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163|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华新辞赋运动及其发起人名单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2-12 00:22:3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中华新辞赋运动及其发起人名单



  “桐城文章甲天下,是谓‘桐城文派’。天下辞赋出桐城,乃称‘桐城赋派’。”是的,桐城文化博大而精深,厚重而邃远。自清代姚鼐创立桐城文派以来,其派主宰了几乎整个当时的中国文坛,可谓独领风骚、影响深远。但1919年新文化运动使之销声匿迹、荡然不存。今天,当代网络国学日益复兴,辞赋日益繁荣,网络里兴起了一种辞赋复苏的思潮,谓之以“中华新辞赋运动”。其起始于新千年之初,互联网风靡之时,伴随着“中华辞赋网”、“中国骈文网”、“中辞网”等几个国学网站和一批国学大师而活跃成新的文化社会形态。不仅存在于虚拟国度,还触及当代信息社会的任何角落。因此,“中华新辞赋运动”,其实质是国学在辞赋领域里的兴起,也是古典文化以辞赋形式的回归与复兴。这场运动首发于“文都·桐城”,迅速蔓延泛长江流域,波及黄淮,远涉港澳台,在地球北纬30度线附近形成了壮美浓郁的人文奇观。桐城——“中国·文都”,位于安徽省中部偏西南,长江北岸,大别山东麓,为江淮文化圈的发祥地和集中地。早在春秋时代,即称桐国,历史悠久,人文勃兴,代有英才。为安徽历史文化名城,黄梅戏曲之乡。丰厚的物质基础,很适合创造一种新的文明,而且有桐城文派孕育的富于创造的文化基因,所以中国桐城赋派,横空出世,应运而生。其创始人,潘承祥先生继而领导了这场有规模有组织有影响的国学辞赋骈文复兴运动,旨在翊护承传宏扬光大振兴推介悠悠中华五千年优秀文化奇葩——辞赋骈文。
  
  目前,这场运动,风云因之而变色,大海缘此起波涛;文坛竟而哗哗然,网海居然隆隆焉。震撼大中华,波及港澳台;翘楚亚非拉,威慑欧美加。气势恢弘,颇具包举宇内之雄;生机蓬勃,大有席卷全球之势。从而引导整个中华国学的文化复兴,推动华夏文明的再度昌盛。既创造了一个作家群,又解放了文化生产力。目前参与此项运动的名人、学者、专家等繁繁若星,越来越多。其主要发起人有:
  潘承祥、周晓明、黄少平、刘永成、孙五郎、孙继纲、袁瑞良、陈逸卿、谭杰、韩邦亭、李渭清、毛生明、杨国星、闵凡路、黄彦、周拥军、郭茂利、王铁、杨焕球、张心豪、姚平、于海洲、杨纪伟、王庆位、戴永斌、赵厚庆、张孔华、李书伟、马祖培、郝丽云、赵云翔、赵方平、章方松、董晋、曹英人、王秉德、李勋明、马培国、戴国荣、张红云、病龙、贺晓贤、王志得、张友茂、金学孟、钱明锵、王志清、布茂岭、贾玉宝、范曾、王金铃、刘长焕、易闻晓、颜麒麟、魏明伦、雪川、沈不沉、江改银、屈金星、刘翔、潘斌、胡雪松、陈秀冬、向征等等。
  
   因此,这场范围广泛的“中华新辞赋运动”,是当代一场声势浩大的国学思想解放运动。
  
   本文转自《中华辞赋网》,作者应为潘承祥
-----------------------------------------------

中华辞赋革新运动爆发

2007年5月4日,王泽生、蒋红岩首次正式公布“辞赋革新宣言”,具有中华辞赋发展史里程碑意义的“中华辞赋革新运动”爆发,在全国包括香港的作家、辞赋家、辞赋写手和辞赋研究学者等阶层与群体中,产生了广泛的文化影响,开创了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辞赋文学的全新局面。王泽生、蒋红岩、陈瑞萍、刘志强也因此被锤定为“中华辞赋四大改革家”,成为新世纪辞赋创作与研究的先驱。中社“万城赋”征文——“万城赋助学工程”开始启动,被网友称为“壮美万城赋、和谐万世歌”。辞赋革新形成了文学革新派、辞赋文化改革派——中华赋派,从而出现了当代中华辞赋学术十大经典成就,这些成就标志着“中国辞赋学术与辞赋文化的民间学者的真正出现(邢海珍语)。”。

中华辞赋学术十大经典成就:
•经典赋学理论之一:辞赋学术年、“王蒋”并称——开创辞赋新时代
•经典赋学理论之二:辞赋百科、【辞赋百科理论列表】
•经典赋学理论之三:辞赋申遗、辞赋化石论
•经典赋学理论之四:辞赋改革
•经典赋学理论之五:辞赋汉学
•经典赋学理论之六:新赋学说
•经典赋学理论之七:新古文运动、新古文学科
•经典赋学理论之八:大纵深理论、和谐辞赋
•经典赋学理论之九:辞赋甄别学
•经典赋学理论之十:辞赋创意文化学说、王泽生创造若干个世界第一
长篇辞赋学术提案:

◇《辞赋汉学系统纲要》
◇《骈文改革宣言》、《汉诗改革宣言》
◇《中华辞赋革新运动倡议书》
◇《中华辞赋革新运动宣言》(《五四宣言》)
◇《中华辞赋申报世界非物质遗产国学提案》
  (注:即《中华辞赋申遗国学提案》)(5万字以上)
◇《辞赋汉学统论》(40万字〉
◇《新赋思想研究》(80万字)
◇《中社二月提纲》(20万字以上)
◇《天国演义赋》(10万字,含注解)问世,作者王泽生。2007年11月25日,“旷世开篇”世界首部辞赋神话史诗

蒋红岩是继王泽生之后研究辞赋理论的“最重要作家”(作家贾世韬语),在百度中用“月又生”创造了大量有关辞赋理论的词汇概念,他在辞赋理论、辞赋作品、辞赋家等方面上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为丰富辞赋理论,进行了细致的剖析。可以说蒋是继王之后重要的辞赋百家专家,也是网络辞赋中最活跃的亮点之一。因为:没有理论的文学革命,等于盲动;没有理论的中华辞赋复兴运动,就等于没有文化灵魂。王蒋的辞赋理论,来源于文学实践,还原于实践,是对当代辞赋文学原创活动的真实总结与开拓。蒋红岩先生的伟大贡献,实际上要比创作若干篇目的辞赋作品,更具有不可估量的最前卫价值。因此,可断语:蒋红岩是最前卫的辞赋理论家。其在辞赋文体创作本身上的理论研究要多一些,主要体现在:辞赋句式、辞赋韵律、辞赋知识链、辞赋精品策略等最尖端的学术领域。

辞赋多极化:炒做与腐败、新生代并存:
中华赋派——中华辞赋革新派,王泽生、蒋红岩、陈瑞萍、蹇晓云、李风尚、刘志强、孙五郎、陈逸卿、戴永斌、韩邦亭、李令统等大批新生代辞赋家,构成“辞赋革新运动作家群”。中华赋派,同“京洛赋邦”、“西南赋邦”形成三足鼎立局面。如果按照其他次要划分方法,甚至能够划分出十几个“辞赋军阀割据势力”。这些辞赋诸侯逐鹿赋坛,炒做烽烟迭起,辞赋征文做秀图穷匕现,辞赋商业腐败普遍存在,辞赋学术盗窃严重,辞赋学院派亲善赋顽,辞赋恐怖主义沧海横流。

2007年,辞赋革新横空出世——王蒋开始了“伟大的合作、伟大的创造”,王蒋成为“文学革新先行者、文化革命先驱者”;辞赋汉学史无前例——王蒋成为“学术伟人、新赋开山鼻祖”。于是,丁亥2007年成为辞赋革新年、辞赋学术年——被日不落概括为“辞赋年”。王泽生的学术创造,为中社光辉道路的开创奠定了理论模型。这一年最富有国学意义的文化事件,就是“全球最大、世界首家”的专业辞赋网络平台——中华辞赋社区的诞生,又名“中华辞赋学术网”(注解:蒋红岩是创建关键人物,学界誉其为-才子站长)。然则其最直接的创造了当代的“创造社”——中社,中社出现了当代辞赋文化第一位文化名人——“辞赋铁娘子”陈瑞萍女士,其开创了现代散赋的新境界。

陈瑞萍、蒋红岩、王泽生、刘志强、李风尚、孙五郎、陈逸卿等人积极进行辞赋新文学创作实践,辞赋革新运动获得了“网络辞赋原创大丰收”。陈瑞萍、陈逸卿是辞赋革新派最重要的成果显著的辞赋作家,合称“中华赋花”。其二人辞赋作品特色鲜明,篇篇有浓郁的风格,读来真实而不空虚。蒋红岩的《松风阁赋》则另辟蹊径,把浪漫主义辞赋推向崭新阶段。

2007年下半年,辽宁著名辞赋家——孙五郎(孙福倩)创作了当代“山水巨制”——《歇马山赋》,“歇马山赋,是一篇辞赋作品,作者是当代军旅诗人孙福倩,又名孙五郎。孙福倩,辽宁人,大连理工大学毕业后,自修计算机、建筑、音乐作曲等不同学科。在业余时间,孙福倩创作了很多小说、诗词歌赋,并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辞赋代表作是以歇马山为题材的系列辞赋:《歇马山赋》(总赋)、《歇马山石赋》、《歇马山泉赋》、《歇马山杜鹃花赋》。(注解:引用自百科词汇《歇马山》,作者-蒋红岩)”。“歇马山赋”是新赋崛起最经典的名篇之一。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259e790100bgr8.html


--------------------------

辞赋网络运动真相考暨三阶段论 / 钟阳


一、当代辞赋网络运动真相考证

    当代辞赋网络运动,是辞赋复兴的重大事件。它把稀薄的辞赋文化凝聚在一起,从而使全球辞赋作家和爱好者能够有一个最为便捷有效的学习、研究、创作、交流的平台,对辞赋的复兴与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2003年至2012年,是辞赋网络运动的奠基时期,由于人为的误导,历史真相在一定程度被掩盖。好在只是几年前的事件。当事人都在世。本着对历史负责的态度,通过直接或间接对刘翔(网名保镖)张友茂(网名下府岸人)、金学孟(网名兰花草)、周晓明(网名锡东刀客)、潘承祥(网名雷池赋翁)、李广学(网名病龙)、陈秀冬(网名寒池青莲)、郝丽云(丽云妹妹)、小太阳(实名无考)等的咨询或其网上公布资料,特公布如下考证结果。撰写本文,只是为了厘清事实,并不是要否认谁的贡献,凡对辞赋有贡献的人,我们都予以尊重。
    周晓明说,天涯论坛辞赋华章于2006年初开版,当时搞了网赋征文。潘承祥说辞赋华章是2006年9月在他的建议下建立,是中华辞赋网开设在天涯论坛上的一个版,他是总版主。
    回复:辞赋网华章2003年6月开版,当时唯一版主即天涯论坛坛主保镖。2006年2月,辞赋华章为扩大影响,搞了网赋征文,其中潘承祥的网赋发布于3月12日。从当年2月起,保镖邀请各辞赋家于辞赋华章注册,以探讨辞赋创作和复兴。先后请潘承祥,周晓明、金学孟,三人为版主,后来又想请张友茂任版主,张未接受。后因潘、金争执,潘承祥被免去版主。潘所提供的时候和资料不准确。
    各辞赋家于辞赋华章注册时间分别是:保镖     注册时间:2003-07-1pcx888   注册时间:2006-02-02锡东刀客注册时间:2006-02-13兰花草   注册时间:2006-03-13病龙先生注册时间:2006-04-07寒池青莲注册时间:2006-05-21下府岸人注册时间:2006-05-30   

