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63|回复: 1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首届全国“十佳教师作家”简介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22 12:00:0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首届全国“十佳教师作家”简介
2012-3-6
首届文心雕龙全国教师文学表彰奖
“十佳教师作家”简介

李玉伦
   男,江苏省吴江市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苏州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写作研究会理事,江苏省教学艺术研究会专家组成员,上海心理学会会员。
主要作品:长篇小说《一雁声嘶》《尘世无缘》《空荡荡》《种梦的人》,诗集《花落离觞》《荒原的瞩望》,长篇电视连续剧《窗外雨潺潺》等。

温新阶
   男,任职于湖北省宜昌市教研中心,中学高级教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83年开始写作,现已发表散文、小说数百篇。
   1992年出版第一本散文集《小雨中的回忆》;1994年,散文《豆芽菜》获宋庆龄诞辰100周年征文第一名,应邀赴日本访问;1995年出版散文集《红磨坊》、小说集《黑巷》(成都出版社);2000年出版散文集《他乡故乡》;2002年,《他乡故乡》2002年获得第七届全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同年,出版散文诗集《昨日的风铃》;2006年出版小说集《唐朝女子》;2008年出版散文集《乡村影像》;2009年《乡村影像》获得湖北省第七届“屈原文学奖”。

张丽钧
   女,河北唐山开滦一中语文特级教师、校长兼书记,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全国“三八”红旗手,国家级骨干教师,中国教育电视台《师说》栏目主讲人,《读者》杂志签约作家,河北省语文特级教师,河北省首届名师,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河北省骨干校长,河北省“文艺振兴奖”得主,唐山市百年十大杰出女性,河北省示范性高中——唐山市开滦一中校长兼书记,在国内300多家媒体发表文章300余万字。
   出版的个人文集有:《畏惧美丽》《依偎那座雪峰》《看见阳光就微笑》《孩子施舍的天堂》《心灵鸡汤花海铭香》《你不能施舍给我翅膀》《生命的暗示无处不在》《天上的剧本》《美丽的冲动》《会做梦的狗尾草》《让我在鲜美的时候遇上你》《今天天鹅不想飞》《世界以痛吻我》《我要回报以歌》等。

代士晓
   女,山东省日照市实验中学高级教师,班主任名家,日照名师,日照市语文学科带头人,语文学科骨干教师,山东省教学能手,日照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日照市十佳女职工标兵;中国作协会员,日照青年作协副主席,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理事,全国非智力因素研究协会会员等。
   曾获日照市语文优质课一等奖,省优质课二等奖;在《中国教师》《决策探索》《希望月报》等教育核心期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十多篇,多篇论文获省级以上奖项;主持过两次省级课题研究,两次被《中国教师》杂志专访,有专著《中国初中生诗歌阅读指导》一书出版,编写过校本课程《经典名著导读》;出版过《贵族街的孩子》《幻影》《山丫头绿孩子》《婚姻保卫战》《婚之若木》等9部长篇小说,发表作品300多万字。

王  勇
   男,笔名潇湘。四川省旺苍中学高级教师、特级教师、副校长,全国优秀教师;四川省作家协会会员,旺苍县文联副主席,旺苍县作家协会主席。
业余坚持小说、散文、散文诗和文学评论写作,在报刊发表各类文学作品千余篇,出版有散文诗集《雪地红豆》,散文集《时光空巷》《尘世晬语》《耕云播雨》《挺胸抬头》《花吹雪》《红楼花影》《风生水起》,小说集《巴河纪事》,学术著作《古雪集校注》,文化著作《红色记忆:川北,陕北》《旺苍史话》《旺苍乡镇史话》等。

吕成玉
   男,现任内蒙古巴彦淖尔市职教中心主任、党支部书记,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学特级教师;系内蒙古自治区教育学会理事,内蒙古自治区作家协会会员。
   1973年8月参加教育工作,从教38年,先后发表论文、诗歌、散文200余篇(首)。多篇作品在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中国大众文学学会、《散文选刊》杂志社、《中华辞赋》杂志社的征文活动中获奖。主编《巴彦淖尔市初级中学职业教育读本》《域外之行满眼春》和《创业与就业读本》。著有诗文集《学海泛舟》《触摸岁月》。


陈友中
   男,浙乐清市虹桥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常务理事,乐清市八届、温州市七届政协委员,温州市社科联第四届代表大会代表,温州市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乐清市中学校园文学研究会理事,乐清市作协理事、乐清市诗词学会副会长等。
   从事中学语文教学33年,发表论文30余篇,为10种教参撰写部分章节,编著计千余万字。生态写作教学法首倡者,撰有写作教材《生态写作》(高中写作校本教材)和《小学生态写作教与学》(一家人编著,语文出版社出版)二书,曾指导学生习作获全国级作文大奖300多篇(次)、发表千余篇(次)。获“全国优秀作文指导师”“美文园丁奖”等40多次。曾创办过一所私立中学,任董事长、校长。
   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著有散文集《深山旅店》《归真集》《文心集》(一家人作品选)。作品入选20多种文学书籍,多篇获奖。散文《母亲最忙重午节》发表后,去年入选《精彩阅读》作为五年级的同步教材。今年《故园更名录》获温州市宣传部、温州日报举办的建党90年征文一等奖;《蛙声五解》在《美文》发表后,获2011年散文作家论坛征文一等奖等。
谢家雄
   男,曾用笔名谢加、江陵等,系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李棋街道玉河小学一级教师,中外散文诗学会会员,中外散文诗研究会会员,玉溪市作家协会会员,红塔区作家协会会员。
   曾在国内几十家刊物发表新诗、散文诗、小小说400多首、章或篇,另民刊网络也发表了一大批若干件作品,其中以散文诗居多。有散文诗入选2003200820092010年《中国年度最佳散文诗》,《2007年中国当代诗库》《2009年中国当代散文诗》《散文诗今选》《华夏散文诗选粹——2009年卷》等二十多种(类)图书。获过《散文诗》杂志2001年散文诗之友奖、2007年全国十佳散文诗大奖赛“十佳散文诗人”提名奖,第二届中华校园诗歌节教师组三等奖、文学现场网站和《作家报》杂志主办的“庆华诞、迎全运、话中秋”文学现场全国诗歌擂台赛三等奖、“天翼杯”全国散文诗大赛优秀奖,《云南日报》“红塔杯”我和我的祖国征文优秀奖、首届中国小小说擂台赛优秀奖、“玉兴杯”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征文三等奖、美文天下·首届全国旅游散文大赛二等奖、大庆市作家协会主办的第二届“咏梅咏雪”文学大赛散文诗组一等奖、散文选刊·首届全国情感主题散文大赛“乡情”类一等奖等。出版有散文诗集《湛蓝时空》一书(华文出版社)。

夏 吟
   女,云南昭通师专中文系高级讲师,中国作协会员。其以创作诗歌、散文为主。近几年她开始写历史人物传记以及中国西部千里大峡谷的历史文化散文,是学者型作家。近年来,先后有诗歌200多首发表在《诗刊》《当代》《诗选刊》《诗潮》《诗神》等文学刊物,有部分作品被译介到国外,有散文30多万字发表于省级以上报刊,并有小说发表。
   新诗集《一滴血的温度》由重庆大学出版社公开发行。本诗集是夏吟继诗集《冰雪魂灵》、散文诗集《感动的天空》、散文集《天使在空中飞来飞去》之后的第4本力作。

唐映凡  
   男,笔名凡橹,现在成都七中研修室工作从事校园文学编辑、指导、研究、教育科研、学校宣传、校长文字秘书工作。曾先后担任过四川省青川县沙州中学校长、青川县教师进修学校党支部书记,荣获广元市科技拔尖人才、学术研究学科带头人、优秀中学校长称号。
   1993年出版《中学议论文教学实践与教育哲学方法论》,获四川省学术专著铜牌奖;1998年出版长篇小说《白龙湖龙宫传奇》;1998年10月加入四川省作家协会;2003年出版长篇小说《泉江涛声》并获得市优秀文化成果一等奖;2007年12月出版《文化塑造成败》(散文化的学术专著);2009年,出版《“5.12”汶川特大地震中的青川羌风民俗的抢救性研究与重建》;2010年出版《中国网络寓言故事品析》;2011年编著了成都七中实验学校第一本校本教材《小学生优秀生活作文开放大课堂》并出版,在本校和四川开创了校本教材编写的先河。目前,长篇小说《疯女》》即将完稿。
来源: 编辑:张旺  作者:中国教育文学网
2#
 楼主| 发表于 2014-4-23 22:57:35 | 只看该作者
中学教师作家18家




目 录

1、教师文学的“骏马”——教师作家温新阶
2、到红太阳升起的地方——教师作家陈友中
3、“到太阳上面种棵树”——教师作家钱吕明
4、生活最真诚的歌者——教师作家冯春法
5、土楼边缘的行走姿势——教师作家胡赛标
6、西部月窗——教师作家赵炳庭
7、写作的快乐——教师作家宋子伟
8、心中的乡井——教师作家唐正立
9、校园文学教学实践的耕耘者——周泽华
10、在自己的内心种花——教师作家董新明
11、谁在为文学而坚守阵地
——教师作家张彦龙作品选
12、杏坛上的歌唱——教师作家施向军
13、心会跟爱一起走——教师作家黄莉萍
14、教育的厚土——教师作家刘盛云
15、在教学、科研及文学三个领域中追求完美
——教师作家邹天顺
16、大都市里的灵魂之歌——教师诗人吴士诚
17、永远年青的诗情——教师诗人李继平
18、大海会作证——青年教师作家赵钦宣


教师文学的“骏马”
——教师作家温新阶
【作家简历】
温新阶,男,1955年生,大学文化程度,中学高级教师,1989年加入湖北省作家协会,1997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现为湖北省宜昌市作家协会副主席。先后教过小学、中学、中专、电大,担任过中学校长、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现任职于湖北省宜昌市教研中心。
1983年开始创作,已发表作品数百篇,有3篇散文被《散文选刊》选载,有多篇散文入选散文选本。已出版散文集4本,小说集一本,散文《豆芽菜》曾在日本获奖,作者应邀赴领奖、访问,该文先后被多家中学生刊物刊发,还被几个省市作为阅读题的考试材料,散文集《他乡故乡》2002年获得全国少数民族文学第七届“骏马奖”。

到红太阳升起的地方
——教师作家陈友中

【作家简介】
陈友中,男,1958年生于乐清市。大学学历。中学高级语文教师。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浙江省写作学会会员,中国当代校园文学丛书编委,《中国基础教育》特约编辑,乐清市八届、温州市七届政协委员,温州市社科联第四届代表大会代表,温州市儿童文学研究会理事,乐清市中学校园文学研究会理事,乐清市作协、诗词学会理事,乐清市作家协会、诗词学会虹桥分会副主席、顾问,虹桥中学红枫文学社指导教师等。
从事中学语文教学26年,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高中白话文不需教》《登龙门随想》《还作文本来面目》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资料中心主办的大型教育文摘类杂志、在国内外有广泛影响的《中学语文教与学》转载。前文引起争鸣。全国省市级获奖多次,入选10种选本。为4种教参撰写部分章节。与人合编《绿野长虹》《涨潮的季节》等10多部书 。著有“十五”课题“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成果《生态写作》一书,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曾指导学生习作获全国级作文大奖200多篇(次)、发表300余篇(次)。获“全国优秀作文指导师”“美文园丁奖”等二十余次。曾创办过一所私立中学,任董事长、校长。
1982年开始文学创作,先后在《中国校园文学》《散文》《芙蓉》《春风》《浙江日报》《绿叶》等20多家报刊上发表散文、小说、杂文等200多篇,著有《归真集》(百花文艺社)、《文心集》(全家四口人作品选,中国文联出版社)。作品入选20多种文学书籍。以“人不失本色,文但求自然”和自撰诗“名山真谛岂在形,博大精深凭本心。雾霭烟云时聚散,溪流涧瀑泻古今。”自勉。

“到太阳上面种棵树”
——教师作家钱吕明
【作家简介】
钱吕明,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语文教师,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镇江市学科带头人兼镇江市高中语文专家组成员,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理事,中国修辞学会阅读与鉴赏研究中心理事,中国教师写作研究中心(筹)常务理事,中学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班学员。
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诗集一部,三人合著出版语文教研专著两部,获地市级以上论文评比一、二等奖20余次,在《中学语文教学》《语文学习》《中小学教材教学》《宁波大学学报》《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语文教学通讯》《语文教学之友》《教师博览》《中学语文园地》《中国教育资讯报》《中国教师报》《思维与智慧》《杂文报》《江苏教育报》《成才导报》《语文报》《学习方法报》《语文教学周报》等20多家报刊发表教研文章100多篇,其中8篇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学语文教与学》复印转载。1999年提出“语文意识”命题。有多篇论文被引用或作为参考文献。
在《飞天》《雨花》《散文诗》《中国青年报》《大地文学》(台北)等多家报刊发表各种文学作品200多篇(首),其中散文诗《到太阳上面种棵树》被《中学语文教与学》2004年12期选为“刊首寄语”。2002年被全国中语会评为优秀教师。

生活最真诚的歌者
——教师作家冯春法
【作家简介】
冯春法,男,1948年2月生,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张家港市首批中学语文教学能手,张家港市文学工作者协会理事,苏州市作家协会会员。现任职于张家港市南沙中学,主持香山文学社工作。
自1989年至今,在《语文报》《中国写作报》《写作》等全国30余家中学语文类报刊发表教育教学研究文章100余篇,20余篇获全国大奖;在《张家港日报》《作文导报》《创新作文》等全国30余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200余篇,20余篇获奖。已出版个人专著《中学生作文指导》(全国著名特级教师于漪题写书名)、诗文集《生活的浪花》、作文教学论文集《春华秋实》,主编出版师生佳作合集《映日荷红》等。
1999年12月在张家港市南沙中学复办香山文学社,创办社报《映日荷》,迄今已出刊100期,《语文报》《中学生》《语文世界》等全国30余家报刊为香山文学社推出专版或专栏,介绍香山文学社成绩,发表社员作品,刊登文学社活动照片和优秀社员小传。
指导社员在全国50余家报刊发表习作500余篇,100余人次获全国征文竞赛奖项,多次荣获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优秀指导老师称号。《张家港日报》、张家港电视台、《学习方法报•文学写作版》《写作导报•高中版》《作文与做人》《初中生优秀作文》等媒体曾报道或登载过他教书育人的事迹。

土楼边缘的行走姿势
——教师作家胡赛标
【作家简介】
胡赛标,男,1963年生,福建师大中文系毕业。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闽西文学院聘任作家,永定县政协委员,高级教师,在蜚声中外的永定土楼长大的客家人。
1990年开始文学创作,曾在《微型小说选刊》《短篇小说》《儿童文学》《中国校园文学》《中学生故事》《国际日报》《中国旅游报》《教师报》《海峡都市报》等发表文学作品40多万字。作品曾几十次获新浪网、《中国校园文学》等举办的全国性征文一二三等奖。出版的小说散文集《九级半的土楼村》获第五届世纪杯“中国校园文学艺术奖•当代校园图书奖”,并获龙岩市第三届“闽西文化奖”。福建永定侨育中学香林文学社指导老师,《香林》报主编,指导的学生在《中国校园文学》《全国中学优秀作文选》《青少年日记》等刊发表习作600多篇(首)。小传收入《小小说作家辞典》。

西部月窗
——教师作家赵炳庭
【作家简介】
赵炳庭,大学本科,中学语文特级教师。系宁夏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教师写作中心常务理事、全国中语会会员、宁夏普通高中会考语文学科专家组成员。现供职于宁夏西吉县西吉中学。
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工作,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所带班级连年被学校评为文明班级、先进班集体,个人连续9年在年度考核中被评为优秀公务员。
1998年被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评为全国优秀教师;1999年参与并主持的课题《自能式素质作文教改实验》获全国语文教研成果二等奖,本人被评为优秀实验教师,同年被全国中语会评为优秀教研员;2002年被批准为固原市新世纪学术带头人,同年被西吉县人民政府评为教书育人先进工作者;2003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授予优秀教师称号;2004年获得宁夏第八届基础教育科研成果二等奖,同年被授予自治区高中语文特级教师称号。
教学期间,熟知语文教育科研理论、方法和研究动态,有强烈的科研意识。参与“十五”国家级“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分课题研究工作,已通过阶段性评估验收。参与课题“宁夏教育科研规划教育厅青年课题”正在实施。在教学中一贯坚持“大语文教学观”,教育学生从生活中学语文,到生活中用语文,从听说读写中掌握语文。坚持“情、趣、活、实”的教学理念,寓“情”于教,陶冶情操;寓“趣”于教,活跃气氛;寓“活”于教,启迪思维;寓“实”于教,培养能力。在教改实践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审美情趣。与语文组的老师们共同组建了当地第一个中学生文学社团——月窗文学社,编辑印刷了《月窗》社刊。指导学生发表习作近百篇,指导学生获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一、二、三等奖30多人次,本人曾6次获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优胜指导奖和育才奖。结合教育教学和教育科研,先后在《中国教育报》、《语文报》、《中学语文教学与研究》、《中学语文教与学》(人大报刊复印资料)、《现代教育科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宁夏教育》等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70余篇,编撰教育教学论著2部(任副主编)。
1986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曾在《朔方》、《黄河文学》、《回族文学》、《六盘山》、《宁夏日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百余篇。

