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54|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阅读教学:怎样摆脱“高耗低效”的梦魇?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1 10:00:43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阅读教学:怎样摆脱“高耗低效”的梦魇?
——从安徽省小学语文教学问卷调查说开去
文章作者:杨海棠 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3·3C


        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历经八年的实践探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我们在感受课改带来的变化和巨大进步的同时,也不能不直面前进中出现的问题。就小学语文学科来说,最为关键的,是阅读教学的“高耗低效”问题。学校一周的语文课,大部分是阅读课,老师的教学时间,主要是做关于课文学习的事,诸如备课、上课、作业布置、作业检查、作业批改等,平时的公开课、研讨会,也主要是阅读教学,而阅读教学反而还是低效的,这是为什么?阅读教学怎么了?有什么良策能让老师们摆脱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梦魇?下面,我们从去年四月份开展的安徽省小学语文教学问卷调查为基础,来讨论这个让许多人伤脑筋的问题。
        一、小学语文教学问卷调查简述
        为盘点十年课改,安徽省小学语文教学发展状况,总结经验教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去年四月份,安徽省教科院在全省范围内进行了小学语文教学及校本教研开展情况的问卷调查。我县根据市教研室的安排,组织了城区小学、乡镇中心小学、村级小学各2所,106名教师填写了问卷。问卷共有48题,1~7题为备课调查,8~25为上课调查,26~32题为教学反思的调查,33~42题为校本教研的调查,43~48题为教学、教研成效的调查。语文教学的效果主要从最后6题,即43~48题反映出来。我们来看老师们对这6题的填答情况。
        问卷第43题:“在教学实践中,您感到最难解决的问题是(可多选)——备选答案中有“低年级识字量大”“语文课程资源开发”“语文良好学习环境的营造”“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开展综合性学习”“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其他”,选择“读写能力培养”最多,为78人。问卷第44题:“您认为当前语文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可多选)——备选答案中有“语文教学偏离语文课程本质”“语文考试‘瓶颈’问题制约语文教改”“学生听说读写等语文实践机会偏少,而语文知识的作业习题负担偏重”“教师教学观念陈旧”“其他”,问卷中教师集中(67人)选择了“学生听说读写能力等语文实践机会偏少,而语文知识的作业习题负担偏重”和“语文考试‘瓶颈’问题制约”这两项。问卷第45题:“您认为影响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主要原因(可多选)——备选答案中有“语文教学质量观不明确”“阅读教学制约习作和口语交际,而教学效率又不高”“各种检查太多”“教学方式陈旧”“其他”,老师们普遍(71人)认为“阅读教学制约习作和口语交际,而阅读教学效率又不高”。问卷第46题:“您认为提高农村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最有效途径是(可多选)——备选答案中有“增加语文课时量”“提高语文教学效率,尤其是阅读教学效率”“多练习、多测试”“添加教学设备”“开展教学研究”“改进教学方式”“其他”,有90名教师选择了“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尤其是阅读课堂教学效率”。问卷第47题:“您在语文教学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什么”(请认真填写)——老师们普遍(69人)填写了“因为语文课教学内容没有难度,不具有挑战性,不具有新异性,所以学生对上语文课不感兴趣”“对读书学习不上心”“不喜欢阅读”等。问卷第48题:“您对语文教学及校本教研有何建议和要求?”(请认真填写)——有70多位教师填写了“应该重点研究语文课堂,特别是阅读课堂教学”“校本教研应把新的背景下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作为研究的重点”。
        综合上述问卷中老师们对最后6题语文教学、教研成效的填答,我们明显地可以看出,阅读教学的低效率,是语文教学的最主要问题。阅读教学内容多,课时多,它的质量好差、效率高低,影响并制约着整个语文教学的质量。
        二、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原因
        语文教学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是阅读教学的高耗低效问题。那么,阅读教学怎么就低效了?老师们平时都是怎样上阅读课的呢?带着这个问题,我又走进我萧县的小学语文课堂听课。一学期总共听课164节,听课记录6本。这164节语文课给我留下最突出的印象是,老师们的阅读课,普遍是教“课文”,而不是教“语文”,课堂上关注“内容分析”,而忽略“用课文学语言、用语言”。
        从老师们的课堂,我又想到了去年四月份教师对小学语文教学问卷填答的一个题目。问卷第22题是:您在课堂上评价学生主要关注:“A.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B.学生心灵成长的需求;C.学生综合学习效果;D.学生个性化的要求;E.其他。”106名教师填答A有85名,说明80%教师的语文课,仅仅关注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与掌握。这种现象正如成尚荣先生撰文所言:“长期以来,直至现在,语文教学只重视内容而忽略方法,忽略形式,忽略语言文字的学习和运用。”语文课堂上,老师的主要精力是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受到思想教育,而忽视了语言的学习,表达的探究,方法的习得,能力的培养,习惯的养成。这样的语文课何谈有效?上语文课,而背离“语文”的东西,南辕北辙,怎么能不“高耗低效”呢?请看下面几个老师的教例。
        一位老师执教《圆明园的毁灭》(第二课时)。老师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主要是让学生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由于老师对课文中的关键词句,只是停留在理解意思,进而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层面,而没有带领学生咀嚼、揣摩这些词语的表达之妙。即没有从表达的层面去理解、体会词句的意蕴,因而学生所得极少。学生不能走进词句的情境之中,没有真正受到情感熏陶,所以,学生很少有人能真正把课文读得有感情,把课文读得声情并茂者,更是少之又少。——这是“教课文”的第一种表现,也是最常见的现象:关注词句的理解,但忽略词句的积累与运用;关注课文内容的理解及情感的体会,而忽略探究课文表达的秘妙,忽略课文的言语形式。仅仅注重内容理解的阅读教学,怎么会有实效呢?
