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孔子是怎样教语文的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4-30 09:54:42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孔子是怎样教语文的
十年砍柴(北京作家)
现代的语文教材传达的价值观显然不应是古代的那种纲常伦理,当是平等、自由、自信、诚实、包容、仁爱这类现代文明社会的价值观。  
  当语文老师不教语文  
  说到语文教材改革,笔者不由得问一句:我们还记得刚上学时的语文课文么?我现在回想起中小学的语文教材真觉得充满着荒诞意味。  
我1977年上学,尚未行改革开放,课本中遗留浓厚的极左色彩。有一课只有一句话:“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还有一课是一首顺口溜:“文化大革命好,文化大革命好,文化大革命就是好。”外加歌颂上山下乡、人民公社的几篇文章。  
  一个未谙世事的孩童,第一次接受语文教育,就是充斥着“打倒”、“斗争”的口号和歌谣,典雅而美妙的汉语言文字滑到其最粗鄙、暴戾的一面,不亦悲哉。后来的语文教材,加了一些抓纲治国、农业机械化之类的内容。在我读小学四年级时,一年级语文课中被打倒的一位领导人,其领导安源罢工的英勇事迹出现在课文中。同一个老师,同一间教室,同一帮孩子,几年内读这样两篇对同一主人公褒贬完全两极的课文,孩子们会学到什么?语文教材其实一直在改,不过往往是根据形势被动变脸。即使粗鄙的课文退位,代之是那些《荔枝蜜》、《茶花赋》之类的“美文”,老师也要把它们大卸八块,一句句引申微言大义,直至落实到整个中心思想,一定是歌颂伟大的社会主义成就。我一直疑惑我们的语文老师和政治老师究竟有什么区别?  
  孔子教语文注重美学  
  完全让语文不染一点意识形态色彩是不现实的,古今中外语文教育都有其“教化”功能。新文化运动以前,新式教育体制并未推广,大多数地区还是传统的私塾或书院式教育,语文并不是单独的一门课程,品德教育和语言文字教育混杂在一起,教孩子识文断字时,便按照主流价值观熏陶孩子,比如忠孝仁爱礼仪廉耻等等。蒙学课本《三字经》、《增广贤文》莫不是这样。在中国这样一个极重名教的国度,如此做很正常。至圣先师孔子当年就是这样做的,将德育和美育一起搞,弦歌之中,对学生施行文学教育、品德教育和职业培训。  
  可孔子不是庸俗地、急功近利地教导学生怎样做一个通晓礼法的士,孔子注重循循善诱,用美妙的诗文来教化学生。《论语》中师生们对话多处引用《诗经》。“子贡问曰:‘贫而无谄,富尔无骄,何如?’子曰:‘可也。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子贡曰:‘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这可算是融汇德育与语文教学中的范例。我们想想,如果孔子把《诗经》开篇的《关雎》,拆得支离破碎,味同嚼蜡得阐释君子当发乎情止乎礼,学生怎么能有“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感受?  
  让孩子感受到语文之美  
  话题回到今天的语文教材乃至整个语文教学上来,我以为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教材的内容,即选什么样的文章;二是怎样向学生讲解这些文章。课文固然应当是美文,美文被讲授时更需要传递美感。  
  文章之美自然见仁见智,文章所蕴含之“微言大义”亦如此,但我想在一个时代应当有普世标准。从文章之美来说,起码应有音韵和辞章之美,那种充斥暴力与仇恨的粗鄙文章传达不出这样的美。从其“教化”功能来说,体现的应当是普世价值而不是逆历史潮流的价值观。孔子那个时代以及后来的几千年皇权时代,中国是宗法社会,让孩子们读《弟子规》、《颜氏家训》、《三字经》,潜移默化地接受父慈子孝君明臣忠夫唱妻随等价值观,是有利于整个社会的稳定的。可是到了清末,传统的秩序不能再维持下去,还用这种东西教化小孩,岂不是刻舟求剑?“打倒孔家店”很重要的目的就是要将对孩子传统的教化模式推翻、更新,用鲁迅的话来说就是“救救孩子”。现代的语文教育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的,蔡元培等人推崇“美育”便是这样的努力。首先要让学生感受到民族语文的美,有种自豪感,才能在品德上对其陶冶。现代的语文教材传达的价值观显然不应是古代的那种纲常伦理,当是平等、自由、自信、诚实、包容、仁爱这类现代文明社会的价值观。  
  关键是老师怎么教鲁迅的一些文章从中小学语文教材中撤离,本不是个问题,鲁迅固然伟大,但中国历史上伟大的文学家很多。选文对鲁迅也罢,对别人也罢,应当有相同的标准。我这个年龄段的人在念中学时,鲁迅文章在语文教材的比例中确实相当大,鲁迅的文章亦非篇篇精品,教育当局过去强调鲁迅的战斗精神,因此选了许多被誉为“匕首、投枪”的杂文,可是我们回想一下,哪些鲁迅文章对我们印象最深?往往是有大悲悯,见真性情的小说和散文。  
  因此减少鲁迅的文章,选一些金庸的文章,没什么大不了。可内容变革了怎么办?还是那样总结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一切教学活动为了应付选择填空阅读理解那种死板的考试。那么爱看金庸武侠小说的学生,在课堂上听语文教师一段段分解讲授金庸的小说,照样会觉得索然无味。  
  一个曲线很美的身躯,在画家眼里是艺术,获得的是美感;放到医生的手术刀下,美感全失,无非是肌肉、骨骼和皮肤组合而成的碳水化合物。语文教师应当是画家而不是外科大夫。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6 07:36 , Processed in 0.058968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