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916|回复: 78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2013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评选活动揭晓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12-20 20:28:38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2013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评选活动揭晓 

2013年12月19日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新闻网讯 2013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评选结果今天正式揭晓,包括《父母的觉醒》、《一盏一盏的灯》、《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等在内的100本优秀教育图书榜上有名。2013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之TOP10图书也将于近期出炉。

  本次评选活动由中国教师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联合主办,人民教育出版社协办。活动旨在鼓励广大教师阅读经典教育书籍,追寻教育的核心价值,持续提升教师的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该活动自2009年以来已成功举办5届,受到广大教师群体的关注和好评。

2013年度“影响教师的100本书”上榜图书

教育理论类

  《人是如何学习的:大脑、心理、经验及学校》(扩展版),[美]约翰·D·布兰思福特等主编,程可拉、孙亚玲、王旭卿译,华东师大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基于脑的课堂教学:框架设计与实践应用》,李金钊著,华东师大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激活内在的潜能:学生创新素养的评价与培养》,沈之菲主编,华东师大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提升教师的教育境界:教学的道德尺度》,[美]约翰·I.古德莱德等主编,汪菊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4月出版

  《课程动态学:再造心灵》,[美]杰恩·弗丽纳著,吕联芳、邵华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7月出版

  “当代教育伦理学译丛”,陆有铨、杜成宪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儿童的利益》,[美]弗朗索瓦兹·多尔多著,王文新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2年1月出版

  《在学校中培养品德:品德教育实践导引》,[美]卡伦·博林等著,王婷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3月出版

  《变革中的公民身份:教育中的民主与包容》,[英]奥德丽·奥斯勒、休·斯塔基著,王啸、黄玮珊译,教育科学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

  《理解教育:何为家庭教育的本质》,[德]韦尔纳·劳夫著,刘丽、李欣译,龙门书局2012年1月出版

  《PISA测评的理论和实践》,陆璟著,华东师大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

教师专业成长类

  《温家宝谈教育》,温家宝著,人民出版社、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

  《一盏一盏的灯》,吴非主编,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

  《我是一支爱写作的铅笔——作家老师的创意写作教室》,[美]山姆·史沃普著,廖建容译,五洲传播出版社2012年2月出版

  《教育的温度》,林格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

  “回望民国教育系列”,傅国涌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

  《教育大未来——如何提升批判性思考》,[美]托尼·瓦格纳著,余燕译,南海出版公司2013年1月出版

  《读书成就名师——12位杰出教师的故事》,张贵勇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

  《罗恩老师的奇迹教育——点燃孩子的学习激情》,[美]克拉克著,李文英等译,中信出版社2012年4月出版

  《重建师生关系》,史金霞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

  《孩子,这不是你的错:一名后进生的转化》,钟杰著,福建教育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

  《“不乖”教师的正能量》,谢云、陈香吟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

  《致语文教师》,余映潮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

  “情境教育三部曲”,李吉林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

  《什么是教育》,[美]菲利普·杰克逊著,吴春雷、马林梅译,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

  《没有孩子是差生——50个问题学生的教育案例》,吴法源、王莹编,福建教育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

  《做老师真好》,张丽钧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2月出版

  《做一个有故事的教师》,侯登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遭遇“差班”——一个班主任艰难而幸福的一年》,崔蕾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

  《下课后来找我:资深老师给同行的建议》,[美]罗格斯纳·艾尔登著,田丽、魏蓝等译,中国青年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

  《专业化的教师是怎样炼成的》,[美]帕梅拉·格罗斯曼著,李广平等译,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

  《小学语文文本解读》,闫学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4月出版

  《我的母语课》,亲近母语研究院编著,青岛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

  《语文教学的反思与建构》,郑桂华著,商务印书馆2012年10月出版

  《寻找有意义的教育》,蔡朝阳著,宁波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

  《教学现场的爱与怒:一位诗人的教育日记》,凌性杰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

  《班主任专业成长——100个千字妙招》,张万祥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

  《健康与幸福:美国中小学生必修课程》(12册),[美]琳达·米克斯等著,王永丽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

  《王晓春帮你走出教育误区》,王晓春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

教育心理类

  《做一个心理健康的教师——教师心理咨询的48个典型案例》,马志国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 

  《你其实不懂儿童心理学——揭示儿童行为表相的背后动机》,刘瑮编著,南方出版社2012年4月出版

  《学前儿童问题行为与干预》,董会芹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欧文·亚隆名著优选集》,[美]欧文·亚隆著,侯维之等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

  《你很重要——破译青少年健康密码》,毕淑敏著,21世纪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

  《童年,人生幸福之源:培养乐观的方法》,[美]爱德华·哈洛韦尔著,覃薇薇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

  《孩子的世界:从婴儿期到青春期》,[美]戴安娜·帕帕拉等著,郝嘉佳等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性格的力量:勇气、好奇心、乐观精神与孩子的未来》,[美]保罗·图赫著,刘春艳、柴悦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

  《盲目心理学——日常生活中荒诞行为的心理学解读》,[美]玛格丽特·赫夫曼著,黄延峰译,江苏文艺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

  《对权威的服从:一次逼近人性真相的心理学实验》,[美]斯坦利·米尔格拉姆著,赵萍萍、王利群译,新华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

  《自闭症儿童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技术》,雷秀雅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11月出版

  《光有爱还不够》,[法]克洛德·阿尔莫著,王文新、李美平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

  《生命教育与自杀预防》,樊富珉、贾烜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

教育管理类

  《耕学载道——校长能力的五项修炼》,黄飞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

  《构建教育新模式》,张卓玉著,湖南教育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

  《学校管理者的五堂必修课》,沙培宁、柴纯青主编,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幸福的向往——学校内涵式发展的思考与实践》,程样国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

  《忠告中层》,郑杰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新学校十讲》,李希贵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综合类

  《技术时代重新思考教育:数字革命与美国的学校教育》,[美] 阿兰·柯林斯、理查德·哈尔弗森著,陈家刚、程佳铭译,华东师大出版社2013年2月出版

  《大数据时代:生活、工作与思维的大变革》,[英]维克托·迈尔-舍恩伯格、肯尼思·库克耶著,盛杨燕、周涛译,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把学校交出来——一个青年记者笔下的中国教育》,李斌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7月出版

  《追溯童年,重塑自我的奇迹课程》,[美]凯文·李曼著,赵燕飞译,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

  《适合比成功更重要——10个测评,做自己的职业规划师》,[美]布朗温·卢埃林、罗宾·霍尔特著,古典译,中信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

  《如何说少年才会听 怎么听少年才肯说》,[美]阿黛尔·法伯等著,安燕玲译,中央编译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

  《及格主义》,方柏林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

  《童年是属于大自然的》,包祥著,江苏教育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参与孩子的成长》,薛涌著,浙江人民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

  《绘本阅读时代》,方素珍著,浙江少儿出版社2013年2月出版

  《和孩子聊书吧——让孩子爱上阅读》,蒋军晶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

  《迷人的阅读——10位名师的秘密书架》,朱煜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

  《怎样读书》,胡适等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2年10月出版

  《如何培养好公民》,王小庆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

  《麦田里的老师》,李崇建著,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

  “创意写作书系”(7册),[美]多萝西娅·布兰德等著,王著定、叶青等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7月出版

