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潘启雯
英国著名女作家弗吉尼亚·伍尔芙(VirginiaWoolf)曾经说过:“小说有故事,诗歌有韵律,随笔散文既无故事又无韵律。”显然,“既无故事又无韵律”的散文写作和出版,也许是使其难以成为文化热点或文坛焦点话题的根源之一。
难得的是,进入到2014年以来,散文写作和出版却屡屡成为业内外人士关注和讨论的话题:先是上海同济大学文化批评研究所教授、知名评论家朱大可1月25日在《解放日报》上刊文抛出“中国散文的五种困惑”,到3月6日4000本限量版《文化苦旅(新版)》(长江文艺出版社2014年4月版)借道微信3天售罄,再到同是在4月26日,李辉凭《绝响:八十年代亲历记》(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7月版)获得第12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年度散文家”奖,第3届“朱自清散文奖”在扬州颁奖……这些都使得散文写作和出版话题原来并没有离开我们的视线。
由“贵族写作”演变到“全民写作”
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近期调查发现,当下国内有上百家文学网站多已开设“散文随笔”栏目,加上专门的散文网站,以“天涯社区”和“西祠胡同社区”为例,它们每天发表量至少有数百篇,一年发表的主题帖有数十万个,而在传统刊物一期最多发表20多篇散文。网络写作给文学的观念、形式、内容等各个方面都带来了深刻的变化。它使原本更多由少数精英掌握话语权的文学成为一种普及的、大众的、草根的,人民都能参与各抒己见表达自我的文学。
对于作为文学四大主要样式之一的散文而言,原本它的文体界定就比较宽泛,在我国悠久的散文传统里,广义上的散文几乎容纳了韵文之外的所有文学作品,这一特征使得它在这个全民写作的时代中如鱼得水,有着天然的适应性。从互联网发展伊始的社区bbs,到网站的论坛、板块,博客、博客圈,到微博、微信等新载体的不断涌现,将散文的记录生活、行旅见闻、抒发心情、表达想法、沉潜思考等功能张扬到极致。散文的疆域变得无限广阔,真正成为无所不包的“散”文。
“散文是最大众化的文学,一般人都会写散文,写的人也越来越多,形成一种万紫千红、生机蓬勃的局面,甚至有人称‘散文的时代’来临。”中国散文学会会长王巨才对中国出版传媒商报记者指出,在各种文学体裁中,诗歌和小说等在长期的发展中形成了一套成熟的技巧,散文的技巧积淀明显偏少,因此散文逐渐由“贵族写作”演变到当下的“全民写作”。
据王巨才介绍,从当今散文写作的队伍来看,既有像贺捷生一样有资历、坚持写作的老作家,也出现了一大批像祝勇这样很有才气、潜力的年轻作家。“散文与其他文学样式一样,除了有描写现实生活、给人温暖、弘扬时代主旋律的作品以外,也存在一批比较自我、专注写一些小情感题材的作品,它们同样深受读者喜欢。”
散文能检验写作者的心地和情怀
朱大可提到的“中国散文的五种困惑”主要包括:第一种困惑,是它的家族成员究竟有多少?第二种困惑,在于它在文学中究竟有多少地位?第三种困惑,散文真的应当是中文教育的轴心吗?第四个困惑,什么是中国现当代散文的最大弊端?第五种困惑,散文的出路究竟在什么地方?
与朱大可提到的“中国散文的五种困惑”略显不同的是,在《人民文学》杂志主编施战军眼里,散文是一种真性情的文体。“本来散文就是一个最自由的、在知识界写作界范围最广的写作题材,从古至今都是如此。散文是自发性的行为,这种题材是最展示作者自己的,自己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都会在里面显现无遗;尤其是你的诗心、文心等等,都会在散文中,展现最强烈最集中也最随意。所以,散文这样最自由的文体,能检验一个写作者的心地、情怀、情感,包括他为人处世的一些原则,尤其能展现出他写作的能力。”
提到当下散文写作的新变革,施战军认为“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至90年代初期”这段时间表现得最为明显:出现了苇岸、冯秋子、刘烨园、周佩红、筱敏、斯妤、赵翼如等一批人,他们的散文完全跟以前不一样,有老愚命名为“新生代散文”。像苇岸写《大地上的事情》(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5年4月版),自然、乡村,很客观地描写和沉实的感触,但却跟大师接气,跟屠格涅夫等国际大师的气韵相通。“他们一改时代性的散文支配性。在此基础上,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1997、1998年前后,又有一股叫‘新散文’的创作潮流,这批作家包括张锐锋、庞培、周晓枫、祝勇、宁肯等人。”
施战军还进一步指出:“当时我写了《新散文的艺术视域》。那时候新散文就等于体现中国的年轻人创造力的散文,它搞了一个新的法则,这个法则就是要从自我出发,强调自我和一切的关系。这些人开始有了对词语的迷恋,对物象的迷恋。这是过去散文中见不到的,像周晓枫写《掌心里的树》,她从一个掌心开始说起,这样的思路和想法是过去的老散文家不可能有的。”
以闲适闲情闲愁为主题材占上风
散文创作的研讨和探索是个常谈常新的话题。
