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7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做一个智慧型教师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3 22:32:5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做一个智慧型教师
如果我们要对智慧型教师的本质做一界定,那么,自由与创造无疑是其中最为突出的特征:
充盈着自由的快乐
教师职业一直处于非常尴尬的境遇:尽管在中国教师曾被列入“天地君亲师”的序列,在外国有人称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但现实生活中教师的地位却仍然低微,pedagogue这一教师的蔑称就来源于“教仆”的称谓。而生活的拮据、清苦,捉襟见肘的寒酸更使不少教师在职业生活中难有自由的心境。于是,教书不过是获得生存的一种手段,上课仅仅是养家糊口的一种工具。由于缺少了精神支柱,缺少了人生信念,所有的工作便都“降低为机械的习惯,降低为虚伪的、半心半意的例行公事”,这样一种“半异己的经验”,从外部强加给他的职业角色,势必使他对职业要求漠不关心,他在职业中找不到自己、失落了自己,生活就在令人气馁的矛盾中挣扎。
确实,当人以功利化的心态去应对周遭的世界,去从事一种职业时,他自身也就被功利化了。他与这个世界只是实用主义的关系,职业对他而言始终是“它之国度”,他无法沉浸其中,也就无从领略生活的意义。他失去了诗意的存在状态,而是在冷冰冰的孤寂或喧闹的物欲中寻求生计。他没有内心的自由。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分析了这种“劳动的异化”,指出:“劳动的外在性质,就表现在这种劳动不是他自己的,而是别人的;劳动不属于他;他在劳动中也不属于他自己,而是属于别人”。马克思还指出:“作家当然必须挣钱才能生活,写作,但是他决不应该为了挣钱而生活,写作……诗一旦变成诗人的手段,诗人就不成其为诗人了”。
智慧型教师却超越了单纯功利的追求而达到了自由的境地。这首先建立在教师的职业信念基础之上。教师的职业信念是使教师摆脱功利的诱惑、教书匠的困惑、漂浮无根的惶惑,使平凡工作得以升华,变得更有意义的关键所在。其实教师职业的内涵非常广阔,生存与生计当然是教师的第一需要,但仅是低层次的需要,教师还有从职业中获得快乐、充实人生、实现自我、感受自由的需要。一旦教师从职业中体验到了自由,他就把原本是陌生于人的外在的世界转换成了属我的生活的世界,他与职业之间就建立起活泼、丰富的联系,他就会感受到生活的完满和意义的充盈,激情在他胸中澎湃,诗意在他心底流淌,在不经意间,他成为校园优美环境的欣赏者、学生良好举止的赞赏者、教师神圣职业的吟诵者、课堂生命活力的激发者。“虽然教师职业是清贫的,报酬是低廉的,然而他并不因此放弃自己的理想,因为他不是为‘利’而选择这一职业的;虽然教师劳动的周期长,劳动价值不易为人们正确地估价,然而他并不因此改变自己的初衷,因为他不是为‘名’而走上这条路的”。这时,教师把这一职业看作是发挥自己才能的形式,看作是自己参与社会历史创造的途径,看作是个人达到自我完善的境界。教师职业便成为他生活中的一个不可分割无法舍弃的部分,成为他的又一生命。“只有当心灵忠实地拥护精神生活的事业,反对一种异己的或至少不令人满意的世俗的造作时,人的禀赋才能变成不只是一种被动的态度或单纯的劳动准备状态,而是成为一种完整的行动,实际上,成为无论何种行动的真正灵魂”。教师才从职业中获得了新的生命。
内含着创造的幸福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把教师看成是用燃烧着的生命之光为别人带来光明的蜡烛,教师在照亮别人的时候却毁灭了自己。这样的比喻也许赞颂了教师职业“无私奉献”的品格,但却是片面且消极的。一方面,它把充满创造性的教学活动解释为被动的知识输出,似乎教师将自己身上横溢的才华无私地转移到学生身上就是职业内涵的全部,结果,失去创造性的教学变成了低层次的简单劳作,传道授业解惑的职责变成了可尊敬的单向消耗,与其说这是“赞颂”,不如说是“贬低”。