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8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马来西亚]郭史光宏:打造班级写作环境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5-23 08:11:17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打造班级写作环境


   
    小学语文教学中,作文教学这一环常叫老师伤脑筋。怎么教,学生才能流畅表达心中所思所感,才能写得一手好文章?仅靠每周一堂的作文课,就能大功告成?

    一个人写作能力的成熟,需要“质”和“量”双方面的提升,缺一不可。“质”,指的是写作方法的启发;“量”,则是定期的实践与练习。作文课主要处理的还是“质”的部分。教师在课堂上引入各种教材,应用各式教学法,从写作技巧启发学生,点燃学生的写作热情。受到启发后,学生不能只停留在“明白”的层面,而须将隐约感受到的概念实践开来,让“启发”内化为“能力”。

    怎么做才能让学生自动自发,勇于尝试、勤于实践呢?我认为,教师可以尝试打造班级写作环境。下边就个人的一些粗浅经验,冀望抛砖引玉,与大家共同探讨。

今年教五年级华文,发觉学生在写作方面存在几个现象:一、无话可说,无事可写;二、文字表达不流畅,辞不达意;三、对写作意兴阑珊,欠缺写作热情。以上几个普遍现象大概可归纳为写作的三个主要问题:写什么?怎么写?为什么写?

“写什么”涉及观察与选材,“怎么写”指向写作技巧,“为什么写”则关乎写作动机。据个人观察,大多数教师都关注到“写什么”和“怎么写”,却往往忽略了“为什么写”的部分。偏偏“写作动机”才是作文的根本,是写作热情与意义的源头活水。缺了这一块,写作容易流于形式,陷入“为了写而写”的泥沼。

    一开始,我让学生写周记,一周一篇,题材自定,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唯一的要求是真实。我也强调,这不是一份“功课”,不交也不会遭追究清算。只是若你认真以待,用心书写,我必定也会细心回应,与你交心。真诚的交流,成了周记的魅力。学生写得好不好不是最重要,只要他一直在写,就有进步的希望。降低要求,放低门槛,是想让大家先能参与进来,然后在一来一回的师生交流中慢慢成长。

    一段日子后,我发现还是有一部分学生对周记和作文课上的习作敷衍了事。我想,这应该与欠缺写作动机有关。于是,我带领全班学生,创办了一份班级刊物,名曰《我手写我心》,鼓励学生为此刊物撰稿。刊物计划每两周出版一期,一部分稿件从学生的习作和周记中选。由于这份刊物将在校园内流通售卖,学生一下子来劲了!有了发表的平台,学生的写作热情被激活。他们想见到自己的作品化作铅字被印刷,他们想读者看到他们最好的作品。于是,他们对待习作和周记的态度也变得日益积极。此外,为了确保刊物能够拥有足够的稿件以定期出版,学生也写得更勤了。

    要写一手好文章,仅仅拥有写作热情是不够的。一些学生因基础较弱,空有满腔热情却仍辞不达意。我决定为学生制造更多的写作契机,而这些契机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有趣而容易操作,既能够为学生的写作热情加温,又能实际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循着这样的思路,我在班级开展了“天马行空小练笔”活动。

    我班周一至周四的两节华文课都排在下课前。于是,下课前的十五分钟,我会在班上准备一个小盒,将一些写有主题的小纸条放入其中。主题包罗万象,有:眼镜、蜗牛、枕头、窗口等,只要能激发学生联想即可。当天表现优异的一位学生将受邀上前抽主题。揭示主题后,学生无须讨论,想到什么就写在小纸上,只要求能成句成段,读起来通顺明了。写好后,学生将小纸钉在课室前的布告板,下课去。值得一提的是,除了学生,教师也要以身作则,一同进行小练笔。

    下课时,布告板前就会出现人潮。学生将围在布告板前,看看其他同学的奇思妙想。与此同时,教师也会逐一读过学生作品,不做点评,只在写得用心的作品上盖章,以示鼓励。就这样,同学们会开始期待每日的小练笔环节,在进行小练笔时也会针对不会写的字发问,学生之间在课后也多了共同的话题。最重要的是,良好的写作氛围开始在班上弥漫,学生不再视写作为洪水猛兽。写得精彩的小练笔,也会入选到班级刊物《我手写我心》中。