写作的快乐
——教师作家宋子伟
【作家简介】
宋子伟,玉祁中学高级教师。无锡市作家协会会员、无锡市语言学会会员、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特约研究员、湖北大学《中学语文》杂志特约撰稿人、《作文周刊》特约读写辅导员、玉祁中学春苗文学社常务副社长、常务副主编,曾为锡山市杂文学会理事。
1991年在无锡市作协主办的《太湖》杂志上发表《雨中,那13辆个体出租车》的中篇报告文学。同年,还有一篇反映玉祁酒厂抗洪救灾的报告文学《洪水,映照工人阶级的灿然风采》入选《无锡县抗洪救灾》一书。
1999年出版《三月三》一书,该书是无锡市作家“二泉丛书”之一,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1990年,我辅导的学生殷丽萍由哈乐滨出版社出版《母爱灯》一书,殷丽萍是孤儿,出版《母爱灯》一书得到玉祁镇党政领导和社会各界人士的无私捐助。殷丽萍因此被南京师范大学破格录取,在大学里曾担任学生会宣传部部长。
2000年,在华东六省一市(上海市)中学生作文竞赛中,无锡市(包括宜兴、江阴)有5名学生获一等奖,玉祁中学就有2名学生获奖。由我辅导并推荐的学生作品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和获奖的有300余篇。
他撰写的小说、散文、诗歌、报告文学、随笔、杂文等在各级各类报刊上发表的有300余篇。有新民晚报、文汇报、人民代表报、合肥晚报、海口晚报、新华日报、中国土地报、杂文报、中国教育报、教师报、作文报、无锡日报、江南晚报、江苏教育、教书育人等报刊。并在各类征文比赛中获奖。一些文章还由文摘报转载。发表教育教学论文、随笔300余篇,并多次在全国及省市征文比赛中获奖。并有多篇论文被资料型刊物转载。
心中的乡井
—教师作家唐正立
【作家简介】
唐正立,山东省莒县人,中学语文高级教师,山东省写作学会会员,全国青年教师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员,中国教师写作研究中心常务理事,中国教师文学网栏目主编。
热爱文学,尤喜散文。已出版《中学文言文初阶》《中学作文指导》《新世纪教育改革新探》《学海导航》等书。同时有大量散文、通讯报道在各地报刊发表。
参加工作以来,一直担任语文教学工作,教学成绩在历年的统考中始终列于全校同年级之首,在教教育局的升学成绩分析中,也多次名列第一。他在抓好常规教学工作的同时,非常注重学习和思考,不断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树立起现代化的教育思想,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参加移植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策略进行语文目标教学改革实验研究,获教研成果一等奖;参加大作文教学改革实验研究,获省级优秀教研成果奖;参加全国面向21世纪初中教育综合改革实验研究,承担了语文以能力训练为主的子课题,实验总结《语文以能力训练为主的教改实验研究》,在全国初中教育委员会举办的第十届年会上获论文评比一等奖。这一切成绩的取得,与他持之以恒的学习是分不开的。
读书、写作、思考是他坚持不懈地人生追求,他的座右铭是:老老实实做人,勤勤恳恳做事;认认真真读书,孜孜不倦写作。多年来,在家庭经济并不宽裕的情况下,他还是拿出部分资金购买了大量的书籍,大致分为三类:一是教育教学类,主要是一些教育教学理论书籍,如《学习的革命》《掌握学习策略》等等;二是语言学类,包括一些语言学理论专著和一些辅导材料;三是文学类,包括文学美学理论书、文学发展史和文学作品选集等,中外文学名著,近几年来,购买了大量的散文作品集,尤其是季羡林、余秋雨、冰心、秦牧、金克木、汪曾棋、张中行、余光中等当代散文八大家的散文集及其他一些散文家的作品选集。
有书不读等于无书,买书就是为了读书。为了读书,他工作之余从不打扑克下象棋,一般也不从事其他休闲娱乐活动,把大部分课余时间用在了读书学习上。星期天节假日,更是他读书的黄金时间。每读一本书,他都要订出计划,把读书的时间、目的、方法想清楚,然后再精心研读。对于一些比较次要的书籍报刊,则用浏览的方法阅读。重要的书则精读细研,力争有所收获。有时为了透彻理解,还要作一些读书笔记或写一些心得体会。
读书,开阔了他的视野,陶冶了他的情操,提高了他的业务能力,也激发了他的写作兴趣。工作之余,他创作了不少散文,也根据工作需要写了大量的实用文字材料。主要有三类:一是教学教研类,所写教学论文和教改实验总结多次在全国省市县的论文评比和比赛中获奖,有不少论文发表在《日照教研》《山东教育》《山东教育科研》等教育专门刊物上;二是新闻报道材料,有大量作品分别发表在《现代教育导报》《山东教育》《长安》《中国青年报》《中学生》等报刊上;三是文学作品类,写一些感想、随笔、小品等在《莒州文艺》《日照日报》《山东教育报》等报刊上发表;四是专著类,出版教辅读物五部,尤其由新华出版社出版的《21世纪教育改革初探•全国面向21世纪初中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学校教育科研成果展示》和《21世纪教育改革初探•全国面向21世纪初中教育综合改革实验学校学生作品展示》,这两本书在全国初中教育委员会召开的现场会上得到全国16个省市实验区和实验校领导的充分肯定,为教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校园文学教学实践的耕耘者
——周泽华
【作家简介】
周泽华,原名周冠良,笔名诗心,江苏常州市人。1968年毕业于徐州师范学院中文系。任职于常州市横林中学,高级教师,他是中国教师写作研究中心理事、江苏省写作学会理事、江苏省青少年写作研究会理事。
历任高中语文教学和班主任工作,曾获常州市优秀班主任殊荣;是该校新槐文学社创始人和指导老师,历时22年。2002年,新槐文学社获首届“雨花杯”全国中学十佳文学社殊荣。2003年,他主编的校刊《新槐》杂志和《新槐报》获“首届全国中学99佳文学社刊(报)”殊荣。
他还主编了校园文学精品集《如花岁月》《新槐飘香》(中国文联出版社)、《花季流韵•日出江花》(作家出版社)。他所指导的学生在全国、省、市各项作文比赛中获奖颇多。新槐文学社第二任社长夏炜同学已成为颇有名望的青年作家,第十七任社长钱苗同学在2000年全国高考中写出了状元文(满分作文),刊登于2000年8月1日《扬子晚报》上。
周泽华老师从事语文教学37年,他以老子“无为而无不为”哲理为指引,逐渐形成了自己恢宏、圆融、开放的教育教学理论,即六字诀:自由(才能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智慧)、民主(才能不断改进教师的教学思路)、科学(就是让每一位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根据这一思想,他创立了“高中生自学式单元教学法”(即在老师引导下的自由学习、自主学习,最后达到学生不需要教的状态),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在省高三毕业会考中,他所任班级的语文成绩曾名列武进地区第二名。
周泽华老师在中学生写作理论和实践上有独到的建树。他的论文《阅读需引导 写作给自由》获第二届全国校园文学研讨会论文一等奖。他的“中学生自由写作”主张,与特级教师、杂文家王栋生(南京师大附中)“自由状态下的写作”观念不谋而合。他还与马荣财老师共同提出了“中学生开放性写作研究”的主张,被列为省级课题,《现代写作》报曾多次开设专版展示研究成果。
近几年周泽华老师关注并撰文倡导中学生创作微型小说。2004年6月,《现代写作》报开设“中学生微型小说专辑”,由周泽华老师组稿并写编者按,他提出了一个观点“微型小说必将成为中学生训练写作的主要文体之一”,得到了著名微型小说研究专家、中国微型小说学会副会长凌焕新教授的肯定。这一观点,是对中学生传统作文三大文体(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的又一个挑战。周泽华老师的主要事迹已入编《世界名人录》等大型辞书。

在自己的内心种花
——教师作家董新明
【作家简介】
董新明,男,43岁,中共党员,大学文化,湖北省中语会会员,从事中学语文教学17年,担任过6年教育报编辑、记者,35岁破格晋升为中学高级职称,系资深语文作者、作文教学专家。已在《语文报》《语文教学通讯》《学语文》《语文教学之友》《语文教学与研究》《作文成功之路》《考试》等60多家省级、国家级刊物发表教育教学专论700余篇。在《中国教育报》《楚天都市报》《湖北教育报》《儿童故事画报》《楚天人才》等刊物上发表新闻、文学作品100余篇。辅导学生在《语文报》等50余家刊物上发表作文400余篇。参编、主编、编著出版语文教学用书100余部,主要著作有《碧涧琴声》(1993年,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作文教案》(1997年,长江文艺出版社)、《中学生作文精解》(2001年,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黄冈作文参谋•写景卷》(2003年,新疆青少年出版社)、《高中生作文批改与修改大全》(2004年,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冲刺金牌•初中生奥赛作文》(2004年,吉林教育出版社)、《中学生同题作文一拖三(初、高中读本一套)》(2004年,珠海出版社)、《精彩阅读80篇(中、高考读本一套)》(2005年,湖北辞书出版社)等30部。教学论文获国家级一等奖2次,获省级一等奖6次。
主要荣誉:1991年荣获“湖北省优秀教师”称号;1991年《湖北教育报》报道了本人勤于教研、孜孜以求的先进事迹;1995年荣获楚进教学研究基金特别奖;1996年入选语文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中国骨干教师辞典》一书;1998年《语文教学与研究》在“青年沙龙”专栏中对本人的教学业绩、教研成果予以介绍;1999年荣获《语文报》“读报用报”征文活动成功经验奖,并被评为年度最佳读者;2000年荣获湖北省中学语文“三段六步多课型能级递进式单元教学”课题实验先进个人等。
现任教于湖北省松滋市第三中学。
【教学思想】倡导在生活中学语文、在快乐中学语文,在创造中学语文的大语文观;倡导民主、平等、互动并渗透人文关怀的语文教育理念。
【人生格言】写下充实,追求完美,与语文同行,无怨无悔。

谁在为文学而坚守阵地
——教师作家张彦龙

【个人简介】
张彦龙,男,1971年3月出生,1994年5月加入中国共党员,现为石家庄市16中高中语文教师兼海潮文学社首席辅导教师、社刊《帆》杂志责任主编。系河北省校园文学研究会秘书长、石家庄市校园文学社团联谊会会长、西柏坡校园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国家“十五”课题“新世纪中国素质教育研究——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石家庄市试验区负责人。编辑图书10余本。在省市级国家级报刊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文学作品200余篇;主编或参编著作图书10本。其随笔《谁在为文学而坚守阵地》在《中学生》杂志2004年增刊发表后,被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学语文教与学》作为卷首语转载。
在语文教学中,推行“大语文”教学,崇尚“生活即语文”的理念,注意引导学生在无限广阔的生活中,感知语文世界的五彩斑斓,从而使兴趣成为学生学习的先导和基石。河南大学的《中学语文园地》杂志曾在封二做过重点推介。
由于教学成绩优秀,1997年、2001年两次受到区政府嘉奖;98年被评为区局优秀教师;2002年被评为区局优秀共产党员;2003年、2005年被区委区政府评为优秀教师。
尤其是在语文教学中,创造性地校园文学创作与作文教学结合起来,成立文学研究团体,创办文学刊物,大大提高了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开辟出一条较为成功的新时期大语文教学之路。
2000年其辅导的海潮文学社在“全国校园千家优秀文学社团大展”中荣获“全国五十佳校园文学社团”称号,其本人被评为“全国五十佳校园文学社团辅导教师”。
2000年被石家庄市教委评为“石家庄市校园文学社团优秀辅导教师”。
2001年参加全国中小学文学社总社在北京召开的成立大会,当选总社常务理事。
2002年在河北省首届校园文学研讨会上被评为“河北省十佳校园文学社团辅导教师”和“河北省十佳校园文学报刊主编”,并当选河北省校园文学研究会秘书长。
2003年参加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新世纪中国素质教育研究”子课题“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的研究,为该课题的主要成员。负责“校园文学社团活动案例”分课题。2003年10月在北京课题组阶段评估中,被评为“优秀实验教师”。
2003年在山西《新作文》、河北《散文百家》、河北省阅读学研究会及河北省校园文学研究会组织的“全国首届新作文杯文学夏令营”暨“全国首届新阅读研讨会”上被评为“全国十佳校园文学报刊主编”和“全国十佳校园文学社团辅导教师”。
2003年主编校园文学作品集《天点云帆》一书,列入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
2004年4月,主持成立了国家“十五”课题“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石家庄市试验区,并担当试验区秘书处的工作。
2004年8月,参加中国教师写作研究中心在北京召开的成立大会,当选常务理事。
2004年12月,团中央《中学生》石家庄市新华记者站挂牌成立,本人被聘为副站长。
2005年7月,所主持的国家“十五”课题“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之分课题“校园文学社团活动案例”顺利通过北京总课题组的验收,并被评为“优秀实验教师”。
辅导学生在全国省市作文大赛中数十人次获奖,并多次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
杏坛上的歌唱
——教师作家施向军
【作家简介】
施向军,本名展礼彬,男,汉族,笔名差夫,生于1974年3月,1995年毕业于苏州大学文学院中文系,现在江苏省张家港市南丰中学任教。张家港市文联理事,全国中语会会员,中国诗歌学会等学会会员。
多次在《作家天地》《扬子江诗刊》《语文教学与研究》《读书时报》《新作家》《文学教育》等国内10多家刊物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等。在《语文教学与研究》(全国中文核心期刊)、《现代语文》《创新作文》《成才之路》等刊物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60多篇,获奖多篇,有三篇论文被中国人民大学资料复印中心《中学语文教与学》全文转载。出版有诗集《水之韵》,校本教材《滴石流韵》。曾获张家港市教育科研先进个人、优秀团干部、新长征突击手等称号。参与苏州市教育局 “九五” 立项课题“中华传统美德与四有新人之间的关系”,现已结题。主持苏州市教育局 “十五” 立项课题“教师教育能力与学生能力发展间的相关性研究”,拟于2005年11月结题。主持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课题“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于2005年7月在京圆满结题。本人被评为课题研究优秀实验教师,主编的课题研究成果《灵秀南中》一书被评为课题研究优秀成果特等奖,并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在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团中央《中学生》杂志主办的第三届“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中获作文教学优秀成果奖。
2000年9月创办滴石文学社,并出版社刊《滴石》。文学社成立5年来,共出版社刊12期,刊发学生作文300多篇。文学社以“活跃校园文化,展示心灵天地,提高写作水平,推进素质教育”为宗旨,发扬“与时俱进,自加压力,团结拼搏,敢于争先”的滴石精神,创造性地开展写作活动和文学活动,成绩斐然。社员在《诗刊》《语文世界》《中学生》《优秀作文选评》《考试报》《关心下一代周报》《张家港日报》等全国30余家报刊上发表习作近300篇,学生多次在“叶圣陶杯”“跨世纪杯”“中学生与社会”等征文中获奖。《语文世界》《作文与考试》《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作文报》《成才之路》《写作》《扬子江诗刊》《新作文》《作文世界》《现代语文》《读书时报》《青少年获奖作品选刊》等报刊为滴石文学社出版社员作品专版,介绍滴石文学社成绩,刊登文学社师生活动图片,大大提高了文学社在全国的知名度。文学社先后荣获“全国中学优秀校园文学社样板社刊”“创新作文核心文学社”“全国优秀校园文学社50佳”(团中央《中学生》杂志)等荣誉称号。鉴于滴石文学社的突出成果,2003年滴石文学社被张家港市团市委授予“新长征突击队”光荣称号。

心会跟爱一起走
——教师作家黄莉萍

【作家简介】
黄莉萍,本科学历,湖北省宜昌市第十一中学语文高级教师,中国教师写作中心常务理事,全国中语会会员,宜昌市作家协会会员。
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工作,曾做过班主任、语文教研组长、文学杂志主编、教导主任、副校长等工作。多年承担初三语文教学和管理工作,教育教学成绩名列前茅,科研绩效显著,管理工作落实。
近几年来,承担的实验课题有两个获得市级验收。现担任国家级课题《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子课题——《新课标、课改下的校园文学研究》《校园文学及普及诗歌教育研究》负责人。曾主编校园文学杂志《三峡石》和《三峡石文学报》十多期,主编教育科研成果论文集《拾穗集》一部,编著全国公开发行的教育教学书目六部。
近五年,在省、市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四十多篇,有二十多篇论文、教案、板书设计、下水作文获得省市以上奖励;在《中国教师报》《中学语文教与学》《语文教学与研究》《语文周报》《湖北教育》《福建教育》《新作家》《语文世界》《宜昌日报》《三峡晚报》《屈乡文学》《宜昌教研》等报刊上发表散文、诗歌等文学作品共六十多篇。在《语文周报》《中学生学习报》等报纸发表课文赏读、主题阅读、比较阅读和互动作文等二十多篇,命题五套。多次承担市级、省级和国家级示范课。指导学生公开发表习作一百多篇,多次指导学生在“叶圣陶杯”“新世纪杯”“语文报杯”等国家、省级作文大赛中获一、二、三等奖,曾指导一名学生连续两届蝉联“新世纪杯”作文大赛一等奖。乐于并善于指导和培养青年教师。
2004年9月,被湖北省教育厅授予“省级骨干教师”;2001年12月,被湖北省教育厅授予“教育科研100佳个人”;2001年3月,被宜昌市教育局授予“第二届中小学学科带头人”;1999年被宜昌市教育局、人事局联合表彰为“宜昌市优秀教师”;2004年6月,被宜昌市教育局党委表彰为“优秀共产党员”;2003年10月,在十五国家重点课题《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课题组中获国家级“优秀实验教师”;2000年1月和2001年1月,分别获学校“先进工作者”称号;2000年9月和2002年9月,分别获学校第三届、第四届“优秀园丁”称号;2000年12月,获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举办的全国语文教师四项全能比赛“四项全能语文教师”称号;2001年12月,获湖北省教研室、中语会授予的“文学社团优秀指导老师”称号;2004年12月,被宜昌市团市委宣传部等四家联合表彰为“2004年宜昌学生通讯社优秀指导老师”;1998年,在校长岗位培训班学习期间获“优秀学员干部”称号。

教育的厚土
——教师作家刘盛云

【作家简介】
刘盛云,男,1974年6月生,湖北松滋人,中文本科学历,中学语文一级教师。现系湖北省松滋市实验中学语文教师、荆州市教育学会会员、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国内多家文学网站业余版主和编辑。
1993年开始从事教学工作。迄今已在《写作》《演讲与口才》《语文世界》《语文教学通讯》《中学语文教学参考》《作文成功之路》《语文报》《语文周报》等刊发表教研文章100多篇;参与编著《中国初中生课本作文大全》《中考作文新笔法》《中学生同题作文一拖三》《标准新阅读》等教学辅导用书10多部;教学论文与教案设计获国家级一等奖多次;2002年被评为湖北省首届中学生文学社团优秀指导教师;2003年被评为松滋市明星教师。
1991年开始从事文学创作。迄今已在《诗刊》《中国校园文学》《儿童文学》《青年文学家》《诗歌月刊》《青春诗歌》《少年文艺》《东方少年》等刊物及榕树下全球中文原创作品网、中国青年诗歌网、秋语原创中文文学网等网站发表作品若干,并有作品入选《幼儿园新诗朗诵•小班上册》教材和《儿童文学》典藏书库2003年精品卷,及获诗刊社全国校园同题诗赛二等奖。2001年7月由中国文联出版社出版个人诗集《楝果铃铛》。现业余主要从事诗歌创作和网上文学评论。

大都市里的灵魂之歌
——教师诗人吴士诚

【诗人简介】
吴士诚,笔名观音子,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上海市写作学会会员。在全国三十余家省市级报刊发表诗歌、小说、散文、报告文学1200余篇,诗歌作品入选《世界华人诗存》《21世纪中国诗坛》《中国诗歌十年》等三十余部诗集,多次获奖,已出版诗集《月光指环仙人掌》(中国文联出版社)。主编了《雅典红楼》,与人合编及参编了10余部书。论文、课题等6次获全国及省市级奖项。

