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坚持手写小说 于晓威
手写有助于不写废话。我经常是——许多朋友可能也经常是,或者曾经经常是,面对稿纸,枯坐一天,冥思苦想,落不到纸上一个字。或者是,落上了几行字,又撕掉了;还或者是,终于只落上了几行字。那么,面对电脑屏幕时,这种情况就会很少见。想一想不奇怪,因为你面对电脑和纸张的眼睛受损付出成本是不一样的,面对纸张,几小时写不出一个字,于眼睛几乎无损;可是面对电脑屏幕,几小时打不出一个字,你会感觉不正常、不值得,因为屏幕在刺激和辐射眼睛,你不写,会潜意识感觉对不住身体成本的消耗,所以你就试着或硬着写了。而在我看来,这种打字打出来的作品如果放在纸上的手写,十次有八次就不会去写了。也就是说,手写的东西,往往排除和过滤了应付一说,很少废话,写出的东西,应该也就更加纯粹。
手写有助于语言个性的塑造和张力的维护。在纸上书写,每一句话,每一个词,我们会在纸上反复尝试,反复勾抹,最终加以挑选确认。比如,“他索寞一笑”,你觉得不够理想,把“索寞”划掉,换上“寂寞”。“寂寞”不好,你又换上“落寞”、“孤独”、“孤寂”。最后,你终于还是在这些涂抹的词语间掂量,觉得“索寞”最有况味,于是确定下来。注意,这个时候的纸上书写,为你的最后选择提供了可能和余地,因为你划掉的那些词,还是在纸上可以辨认的,而如果在屏幕上,它们是接替覆盖和消失的,即便用返回键,也是一个个返回,不能一起并列提供给你直观的印象和选择。尤其是,我们一周或一个月后完稿时,需要回头修改自己的小说,我不相信哪一台电脑返回键,还容许你找回当初的那些词语。除非你根本就不修改,或者,你的大脑记忆力超过了电脑。
手写有助于保持对文学精神的崇高理解乃至捍卫。这个可能是最重要的。这一点可以从旧时农事中得到验证。譬如农人每天挑着扁担去河边汲水,非得走几里山路,一路坎坷,那水倒在自家的水缸里慢慢饮用,才觉得甜,才觉得生活有意义。如果发明一件什么技术,坐在家里泉水就自动流进水缸,他就不会那么珍惜那些水,同时也不会珍惜那些水给他生活带来的那些意义和快乐。
写作也是如此,太简便了,电脑技术促进了打字的产量,那么接下来你无形中关注的就是频繁的发表和稿费,从而慢慢丧失了对写作本真意义的感觉和守望。而深刻的写作和真正的作家,他们往往注重的是对文学精神之气的培养和文学信念的高蹈。这个潜在的意义,对我来说,就是最大的意义。在写作上,妄图让自己写得更舒服些、更便利些、更取巧些,在我看来,这恰恰是最费力气和最笨的事。
作家越是在现时代,越应该有一种自觉的手稿意识。
来源:中国作家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