    周晓明说:“有一条我可以用人格保证,中华辞赋网比辞赋华章网赋征文要早,比中国骈文网成立时间早半年。而中国骈文网成立于2006年8月18日。如果有人愿意和我赌,我可以和他赌十万,就是赌一条命都愿意奉陪。其实此事不关我事啊,但是违背历史良心会不安。”周晓明提供了潘承祥于2006年3月12日,在太湖家园网帮他发表的“论当代辞赋创作之现状”一文的网址:http://bbs.thhome.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7757,文中有中华辞赋网字样。上面注明,文章写于1月8日。百度词条中说中华辞赋网是中国第一家辞赋网站,创立于2005年秋,这个词条是王泽生于2007年2月建立的,当时王泽生与潘承祥关系好,在中华辞赋网创立时间上未进行核实。潘承祥说中华辞赋网成立于2005年元旦。
     回复:而现在网上保存的资料是,潘承祥2006年7月14日于中华诗词论坛公布中华辞赋网成立时间:2006年元旦。网址:http://bbs.zhsc.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6407,以潘承祥好夸大其词的性格,如果2005年底中华辞赋网成立了,当时在网上公布的成立时间当是2005年元旦,而非等到后来再来提前一年到2005年元旦。从周晓明提供的资料,中华辞赋网至少在06年3月已经开办。但并不能保证在1月8日时已经成立,因为潘承祥转发时可以修改职务信息。由于周晓明发下重誓,从其为人分析,那么中赋网创立于2006年2月是很可能的。王泽生可能是把中国桐城派网成立时间算作中华辞赋网成立时间。潘承祥提供的时间不准确。
    刘翔说:“天涯论坛确实于03年开版,此事有天涯论坛的大量网友可作证,我现在还可以联系到几十人,至于中辞与中赋谁先谁后成立,记不清。天涯论坛后来被海南天涯网屡次攻击,就注销了。”
    蒋红岩说:天涯论坛的确更早,此事我也可证明。2006年夏天,周晓明对他说潘承祥要搞辞赋网了,于是不久后,他把从各网站收集的辞赋300余篇发给潘承祥。06年12月份,他又写了松风阁赋,后来潘和周说要他写洛阳赋或牡丹赋,当时中华辞赋网刚成立不久。这可能是因为辞赋网真正做得有一定影响,要有一个过程。
    由于其他人都记不清中华辞赋网具体创立时间,因为与中华辞赋网没什么关系。而周晓明是中华辞赋网的启倡人,潘承祥是中华辞赋网的创立人。并且中华辞赋网有一个建设过程,至少半年时间内没什么影响。大家的眼球都被吸引到能互动,有三年时间经营的辞赋华章上。中华辞赋网上的文章,每编辑一次,发布时间随时变动,无法保存原始发布时间。并且该网是由原中国桐城派网改版而成,为中华辞赋网具体创立时间的确认留下了巨大难度。
    如果中华辞赋网2006年2月成立,那么为什么潘承祥周晓明到辞赋华章任版主,去保镖手下当配角,可能主要是为了广交朋友,扩大影响,且中华辞赋网不能互动,而天涯网是互动网。当时中华辞赋网刚建,还很不完善。当他们决定成立辞赋网时,采用了收集辞赋作品发到网上的办法,以尽快扩大网站影响,抢占辞赋市场。这在当时也确实有效。同时也是当时辞赋作者数量少而不得已而为之。而中辞网当时采用任别人注册发文的方法,所以当时影响不如潘、周二网。孙继纲于2006年底听说有中华辞赋网和中国骈文网,看了两个网站后,于是与潘、周两人联系,并决定第二年于洛阳召开首届中国辞赋创作学术研讨会,请潘承祥与周晓明为辞赋作家联络人。这就有了前面所说的,潘、周要蒋红岩等写洛阳赋和牡丹赋一事。如果中华辞赋网成立于2005年元旦,首届中国洛阳辞赋创作研讨会召开的时间可能是2006年,不会推到2007年。以孙继纲对辞赋界的关注,他不可能不会及时知道中华辞赋网的创立。
    中华辞赋网及中赋联出版的书说中辞网成立于2006年12月31日。其实中辞网成立于2006年6月,7月调试,8月7日正式开张。是在大连籍作家金力(本名张洪金,当时供职营口市人民银行,08年去世)倡启下建立的。据刚刚(许传刚)回忆:“06年6月,岸人提议办赋站,后来大家不断在QQ中交流如何办,搞那些版面。在网站调试阶段,兰花草最先注册,因为今年网站出故障,所以把他注册日期搞没了。由于后来改版,许多原始帖子没有了,现存最早的帖子计有7月27日凝月无语一帖。7月28日,东方疯婆一帖,7月30日兰花草5帖。8月7日网站正式开张。”
    中华辞赋网上说,原来金学孟的中国诗歌辞赋网(后因无人管理而停办)创立于2007年。其实是2006年9月,网上有陈瑞萍于2006年9月28日于中国诗词楹联网发的贺词:六州歌头。
    综合上述,考证可以确认,天涯网辞赋华章是当代网络辞赋运动的策源地,有了辞赋华章,然后先后有了中华辞赋网、中国辞赋网、中国骈文网、中国诗歌辞赋网。


二、辞赋网络运动三阶段论        

    1、2003年6月,由刘翔创办的天涯网的辞赋华章,是中国当代辞赋复兴网络运动的第一阶段。此一阶段,立足现代白话语境,筚路蓝缕,成为辞赋网络运动的策源地。法不孤起,待缘方生。济南是龚克昌数十年研究辞赋的基地,奠定了良好的辞赋文化氛围。辞赋华章诞生于此,实属必然。
    2、2006年2月左右,由潘承祥创办的中华辞赋网,是中国当代辞赋网络运动的第二阶段。此一阶段,立足以古典散文派——桐城派,把辞赋发展推向了一个更高的境界,并推动了首届中国洛阳辞赋创作学术研讨会,创立了中华辞赋家联合会,举办了清徐辞赋研讨会等会议。
    3、2006年6月,由张友茂创办的中国辞赋网,是中国当代辞赋网络运动的第三阶段。此一阶段,立足中国辞赋与骈文成熟的代表——滕王阁文化,把辞赋文化推向顶峰。先后推动了第二届中国聊城辞赋创作学术研讨会,中国辞赋家协会、中国青年辞赋学会的成立,中国辞赋家协会老君山辞赋研讨会等重要会议的圆满举办。
    总之,从2003年到2006年,是辞赋华章唱主角的时期,2007年下半年到2009年是中华辞赋网唱主角的时期,2010年至2012年,是中国辞赋网引领辞赋发展的时期。10年三大步,体现了三生万物的大道原理,完成了辞赋网络运动由低到高的三级飞跃。
    从三位创立者情况分析,刘翔为济南一国企管理人员,潘承祥为望江县财政局科长,张友茂为南昌市原政协秘书长,社会地位逐渐增高,反映了辞赋由民间逐步向上层崛起的经历。而三人的年龄分别属70后,60后,50后,逐级上升,反映了辞赋复兴逐步由具有社会经历的人掌控的事实。并且三个网站分别在三个省,形成一条自北向南发展的轴线。
    由于网络辞赋运动三阶段,分别立足白话语境,古典散文语境,辞赋骈文语境,反映了辞赋逐步回归古典文学堂奥的历程。这样就涉及到潘承祥打出的桐城赋派的问题,我们只能如此答复:中国桐城派网成为辞赋复兴过程中的一个驿站,是历史的因缘,有其必然性。但桐城派仅是清代散文流派,与康乾盛世的辞赋复兴乃至其它辞赋文化都无任何关系。桐城赋派,实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欲以所谓“桐城赋派”统领辞赋复兴,各方面的因缘都无法圆成,就是引领辞赋梦回满清也绝无可能,与中国辞赋家协会梦回汉唐的理想追求有重大差别。(2012、8、27)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f9cc0101016bw9.html

辞赋列车时代,顾名思义,是指赋坛四大作家群落:雷池赋翁潘承祥集团、骈文先驱周晓明集团、江南辞圣张友茂集团、辞赋快侠金学孟集团---所创建的四大辞赋创作中心和国学传播网络平台,其以“赋网四架马车”的格局,推动着当代辞赋的崛起、促进着新中华辞赋运动。http://www.hudong.com/wiki/



辞赋家赋集



根据中华辞赋网,设置的辞赋家赋集,有82人(辞赋界出现的辞赋家,不包括写手,最新数字,日不落统计为104人)。

【孙继纲赋集】【颜麒麟赋集】【袁瑞良赋集】【雪川辞赋集】【潘承祥赋辑】
【周晓明赋辑】【保镖辞赋集】【天山客赋集】【詹杭伦赋集】【张昌余赋集】
【魏明伦赋集】【何开四赋集】【张友茂赋集】【金学孟赋集】【桃花主人赋】
【章方松赋集】【贾玉宝赋集】【病龙辞赋集】【布茂岭赋集】【郝丽云赋集】
【沈不沉赋集】【钱明锵赋集】【陈恩田赋集】【陈章汉赋集】【高志其赋集】
【王艳钧赋集】【右文辞赋集】【王志清赋集】【张心豪赋集】【蒋海松赋集】
【闲机生赋集】【马门列夫赋】【王铁辞赋集】【陈仁德赋集】【饕餮记赋集】
【王秉德赋集】【卢虹赋序集】【杨威辞赋集】【贺兴桐赋集】【王士毅赋集】
【王克湘赋集】【向征辞赋集】【贺晓贤赋集】【王献力赋集】【月隐寒霜赋】
【杜萱辞赋集】【风少爷赋集】【许孔璋赋集】【张黎华赋集】【周志豪赋集】
【夜月幽莲赋】【陈秀冬赋集】【胡雪松赋集】【徐康辞赋集】【雪雁鸣赋集】
【熊笃辞赋集】【浮生闲数赋】【陶然于然赋】【倪文涛赋集】【陈勇辞赋辑】
【月下虫赋集】【陈瑞萍赋集】【喻子涵赋集】【广成子赋集】【山东莱子赋】
【赵荣光赋集】【高军辞赋集】【并日斋主赋】【易闻晓赋集】【流沙河赋集】
【曹英人赋集】【圣玉辞赋集】【朱向远赋集】【乾坤居士赋】【醉卧松山赋】
【宋小武赋集】【抱月斋主赋】【明石秋色赋】【白永刚赋集】【花月主人赋】
【刘长焕赋集】【王泽生赋辑】