在教学、科研及文学三个领域中追求完美
——教师作家邹天顺
【作家简介】
上世纪60年代生于湖南省永州市宁远县。本科学历,中学高级教师,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县第一中学教研室副主任。清新县一中语文首席学科带头人、名教师。
学校“晨星文学社”指导老师;学校校本教材执行主编;校刊《阳光论坛》执行主编。清新县教育局教研室《清新教研》执行主编。
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课堂教学分会理事、中国阅读学研究会、广东省教育学会、清远市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理事。清远市作家协会、中国当代校园作家协会等会员。清新县教育局教研室高中语文兼职教研员。
大学时发表文学作品,并创办文学社和诗社,主编文学报刊。大学毕业后任过某杂志社文学编辑,不久后开始从事教育工作。
文学创作业绩:1、主要作品:本人教学之余勤于笔耕,现已在《中国教育报》《中国教师报》《南方日报》《南方农村报》《科技周报》《南方经济时报》《陕西日报》《大兴安岭日报》《南方工报》《广东人口报》《广东侨报》《广东邮电报》《广东工商报》《韶关日报》《西江日报》《清远日报》以及《散文诗刊》《潇湘文艺》《湘南文艺》《英德文艺》《西江月》《中学时代》《家家乐》《科学诗刊》《年轻人》杂志等全国30多家报刊发表各类文艺作品200余篇40多万字。
已有两个中篇小说十多万字在一家报纸上连载,产生了较大的反响。
主要作品有《重回老屋塘》、《喋血鸳鸯树》、《普九》、《班长竞选曲》等中短篇小说。作品收入《当代新文学作品选》、《中国教师范文精品》等十多种海内外文集。
作品收入《当代新文学作品选》《中国教师范文精品》《中国现代诗群》《粤北文学丛书》《清远文学作品选》等十多种海内外文集。
2、获奖作品:作品曾获“全国微型作品大赛”佳作奖、“首届华文诗歌大赛”优秀奖、“全国教师征文大赛”一等奖等十多个奖项。
广东《清远日报》三次报道过其事迹。其事迹收入《中国青年艺术家辞典》《青年教师明星录》等大型辞书。入选2006年第2期《作文教学研究》封面人物。同时,被几家杂志社聘请为特约编辑。
3、辅导学生:本人结合作文教学,指导学生创办文学社,编辑校园报刊,培养文学苗子。多次指导学生获各类文学征文奖,辅导学生在《创新作文》《中学生作文指导》《语文月刊》《作文评点报》《少男少女》等报刊公开发表作品数十篇。
4、主要著作:诗集《情绪在夏天》、中篇小说集《普九》、短篇小说集《茶妹》、散文集《悄悄离去》。
教学、科研成果:
1、语文教学:多年执教高三语文,任语文科组长和高三语文备课组长,教学成绩优秀。
2、发表论文:已在《广东教育》《语文月刊》《语文天地》《语文教学通讯》《语文世界》《创新作文》《中学作文教学研究》《作文教学研究》《中学生作文指导》《中学语文》《语文学习报》《作文周刊》《作文报》《南方农村报》等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论文60多篇。
3、论文比赛:现已有10多篇论文获奖。获过清远市一等奖、广东省一等奖以及全国的一、二等奖。荣获2003年全国中语会第三届“语通杯”“教改新星”提名奖(全国共60名)。
4、主要编著:《晨星学生作文选》《生活与环境》及《阳光论坛》论文集三辑。

永远年青的诗情——教师诗人李继平
[诗人简介]
李继平,湖北省汉川市人,出生于1972年,中文本科学历。系湖北省汉川市教师进修学校教师,中学语文一级教师。现为中国教师写作研究中心、全国教师教育学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教师教育分会)、湖北省教育学会教师教育专业委员会、孝感市作家协会、孝感市中学语文专业委员会会员。
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和师资培训工作。热爱文学创作与教育科研。参加过教育部师范司继续教育重点课题和省教科规划办重点课题的研究工作。
在《中国教育报》《儿童文学》《绿叶》《做人与处世》《湖北教育报》《湖北教育学院学报》《教师继续教育》《成才》《湖北成人教育》《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农村成人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教育与职业》《孝感日报》等报刊发表通讯报道、诗歌、散文、小小说、楹联、教育论文近百篇(幅)。曾在汉川市举办过个人诗歌展。有教育教学论文收入新华出版社《中国教育创论坛》,世界语出版社《中国教育研究论坛》,有10篇下水作文入选华龄出版社《初中作文精讲与示范》一书,并有多篇论文、教案获奖。
现在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攻读教育硕士。热爱教育,孜孜不倦;执著文学,默默耕耘。

大海会作证
——青年教师作家赵钦宣
【作家简介】
赵钦宣,男,1971年生,1995年毕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并获文学学士学位,1997年创办《东山青年》校园文学报,1999年结业于华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研究生班,2004年加入九三学社,在全国各级报刊发表文学作品、学术文章若干,2002年出版个人文学专著《大海会作证》,曾任《全国优秀文学社团佳作大观》校园文学丛书副主编,主编校本教材《风里的铃声》,系中国校园文学报刊协会理事,中国教师写作研究中心理事,《共和国骄子》大型系列丛书编委。现任教于广东省潮阳一中。

教 师 文 学 的盛会

——记首届全国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教学专题研讨会


当前,素质教育的发展与新课程改革对我们教师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面对新的挑战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新的机遇。教师作为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其文学修养与文化品位显得尤为重要。为了给教师的写作与研究提供交流的平台,从而为语文教育改革增添新的活力,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部、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十五”国家课题“新世纪中国素质教育研究——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课题组于7月30日—31日在北京共同召开了首届“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教学研究专题研讨会”,同时成立了“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教学研究专题组”和筹备成立“中国教师写作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书报资料中心总编辑宋志明,著名作家、首都师大教授毛志成,著名诗人、《诗刊》社主任林莽,青年诗人、《诗刊》编辑蓝野,天津作家协会文学院院长、作家李兴桥,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小学各科教与学编辑部执行主编解军、新世纪中国素质教育研究课题组负责人之一、语文教研专家王文琪,中国写作学会秘书长、《写作》杂志社主编邱飞廉、《中学生》杂志主编夏辉映,人教社语文新编教材编者之一、语文专家黄伟,山东实验中学语文高级教师、校园文学专家王岱,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高级教师钱吕明,宁夏作家协会会员、特级教师赵炳庭,以及来自全国各地的热心于校园文学研究的校长、教师作家、语文教师等50余人,欢聚一堂,畅谈教师文学,对当今语文教育特别是新课程改革所存在的问题开展了热烈的讨论,探讨了提升教师文学修养对于语文教学的重要作用及其发展方向与途径,研究了有关筹备工作。

会议由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课题组和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教学研究专题组负责人、书报资料中心编辑部《中学语文教与学》责任编辑王世龙,课题组副组长、清华附中语文高级教师翟暾分别主持;王文琪代表课题组首先介绍了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的工作成效与进展情况,提出立项教师文学修养的课题以及筹备成立“教师写作研究中心”是对课题的延伸;解军代表书报资料中心宣读了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教学研究专题组的研究计划与实施方案,宣布课题开题;课题组副组长、北京市骨干教师、北师大附中语文高级教师邓虹宣读了“全国教师文学创作研究中心”筹备讨论稿,介绍了有关筹备情况。

宋志明教授从当前教育改革的形势谈了自己对于搞好教师写作研究课题的看法,指出没有文学修养的教师是苍白的,特别是语文教师,如果连自己都不爱好写作,或者根本写不出文章,那怎能教出好学生?事实上,新课程改革关键是教师的素质问题。他说,人大资料中心确立这个课题,就是为大家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平台,多出成果,从而起到骨干带头作用。毛志成教授从自己的教书经历与写作经验,动情地向大家发出倡议,开创教师文学阵营,搭建写作与研究的平台,与语文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明天的语文教师成为生动的教师、充满诗情富有灵气的教师,有了这样的教师,我们的语文教学就会健康地走上素质教育快车道。诗人林莽从普及新诗教育的角度,从新教材入选当代诗人的作品谈到新时期诗歌发展的状况及其所取得优秀成果,对诗歌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方面发表了独特的见解,使与会者大开眼界与思维。邱飞廉、夏辉映、黄伟等专家都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对教师文学及其写作、研究的观点,对发展前景给予了美好的祝愿。从一线来的各地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体会介绍了许多丰富的经验,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实际问题,比如有的学校领导观念保守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河北省祖冲之中学校长张泽、天津汉沽一中校长王琪带队前来参加会议,在会上作了精彩的发言,他们从校长的角度论述了加强教师文学修养的重要性,使与会代表受到了很大鼓舞。

最后经大家讨论将“全国教师文学创作研究中心”改为“中国教师写作研究中心”,经代表推举毛志成担任中心(筹)理事长,张泽、王琪为副理事长,王世龙为秘书长,邓虹、翟暾为副秘书长;会议决定委托祖冲之中学筹建“中国教师文学网”,进一步研究了举办首届全国教师写作大奖赛(评选“十佳”教师作家)的计划与方案。

课题组顾问、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建功,中语会会长陈金明、首师大博导吴思敬、《中国教育报》副总编刘堂江等因外出未能到会,通过课题组向与会代表表示问候,祝会议圆满成功。


(闻  瑛)


附录:<IMG title="教 师 文 学 的 盛 会" alt="教 师 文 学 的 盛 会" src="http://s4.sinaimg.cn/bmiddle/4c22c084x78157d2f88b3&690" real_src="http://s4.sinaimg.cn/bmiddle/4c22c084x78157d2f88b3&690">


教师文学大家谈




2004年7月29日成立“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教学研究专题组”暨筹备“中国教师写作研究中心”会议上,出席会议的同仁就这一课题纷纷发表了精辟的见解,可以说,这一次民间性组织的会议,开辟了“教师文学”的先河,使“教师文学”有了自己的家园,使教师写作有了自己的平台。下面发表几篇言论,以抛砖引玉,期待有更多更好的作品产生!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高级教师、作家钱吕明



课题及成立研究中心都很有意义。虽说语文不仅仅是文学,但文学是语文教师的本行。就我个人的体会来看,作为语文教师,如果有一些文学创作的体验,一是可以增强你对生活的艺术敏感,二是在文学教学中可以有一点自己的声音。


记得我参加工作之初,学校组织到宜兴去游览,那是我第一次有在丘林地区乘车的经验,当时在车上就有一种新鲜的感受,回到学校后继续捕捉,终于写出这样的诗句:刹车不是胆怯∕减速不是犹豫∕下坡也是为了前进∕转弯也是为了到达……还有一次,我去杭州开会,乘一辆破旧的中巴车。八九个小时的路程,很无聊。车门鼓进的风把包橘子的微型塑料袋不断飘起来,我盯着看,回来后写成了题为《不规则的半圆儿》的散文。这些经验,用之于作文教学,颇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我是诗歌爱好者,在多家报刊发表过诗歌,出版过诗集,在诗歌教学中,我常常就有一点自己独有的东西,不至于人云亦云。我教艾青的《我爱这土地》,就抓住“嘶哑”一词设问,一般形容鸟的歌喉都用“婉转”、“圆润”、“清脆”等,诗人为什么别出心裁,用“嘶哑”一词作修饰?要求学生从诗歌本身及时代背景中找理由。这样,学生从唱的内容、唱的时间长短、唱的状态等方面找理由,加深了对这首诗的理解与把握。我教《篱笆那边》,就举自己的诗《我与监狱的悲剧》为例,帮助学生理解意象诗的象征与传统象征手法的区别。我教《再别康桥》,则抓住“新娘”这一意象,补充讲解徐志摩在剑桥的一段情感经历,不仅使学生沉醉于这首诗的意境之中,也激发了许多学生扩展阅读作者其它诗作的兴趣。


我校是江苏省国家级示范高中,江苏省首批四星级学校。上世纪80年代初,我校创办的“扬帆”文学社即在全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上海《文学报》曾在第二版以整版篇幅隆重推出。在去年中华诗词学会召开的、由各省管教育的副省长、教育厅长参加的“传统诗词进校园”的经验交流会上,我校是主要参观现场,学生诗词创作取得的成绩,得到了与会者的交口称赞。这几年我校高考也取得了骄人的成绩,连续几年本科率、优秀率居镇江市之首。我们市是长江之中的一个岛城,是全国著名的生态示范市,费孝通先生誉之为“江中明珠”,长江三鲜名满天下,欢迎大家前往作客、指导。



● 宁夏西吉中学特级教师、作家赵炳庭:



大家好!我来自宁夏南部山区的一所县城高中。今天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探讨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教学研究这一课题,我认为很有必要,非常及时。


从我国古代、现代教育史、文学史上可以看到,许多著名的教育家同时又是作家,他们在向学生“传道、授业、解惑”的同时,仍不辞辛劳地在自己的责任田里不辍耕耘,留下了不朽的精神食粮,传承着灿烂的民族文化与人文精神。在他们的辛勤培育下,有许多文学幼苗已经长成了参天大树,有的崭露头角,频频在文坛亮相;有的已成为区内外享有盛誉的专业作家。这一切都充分地说明教师的文学创作,对于人文教育、素质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提升教师文学修养与文化品位,以适应新课改形势下语文教学的需要,为语文教育改革增添新活力,这种为推动新课改而构建的一种具有文学独特魅力的语文教学模式,很有实施和推广价值。


勿庸讳言,当今校园,真正具备实际写作能力的教师却为数不多,能拿起笔来写点文章者不足30%,即使有些教师喜欢写作,但因教学条件有限,又缺乏交流的平台与文学气氛,而技才情难以施展;有的学校由于领导观念守旧,认为教师写点文学作品,会影响正常的教学;有的学校领导甚至认为教师写点文学作品是不务正业,如此等等,极大地挫伤了教师写作的积极性,使教师文学创作趋于沉寂。我认为,面对这种尴尬的局面,我们适时地进行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教学的研究,是一项很有价值很有意义的探索。古人曰:“劳于读书,逸于作文”“文选烂,秀才半”“胸有诗书气自华”。只有教师勤于读书,才能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读书,只有教师热爱文学,才能教育学生热爱文学。胸中无墨,自然不能泼洒成文。“生活犹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流,泉源丰盈,溪流自然活泼地昼夜不息。”“阅读是写作的基础”。直接的和间接的积累,才能解决写作之源这个关键问题,学生作文时,才能做到厚积薄发。


要从根本上提高教师的文学修养、文化品位与语文教学艺术。首先,在知识的储备和更新上,作为语文教师,一刻不也不能停止自己的继续学习和提高,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得先备有一桶与时俱进的活水,要求学生写得一手好文章,教师首先应成为写好文的高手。其次,要通过提高教师的文学修养、文化品位来影响、带动、发现与培养校园文学创作的新生力量,形成一定的陈容。教师通过自己阅读、积累和写作的习惯,引导学生阅读、积累和写作,这样学生写作时,情到文至,思到章出,一改过去作文时“无米下锅”的窘迫境况。第三,教师坚持写“下水作文”,并用“下水作文”来指导学生写作。因为教师写“下水作文”,可以内在地体察学生作文的全过程,从而使指导更为有的校矢,切合实际。还可以提高教师自己的作文素养和作文评改水平。



●山东省实验中学高级教师王岱《校园文学与校园文化研究的一点实践》:


我校有一百个教学班,五千多名学生,是省级规范化学校,培养了大批优秀的学生。我1999年担任语文教研组长以来,提出了我的语文教育观“三无主义”:思想无禁区,读书无限制,作文无模式。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我校1999年初实施的以“扩大阅读写作量,培养创新意识,铸造健全人格”为内容的语文教改,就较好地体现了这一点。


吸收多元文化是我们教改的一大内容。我们压缩课文的讲读时间,从每周的五课时中抽出两节课的时间让学生到阅览室在教师的指导下自由阅读。举办读书研讨会、优秀摘抄展览、百字荐书等活动,使学生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并编写了由学生撰稿的《阅读参考》一书。在以学习现代文为主的前提下,应让学生适当地多学一点多背一点文言文。我们语文组编写了《古诗文助读》一书,供学生阅读,利用课外活动时间举办“古诗文背诵比赛”、“古诗文鉴赏”、中国文学史系列专题讲座、京剧欣赏等活动,帮助学生吸收古代文化精髓,增强文化底蕴。不仅注意经典名著的阅读还加强了时文的阅读,目的是使语文学习更富有现代气息,让学生吸收多元的文化,培养学生的现代意识。语文组从《南方周末》《书屋》《随笔》《收获》《杂文选刊》《北京文学》《中国青年报》等报刊上精选一些文章每周编发1—2期《时文选读》,学生人手一份,到现在已印发了一百多期,约百万字。并鼓励学生自己推荐。还利用读书研讨会的形式进行交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大胆争论,相互启发,这样不仅从学习内容上也从学习方法和过程中培养学生民主、平等、独立思考的现代精神。大量的阅读培养了学生的阅读习惯,使他们真正感受到阅读的乐趣。阅读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分析能力和鉴赏能力,学生阅读的文化品味有所提高,我们提出了“作文无模式”的要求,放手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生活、体察内心,去悟、去写、去创造,让学生抒发真情实感,放开手脚,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并要求学生每周一篇800字左右的周记或读书心得,两周一次大作文。


对作文的评价标准也改变了,学生的作文也鲜活有生命力了。为给学生营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搭设一个在写作中任他们自由驰骋的舞台,教改之初在老师的指导下,从约稿、写稿、组稿到修改、排版、编辑、电脑制作都由学生自己完成的校刊《空间》诞生了。这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尝到了创造的喜悦。《空间》内容广泛,政治、经济、军事、文学、历史、音乐、体育、电脑等方面都有所涉及,形式多样,小说、散文、诗歌、时评、科幻(在1999年高考之前开辟了“科幻易拉罐”栏目)无所不包。受到学生欢迎,得到专家和媒体的好评,著名作家贾平凹先生亲笔为《空间》题写了刊名。《空间》上有近三分之一的文章被全国各大报刊转载,学生的作品屡屡见报。近几年在全国“新概念”作文大赛中我校陆续有三十余人次获奖,其中有九人次获一等奖,在全国名列前茅。


作文要反映社会生活,就必须面向社会面向生活。基于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措施:(1)以文学社为轴心向外辐射,举办读书交流会、文学鉴赏讲座,为拓宽学生视野提高学生文学修养,请大学教授、学者、专家来校讲课为学生带来最新的学术信息。(2)以学校为起点,走出课本,走出课堂,走近生活,观察社会,体悟人生,使生活成为语文的内容,使语文成为生活的工具。要求学生经常收听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东方时空》等优秀广播电视节目,要求他们写收视评论;组织学生走出学校进行社会调查,了解民生,写出调查报告;假期鼓励学生走出家庭,领略自然和人文风光,陶冶情操。教改之初,我们就确立了面向全体同学,而不是培养作家培养尖子的目标。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写作训练,我们都考虑到不同情况的学生,书籍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爱好去挑选,阅读材料人手一份,周记老师不定题目,学生自由写作,在周记的批改中老师是在和每一位学生平等地交心,对基础稍弱的学生更是给予特别的关注。我们还一改过去文学社的固定性,我们的各种与语文有关的社团的门都是敞开的,组织是松散自由灵活的,每一位同学都可以随时参加,你的语文水平不一定有多高,只要你有兴趣你就可以来。无论是文学讲座还是与著名作家的座谈(著名作家张炜、李贯通、左建明、台湾作家林清玄、艺术家张艺谋等都曾来我校演讲),都可以参加。