  《40堂哲学公开课》,[英]奈杰尔·沃伯顿著,肖聿译,新华出版社2012年10月出版

  《佩蓉的妈妈经:母亲自我成长必读胜经》,[美]蒋佩蓉著,张凤、高静译,人民邮电出版社2012年5月出版

  《陪孩子走过青春期》,[日]菅原裕子著,申冬梅译,中信出版社2012年4月出版

  《上课记2》,王小妮著,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

  《鸟与兽的通俗生活》,果壳 guokr.com 著,清华大学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

  《怎样教好数学——小学数学名家访谈录》,唐彩斌编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

学前教育类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李季湄、冯晓霞编,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3月出版

  《培养幼儿的成长能力》,[日]本吉圆子著,刘洋洋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幼儿园活动设计与经典案例》,张亚军、方明惠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6月出版

  《幼儿园说课、听课与评课》,但菲、赵小华、刘晓娟编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出版

  《让孩子聪明的121个大脑训练游戏》,[英]罗伯特·费希尔著,李中译,新世界出版社2013年4月出版

人文类

  《我们这一代读书人》,季羡林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看见》,柴静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1月出版

  《点亮一盏酥油灯》,李柯勇,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年10月出版

  《我行》,王雷著,光明日报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

  《立》,池莉著,长江文艺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

  《自然笔记》,芮东莉著/绘,中信出版社2013年5月出版

  《正能量》,[英]理查德·怀斯曼著,李磊译,湖南文艺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

  《中国人的脸谱》,[美]亚瑟·史密斯著,龙婧译,安徽人民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

  “这世代”书系,毕飞宇、徐则臣等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

  《安魂》,周大新著,作家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

  《记者夫妻的中东时光》,赵悦、杨媛媛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12月出版

  《乐事文心》,乔建中著,人民教育出版社2012年8月出版

  《长袍与牢骚——教科书上看不到的民国》,智效民著,凤凰出版社2013年6月出版

  《教科书里没有的历史细节》,王国华著,春风文艺出版社2012年6月出版

  《静思录:周有光106岁自选集》,周有光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12年1月出版



















2#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0 20:42:35 | 只看该作者
商务印书馆2013年度优秀社科图书评选活动揭晓  2013年11月03日  作者:周立文 杜羽   来源:光明日报
  本报北京11月2日电(记者周立文、杜羽)商务印书馆2013年度优秀社科图书评选活动2日结束。
    评出的10种年度好书为:《乡村与城市》、《巴黎神话——从启蒙运动到超现实主义》、《阿尔伯特·卡埃罗》、《洪业传》、《神学大全》(第一辑)、《中国语言地图集》(第二版)、《重估价值——反思被遗忘的20世纪》、《记忆小屋》、《教我如何不想她——语音的故事》、《北洋军阀史话》。在这些图书中,有6种为翻译作品,4种为中文原创作品,既有严肃深邃的学术思想著作,也有一些时尚有趣的人文读物。2013年前10个月,商务印书馆出版了将近1000种新书,其中超过一半为社科类图书。





3#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0 20:44:01 | 只看该作者
《迷人的阅读》选摘2:蔡朝阳卷
 2013年11月18日 作者:蔡朝阳 
  四十年来的精神家园——重审阅读史

  2012年最好玩的事情便是世界末日传说,以前每次遭遇世界末日或者毁灭灾难,都有美国英雄拯救,这次竟然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末日来临。在末日来临之前,我想,必须对自己短暂的一生进行总结。我把总结的结果发布为一条微博:“末日竟然没来,但我昨天晚上仍是回顾了一生的阅读,基本顺序是文青、理论青年、历史学打酱油之旅、经济学门外汉、政治学知道分子,而最近则挟资深奶爸之身份,读绘本,儿童心理学,妄图靠儿子吃饭……”语涉调侃,倒也基本展现了我的阅读之路。

  很久之前也写过我的阅读史,大概30岁左右,现在看来,那些只是史前史。只有坐井观天的人才以为自己拥有整个宇宙。这并非悔其少作,而是人生阶段不同,理解便也不同。即便再给一点更高评价,也无非确立自我的过程。当然这也是挺重要的,自我理性的确立,对人生是头一件大事。如果一个人不具备自我理性,那么他形象上是个成年人,而大脑里仍然是个婴儿,甚至连婴儿都不如,是个畸形。对我们70后这代人来说,自我理性的确立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想来甚至像一场战争,一场与自我的战争——其实,恰恰是自我与入侵大脑的异质病毒的战争。现在年届四十,看起来一切云淡风轻,但当年的惨烈,是无法遗忘的,每一段生命都有深刻的印记。

  问题是,人生很漫长,即便确立了自我理性,人生仍是漫长到无趣。以前我想,要是四十岁之前把我想做的事情都做完,剩下的时间都用来打麻将,该有多好!但每天打麻将,现在想来也觉得无趣。人生的悲剧在于,一则漫长到无趣,一则任何貌似有趣的事情终归无趣。人的价值感真是一个要命的东西。所以古人说:“不为无益之事,何以遣有涯之生?”尽管有涯,但80年的琐碎生活确实太漫长。我想宗教大概就是因为无趣而诞生出来的一种企图赋予人生以意义的东西。

  无趣就要使之有趣。这是我们自己的事情。以前大概以为有趣就在前面躺着,只要我们去发现好了,现在想法有些变化,觉得前面躺着的,都是无趣,有趣呢,则需要自己去赋予。

  史前史:文青时代

  越来越觉得,启蒙是一件自我的事情,与旁人有关,归根到底还是需要独自面对心灵的。所以启蒙是一种朝向自我的进程。我在想,若阅读不能带来理性的启明,不能带来自我启蒙,那么一切阅读都是可疑的,或者说不能叫作阅读,顶多是一种消遣。类似心灵鸡汤、脑部按摩等,都是坏词,是对阅读这一严肃的自我寻求的浅薄化。当然,这不代表我对通俗读物有偏见,一则审美眼光不同,再则获得智慧的愉悦必得有一定的艰苦磨炼。

  基于这样的认识,我将我的自我启蒙完成之前的阶段,叫作史前史。在这个阶段,阅读是一种蒙昧的力量,目的并不明晰,自然有求知欲在推动,但首先是为了满足内在渴求。而当我误打误撞,终于明白所为何来的时候,总是会有一种后怕,因为在借助阅读的自我寻求之路上,哪怕仅仅偏差一步,也很难想象我还会有今天的认知能力,想来不免一身冷汗。并非所有的自我寻求,都导向那条最适合自己的道路,也并非一定导向正确的人生。想到那些口口声声要做英雄圣贤,而最后一心一意向成魔之路狂奔的人,未免暗自怵惕。

  对我而言,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是一种自我挣扎:自文青出发,而欲尽力摆脱文青思维。在2004年写的那个阅读史里,我描述了从古典文学走向世界文学,从而走向理论青年的道路。这之中最重要的几本书,一是龙榆生的《唐宋名家词选》,一是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百年孤独》,一是余英时的《士与中国文化》。这是此一阶段所读之书的代表。无外乎文学而已。读余英时,则是从文学到文史的顺理成章的延伸。但在阅读视野尚未打开的阶段,即便读再多的书,无非是毫无意义的叠加,始终不能突破自我的窠臼。现在反观这段经历,说要摆脱文青思维,并非指文学的滋养毫无意义,相反我始终没有否定过我的文青时代。文学的价值在于奠定一个人的人道主义底色与审美品格。这都属于认识自己的过程。如果没有大量文学作品的阅读,我可能不会像现在这样对虚假、做作的文艺作品有一种直觉的反感。这种气质类似于俄罗斯的十二月党人,或者就是《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轻》中的萨宾娜,她真的对政治不感兴趣,仅仅是反对媚俗。