2.割据“洛阳辞赋峰会”通联名单,粗略统计作品数量,经过计算归纳(其中把“等”字部分包括进去),当代辞赋作品,有据可查的代数和为:不足1400篇。

■谭 杰:有《梦游洛阳赋》等。■雪 川:近20篇。■贾玉宝:5篇。■章方松:10多篇。■病 龙: 20余篇。■陈秀冬: 20多篇。■陈瑞萍:8篇。■李双红:《白马寺赋》等两篇。■陆畅:有《冠群芳》和《洛阳牡丹赋》。■戴永斌:有《句容赋》、《爱牡丹赋》等10篇以内。■向征:6篇。■蒋红岩:8篇。 ■刘志强:20余篇。■龚克昌:有《南征赋》■孙继纲:《白云山赋》,《龙门赋》,《牡丹赋》。■潘承祥:赋骈文100多篇。■张友茂:80余篇辞赋作品。■周晓明:辞赋骈文70多篇。■金学孟:370多篇。■王泽生:20余篇。■康金声,有《洛阳赋》等。■张昌余:40多篇,大多数都已碑刻。■熊笃: 30余篇。■詹杭伦: 5篇。 ■钱明锵:5篇赋。■孙以昭,有《龙门赋》等。■刘臻仲: 20多篇。■袁瑞良:40余篇赋作。■王宇斌:40余篇。■张心豪:50篇。■王铁:50余篇。■姚平:50篇。■翟智高:有《丝绸之路东方起点赋》等。■王志清:6篇。■布茂岭:40多篇。 ■郝丽云:10余篇等,其中5块辞赋刻碑。■李新华:有《古都洛阳赋》等。■贺晓贤:10篇。■颜麒麟:70余篇。■王志德:7篇。■倪文涛:1篇。■李同昌:有《嵩阳书院赋》等。■李永明:5篇。■杨介中:有《巴彦淖尔赋》等。■侯建安:《药都赋》等。■王忠志:15篇。■雪雁鸣:6篇。
■李玉昌:《古都洛阳颂》等。■秦安东:《东汉赋》等。■周志豪:《魂断洛阳赋》等。■毛依:《洛阳颂》等。■任文武:《忆洛阳》等多篇。■邝健行:《思洛赋》等。■曹胜高:《九朝赋》等。■温山鸿:1篇。■赵方平:《洛川赋》等。■郑永祥:《龙头山赋》、《神灵寨赋》。■董高生:《洛阳牡丹赋》、《河洛赋(地理篇)》、《河洛赋(人文篇)》等。■刘伯欣:《偃师赋》等。■曹建武: 《洛城赋》、《北邙山赋》等。■李麦武: 《神灵寨感赋》、《嶕峣山赋》等。■韩自然:3篇。■屈金星:《雄赋漫卷世纪风》等。■贺新桐:约3篇。■李贵明:《赏石赋》。■何卓然:《灵水赋》。■张相正:《天池山赋》等。■安长水:《龙潭峡赋》、《洛阳奇石赋》。■郅敬伟:有《花果山赋》、《诗鬼赋》、《神舟赋》。■乔文博:《灵山赋》。■刘尧:10余篇。

辞赋改革与辞赋收藏:辞赋革新,会推动中华辞赋事业。中华辞赋,古代约有1万余篇,但大多数因各种原因散佚,仅仅存留题目或赋集的称谓。故:古典辞赋流传下来的不足三千篇,而当代辞赋家创作的辞赋总量,至2007年4月8日-11日“洛阳辞赋峰会”之前,根据潘承祥先生的统计名单,故:完全可以判断,花月主人观点的正确性——中华辞赋革新,是史无前例的精品工程。中国当代有四位“辞赋骈文收藏家——蒋红岩、日不落、周晓明、潘承祥”。蒋红岩,是最早的辞赋收藏家,至尽已有10余年历史,藏量“吨位”无人能敌;潘承祥,是中国当代以网络为科技文化平台收藏中华辞赋规模最壮观的“辞赋博物馆长”,古今辞赋尽入囊中,其藏品当代辞赋这个板块,约半数(大约600多篇)来源于“花月主人”(蒋红岩,文学笔名);雄列第三位的则是骈文收藏家——浙东刀客,周晓明先生,蒋红岩先生曾提供骈文藏品。蒋红岩,收集了三年多的现代辞赋,有的赋文根本网页都取消了,赋文成为孤品。

古代辞赋总量究竟有多少?流传下来的总计有多少?3000篇以内。中国古典历朝历代的辞赋,约一万篇,许多散遗了。包括---古典书籍里提到或引用片段的辞赋,传今,大约不到3000篇,要花3到5年的时间,逐步完善整理事宜。风华才子:“天涯辞赋专版,收藏了常见几个人的赋作品,回帖量也不大,可以说是类似于博客的版块”。晋南赋郎:“辞赋综合理论,找康金声教授方能知晓”。乾坤居士云:“古代的名篇流传下来的大约130篇,杂篇、散篇就多了,近两千篇”。古典辞赋名篇名单:“风赋、高唐赋、神女赋 、七发 、刺世疾邪赋 、?鸟赋 、吊屈原赋 、李夫人赋 、答客难 、洞箫赋 、北征赋 、东征赋 、封燕然山铭、幽通赋 、酒箴、逐贫赋 、归田赋 、述行赋 、鹦鹉赋 、登楼赋 、洛神赋 、思旧赋 、叹逝赋 、文赋 、鹪鹩赋 、剑阁铭 、西征赋、白发赋 、三都赋、月赋 、雪赋 、芜城赋 、舞鹤赋 、别赋 、小园赋 、滕王阁序 、送穷文 、捕蛇者说 、永州八记 、仙掌铭、冷泉亭记 、阿房宫赋、岳阳楼记 、沧浪亭记 、秋声赋 、醉翁亭记 、墨池记 、赤壁赋 、书幽芳亭 、游灵岩记 、蚊对 、雪窦游志、虎丘记 、过云木冰记、随园记、红桥游记、游虞山记(注解:资料由著名学者乾坤居士先生提供)”。乾坤居士:“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名赋约130篇,其中以楚辞风汉赋体约40来篇,《史记》里有收录几篇名典。比如像相如的相长门赋就收了。还有屈子的两篇也收了。《艺文志》与《文选》还是比较有内容的。司马迁的写作风格倒是有些近代的隐幽写法。至于赋风写法,没有看见。况,网络是在利于存赋,那,科技的发展不能替代传世之赋的后世鉴评。”。

辞赋收藏家,即中华辞赋收藏家,具体指职业或业余收集包藏“辞赋作品、辞赋文物、辞赋文化遗产”的人,并且是在辞赋收藏界收藏的辞赋文化文物产品数量占有一定地位的人。中华辞赋收藏事业的集大成者,是学者-日不落。目前,日不落的辞赋综合收藏数量,是世界上第一位的,远远超过其他收藏地点的全部数量的综合,其被学术界称为“辞赋收藏博物馆”。辞赋收藏家,形成了中华辞赋收藏文化。辞赋收藏,分为广义,指辞赋、骈文等文化的收藏;狭义指纯粹意义上的辞赋收藏。譬如:蒋红岩,于三年前就进行辞赋作品收藏,是中华辞赋文本作品第一位收藏家,收藏数量达600余篇。此后,潘承祥、锡东刀客都相继成为辞赋收藏家。辞赋收藏家协会,中国辞赋文化收藏学会,当及时创建。

---------------------

【诗赋创新❺】历代辞赋家与辞赋集略览
    〔作者-王泽生、写于2009年11月27日〕

    一、【概念】

    辞赋家,即“中华辞赋家”的简称,辞赋文学概论特定称谓,专有名词,具体指创造辞赋体式文学,取得一定思维成果的脑力劳动者。辞赋家,从严格意义上来划分为:辞赋文学家(辞赋家+赋学者)、辞赋作家。二者是存在区别的——辞赋文学家,专门从事辞赋文学创作、研究与推广活动的成功人士,他们以创、研、宣辞赋文学作品为自己的主要工作。辞赋作家,指写辞赋有一定成就的人。辞赋作家,是坚持辞赋文学作品创作,或者在辞赋文学作品创作领域获得一定影响的人。辞赋家的历史,存在于中国2000多年,曾出现特定的现象——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20世纪80年代初,其间,中华辞赋创作几乎空白,是不同文化背景差异作用的结果(王泽生语)”。

    二、【简介】

    辞赋家,包括古代和当代两个部分。古典辞赋家,起源于战国屈原前后,结束于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现代辞赋家,主要指自20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后,出现的一批国学思潮兴起,并在经济社会刺激下所从事辞赋创作的人。特别是21世纪初,因特网风靡中国大陆,辞赋写手步入网络,网络辞赋文学开始发端,迅速繁荣。因此,网络辞赋界,代表着当代中国辞赋家创作活动的主流,即由中华辞赋家联合会发起并领导的——中华新辞赋创作运动,简称:中华新辞赋运动。

    三、【历史源流】

    辞赋家,是伴随着辞赋的产生而产生的。辞赋_[英文]a literary form,sentimental or descriptive composition,often rhymed。古代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代。汉朝人集屈原等所作的赋称为楚辞,后人泛称赋体文学为辞赋。赋之别称。滥觞于骚,盛于汉,故世称汉赋。后转为诗文之总称。清姚鼐《古文辞类纂序》:“辞赋类者,风雅之变体也。楚人最工为之,盖非独屈子而已。余尝谓《渔父》,及楚人《以弋说襄王》,宋玉《对王问遗行》,皆设辞无事实,皆辞赋余耳。辞赋固当有韵,然古人亦有无韵者,以义在托讽,亦谓之赋耳。汉世校书有《辞赋略》,其所列者甚当。”清吴曾祺《文体刍言》:“辞赋类,辞为文体之名,犹之论也,盖语言之别称,惟论则质言之辞,则少文矣。故《左传》称子产有辞是也,而后之文体,亦由此而分。曾氏每以无韵者入之论著类,以有韵者入之辞赋类,即其义也。春秋以后,惟楚人最工此体,故谓之楚辞。”《汉书·王褒传》:“辞赋大者与古诗同义,小者辩丽可喜。”《三国志·魏志·陈思王传》:“年十岁余,读诗论及辞赋数十万言。”晋左思《咏史诗》:“言论准宣尼,辞赋拟相如。”梁刘勰《文心雕龙·辨骚》:“名儒辞赋,莫不拟其仪表”。辞赋,也称词赋。《事物纪原·学校贡举部·词赋》:“《唐书·薛登传》:天授中,上疏曰,汉世求士,必先其行,魏取放达,晋先门阀,陈梁荐士特尚词赋,试赋取人,始于梁陈也。唐天宝十三载,始试诗赋,盖用梁陈之意云,科举之以词赋,此其始也。国家自神宗专以经术取士,词赋遂罢”。

    辞赋家,中国古代一种重要文体作家,特别在汉唐时诗人与赋家并举连称,曹丕曰“诗赋欲丽”、陆机曰“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辞赋家萌生于战国,兴盛于汉唐,衰于宋元明,中兴于清。在汉唐时期,有只作赋而不写诗的文人,却几乎没有只作诗而不写赋的才子。建安以后乃至整个六朝时期,对赋家的推崇甚至于诗人。《史记》中称屈原的作品为赋,《汉书》也称屈原等人的作品为赋。后人因推尊《史》、《汉》,所以便把屈原等人作品称为之赋。

