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233|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最近几年语文科写作教学研究综述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1-21 20:25: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原文地址:最近几年语文科写作教学研究综述作者:阿萍
    最近几年语文科写作教学研究综述

一、作文教学本体研究相对平淡
作文本体研究应包括写作的概念、写作的主体意识,对此大约有7位专家涉及。顾之川《中学写作教学的基本任务》(中学语文教学参考4)认为写作便是打写作基础,要符合大多数学生的实际,且面向全体。郭初阳《什么叫写作》(人民教育1O)最鲜明地给出了写作的定义,但文字极为感性.四个并列的表述彼此交叉。刘发建《请摆正作文教学的姿态》(人民教育l0)指出,作文就是让所有的孩子逐步地学会清楚、明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和思想。程少堂《繁荣与遗憾:反思作文教学改革3O年》(中学语文教与学4)列举了四个写作教学流派:模仿作文流派、思维流派、过程作文流派、兴趣作文流派,每一个流派均对作文本体有着不同的认识。杨世碧《国内外小学作文教学现状及我们的应对策略》(课程·教材·教法3)从中外比较的角度:作文教学理念对比、作文教学内容对比、作文教学形式对比、作文教学评改对比.谈到了本体研究的中外差异。蔡明《走出作文教学的误区》(语文教学通讯5B)对作文概念认识最清晰,认为把学生作文等同于一般的写文章.按一般写文章的要求实施作文教学,实在是作文教学的最大误区。
二、作文教学实践研究多维展开
1.主体意识和写作动力讨论引起关注本部分是最为热烈的内容,主要探讨了写作的主体意识问题,以及何以激发主体的写作热情,即解决主体的动力机制问题。潘新和的一系列文章解答了如下几个问题:孩子是真天才。自由表达,发挥想象力,写作流淌(词章)的主因是学生修养(义理、考据),阅读的作用等(中学语文教学参考3—12)。王栋生《作文教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人民教育5)也呼吁学生用心灵歌唱,认为阅读少、思想情绪(道德)、写作观都制约了写作教学。蔡明《写作教学就两字》(中学语文教学2)则强调习惯,认为要写好作文必须培养学生读的习惯、写的习惯和思考的习惯。赵春凤《让学生的作文灵性飞扬——主体作文教学试验与研究》(中国教育学刊3)认为“主体作文”最主要的特征即学生自主参与,特别是全程参与写作过程,并进行写作素材的开发,感受、领悟生活.主体间多维互动。刘发建《请摆正作文教学的心态》(人民教育10)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学生”其实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大学生之间的差异被忽视了。
对于解决写作动力问题,专家还提出如下建议:为需要写作,为更多的读者写作(朱国娟《读者意识——教师批阅学生作文的心理转型》(中学语文教与学7);朱建军《论学生写作中的读者意识及其培养途径》,(全球教育展望9);汪昌友《读者缺少是作文教学的断层》,(人民教育10);充分调动学生的内外动机(汪潮《对写作教学中“动机”的审视》,(北京教育1O);陈涛《教室博客:作文教学的助手》,(中学语文教与学7)。
    2.作文训练研究显露出新气象
现代语言学的研究成果成功揭示了语言的丰富性、复杂性和神奇魅力,标志着语言已从“工具论”概念转向“本体论”概念、修辞概念(董沼《语言:中学作文走向本体论的必然选择》(中学语文·教师版4)。蔡伟《从“语感”走向“文感”77(中国教育学刊11)主张“文感”,认为文感主要是读者对文本的感觉、领悟和直接把握.其理论基础除了语感所有的心理学外,还有文章学、阅读学和文化学等等。钱梦龙在《请给“训练”留个位置》(中学语文教学1)中重提“训练”,具有一定的象征意味。郑晓龙《作文教学序列谈》(中学语文教学1)指出作文教学作为一种能力培养,应当有科学的系列训练。他总结出了多种系列的训练。李玉山《“自”成“系统”,走向“理性”》(中学语文教学l2)认为写作训练要“自”成“系统”,走向“理性”.强调训练密度的合理化,指导讲评最优化。潘泽远《初中素质作文训练体系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9)认为,写作训练实际包含目标体系、内容体系、过程体系、评价体系。
这几年专家们再度对文体给予很多关注。有专家主张文体训练与文学训练并举,以为这是作文教学文体训练的两条基本线索(祝兆炬、李乾明《论作文教学中的文体训练》,语文教学研究4;张大文《论文体沟通》,语文教学研究9);而且读写结合的传统学习方式,也受到了重视。王家伦《改写训练,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中学语文教学参考8)谈到七种改写形式:缩写,扩写,续写,文章主人公的改换与人物描写角度的改换,记叙顺序的改换,文章体裁的改换.语言形式的改换。