        另一位老师执教《记金华的双龙洞》(第二课时)。老师讲这一课,不仅只是“教课文”,进行内容分析,而且还是以老师讲为主,老师牵着学生走。课堂上服务于老师教的是学生讨论对话多,你读几句、他读几句的有口无心地朗读多,而学生自由自主地默读少,涵泳少。课堂上太“热闹”,出现了虚假的繁荣。比如讲到外洞,老师一会让学生开火车朗读作者对外洞的描写,一会又让学生围绕作者的描写进行讨论、交流,并找几个男同学到前边模拟表演,最后老师作了小结。讲到内洞,对内洞的具体描写本该让学生潜心默读,思考内洞有什么特点,作者是如何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而老师却让学生在课堂上,读了一遍书,就向大家作介绍,介绍过之后,又让学生把自己对内洞的理解、感受有感情地读出来,学生当然读得苍白无力。——这第二种阅读教学的现象,正如课标修订专家、北京大学教授温儒敏先生,去年在《语文教学中常见的五种偏向》一文中列举的偏向之一:“课堂教学‘两多两少’,即教师讲得多,讨论对话多;默读少,涵泳少。”虚假繁荣的阅读教学,怎么会有实效呢?
        第三位老师执教《十六年前的回忆》(第二课时)。老师教这一课,当然也是只教课文,以理解课文内容为教学的方向。听了这一课,我还发现老师提问上的毛病:一是问题太多。一节课,我计算了一下,老师提了38个问题。二是问题太浅,老师一般都是围绕学生易于读懂的课文内容设问,学生不用思考,对答如流。比如讲“法庭上”那一部分,老师总共提了10个问题,分别是:(1)这一部分写了什么内容?(2)主要写了谁?(3)法庭上,父亲的表情怎样?(4)父亲见到我们时,看到母亲哭了,妹妹也哭了,为什么脸上的表情还是那样安定、沉着?(5)法官问父亲家庭成员情况时,“我”为什么抢先说?(6)我们家到底是几口人?(7)法庭上我们见到父亲一面,意味着什么?(8)你觉得李大钊是一个怎样的人?(9)读了这段你有何感受?(10)你想对李大钊说些什么呢?这些浅显零碎的问题,纯粹是浪费课堂上宝贵时间,没有任何意义。三是问题主要来自于教师。一节课,几十个问题,全是教师提问,没让学生提一个问题。——这第三种阅读教学,学生在老师的控制下,频繁被动地作答,不能自主学习,不用动脑思考,这样的学习怎么会有效呢?