   “赋家”一词,起源于《史记》。因为,“赋”字用为文体的第一人应推司马迁。在汉文帝时“诗”已设立博士,成为经学。在这种背景下,称屈原的作品为诗是极不合适的。但屈原的作品又往往只可诵读而不能歌唱,若用“歌”称也名不正言不顺。于是,司马迁就选择“辞”与“赋”这两个名称。不过,他还是倾向于把屈原的作品以“辞”来命名,这是由于屈原的作品富于文采之故。而把宋玉、唐勒、景差等人作品称为“赋”。真正把自己作品称为赋的作家第一人是司马相如。而后,到西汉末年,文人们就常以“赋”名篇自己的作品了。

    辞赋家,是介于诗人、古典散文家之间的边缘文体作家。在两者之间,赋家又更近于诗人。从汉至唐初这段时期,赋近于诗而远于文,从主题上看,楚辞体作品主题较为单一,多为“悲士不遇”。而其形式也比较固定,都是仿效屈原作品体式,象屈原那样书写自己的不幸与愁思。屈原的《招魂》全篇的铺张夸饰,对汉大赋的影响不言而喻。赋自诞生之日便带有浓厚的文人气息,这就是受楚辞影响极深的原因。骚体赋,多采用楚辞的“香草美人”的比兴手法,也常继用了楚辞的“引类譬喻”手法。

    四、【文学地位】

    辞赋家,在中国古代,曾占有重要地位,最重要的时期是汉赋时代。赋是汉代最流行的文体。在两汉400年间,一般文人多致力于这种文体的写作,因而盛极一时,后世往往把它看成是汉代文学的代表。汉赋是在汉代涌现出的一种有韵的散文,它的特点是散韵结合,专事铺叙。从赋的形式上看,在于“铺采擒文”;从赋的内容上说,侧重“体物写志”。汉赋的内容可分为五类:一是渲染宫殿城市;二是描写帝王游猎;三是叙述旅行经历;四是抒发不遇之情;五是杂谈禽兽草木。而以前二者为汉赋之代表。汉赋分为大赋和小赋。大赋又叫散体大赋,规模巨大,结构恢宏,气势磅礴,语汇华丽,往往是成千上万言的长篇巨制。西汉时的贾谊、枚乘、司马相如、扬雄,东汉时的班固、张衡等,都是大赋的行家、小赋扬弃了大赋篇幅冗长、辞藻堆砌、舍本逐末、缺乏情感的缺陷,在保留汉赋基本文采的基础上,创造出篇幅较小、文采清丽、讥讽时事、抒情咏物的短篇小赋,赵壹、蔡邕、祢衡等都是小赋的高手。汉赋形成于汉初。贾谊首开汉赋先风,其代表作为《吊屈原赋》和《鵩鸟赋》。真正创立汉赋体制的是汉初辞赋大家枚乘。《七发》是枚乘的代表作,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在汉武、宣、元、成帝时代,汉赋达到全盛期。

  辞赋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影响。赋是继《诗经》、《楚辞》之后,在中国文坛上兴起的一种新的文体。在汉末文人五言诗出现之前,它是两汉四百年间文人创作的主要文学样式。封建时代的词章家非常推崇汉赋,但他们奉为汉赋正宗的却是枚乘、司马相如、扬雄及班固、张衡等人的大赋,但也正是这些大赋,在思想和艺术形式上表现了较多的局限性。西晋的挚虞在《文章流别论》中批评说:“古诗之赋。以情义为主,以事类为佐;今之赋,以事形为本,以义正为助”。他所谓“今之赋”就是指汉代兴起的大赋。他认为它们“假象过大,则与类相远;逸词过壮,则与事相违;辩言过理,则与义相失;丽靡过美,则与情相悖”。挚虞对汉赋的社会作用以及艺术上的某些根本缺陷所作的批评,是切中要害的。

  汉朝辞赋家,特别是大赋作家,在文学史上有其一定的地位。首先,即以那些描写宫苑、田猎、都邑的大赋来说,大都是对国土的广阔,水陆物产的丰盛,宫苑建筑的华美、都市的繁荣,以及汉帝国的文治武功的描写和颂扬,这在当时并不是毫无意义的。其次,汉大赋虽然炫博耀奇,堆垛词藻,以至好用生词僻字,但在丰富文学作品的词汇、锻炼语言辞句、描写技巧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建安以后的很多诗文,从汉赋得到不少启发。最后,从文学发展史上看,两汉辞赋的繁兴,对中国文学观念的形成,也起到一定促进作用。中国的韵文从《诗经》、《楚辞》开始,中经西汉以来辞赋的发展,到东汉开始初步把文学与一般学术区分开来。《汉书·艺文志》中除《诸子略》以外,还专设立了《诗赋略》,除了所谓儒术、经学以外,又出现了“文章”的概念。至魏晋则出现了“诗赋欲丽”(曹丕《典论·论文》),“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陆机《文赋》)。

    五、【代表人物】

    汉赋的主要代表人物有:
  1、司马相如:《子虚赋》、《上林赋》、《大人赋》、《哀二世赋》、《长门赋》、《美人赋》。
  2、枚乘:《七发》(楚辞体)、《柳赋》、《梁王菟园赋》。
  3、贾谊:《鵩鸟赋》。
  4、扬雄:《河东赋》、《校猎赋》、《长杨赋》。
  5、王褒:《洞箫赋》。
  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四人被后世誉为汉赋四大家,即——“马、扬、班、张”。

  古代,往往诗人和辞赋家重合成一个人,为同一写手载体。如屈原等人,既是诗人,又是楚辞体辞赋家。因为赋与诗的盘根错节,互相影响,从“赋”字的形成就已开始。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更出现了诗、赋合流的现象。但诗与赋必竟是两种文体,一般来说,诗大多为情而造文,而赋却常常为文而造情。诗以抒发情感为重,赋则以叙事状物为主。清人刘熙载说:“赋别于诗者,诗辞情少而声情多,赋声情少而辞情多”。赋,起源于战国,形成于汉代,是由楚辞衍化出来的,也继承了《诗经》讽刺的传统。关于诗和赋的区别,晋代文学家陆机在《文赋》里曾说:“诗缘情而绮靡,赋体物而浏亮”。诗人与辞赋家,其重叠的多元现象,正说明了——辞赋起源于诗歌。

  汉赋作家,根据汉赋体式上大致有三种,即骚体赋家、四言诗体赋家、散体赋家(或称大赋作家)。从赋的结构、语言方面看,散体赋家、七体赋家、设论体赋家、唐代文体赋家。赋的似诗似文的特征,与现代文学中的散文诗有些相像。它主要有三个特点:一、语句上以四、六字句为主,并追求骈偶;二、语音上要求声律谐协;三、文辞上讲究藻饰和用典。排偶和藻饰是汉赋的一大特征。

  骈文家,受赋家的影响很大,骈文家起于东汉,成熟于南北朝。在文章中广泛用赋的骈比形式,是汉代文人的常习。以至于有些以赋名篇的文章都被人视作骈文。象南朝刘宋的鲍照的《芜城赋》、谢惠连的《雪赋》及谢庄的《月赋》等。因此,骈文家、辞赋家,二者之间有着很深刻的母体关系。从中国古代骈文家、辞赋家列表中,就能窥视出其内在的玄机。

    六、【代表著作】

    1、古代骈文集:
  李斯骈文集 张衡骈文集 班彪骈文集 班固骈文集
  蔡邕骈文集 诸葛亮骈文 杨修骈文集 曹丕骈文集
  吴质骈文集 曹植骈文集 陈琳骈文集 孔融骈文集
  应璩骈文集 韦昭骈文集 嵇蕃骈文集 赵至骈文集
  夏侯湛骈文 嵇康骈文集 阮籍骈文集 刘伶骈文集
  左思骈文集 陆机骈文集 潘岳骈文集 鲍照骈文集
  张载骈文集 张协骈文集 刘琨骈文集 卢湛骈文集
  桓温骈文集 陶渊明骈文 颜延之骈文 谢灵运骈文
  王融骈文集 谢惠连骈文 谢庄骈文集 汤惠休骈文
  孔稚圭骈文 谢眺骈文集 江淹骈文集 沈约骈文集
  何逊骈文集 任昉骈文集 刘峻骈文集 吴均骈文集
  丘迟骈文集 王僧孺骈文 陶宏景骈文 裴子野骈文
  萧衍骈文集 萧纲骈文集 萧统骈文集 萧绎骈文集
  徐摛骈文集 庾肩吾骈文 沈炯骈文集 陈叔宝骈文
  徐陵骈文集 高澄骈文集 魏收骈文集 王褒骈文集
  庾信骈文集 魏征骈文集 王绩骈文集 李世民骈文
  李善骈文集 王勃骈文集 卢照龄骈文 杨炯骈文集
  骆宾王骈文 宋之问骈文 朱敬则骈文 徐彦伯骈文
  陈子昂骈文 姚崇骈文集 宋璟骈文集 李白骈文集
  王维骈文集 高适骈文集 李华骈文集 独孤及骈文
  吕温骈文集 张说骈文集 苏頲骈文集 刘禹锡骈文
  陆贽骈文集 王起骈文集 高迈骈文集 李德裕骈文
  白行简骈文 李商隐骈文 韩偓骈文集 温庭筠骈文
  黄滔骈文集 杨夔骈文集 王棨骈文集 徐寅骈文集
  韦庄骈文集 田锡骈文集 赵湘骈文集 蒋堂骈文集
  范仲淹骈文 宋庠骈文集 张伯玉骈文 梅尧臣骈文
  欧阳修骈文 刘牧骈文集 蔡襄骈文集 米芾骈文集
  秦观骈文集 苏轼骈文集 曾巩骈文集 汪藻骈文集
  岳飞骈文集 王十朋骈文 范成大骈文 牛金星骈文
  朱鹤龄骈文 王夫之骈文 吴兆骞骈文 纳兰性德文
  陈维崧骈文 毛奇龄骈文 朱彝尊骈文 尤侗骈文集
  胡天游骈文 邵齐焘骈文 袁枚骈文集 洪亮吉骈文
  吴锡麟骈文 汪中骈文集 李慈铭骈文 刘星炜骈文
  顾敏恒骈文 孙梅骈文集 杨芳灿骈文 王芑孙骈文
  吴鼒骈文集 王昙骈文集 刘嗣馆骈文 阮元骈文集
  彭兆荪骈文 吴慈鹤骈文 刘开骈文集 梅曾亮骈文
  董基诚骈文 董祜诚骈文 方履钱骈文 曾燠骈文集
  王诒寿骈文 樊增祥骈文 刘令娴骈文

