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教研组长的使命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4 00:26: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教研组长的使命  

本文转载自管理真谛《教研组长的使命[转]》


  
        当前的教育,正处在教育内涵发展的起步阶段,教研组的工作,对学校的内涵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的作用。但当前的学校教研活动,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教研活动形式化,为活动而活动,没有什么实质性的内容;二是教研活动经验化,研究缺乏专业引领和专业提升,总是局限于教师现有的水平,“萝卜烩萝卜,烩来烩去还是萝卜”;三是教研活动随意化,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处处放空枪”;四是教研活动“两张皮”,教研组的活动关注的研究课题,与教师平时的教学实际相脱节,研究和教学成了两码事。

学校里的教研组长,也常常陷于教学管理的具体事物之中,消失在教师群体之中不见了。他们没有去做教研组长本该做的事情,而是成了年级组教师的“随军人员”,跟着年级组不断变化着办公室和教学对象;成了教务处的“传令兵”,心情好的时候多传达一点,心情不好的时候连传达也免了;成了一个名符其实的工会小组长,热心组织教研组的老师参加各种聚会活动。以至于一些学校发起了“寻找教研组长工程”。

教研组长的主要职责是什么?我以为,以下几个方面是教研组长要担当起来的职责和使命:

第一,引领学科课程建设

增强教师的课程执行力,是新课程对每一个教师的要求。课程的执行力包括哪些方面的能力?首先是理解课程标准制定学科课程方案的能力;其次是根据学生实际将国家课程校本化处理以及建设具有本校特色的校本课程的能力;第三是课堂教学能力;第四是课程评价的能力。这些能力的提升,都需要教研组长发挥引领作用。

课程是将国家的教育目标转变成学生的学习行为的载体,是联系理想与现实的桥梁。学校的课程建设,首先要从研制学科课程计划开始。认真分析本校学生的学情,确定课程要实现的目标,明确课程设置的类型和课时,编写适合学生发展需求的补充教材,有计划地开展课程实践,加强课程的管理和评价等等,都是学科课程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现在很多学校的教师,在制定学科课程计划的时候过于简单,将其简化为教学内容的教简要安排,这不利于教师对课程的理解,也容易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出现随意性。

第二,领导学科发展方向

教研组长要明确教研组集体的现状,对每个教师的特点和不足有清晰的认识,知道教研组在建设的过程中的优势和困难,能够准确地给教研组定位和规划,使得教研组中的每一个成员都能得到专业发展,使教研组在学科领域占有一席之地。

教研组的发展方向要和学校的办学目标具有内在的一致性,能够通过教研组的建设和发展,促进学校办学目标的达成,实现学科建设和学校办学质量的双丰收。

第三,激发团队内在活力

一个好的教研组长,既要是教师的专业伙伴、人生知己,又要是教师的团队领导、学科领袖,还要成为学科专家、水平标高。

当教研组的成员之间互为专业伙伴、人生知己的时候,这个教研组一定有非常强大的凝聚力,这是教研组建设和发展的基础;当全组教师都将教研组长视为团队领导、学科领袖的时候,教研组长就具备了足够的号召力,它有利于教研组长带领全组教师攻坚克难,解决教育教学之间中的各种问题,实现教师的专业成长;当教研组长成了学科专家、水平标高的时候,他也就有了非常鲜明的影响力,它可以更好地为全组教师创设更多的教育资源,使得教研组在一个更高的平台上发展、前进。

教研组长个人的人格魅力和学术水平,是教师爱岗敬业的榜样。

第四,建设特色教研文化

教研组长不是官,他是“教研活动的主持人,平等中的首席”。不是官,就不能用上级对下级的那一套来管理教师。通过文化建设,增强教师对教研组的认同和依恋,是教研组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台湾著名作家龙应台说:人是散落的珠子,随地乱滚,文化就是那根柔弱而坚韧的细丝,将珠子串起来成为社会。每个教研组的教师就是那一个个散落的珠子,教研组长要努力去编织那根柔弱而坚韧的文化细丝。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c53f54b010106cs.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12:01 , Processed in 0.084562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