学校社团活跃,组织了校园小品大赛、课本剧表演、征联比赛、摄影比赛、各类征文等一系列活动。文学史系列讲座、文学专题讲座使学生对文学有了更深的理解。实验中学宽松的环境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培养了大批全面发展的学生:李一粟曾获第二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第一名,被保送清华大学,现又被保送北京大学读研究生;第三届“新概念”作文大赛一等奖获得者张悦然(我校98级学生)考入山东大学双学士班,现在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理科,已出版短篇小说集一部,长篇小说一部,其作品多次被《新华文摘》转载,张悦然也被《萌芽》网站评为“最富才情的女作家”;刘晓菲(我98级学生)两次获“新概念”作文大奖,托福考试济南市第一名,现在加拿大排名第一的多伦多大学读理科,在学校排名第一;夏杨(我校99级学生)第三届“新概念”大奖获得者,被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录取读理科;我2000级学生郭允(两次获“新概念”大赛一等奖)贾沛娟(“新概念”大赛一等奖)考入清华大学读书。据不完全统计,我校“新概念”作文大赛获奖者大多数考入全国重点大学读书。


优秀的学生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没有深厚的文学修养是很难适应学校教学的。学校向老师们提出了要做学习型教师的要求。作为教研组长我以身作则,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近几年发表论文随笔散文等二十余万字,有的文章被《新华文摘》转载。我们语文组的老师有许多能出口成章下笔成文。“教师文学修养与语文教学研究专题”的设立势必会促进我校语文组的建设,促进我校的语文教学工作。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推动我校的语文教研和教改,争取取得更大的成绩。



●湖北省宜昌市十一中黄丽萍《放飞文学的梦想》:


小时候有一个梦想:希望像孙悟空那样拥有上天入地的本领,像江姐那样拥有大义凛然的气概,像灰姑娘那样拥有一双漂亮的水晶鞋。做了语文老师,才明白自己拥有的是一个充满浪漫色彩的文学梦。于是就有了我与两个文学社团的故事。

我亲手创办的第一个文学社团是“华圆文学社”。那是1994年12月,时值宜昌语文课内外衔接课题刚刚启动,市教研员余蕾老师的“课文只是例子”、刘国正先生的“展开双翼才能腾飞”的思想像一缕春风徐徐吹开我闭塞的心扉,它也启发了我对语文教学重新进行定位:学好语文非一日之寒,写好作文非一日之功,作为语文老师,唯有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利用好语文学习时间、开辟空间、拓宽视野,让广阔的社会生活走进学生的视野,让报纸、杂志、书籍、电视、广播、广告、标语等活生生的文字材料和信息靠近学生,语文教学才有广阔的前景。


于是我决定从文学社团入手。我先将喜欢写作的孩子召集到一起举办讲座,从阅读讲到写作,从写作讲到文学创作。随着许多优秀作文的脱颖而出,位了鼓舞士气,我就结集成刊,在校内发行。《华圆》文学杂志和“华圆文学社”(“华圆”取“华美其文,圆文学之梦”的意思)由此诞生。当时,市文联主席刘不朽、宜昌日报总编熊庆文、特级教师余蕾、张文海等十多位宜昌的知名人士以及国家、省级报刊的不少主编都纷纷题辞,“展露少年文华,定叫成才梦圆”、“严师育精华,贤才甜梦圆”等美好的祝福,使我和社员们倍受鼓舞,写作成了我们精神的需求。“华圆文学社”的成立,对当时农村学校来说,无疑像投下了一枚炸弹,炸出了朵朵文学的火花。初次参加国家级作文竞赛就有社员获得大奖,初次参加市教研中心社刊评比就获得了一等奖的殊荣,我不禁心花怒放,十分欣慰。


第二个文学社团便是宜昌市第十一中学的“三峡石文学社”。那是1998年的夏天,当时社团以班为单位开展活动,社团刊物是各班手抄的优秀作文集,我担任主编后就改成了彩印本的《三峡石》。起先每学期出版一期,后来发展为两期;内容也由学生“独秀”,换成师生“共舞”;刊物的排版、印刷、稿件的质量与市面上不少公开发行的杂志都不相上下。此后,“新世纪杯全国中学生作文大赛特别组织奖”“湖北省校园文学社刊评比一等奖”等荣誉称号也接踵而至。


最令我难以忘怀的要属组织社员开展活动的时候,孩子们那兴奋的神情和快乐的举止,都一一深深地印在了我的脑海。他们时而像一群欢呼雀跃的小鸟,时而又像一只只忙碌的小蜜蜂,辛勤地采蜜。听说活动是他们锻炼口才的练兵场,写作实践活动是他们张扬文学个性的主阵地。他们通过搜集整理,积累着“零琼碎玉”的语言材料;通过调查研究辨别着是非真理的曲直。举办读书汇报、写宣传标语、设计文化长廊、编辑文学杂志、办手抄报、组织征文、开展创作笔会、采访名人、拜访名山大川等活动都能激发孩子们创作的欲望,诱发倾吐生活的灵感。那如泉涌的文思,如珠玑的字句,都洋溢着对社团活动的热情和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从98年开始,社团活动已经成为社员展露文学才华的大舞台。在活动中,我很像一位勤劳的果农,在春天播下一棵棵文学的树苗,在夏天,亲手为果树修剪、施肥,长成满树的绿荫,秋天,乐呵呵地看着果树开满花、挂满果,心里充满了丰收的喜悦。我的喜悦来自于孩子们在活动中,说演逗唱、主持集会,样样都棒;采访播音、交流探讨,头头是道;我更喜悦孩子们真人真貌、真话真情,句句透出生活的真谛。凝望着一个个活跃的身影,仿佛在欣赏一道文学的美丽风景,感动之情顿时涌遍全身。如今,学校语文教学呈现出的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良好局面,校园文学社团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其它学校老师羡慕的眼神中,在上级领导对所做工作的高度赞誉中,我捧着“全国中学生优秀文学社团”的荣誉证书,清点着自己和社员们在报刊上发表的篇篇习作,心里美滋滋的。是校园文学社团放飞了我和孩子们的文学梦想。


●石家庄16中张彦龙《谁在为文学而坚守》:



物欲横流的时代,文学精神失陷了。


按理说,物质文明提高了,应该为精神文明的提高起到推动与促进作用,使其同步加速协调发展。然而遣憾的是,关心、支持文学与语文教育事业的人们发现我们文学精神的家园却荒芜了,长满了野草。


请看当今的文学界:不是美女作家们的《上海宝贝》《女人是如何变化的》在大行其道,“我堕落,但快乐着”,就是所谓先锋作家们的《妻妾成群》《丰乳肥臀》在大放异彩,恣肆攫取并肆意丑化着养育他们长大的中国现代史,就连一位极其正统的作家写的极其严肃的一部作品,出版时竟改名为《拯救乳房》,以吸引读者的眼球。整个的文学界笼罩着浓浓的市侩气与及其低级的庸俗化的写作倾向,何谈以崇高的精神来鼓舞人?


中国整体的文学水平和先进国家的差距不是在缩小,而是在拉大。现代文学史上群星璀璨的壮观景象何时才能重现于当代文坛?建设文化大省、文化大国口号的喊山,我们看到了一些正直文化人的焦灼之心。


请看当今的影视界:戏说成风,改编成癖,严肃的文艺创作竟成了戏弄和愚弄观众的制胜法宝。明明是自己在文学正途上不肯吃苦,抑或是江郎才尽,才可着劲儿地胡编乱造,发疯死的掏文学老祖宗的口袋,却说成是观众的需要,现实的需要。还好,中国五千年的文化底蕴深厚,否则,我们真不知道他们还有没有可戏说的名人,可改编的“经典”。这样式影视界,何谈文学精神的创新与高扬?


应该说,我们古人还是崇文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的小说就是明证,直到“文革”前文人基本上还是很吃香的。可自从“文革”开始后就不同了。文人开始变臭,甚至变得臭不可闻。这其中的社会因素是至关重要和众所周知的。上世纪80年代开始好转,文人开始抬头,但我国的教育乃至今都存在着严重的制度性问题,例如重理轻文。我国的大学设置决定了虽然报文科的不少,但仅占总数的百分之十几,80%多的是理科。这和世界的水平不一样。世界平均水平基本上是文理各上一半,许多国家,如法国文科的比例更大一些。而我国“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喊了半个多世纪,乃至今天不在根深蒂固地影响着我们的基础教育。这不能说不是中国教育的悲哀,中国文学的悲哀。


上世纪90年代,文人的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文学创作上也可谓繁荣到百花齐放,某些作家一年出数部长篇,可谓“高产”。但是真正够分量,经受得起时间推敲的力作并不多。我们的文学阵地在易帜,作家作的文学操守逐渐地在丧失,而过多的支追名逐利,滑向低级庸俗。这时的文人又开始在评论中变臭。这次变臭的原因更多的是文自身的原因,他们难丁抵御物欲横流时代的诱惑,变成了物欲的俘虏。试想我国古典四大名著及鲁迅、茅盾、巴金作品的横空出世,哪个是为了钱和名?恰恰相反,他们不搞文学创作可能物质生活更富有些。他们追求的是时代心灵的明澈宣泄和文人精神的至高张扬。而这些,又恰恰是我们当代文人所欠缺的。


多么可怕的文学精神的失陷!多么可怕的对于文学精神失陷思考的漠视!


就社会的地域空间而言,如果说还能找到一块纯洁的文学土壤的话,我看就是我们的校园文学社团了。为了校园文学的成长与发展,我们的辅导老师们从兴致入手,不谈报酬,不计回报,脚踏实地地默默于培植中国未来文学新人的耕耘之中。他们的可贵在于对文学精神的正确诠释和对文学沃土培育永恒的热情。从本质上看,他们不是作家,甚至他们还不能称得上为“文人”,但是却在他们的身上,可以看到将来中国文学精神回归的希望。


以前搞校园文学社团,许多人斥之为不务正业。现在语文新课标出台了,校园文学社团占有了一席之地,大语文教学在全国范围内也呼之欲出,文学社的兼职老师们是该挺直了脊梁,大昌校园文学之路的时候了。尤其是刚刚结束的中央关于推进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大会,更使我们有信心站立于校园文学的大之下,为当代文学精神的回归而献身!



中国教师写作研究中心筹备理事会名单
(中国教师写作研究中心作为中国写作学会的下属研究机构,于2004年7月29日在京召开了筹备成立会,经与会代表民主选举,产生了筹备理事会人员,已填表参加而未能到会的骨干成员作为候补理事。随着中心成员的发展,按照《章程》程序,将不断将贤能者补入,调整理事会或常务理事会。以下排名不分前后)

顾    问:
刘国正(著名诗人、语文教育家)
  陈建功(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学术委员:
王文琪(高级教师、全国知名中学教科研联合体秘书长)
陈金明(语文教育专家、中语会会长)
吴思敬(著名诗评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博士生导师)
林  莽(著名诗人、《诗刊》社主任)
解  军(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中小学各科教与学编辑部主编)
夏辉映(《中学生》杂志主编)
李兴桥(作家、天津作家协会文学院院长)
刘堂江(中国教育报社副总编)
理 事 长:
毛志成(著名作家、教授)
副理事长:
邱飞廉(中国写作学会秘书长)
张  泽(河北省祖冲之中学校长)
王  琪(天津市汉沽一中校长、高级教师)
秘 书 长:
王世龙
副秘书长:
翟  暾(清华附中语文高级教师)
邓  虹(女,山东省实验中学高级教师)
常务理事:
毛志成
邱飞廉
张  泽
王世龙
王  琪
翟  暾
邓  虹
王  岱(女,山东省实验中学高级教师)
黄  伟(安徽省皖西学院教育系主任、教授、人教社语文教材编者之一)
黄丽萍(女,湖北省宜昌市十一中高级教师)
钱吕明(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江苏扬中高级中学高级教师)
赵炳庭(宁夏作家协会会员、西吉中学特级教师)
佘建设(湖北省罗田一中校长,特级教师)
陈宝庆(湖北省麻城实验高中校长,特级教师)
张彦龙(河北省校园文学研究会秘书长、石家庄市十六中教师)
强新志(石家庄市外国语学校校长,特级教师)
陈向辉(石家庄市第三十中学校长,高级教师)
张建华(河北省平山中学副校长)
王坤善(山东省郯城实验中学校长,高级教师)
蓝  野(青年作家、《诗刊》编辑)
吴国健(江苏省武进横林中学校长、高级教师)
彭小明(浙江省丽水师范学院中文系主任, 副教授)
刘  春(湖北襄樊市三十六中校长、高级教师)
姜丙让(山东济宁师专附中副校长、高级教师)
鲁统峰(山东临沂市一中副校长、高级教师)
戴久来(吉林长春市六中校长、高级教师)
唐正立(山东莒县三中副校长、高级教师)
厉夫刚(山东五莲县二中校长、高级教师)
丁桂江(江苏东台市南沈灶中学校长、高级教师)
王雁飞(江苏太仓市新塘学校校长、高级教师)
李新义(河北省藁城市一中校长、高级教师)
刘月民(山东苍山卞庄镇二中副校长)
理    事:
陈瑞欢(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永嘉县碧莲中学高级教师)
庞则江(河北省祖冲之中学高级教师)
李维勋(石家庄市三十中书记、高级教师)
米振修(石家庄市外国语学校高级教师)
王凤聚(山东省五莲县二中副校长、高级教师)
王宝国(天津汉沽一中高级教师)
陈云生(湖北省罗田一中副校长、高级教师
周君奇(湖北省罗田一中教研室主任,高级教师)
周能国(湖北省罗田教研室主任,高级教师)
周泽华(江苏省武进横林中学高级教师)
高永平(湖北省罗田教研室语文教研员,高级教师)
彭宽仁(湖北省麻城实验高中教科室主任、高级教师)
梅昌黎(湖北省襄樊市三十六中)
熊卫国(湖北省襄樊市三十六中)
徐良观(江苏省东台市南沈灶中学高级教师)
陆  丹(女,江苏省太仓市新唐学校)
闫循民(山东省济宁师专附中)
杨卫彤(山东省济宁师专附中)
张西金(山东省临沂市一中)
田新鹏(山东省郯城实验中学、语文教研组长)
马俊良(山东莒县三中高级教师)
熊春雅(女,广东省中山市华侨中学高级教师)
汪仕林(男,湖北罗田育英高中校长)
蔡增龙(河北省藁城一中主任)
王  勇(吉林省长春市六中教研主任)
赵仕法(浙江丽水学院中文系高级讲师)
候补理事:(未能出席会议的同仁作为,待第一届年会时再选举确定)
温新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宜昌教研中心高级教师)
刘振华(中国作协会员、北京顺义区杨镇一中高级教师)
陈友中(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乐清市虹桥中学高级教师)
苏承銮(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莆田市教育督导室正科督学)
刘海洲(山东省沂水师范图书馆馆长,高级教师)
王卫平(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江汉油田向阳一中高级教师)
覃国平(女,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宣恩县一中特级教师)
钱建江(江苏省常熟市昆承中学)
张之沛(江苏省沛县中煤集团学校高级教师)
邱礼佳(广东省顺德陈等职业技术学校)
欧阳在衷(广东省连州市教育局高级教师)
赵玉才(山东新泰市实验中学副校长、高级教师)
冯春法(江苏省张家港市南沙中学高级教师)
吴士诚(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上海市进才中学高级教师)
董一菲(女,黑龙江牡丹江市二中高级教师)
林春源(厦门集美中学高级教师)
杨育忠(福建省晋江市侨声中学副校长)
周晓云(女,四川省宜宾市一中高级教师)
张高炜(上海市格致中学、高级教师)
马泽兵(湖北省蕲春一中)
李德祥(四川省开江中学)
何淑清(四川泸县一中副校长、高级教师)
吕晓英(女,浙江省绍兴文理学院副教授)
尤屹峰(中国写作学会会员、石嘴山市回民高级中学高级教师)
禹卫东(湖北松滋市四中)
高  玉(山东胜利油田十七中学高级教师)
秦后东(笔名半夏子,青年诗人,湖南省隆回二中高级教师)
胡伯用(重庆市云阳中学高级语文教师)
赵钦宣(广东省潮阳市一中)
苟光华(湖北省五峰二中)
熊芳芳(湖北省荆州市实验中学)
何  郁(上海教育音像出版社编辑,语文高级教师)
徐志扬(浙江省武义白洋总校校长,高级教师)
林炳新(福建省安溪代贤中学高级教师)
林红晖(福建省厦门集美中学校报主编)
孙骏毅(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苏州市中学生作文讲习所所长)
林青峰(黑龙江甘南二中副校长、特级教师)
汤少雪(安徽省颍上县迪沟中学副校长)
胡良华(安徽省马鞍山市一中教导处副主任)
王世明(山东莒南教育局副局长)
徐恒春(山东省莒南教育局沂蒙文学社联合会秘书长)


中国教师写作研究中心筹备成立单位
(排名不分先后)

中国写作学会
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研究会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编辑部
北京绿太阳教育文化发展中心
北京文心雕龙文化发展有限公司
素质教育与校园文学研究课题组
《中学生》杂志社
《写作》杂志社
《诗刊》社(下半月刊编辑部)
北京师范大学附中
河北省祖冲之中学
河北省石家庄市十六中
河北省石家庄市外国语学校
河北省石家庄市三十中
河北省藁城市一中
河北省平山中学
山东省济宁师专附中
山东省实验中学
山东省临沂市一中
山东省郯城实验中学
山东省五莲县二中
山东省莒县三中
天津汉沽一中
湖北省罗田一中、罗田教研室
湖北省麻城市实验高中
湖北省襄樊市三十六中
江苏省武进横林中学
吉林省长春市六中
江苏东台市南沈灶中学
江苏太仓市新塘学校
山东苍山卞庄镇二中

原文地址:第三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在京举行作者:


   【中国教育文学网讯】 2013年11月2日至11月3日,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联合主办,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承办的第三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成功举行。第三届全国校园文学成果展及颁奖典礼、校园文学委员会第四届年会、
第六届北京市中学生校园文学交流会同期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校长、教师和来自北京市20余所名校文学社的学生共500余人参加了论坛及各项活动。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白烨、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原理事长苏立康、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兼校园文学委员会会长吴思敬、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理事长顾之川、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张之路、北京市教科院教研中心中语室主任刘宇新、通州区人民政府副区长李亚兰及《文艺报》、《中国教育报》、《光明日报》等媒体编辑、记者,出席了开幕式。
    2日上午9时,潞河中学学生诗朗诵《献给母亲的诗》拉开论坛帷幕。吴思敬会长致开幕词,李亚兰副区长致欢迎词,潞河中学潞园文学社学生代表致欢迎词,顾之川理事长、刘宇新主任先后致词,唐山市开滦一中特级教师张丽钧校长代表与会学校致词。
    开幕式结束后举行了“名家专场论坛”,著名文学评论家白烨、著名语文教育专家苏立康、著名作家张之路三位不同专业的名家,就校园文学的现状与前景、考试改革对语文教育改革的要求、文学的实质与价值等话题作了专题研讨。
    2日下午的名师“文学课堂”示范课环节中,北京一○一中学特级教师程翔、河北张家口第一中学特级教师尤立增、北京朝阳教研中心语文教研员何郁、山东省实验中学特级教师王岱分别上了小说、散文、诗歌、戏剧教学示范课,并介绍了各自的教学思路。
    北京潞河中学潞园文学社社员和指导教师邵坤一起展示了社员作品赏评活动课。
    随后,同步举行了“校园文学与文化强校”校长专场论坛和校园文学专题研究专场论坛。北京潞河中学校长徐华、广东深圳红岭中学校长田洪明、河北石家庄一中学校长田运隆、江苏沙溪中学校长李光耀、河北张家口一中学副校长张东兵、湖北宜昌十中学副校长黄莉萍等围绕“校园文学与文化强校”主题展开了研讨。各地校园文学社团代表广东深圳市中学生文联谢晨、北京四中文学社王楚达、浙江萧山十中花雨文学社张旺、江西临川一中文学社熊东云,课题实验学校、实验区代表宁夏西吉中学崔天祥、河北石家庄十七中步妍、四川攀枝花三十一中小曾国涛、山东东营一中胡爱萍、山东青岛四中特级教师林诗红等围绕“校园文学走进课程”主题交流了经验和体会。
    论坛期间,举行了第三届全国校园文学成果展览会及颁奖典礼。评出示范文学校园12家、优秀文学校园33家、示范文学社19家、优秀文学社17家、示范校园文学社刊社报23家、优秀校园文学社刊社报7家、校园文学专著奖12件、校园文学论文奖50篇,32名学生获校园文学新苗奖,17名学生获校园文学创作奖。
    3日上午举行的闭幕式上,通过了第三届全国校园文学研究高峰论坛宣言,校园文学研究会常务副会长王世龙闭幕词。
    同期举行的校园文学委员会第四届年会上,成立了校园文学委员会专项业务结构全国文学校园校长联盟和全国校园文学社团联盟。
    论坛呼吁校园文学指导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大力倡导和推动校园文学走进课程,把校园文学实践和研究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希望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校长、教师进一步提高校园文学与课程改革、课程建设紧密关系的认识,使校园文学真正成为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形式和载体,在课程中给校园文学以一席之地。希望广大学校努力实行校园文学活动的课程化,把校园文学活动作为语文课程与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的有机融合来定位,积极解决有关校园文学活动的师资、设施、评价机制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办好校园文学社团及自编报刊。希望语文教师在校园文学作品进入阅读教材、校园文学创作融入写作教学等方面进一步探索,使阅读教学的内容更加丰富,更加新颖, 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思想和鉴赏兴趣,促进写作教学改革。希望广大教师把校园文学活动的特质渗透和移植到语文课程及其他学科课程中,促进语文课堂教学走向语言应用能力培养、探究能力培养和审美能力培养并重的目标,促进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法的养成,并且进而辐射到其他学科课程。希望以此为抓手,推进学校文化建设,营造学校人文风气,孕育学校办学特色,促进学校和谐发展。(秘书处)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校园文学委员会
第二届组织领导机构及理事会名单
(2011年10月22日曲阜第二届年会通过)
(以下排名按姓氏笔画为序)


  顾  问:
毛志成(著名作家,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白  烨(著名文学评论家,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
刘国正(著名语文教育家,诗人)
庄之明(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原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副总编)
张之路(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儿童文学委员会副主任)
张  炯(著名文学理论家,中国作家协会名誉副主席)
苏立康(著名语文教育专家,中国教育学会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
苏叔阳(著名剧作家,作家)
陈建功(著名作家,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现代文学馆馆长)
林  莽(著名诗人,《诗刊》编委,《诗探索》主编)
金  波(著名诗人,首都师范大学教授)
曹文轩(著名作家,北京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梁晓声(著名作家,中国语言大学教授)
谢  冕(著名诗歌评论家,北京大学教授)

学术委员:
田慧生(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副所长,博士生导师)
刘宇新(北京教育科学院基教中心中语室主任)
刘  颋(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评论部主任、中国作家网主编)
张清华(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诗歌评论专家)
张鹏举(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语文研究专家)
李宏伟(《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
李朝全(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文学评论专家)
孙骏毅(江苏苏州市写作教学专家,作家)
肖远骑(中国人民大学附中副校长,特级教师)
郑国民(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全国中语会副理事长)
施战军(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副院长,文学评论专家)
洪  烛(中国文联出版社文学编辑室主任,著名诗人)
胡  军(中国作家协会《文艺报》新闻部主任、文学评论专家)
顾之川(人民教育出版社编审,全国中语会秘书长,语文教学研究专家)
高伟毅(全国中语会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程少堂(深圳市教科院语文教学专家)
蓝  野(中国作家协会《诗刊》编辑,著名诗人)
梁原草(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副校长)
 
主  任(会长):
吴思敬(著名诗歌评论家,首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副主任(副会长):
王世龙(诗人,中学高级教师,校园文学研究专家)
徐  华(北京市通州区潞河中学校长)
章景曙(全国中语会“校园文学与社团研究”课题组组长)
程  翔(北京大学附中特级教师)
黄  伟(杭州师范大学教授)
桑  哲(曲阜师范大学《现代语文》杂志执行主编)
常务副主任(副会长):
王世龙(诗人,中学高级教师,校园文学研究专家)
秘书长:
钟湘麟(中学语文特级教师,校园文学研究专家)
副秘书长:
邓  虹(北京师范大学附中特级教师,语文教学专家)
张树伟(《中国教育报》编辑记者)
欧阳芬(江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办公室主任:
王光第(原河北省安国中学校长、安国市教育局副局长,高级教师)
办公室副主任:
单荣秀(《中学生》杂志发展部副主任、北京文心雕龙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
程兴勇(专职)
      
常务理事:
孔玉川(河北省保定市外国语中学校长)
马长安(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牛学军 (河北省张家口一中校长)
王  岱(山东省实验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特级教师)
王  静(江苏省盐城市东台现代中学董事长)
王友珍(北京市潞河中学语文教研室主任)
王为军  (江苏省泗洪县淮北中学校长)
王升平  (广东省深圳市蛇口区育才教育集团第二小学校长)
王玉贞(山东省曲阜市实验中学校长)
王学清(浙江省温州市滨海学校副校长)
王忠瑞(河北省海兴县教师进修学校校长)
尹  虎(河北省安国实验中学校长)
邓养镇  ( 江苏省扬州市教育学院附中高级教师、作家)
冯连砖(河北省沧州市运河区新华小学校长)
刘宝儒(河北省唐县一中校长)
刘  平  (山西省大同一中校长)
边东书  (河北省石家庄市十七中校长)
田洪明(深圳市红岭中学校长)
田运隆(河北省石家庄市一中校长、特级教师)
龙绍明(四川省汶川一中校长、高级教师)
孙正军(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实验中学校长)
伍小兵(四川宜宾市一中校长、特级教师)
齐建国(河北省石家庄市十六中校长)
吕  民(辽宁本溪市高级中学副校长)
李  强(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教务处副主任)
关  艳 (黑龙江黑河市实验小学校长)
朱建忠(浙江省义乌树人中学校长)
汤兴文(四川省攀枝花市三十一中小学校长)
何  郁 (北京朝阳区教育研究中心中学语文教研员,高级教师)
余  森(四川成都市七中实验学校校长)
吴祝华(浙江省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校长)
沈肖宝(浙江省义乌市三中高级教师)
张  泽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专家,原河北省祖冲之中学校长)
张有林(辽宁大连市三十六中校长)
张敬政(浙江省义乌市三中校长)
张照松(山东省寿光世纪学校校长)
张殿臣(黑龙江省大庆市湖滨学校校长)
汪立丰(广东省惠州市黄冈中学惠州学校校长)
陈友中(浙江省乐清市虹桥中学高级教师)
陈仕闪(浙江省乐清市虹桥中学分校校长)
陈迎安(山东省曲阜市杏坛中学校长)
庞鸣嵘(辽宁省本溪高中校长)
周  健(辽宁省大连市教育学院教授)
周  璞(贵州省清镇市三中校长)
孟彦军(河北省隆化县存瑞中学校长)
油文玉(山东省莒县二中校长)
赵兰学(山东省莒南县路镇一中校长)
赵春峰(山东省日照市实验高级中学校长)
赵炳庭(宁夏西吉中学特级教师)
侯和松(山东省莒县三中校长)
胡国繁(湖南省衡阳县五中教师)
桑  桂  (山西省大同市同煤二中校长)
秦治洲 (山东省聊城大学宣传部校园文学研究会)
夏辉映 (教育科学出版社资深编辑、作家)
徐亚丽(河北省保定市教科所语文教研员)
徐启建(《中国教育报》文化周刊主编)
顾伟峰(江苏省吴江市中学校长)
高月波(山东省日照市实验中学校长)
黄彦通 (河北省蠡县中学校长)
段双全(浙江海洋学院教授)
崔贞姬(吉林大学附中校长)
董  军(内蒙古包头市万水泉中心小学副校长)
董玉磊(山东省日照市日照港中学党委书记)
覃润昌(四川射洪县太和一中外语实验学校校长)
谢  晨(深圳市第二外语学校主任、深圳市中学生文联秘书长)
谢正军(湖南省益阳市六中校长)           
路玉美(《中学生》杂志主编,编审)
翟  暾(北京海淀区上地中学高级教师)
薛汉忠(江苏省无锡市旺庄中学高级教师
郭晓青(江西省信丰县第四中学校长)

理  事:
于  寒(山东省聊城大学宣传部文学社团指导教师)
孔  磊(山东大学附属中学教师)
万福友(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翰林学校高级教师)
马远平(贵州省清镇市三中副校长)
马美蓉(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副校长)
马莉芸(河北省石家庄十七中高级教师) 
方建敏(浙江省乐清市虹桥中学分校高级教师)
王介武(湖南省华容县二中教师)
王友杰(河北省涞水县求成中学校长)
王玉祥(山东省日照市一中高级教师)
王建稳(北京市八一中学高级教师)
王俊平(河北省沧州市新华小学高级教师)
王洪丽(辽宁省大连市铁路中学高级教师)
王贵成(山西省孝义中学高级教师)
王德宇(辽宁省朝阳县胜利一中副校长)
王  琼(山东省莒县教研室)
尹  强 (四川成都七中实验学校副校长,高级教师)
代士晓(山东省日照市实验中学高级教师)
关福海(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二中学校长)
史向东(河北省张家口一中副校长)
朱荣光(山东省寿光世纪学校副校长)
任  明(宁夏自治区石嘴山市隆湖中学教师)
刘  东(广东省深圳市蛇口区育才教育集团第二小学主任)
孙荣先(江苏省东台现代中学中教高级教师)
冯亚发  (黑龙江省大庆市湖滨学校艺体部主任)
刘九诗(陕西省西安中学语文组组长,高级教师)
刘正良(湖南省华容县怀乡高级中学教师)
刘汉邦(山东省莒县四中教师)
刘志安(河北省安国市祁州中学校长)
刘松珍(山东省日照港中学副校长)
刘爱华(湖南省桃源县文昌中学高级教师)
安宝杰(山东省日照市实验高级中学高级教师)
朱国廷(河北省蠡县一中高级教师)
朱  蒙  (北京《学习博览》编辑部主任)
齐延芬(河北省张家口六中书记)
齐国柱(宁夏自治区石嘴山市隆湖中学教师)
吕毅然(山东省淄博市临淄区实验中学教科室主任)
余海波(安徽省阜南县二中高级教师)
张  旺(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十中高级教师)
张  亮(重庆市巫山县白坪中学教师)
张子安(河北省唐县一中副校长)
张兰芳(江苏省苏州市工业园区三中高级教师)
张冬芳(辽宁省大连市二中高级教师)
张丽君(北京市潞河中学高级教师)
张树鹏(宁夏自治区西吉中学高级教师) 
张晓东 (山西省大同一中高级教师)
李  海(安徽省阜南县二中学科教研室副主任)
李  涛(河北省保定市外国语学校高级教师)
李万球(湖北省松滋市实验初中高级教师)
李占功(河北省石家庄一中副校长)
李永军(河北省安国市育新学站校长)
李玉伦(江苏省吴江市吴江中学高级教师)
李翠玲(河北省玉田银河中学校长)
李崇崑(吉林大学附中文学社导师)
李锋箭(湖南省桃源县文昌中学校长)
邢志敏(辽宁省实验学校)
陈  萍(深圳市红岭中学鹏翎文学院指导教师)
苏治银(重庆市渝北中学高级教师)            
杨玉英(广东省深圳市田东中学高级教师)
杨  鹏(山东省郯城一中高级教师)
邵党生(江苏省扬州市教育学院附中高级教师)
陈培德(江苏省靖江市靖江外国语学校高级教师)
陈礼旺 (北京市潞河中学语文教研室副主任)
邱礼佳(广东佛山市陈登职业技术学校文学社指导教师)
周晓云(四川宜宾市一中语文教研组长)
周树新(山东省莒县城阳初中校长)
孟庆莲(黑龙江省克山县一中高级教师)
庞泽江(河北省涞水县祖冲之中学高级教师)
林如元(广东省深圳市实验学校高中部高级教师)
金国良(浙江义乌第三中学教科室主任)
罗玉梅(辽宁省大连市十一中高级教师)
苗  锐(内蒙古包头市万水泉中心小学高级教师)
郁殿木 (山东省曲阜市杏坛中学团委书记、语文高级教师)
赵  亮(山西省大同市同煤二中高级教师)
赵宗生(山东省德州市平原县一中高级教师)
赵欢田(山东省莒县五中政教处主任)
夏恒东(《中学生》杂志“作文版”负责人
殷金方(江苏省昆山中学高级教师)
袁学民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高级教师)
袁艳军(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教师)
贾慧玲(黑龙江黑河市实验小学高级教师)
徐庆捷(辽宁省大连三十六中副校长)
唐桂艳(辽宁本溪市高级中学语文组长)
唐正立(山东省莒县三中副校长)
曹力心(河北省安国市教育局副股长)
黄  滨(四川省宜宾市一中副校长,特级教师)
黄  滨  (广东省佛山市顺德一中高级教师)
郭凤琴(辽宁省实验学校)            
曾桃英(湖南省益阳市六中教师)
曾国涛(四川省攀枝花市第三十一中小学文学社导师)
钱吕明(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教授级高级教师)
秦绪国(湖南省张家界素质教育研究会)
焦祖卿(江西省进贤县一中副校长)
赖晓春(江西省信丰县第四中学教师)
熊芳芳(江苏省苏州市新区一中高级教师)
潘建生(江苏省苏州市一中分校语文组长)
颜保华(山东省曲阜市实验中学教师)
韩  丽(北京潞河中学文学社指导教师)
韩中存(河北省石家庄市十六中学教务主任)
谢小愚 (陕西省西安中学文学社指导教师)

常务理事单位:
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
北京市潞河中学
河北省保定外国语学校
河北省石家庄一中
河北省石家庄第十七中学
河北省石家庄第十六中学
河北省隆化存瑞中学
河北省蠡县中学
河北省安国实验中学
山东省实验中学
山东省莒南县路镇第一中学
山东省莒县第五中学
山东省曲阜实验中学
山东曲阜市杏坛中学
山东省日照市实验中学
浙江省乐清市虹桥中学分校
浙江省义乌市第三中学
江苏省吴江中学
辽宁省本溪高级中学
广东省深圳市红岭中学
广东省惠州市黄冈中学惠州学校
四川省成都七中实验学校
四川省射洪县太和一中·外语实验学校
四川汶川一中
江苏省东台市现代中学

理事单位:
山东省聊城大学校园文学研究会
山东大学附属中学
山东日照市第一中学
山东省日照实验高级中学
山东省寿光世纪学校
山东省莒县城阳中心初级中学
山东省莒县第四中学
山东省平原市第一中学
山东省淄博市教育学会中小学文学社团研究会
河北省张家口市第一中学
河北省唐县中学
河北省涞水求成中学
河北玉田银河中学
山西省大同第一中学
山西省同煤第二中学
辽宁省大连市第二中学
辽宁省大连市第五中学
辽宁省大连市第三十六中学
辽宁省实验学校
江苏省扬中高级中学
江苏省泗洪县淮北中学
江苏省靖江外国语学校
江苏省无锡市旺庄中学
江苏省扬州教育学院附属中学
江苏省邳州市第二中学
浙江省杭州市实验外国语学校
浙江省义乌市树人中学
江西省南昌市进贤第一中学
江西省信丰县第四中学
安徽省蚌埠市朝阳路第三小学
湖南省桃源县文昌中学
湖南省永州市第十八中学
湖南省华容县怀乡高级中学
湖南省益阳市第六中学
湖南省衡阳市第五中学
广东省深圳市实验中学
广东省深圳市田东中学
广东省顺德市陈登职业技术学校
广东省深圳市蛇口育才教育集团第二小学
四川省成都市树德中学
四川省宜宾市第一中学
贵州省清镇市第三中学
宁夏自治区西吉中学
甘肃省嘉峪关市第二中学
黑龙江省大庆市湖滨学校
黑龙江省黑河市实验小学
内蒙古包头市方水泉中心小学
陕西省西安中学
重庆市巫山县白坪中学
重庆市合川中学
小学课堂中的文学讨论
第五章 提问的艺术
译者:陶谨  浙江师范大学教师教育学院09级研究生