    通过周记,学生有机会观察生活,细化自己对生活的所思所想,并确保了一周一篇的作文次数;通过小练笔,学生得以从段落的习写开始,逐渐掌握书面表达,开拓思维能力,也确保了几乎每日一回的动笔次数。有了“量”的保证,再辅之以班级刊物的定期出版与作文课上的指导,学生对作文也有了“质”的自觉追求。

    班级写作环境渐渐成型,写作风气也日益浓厚,学生的写作能力在静悄悄中水涨船高。教学有法无定法,以上仅是我的一些尝试与努力,今分享于此,求教于四方。



此文刊登于:《联合日报》13.3.2012
让学生牵挂写作


    “当你牵挂起你的写作,灵感女神也会牵挂起你。作文教学的重要失败之一,学生对写作没有牵挂。要使学生处于一种‘写作的发现’中,不把作文看成外在于生活的事。生活在写作中激扬、写作在生活中飞扬,生活和写作水乳交融。”


——中国特级教师管建刚




   
    “铃……”脚踏放学钟声,手捧一叠簿子,我跨进了五年级课室。同学们未如往常般一窝蜂涌出。十二个身影定定地坐在各自的座位,一些双手紧握胸前,一些挺直腰骨,双目都射出焦虑而期待的光芒。我走到桌前。“卟!”簿子落在桌上发出的巨响,宣告紧张时刻正式降临。

    “黄小阳同学,《为什么?》,恭喜入选!”小阳握紧拳头,喊了声“Yes!”
    “李小澔同学,《黄姜鸡饭》,恭喜入选!”小澔与身旁的小阳击了一下手掌,一脸骄傲。
    “戴小桐同学,《我和弟弟紧张的战斗》……”我顿了顿,戴眼镜小个子的颈项伸得老长。“恭喜入选!”小个子终于长长地呼了口气,绽放出迷人的笑容。
    “许小含同学,《我当阿姨了》,恭喜入选!”沉默寡言的气质才女露出一抹浅浅的微笑,轻轻上前接过簿子。

    此情此景,我看在眼里,感动在心里。写作,不再让学生猛皱眉头,而成为每周最叫人牵挂与期待的事。这一切,都从年中假期读了管建刚老师《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开始。

    带着学生办刊物已有一段日子。最初,我强调“自由”,并不勉强所有学生投稿,于是来稿的总是那么几位。尝试鼓励其他学生,得到的理由往往是“想不到要写什么”。心想,学生总是乐于见到自己的文章发表的,不是吗?不投稿,也许真是面对没有写作素材的难题。于是,我效仿管建刚老师,在班内开始了“我的作文教学革命”。

    小学生的每一天,尽管看起来大致相同,但遇见的人、发生的事、内心所感其实日日不同。只要用心,每一天都能是值得回味,值得一书的。秉持如此信念,我组织学生写起了“每日简评”。我让学生在睡前追问自己:今天开心了吗?今天伤心了吗?今天做了好事吗?今天不小心犯了什么错吗?今天班上发生了什么趣事吗?今天老师又出了什么怪招吗?……将一天内最独特的事件与感受,以三五句话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如此每日一记,到了周末,就不愁无事可写了。

    承接着“每日简评”,我规定学生写“每周一稿”。顾名思义,就是让学生趁周末写一篇自拟题目的文章,周一交上。我建议学生回顾“每日简评”,选出印象最深、最能发挥、最想写的事,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于此同时,身为老师的我也以身作则,一起写“每日简评”、“每周一稿”。我把自己的习作贴堂,作为最直接具体的指导。如此坚持下去,学生“无事可写”的问题当可迎刃而解。