3.对于“修改”的看法更加科学和理性
专家认为,作文评分标准与评改质量之间的关系是导向与具体操作的关系,相互依存。互相促进,但各自具有相对独立性;并分别对评改(写评语、讲评和作文修改)从质性描述和量化表征两个方面加以考量(蔡伟《作文评改质量标准研究》,课程·教材·教法11;张先亮、蔡伟、童志斌《作文指导及其质量标准》,教育研究8)。钟晨音《小学生网络作文教学的设计与建构》(课程·教材·教法2)认为,网络作文教学的设计与建构提供了资源支持,并能创设出逼真的情景,构筑丰富多样的交流形式,有利于作文创意的激发和写作的改善。
三、作文教学工具研究有一定拓展
1.写作教材问题开始引起注意写作教学的尴尬是教材极为稀缺,不同版本的新课程教材都是以阅读文选作为主要构件,写作零零星星点缀其中。教材留给我们的印象是:写作更像游击战,而非阵地战。
因此写作教学迫切需要切实可用的写作教材。有不少专家不约而同地介绍了三种教材:人教版的《文章写作与修改》(程翔《人教版(文章写作与修改)教学建议》,中学语文教学2;俞发亮《针对学生实际突出教学重点——(文章写作与修改)》,中学语文教学参考6);苏教版的《写作》(徐思源《用好教材致力于基本能力提高——苏教版(写作)教材的分析及其使用》,中学语文教学参考6);粤教版(选修)的《常用文体写作》介绍(任泽《粤教版(选修)<常用文体写作)介绍》,中学语文教学参考6)。
2.写作资源研究缓步推进写作,其实就是写生活。因而,中学写作的本质是对人生、自然、社会的认识与表达,生活化是中学写作教学的基本价值取向。贴近生活,贴近自己,表现生活,表达自己,是中学写作的本来意义。价值取向上的宏观定位,决定了中学写作教学的品质和命运。从操作层面看,写作价值的基本取向,就落实在写什么的问题上。生活化的价值取向,在于“有意思”“有情趣”的生活体验.在于“有真意”“有见地”的思想表达(袁建中《作文,重在对生活的关注和感悟——兼及初中生态作文之研究》,中学语文教学参考7;王栋生《走出写作教学的困境》,人民教育5)。管然荣、任海霞《多维视野中的写作教学》(中学语文教学4),分析了网络时代写作资源的开发问题,涉及媒体新闻、手机短信、广告词对作文教学的借鉴意义。而阐释性的写作和应用性的写作,基本被排除了。
这当然与写作教学的本体研究有关。
3.写作策略研究略有新见
作文教学研究立足于学生习作现实,呼唤指导的细化。袁建中《写作:让学生不痛苦不虚假》(中学语文教学3),立足“生态作文”理念,强调作文教学要为学生创设生活情境,让学生获得体验。才能有感而发。楼珠凤《农村小学低段学生看图写话现状分析及对策研究》(小学教学参考·语文版5)提出培养写作兴趣,抓好四个环节,拟段落提纲,理写作思路等策略。胡文杰《让作文从原汁原味的记录开始》(小学语文教学7)总结了引导学生把成长历程“原始地记录下来”的做法。张化万《切实提升读写结合中“写”的品质》(小学语文教师6)指出.要通过“关注语言范式,优化教学内容;选准练习时机,促进阅读感悟;贴近儿童实际,激活情感体验”等途径,提高写的品质。王凤英《改进指导方法是提高习作能力的关键》(小学语文教学3)认为,教师要明确教材编写意图,领会习作指导方法;注重读写结合,渗透写作方法指导:抓好联系点,实现读与写的相互迁移。李亚平《从细微处训练学生把内容写具体》(小学教学·语文版l1)介绍了从细微处人手。对学生进行专项训练.引导学生把内容写具体的经验。胡文杰《镜像作文教学的教学策略与实践》(语文教学通讯3C)归纳出的策略有:以人为镜,远观自己;以镜为镜,近观自己;以心为镜,享受自己。李乃学《小学作文教学中的问题思考与对策》(当代教育科学14)追问了作文教学的一系列问题。管延华《习作评语中教师的“身份”定位》(语文教学通讯1C)提出了和学生进行作文交流的几种有效方法。梁鸯鸯《作文评语:习作能力和生命培育的双重关注》(教学月刊·小学版8)提出作文评语的诸多优化策略;陈凌峰《小学作文教学体式的反思与重构》(小学语文教学7)关注作文“需要什么样的体式”的问题.把小学作文分为“文学体式”“科研体式”“实用体式”三类,阐述了各自的意义。吴立岗《师生合作是作文训练的强大动力》(小学语文教学3)认为应该强调作文活动的“群体性”和“人文性”,指出师生合作有助于避免“教师一言堂”。
陆平《中日小学作文教学内容比较研究》(作文教学研究5)揭示了中日两国小学作文教学内容的主要倾向的异同。许萍《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小学五、六年级写作标准特点分析》(小学语文教学5)发现中美小学作文标准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朱建军陆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3:26 , Processed in 0.071230 second(s), 26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