  不久,我顺理成章地读到余英时,就当时而言,尚不明白这样的阅读转向具体有何意义,而现在回想,有一点是可以明确的,即从那时开始,阅读思考成为一种自觉——“吾侪所学关天意”。

  中古史:摆脱文青思维的努力

  我已经说了,文学并非全然无用,只是仅有文学是不够的。作家是这样一种人,他们对世界的关怀与注目有别于其他人类,真正的作家永远在探索人类心灵内外的矛盾,在追寻真善美的永恒意义。经典作品给人的滋养,恒久而深邃。因此我非常感激在年轻时代读了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帕斯捷尔纳克的《日瓦戈医生》、雨果的《悲惨世界》等。若不是年轻时代读了这些大部头的经典,恐怕这辈子不会再有时间、精力去啃这样的巨著。而从此,那种浑厚的人道主义底色,那种对人类命运的多灾多难的深沉关怀,即被我领悟到了。我对国家的问题意识,一则来自我的亲眼目睹,更多地倒来自一种从文学作品而来的自然推演。

  这个问题便是:如何评价这个世界,如何面对这个世界,如何在这个世界上生存?总而言之,便是,我要处理自身与这个活着的中国的关系。作为一个生活在当下中国的人,我们对世界的思考与理解,总是要溢过文学的边界。因为我们总是与世界发生着全方位的关系,而文学总是显得很无能。这无能,一则缘于不够直接,文学仅是一种克制的言说,其力量是内在的;也因为,文学提供的是情感体验,而不负责解决甚至解释问题。

  我在2002年左右,读了很多历史学的著作,直接的原因在于,想要解决很多在以往的阅读以及对社会的观察中所不能解决的问题。较之那些作者,我更感谢那些出版人,因为他们慧眼识珠,成就了出版的繁荣,将整个世界放诸我的面前,容我从容取舍。出版在推动中国进步上,功不可没。我想提费正清的《美国与中国》、黄仁宇的《万历十五年》,以及张灏的《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等海外汉学家的作品,还有江苏人民出版社的一套“海外汉学研究丛书”。这些海外的中国研究,视野开放,研究方法自由,极大地锻炼了我的思维能力。这段时间,即便自己的写作仍是感性的,亦已经慢慢意识到,必须摆脱文青思维,在看待具体事务时,将道德评价抛到一边,撇开自身的喜好,尽量到具体语境中,分析这件事情的个案。

  大概在2003年的时候,我读到了杨小凯的《百年中国经济学史笔记》。确切地讲,这并不是一本书,而是一些网文,我将它们打印出来,做成了一本自制的书。我关注经济学也是有原因的。黄仁宇以及一些海外汉学家的书,都有翔实的数据支撑。即便如史景迁,写历史如同写小说,也善于用事实和数据发言。这些具体的数字,永远比情感的偏向有力。对于经济学我自然是门外汉,现在也还是。但读了杨小凯的书,便为之惊叹。如果说我的文学启蒙书是前面提到的几本,那么经济学的启蒙人便是杨小凯了。一段时间里在网上搜,将能搜到的杨小凯的文章基本通读了,从而澄清了很多基本的观念。2004年杨小凯去世,我正在北京,闻此噩耗,不由悲从中来。这是第一次,在一个学者那里,我感觉到从来没有过的丧失感,切身体会到我与世界的连接,这是属于我的丧失。从杨小凯的书开始,我读了很多经济学的书,包括茅于轼的《中国人的道德前景》,陈志武的《中国人为何勤劳而不富有》,米尔顿·弗里德曼的《自由选择》《货币的祸害》,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等。像我这样没有数学功底的人读经济学,当然只能读懂我能懂的层面,但也理解到经济学与政治机制的关系。

  这一段时间我读了傅国涌的每一本著作,当我理解到追寻逝去的传统的意义时,便理解了傅国涌先生所作出的努力。事实上,这样的阅读,对我整个人的转向有前所未有的帮助。而我的写作,也逐渐从才子文章,过渡到公民写作。即,我努力从一个公民的角度,以自由为核心,去观照与理解事务。在傅先生的指导之下,我读了一些政治学的著作,如托克维尔的《论美国的民主》、密尔的《论自由》、萨拜因的《政治学说史》等。无非读懂一些皮毛,谈不上专业的研究,但自此,我觉得我基本上显示了从文青身份挣脱出来的努力。至于走到哪一步,则与我继续的阅读思考有关。

  现代史:重新发现的任务

  人生一直在路上,阅读自然没有尽头。我很感恩人生会有一个人到中年的时候,年少时的裘马轻狂,会被洗去,于不知不觉之间,显示出敦厚与稳重。在我,若有这万一的变化,主要也是由阅读而来的。我经常想民国时代的知识分子,如胡适、鲁迅,越老越好看,那是因为他们有种神采。少年时代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好看,所谓青春无敌,人到中年,全凭内力。我总觉得,那些肌肉松弛、眼神浑浊的中年男人,不是缺少锻炼,而是缺少读书。

  以上,我的所述,几乎只指向对个人生命意义的追寻。而对我置身于其中的教育人生,曾无一星半点的涉及。而其实,我的所有阅读思考,最终一无差别,都会反映在我的教育生活中。包括我的高中语文教师的职业范围,也包括其他。

  2012年暑假过半,我将QQ签名换成“新近发现了最新的理想”。很多朋友来问是什么理想,也有朋友来问什么是理想。前者倒是可以简单回复;后者显然不是提问,而是挖苦。因为对一个四十岁的中年人来说,新近发现理想,简直就是梦呓。哪有生命过半,才新近发现理想的呢?所以,我后来修正了这一说法,以作为妥协。其实不是理想,而是任务,亦非新近才有,实在是重新发现而已——是谓“重新发现的任务”。

  原因很简单,整个暑假,多数时间都在读书。不过2012年读书跟以往不同,以前以信马由缰为主,跟着兴趣走,今年很奇怪,所读之书,都与幼儿教育有关。并且阅读过程顺理成章,水到渠成,而阅读时津津有味,乐此不疲,似乎这些书就是为我个人而写的。

  后来我想,读这些书的现实原因是那段时间接触了一些学龄前后的孩子。在跟这群孩子交往的过程中,我深感孩子们的自由天性带给成年人的快乐,但同时也发现了他们身上存在的诸多问题。比如践踏规则、暴力倾向等。还有一个孩子,则有较深的孤僻倾向,我对他几乎无能为力。有一个因素我能猜到,就是,有几个孩子可能比较缺乏爱。并不是说父母不爱他们,而是父母可能不懂得如何表达爱。发现这些问题,我很震惊,因为这一直处于我的盲区。一直以来我只跟菜虫(蔡朝阳的儿子——编者注)这一个小朋友玩,所见到的孩子的缺点,无非是菜虫的缺点,而菜虫的缺点无疑是虫爸虫妈的教育疏忽所致。而这时才发现,对于孩子,对于幼儿教育,我的所知,其实少得可怜。同时也痛感,国人多不会做父母。对于孩子的世界,我的所知尽管有限,可是,更多的父母,甚至比我更有限。

  新浪微博有一个叫巴学园的ID,那是一个人的幼儿教育自媒体。喜欢这个ID不是因为他的许多真知灼见,更多的是因为他能重新学习如何做父亲——这同样是一种重新发现的任务。