    周一,学生在上课前与小组同伴讨论各自的“每周一稿”,进行第一轮修订,再将文章交上。我略读一遍,只要是写得用心的,即入围初选,有机会刊登在《我手写我心》。当天放学,学生将稿取回,进行第二轮修改。周二,学生将修订稿交上。这回我将细读,以修订稿的水平来决定文章是否刊登。放学后,学生再次将稿取回,作品成功被录用的学生将准备电子稿,隔天呈上。将文字输入电脑的过程,将是学生第三轮的修订与润饰。

    《我手写我心》由双周刊,改版为周报,每周五出版。这样的节奏与密度,配合着“每日简评”、“每周一稿”以及相呼应的作文课,让学生一整周都处于写作的“牵挂”状态之中。

    我深信,这样一种作文教学,更贴近学生生活,也更接近“写作”的自然状态。


按:笔者所进行“我的作文教学革命”实验,记录于法情论坛(www.faqing.org/forum),并定期更新。有兴趣者,不妨登陆法情论坛,进入“法情小学”区块底下的帖子——“校园期刊《我手写我心》”,进一步了解。






此文刊登于:《联合日报》4.7.2012
写作,为生命留下记忆


    “作为一名生命体验的先行者,我深知,写作不只是生活的一部分,也是生命的一部分,写作是人存在的证明,这些本子不仅仅是本子,也不仅仅是作文,那是一个用文字尘封起来的童年。”


——中国特级教师管建刚




   
    去年岁末,带了两年的小六生毕业在即。花了些心思,为他们献上了一份别具意义的礼物。对我而言,这真是一份沉甸甸的大礼,其意义之重大,配得上“毕业”二字的庄重与肃穆。这份礼物,就是属于每位毕业生自己的“书”。


    打五年级开始,即带着这班学生创办校园期刊《我手写我心》,至今两年,出版了整整四十期。每期十余篇的学生文章,主要都出自这区区十二人的班级,想来也不容易。如此一路坚持,两年下来,班上写得最勤的几个小瓜已有60多篇文章发表,余下众人也有20几篇在手。尤为可贵的是,这些作品都非应试、违心之作。由于《我手写我心》打着“真实”的旗帜,学生们作品所记录的,都是实实在在的生活片段与生命体悟。篇篇文章皆源于生活,发自真心。


    于是,我将这两年来的文章一网打尽,以每位学生为独立作者,编出一本本属于学生自己的“书”。此书含三大主题:“作家专辑”、“友谊万岁”和“师说心语”。“作家专辑”,汇集了作者两年来发表的文章,按时间顺序,铺一条成长之路;“友谊万岁”,编选了其他同学提到作者的文章,借友人之笔,记一段共同回忆;“师说心语”,则收录了我这两年来写下的一些教学小故事,内容都与作者有关,是一个师者对学生永远的怀念与祝福。


    在小学毕业之际,能够迎来自己人生中第一本书,无疑是意义重大的。平日,学生读着一部部作品,对作家都是满心钦羡,写书似乎是件可望而不可及之事。如今,见到一本冠上自己名字的书,学生内心有多激动。此时,他们恍然大悟,写一本书真的并不是什么遥不可及的事,一个人活一辈子,把自己情感和思想的足迹写下来做个纪念,没什么难的。他们这才明了“日积月累”、“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真谛。


    当下,这份独一无二的礼物已带给学生莫大的成就与鼓舞。想象若干年后,当他们长大成人,双鬓斑白,甚至白发苍苍之时,再来翻看这本发黄的“书”,会是何种光景?“生命不过是一场记忆”,读着一篇篇真诚质朴的文字,念想着许许多多儿时的故事,那是一种幸福。我想,他们肯定会感觉到生命温暖的存在。又有谁能说,这本“书”不是一本童年成长史呢?


    小瓜们轮流从我手中接过这份只属于他们的“毕业礼物”。一双双小手在封面上摩挲,一对对眼睛在闪闪发光,一颗颗童心在见证成长。我不禁庆幸,两年来并未领着他们直奔考试,苦苦练着一篇又一篇僵化呆板的应试作文。写作,不应只为考试存在。写作,还可为生命留下记忆。





此文刊登于:《联合日报》16.2.2014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22:08 , Processed in 0.064515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