政治素养和道德水平,真正做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以自己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来影响学生,从而实现以“不教而教”为目的的学生自我管理。 组织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过程中,要善于发现学生身上的长处,尤其是要努力发现“问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扬其所长,克其所短。通过管理和自我管理,了解他们的兴趣,对他们进行“因材施教”,逐渐培养他们的自信心,帮助他们逐步融入健康的集体之中,增强集体的活力。以激励其进行以“扬长避短”为目的的自我管理。 要宽严适度。严要严到点子上,其目的是约束其健康发展;宽要宽得有教育意义,其目的是为了更好的严。一宽一严,一张一弛乃教育之佳道。一般来说,从严治班,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从严律己,以身示范;二是要有规范学生行为的严明纪律;三是在违纪面前要有严肃的态度;四是处理班级事务时要有严谨的步骤。从宽治班,主要就是宽以待人,多发掘欣赏学生的身上的优点,在对其表现出“严”的同时,还要考虑自尊心及心理承受力,给其留有悔过自新的空间与余地,让学生能在认识错误后以愉悦的心情重新站起来。从而规范其进行以“循规蹈矩”为目的的自我管理。 组织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过程中的教育技巧是丰富多彩,举不胜举的。除上述所言,还有如教师和学生在管理过程中的把握表扬与批评分寸的技巧;批评教育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安全的技巧;多与各科老师和家长联系沟通的技巧;尊重学生的个性,使其既能全面发展又能学有所长的技巧;责权利分明的“问责”技巧,凡是学生能做的就绝不要老师来包办代替,即使是管理中出现了问题,老师也不要直接去处理,而是要交给具体管理责任人来处理;设计系列活动强化素质训练的技巧……这些不仅需要让组织学生进行自我管理的教师知道,还需要让进行管理和自我管理的学生知道。 “教是为了不教”、“管是为了不管”。“教学生管理、管学生自理”,是班主任实施班级管理过程中应该贯彻始终的核心理念。把它放在心上,像吃饭睡觉一样养成习惯,那么,就可将组织学生自我管理变成班级日常管理中自然而然要做的事情。有了这个习惯,有了这一切看似稀松平常的管理活动,其实就是懂得了素质教育的真谛。 (本文刊发于《特区教育》2010年第5期,作者:武宏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