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老师出神考题被开除
姚鸿恩
4月26日,微博曝出徐州睢宁五年级的数学考题,其中最后一题堪称神考题: “小明妈妈在超市买了15个苹果、20个桃子和1个西瓜,一共付8块钱。小明妈妈的年龄是几岁?” 据微博透露,“老师说,其实怎么答都行,就是为考察孩子的辨识能力和发散思维。” 假如这不是数学测试,而是智力类测试,并且回答问题需要说明理由,那么,老师的辩解尚说得过去。但是,试卷上方清清楚楚印着“五年级数学阶段性检测”一行大字。“小明妈妈的年龄是几岁?”用的是括号:“是( )岁”,表明只能填进一个数字。请问,单单一个数字,何以“考察孩子的辨识能力和发散思维”? 数学是最严谨的学科,不是可以任意打扮的历史,不是可以经常变性的政治。因而,答案不是可以随意“发散”的。中国孩子的数学水平,是傲视全球的。真不希望如此神考题,毁了我们的孩子。 各高校自主招生后,神考题层出不穷,比如,“你觉得杜甫忙不忙?” “馒头跟面包打擂谁会赢?”“大象把蚂蚁踩骨折了怎么办?”“母狮子为什么要收养小绵羊?”“哥本哈根和哈根达斯的区别是什么?”等等。连名校复旦都出过“西游记有多少个妖怪”这样的神考题。 大学考生,毕竟已经成人,能够意识到此类神考题的荒谬。但是,小学生是需要重点保护的弱势群体。任何负面、消极、误导的信息灌输,都会影响其一生,造成难以挽回的后果。 在美国,老师出神考题,可能后果严重。一年前的今天(2013年4月27日),美国媒体上有篇报道,标题是“老师给首府特区三年级学生及其病态的、伤害心灵的数学题而被开除”(Teacher Fired For Giving Extremely Morbid, Traumatizing Math Problems To D.C. Third Graders)。 这个数学老师在给学生的回家作业中,有类似中国的神考题。比如,其中一题是这样的: 约翰生日,爸爸给他1359颗玻璃弹子。约翰吞下了585颗,结果死了。他爸爸的9个朋友第二天参加葬礼,他爸爸将剩下的玻璃弹子都分给了他们。问:每个朋友分到多少颗玻璃弹子? 平心而论,这神考题跟“买水果,问年龄”的性质不一样。玻璃弹子题,毕竟还是一道有解的应用题。美国孩子不像中国孩子那样擅长数学,为提高孩子的兴趣,教师往往要绞尽脑汁。应用题尽可能好玩有趣。但是,小孩吞下玻璃弹子的“故事”,显然是过分了。此外,该教师的应用题中,还有“烤箱烤人”、“火蚂蚁在人脑里筑窝”等“故事”。家长很是不满。告发后,学区立即调查。该教师说他是从网上下载的。但是,学区认为,选取什么材料,责任在于教师,而他作了个坏的判断(bad judgment)。该教师随即被开除。 美国公立中小学教师,类似中国的公务员,基本是终身铁饭碗,都可“活到老,教到老”。前提是不能犯事。犯事分两种性质。一种是犯罪,比如女教师和高中男生“发生恋情”甚至怀孕生子,那是要坐牢的。另一种是犯错,就是言行“不当”。出神考题便是常见的“不当”。2005年,佛罗里达州的一个老师给9年级的学生英语测验(quiz),要求根据提示写出单词。下面选取三个例子。 第一个例子:四个字母的词,结尾是k,意思跟 intercourse (性交,交流)一样。提示:你总是在做,特别是你不应该做的时候,除了你父母问你,你在学校做了什么? 第二个例子:四个字母的词,开头是f,结尾是k,你得不到它的时候,会用手,那是什么?提示:想想中世纪。 第三个例子:所有男人都有它,有的比别人的长,教皇不用它。结婚后,男人把它给了妻子。那是什么?(英文原文在文章后的截图中) 家长得知后,认为有关的内容对于9年级的学生来说,是很不恰当的。 但是,该老师坚持认为,他出这类题目,是种申辩思考的练习,设计用以促进学生的干净的、而不是肮脏的回应(an exercise in critical thinking designed to prompt students to think of clean, rather than dirty responses)。 上述三个例子,老师的答案是:talk(说话),fork(叉子),和 last name (姓)。 然而,学校和学区认为,此类题目很难跟性和脏词(bad words)划清界限。他的学生是未成年的孩子,此类题目显然是“少儿不宜”的。 各持己见,多次反复,一年后,该老师最终还是被开除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