        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根子是“教课文”,而教课文又有形形色色的表现,不管有什么表现,都是违背了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学语文”,都是做低效甚至是无效的工作。
        三、摆脱阅读教学“高耗低效”梦魇的方法
        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原因,出在教学内容上,那么,我们就从阅读教学内容上做文章,探求解决问题的办法。
        修订版《语文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作了重新定性,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巢宗祺教授告诉我们,“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课程的核心目标”。他指出:“课程标准的这一次修订,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上,突出‘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是语文的特质,抓住了它,阅读教学的“高耗低效”问题,便迎刃而解了。那么,“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怎么学?有什么具体的方法?课程标准及课标修订专家只是在宏观上提出了一些导向性的教学建议,只是从课程的层面提出了原则上的建议,但作为一线的小学语文教师,对这些建议还感到有些抽象,不太好操作。下面,我从实际教学调查的问题出发,从实践的层面,来与老师们讨论如何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问题。我认为,作为一线教师,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应把握好三个层面。
       (一)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了完成这一任务,必须从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以及教学方法的运用几个方面入手,这几个方面都聚焦这一中心任务。下面以人教版《香港,璀璨的明珠》一课的教学为例,来阐释这一教学观点。
        1.教学目标:指向语言文字运用。
        从课文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必须以理解为基础,但又不能仅停留在理解这一层面,还要走向积累与表达。吴忠豪教授指出:“语文课上学生语言学习的路径是通过课文学习,通过课文中丰富的规范的语言输入,来扩大学生的语言积累,然后通过情境化的语言输出,来促进课文语言的同化。”吴教授的这句话有几个关键词,分别是“课文学习”“语言输入”“语言积累”“语言输出”“语言同化”。也就是说,在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必须把理解与运用相结合。教学目标的设置应注重表达,变“阅读核心”为“读写并重”;教学时间分配应变“阅读主导”为“表达主导”。
        《香港,璀璨的明珠》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有六个自然段,从香港的市场、美食、海洋公园和夜景具体介绍了她的繁华与美丽,赞颂了香港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的明珠”。在表达上,这篇课文最突出的特点是描写香港繁华与美丽的词语比较丰富,尤其是四字词语用得比较多,比如琳琅满目、应有尽有、物美价廉、一应俱全、大饱口福、旅游胜地、举世闻名、夜幕降临、璀璨无比、光彩夺目、奔流不息、五洲四海、五颜六色、奔流不息。这些响当当的词语,学生读起来很感兴趣。作为三年级的学生,若能借助课文情境把这些丰富的词语理解下来、积累下来并进行运用,将是十分有意义的事。
        由于这篇略读课文用词既丰又美,所以,一位执教老师根据本课的语言特点,结合课标对中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及三年级孩子的实际,便活用了教材,把它作为精读课文来教。制订的教学目标如下:(1)正确、流利地朗读教,理解课文中12个四字词语。(2)学习运用课文中4~6个四字词语说一段话。(3)知道香港是我国南海之滨璀璨的明珠。我们认为,这个教学目标是非常适宜三年级的孩子的。教学重点突出,简洁明晰,目标直指课文的词语学习,从理解到运用。可以预想到,学生按照这样的教学目标学习,一定会“一课一得”的,而且还会“言意兼得”。
        2.教学内容:服从于教学目标。
        教学目标是学习的方向,是学习的任务,而教学内容则是为完成教学任务所选用的材料,所以,教学目标决定教学内容,教学内容服从并服务于教学目标。
        这位教师教《香港,璀璨的明珠》一课,为完成上述教学目标,所选用的教学内容如下:(1)凭借课题,理解“璀璨”一词。(2)凭借课文内容,训练学生朗读,理解香港是我国南海之滨一颗璀璨的明珠,受到人文教育。(3)凭借本课丰富的四字词语,让学生理解、输入、积累、表达,达到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目的。教学的重点是理解12个四字词语,并运用4~6个词语说一段话。
        我们认为,上述教学内容全都指向教学目标,服务于教学目标:读懂题目,理解本课的一个生词“璀璨”,这个词也是本课的一个重点词。读懂内容,训练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理解香港是我国南海之滨的一颗璀璨的明珠;学习的内容,主要抓住每段优美的词句,从这些优美的词句去理解、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受到人文教育。读懂词语,理解、积累、运用,让学生学习了语言,习得了语言。
        3.教学方法:服从于教学内容。
       “教什么”决定“怎么教”。因此,教学方法又服务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服务于教学内容,意思是说,教学中我们采用什么样的方法,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特点。一种教学内容,可能有多种方法去教,但我们必须选择最恰当、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必须选用最适合学生学习的方法。
        这位教师教《香港,璀璨的明珠》一课,所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是:(1)揭示课题时,先让学生听一首好听的歌曲,即《东方之珠》。学生听了美妙的歌曲,又读了课题,已经对香港有了好感。(2)初读课文时,老师让学生在自由朗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词语并用四字词语填空,组成句子:香港是( )。学生所填的词语分别是“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利”“东方之珠”等,这几个句子连起来,即为本课的主要内容。(3)再读课文时,老师先后让学生运用课文词语,介绍每段内容(万国市场、美食天堂、旅游胜利等)。(4)最后,教师又让学生运用本课中的词语,介绍你去过的某一城市。
        我们认为,上述教学方法又都聚焦于语言的理解与表达。理解,有借助课题、借助句子、借助段落,通过朗读,通过品味;表达有由词构句的句子表达,由句构段的段的表达,还有运用本课词语,由课内向课外迁移的表达。
        总之,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必须从目标的确立、内容的选择、方法的运用,三个方面都从“学习语言”这一核心出发。这里要提醒的是:教学目标应该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少而精炼;教学内容应该精当适中,选择有用的,有价值的;教学方法应该和“内容分析”说再见。理解课文,体会意思不是主要目的,主要目的是凭借课文情境,引导学生把课文规范的语言,理解、输入、运用,最后变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与自己的灵魂融为一体,这才是学习课文的真正目的!