  于是暑期的阅读就因此而展开,我抛开了准备重读的哈耶克与伯克的书,取而代之的是华德福的书、河合隼雄的书、关于绘画与儿童心理的书、关于精怪传说的书,以及更多的绘本。阅读过程让我非常享受,一度忘掉了是为了什么而读书。幸好河合隼雄在《心理治疗之路》中说,仅有知识是不够的,训练更为重要。读到这里我吃了一惊,才记起来这是在学习和训练,而非享乐。尽管,学习也可以是很快乐的。

  于是,这段时间的阅读带来一个认识:在当下,身为父母,同时又作为教育从业者,我们的任务实在很重。这个任务,以前就有所了解,但从未有现在这么贴近自身,也从未像如今这样能理解其重要与艰巨。曾经无知者无畏,而当你略窥堂奥,越是有切肤之感,越会在敬畏之中生出一种庄严感与神圣感。我们将亲手赋予这一任务以价值。

  很庆幸,在生命过半的过程中,竟然重新萌发了这样的思想。这让我感觉到,渴求新知的内心仍具备足够的能量。这是一个最有收获的暑假,我将开心地接受自我赋予的这一新任务。这可能是挑战,但目前为止更多的是享受。

  在与我的朋友黄晓丹老师聊及这一想法时,黄老师给我转引了荣格的说法:“人生中最可怕的事,就是把上半段和下半段的任务搞反。在上半段,人应当把精力放在扩展上,而不要过多地寻求平衡。在下半段,应该把精力放在收拢上。人将在自己人生的中点上发生注意力的逆转,如果在上半段的注意力主要是放在外部世界,在下半段,他则将回到自身。”

  如果我们享受所承担的一切,那么,不妨将荣格的这段话,作为人生的参照。(蔡朝阳)



4#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0 20:44:46 | 只看该作者
《迷人的阅读》选摘1:周春梅卷
 2013年11月18日 作者:周春梅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朱煜 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

因为阅读,我感激并热爱自己的命运

  遇见诗人

  偶然间看到一个关于民谣诗人、歌手周云蓬的访谈。周云蓬9岁时因眼疾而失明,从此陷落于黑暗。少年时代,他读非常有限的几本盲文书——《诗经》《唐宋诗选》《古文观止》,熟读成诵,融入血液,使他成年后的创作传承古老的传统。就读于长春大学特教学院时,他教同学一小时吉他,换他们为他读两个小时的书,从而有机会涉猎更多的经典。

  周云蓬说,阅读是最好的自我矫正、自我健康的方式,阅读能改变一个人的思维,进而改变他的世界。“这世界提供给他的不算丰富,他靠着吮吸这一点点美,一点点趣味,拼命长出自己的精神世界。”主持人这样评价周云蓬的阅读。

  可能就是这句话深深地打动了我——对于经常抱怨没有读书时间和环境的我们,这句话是最好的提醒。我找来他的诗集《春天责备》,开始了对一本书、一个心灵的阅读。

  谈自己的阅读,却从“遇见”一位诗人说起,是因为这个“遇见”的片段中,几乎包含了我所看重的一切阅读要素。

  阅读应当是随性自然的。如同流水潺潺,开阔处一日千里,狭窄处随石曲折,遇到一丛美丽的水草,则低徊萦绕,依依不舍。人与书的相遇,如同人与人的邂逅,有其不可言说的奇妙。未来充满种种可能,对于爱书人来说,未来的美好,至少有一大部分来自对阅读的期待——你不知道在下一秒会遇见一首什么样的诗,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所以要好好活着。

  旷野上的树

  随性自然,并非如转蓬般漂泊无着。我喜欢用另一个比喻来形容一种理想的阅读:树的生长。一些重要的母题如同主干,不断延伸出的新的子题、相关的作家作品,则如枝叶围着主干不断生长。在阅读中,生命的根基深入土壤,枝叶则朝着自由的天空舒展。其间,会有不同的风吹过,不同的鸟停栖,那些偶然的“遇见”,成为阅读中不期而至的喜悦。

  回顾自己这些年的阅读,有一些词可作为关键词,构成自己生命的根基:美丽的诗性,汪洋恣肆的想象力,坚忍正直的品格,健全的理性。我向文字中寻找现实中鲜有的活泼生命力,那是土地里生长出来的坚韧与野性,是旷野上的自由,以此对抗刻板、功利、奴性与异化。

  经典无疑是这些根基中最重要的部分。对于为什么读经典,卡尔维诺有堪称经典的回答。他给“经典”下了十四条定义,强调了经典的不可或缺,使后来者很难再叠加什么。他幽默地说,对于那些总是要寻找某种用途的人来说,“唯一可以列举出来讨他们欢心的理由是,读经典总比不读好”。

  此处我更想强调经典的重读。经典经得起反复重读,似乎永远不会耗尽;而重读也绝不是简单的重复——年少时读过的许多作品,重读时又会有许多新的发现,因为你作为一个对话者,已有了许多变化。一个善感知、有教养的主体,更能发现经典的价值;当然,你也许会发现一部曾令你激动不已的作品如今已失去了吸引力。这或许意味着我们的进步:我们在反对一部经典的过程中确立了自己;但也可能暗示着我们的后退——变得漠然而乏味,不再是一个合格的对话者。

  至于如何读经典,没有任何捷径可走,唯一的方法就是拿起原著,一个字一个字地读进心里去。作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竭力避免自己成为这样一种人:劝学生读书,能侃侃而谈,下笔千言,自己却静不下心来读一本书。与学生一起认真阅读原著,真诚交流,是最好的语文教育。一个口口声声劝学生读书,自己却很少甚至几乎不读教材以外的书的教师,一个总是强调读书能带来种种好处,却遗忘了阅读的非功利性本质的教师,往往在他自己都忽略的细微处表现出虚伪和庸俗。真正热爱读书的教师,将带领学生一起走进一个广阔无垠的阅读世界;而学生的少年视角、不同观点,又会给教师许多新的启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教学相长的愉快,尽在其中。

  教师职业,也使我的阅读自觉地多出学生的视角:十多岁的少年会对这部作品有兴趣吗?他们会如何评论这部作品?什么样的作品会在他们的生命中烙下深刻的印记?这个视角对于阅读与教学的融合,无疑是有益的。

  枕边书与床头灯

  上海译文出版社出过一本英美随笔选,取书中一篇随笔名——“枕边书与床头灯”为书名。这是一个足以让一切爱书之人心动的好名字:劳累的一天结束,就着床头温暖的灯光,翻阅心爱的书,那种幸福,虽千金不易矣。而每位嗜书者,也都会有自己钟爱的“枕边书”。

  如果一定要在浩如烟海的书籍中找出我的“枕边书”,那无疑是诗歌。我推荐一种读诗法给学生:早晨读一首小诗,临睡前再读一首,可能只需要几分钟,就可以用诗歌连缀起自己的生活,甚至让生活变成一首诗。最近,陪伴我的诗,是日本女诗人金子美铃的《向着明亮那方》。灰暗人生里,金子美铃这些充满想象力、像雪花一样晶莹美丽的童谣,时而俏皮,时而忧伤,让我回到童年,获得生命原初的力量。

  床头的诗集在变,当代女诗人杜涯,波兰女诗人辛波丝卡, 古老的《诗经》…… 不分古今,无论东西,抽取一本,随手翻开,遇见哪一首都可。遇上一首特别喜欢的,可沉吟回味许久。河北教育出版社有一套 “20世纪世界诗歌译丛”,共5辑,50种,等着我慢慢“遇见”。