另一方面,它把学生成才与教师发展对立起来,似乎教师命中注定就只能在飘洒的粉笔灰中自我淹没,教师唯一的安慰只能来自于白发苍苍之时学生戴着功勋奖章的感谢,这也成为一些教师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借口,一辈子辛辛苦苦、窝窝囊囊、逆来顺受、与世无争,还自诩为“伟大的牺牲”。然而,“假如把牺牲性的行为看成是只对别人有意义而对自己毫无意义的行为,这恰恰意味着自己只不过是一件工具而不是一个显示着人的价值的人,如果一个人自身是无价值的,那么他所做的牺牲也就成为无道德价值的贡献”。因此,甘当蜡烛、为他人牺牲的“蜡烛观”虽然崇高却未免悲壮而凄凉,它不仅没有给教师带来振奋和激励,反倒常常使教师产生一种委屈和吃亏的体验。在这种压抑的气氛中,“乐教”难以体现,“教苦”却实实在在。
智慧型教师却视教师职业为极富创造性的职业。这种创造性首先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内心世界的不懈探索和教育的不断创新上。由于教师所面对的教育对象千差万别、教师所面临的教育情境千姿百态、教师所面向的教育内容千变万化,因而教师成为特殊形式的艺术家。他必须根据具体的对象、情境和内容因人而宜、因地而宜、因时而宜,创造出适宜的教育方法。因材施教是创造,教育机智是创造,推陈出新是创造。它表明:教师在教育中没有现成的模式可以套用,没有一成不变的方法可以照般,它需要每一个教师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工作。教师职业的创造性还表现在教师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上。时代对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呼唤向教师提出了培养创造型人才的任务。传统的教育思想、观念、模式乃至体制都难以适应这一要求。对于教师来说,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思维的方法和从事创造性活动的能力摆在教育的首位。这当然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教师职业的创造性也表现在教师巧妙地运用各种教育影响上。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是错综复杂的,如何在各种影响当中扬其益而化其弊,需要教师下一番功夫。教师必须依靠自己的判断力去分辨、去筛选,帮助学生架设起一座有益于身心发展的文化桥梁。这样的创造使教师“掌握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他们能唤醒自己,也唤醒他们接触的人。……他们能成为艺术家,人类关系的艺术家,成为人的问题这个艰难领域中的美的创造者”。这种创造的成果虽然不是脍炙人口的诗文,不是流芳百世的乐章,也不是令人称奇的画卷,但却是年轻一代的灵魂。“他们的作品就是教学理想溶化入学生生活,就是男女孩子们增强了对文学的敏感,就是少年们增进了对自我和伙伴的认识,就是青年们发展了判断力和思考力”。它的伟大决不亚于那些可见的物质产品的创造。教师正是在主动创造的实践中成为自己从事的职业的主人。
智慧型教师在职业活动中的自由与创造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它不仅内在地决定了教师职业的美,而且“还将给自己的职业生涯增添探索的、发现的欢乐,使自己的生命和才智在为事业奉献的过程中不断获得更新和发展”。因而,教师职业绝不是照亮别人却毁灭自己的“蜡烛”,而是促使自我不断进步的动力源泉,教师从职业中体验着创造性的工作所带来的充实与幸福,获取人生价值的永存和人格的升华。教师也不是“苦行僧”,而是安贫乐道的积极进取者,是美好生活的创造者,教师从职业活动中创造出知道怎样生活和怎样全然享受人生的年轻一代。教师就在创造精神生命的工作中发现了美、创造了美,也贡献了美。
http://lyj-1102.blog.163.com/blog/static/12180891620107213213120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16:54 , Processed in 0.078652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