今年3月26日,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院长孙郁以“当代的智性散文”为主题在中国人民大学进行了一场演讲。该演讲作为“通识教育大讲堂·作家谈写作”系列公开讲座之一,孙郁以自身的散文写作经历引出当代智性散文的概念,认为其是以一种感性的方式呈现出认知世界与表现自我智慧的散文。
孙郁认为,当代散文写作经历了泛意识形态的冲击后,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恢复“五四”的传统,言志派向载道派提出挑战,且获得广阔的表达空间。老一代作家钱锺书、杨绛、张中行唤回了汉语的本色,把单一色调的文体变得丰富而多趣了。在言志派散文基础上,一些智性散文开始出现,主要代表是王小波、史铁生等。他们在科学理念或神学之间的不同思考,增加了思想的维度。这些独立思考、学富五车的作家的实践,改写了当代的文学地图。与此同时,士大夫审美趣味开始蔓延,汪曾祺、黄裳、贾平凹都使汉语开始回归明清小品的意味。在近年写作中,赵园、杨之水、缪哲等学人散文,以其学理的深和审美的特别,使散文有了另一种可能性。智性散文因为具有现代性的内蕴,与当代学术精神的流变深切地交织在一起,成为文坛不能不关注的存在。
最近几年,人民文学出版社、作家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等文艺类出版社推出不少如宗璞、沈从文、刘心武、刘湛秋、冰心、林徽因、何其芳、李健吾、梁实秋、刘亮程、陈染等名家新人的散文作品集。据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规划司2013年9月发布的《中国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汇编》(中国书籍出版社2013年9月版)显示,2012年,国内出版“文学类”图书品种高达42148(初版30190种),其中散文类图书作品占据将近二分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张小娴、马家辉、余光中、张晓风等港台知名散文家在内地也广受关注和追捧。
不过,纵观近年来的散文写作和出版,主要还是以“闲适、闲情、闲愁”为主的题材稍占上风,无论是地方小吃、自然风光、人文风俗,不同角度的书写都被赋予深厚的文化内涵,是一种闲适之美。其实,闲适之于散文创作而言,已是相当久远和古旧了。此类散文的兴盛,一是明清时期李贽、张岱、黄宗羲、顾炎武的山水游记,一是“五四”时期周作人、郁达夫、梁实秋、废名的哲思小品,安静,简洁,不露声色。发展到今天,散文家们更多地把个人融入到地域文化里的某些元素,需要努力去开掘。
近年国内出版的部分优秀散文图书
《我与地坛》(纪念版)史铁生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1年4月版/29.00元
《长安是中国的心》朱鸿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3年12月版/39.00元
《父亲的雪山,母亲的草地》贺捷生著/解放军文艺出版社2013年10月版/45.00元
《万松浦记:张炜散文随笔年编(1982~2012)》(20卷)张炜著/湖南文艺出版社2013年7月版/1116.00元
《印度记》于坚著/重庆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版/68.00元
《故宫的风花雪月》祝勇著/东方出版社2013年12月版/42.00元
《铁如意》张伟伦著/百花文艺出版社2014年1月版/22.00元
《纽约客随感录》董鼎山著/商务印书馆2014年1月版/36.00元
《我这个普通人的生活》张佳玮著/湖北教育出版社2014年2月版/32.80元
《春华秋实》梁文蔷著/北方文艺出版社2014年2月版/28.00元
《敬畏学问》秦亚青著/格致出版社2014年2月版/32.00元
《天知道》叶延滨著/作家出版社2014年3月版/35.00元
《行走在秋天里》祖丁远著/花城出版社2014年3月版/25.00元
《一滴水有多深》刘醒龙著/地震出版社2014年3月版/32.00元
《斑斓旧事秦淮河》李会诗著/石油工业出版社2014年3月版/32.80元
《文墨闲篇》吴志实著/作家出版社2014年3月版/58.00元
《寻常一样窗前月》朱军东著/安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3月版/31.00元
《都什么时候了》林夕著/中华书局2014年4月版/26.00元
《人间有戏》汪曾祺著/天津人民出版社2014年4月版/34.80元
《那些为你无眠的夜晚》张小娴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4年4月版/32.00元
《缘缘堂再笔》丰子恺著/海豚出版社2014年4月版/16.00元
《辉常伤感》刘卓辉著/译林出版社2014年5月版/36.00元
《未来不迎,过往不恋》苏辛著/现代出版社2014年5月版/39.80元
《你的光影,我的流年》丁立梅著/九州出版社2014年5月版/28.00元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