  综合性的选本中,我比较偏爱的有《自由诗篇——从弥尔顿到米沃什》(花城出版社)、《水怎样开始演奏》(译林出版社)及《现代诗100首》(分红、蓝两卷,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三联的这套选本很有特点,诗人选,诗人评,选目和评论都比理论家们更能切中诗的本质。

  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

  诗集在变,但床头灯那荧荧微光却不曾变。诗中的爱与美,也正如这荧荧微光,烛照黑夜。在《巨流河》中,齐邦媛回忆吴宓曾指点她:“佛曰爱如一炬之火,万火引之,其火如故。”一火燃起,引燃万炬,其火之光明,未损丝毫。诗于我来说亦然。我将对诗歌的热爱带到教学中,与学生一起读诗,一起写诗。诗歌之美,并未在分享中消减,反倒引燃了青春。

  课堂时间有限,诗歌教学的时间从哪里来?只需零碎的几分钟,就可以共读一首小诗。

  对于诗歌的朗读,我常用的方法是一人一行法:不是常见的要求学生富有感情、抑扬顿挫地完整朗读,而是一人一行,全员参与。比如一首十行的诗,读五遍,全班每位同学都能读一行。学生的朗读可能符合原诗,也可能不符合,形成一种有趣的差异与对照。这样的阅读方式可以和原诗构成张力,或者正可以作为一种提醒——不能这么糟蹋诗歌。不同的学生朗读的轻重缓急,学生与学生间停顿的长短不同,也构成了诗歌的不同节奏,这样同一首诗,就有了丰富的演绎。(周春梅)



5#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0 20:45:24 | 只看该作者
《迷人的阅读》选摘3:张学青卷  2013年11月18日  作者:张学青   
  补上这一课
  在我的知识结构中,历史知识基本是盲点。我看历史,就像患了白内障一样模糊。我承认,在看到《中国近代史》之前,根本不知道蒋廷黻是谁,尽管书的前言中说他在学界和政界都享有很高的知名度,接受过西方的高等教育,回国后先后做过南开大学教授、清华大学历史系主任,也当过国民党政府的驻苏联大使、驻美大使。
  书是2004年去杭州书林买的,买了以后,一直在书橱里睡大觉。我不得不承认,我的不少书都是在书橱里睡觉的。反正,读书是一辈子的事,不急。
  这本《中国近代史》只有五万余字,将鸦片战争到抗日战争前夕近百年的历史写得深入浅出。蒋先生以“知外交”闻名于世,此书首先从外交的角度谈了处在“中古”时代的清王朝遇到的困境。西方国家已经“近代化”,而我们的祖先还在那里作八股文,讲阴阳五行。西方国家近代化的结果就是,寻求对外投资以获得高额利润,寻求市场和原料地。因此,在众多的中外条约中,都涉及了“开放通商口岸”。对于这一点,作者以为,开放通商口岸,其历史的意义不外乎从此中国与西洋的关系更加密切了。这关系,固可以祸,也可以福,就像水可以灌溉、便利交通,也可以成灾一样,关键是中国要自强。我以为,蒋先生的观点是非常理性的。
  在书中,蒋先生还谈到19世纪以前,中国是没有邦交的,自称“天朝上国”,自我感觉良好。在他们看来,外夷不知道礼义廉耻,与之往来有什么好处?书中还写了一个故事,说鸦片战争之前,英国派马戛尔尼特使带着上等的礼品来华,希望能有大使常驻北京,中国派大使驻伦敦,以及中国有固定的、公开的海关税则,乾隆帝却因他不肯行跪拜礼,接见后就要他即刻回国。后来英国又派使节来华谋求建立邦交,再度失败。作者以为,英方最终觉得除了战争是没有办法和“中古”的人打开交往之路的。我们称之为“鸦片战争”的,在英国人那里其实是“通商战争”。
  这样的观点,也许是一家之言,但多少让我长了些见识。至少,我在上诸如《圆明园的毁灭》之类的文章,不会再烧一把只有情绪没有理智的大火。
  书的第二部分专讲“内患”,主要讲中国为何不能进入“近代化”,使中国赢得发展的时机。首先当然是中国人的守旧性太重,中国的士大夫阶层最缺乏独立的、大无畏的精神。就算少数的看得远的,也怕清议指摘,默而不言。在与外人的交涉中,清朝士大夫完全不懂得国际公法和国际形势,争不应争,弃不应弃。面对入侵,顽固派以为“民心可用”,以为有四万万同胞,就可以把外国人赶出去。当然,这些人中肯定有有血性的,主张抗战,真心为国图谋的人。书中说,慈禧太后也曾想“硬气”一点,向各国全面宣战。但事实是,我们绝不能靠着礼义廉耻去抵抗侵略者的战争机器。“民心”“士气”,在坚船利炮面前毫无力量。也正因为这一点,作者对林则徐的评价也不是很高。而中国的抚夷派呢,又只求苟且偷生,不图改革,不肯奋发图强。
  在那种时代、那种环境下,就“生产”出了企图灭清的 “太平天国运动”和企图灭洋的“义和团运动”。这些民间运动均以失败告终,使得内乱加剧。
  当然,中国的近代史,也并非毫无生机。书中有几个章节,专讲民族自强运动。作者以为,奕䜣、文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是少数几个有远见的明白人。他们能从英法联军的战争中获得教训,认定唯有学习西洋的科学机械才能立足,才能生存。作者对曾国藩既革新(接受西洋文化)又守旧(坚守固有美德)、既管教又管事的做法是相当赞赏的。而他对李鸿章的评价,也不似之前教科书中给他的“卖国贼”标签那么简单。作者以为,李鸿章在很多问题上,是独具眼光的。他要士大夫放弃章句小楷之积习,把科学工程视为富贵功名之鹄;他以为以武力收复新疆、为伊犁问题与俄国开火、为越南问题与法国打仗,均不可取,他觉得要把这些战费省下来,用于海军建设;他在日本明治维新的时候,就看清楚了日本是中国的劲敌。
  但自强之路为什么难以坚持?除了顽固守旧势力的阻挡之外,作者还以为,即便是这些开明的人,受的也都是旧教育,他们不能完全了解西洋文化,基本上毫无自然科学的常识,所以其救国救民的方案不彻底,再加上又遇到了不彻底的实行。因此,中国还是败在了列强手里。书中还提到了一个叫郭嵩焘的人,我从未听过此名字。作者说他不但主张要在战备武器上向西洋人学习,还要向他们学习政治制度和文化,不仅国防要近代化,交通、教育、经济、政治、国民都要近代化。在当时,他当然是遭人反对,全无机会做事的。想想也是,在中国,“搬动一张桌子也要流血的”,他的主张,即便放在今天实行,也是阻力重重。
  书的最后部分谈了救国救民的方案,主要谈了康有为的变法运动和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作者说,几千年专政体制下的顺民,不知道什么是民权的,忽然要他们当家做主也很可怕,好像一个不会游泳的人,要在海洋的大波涛之中去学游泳,非淹死不可。
  书中插图颇多,大多为人物的肖像。看他们或干瘦或肥硕或严肃或平静或英武或慈祥的样子,不免感叹:他们曾是近代史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如今皆成历史,是非功过,任人评说。(张学青)