重要提示:该译文未经校对,仅供交流,不能作为学术论文的参考文献。如果对文章感兴趣,可与译者联系。


读者的反应和文学讨论
对这本书产生影响的文学讨论的观点强调读者对文学文本的个人感受的价值。学生被邀请在教室里像在社会情境中一样讨论这些感受和参与意义的合作建构。谈论共享的文本会让学生清晰地陈述他们对文本的自己独特的、个人的和情感的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伴随着他们自己的观点和解释。在一个文学讨论中,学生们不仅仅是分享和维护他们自己的观点,而且他们也发现和反思其他人的观点和解释。这种类型的互动经常促使学生去重新思考、扩展和丰富他们作为个体的读者最初对文本的体验。
在这本书中被定义的“文学讨论”揭示了读者体验的两层特性,即:一方面,阅读文学是一种审美体验。在体验中,读者进入了故事,而且拥有个人的和情感的体验参与其中。在路易斯•罗森布拉特的话中,“一个文本的审美阅读是对读者内在生命和思想的一种独特创造和编织”(1982,p.277)。进入文学形象的审美读者,穿着那个文学形象的鞋子走路和通过那个文学形象的眼睛看世界,他们有机会超越他们自己的经历的界线去探索世界。他们能够获得对人类意义,人类普遍经历和作为个体的人的经历的新洞察。当读者从文本中走出来去反思他们自己的感受和解释,并且探索意义的层次和研究故事的讲述者、作者和/或艺术家的写作技巧时,阅读文学也是一种学习经历。在大部分文学阅读过程中,读者在情感和认知感受之间,在参与到故事中去和从故事中抽身出来进入探索、分析和发现之间来回地移动。意义的制造是要被学习的。教师能够支持这种学习,通过:
1﹒示范意义制造的策略,
2﹒帮助学生建立发展这些策略所必要的文学和语言知识,和
3﹒把文本作为信息、想法的来源,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探索,也作为对人类的体验、世界、作者的文学和艺术家的技巧来探寻。
读者所使用的其中一种意义制造的策略是提问。根据法兰克福·史密斯得出,一个文本的理解是与读者知道的和他想要知道的相联系;理解意味着提问和获得答案(1988,p.154).读者最初的问题塑造了他的阅读体验。教师能够使用问题作为有价值的教学工具来促进审美感受,能够引导意义建构的过程,还能够培养出高水平的思考。同时,教师的示范提问作为意义建构的策略,以促进学生学会在他们个人处理文本的时候能够使用。最后的目标是让学生产生他们自己的问题以引导意义建构的过程和使用它们作为工具,这样可以使他们更加深刻地参与作者和读者的文学体验。然后是使用由教师激发的问题,它的主要目标是去帮助学生发现和使用提问艺术,把提问艺术作为独立阅读、写作、探索和学习的一种基本策略。由教师提出的问题也被引入来丰富读者的反应和帮助学生变成批判性读者,即在他们所读的文本中探索社会问题,也提出与这些文本的作者、插图、作者的假设和观点相关的问题。

作为教学工具的提问
贯穿始终的问题能够被引入,来作为分享阅读体验的一个整体部分,用来邀请学生谈论他们对文本的个人的和情感的反应,也邀请学生陈述他们自己的视角、理解和观点。其它类型的问题是邀请学生从文本中走出来,目的是为了:
1﹒参与文学分析,
2﹒探索作者和艺术家的艺术手法和视角,
3﹒在不同文学文本之间、在文学和生活之间探索它们之间的联系,
4﹒考虑其他人的视角和理解,和
5﹒求证意义的多个层次。
尽管教师激起的问题鼓励学生探求多层意义和理解,同时也鼓励探求文学和生活经历(超越文本的)之间的联系,但是这些问题也总是能把他们带回到文本中。那就是,文本对感受的正确性作了定义,希望学生能够提出来自文本的、能够支持他们的解释、推论、观点和比较分析的观点。
这一章节的中心意图是描述不同种类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教师能够使用作为教学工具,用以提高学生处理和应对文学文本的质量,并且也用来证明提问艺术是意义建构的策略。每一类都具有样例问题。

在阅读一个文学文本之前引入的问题
在一个分享阅读体验的情景中,教师通过邀请儿童对故事和图画作出预言和提出他们有关故事的自己的问题,这为文学阅读设置了平台。儿童通过检查前后页、封面、末页、献词、标题页、作者的标注,和/或其它文本或图片(推进或跟随故事文本本身的),开始了一个对文本的逐页的研究。他们的预测和问题是由标题,例子,他们对作者、重述者或举例者的了解,还有通过在“周围的文本”中找到的其它线索(围绕或包裹着言语陈述的外围特征)的方式产生的。学生处理文学文本的质量很大部分是由他们带到文本中去的知识的特性和他们在故事展开时如何使用这知识所决定的。因此,在大声地朗读之前,教师通过引入问题的方法唤起可以用来补救的相关的背景信息,是为了在作出对故事的预测、评价的时候使用它们。这种前阅读讨论显示了儿童如何使用他们的背景知识和文学史去开始意义建构的过程,即使在故事开始之前。下面这个问题的例子暗示了阅读前的问题的特性:
标题告诉了你有关故事的什么内容?首页上的图画告诉了你故事的什么?(或者:你在首页上注意到了什么?)儿童通常是在封面的文字和图片中找到关于文体、背景、人物和情节的线索。标题中的不熟悉的词可能需要澄清。标题本身可以激发问题。例如,当《这和蔼可亲的巨人》(斯洛博,1955)在一个“巨人单元”中,被介绍给一群一年级的学生,一些儿童提问这个词“amiable”的意义。
教师建议他们找出故事中的线索,用来明白故事的意义。这个寻找开始于对标题和封面上插图的考查:
“它大概说的是他是一个怎样类型的巨人。”
“他看上去将要去摧毁那些房子。‘Amiable’的意思可能是说,他是一个坏的巨人。”
“不……我觉得他看上去有点沮丧。也许这意味着他很孤单……他是一个孤独的巨人。”
“也许他是一个好的巨人……通常只有好的巨人才能被放到标题里面……像Fin M’Coul和Glooskap。【阅读伯德(1999)和德帕拉(1981)的儿童读物,讲的是M’Coul(或者Maccoul)的故事。】”
当孩子们开始听故事(一个关于在寻找、并且之后找到了朋友的孤独的巨人的故事),他们就能证实、精炼或者修改这个不熟悉的词的最初的、暂时的定义。在这个片段中,当儿童们在陈述他们所观注到的,同时在陈述他们如何使用直观的线索和文本之间的联系来解释一个不熟悉的词的时候,他们“大声地想”。随着故事的展开,他们继续大声地想,并且当新的信息进入时,他们监控他们的理解,接着他们发现他是一个“友好的巨人”。之后,他们通过查字典来确认他们已经从文本中得出的词的意义的对错。
封面上写的“retold by”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问题将引导去讨论传统文学的特征、复述者与作者之间的区别和某种特定体裁之间的区别,如传奇、寓言和民间故事。
什么是出版日期?这为什么是重要的?例如,六年级的学生,他们读过两本关于革命战争的小说——埃斯特福布斯的《约翰尼·特里梅因》(1943)和詹姆斯与克里斯托弗·科利尔的《我哥哥萨姆去世了》(1974),发现了两种对态战争的不同态度:1943年的这个文本,受二战经历的影响,提供了一种爱国主义的观点;1947年的这个文本,受越南战争的影响,提供了反战的信息。关于过去的故事通常反映了它被写的那个时代(的信息),和反映这个故事被重新改造的年代的信息一样多。
看末尾几页或者是出版日期页前面的几页。它们提供了关于故事的什么线索?有时,当读或听了故事之后,末尾几页才能够被最好地理解。例如,矢岛太郎的《乌鸦男孩》(1955),末尾几页分别出现了一只蝴蝶和一朵花。在听到这个故事中小男孩由一个小个的、胆小的孩子成长为一个自信的年轻人,三年级的学生把这些图片解释成为这个变化的标志和对这个故事的核心主题的反映。
你认为作者他/她的献词意味着什么?在一些书中,献词能够在读或听了故事之后被最好地理解。《乌鸦男孩》的献词以“Takeo Isonaga是以一个名字叫Isobe的老师的身份在这个故事中出现的”来结束的。在听过这个故事之后,孩子们再回到这个献词:
“我认为他(作者)写这个故事是关于他自己的!Isobe先生对于乌鸦男孩来说的确重要,同时,他(作者)一定是乌鸦男孩。”
“并且乌鸦男孩喜欢画画,作者也为这本书画了画。”
“也许作者写这本书是用来对他最喜欢的老师表达感谢的。它有点像感谢费尔克先生【帕特里夏·波拉科,1998】。它是关于一个女孩和一个老师的故事。这个老师帮助她学习如何在五年级去学习六年级的阅读。她(作者)说这是她自己的故事。”
比较第一版精装本的书的封面与过后的平装版的书的封面。例如,当一些五年级的学生考查这最初的由凯瑟琳·帕特森(1977)写的《通向仙境的桥》的精装版和后来的平装版,他们注意到了精装版和这1978年的平装版是以既可以被认为是男性也可以被认为是女性的角色为特征。相比较,1987年的平装版描给了两个角色,他们很容易被认出一个是男性的一个是女性的,他们显得比早前版本封面上的人物要年长。学生们试图解释这些和其它一些他们的发现的不同,并且使用这些信息作出预测:
“它可能将是关于女孩和男孩之间的常规友谊……而不是一种罗曼蒂克的友谊。看看,他们在这儿和这两本书中比较年轻(1987和1998版本)。就像男孩和女孩之间的区别并不真正重要。”
“即使这图中的再年长一些的孩子们,他们看上去也不浪漫。也许出版商把年长一些的孩子们的图片放在封面上是想让年长一点的孩子们去阅读它。当我第一次看到这个硬皮封面,他们(封面上的人物)看上去非常年轻,并且我不认为我会喜欢这本书。但这本【1987,Harper版】看上去更加有趣。”
看看文本和图片中围绕故事的其它信息,也许会帮助你理解这个故事。例如,劳埃德·亚历山大和以斯拉杰克基茨的《国王的喷泉》(1971)硬皮封面版本后面的封皮上有一些标注,是关于作者和绘图者的,还有下列的总结:
第一次合作,两个人都感到了《国王的喷泉》的主题表达了他们每个人的强烈的信念。在他对这本书的评论中,基茨先生特别提到,这个主题是用西伯来智者西蒙的话来总结的:
如果我不支持我自己,
那么谁会来支持我?
如果我仅仅支持我自己,
那么我是谁?
如果不是现在,
那么是何时?
在听了这个故事之后,一群四年级的学生重新阅读了这些智者的话语,接着开始了对这本美丽的图画书的主题的探讨。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发现了逐页地阅读文学文本对于建构意义的重要性。

在口头报告一个故事时引入的问题
既然预测是在阅读过程使用的一个重要的策略,教师能够通过在重要的点上停下来和提问——你认为接下来将会发生什么——的方式示范这种策略。当学生内化了这个问题,他们就对文字产生了一种期待态度,随着故事的展开,当他们读着或听着一个文本,他们为了建构意义而作出预测。他们学习如何基于他们所收集到的线索去建构一个对故事的有效的解释,并且当他们在文本中找到新的信息和构建出新的意义时,修改或者精炼这个解释。例如,当一群四年级的学生听玛丽克莱尔Helldorfer的《绘图者的女儿》(1991),是关于一个小女孩的现代版的童话故事。小女孩名叫素贞,她从一个邪恶的女王手中拯救了一个王子,他们预测她将会嫁给王子。然而,当王子回报给她一匹马和和一顶红色的披风,为她接下来的探险(作准备)时,他们意识到他们作出的判断是基于传统童话故事的前经验的:
“它是如此不同于古老的故事……就像女孩子生命中唯一的事情就是嫁人。但是素贞想要有一个富有生趣的生活!”
“这是一个现代童话故事。作者不使用关于男人和女人的老的一套模式化观念。”
“并且王子是一个获救者……被一个女孩。”
这个老师可能决定插入一个问题,去引起学生在展开的故事中去关注文学技巧,例如一个倒叙片段,一个嵌入式故事,或者改变的观念。关于文学技巧的问题也许可以被用来澄清作者的艺术手法的元素。这些问题是用来支持意义建构的过程或者是提供文学分析的语言,能够使学生在探索作者用来创造故事的工具的时候去使用它们。教师也许也会打断故事,然后问一个问题,例如,角色说了“ ”的意思是什么?这问题帮助儿童养成澄清不熟悉的词和短语的习惯,这些词对于获得文本意义具有促进作用。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了一种基本的阅读策略:监控意义形成的过程。例如,在《Great Quillow》(瑟伯,1944/1994),这个镇的理事会成员喜欢把这玩具制造商认作是“Great Quillow”。读者必须使用作者埋下的线索去理解“great”这个词在一个文本中是被用来作为一种嘲弄的形式,而在其它文本中是表达一种轻视的。在故事的结尾,Quillow,这个玩具制造商曾尝试着从一个巨人的手中拯救这个镇,与此同时得到了这个镇上人们的尊敬。“great”这个词的意思随着故事的展开和新的信息的提供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当然,这些问题应该少用,那么一个被阅读的故事能因为很少或者甚至是没有被打断而能够展开。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会示范预测和监控的策略,那么学生就会融入到这些策略中,并且当他们倾听或朗读文本的时候,会自己独立地去使用那些策略去理解。

被引入用来鼓励产生审美体验和激发读后讨论的问题
在她的文学阅读的处理理论中,路易丝·罗森布拉特(1978)将审美读者定义为一个进入故事、并且像亲身经历了这个故事的、获得了个体的和情感的独特体验的人。学生被邀请来分享他们最初对故事整体的感受,或是对具体人物或场景的感受,或是对作者或艺术家的艺术手法感受,也来分享他们倾听或朗读故事时获得的想法和感受。当他们在一个群体讨论中分享这些个人的感受时,学生们发现读者对同样的文本有不同的反应方式。多种观点的发现为孩子们提供了丰富他们个体理解的机会。教师会以“对于这个故事,你想要说些什么?”的问题开始一个讨论。额外的问题可以被(教师)用来向学生示范他们该如何阐述他们在亲身经历故事后得到的体验的方法。例如:
■随着故事的展开,你对一些具体角色的想法改变了吗?请解释。
■是否哪个人物或事件引起你对自己生命中的哪个人或哪段体验的回忆。请解释。
■你对这个角色的感受是怎样的?为什么你认为这个人物用了他或她的行动方式来行动的?线索是什么?
■扮演这个角色,你的感觉是怎样的?
■在这个故事中,关于人物或事件,你发现了什么惊奇的、困惑的、或者是令人不安的东西?
        例如,听了《绘图者的女儿》的四年级学生,当他们发现这个故事不像他们所预测的以一个皇家婚礼结束时,他们表达了他们的惊奇。他们认识到绘图者的女儿打算动身去经历更多的冒险,而不是嫁给王子。
■故事的哪一部分你想要再读或再听一遍,或者和朋友一起分享?请解释。
        儿童们常常谈论他们特别喜欢的文学文本中的某些段落。他们常常用“听听这个”这样的话语开始和朋友分享一本他们最喜欢的书。这个问题的意图在于邀请儿童们鉴别这些特殊的段落,并且尝试着去阐述他们为什么认为这些段落是如此地有趣或扣人心弦的。在这个过程中,他们也许会发现作者的一些艺术手法。

被引入用来引导文学分析的问题
在学生有机会来分享和反思他们对文本的个人感受时,他们被要求从文本中抽身出来,并且进入文学分析,像意义建构过程的一个完整部分。教师提出问题引起(学生)对文学要素的观注(例如:背景、情节、人物、主题、风格、观点),体裁,和作者的艺术手法,或是作者在使用这些要素和文学技巧来构建言语陈述时所作出的选择。当学生鉴赏文学要素、要素间的关系和一个特殊要素在整个故事中的地位,他们能够通过推论、解释和使用以前的文学知识和个人经历开始建构意义。例如,一群四年级的学生在听了凯瑟琳·帕特森的《国王的平等》(1992)之后被要求谈论背景要素。一个接下来讨论的片段说明了学生的合作性的意义建构,这个现代童话故事的潜质激发了的解说性的探索也说明了学生的合作性意义建构:
“有两个背景……一个是王子所在的宫殿,另一个是罗莎蒙德所居住的山上的破烂小木屋。”
“这(两个)背景是相反的……一个富裕,一个贫穷。”
【教师:“作者在这里使用了什么手法?”】
“我记得……它就像那些我们读过的把两个故事融为一个故事的故事。”
“它是故事中嵌套故事的技术!”
“但是这些更像并列的故事,一个是关于王子的,另一个是关于罗莎蒙德……”
“它像那些数学图表中的平行线【指向墙上的图表】。”
【教师:“是的!这甚至有一个文学术语:平行线索。”】
“你可以画出这个情节……像在图表中一样。你可以使这两个故事的线索的走势像这样【用他的手来示范】。然后当这两个故事走到一起时……当她来到宫殿遇到王子时,它们(两条线)相交。”
“这是一个好主意。……就像这样【在过程中呈现了他的草图】:看看,在他们遇到之前,两条线是平行的;接着他们在这儿——宫殿——相遇;然后当他们改变了地点,两条线又平行了……当王子住到破烂的小木屋里,证明他能够做到,罗莎蒙德住到了宫殿里!”
“当王子回到宫殿和她答应嫁给王子时,两个故事再次相交。【呈现了他自己的草图】。”
“这个故事作者的确计划得非常周密。当那个贪婪的王子改变了(住的)地方,他认识到贫穷、饥饿和没有奴仆是怎样的感觉!这就是他改变的时候。”
“……她不得不呆在王宫里整顿一大摊子事情,这些事情是当他(王子)从人们手中夺走了所有的钱和食物的时候产生的。”
“我喜欢作者写这个故事的方式……在旧式的故事中,王子寻找对他足够好的人,但是在这个故事中,他不得不证明他对她足够好!”
“我认为那就是主题了!当他们改变了住的地方,他认识到什么是真正重要的……钱并不是万能的……”
“现在我明白了!他认识到,有朋友的人比有金子的人更富有……并且那就是为什么罗莎蒙德最后说她愿意嫁给他的大原因!”
“同时,我认为她想要看看他是否能够为他自己学习去做一些事情。”
“并且他学会了怎样变得友好。他的确改变了很多!”
【教师:“一个在故事中改变了的角色是一个有活力的角色。”】
“也许作者想要你去思考关于男人和女人的老套(的故事)。罗莎蒙德是温柔的、关心人的、智慧的和独立的,而王子是必须去学习如何变得温柔的和关心人的人!那也是一个改变!”
教师的问题——关于故事背景和作者用来发展背景的手法——帮助孩子们补充了他们早先学过的文学技巧的知识——故事中嵌套故事。这帮助他们继续全面地讨论上述的作者的艺术手法。在孩子们合作分析故事的过程中,教师引入一些用来表示文学观念——当孩子们在探索人物、情节和主题时用来阐述的——的术语。
对于想要回顾文学要素、技巧和体裁的教师来说,丽贝卡·卢肯斯的《一个儿童文学的批判手册》(1999)对他们来说是一种有用的资源。它能够使教师系统地陈述问题,以便引导儿童对言语进行分析,同时也引入文学分析的语言、扩充文学学习。