  2、古代辞赋集:
  荀况辞赋集(先秦) 屈原辞全集(先秦) 宋玉辞赋集(先秦)
  唐勒辞赋集(先秦) 陆贾辞赋集(汉代) 贾谊辞赋选(汉代)
  枚乘辞赋选(汉代) 严忌辞赋集(汉代) 淮南小山赋(汉代)
  司马相如赋(汉代) 刘彻全集辑(汉代) 东方朔赋选(汉代)
  司马迁赋集(汉代) 枚皋辞赋选(汉代) 刘向辞赋集(汉代)
  班婕妤赋集(汉代) 王褒诗赋选(汉代) 扬雄辞赋选(汉代)
  刘歆辞赋集(汉代) 傅毅辞赋集(汉代) 班彪辞赋选(汉代)
  班固全集辑(汉代) 班昭辞赋选(汉代) 张衡全集辑(汉代)
  马融辞赋集(汉代) 王延寿赋集(汉代) 赵壹辞赋选(汉代)
  蔡邕全集辑(汉代) 王逸诗赋选(汉代) 祢衡辞赋选(汉代)
  曹操诗全集(汉代) 曹丕全集辑(魏代) 曹植全集辑(魏代)
  王粲全集辑(魏代) 陈琳全集辑(魏代) 向秀辞赋选(魏代)
  潘岳全集辑(晋代) 张华全集辑(晋代) 陆机全集辑(晋代)
  左思全集辑(晋代) 陶渊明全集(晋代) 王羲之赋集(晋代)
  夏侯湛赋辑(晋代) 傅咸辞赋辑(晋代) 傅毅辞赋辑(晋代)
  成公绥赋集(晋代) 傅玄辞赋辑(晋代) 郭璞辞赋集(晋代)
  萧子晖赋集(两朝) 萧子范赋集(两朝) 萧统辞赋集(两朝)
  萧纲辞赋集(两朝) 吴均辞赋集(两朝) 沈约辞赋集(两朝)
  谢惠连全集(两朝) 谢灵运全集(两朝) 鲍照全集辑(两朝)
  江淹全集辑(两朝) 徐陵全集辑(两朝) 庾信全集辑(两朝)
  萧绎辞赋选(两朝) 薛道衡全集(隋代) 杜牧辞赋辑(唐代)
  黄滔辞赋集(唐代) 徐寅辞赋集(唐代) 王勃全集辑(唐代)
  骆宾王全集(唐代) 韩愈全集辑(唐代) 柳宗元全集(唐代)
  苏辙辞赋集(宋代) 范仲淹全集(宋代) 欧阳修全集(宋代)
  苏轼全集辑(宋代) 黄庭坚全集(宋代) 蒲松龄赋集(清代)
  汪中辞赋集(清代)

  3、现代骈文集:
  王泽生骈文集 何江骈体文集 杨威骈体文集 崔哲男骈文集
  孙五郎骈文集 单文忠骈文集 布茂岭骈文集 韩邦亭骈文集
  孙继纲骈文集 袁瑞良骈文集 陈逸卿骈文集 谭  杰骈文集
  魏明伦骈文集 何开四骈文集 颜其麟骈文集 张昌余骈文集
  王翼奇骈文集 张友茂骈文集 詹杭伦骈文集 周志豪骈文集
  王铁骈体文集 金学孟骈文集 王宇斌骈文集 雪川骈体文集
  右文骈体文集 刘臻仲骈文集 刘翔骈体文集 张仁青骈文集
  陈章汉骈文集 章方松骈文集 姚平骈体文集 许孔璋骈文集
  桃花主人文集 李汝伦骈文集 沈不沉骈文集 蒋红岩骈文集
  卢虹骈体文集 王志清骈文集 圣玉骈体文集 钱明锵骈文集
  戴永斌骈文集 陈日耀骈文集 刘长焕骈文集 聂荣臻骈文集
  流沙河骈文集 李永明骈文集 熊笃骈体文集 郝丽云骈文集
  李新华骈文集 吴官保骈文集 梦寒千年文集 喻子涵骈文集
  张心豪骈文集 贾玉宝骈文集 王秉德骈文集 何朝东骈文集
  王士毅骈文集 林永蔚骈文集 张黎华骈文集 荀德麟骈文集
  徐康骈体文集

  4、现代辞赋集:
    孙五郎辞赋集王泽生辞赋集 布茂岭辞赋集 韩邦亭辞赋集
    金学孟辞赋集袁瑞良辞赋集陈逸卿辞赋集 谭  杰辞赋集
    张心豪辞赋集于海洲辞赋集姚  平辞赋集 杨国星辞赋集
    王庆位辞赋集杨纪伟辞赋集郝丽云辞赋集 胡迎建辞赋集
    刘青山辞赋集赵厚庆辞赋集赵方平辞赋集 周拥军辞赋集
    郭茂利辞赋集王秉德辞赋集杨焕球辞赋集 傅  军辞赋集
    李渭清辞赋集向胤道辞赋集何朝东辞赋集 张孔华辞赋集
    潘安兴辞赋集戴国荣辞赋集许俊梁辞赋集 李新建辞赋集
    张铁均辞赋集苏绍康辞赋集侯全福辞赋集 史文召辞赋集
    熊国章辞赋集罗登科辞赋集杨  威辞赋集 应玉石辞赋集
    章方松辞赋集赵云翔辞赋集董  晋辞赋集 韩自然辞赋集
    杨介中辞赋集于雪棠辞赋集董  伟辞赋集 李书伟辞赋集
    漆春华辞赋集李德佑辞赋集张天夫辞赋集 许更生辞赋集
    胡  健辞赋集 病  龙辞赋集戴永斌辞赋集王志得辞赋集
    贺晓贤辞赋集马丽文辞赋集张红云辞赋集 侯建安辞赋集
    白学文辞赋集石梦溪辞赋集曹英人辞赋集 汪叶菊辞赋集
    刘  坡辞赋集 王琪泰辞赋集 常增文辞赋集 覃世传辞赋集
    马培国辞赋集梁伟锋辞赋集江  厚辞赋集 马祖培辞赋集
    卢汉文辞赋集安长水辞赋集叶俊新辞赋集 王树德辞赋集
    李勋明辞赋集王国钧辞赋集张晓中辞赋集 后振美辞赋集
    陈郑云辞赋集胡长祥辞赋集杨  海辞赋集 毛生明辞赋集
    梁士才辞赋集王礼鸣辞赋集王淑一辞赋集 宋浩浩辞赋集
    黄鹏飞辞赋集张清儒辞赋集刘少舟辞赋集 黄建国辞赋集
    武礼建辞赋集黄  奎辞赋集 谭文富辞赋集 范志礼辞赋集
    马鸿莹辞赋集陈奕良辞赋集向  征辞赋集 龚乃相辞赋集
    康建银辞赋集吴才珺辞赋集袁炳煌辞赋集 常长平辞赋集
    章关培辞赋集赖建青辞赋集刘昌文辞赋集 谢崇德辞赋集
    齐应凯辞赋集顾子山辞赋集丁晓春辞赋集 黄纯南辞赋集
    廖志新辞赋集赵勇灵辞赋集陈瑞萍辞赋集 范建永辞赋集
    程晓燕辞赋集周志豪辞赋集虹  静辞赋集 陈嘉瑞辞赋集
    吕晓龙辞赋集张茗清辞赋集陈  风辞赋集 陈光文辞赋集
    苏献文辞赋集刘  巍辞赋集 杨彤峻辞赋集 李明胜辞赋集
    周建军辞赋集刘日良辞赋集仲华瑶辞赋集 王  兢辞赋集
    方月桂辞赋集叶金剑辞赋集张  飞辞赋集汪  逸辞赋集
    方雪林辞赋集狄  闯辞赋集 郭宏文辞赋集 张建华辞赋集
    郭会明辞赋集胡毅然辞赋集何孔亮辞赋集 莫高阳辞赋集
    杜  娟辞赋集 侯  铭辞赋集章雕剑辞赋集雍亚民辞赋集
    杨智江辞赋集熊江睿辞赋集赋家子辞赋集 章佳妮辞赋集
    兰梦宁辞赋集陈  鲤辞赋集 修殿武辞赋集 周建启辞赋集
    毛兴凯辞赋集姚湘泽辞赋集高法纲辞赋集 任照华辞赋集
    来  鹏辞赋集 李兴来辞赋集 宁志刚辞赋集 边玉山辞赋集
    曹亚平辞赋集刘新民辞赋集李晖明辞赋集 吴学中辞赋集
    戴庆平辞赋集张  锋辞赋集 王宝智辞赋集 佟荣满辞赋集
    余超平辞赋集李润开辞赋集杨冬元辞赋集 张天波辞赋集
    任美霖辞赋集田守一辞赋集刘光谋辞赋集 张  鹏辞赋集
    徐新华辞赋集王伯民辞赋集薛桂茹辞赋集 谢  明辞赋集
    王  铁辞赋集 魏明伦辞赋集 张昌余辞赋集 王翼奇辞赋集
    刘长焕辞赋集贾玉宝辞赋集保  镖辞赋集 颜麒麟辞赋集
    潘  斌辞赋集 高志其辞赋集 钱明锵辞赋集 何开四辞赋集
    陈恩田辞赋集陈章汉辞赋集许孔璋辞赋集 王金铃辞赋集
    范  曾辞赋集 沈不沉辞赋集 詹杭伦辞赋集 王志清辞赋集
    右  文辞赋集 卢  虹辞赋集程建平辞赋集陆  畅辞赋集
    胡雪松辞赋集桃花主人赋集花月主人赋集 王士毅辞赋集
    王献力辞赋集李荣南辞赋集熊  笃辞赋集 贺兴桐辞赋集
    饕  餮辞赋集 蒋海松辞赋集 烟绿指冷赋集 陈秀冬辞赋集
    张黎华辞赋集郭平德辞赋集喻荣瑞辞赋集 马公廉辞赋集
    何  江辞赋集 李  靖辞赋集醉卧松山赋集王艳钧辞赋集
    高  军辞赋集 李新华辞赋集 曾广栋辞赋集杜  萱辞赋集
    流星雨辞赋集山东莱子赋集陈  勇辞赋集圣  玉辞赋集
    白永刚辞赋集夜月幽莲赋集并日斋主赋集 林永蔚辞赋集
    秦安振辞赋集雪雁鸣辞赋集郑善煜辞赋集 王  密辞赋集
    邵泽水辞赋集抱月斋主赋集刘学山辞赋集 喻子涵辞赋集
    宋小武辞赋集趋  向辞赋集 高永华辞赋集 纪拥军辞赋集
    金  枫辞赋集 陈仁德辞赋集 刘凯丰辞赋集 苍山牧云赋集
    张长军辞赋集李川海辞赋集程  海辞赋集 易闻晓辞赋集
  浮生闲数赋集 陶然于然赋集 倪文涛辞赋集 流沙河辞赋集
  月下虫辞赋集 广成子辞赋集 徐  康辞赋集 朱向远辞赋集
  雪  川辞赋集 张友茂辞赋集 天山客辞赋集钟  阳辞赋集

    七、【当代学者群】

  王  泽  生  龚克昌教授  许结 教授  刘培 教授 苏瑞隆教授
  简宗梧教授 詹杭伦教授 曹道衡教授 曲德来教授 万光治教授
  郭建勋教授 程章灿教授 何新文教授  莫道才教授 黄瑞云教授
  钟振振教授 冯俊杰教授 周建忠教授 傅刚 教授 黄灵康教授