6#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0 20:46:47 | 只看该作者
《迷人的阅读——10位名师的秘密书架》代序 2013年11月18日  作者:商友敬   
朱煜 主编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年9月出版
教师:在读书中生存
  1922年8月6日,梁启超在国立东南大学(即今日南京大学)为暑期学校学员作演讲,题目是《学问之趣味》。他说:“我是个主张趣味主义的人,倘若用化学化分‘梁启超’这件东西,把里头所含一种元素名叫‘趣味’的抽出来,只怕所剩下的仅有个零了。我以为凡人必须常常生活于趣味之中,生活才有价值;若哭丧着脸挨过几十年,那么,生活便成沙漠,要他何用?”当然,趣味有高低之分,梁启超本人以为最高的趣味是“学问之趣味”。而“学问之趣味”又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无所为(wèi)”,即不将读书治学视为一种手段,其本身就是目的,正如孩子的游戏一般,“为游戏而游戏,游戏便有趣;为体操分数而游戏,游戏便无趣”。
  二是“不息”,也就是“上瘾”,把读书治学当作自己的本能。
  三是“深入的研究”,他说“你只要肯一层一层地往里面追,我保你一定被他引到‘欲罢不能’的地步”。
  四是“找朋友”,“趣味比方电,越摩擦越出”。
  梁启超的这番话,至今已逾90年,还是新鲜、活泼、有趣味的,也是我所崇信的。
  最近我读了一本好书——《阅读史》,是加拿大学者阿尔维托·曼古埃尔写的,篇幅不短,有三四十万字,由商务印书馆于2002年出版。书中介绍的虽然是西方人几千年来的读书历史,但其中经常穿插着作者自己的阅读经验与感受,所以读来并不枯燥。洋溢在字里行间的,也是一种阅读的趣味,作者其实是在用自己的趣味来引发读者的趣味。可惜的是他对东方,尤其是中国人的阅读历史缺乏了解——这也难怪,但我读了之后,觉得道理是相通的。
  曼古埃尔在“学习阅读”一章中说:“在文字社会中,学习阅读算是一道入会仪式,一个告别依赖与不成熟沟通的通关仪式。学习阅读的小孩借由书本之途径得以参与集体的记忆,熟稔此一社会的共同过去——每一次阅读,他∕她或多或少都会对此共同过去获得新知。”(见该书第89页)——这个说法很在理,其实我们每一个识字的人,都是通过书本进入知识社会的大门的。只是有的人进大门就停步不前了;有的人入门之后还想深入其堂奥;有的人进入某一房间在角落找个位置就不想动了;有的人到处游览,趣味盎然。我以为,既然进了这一知识的大门,还是到处看看为好,不然的话,枉然来人世一遭,太可惜了。
  至于教师,也就是先行进入知识社会大门的人,由于来得早,当然也就有了引导后来者的责任。但是今日绝大多数的教师,犹如各个旅游景点的专职导游,每天接待、引领一批批游客,在自己设定的路线上走动,每到一处就背诵一大段别人为他写下的解说词,滔滔不绝、口若悬河,可是说来说去总是这么几句话,连自己都听厌了,最后把客人送出大门,算是尽了一天的责任。而教师比“专职景点导游”还多了一道苦差事,就是最后要应付学生的考试,也就是“游客”在听完“专职导游”的讲解后,到大门口还要经过一次考试才能“过关”。
  这就是说,在入了知识大门之后,学生都要例行公事般地读、抄、默、背、做题目,然后考试合格,被“放出去”各寻生路。他们再也不能饶有趣味地读书、思考、对话、探索、研究、深入到知识的堂奥之中,更难以有新的发现和新的创造。大家都成不了“读书人”,更不用说“学者”了,因为兴趣索然了。
  要改变这种状态,就我们教师而言,就是要首先进入“读书状态”。还是这位曼古埃尔先生,他在《阅读史》中引用了法国大作家福楼拜的一句名言:“阅读是为了活着。”其实这句话反过来说也行:“活着是为了阅读。”多年前,我到北京去拜访九十多岁高龄的张中行先生。他说:“我每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还活着,那就起来读读书、写写文章。第二天早上发现自己还活着,还是读读书、写写文章。”这种生活态度真令人钦慕,但我们并不是做不到,当然我们的书读得没有张先生那么多、那么透,文章更是写得没有他那么好。
  教书的人,要多读书,时刻不停地读书,这才是我们的本分,也是常识性的真理。可惜的是,有相当一部分教师,除了教材和教辅材料之外,其他的书基本不读,这是反常的现象。所以我主张:教师要在读书中生存,要处在真正的“读书状态”之中。这就需要教师们时刻保持读书求知的兴趣。从搜求信息者的角度来看,知识只是别人提供的无穷信息;从谋求利润的商人的立场来看,知识只是能够直接或间接获取利润的货色;从传教士的眼光来看,知识或者是使人驯化的法宝,或者是使人“堕落”的“业障”……真正的读书人当然会超越这些片面的认识和误区,走上追求真知的大道。吸引人们的只是知识本身的力量,推动人们的只是求知的趣味,其中的关键就在于要有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思想——这才是区别真假“读书人”的唯一标准。(商友敬)





7#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0 21:03:02 | 只看该作者
8#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2 15:27:48 | 只看该作者
2013年度十大好书盘点












