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29|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再出发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6 17:17:11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新媒体时代的文学再出发
行 超


  上世纪末以来,中国互联网井喷式的发展,使曾经稳居高位的传统纸媒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上网冲浪逐渐取代了读书看报,传统纸质书籍逐渐被连篇累牍的网络连载小说所淹没。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中,纯文学的边缘化处境使不少人发出了“文学式微”的疾呼。然而与此同时,近年来,微博、微信等社交平台的出现却让我们惊喜地发现,传统文学非但没有被弱化,反而因此注入了新的活力。在许多新媒体平台上,写作的门槛降低了,参与者增加了,全民写作逐渐成为现实。如何让互联网与纯文学携手,彼此取长补短,为文学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已逐渐成为文学领域一个新的、重要的话题。
  在4月1日举行的“首届腾讯书院文学奖颁奖典礼暨北京师范大学2014读书文化节开幕式”上,中国作协书记处书记阎晶明、北京师范大学党委副书记王炳林、腾讯网副总编辑王永治以及众多作家、诗人、评论家一起,共同呼吁“让心灵与精神回归文学”。此次活动的发起者腾讯网文化频道与北京师范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北京大学中文系创意写作项目、复旦大学中国文学创作与研究中心、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写作中心合作,通过读者投票与专业评委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推出具有多方面影响力的作者。这种方式不仅开创了互联网与传统文学机构合作的新模式,更为新媒体时代纯文学的发展与传播提供了新的可能。
  “70后”作家徐则臣以一部厚重的《耶路撒冷》获得“年度新锐作家”奖。作为一位从事文学创作10余年的作者,徐则臣认为,所谓“新锐”其实与年龄没有太大关系,更重要的是其作品是否真正体现了“新”、体现了“锐”,是否真正呈现了我们当下或者之前的作品中没有呈现或很少呈现的经验、见识。小说《耶路撒冷》是一部背叛、遗忘与重新寻找敞开的书,它让我们看到历史与自我的多重关系,在平庸、破碎和物欲的时代背后,个体痛苦而隐秘的挣扎成为最纯真的力量,冲破现实与时间的障碍,并最终承担着自我救赎的功能。
  2013年是中国文学批评充满奇迹的一年,陈晓明因《守望剩余的文学性》被评为“年度批评家”。陈晓明提出:今天我们面临“视听文明”的时代,这是与传统的口传文明、书写文明不同的另一个文明时代。文学面临最大的难题是在“视听文明”时代如何生存下去?“视听文明”时代的挑战不应该成为我们抛弃或逃离文学的理由,相反,正因为要面对一个正在到来的新文明的挑战,我们要困守文学和文字,要守望“剩余的文学性”。在作品中,陈晓明以更强的历史感和社会意识评论现今杰出的作家,以史论兼备的笔法追溯中国当代文学和现代政治文化,既有对创作的敬畏和尊重,又表现出批评家的独立和直率,代表了当代中国文学批评不断前行的勇气和眼光。
  上世纪80年代,翟永明以女性独特的敏感和力量震惊文坛。90年代以来,她将诗歌的触角伸向更远的地方,日常经验、历史文化思索等在她的诗歌中都有所体现。2013年出版的《行间距》为翟永明赢得了“年度诗人”的荣誉。该作收录了翟永明描写汶川地震的最新组诗,以及诗人早年的部分作品。从中可以看出她一贯以来对诗歌语言的思考、探索及实验。评委会认为,翟永明的诗歌闪烁着高调而隐忍的光芒,气息古今相接,直指人心之脆弱坚定,将思想与词语的内蕴深深嵌入事物本心,呈现出词色、心境、物象交相辉映的浮雕层叠,是一个大诗人日渐成熟的标志。
  “年度散文家”的评选中,评委会打破了传统的散文分类概念,将奖项授予阿来和他的历史文化大散文《瞻对:终于融化的铁疙瘩——一个两百年的康巴传奇》。这部作品以瞻对地区200多年的历史演进为线索,将一个民风强悍、号称铁疙瘩的部落“融化史”钩沉出来,讲述了一段独特而神秘的藏地传奇,传达了作者对川属藏族文化的现代反思。评委会一致认为,作家内心深处的民族大义是其作品的分量和魅力所在,作品创作态度严谨、端正,表达舒朗透彻,含味深远。此外,它的发表和出版对于当今写作格局的拓展和作家担当意识的深化而言,都提供了新的启示和参照。阿来表示,即便在太平盛世的时候,我们也要关注边疆地带,应该关注国家文化共识如何建成。他认为,自己的作品就是为此贡献了绵薄之力。
  在竞争最为激烈的“年度小说家”评选中,苏童的《黄雀记》收获了读者与专业评委的双重肯定。小说《黄雀记》延续了苏童惯常的小人物、小地方的叙事风格和节奏,让我们再次领略了一个杰出小说家从小世界呈现人生世态、世事沧桑的叙事功力,突出显示了作家对于事实对象的深度切入和关怀,以及对于叙事艺术的精湛掌控和提升。小说充分彰显了在平面化、泡沫化、信息化泛滥的时代,文学应当且能够保持自身根源的努力。在随后发表的主题演讲《今日之现实与明日之文学》中,苏童提出:“一部描写生活的小说不一定描写了现实,好的现实主义文学作品有可能不把读者往喧闹的生活中心或闹市带,而是把你带到一个偏僻、遭人冷落的区域、地带,让你发现某些被遮蔽的、细小的事物,而这个事物就是我所理解的生存的真相。”“小说当中的现实在于作家的发现,小说的现实很奇怪,它有二次发现、三次发现。它很像一个开放的建筑工地,读者参与,把这个小说涉及的所有现实方面夯实一点儿,再扩大一点儿,甚至通过批评家的阐述,小说的现实再来一次扩大、一次再生。在这个过程中,一部小说的现实可以扩展,可以延伸,可以阐述,永远可以阐述。”他还认为,“关注当下现实是有方法论的,这个方法对了才能关注现实,创作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其实就是寻找这个方法。”
  此外,评委会还将“年度致敬作家”颁发给2013年故去的纪弦、牛汉、郑玲、雷抒雁、韩作荣5位诗人,以表达对他们的怀念。
  在新媒体迅速发展的今天,坚持纯文学写作一度被认为是一件寂寞而苦闷的工作。此次活动的成功举办让我们看到了网络媒体与文学合作的可能性,也看到了新媒体时代纯文学新的发展空间。在最后的互动环节中,徐则臣、苏童提到,网络资讯的高度发达在某种程度上对作家创作造成了困扰,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应该学习做减法的生活方式。在这个意义上,传统文学和传统作家的作品需要更多此类活动和更多新媒体的支持,以走向更广阔的范围,面向更多的读者。
来源:中国作家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4 16:54 , Processed in 0.085305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