    八、【相关区别】

    辞赋书法家和辞赋家的本质区别:写出来的文字让人欣赏的角度不同。“如果你是辞赋书法家,人们看到你的字之后,首先是注意你字的好坏,看字本身的风华,然后才是看你文字的表现意思,如果文和字俱佳,那就是上品,如果文一般,也可以靠摘录名人诗词之类的来弥补。如果你是辞赋家,人家首先就会看你的文字所表现的意思,如果字写得好,人家也只会说某某辞赋家的字写得很好,就没有下文了,只要写出来的辞赋能引起读者共鸣,就为上品。如果写的文章一般那就不能称之为辞赋家了,只能说是辞赋文字工作者。”(简宗梧语)

  “辞赋文学家”和“辞赋作家”的区别:辞赋文学家包括“辞赋作家兼辞赋学者”,辞赋作家仅仅搞辞赋创作,而不会搞辞赋理论研究;辞赋文学家兼指古人与今人,辞赋作家一般指今人。辞赋文学家是个大概念,包括辞赋作家和专门系统研究辞赋的专家以及极力推广辞赋的人。辞赋文学家必须是会写作辞赋的,也同时必须是搞辞赋研究的,或者搞辞赋文学理论批评、推广等方面的工作。辞赋作家范围小一点,主要任务是创辞赋作。辞赋作家就是将生活写成辞赋文字的人。辞赋文学家,就是和书本、文字、语法、表达方式、情感、文化等打交道,并对辞赋的关系进行研究,实现用精确、合理的方式来表达思想的专门方法。用这些来感染人的思想,是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中坚力量。辞赋文学家要比辞赋作家宽泛,所包容的内容要多。一个辞赋文学家肯定是一个辞赋作家,但是一个辞赋作家不见得能成为或者称之为辞赋文学家。辞赋作家是对较为优秀的文字工作者的一种尊称,而辞赋文学家是更高级的已经可以流芳千古的等级。无论狭义的还是广义的辞赋文学,其中都包含学问的意思。这就是说,辞赋文学家,不但要会写辞赋,而且还要做学问。辞赋作家和辞赋文学家之间不可以画等号;另外也能理解:随便叫谁是“辞赋作家”,可以;但却不能随随便便地把谁叫成是“辞赋文学家”。因为,辞赋文学家首先要做学问;而做学问,得有头脑;有了头脑,有了学问,才能做出好辞赋。辞赋文学家的著作可以涉及到政治、经济、生活、艺术等方面,不是只为了赚钱谋生,可以服务社会。辞赋作家的著作一般就是指文学,仅仅是艺术价值,大部分是以写作为谋生手段。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579675714_0_1.html





首届中国辞赋创作研讨会名家封号

  (中国·洛阳)
      
   “2007首届中国辞赋创作研讨会”,纵览江山岁月,俯看时代潮流。探寻发展规律,洞悉变化趋势。传播最新观念,引发辞赋风暴。
  
   这次会议深入地探讨了当代国学发展的新趋势,并对过去20年的辞赋国学研究成果,进行了马克思主义的文化观的系统总结,探讨了今后辞赋创作的新途径新思维新理念,提出了辞赋创作如何与时俱进、如何利用网络平台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如何使辞赋产业化、市场化、商业化,如何培养更多的人弘扬光大辞赋等问题,并指明了今后辞赋创作和国学前进的方向,形成了宝贵的建设性的纲领性的前瞻性的指导意见。全会达成了最广泛的共识,高度评价洛阳大学、中国辞赋学会、中华辞赋网与中国骈文网共同联袂打造的“2007首届中国辞赋创作研讨会”的胜利召开与圆满成功——是中国当代国学文化最伟大的创造。这是中华网络辞赋运动走出虚拟国度的转折点,是辞赋文化与国学发展的重要里程碑,是中国最顶尖的辞赋家和学者进行创作交流的博览会。全会认为“中国桐城赋派理论”、“中国骈体赋派理论”、“中国新骚体辞派理论”与“中国韵文赋派理论”——必然是继明清之后,影响中国文坛辞赋创作最深远最经典的科学成果。这次盛会,使“民间派”辞赋作家由单一孤军奋战,转向了与“学院派”辞赋研究学者共同合作的大融会,出现了自1919年“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辞赋文化崭新的战略格局。由此,一场轰轰烈烈的新时代的中华新辞赋文化运动,终于以中国“九朝古都、牡丹花城、辞赋故乡——洛阳”和中国长江流域的首发地“中华文都、历史名城、黄梅戏故乡——桐城”为南北中心,迅速扩展到了全国辞赋界和港澳台海地区及世界华人圈。会议高度认同:这场由杰出的领头人孙继纲先生和潘承祥先生、周晓明先生等,最先倡导、策动、发起并领导的“中华新辞赋骈文运动”,是“海内外,以国学辞赋科技网络与创作实践最完美的结合与最伟大的创举,其三人是进行最前卫科学实验的时代精英与引领新辞赋潮流的超级楷模”。
  
   同时,本届会议,肯定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创作格局与方向,总结了全国辞赋创作的经验以及创作分布不均衡现象的原因,展望了辞赋在现代社会广泛应用的广阔前景。在这次研讨会的交流会上,诞生了中国赋坛“一王”、“二圣”、“三帅”、“四杰”、“五媛”、“六公”、“七贤”、“八雄”、“九怪”、“十英”、“二十星”,开中国五千载文明史之先河,启后世文坛一万年之新风。
  
   “一王”为:河南洛阳的孙继纲。
  
   “二圣”分别为:江苏南通的袁瑞良、香港中华辞赋研究院的颜麒麟。
  
   “三帅”分别为:北大企业资源学院的翟智高、北京国家发改委的雪川、山西大学的康金声。
  
   “四杰”分别为:安徽安庆的潘承祥、江西南昌的张友茂、浙江温州的周晓明、山东临清的金学孟。
  
   “五媛”分别为:辽宁盘绵的陈瑞萍、福建永春的陈秀冬、广东珠海的李双红、山东荷泽的陆畅、湖南的夜月幽莲。
  
   “六公”分别为:北京朝阳区的张心豪、四川成都的魏明伦、陕西西安的姚平、浙江杭州的钱明锵、安徽大学的孙以昭、河南洛阳的赵方平。
  
   “七贤”分别为:江西南昌的张友茂、安徽安庆的潘承祥、浙江温州的周晓明、山东临清的金学孟、新疆乌鲁木齐的王宇斌、山东聊城的布茂岭、北京中华国学院的王铁。
  
   “八雄”分别为:(即“中国著名辞赋家中坚力量创作集团”,简称“八人团”)江西南昌的张友茂、安徽安庆的潘承祥、浙江温州的周晓明、山东聊城的金学孟、新疆乌鲁木齐的王宇斌、北京中华国学院的王铁、广东深圳的贾玉宝、福建永春的陈秀冬。
  
   “九怪”分别为:(辞赋研究策划推广专家)王泽生、张虎、冷卫国、踪训国、刘培、屈金星、扈耕田、江改银、王幼明。
  
   “十英” 分别为:张昌余、詹杭伦、邝建行、章方松、刘臻仲、刘翔、王志清、谭杰、郝丽云、李新华。
  
   “二十星” 分别为:(中国明星辞赋20家)戴永斌、扬威、蒋红岩、向征、贺晓贤、董高生、安长水、李麦武、曹建武、韩自然、郑永祥、郅敬伟、刘志强、王忠志、刘伯欣、李玉昌、李同昌、任文武、张相正、乔文博。
  
   在香港、澳门等地区朋友以及全国各地辞赋作家群里,“一王”、“二圣”、“三帅”、“四杰”、“五媛”、“六公”、“七贤”、“八雄”、“九怪”、“十英”、“二十星”,脱颖而出,鹤立鸡群,冠压群芳,光芒四射、光焰照人,独领风骚,引率群雄,名声大噪,大放异彩,震撼文坛,威慑宇内。
  


中国赋坛四杰七贤

2007.4月8日至4月12日,“首届中国辞赋创作研讨会”于洛阳召开。中国辞赋学会会长、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原山大博士生导师龚克昌与会。我省的金学孟、布茂岭以及王忠志,在会上与来自于安徽的潘承祥、浙江的周晓明、江西的张友茂、新疆的王宇斌等全国20多个省市的业内俊贤进行了交流,展示了我省辞赋创作的突出成就。

在这次会议上,选出了“中国赋坛四杰”和“ 中国现代辞赋七贤”。四杰分别是:金学孟(兰花草) 、张友茂(下府岸人)、周晓明(锡东刀客)、潘承祥(雷池赋翁)。七贤分别为:金学孟(兰花草) 张友茂(下府岸人) 周晓明(锡东刀客) 潘承祥(雷池赋翁) 布茂岭(布谷鸟) 王宇斌(天山客) 王铁(国学)。

专家们认为,齐鲁辞赋派主张“以流畅而意达、简短而意发”为追求目标,主张“融词诗体于辞赋,合理讲究平仄,合理宽范韵律,适当创造谐音”的新思维创作理念。韵文是讲究格律的,甚至大多数要使用同韵母的字作句字结尾,以求押韵的文体或文章。包括了如赋、诗歌、词曲等。该派创始人金学孟先生,创造性地结合这些文学元素,独创当代辞赋的新体式,从风格上彻底解决了古典不古、新赋不新的客观矛盾问题。可以说,该派把韵文和辞赋系统地加以整合创新,具有很高的学术研究价值。
----------------------
◆中华赋坛“一王”为:孙继纲。
    ◆中华赋坛“二圣”为:袁瑞良、魏明伦。

    ◆中华赋坛“三帅”为:张昌余、王铁、王宇斌。
    ◆中华赋坛“四杰”为:潘承祥、周晓明、张友茂、金学孟。
    ◆中华赋坛“五豪”为:刘长焕、贾玉宝、韩邦亭、杨纪伟、蒋红岩。

    ◆中华赋坛“六英”为:范曾、雪川、王泽生、潘斌、郝丽云、戴永斌。
    ◆中华赋坛“七贤”为:王金铃、布茂岭、易闻晓、章方松、刘翔、赵云翔、病龙。

    ◆中华赋坛“八雄”为:陈恩田、右文、刘臻仲、李荣南、杨威、李新华、向征、郭平德。

    ◆中华赋坛“九公”为:颜麒麟、于海洲、钱明锵、姚平、谭杰、张心豪、沈不沉、王庆位、董晋。

    ◆中华赋坛“十侯”为:贺兴桐、何开四、许孔璋、王秉德、赵厚庆、胡迎建、胡雪松、杨国星、韩自然、高志其。
    ◆中华赋坛“十一巾帼”为:陈逸卿、陈瑞萍、圣玉、卢虹、陈秀冬、姜书荣、苦蝉、李珊、夜月幽莲、陆畅、马丽文。