  【编者按】2013年即将过去,在这一年中,哪一本书支撑着你的阅读,在寒暑交替的时光里带给你难忘的收获?每年都有几十万种崭新的出版物问世,但是能被读者铭记于心的却寥寥无几。在2013年出版的众多书籍中,记者根据权威出版数据提供方开卷网以及多家图书销售网站的数据,选出十本,作为本年度的十大好书,以书籍的内容划分,分为传记、小说、人文、摄影及绘本等类别,为读者直观地推荐。时光荏苒,愿您的丰富书架的行动,如结绳记事,让一年时光不必虚度,因为阅读是时间永恒的风景。 (韩双娇/整理)
【传记类】
《蔡澜家族》作者:蔡澜、蔡亮、蔡萱出版社:山东画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12月推荐语:这是第一本图文并茂介绍蔡澜家族史的著作,由蔡氏三姐弟撰写,首次披露了一个华侨家庭温馨而有趣的亲情、个性及故事。母亲洪芳娉是女权分子的先驱,父亲蔡文玄在乱世中坚守文人风骨。名女校校长的大姐蔡亮,聪明能干,既照顾三名弟弟的成长,又协助无依的叔伯长辈们度过人生的最后岁月。读过《蔡澜家族》,会对大众所熟悉的蔡澜和他的家人朋友们有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从中洞见一部华人家庭的半部现代史。《野心优雅》作者:任志强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9月推荐语:任志强在中国房地产界里颇有“任我行”的味道,年过半百仍展示强悍的“大炮”作风。2001年岁末,任志强一句“我不玩了”,就从京城最大的地产公司华远集团挂冠而走,除了“华远”品牌之外一无所有,曾经的江湖大佬成为“迟暮英雄”。但他从未淡出人们的视野,包括微博,也包括这本厚厚的传记。只不过,究竟是希望得出中国式经商的金钥匙,还是管窥一代地产商的江湖阅历,则见仁见智。《炸裂志》作者:阎连科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10月推荐语:阎连科说,这次小说能顺利发表、出版,“是大家合力促成的,很多人做了这个工作”。现在,中国作家都学会像威廉·福克纳一样拥有一片专属的“邮票大的地方”,用来深耕细作:莫言是高密东北乡,迟子建是漠河北极村,而阎连科则是洛阳西南七十公里的耙耧山脉。在《炸裂志》中,阎连科以“神实主义”的手法,夸张而荒诞地概括了一个乡村在三十年间,从小村庄发展成为大都市的故事。不少读者读完之后,只说脑子里全是炸裂的感觉。《逃离》作者:爱丽丝·门罗出版社: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10月推荐语:今年推荐的新书中,可以没有门罗的书吗?一位个性十足的诺奖得主,80岁的家庭妇女爱丽丝·门罗。她在熨烫衣服、做饭清扫的生活夹缝中,成为了短篇小说大师。“我们时代的契诃夫”———爱丽丝·门罗最擅长捕捉生活中不易被人察觉的蛛丝马迹,门罗在小说里描述着种种人生痛苦,这些痛苦并不在表面。
【人文类】
《看见》作者:柴静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1月推荐语:“女神”柴静和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的至高品牌“理想国书系”强强联手打造的这本书,长期霸占着各大畅销榜以及闹市区里的三轮车。总而言之,没有人能拒绝有智慧的美女,尤其是,她清瘦而心忧家国。柴静再次用文字证明什么叫做“老少咸宜”。现实生活犬牙交错的切肤之感,让她一点一滴脱离外在与自我的束缚,对生活与人性有了更为宽广与深厚的理解。《文学回忆录》作者:木心(口述),陈丹青(记录)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1月推荐语:这是木心留给世界的礼物,文学的福音书。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木心客居纽约时期,纽约地面的中国艺术家在异国谋饭之中,居然促成木心开讲“世界文学史”,忽忽长达五年的一场“文学的远征”。陈丹青将讲稿几乎一字不差记录下来,成为木心的文学回忆录。最令人感佩的一句话是木心说:“一部文学史,重要的是我的观点。”其翩翩风度下的狂狷,其实在于希冀传世的野心。
【心灵成长类】
《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作者:张嘉佳出版社: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11月推荐语:张嘉佳的火爆程度,是很多知名作家难以企及的,也是众多媒体意料之外的。张嘉佳的创作,最初以“睡前故事”系列的名义在网上疯狂流传,几天内达到1,500,000次转发,超4亿次阅读,引来电影投资方的巨资抢购。每1分钟,都有人在张嘉佳的故事里看到自己。这本《从你的全世界路过》是张嘉佳的短篇小说合集,讲述的都是当代人身边的故事,如温情脉脉的手抚慰人心。张嘉佳的火爆,说明在生活节奏不断加快的当下,人们对温暖和治愈的渴望。《我承认我不曾历尽沧桑》作者:蒋方舟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10月推荐语:蒋方舟20岁后,首度杂文结集。她在此书中,反思成长道路上的得与失,描画身旁被绑架的一代群像,重寻写作的意义。2008年秋天,作者进入清华大学就读,2012年毕业,受聘为《新周刊》杂志副主编。回首过往5年,课业之外,作者亦经常参与公共话题的讨论及多种社会活动。然而在忙碌与喧腾背后,作者却渐感迷失与困惑:参与的讨论越多,离真相仿佛越远;战斗檄文式的文章越写越多,却越来越不喜欢自己剑拔弩张的嘴脸。原来每个人的成长都是残酷的。
【绘本摄影类】
《平如美棠》作者:饶平如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5月推荐语:87岁时,饶平如老先生患有老年痴呆症的妻子美棠去世。那之后有半年时间,他无以排遣,睡前醒后,都是难过,只好去他俩曾经去过的地方、结婚的地方,到处坐坐看看,聊以安慰。后来终于决定画下他俩的故事。饶平如早年毕业于黄埔军校,曾经参加过抗日战争,和美棠一样出生于江南望族。一个世纪的历史变迁,让这对青梅竹马的爱侣饱尝各种生活的艰辛,却不改相爱本色。中国图书设计名家朱赢椿为这本书倾力设计装帧,红彤彤的封面喜庆动人,似乎为人间真情颂歌。《当历史可以观看》作者:冯克力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年5月推荐语:冯克力,十余年来潜心于老照片的征集、出版与研究。本书中作者精选近百张珍贵老照片,并配以文字背后的故事。作者认为,观看者对于照片信息的关注与选择,往往与拍摄者的主观愿望大异其趣,有时候摄影者作为画面的主体呈现给人的,观者却熟视无睹,反而是画面里那些毫不起眼的什物触动了他的神经,引发了他的思绪,从而对某件史实、某个人物或某种社会现象获得了新的认识。
9#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2 17:10:13 | 只看该作者
亚马逊中国2013年度图书排行榜发布


2013-12-14
 来源:新京报 

 又到年终盘点时。亚马逊图书榜单再度袭来。

  12月11日,亚马逊中国独家发布了2013年度图书排行榜,包括“图书畅销排行榜”、“年度畅销图书作家榜”和“年度阅读城市榜”三个榜单。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网络书店,亚马逊中国图书频道的权威销售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堪称中国图书市场的风向标。值得注意的是,前100名畅销书中,有29本属于文学类书籍,27本为少儿图书。少儿、文学平分秋色,充分体现了国人对于少儿教育的日渐重视。

  励志类书籍持续热销

  《看见》成为今年的大赢家。这本柴静的自传性作品自2013年1月1日出版后,就受到广泛关注并持续热销,继获得2013上半年最畅销图书后,最终荣登2013年度最畅销的图书榜首。值得一提的是,亚马逊在《看见》正式出版不久就推出了Kindle版本,广受好评。

  除了《看见》外,2013年度位列最畅销图书前10名的依次为:《谁的青春不迷茫》、《自控力》、《我所理解的生活》、《谢谢你离开我》、《最好的时光在路上:中国国家地理》、《不畏将来不念过去》、《百年孤独》、《肖秀荣2014考研政治命题人1000题(2014版)》以及《正能量》。

  榜单中呈现出几个特点,自我成长系的文学和心理励志类书籍依旧是畅销主力军;考试类书籍首次上榜TOP10;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加西亚·马尔克的成名作《百年孤独》连续3年位列亚马逊畅销图书前10名。

  半数畅销书来自70后作家

  有意思的是,在畅销书前10名中,有超过一半的作品出自70后作家之手,多为根据自身成长经历和人生感悟写就的作品,是在表达自己,更是在记录这个时代和这一代人的心路成长历程。反映了时下随着社会变革的不断深化,与父辈在截然不同环境下长大的年轻一代对于自我成长的关注。

  而《自控力》和《正能量》这两本全球畅销的励志书籍在中国的持续热销也反映出国人在国际交流日益频繁的环境下,勇于改变自我,追求更加美好人生的积极心态。

  儿童文学市场持续繁荣

  2013亚马逊年度畅销图书作家榜前10名作家依次为:雷欧幻像、柴静、杨红樱、俞敏洪、韩寒、郭敬明、沈石溪、张小娴、刘同和辛夷坞。

  凭借《查理九世》系列少儿读物的火热销售,雷欧幻像荣膺2013年度最畅销图书作家。雷欧幻像的作品正如他的笔名那样,让读者体验到那种战战兢兢、有点好奇又有点危险的感觉,从而深深陷入文字那强大而迷人的魅力,借以获得成长的勇气与力量。《查理九世》系列在年度少儿图书排行榜前十名中占据了4本,其畅销程度由此可见一斑。

  此外,2013年度亚马逊畅销图书作家榜还首次发布“年度男作家排行榜”、“年度女作家排行榜”和“年度多才多艺的作家排行榜”。雷欧幻像和柴静分别领衔年度男女作家榜,年度多才多艺作家排行榜则分为3个子榜单:企业领袖篇的上榜作家依次为俞敏洪、谢丽尔·桑德伯格、稻盛和夫、沃尔特·艾萨克森和朴槿惠;明星主持篇上榜名人为:柴静、乐嘉、白岩松、杨澜、蔡康永和芮成钢;娱乐大腕篇则有高晓松、陈坤、郭德纲、林夕、张杰和冯小刚在列。