可以帮助学生鉴赏作者和艺术家的艺术手法的问题
对《国王的平等》有感受的学生呈现了他们对作者的艺术手法的欣赏,他们指出了凯瑟琳·帕特森在创造故事时所作的一些选择,也指出了背景和人物的发展、情节和主题的关系。教师可以引入问题,这些问题是设计好用来引发对作者艺术手法的观注的,通过聚焦于文学手法的方式,诸如:故事中嵌套故事,视角的使用,传统的形式和主题,文学体裁。例如:
这是谁的故事?你认为,作者为什么选择这个人物来叙述事件?作者生成一个故事的一种方式是使用视角,这个故事是从哪个角度来观察的。在A.沃尔夫的《三只小猪的真实故事》(Scieszka,1989)——一个传统故事的现代版本——里,亚历山大·T·沃尔夫叙述了关于他遇到三只小猪时所发生的事的自己的版本。阿尔克斯·Berenzy的《青蛙王子》(1989),是对另一个用现代观点对传统故事作出了调整,是从青蛙的视角来说的,因为在格林童话中作者的同情是给青蛙的而不是给被宠溺的公主的。《灰姑娘的老鼠》(梅德达,1997),另一本图画书,是从一只被梅德达的仙女教母变成了车夫的老鼠的视角来说的。《我是一只老鼠!》(普尔曼,2000)是一本由梅德达的老鼠变成男侍从的视角来陈述的小说。
历史小说或传记的批判性学习开始于鉴别故事讲述的视角。安尼塔·Lobel的《没有漂亮的图片:一个战争儿童》(1998)是以第一人称口吻叙述当纳粹来到作者在波兰的克拉科夫的舒适的家之后,她的童年故事。《四颗完美的水晶:一次大屠杀的故事》(Perl和拉赞,1996)是马里昂·布卢门撒尔·拉赞对她童年的回忆录,在六年半的时间里,她和她的父母亲,还有兄弟住在难民窟、中转站和战俘营。《在卧室的墙后面》(威廉斯,1996)是从一个十三岁女孩的视角来讲述的故事,这个女孩是一个当地纳粹青年团体中极热心的成员。《平行的旅行》(艾尔,沃特福德和埃克,1995)并排了两个人自传的片段,他们两人经历了二战,他们的故事在交替的章节中讲述。一个视角是由阿尔方提供的,他在希特勒青年(这个组织)中达到了很高的地位;另一个视角是由海伦提供的,一个犹太女孩,在奥斯威辛营中结束了生命。
关于艺术家手法的问题的举例列表如下:
■艺术家是怎样陈述人物的感受的?
■艺术家选用的媒介是如何帮助他表达故事的氛围的?
■如果没有这些例子,故事将如何显得与众不同?
■比较两个或者更多的作者对传统童话故事的理解。他们作了怎样的选择?
    例如,一群三年级的学生比较了一些被例举的重新讲述了的传统的《美女和野兽》故事。他们对布雷特扬例举的这个法国童话故事(1989)的重构尤为好奇。当故事在大声朗读的形式中展开,孩子们注意到野兽园子里石墙上的雕刻和他宫殿里的挂毯反映了人们像动物侍郎美女、为她弹奏音乐从事同样的活动。孩子们讨论了这个可能性,即在故事开始前,在王子和他的仆人还没有被变成动物的时候,布雷特创造这些在故事人物和挂毯方面的极其相似之处,用来展示宫殿中的生活。在听了整个故事和给例子足够的观注之后,孩子们发现这些写下的被织成挂毯,是已经预兆了这个情节和主题的发展的信息。他们想要再听一遍故事并且寻找在第一遍阅读中错过的细节。一个孩子评述到:“现在我们可以更好地阅读这些图画了。她【布雷特】决定用图画来讲述一些不在文字中的故事!”

鼓励学生寻找和使用文本之间的联系去建构意义的问题
教师能够引入问题鼓励学生去
    1﹒在处理文学文本时,从他们已有的文学故事、个人体验和知识中推断而产生意义,并且
    2﹒建立一个关于体裁、人物类型、主题、模式、主旨、叙述要素、文学策略和文学语言的“文学数据储蓄库”。
    鉴于先前的文学体验和对文学知识的储备,学生们学会接近每一个新的文本,并
且识别出文本之间的联系以构建意义。例如,对凯瑟琳·帕特森的《国王的平等》的
讨论被学生们先前对嵌入式故事和平行线索模式的经验所扩充。他们对文学技巧的认可以使学生观注作者使用这个结构去推进两个中心角色的方式。当他们听这个故事,这些学生正靠着桌子坐着,他们被组织成一个圆,随着故事的展开,他们被邀请画出或者写下一些故事中有趣的东西。画一个平行情节的草图,看上去可以帮助很多学生试图理解整个故事而想象情节的结构。这些学生也认识到了这个故事和传统童话故事——它们以寻找一个以新娘为特色——之间的互文联系。用这个联系作为跳板,这些四年级的学生进入意义建构过程的下一个步骤:他们认识到了帕特森对这个传统模式的修正,这反过来引导他们进入对现代童话故事的中心主题的探索。
当文学程序围绕着累积的经历被构建好之后,一个基于文本交互的内容丰富的环境能够被创造。在那些经历中,学生被引导着去仔细地去选择在观念上相联系的文本,用于优化他们的发现——不同文本间的越来越多的复杂的联系。对问题的举例用来制造对于相关文本的比较性分析,也用来激发寻找互文的联系。那些问题列举如下:
我们已经读过了来自不同国家的传统寓言。这些故事在多大程度上相似呢?你将如何定义一则寓言?在识别了这些寓言中的循环模式之后,一群二年级的学生制订了这种文学类型的定义。这些学生接下来要做的一步是测试他们的定义的正确性。最后,孩子们听一些外加的寓言,并且用包含在他们的定义中的有显著特征的术语来分析每一则寓言。在作出相关的调整和达成一个共识之后,他们最后的定义被用来作为写作项目的起点,在写作中,孩子们创作了他们自己的寓言。
比较利奥·Lionni的现代寓言和伊索的传统寓言。你发现了什么相似之处和不同之处了吗?关于伊索和Lionni对人类经验的假设和信念之间认识的区别,你能谈些什么?这些问题是被介绍给四年级和五年级学生的,他们进入了一个对传统和现代寓言的深入研究中。例如,他们比较Lionni的《弗雷德里克》(1967)和伊索的《蚂蚁和蚱蜢》。弗雷德里克老鼠不与其它的老鼠一起收集谷物,为漫长的冬天作准备,但是这些努力工作的老鼠接纳了弗雷德里克老鼠的独特性。在冬天不愉快的日子里,他的诗为思想、精神和想象提供粮食。Lionni的现代寓言反应了他的信念——个体差异的重要性,艺术在我们生活中的价值和人类不能“只依靠面包”生活的谚语。弗雷德里克让伊索的蚂蚁表态,呈现了一个在苛刻的正义和工作伦理之间的鲜明对比。当饥饿的蚱蜢乞求食物时,那些蚂蚁转过身去背对他。他们说,“整个漫长的夏天,你什么也没做,除了唱歌。现在整个漫长的冬天你可以跳舞!”(平克尼,2000,p.12)对伊索寓言的一些调查揭示了绝大部分对“蚂蚁和蚱蜢”的重新讲述是以尖锐的言语来结束的。然而,近期的一个加了插图的由艾米·劳里·普尔重新讲述的故事(2000)要求(我们)重新去审视这个古老的寓言。普尔的《蚂蚁和蚱蜢》是以中国帝王的颐和园为背景的。当勤劳的蚂蚁为冬天收集谷物,并且告诫蚱蜢为严寒和雪花作准备时,蚱蜢在为皇族家庭唱歌和跳舞。当冬天到来,皇帝和他的王宫人员离开颐和园,同时蚂蚁“关上了他们的门抵御冰和雪”。故事以这样的句子结尾:“蚱蜢蜷缩在宫殿的屋檐下,在悲哀的啁啾声中摩搓着他的手,希望他曾经注意到了蚂蚁的忠告。”然面,这些图画讲述了另外一个故事。贯穿整个故事,艺术家描述了一个看蚂蚁工作的小男孩。这个男孩把食物收集到一个篮子里,并且在他离开颐和园时,把它留给了蚱蜢。一小群学生注意到了这个独特的版本,并且认识到了文本和图片的线索,借助线索推断普尔对人类本性的假设。
在这些故事中的主要人物们有相似的问题。每一个人物是如何试图去解决他/她的问题的?在他们的反应和决定中,重要的区别是什么?这些问题被介绍给五年级的学生,他们聚焦于现代现实主义小说中的人物的内部冲突。
在这一堆故事中,人物对于公正的反应是怎样的?这个问题要求学生参与对故事批判的和深入的研究。那些故事是解决不同的社会问题——种族、宗教、性别、阶级和能力。例如,《另一边》(伍德森,2001)是一本以这样的话开头的图画书:“那个夏天,以伸展着的姿态穿过我们的镇的篱笆看上去变大了。”篱笆把镇的黑色一面和白色一面分开来。三叶草,一个非洲裔美国女孩,她住在篱笆的一边,看着住在篱笆另一边的一个白种女孩,安妮。两个女孩都曾被告知要呆在她们自己的那一边。最后,女孩们找到了一种方式来切合这由两边的成人构筑并维护起来的种族障碍。用她自己的话说,三叶草讲述了这个夏天的故事,她和安妮成了好朋友。在这本书的最后一页,安妮评价道:“某一天,某个人将到来,把旧篱笆摧毁。”三叶草点头,并且说:“是的……某一天”。这个辛酸的故事促使读者和听者去谈论两个女孩认为的公正和她们对乡村中种族差异的回应。用这本图画书大声地向较年长的学生朗读,以此引入一个解决具有挑战性的主题的研究单元,也用来示范像一个批判性读者面对一个解决复杂的社会问题的文学文本的方式。在她的书《在初中用图画书教》中,鸢尾花·蒂特向中年级的教师介绍“图画书的奇妙的可能性”,并且强调了图画书作为课堂讨论的刺激物的价值(蒂特,2000,p.2)。
《疯子马吉》(斯皮内利,1990)是一本关于另一个种族分裂的城镇——宾夕法尼亚的两个米尔斯——的小说。这个城镇的东端和西端是两个敌对的阵营,被赫克托街道所分开。Manian·马吉在现代现实主义小说中是一个传奇的英雄,他跨越了赫克托街道,并且在两个敌对阵营之间穿梭,试图摧毁障碍,并且在不同人之间建起桥梁。这个超越生命极限的伟大的人物面对赫克托街道两侧共有的偏见、无知和害怕,与《另一边》中三叶草发现的在篱笆两侧找到的害怕相同。不像在伍德森的故事中属于未讲述的内容,斯皮内利的故事中提到了种族关系紧张的内容,它被清晰地界定了。
《讲故事者的珠子》(库尔茨,1998),一个历史现实主义的例子,在20世纪80年代埃塞俄比亚的饥荒和政治纷争的背景下。这是一个讲述一个基督徒女孩萨海和一个盲的犹太教女孩的故事。她们逃离她们的出生地埃塞俄比亚,出发并且开始了危险的行程——穿越沙漠,最终到达耶路撒冷。这两个女孩,她们已经学会了憎恨和害怕其他人,试图去克服传统偏见,成为好朋友,并且帮助彼此存活下去。当其他的故事选择与差异相关的社会问题进行研究时,《讲故事者的珠子》的中心人物却采取行动反抗不公正和摧毁社会障碍。
在这一堆故事中找出旅途故事的例子。这个词“journey”的不同的意思是什么?谈谈你在这些故事中找到的不同种类的旅行。例如,《旅行》(麦克拉克伦,1991)是关于一个男孩对他的过去和他妈妈——抛弃了他和他的妹妹——的真相的寻找。这个小说的题目不但涉及一个向内的旅行,也涉及到主角的名字和他妈妈进行的物理上的旅行,回应内部的躁动。读这本书的四年级学生探索了情感上的和身理上的旅行之间的差别。他们发现,主角对真理的寻找引导了他的情感旅行。当他有能力面对真相,并且接纳被抛弃的残酷的现实时,他的探索就成功地结束了,那么他的生命就能够继续向前发展。
探索模式的研究也能够被聚集于以传统文学和现代幻想为特色的专题单元中。对旅行故事的探索几乎是一个普遍的故事模式,这是根据约瑟夫·坎贝尔在《有一千个面孔的英雄》(1949/1968)中描述的旅行的发起——出发、冒险、艰难历程、考验和反回得出的。无论这个故事是关于彼得兔对冒险的探索,还是马克斯对内在控制的探索,在《这野生的东西是哪里的》(森达克,1963)里,在忒修斯《去克里特岛杀死牛头怪》的旅程里,在Leje为他妈妈被偷的锦缎的探索里,在《梦的纺织》(海耶,1986)里,或者是在一个被翻译过来的挪威的童话故事中,一个年幼的女孩在一个座落于太阳的东面和月亮的西面的城堡里寻找她所心爱的东西(达森特,1991),男英雄们和女英雄们离开家,开始了一段旅程,从测试和考验中存活下来,然后凯旋归来。

引导学生探索文学和生命之间的联系的问题
教师引入的问题,在故事世界和孩子们自己的现实、想象和梦想的世界之间架起桥梁。鉴于他们自己的体验和价值,孩子们被要求思考这个故事,并且去认识人物所感受的和所关心的。他们有机会获得对他们自己生活的洞察,并且扩展他们的思想——超越事实到达将来。学生也被要求从文本中走出来,客观地对它作出回应,在适当的时候使用外部相关资源的信息。引入问题,要求主观地同时也要求客观地评价故事。
一些引入的问题是用来引出孩子们的主观评估的,它是基于孩子们的个人经验和内在生活的。那些问题包括如下:
■你认为故事真的将会发生吗?请解释。
■你对这个人物的感受是怎样的?当你听这个故事时,你是否改变了对他的观念?请解释。
■它曾经发生在你身上过吗?你是否曾有这种感觉?请解释。
■你知道谁像这个人物?他们是在哪种程度上相像的?
■你认为,下一次当一些这类事情发生的是候,这个人物将会做什么?

引入那些提问的例子,用来激发想象性的思考和幻想,以应对故事:
■如果你有那三个梦想,你将做什么?
■这个人物的确想要成为一个艺术家。你真正想要成为什么?
■当你发现一条幼龙在它妈妈被杀死后孤独地留了下来,你会怎样?(这是德里克在面对法国科勒的杰基的作品《The Dragonling》【1990】时接受的挑战。)

被用来引出客观评价的问题的例子:
■你认为,在这个故事中,问题是怎样被解决的?
■你认为结尾是现实的吗?请解释。
■作者做了什么使人物和事件变得可信?
■你认为,作者对一个特殊事件有强烈的感觉吗?请解释。
■你能够发现故事中的人物抗议不公正和不公平,并且/或者提供洞察力和智慧吗?请解释。
■看一看这个故事的版权日期。这个故事的内容或主题与作者的社会政治背景之间是什么联系?(例如,《彩旗从家飞走前夕》【1991】、斯特凡妮·托伦的《索芬和人行道上的人》【1992】和保福克斯的小说《猴岛》【1991】都是以无家可归为特征的,一个重大的社会问题,在20世纪90年代受到公众的留意和观注。)
■你认为,作者透露了他/她自己的态度、偏见或观点了吗?请解释。
■对于这个历史小说是否准确地被描述,你将怎样做出裁决?(是参看作者的注释还是图书馆里相关的文本。)
■你会把这本书推荐给朋友吗?为什么会或者不会?

教学艺术,提问艺术和一个对于谨慎的提醒
教学艺术,在很大程度上,是提出重要的、时机恰当的问题,可以抓住学生的思想和想象,也可以帮助成长和理解,之后使学生成为一个独立的学习者。提问是一种教学工具,它能够用来帮助学生发现提问的艺术是一种学习工具和阅读策略。在这一章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提问类型是设计用来丰富学生的文学体验的,并且培养对文学全面的和个人的有意义的回应。提问可以用来引导群体将意义建构的过程贯穿故事朗读的始终:⑴在朗读文学文本之前,⑵当学生进入展开的文本,并且对它作出回应时, ⑶在朗读之后。当学生从展开的文本中获得新的信息时,最初的预测被确证、提炼或修改,最初的理解被扩展/或被修改。在读后讨论中,学生们分享他们个人的体验、理解和解释,考虑其他同学的各自不同的见解和总结。在逐步推进和渐增的文学讨论背景下,读者形成了一个解读的团体,探讨群体共同建构的意义。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逐渐被学生提出的问题所取代,学生开始监控他们自己的文学探索和学习体验。
然而,一个作为谨慎的提醒在这点上是有顺序的。这章节中包含的问题的例子是作为一般建议而被提出来的,并且这个问题的例子应该被不遗余力地使用。问题太多了就会使文学探讨和发现的乐趣变成苦工——没有意义的演习。此外,这里包含的最初制订的问题的例子可以用来挑战具体的群体——从幼儿园的孩子到六年级学生。为他们自己的学生制订问题,教师需要考虑年龄、经历和他们学生的学习需要,还有在给定的时间里,他们的学生对一个特殊文学文本的参与水平和兴趣度。进入每一个团体讨论——在这本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的孩子们在语言、认知能力、经验背景、学习风格、需要、态度和社会/情感发展方面都是极为不同的。教师接受的挑战是让所有的学生在每一个分享文学文本的群体讨论中成为一个积极的参与者。在这些朗读时间段引入的大部分问题是从头至尾的,它为了鼓励(产生)不同的感受和帮助孩子们以可能性的形式和多种意义视角的形式去思考,而不是寻找一个唯一的“正确的”答案。这些被引入各组阅读中的问题在它们的难度水平上是不同的,那么每个学生都能够合适地挑战他的能力水平。然面,阅读部分对于许多学生来说通常是“使比赛领域降至同等水平”,那些学生对他们的同龄伙伴来说是不太精通和体验较少的读者。当他们在这个团体的文学研究中,对合作过程作出全面的、有见地的贡献时,这些学生中的许多人会享受到巨大的成就感。他们有能力对逐渐复杂的文本作出灵敏的反应,并且参与意义的建构过程,作为读者,他们不再受他们的技能的限制。同时,他们获得机会去学习文学、作者和艺术家的手法,也去练习属于熟练的读者使用的阅读文学的策略。
不同种类的问题在这个章节中被提出来,推荐了一些创造丰富的文学体验的可能性。其间学生参与生动的讨论,探索多层次的意义和作者、艺术家的手法。最终的目标是为了让学生产生他们自己的问题。那问题可以让学生像读者和作者一样建构意义,也可以给他们一个询问、发现、思考和学习的跳板——当他们在教室的社会背景下对共同分享的文学文本作出回应时。

乡村老师10年埋头写书获奖 朝天门写进科幻小说
                                                       张莉萍  秦泽辉
秦建和妻子及女儿在一起

  黑色夹克、框架眼镜、皱皱巴巴的黒皮鞋蒙着一层灰———璧山区大路镇大路小学语文老师秦建,上完五年级二班语文课后走出教室。“下周的课我得抓紧备好,这身行头也要换换。因为10月31日我要去北京参加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的颁奖晚会。”秦建说,届时他不再是大路镇大路小学语文老师,而是科幻作家萧星寒。