    ◆中华“赋星”为:徐康、朱相远、熊笃、王士毅、王献力、陈仁德、何剑青、温山鸿、刘伯欣、王艳均、曾广栋、卢汉文、蒋海松、秦安振、贺晓贤、王志得、周拥军、何江、刘周、周志豪、何朝东、陈功伟、张乾松、杨焕球、马艺军、曹英人、李靖、陈章汉、方竹平、桃花主人、饕餮、张黎华、喻荣瑞、宋小武、喻子涵、白永刚、林永蔚、雪雁鸣、梁伟锋、郑善煜、刘学山、邵泽水、董高生、安长水、李麦武、曹建武、郑永祥、郅敬伟、王忠志、李玉昌、李同昌、任文武、张相正、乔文博、魏潘、陈功伟、何灵太、马门列夫、熊国宝、常增文、胡慧敏、亡是君、史景怡、李風尚、倪文涛、柳建国、张世民、霍志军、王一中、席根、赵宗军、王成勇、赵勇灵、饶荣诚、萧锡义、刘德怀、黄征、蔡顺利、王月喜、易小鸿、余友安、温诚荣、苍生、文鸿、张孔华、张炜、黄盛松、赖卫东、肖麦青、汪天行、张山东、程建平、周敏生、吕道锋、杨基建、朱博华、王志敏、刘忠义等等388人。

   ◆ 港、澳门等地区朋友以及全国各地辞赋作家群里,“一王”、“二圣”、“三帅”、“四杰”、“五豪”、“六英”、“七贤”、“八雄”、“九公”、“十侯”、 “十一巾帼”、 “赋坛明星”,脱颖而出,鹤立鸡群,冠压群芳,光芒四射、光焰照人,独领风骚,引率群雄,名声大噪,大放异彩,震撼文坛,威慑宇内。

--------------
2010年第二届中国(聊城)辞赋创作学术研讨会由著名辞赋家、中国炎黄文化出版社副总编、滕王阁辞赋研究所副所长金学孟(兰花草),著名辞赋家、聊城大学东昌学院教授布茂岭(布谷鸟)倡导、发起和组织。出席本次辞赋高端峰会的有:当代赋学泰斗、中国辞赋学会会长、山东大学辞赋研究所所长龚克昌(来自山东大学),著名辞赋家、洛阳大学辞赋研究所所长孙继刚、副所长谭杰(来自河南洛阳),著名辞赋家、中辞网首席评论员、南昌滕王阁辞赋研究所所长张友茂(下府岸人,来自江西南昌),著名辞赋家、中辞网总监王宇斌(天山客,来自乌鲁木齐),著名辞赋家、中骈网站长、中辞网特邀评论员周晓明(本人体恙,代表到场,笔名锡东刀客,来自浙江温州),来自南通大学的王志清教授,著名辞赋家、文化策动家孙五郎(来自沈阳,本人考试,代表到场。),著名辞赋家、中辞网副站长、滕王阁辞赋研究所副所长李学文(丹东谷子,来自丹东),著名辞赋家、中辞网总编、滕王阁辞赋研究所副所长钟阳(兰亭逸士,来自南昌),著名辞赋家、中辞网特邀评论员戴永斌(手缺一指,来自南京),著名辞赋家、鲁南辞赋协会主席、中辞网特邀评论员韩邦亭(来自山东枣庄)、来自于鱼台宣传部的辞赋名家马培国等。著名书法家刘尧(来自济南)、著名画家孙兆武(济南)、方瑞(济南)、邵其宏(日照)等被特邀参加研讨会。枣庄市辞赋家侯铭、江西修水企业家、辞赋家陈光文、杭州辞赋家何智勇(安徽庐江人),以及当地的辞赋诗歌爱好者程占祥、孔祥鑫及聊城大学部分辞赋爱好者也参加了本次会议。
   中国辞赋学会会长龚克昌教授在第二届中国辞赋创作学术研讨会上作主旨讲话,并特邀赴聊城大学作辞赋学术报告。
   会议由第五届中国(聊城)国际樱花节组委会副主任、姜堤乐园董事长、诗人李世恩主持。聊城市委统战部部长贾少勇到会祝贺,聊城市东昌区委宣传部部长刘项英致欢迎词。组委会主任、著名辞赋家金学孟宣读了各地各文化人士的贺电贺辞。著名辞赋家谭杰就辞赋创作的方法、作用和影响发言。组委会主任、著名辞赋家张友茂作“回顾创作近年、开引赋坛新局” 发言。南通大学教授、著名诗赋评论家王志清,著名辞赋家王宇斌分别发言,阐述了各自对辞赋创作、评论和发展的观点。研讨会上与会人员积极发言与讨论。组委会秘书长、著名辞赋家布茂岭教授作总结发言。
    会议肯定了龚克昌、孙继刚、闵凡路、张友茂、金学孟、王宇斌、周晓明、孙五郎、黃彦、袁瑞良、谭杰、保镖、黃扬略、王铁、潘承祥、布茂岭、姚平、王泽生、蒋红岩、王少农、韩邦亭、杨纪伟、贾玉宝、于海洲、张本义、钟阳、陈逸卿、戴永斌、胡迎建、张心豪、李学文、董晋等辞赋家对当代中国辞赋创作、评论、研究与促进工作的贡献;会议肯定了颜麒麟、魏明伦、贺兴桐、雪川、流沙河、沈不沉、张昌余、詹杭伦、钱明锵、王金铃、刘上洋、张福有、李豆罗、陈恩田、易闻晓、王志清、屈金星、刘泽民等辞赋家、评论家对当代中国辞赋创作发展的影响与推动作用。会议积极探索辞赋人才培养与成长模式,寄希望于青年辞赋作者、诗人和辞赋爱好者,学习和传承中华辞赋文学。会议强调,要整合辞赋力量,加强赋人团结,导引辞赋健康與论。要加强辞赋网站建设,开展赋网交流、协作与互动,打造研、创、宣赋网优势平台。会议指出,当代辞赋要走时代、自律、传承、创新式发展之路。辞赋作家要严格要求自己,争出时代辞赋精品,承衍中华民族诗赋文学的未来和希望。
   本次高端辞赋峰会对2007年首届中国(洛阳)辞赋创作研讨会以来的中国当代辞赋复兴与发展进行回顾、反思和总结;对2007年以来中国辞赋创作的发展、流变以及成绩进行学术探讨;对中国辞赋专业动网平台「中辞网·中国辞赋文化论坛」工作进行梳理、评鉴和讨论。辞赋峰会旨在围绕“赋的传承、复兴与发展研究”、“古赋的体式、类型及赋学创作理论研究”、“今赋的流变、创新及辞赋创作实践研究”、“巩固辞赋骨干队伍与培养辞赋新人研究”、“当代赋家的重要辞赋作品的分析与研讨”等主题进行深入交流与探讨。进而促进中国辞赋作家不断加强艺术修养,充分认识辞赋创作的艰巨性时代性,促进推出更多高水平的辞赋作品,努力为中国文学事业做出贡献。
   中华辞赋,国学经典。中华辞赋是汉语言的精华,是中华民族国学文学的特殊文体。辞赋,是历史的隽永和时代的印痕。辞韫九畴,脉恒流之久远;赋雅华镂,源盛衍之时代。以其最俪雅的古典辞格赋体形式,对后世文学以深远的影响,彰显着时代文学气象的流风。2010年第二届中国(聊城)辞赋学术研讨会,为辞赋学界所关注,为辞赋学人之瞩目,是为中国赋兴又一盛举。无疑,这些都将开创中华辞赋学术研究与辞赋创作的崭新局面,势将推动中华辞赋文学事业的全面振兴,具有重要意义和影响。
       经第二届中国(聊城)辞赋创作学术研讨会组委会、中辞网与聊城市“姜堤乐园”管委会商定,拟对此次研讨会上创作的诗赋文学作品选编结集,并扩展作品征集;建置“第二届中国(聊城)辞赋创作学术研讨会纪事碑”永久纪念;在聊城国际樱花节主办地姜堤乐园内,辟园对诗赋作品书丹、勒石鉴赏,形成新的文化景观。是届辞赋峰会将同2007年首届中国(洛阳)辞赋创作研讨会,以其重大的历史赋学事件意义而载入中华辞赋文学的史册!

----------------------------
【新赋研究】当代中国“新文言”十大辞赋家
    〔作者-王泽生;2011年1月25号早晨,写于关东呼兰河小城绥化“萧红轩”〕

    当代中国赋坛上“名家”的帽子可谓漫天飞,为理清哪些辞赋家的赋作确实能够拿得出手——就是当代辞赋骈文等新古文类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较好的,且这些赋家的代表性作品属于非商业辞赋、非功德辞赋范畴的,于是按照这个标准,笔者最近对几千篇当代辞赋进行了逐一甄别,并初步拟定了一份名单,谓之以“当代中国十个有特色的辞赋家”。这10人如下:赵方平、陈瑞萍、姚平、沈不沉、保镖(刘翔)、袁瑞良、王宇斌、孙五郎、□□□、■■■(暂缺两人,留与他人增补)。至于为何遴选这些人,评语改日添加。

    赵方平,男,八十高龄,自号养怡斋主,谦称蜀人方平。祖籍四川,曾居洛阳,现已辞世。赵方平是当代著名书法家、诗人、辞赋家、经济学家。青年时投笔从戎,军旅生涯造就了他的坚毅与执着,转业后在地方做经济工作,改革开放后从事经济理论研究。赵方平,工于诗文,长于书画,懂音乐、舞蹈,喜体育、戏曲,是一个爱好广泛、多才多艺之人。年轻时,常有诗歌、散文见诸报端。1995年,他出版《文海淘金》、《凌霜集》、《韵语骈对韵谱》等。其代表性赋作有《寒斋赋》。

    陈瑞萍,女,1959年12月22日出生于辽宁营口,现定居于辽宁盘锦市于楼镇,当代辞赋家,当代中国辞赋运动的先驱。网络笔名:秋荷、东方疯婆。其代表性辞赋作品很多,诸如《小店杂谈散记》、《牡丹赋》、《温馨秋雨妹妹生日晚会赋》、《新辞序》、《逛街赋》、《赏兰赋》、《盘锦赋》、《三字赋平安盘锦》、《清洁工人赋》、《记第七届亚欧首脑会在中国赋》、《四友会记》、《赠一指戴永斌嵌联短赋》、《北京奥运火种接递在雅典赋》、《审时度势周忠志赋》、《春赋》、《短信温馨赋》等等。其中以《冰雨江南散赋》、《春前大灾降江南赋》较为典型。

    姚平,男,原名阙德音,笔名丁乙,号梅亭,斋名寒梅阁。1932年4月出生,江西兴国人。1951年参军,毕业于南京空军政治学校。空军师职干部,中共党员,教授,诗人,辞赋家。13岁开始写诗,迄今7000余首,出版《寒梅阁吟章》及续吟、三吟、四吟、五吟暨《梅苑风华》,刊出4000余首。15岁开始写赋,迄今有骚赋、骈赋、文赋、律赋、骈文100多篇,出版《姚平辞赋集》。其他学术著作10余部,约300万字。诗赋频频获奖,《过泸溪》(七律)、《梅花赋》、《瓷都赋》、《糖球赋》、《酒赋》、《浮瑶仙芝赋》均获金奖。其代表性赋作有《梅花赋》等。

