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38|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孙凯元:诗歌中隐喻的理解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8 13:41:05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孙凯元:诗歌中隐喻的理解  
   (1)隐喻的本质

  隐喻与人类的思维方式和思维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它的产生可以分为三大类:认知原因、语言原因和社会原因。随着社会的发展,某一特定的概念或新概念没有合适的词来表达,这就形成了语言中大量的隐喻性词汇。从本质上来讲,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还是人类思维的一种方式。人类语言中的隐喻产生于隐喻性的思维过程,反映出人类大脑认识世界的方式。隐喻是一种语用现象。隐喻是一种以话语为框架,以词为焦点的语言现象。它的判别必须在上下文中,在一定的语境中。在一定的语境中,某一类事物用来谈论另一类不同的事物就构成了隐喻,隐喻则可以出现在各个语言层次单位上,包括词、词语、句子和话语。
  
   (2)隐喻的认知功能

  隐喻的认知功能首先是指隐喻为人类提供观察世界的方法以及看待事物的新角度。隐喻帮助人类组织概念系统的生成,这主要从两方面来讲:其一,隐喻可以使人们看到现实的一些构成因素;其二,隐喻提供一种控制人在其中生活的世界方式的框架。在人类概念系统中的很多基本概念都是隐喻性的。此外,隐喻能够创造新的意义,表达出新的思想。
  
   (3)隐喻和诗歌的关系

  隐喻是诗歌的生命原则,诗歌与隐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诗歌隐喻具有创造性、灵活性和连贯性等特点。诗歌隐喻的特点决定了其在诗歌中的功能:修辞功能、构建功能、认知功能和美学功能。隐喻表达方式在中英文诗歌中很常见,它们不仅可以表达诗歌的字面意义,还可以达到情感营造的文学和艺术效果。隐喻是诗歌的一个必要组成部分。诗歌隐喻有自己的特点。诗人使用比喻为读者创造一个独特的语言环境并激发他们的想象力。隐喻既是诗歌创造者的思维产物也是读者的思维理解的产物。诗歌创造者运用隐喻,往往可以通过A是B这种模式引发我们的关注和思考。其次,诗人运用隐喻通过婉转的描述宣泄自己的情感。再次,使用隐喻诗人可以将其内心的感受和思想图像化、具体化。因为图像化使诗歌清晰、生动、形象。诗人用隐喻创作一幅清晰的画并使画面细节化,深深地印在我们的脑海里。它是诗人主观情意与客观现实的复合体。诗歌意象是大脑对感觉的复制。隐喻总是以有形或无形的形式存在于诗歌之内,以此来表达一种“意义”与“感觉”的融合,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诗性的语言,而隐喻就是造成这种语言效果的关键因素。
  
   (4)诗歌中隐喻的理解与应用

  诗中的每个隐喻就像一首诗的石块,许多石块砌成了整首诗的构造。隐喻的生成基于作者的认知,更依赖于读者感情的注入,还要有充分的想象力。《乡愁》的诗人余光中在诗中大量使用隐喻把乡愁表达得淋漓尽致。诗人为每个阶段的乡愁找了一个具体的对应物:邮票、船票、坟墓、海峡。时空的隔离与变化,推动了诗情的层层深化。少小离家,与母亲书信往来,乡愁寄托在小小的邮票上。成年后,为生活而奔波,与爱人聚聚离离,船票成了寄托乡愁的媒介,从而把乡愁这种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之物化成具体之物。诗人就是通过隐喻,把诗人的人生从“小时候——长大了——现在——以后”这一过程的岁月赋予变迁的感知。乡思之愁也没有直白地说出来,但作者却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
  
  LangtonHughes的诗Dream中,诗人把Life和bird这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通过隐喻构成了一种潜在的联系。诗人认为生活没有梦想就像鸟断了翅膀一样,此时作者已在我们脑中建立了生活就是鸟的概念。读者再结合自己的认知和想象发现一个人没有理想,碌碌无为,这就像断了翅膀的鸟飞不高、飞不远。
  
   (5)结束语

  隐喻是人们思维、行为和表达思想的一种系统的认知方式。诗人用其魔幻般的文笔把一事物的形状、性质、特点和内涵转嫁于另一事物之上,触动读者的心弦,在读者身上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隐喻在歌词中的主要作用是利用相似联想,将描述的对象在喻象基础上展开,使歌词产生丰富的审美意义。此外,隐喻丰富歌词的表达形式,给人们留下较多思索和联想的余地,拓展诗歌艺术的审美空间,让人回味无穷。
  
  文章来源:英语广场•学术研究作者:孙凯元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12 16:15 , Processed in 0.124873 second(s), 24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