  北上广深最爱阅读

  在发布最佳畅销书榜的同时,亚马逊中国还连续第3年发布了2013年度亚马逊阅读城市排行榜。根据亚马逊的销售数据,2013年度居民最爱阅读的10个中国城市依次为: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武汉、南京、杭州、天津和重庆。

  每个城市都有独特的城市个性。比如北京最热销的是文学、少儿、社科及经管类的图书,北京读者最钟爱的三本书为《看见》、《查理九世20:黑雾侏罗纪》和《邓小平时代》。深圳居民最喜爱的三本书则为《窗边的小豆豆》、《不畏将来不念过去》、《富爸爸穷爸爸》。而成都读者最钟爱的三本书为《目送:龙应台》、《我的第一本专注力训练书》和《送你一颗子弹》。

  (原标题:亚马逊中国2013年度图书排行榜发布)

10#
 楼主| 发表于 2013-12-22 17:14:50 | 只看该作者
赵大民:拥书与读书


文章作者:赵大民 来源:中华读书报 

    寂寞文章事,坐闲斋、书拥万卷,视如拱璧。书是经年随意买,口诵心仪无几。只一过、封函而立。少壮求知书恨少,顾而今难再从头理。空辜负,少年志。

    书曰:“夫子言差矣。古圣贤、韦编三绝,世传《周易》。后世藏书如藏宝,不惜搜珍觅佚。只屋内、屋金颜玉。万卷诗书谁通读?取半篇《论语》安社稷。”闻书道,我无语。

    《贺新郎·与书对语》

    这首词是辛卯年岁尾写的,写词的时候心情十分纠结,与其说是与书对语,毋宁说是与心对语。书是我心中的至爱,在最艰苦的年代(包括三年灾荒和十年文革的后期),只要手头稍有盈余,便想去书店买书。现已年逾八旬,仍以年均购书50余册照买不误。数十年下来,积书逾万,也算小有规模了。我的购书,贵在实用,无孤本、善本珍藏,所以不敢说是“藏书”。新书买来,一般我都浏览一遍,大体弄清书内的内容,急需的摆在案头,不急需的放进书柜,至于何时取出再读,那就全靠书对我的缘分和我对书的需要了。

    我的书大致分为五类:第一类是与我的专业相关的书,这里面包括中外戏剧名著,像中国的《六十种曲》、《曲海总目》、《元杂剧》(正续编)、《明代孤本传奇》;外国的有《莎士比亚全集》、《莫里哀全集》、《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全集》等。这些书都是很占地方而又不能不备的。二是我所爱好的书,我于戏剧专业之余,最爱好的是诗词,这类书的数量也不少,像《全唐诗》、《全宋词》、《全金元词》、《全清词》以及历代诗话、词话,历代(包括五四以来的新诗)名家诗选等。以上两类算是“亲书”(自造词),置于离书桌较近的书橱,以便随手翻检。第三类是工具书,包括各类辞典和类书。像辞源、辞海、康熙字典、中华大字典以及各类古籍鉴赏辞典、名书名画(包括《三希堂法帖》和《世界美术名作鉴赏辞典》)等;类书如《太平广记》、《清稗类钞》、《历代笔记小说》、《涵芬楼古今文钞》等。都是售价不菲、让朋友看了点头艳羡的书。这类书除一部商务印书馆出版(附四角号码索引)的《辞源》置于案头外,其余大部置于书柜,只在考订某一有争议词语时互参使用。

    第四类是经典,所谓经史子集。史类如《二十四史》、《资治通鉴》、《纪事本末》、《清史稿》等,经类如“四书五经”、诸子百家集成等。这类书使用率并不太高,但不能不备。册数多,品类繁,所占柜橱可想而知。第五类是中外文学名著,这也是我存书最大的一块,也是最不常用的一块。尽管有些书名气很大,时有名家推荐,我不知别人,在这类书中,我除了对《红楼梦》、《复活》、《简爱》等极少数的几部看过多次外,其余大都是硬着头皮啃一遍,有时甚至是一目十行,便再也没有重读的欲望和勇气了,我把这类书放在最不显眼的地方,除非某书被媒体热炒时,翻出来看看外,大都被蛛网尘封完全淡出我的视野了。

    近来《中华读书报》发表了数篇关于藏书和读书方面的文章,都说藏书愈多,读书愈少,书满为患,我深有同感。看来钱锺书先生的不买书,不藏书,只从图书馆借书,并说“书非借不能读也”,是有一定道理的。夫人杨绛更具体说:“钱先生有书就赶紧读,读了总是作笔记,无数的书在我家流进流出,存留的多是笔记,所以我家没有大量藏书。”是了,钱先生是中国少有的大学者,思想家,学问家,他的为人之道,为学之道,亟为学界所推崇,但他并不以藏书为癖,他的学问都是从借书中读来并用笔录手写的方法记下来的。这就给我们一种启示,借书是要还的,必须抓紧读,这是一;读后必有心得,单凭脑子记,即便像钱先生那样博闻强记,日子久了也难免失忆,用卡片记录下来就万无一失了。我读钱先生《谈艺录》(1984年9月补订本)书中征引中外名家、古圣先贤(包括儒释道耶)名言名句浩若烟海,但所有繁征博引都为了阐明先生自己的发现和发明,全无掉书袋或自作高深的负面效应。他这种作学问的精神,绝非一日之功,必须养成长期读书的习惯,且读必穷究、究必有得的坚强毅力才能达到的。写到这里使我想起前不久我所经历的一件事。

    我曾给一位年轻的剧友,送过一套《二十四史》(中华书局繁体竖排本),因为她常写历史题材,有了这套书,查找史料会非常方便,甚至可以传世。但令我意外的是,她收到后并没有很兴奋(绝没有我当初得到这部书时那种欣喜若狂的心情)。后来见面时她对我说:我根本不看书,写作时遇到什么问题就上网,只要打开万维网,要什么有什么,天地万物,一查就有,既便捷又省力,书对我已经没有什么意义了。这时我才恍然大悟,人类已进入信息时代,这是两代人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的变化,钱锺书式的作学问的方法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我仍很难想象一手握着鼠标,两眼盯着荧屏查找资料与读书有什么关系?这种机械式的操作,与其说是阅读,毋宁说是看字,这同钱先生从书本上阅读,边看边想,看到有用的东西,就用笔记下来,完全是两回事。因为电脑也是“脑”,它储存信息的能力相当强,电脑的储备抵消了人脑的记忆和思维,常玩儿电脑的人,往往提笔忘字,组词能力锐减,千万不要把查电脑当成读书。

    19世纪大思想家叔本华在《读书与书籍》一文中曾说:“要求读书的人记住他读过的一切东西,犹似要求吃东西的人,把他所吃过的东西都保存着一样……身体只能吸收同性质的东西,同样的道理,任何读书人也仅能记住他所感兴趣的东西。”这几句话很辩证,回答了我在本文开头那首词中的困惑。书贵精读,所谓博览群书也必须在博中取精,才不致生吞活剥,让自己成为书的奴隶。叔本华还说:“记录在纸上的思想,不过是像在沙上行走者的足迹而已,我们也许能看到他所走过的路径,如果我们想要知道他在路上看到了什么,则必须用我们自己的眼睛。”斯言睿智,发人深省,我们无论是读什么样的书,包括纸页的、数码的、经典的、时尚的……以及人生的大书,都必须睁开自己的眼睛。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3 05:08 , Processed in 0.156924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