       (二)“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课标提出的语文特质是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注意,我们不要忽略“学习”二字。谁来学习?当然是学生。因此,我们的语文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主体即“以人为本”。《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把“以人为本”作为十二字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的一个核心,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这就是说,今后的语文教学,核心目标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核心理念是“以人为本”。
        阅读教学聚焦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同样,必须关注“学习”二字,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必须让学生唱主角,必须让学生主宰课堂,老师的教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为了落实这一教学思想,我提出阅读教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我不去固定它,但有几个关键点必须把握住:(1)学生先学。学生或课外,或课内,运用充足的时间,先学习课文,自读课文。白话文比较浅显,学生通过自读课文,一般可以完成内容的理解,甚至可以体会思想,课堂上老师无需再作“内容分析”。(2)同伴互助。学生个人不能解决的,课堂上可以拿到学习小组内进行讨论解决。小组讨论解决的重点,不只是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还有对课文词句内涵的体会,课文思想情感的感悟。(3)教师点拨。小组仍不能解决的,可以进行班级讨论,集全班之力。这样,经过层层学生“自主学习”的力量,剩下的难题不会多了。老师点拨的主要是语言表达的情味、秘妙、这是最难的一关,老师的引导的着力点应用在这方面。(4)语言训练。这个环节,是老师引导学生把课文中规范的语言,借助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去输入,迁移运用,从而内化成自己的东西。
        阅读教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个教学模式,它所强调的是“学”而不是“教”,最后归结为语言的运用。这里要说明的是:不要一提“训练”就谈虎色变,修订版课标并没有回避“训练”二字。再说,我所提出的阅读教学的训练,并非让学生多做题、死做题,而是语言文字情境化的训练,是关注语言文字运用方面的训练,是生动活泼的语言训练,不是枯燥乏味的为考试而训练。
       (三)“儿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小学语文教学,是小学生学习语文,是小孩子学习语文。我们在关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这些关键词的同时,千万不能忘掉是“小学生”,是“儿童”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周一贯先生认为:“小学语文是儿童的语文。课程设计的以人为本,就是以学生为本,在小学语文课程中,也就是以儿童为本。”这样看来,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是儿童在读课文,是儿童在思考课文,是儿童在学习语言,是儿童在理解和运用语言。
        儿童的语文,儿童的阅读,儿童的理解,儿童的语言学习,应该有三个鲜明的特征:(1)在教学情感上,老师要敬畏儿童。儿童的内心是一个复杂的世界,我们难以把握。我们要以理解、尊重、同情、敬畏之心,去给孩子们上课。课堂上,老师把自己放得低一点,把孩子们放得高一点。只有看重了孩子,一心想着孩子,学生的学习才会是有效的。(2)在教学方法上,老师要与儿童相似。于永正曾说过:“教了四十多年的书,最终,把自己教成了孩子。”若老师心里想的,正是学生所想的,嘴里说的正是学生所需要的,手上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正是学生所喜闻乐见的,那么,你的教学必然是受学生欢迎的,教学一定是有效的。(3)在教学方向上,老师要为儿童的长远发展和终身发展而教。阅读教学中,老师在引导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还应注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即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让学生热爱祖国的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生活所需要的语文能力,正确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我想,我们的阅读教学,不仅关注了语文教学的核心目标——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而且关注了语文教学的核心任务——语文素养,并且采用语文教育的基本方式——语文实践,那么,我们的小学生,我们的儿童,一定会得到长远发展,得到终身发展。真正促进学生发展的阅读教学,才会是高效的阅读教学。
        这篇文章讨论的主题是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文章写到这里,我忽然想起了已故语文教育家吕淑湘先生1978年说过的一句话:“十年的时间,2700多课时,用来学习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吕老说这话已经有30多年了,想起吕老说的这句话,我们每一个语文教师无不揪心!新课程实施也过去十年了,下一个十年又开始了。但愿我们的语文教学在下一个十年里,少一些问题,多一些成效。我想,只要我们的阅读教学,坚持“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不动摇,坚持“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提高”不动摇,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不动摇,少些折腾,少些“吵闹”,多些坚守,多些“定力”,那么,语文教师们一定会摆脱阅读教学“高耗低效”的梦魇。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9-21 13:56 , Processed in 0.079113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