  成名于科幻小说《独狼原理》

  去年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颁奖晚会,秦建以当年出版的科幻小说《独狼原理》入围最佳长篇奖。今年秦建虽没有新作品出版,但这个国内最权威的科幻作品奖项颁奖委员会还是邀请秦建出席。

  2013年,17万字的《独狼原理》由贵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后,秦建算是以“萧星寒”这个笔名在科幻小说界有了一席之地。小说主要讲述了天才科学家关少冰倾其心血,研制世界上最具适应性的生物。成功在即,他的试验品却逃出了实验室,他发誓要把实验品追捕回来……这个实验品就是可怕的怪物———独狼。

  这一年多来,秦建越来越有这样的感觉:游走在两个世界里,一个是小镇小学的课本、书声构成的童真世界,一个是由各大出版社编辑、制片公司编剧及读者构成的科幻世界。“不过切换还算顺利,白天几乎就是教书,晚上就在网上和编辑、编剧及读者交流,当然还需要花大量时间写新作品。”

  10年乡村执教写出成名作

  秦建的成名作《独狼原理》,创作于他在大路镇火石村小学任教期间,即1996年到2005年。放学后,其他老师同学回了家,他一个人呆在学校非常孤独。看到操场上长满快到膝盖的野草,他就一个人在寝室开始创作科幻小说———处女作《独狼原理》。

  “这是第一次写小说,没经验,不晓得怎么写,就看别人是怎么构思,怎么铺悬念,然后再吸收采用。”他称,当时条件艰苦,没有电脑,只有靠手写。“这部小说一共写了20个大作业本,一本有1万多字,写了1年,共写了23万字。”

  写完后,秦建觉得不满意,又继续多次修改,直到终稿的16万字,可谓费尽心血。然而,现实却给了他当头一棒:没有一家出版社愿意出版它。直到2013年,这部小说才由贵州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虽然出版时间很晚,但卖得不错,现在网上只剩下10多本了,并准备再版。

  朝天门写进科幻小说三部曲

  《独狼原理》出后,秦建与清华大学出版社签下合同,创作一个系列3部科幻小说。现在《炭铁之战三部曲》第一部《终极失控》已经完稿,目前已交给清华大学出版社审稿校对,预计明年1月份出版。

  秦建介绍,《终极失控》共20万字,故事发生在2029年的重庆,主要描写在北碚缙云山一个研究院研究出人工智能的故事。那时重庆成了碳族与铁族决战的主战场。主角也是地道的重庆人,重庆地标建筑朝天门等也会出现在文中,重庆味儿十足。

  秦建说,第二、第三部出版时间和册数,要根据第一部小说的市场行情再做决定。目前第二部《决战奇点》已完成10万字。

  每天上完课回家,就是秦建的写作时间。“每天至少写两个小时,有时写通宵,非常辛苦,但是能做自己喜欢的事,让我觉得非常幸福。”

  稿费低将来继续当老师

  “因为平时要上班,照顾两个双胞胎孩子,所以早上6点至7点是我雷打不动的写作时间。”秦建称,在他看来,写作的最大问题不是写不出来,而是时间太少。有时候灵感正佳,上班时间却到了。“这个时候我恨不得让时间停下来,或者让时间放大数十倍。”

  有没有想过辞职,在家专职当作家?秦建说,这个问题他也曾考虑过,但他家要供房贷,还有两个读小学的孩子要供养,家里开销大。写科幻小说稿费并不高,每个月平均算下来只有1000多元,辞职这个念头很快就被打消了。“我还是要继续教书,虽然我热爱写作,但我也热爱我的教师工作。”

  “稿费最多一次有3万多元,领到手后就还了房贷。最少一次只有20元,就用来补贴家用。”秦建妻子吴秋红在旁补充道。“虽然他的稿费不多,甚至有时候还不够他去成都、北京参加一些颁奖晚会或科幻迷的聚会,但只要他喜欢,我都会支持他。”

  小学教师的多重身份

  除去教师和科幻作家外,秦建还同时扮演着其他几个角色,这些都在改变着这位乡镇小学老师的生活。

  丛书编审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吴岩,是秦建非常敬佩的科幻学者。去年,这位偶像找到他,提出与他共同编订《中国科幻读本》。“跟大家学东西,也为国内科幻界出一份力。”秦建说,现在国内缺乏权威又系统的科幻读物,这本读本编订出版后,将会成为国内科幻迷、对科学感兴趣的孩子的系统教材。在这本书中,秦建主要负责科幻未来主义板块,将对国内各个科幻流派进行深入分析。

  电影顾问

  秦建还是一名外企的科幻电影顾问。今年9月,一名华裔制片商在看完秦建写的《光明的右手———世界科幻电影反派集中营》后,通过博客联系上秦建。“他在澳大利亚注册了一家公司,专门拍摄科幻影片。他看完我的书后很认可我的观点,让我做他的科幻电影顾问,帮他们改剧本。”

  杂志专栏作家

  秦建说,目前,《少年发明创造》和《科学大众》杂志还联系他,为他开设专栏,每期介绍一部科幻电影及相关科学知识。另外他还在果壳·微科幻、科幻星云网、《看历史》、《十万个为什么》、《博客天下》、《文艺报》等媒体上发表各种科幻与科普及评论类文章。

  计划明年1月份出版的科幻小说《终极失控》共20万字,故事发生在2029年的重庆,主要描写在北碚缙云山一个研究院研究出人工智能的故事。那时重庆成了碳族与铁族决战的主战场。主角也是地道的重庆人,重庆地标建筑朝天门等也会出现在文中,重庆味儿十足。

来源:重庆晚报散文报刊投稿信箱
《散文》月刊sanwenyuekan@sohu.com
《美文》meiwen@meiwen.com
《散文百家》杂志swbjzzs@163.net
《中华散文》杂志zhsw166@eyou.com
《散文选刊》杂志sanwenxuankan@yahoo.com.cn
《海燕·都市美文》dlhy2002@163.com
《南方都市报》城市笔记(讽刺幽默类短文每稿100-150元)yushaolei@vip.tom.com
《羊城晚报》花地(文学)wbwyb@ycwb.com
《中国青年报》副刊luse2000@yeah.net
《钱江晚报》副刊qjwb@zjnews.com.cn
《新安晚报》文学之舟(要求一稿一投)hcs8527@sina.com
《江南游报》旅人笔记(不要大众化的)wyuer@netease.com
《消费时报》副刊(散文随笔小品杂文不要诗歌)xfsbfk@126.com
《齐鲁晚报》人间www3207@sina.com
《时代青年》杂志编辑郜艳 cngaoyan@263.net
《风流一代》杂志编辑郑儒凤zhengzheng911@163.net
《深圳青年.国际》杂志编辑慧慧: hhwwjb@163.net jessica@zhaoni.com
《女友》杂志编辑莎梨wsl_23@163.com
《爱人》杂志编辑贾琼 xajiaqiong@263.net  
《楚风.新故事》杂志编辑罗尔luoer@963.net
《青春阅读》杂志社 qcyd@eyou.com
《花溪》杂志编辑木每yxmumei@yeah.net
《年轻人》杂志编辑王琳lz_youth@21cn.com
《课堂内外.高中版》杂志社youth.com@163.net
《辽宁青年》杂志编辑宋凌燕 slymao@sina.com
《青年心理》杂志编辑李明宇limingyu5858@sina.com
《求职与打工》杂志编辑王学亮wxl001@371.net
《中国大学生》杂志编辑李东辉sunboy2277@sina.com
《女报.记实》杂志编辑肖海生xiaohscn@yahoo.com.cn
《女报.时尚》杂志编辑小王dancthwolf@163.net
《花季.雨季》杂志编辑顿号xudunhao@263.net
《新空间》杂志社zhonglj@21cn.com xkjzk@sohu.com
《中国青年》杂志社编辑徐风 xu-feng@vip.sina.com breeze4357@163.net
《广西文学.情感真品》杂志编辑韦露 alu99@163.net
《莫愁》杂志陆编辑 lay@mochou.com
《时代姐妹》杂志编辑蒹葭 hongdou9526@sina.com  
《爱情故事》 why759@sina.com
《女士》李晓洁编辑 aihc@163.com   
《大学时代》荷洁编辑 hejie604@sohu.com hejie604@sina.com
《新青年》陈大霞编 cdx@0451.com 《青少年文汇》骆洪亮编辑 YAZI-9426@163.COM
《知音.打工》郭敏编辑 gm@zhiyin.com.cn  
《新女性》子规 cqxiaojing@163.com shekecidian@sina.com
《中国校园文学》谷美珏编辑 cake1980@sina.com
《华夏少年》张超编辑 杂志信箱:hxsn_home@163.com
           依怡信箱:zcyilan@sina.com  
《少女》编辑陶陶 mytoyoyo@yahoo.com.cn
《少男少女》编辑部主任  h19891220@163.net
《中学时代》海沫编辑  haimo2000@163.com
《人生与伴侣》黄伯益编辑  zzhby@21cn.com
《现代交际》于蕾编辑 yl3012@163.com  
《顺德曰报》 副刊   FK@SC168.COM   
《温州都市报》 副刊   wzqxb@wz.zj.cn   
《新安晚报》 文学之舟   HCS8527@sina.com   
《镇江曰报》 副刊   zjrb@public.zj.js.cn   
《中国气象报》   gaoyx@public3.bta.net.cn   
<<衢州曰报>>    qzrb@163.net      
安徽经济报   ahjjb@mail.hf.ah.cn   
《四川曰报》蜀风  scrbsfb@sina.com   
《北京新报》 城市闲情   fanglin99@21cn.com   
《承德晚报》   cddaily@163.net   
《当代商报》 杨小丹   dan48@163.net   
《都市天地报》  feilunt_cn@sina.com   
《都市女报》 副刊  163.jn@163.com   
《梅州曰报》 副刊  mzrb@163.net   
《华商报》 副刊   baixingfukan@mail.huash.com   
《番禹报》 副刊  pyb@panyu.gd.cn   
《厦门晚报》 副刊   xmwbfkb@sina.com   
《档案报》 副刊  charne@163bj.com   
《北京晚报》 副刊编辑   wbfkzx@bjd.com.cn   
《云南政协报》 观察周刊   gczk@21cn.com   
《桂林晚报》 闲情  wbpwb@163.net 《桂林晚报》 闲情  wbpwb@163.net   
《厦门曰报》  海燕  haiyan@xmrb.com   
《京华时报》 胡同版 7to7@sina.com   
《湖州晚报》  hzwb@mail.huptt.zj.cn   
《中国石化报》 姜高毅  jianggaoyi@sohu.com   
《中国水利报》 蓝色周刊   lszk@chinawater.com.cn      
《天津曰报》 满庭芳  jjw1307@sina.com   
《闽南曰报》 副刊部  mnrb-fukan@163.com   
《检察曰报》 明镜周刊  tkb@jcrb.com.cn   
《环境与发展报》人与自然   hjyufz@fm365.com   
《西安晚报》 副刊 xawbfk@pub.xaonline.com   
《三峡都市报》  sxdsb@public.cta.cq.cn   
《城市情感》   
《深圳特区报》   dzbemail@szszd.com.cn   
《黑龙江曰报 》  生活随笔、小小说 huati888@sina.com   
《生活早报》  sjzdaily@heinfo.net   
《生活报》 散文、随笔 shbwangjian@0451.com  
《北京曰报》 文艺周刊部   rbwyzk@bjd.com.cn   
《燕赵晚报》 杨柳风 spb6666@sina.com   
《中国气象报》 云海   gaoyx@public3.bta.net.cn   
《人才市场报》 副刊    rcxindi@sohu.com   
《城市情感》  mysina2003@vip.sina.com
《武汉晚报》 潘路  panlu@21cn.com   
《西北信息报》 副刊  xbxxb@xbxxb.com   
《新闻晨报》  闲情版 cbxq@sohu.com   
《现代女报》 谭可歆  dltkx@163.com   
《消费新报》  limxfxb@163.com   
《农村报》  小小说、民俗 ncb@0451.com   
《中国安全生产报》  信箱 zgaqb@chinasafety.gov.cn   
《扬州晚报》  yzwbws@sina.com   
《深圳青年》 一滴水里的海   szxyx02@163.com   
《伊梨曰报》  rbs-yn@mail.xj.cninfo.net
《灵河网络》网络故事 编辑  zhangjj2799@sina.com
家庭主妇报 男人女**jtzfb@public.jl.jl.cn
《**江晨读》社区生活 网事如风  zhenglq0829@sina.com
 私人空间 编辑 伊心   zhanld@sina.com
 《中国青年》人生青春  spark@spark.com.cn
  青年报道  scarlett_lin@sina.com
  青春爱情  aiqing211@sina.com
  青春成功  zjwx999@sina.com
  青年广场  khbd@263.net
<<良 友>> 初恋滋味,良友妙品,爱情话题  wwxxjj@163.net
 爱情火锅  licana418@sina.com
 文化艺术报 校园  lionlkok@sina.com  
 今曰教育   dsxbll@sina.com
 子夜独白   dsxbcyj025@sina.com
 婚姻与家庭 mf@mf.com.cn
把全国各类散文、小说投稿邮箱转发在此:
《杨子晚报》都市风情 沈春宁 dsfq@yangtse.com

《江南晚报》文化点击 丁晴 nigutin@sina.com
《合肥晚报》娱乐视点 曹 军 caoj66@ah163.com
《半岛都市报》娱乐声音龚 程 ejason@163.com
《银川晚报》民间论语 刘 瑛 chyycwb@163.com
《兰州晚报》新闻时评 张海龙 fatzhl@163.com
《金陵晚报》新视角 何 刚 xinshijiao2002@163.com
《山西晚报》文化批评 陈丽芳 blueclf@sina.com
《三湘都市报》论语 王 恒 gxd000@21cn.com
《温州都市报》百姓观点王 蓓 wangbei998@hotmail.com
《齐鲁晚报》新闻时评 燕 惠 qlwbywb@vip.sina.com
《新文化报》要闻部张彦梅 ywb@xwhb.com
《江南时报》E-mail:jnsbsmgc@sina.com
星传媒(另类娱乐评论)xcmzk@163.com
解放日报时评:jfdailyview@sohu.com
《齐鲁晚报》时评版 zjl@qlwb.com.cn qlwbywb@vip.sina.com
《新文化报》时评:wangtao9@263.net
新闻晨报时评 :ligongzhen@xwcb.sina.net
网易时评:eyes@corp.netease.com
北京青年报潘多拉pandora001@sina.com
成都日报詹洵:zhanxun@msn.com
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 》李方 myear@yahoo.com.cn
工人日报《新闻评论》董迎春dyc107@vip.sina.com
法制日报《时评》殷蕾 pinglun@legaldaily.com.cn
新闻周刊《读者来信》 zhucuixia@chinanews.com.cn
南风窗《读者观点》 windownfc@21cn.net
杂文报 刘晶 、李确 zawenbao1@yahoo.com.cn
人民法院报《正义周刊》 zyzkshb2@sina.com
大河报《声音》岳建国 dhbmgy@371.net
周末《民智》肖林 xiaolinnj@163.net
深圳商报《商报时评》 sbsp@szed.com
中国经营报《评论》唐清建 tangqingjian@vip.sina.com
南方都市报《时评》孟波 shipingban1@vip.sina.com
文汇时评版fanb@wxjt.com.cn
新快报 新快评论xkbpl@163.com
中国商报:杂文随笔,时评书话。w826@163.com
人民网《观点频道》:opinion@peopledaily.com.cn
新华网《观点》:comments@xinhuanet.com
大连《新商报》时评刘雪梅(13998610191):bai-shell@yeah.netxuemeivip@hotmail.com
江苏江南时报时评:jnsbsmgc@sina.com 编辑张名青
快报时评王凡: ylkb2002@sina.com
大连晚报时评:dlwbflxw@163.com 编辑张永广
半岛晨报时评:hqrd@sina.com 编辑张金易
联谊报“说吧”副刊(讽刺性小品文尤喜): lizhuanghz@163.com
随笔版 李晓娜:zawenbao4@yahoo.com.cn
北京俞悦:yuanlaiyu@sina.com
北京晨报:zaocha2001@sina.com
武汉晨报 人文周刊 夏宏 xh55@yahoo.com.cn
高中生投稿的杂志 电子邮箱

《少男少女》罗杰夫:jefflawman@hotmail.com
《青春阅读》杂志社 qcyd@eyou.com
《花溪》杂志编辑木每yxmumei@yeah.net
《年轻人》杂志编辑王琳lz_youth@21cn.com
《课堂内外.高中版》杂志社youth.com@163.net
《花季.雨季》杂志编辑顿号xudunhao@263.net
《中国校园文学》谷美珏编辑 cake1980@sina.com
《华夏少年》张超编辑 杂志信箱:hxsn_home@163.com
           依怡信箱:zcyilan@sina.com  
《少女》编辑陶陶 mytoyoyo@yahoo.com.cn
《少男少女》编辑部主任  h19891220@163.net
青少年类刊物
《花季.雨季》顿号编辑:xudunhao@263.net
《新空间》钟丽君编辑:xkjzk@sohu.com
《小记者》李孟编辑:xiaoyuanconglinbuluo@x263.net limeng7419@163.com
《小记者.阳光女生》林夕编辑:linxi_1027@163.com
《花样年华》陈启辉主编:xsdwh-2002@163.com
《城市女孩》编辑部主任骆洪亮:yazi-9426@163.com
《华夏少年》张超编辑:zcyilan@sina.com hxsn_home@163.com
《美少女》阿若编辑:ailywxl@sohu.com
《少女》陶陶编辑:mytoyoyo@yahoo.com.cn
《少女》李霞编辑:hflixia@263.net
《少男少女》编辑部主任:h19891220@163.net
《中学时代》海沫编辑:haimo2000@163.com
《校园朋友》编辑部主任孔琪:kqbaby@163.com
《男孩女孩》程华松编辑:72203ss@elong.com
《阳光部落》葛云紫编辑:geyunzi@hotmail.com
《阳光部落》编辑崔澍:cuishu80@sohu.com
《阳光部落》家英宏编辑:xjjyh_326@163.com 13572103534
《青少年文汇》张剑峰编辑:029-3790973
《花蕊》中学生杂志:dongdonghexixi@163.com
《好同学》主编玉晶亿:xinyuff@sohu.com 029—4287329
《黄金时代.少年版》秦苑菲编辑:goldschool@21cn.com
《年轻人.中学生必读》周薇编辑:luoyi7004@163.com
《成长》赖春晖编辑:ale2010@qcwh.net
《花季雨季》夏日冰川:hjyj2002@163.com twsb@163.com
《高中生》:flp6629@sina.com
《课堂内外.高中版》:youth.com@163.net
《中国校园文学》谷美珏编辑:cake1980@sina.com
《读友》张漫编辑:zm0261@sina.com 020-38486120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6 02:13 , Processed in 0.105760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