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名师教学艺术与课堂技巧100例》选摘
作者:徐恒祥
陈荣艺 叶建云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年4月出版 将课导向新知支撑点 ——钱守旺老师导入新课教学艺术赏析 认知心理学认为,学生的学习过程是把教材知识结构转化为自己认知结构的过程。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过程是建构意义的过程,是从具体到抽象、从感知到内化的过程。学习新知识时,教师应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学生的认知规律,找准学生的认知支撑点,把学生引向对外部提供的信息的加工、处理和探索中。
导入新课是数学课堂的首要环节。不管是以旧引新导课,还是创设情境导课,其目标是指向教学重点,分化教学难点,凸显教学关键。因此,导入新课要在“导”字上下功夫。现以《分数的基本性质》一课为例,赏析钱守旺老师是如何导入新课的,以飨读者。
师:这节课,我们要上一节数学课。大家知道,数学课要和数字打交道。在1-9这九个数中,你最喜欢哪两个数?
生:我最喜欢5和6。
生:我最喜欢6和8。
生:2和4。
生:1和9。
生:3和6。
师:每个同学都有自己喜欢的数字,咱们就从第一个同学最喜欢的5和6开始。(板书:56)如果在5和6中间加上一个除号(板书:÷)就成了一个除法算式。(生齐读算式)不计算,谁能很快说出另外一个除法算式,使这个算式的商和5÷6的商相等。
生:5÷6=10÷12。
师:谁能接着说?(生:20÷24)还能接着说吗?(生:15÷18)按这样说下去,能说多少个?(生:无数个)
师:你们是根据什么,很快就想到这些算式的?
生:先看看被除数,都是5的倍数,而除数都是6的倍数。这是根据“商不变性质”写出来的。
师:谁还记得“商不变性质”或者说“商不变规律”是怎么叙述的呢?
生: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它们的商不变。(师出示“商不变规律”,生齐读)
师:我们就是根据“商不变规律”,很快地找到这些算式的。大家知道,分数和除法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5÷6的商还可以写成分数的形式56。(板书:56)10÷12的商写成分数的形式——(生:1012)20÷24——(生:2024)15÷18——(生:1518)
师:根据上面这组算式之间的关系,这四个分数之间应该有什么关系?(生:相等关系)
(教师随机在四个分数之间添上等号,变成“56=1012=2024=1518”)
师:这就奇怪了,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发生了变化,但是它们的大小不变。在除法中有商不变规律,看看这组分数,想一想,在分数中会不会也有“不变的规律”呢?如果有的话,这个规律应该怎么说呢?
生: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它们的得数不变。
师:其他同学看看对不对?(稍做停顿后,师板书: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分数的大小不变)刚才同学们根据这组分数,猜想到这样一个规律,这个规律成立不成立呢?
接着,教师列举“12=24”,引导学生采取画线段图、折纸等办法进一步验证,探究“分数的基本性质”。
“数学教材是遵循知识的新旧交织、螺旋上升的原则而编排的。”新旧知识有着紧密联系,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是旧知识的延伸。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旧知识对学生学习新知识起迁移作用,但也干扰或束缚着学生对新知识的探索。教学时,教师应找准新知识的支撑点,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知识背景出发,把学生引入新知识的学习探索中。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在商不变规律、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演绎得到的。这一导课,钱老师遵循教材的编排体系,紧紧抓住新旧知识的连接点,采用迁移类推的办法,唤醒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再认识,让学生初步感知“分数的基本性质”,为学生进一步探究未知领域,起到顺水推舟的作用,使学生产生轻松、和谐的情感效益,体会到数学的魅力。这样导学,使新课“不新”,难点“不难”,使学生在获取数学知识的同时,获得了探索事物之间联系的基本方法。(徐恒祥,福建省闽侯县上街新洲小学)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