    沈不沉,原名沈沉,出生于1931年,现定居于浙江温州,是一位博学的学者,在多个领域有所建树,尤其对昆曲文化的保护整理贡献最大。其治学风格正如他自己所言“广采博收,不求甚解”,其人生信条:一、守信;二、总想弄懂它。其著述颇丰,总称为“风雨楼书稿”,有杂文集《盛世微言》(15万字,工人出版社2003年出版)、《永嘉昆剧》(本辑收辑有关永嘉昆剧的历史资料,全书32万字)、《温州戏曲史料钩沉》(总共15个大类,30多万字)等。其文言作品有:《联谊京剧票房成立缘启》、《〈温州先贤图谱〉序》、《世界温州人大会序》、《永兴小学百廿年碑记》、《山洲岭圹记》、《野菊赋》、《炼石铭》、《张姚宏影女士七秩寿序》、《世锦园碑记》、《孙棣超翻倒功德碑》等,其中《江心屿赋》较有代表性。

    保镖,原名刘翔,男,汉族,山东济南人。网络笔名-保镖、羊羽。当代著名辞赋作家。山东工大毕业,某国企管理人员。其辞赋文言类作品有:《风云雨雪赋》、《天涯赋》、《从善论》、《济南三胜之趵突泉记》、《美人论》、《济南银座赋》、《疏导论》、《灯下读史》、《友朋论》、《诸子杂谈之刀法篇》、《文坛赋》、《续文坛赋》、《诚信论》、《谦论》、《济南三胜之大明湖记》、《行路思》、《静夜园记》、《济南三胜之千佛山记》、《望月》、《寄语二哥》等等。其辞赋代表作为《手机赋》。

    袁瑞良,男、满族,出生于1950年7月,河北宽城人。国家一级作家,辞赋家,大学文化。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志清读后他作品曾言“背后生汗、暗自汗颜”。著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形成发展史》(人民出版社出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选举制度》(中国民主与法制出版社出版)、《叶飞的青少年时代》(连环画出版社出版)、《晚年叶飞》、《南通游记》。其创作了大型组题辞赋:《十问黄河》、《十赋黄山》(文汇出版社)、《十望长城》、《十叹长江》等,尤以《黄山雾赋》、《十叹长江·一叹江之源》为其代表作。
    王宇斌,号天山客,未了斋主人,是一位有着边疆特色的辞赋家,著有《天池赋》文集。其赋作有《长城赋》、《黄河赋》、《天山葬剑赋》、《天山大鹰赋》、《天山歌舞赋》、《骆驼赋》、《天马赋》、《西王母宴穆王于瑶池》、《瑶池迎宾赋》、《归来赋》、《续归来赋》、《再续归来赋》、《桃赋》、《哈蜜瓜赋》、《葡萄二赋》、《石榴赋》、《兰花赋》、《三道海子赋》、《阅江楼序》、《明园小记》等,尤以《天山大鹰赋》为其代表作。

    孙五郎,男,汉族,辽宁人,军旅诗人、当代辞赋家,军旅作家。大连理工大学毕业后,自修计算机、建筑、音乐作曲等不同学科。在业余时间,孙福倩创作了很多小说、诗词歌赋,并多家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近年尤以其辞赋作品见长,代表作主要有《歇马山赋》(系列)、《中共党史赋》、《党旗赋》、《中山合唱团赋》、《关东大年赋》、《海王九岛赋》、《抗震救灾赋》、《庄河赋》、《醉酒吟》、《践行扬骈弘赋,推展盛世华章》、《五四运动九十周年志》、《画家石川赋》、《于连胜赋》、《铁疗温泉赋》、《大医赋》等。其中《关东大年赋》、《醉酒吟》是很典型的代表作。

    ●附录一
    《冰雨江南散赋》
    (文/陈瑞萍,2008年2月1日与辽宁盘锦秋荷居)

    望苍天内外,数九寒冬料峭。大江南北,一片银妖哮哮。飘飘洒洒,云雾朦朦山罩。稀稀落落,细雨潇潇野绕。寒风凛凛,刺骨颤颤万物煎熬。伊伊狂舞,吻其相拥紧抱。晶莹剔透,玉锦挂嵴摇摇。垂柳固梦,低首弯腰耋耄。梅睡冰屋,更显妖娆妩媚笑。松眉如菊,花放白羽清娇。路如镜照,车车人人停道。绿色海洋,一夜银装素罩。蹒跚爬步,冰冷世界谁造?乃为序。
    冰雨者,乃冷暖气流之交锋形成也。属自然形成乃灾害也。银乃冬之侣。寒乃结冻源。时之丁亥腊月,小年之前,视闻冰雨落江南。重者湖南省,左右多省连,云、贵、川、闽、安、江、浙、湖、广,面积大而灾情酷严。雾雨铁索固路,行旅前后两难。天凌续续垂落,地油阻挡行关,电塔折腰横躺,断电市人冷怜。滞客流离失所,受冻难回家园。天公为何动怒,竟把玉壶掀翻。泻漏天棚凌冰筑,尘世落难招风寒。寒龙吐雾皆伤物,伤及无辜指问天。苍天为谁施威严,百姓与你又何怨?万物被你冰刑固,人落寒房就地眠。街头横竖乱躺睡,山川抢险高度难。冰冻江南多省市,为哪般?为哪般?苍天不语,继续施威风卷凌翻。长绿庄园白裘覆,冷至及点惩罚人间。冰玑落雨同度,玉皇动怒放冰帘。
    一方有难八方援,科技发达迅速传。中央首脑阅,心急如焚温总理巡南。胡主席电话常询问,亿万臣民牵胸燃。空航停运,陆路冰关。救援物资保暖棉,难抵荒郊野外,难到人居车寒。饥寒交迫,心焚如炭,慰问话语趋冬寒。热流心暖注众甜,众拧一绳万金重,人定胜天斗顽。横眉冷对瑞雪兆,搏斗天神迎丰年。中华盛世人齐志,定叫玉龙归回天。人心考证,是否团结齐心连。乾坤稳固迎春,暖风旷世掀绿还。人心齐搏,定叫日月换新颜。祝家家欢乐,牢记历史今天,贰零零捌小年过。党风春注,接阳光明媚新天。

    ●附录二
    《春前大灾降江南赋》
    (文/陈瑞萍、丁亥年末于辽宁盘锦秋荷居,2008年2月3日)

    大灾乃天然,自然而无阻,来势凶勐,损失乃必然。战滔滔洪水,乃纵身挽护,战冰雨严冬,更抵恶寒露宿,英雄韬略,智勇非凡显露,指挥得当,排出千难万险横度,凝聚团结,力量泰山压顶不服输。雄心壮举,狮虎熊豹胆颤服,群策群力,冰山铁塔救电舞,放弃私心,大公奉献国难途,抛去恩怨,齐心协力斗寒固,救民与水火,稳定民心涣散主,和平共处,中国乾坤固远长铺。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澹惜祸福,丁亥腊月末,年关既近,罕见冰雨冻灾降,施向江南各地,乃为序。
    夫者江南,乃四季长青之美丽家园,长年绿鬱葱葱,烟波水湍,湖波荡漾,长江龙脉延,雾里云烟渡,泊船江上渔歌传,小桥流水人家住,翠竹茅屋赶牛顽,乃美丽鱼米之江南。梅岭茶园秀,浪里淘沙泊帆。江岸垂钓观风景,雨打芭蕉乐曲旋。荷池芙蓉美,春花满山峦,蜂蝶绕花醉,闲听蛙鸣喧,白鹭田间步,黄牛绿野边,夏莲更妩媚,鲤鱼沉水迁,蜻蜓绕耳畔,青鸟绕梁翩,金桂醇酿品,溪水伴身绵,棋锋相对奕,乌龙香茗甜,冬野绿装秀,鸟戏林中旋,石矶飞天补,王勃丽赋渊。广厦江南美,处处美景连,花果山齐天圣,水帘洞里住神仙,九曲华山倍险峻,天柱山峦引凤还,齐云山上齐云志,身在庐山不识颜、龙虎山上黄羊界,黄山秀丽仙境园、革命老区井冈住,武当精神中国拳、探秘神农牵今日,衡山花草满山掀,瑶池飞瀑玄万丈,缙云游览三峡岩,金佛坐观峨眉秀,黄龙寺连九寨边,黄果树乃名胜地。华夏最美是江南。古迹处处,风景不胜数。文豪诗圣旅,楚国离骚掀,春秋霸王去,峻岭群山依然。
    焉忽玉帝烦脑,怒目睛圆,踢翻玉壶,漏天棚而纷飞尘扑。不见娲女,冰龙酷刑致冷输。低零度,冰凌刑固苍原赴。一夜突变,天地茫茫,凌羽满天,泪落溪西江南宿。遍野银妖漫天舞,酷刑严考人间步。冰雨急降,地成冰川,路滑车行受阻,亿万民众受冻严酷。归心团圆付东流,滞留车站,滞留公路,露宿天地间,广场横七竖八住,衣单乏困冻僵街宿。航空停,陆路不通,防冻保暖棉缺阻,医疗药品就地援助。电塔折腰断,黑夜风刺骨。处处牵君心,刻刻心焚难眠度。科技发展资讯读,电话寻顾,宰相温总理灾区巡抚,送温暖与客途。感激天下国人,心甜如饮甘露。国君胡主席俯视部署,大同电煤巡,秦皇港通输,南菜北运,北棉南援,供应物资一切救灾突。防陆路不通走水路,保证电煤援助,为电煤,大同万心动,整日生产救助,秦皇港整装待发,保证运输。一方有难八方援,党中央春风铺路,华夏一家手牵手,筑起长城天神斗,新春家节党风来,万里江山欢欣鼓舞创新途。

    ●附录三
    《江心屿赋》(作者-沈不沉)

    盖闻星辰日月,赋正气以流形,天地山川,长钟灵于毓秀,城横塞北,惊人力之雄伟,岳峙华西,叹自然之造化。吾温自驺摇立国,雄踞东南,向为东瓯重镇。九山奠郭,一水环城,名存孤屿,地涌江心。霞霓辉映,两千年青史名标;空水澄鲜,八百里清流涵养。偏有多情谢客,宦守江城,感山水之雄奇,尽屐痕之雅兴,诗成一代宗师,笔扫千秋墨客,乱流正绝,尽收眼底风云;春草池塘,难洗胸中块垒。蜀僧青了,托钵江湖,踏破芒鞋,历遍青山,独爱此明媚慧秀,乃结庐岛上,运石龙潭,筑双峰之通道,断一水之分流。寂寞江城父老,忽闻暮鼓晨钟; 从教乱石荒丘,顿作海天佛国。
    奈何时局多艰,王旗骤易,烽烟匝地,鼙鼓惊天,元蒙铁骑南侵,宋主孤舟夜遁,赵氏江山,几存伶仃一岛。龙翔古寺,权充御苑宫墙,明月秋江,怎耐影形相吊? “浴光”、“清辉”之书,此其意欤? 所幸文山忧国,暗渡中兴,挽狂澜于既倒,作砥柱之中流。终乃运移汉祚,独木难支,有心杀敌,无力回天。丹心碧血,忠魂垂仰千秋,浩然高歌,正气长留万世。
    甫自宋元以降,人文荟萃,禅院书香,碑林石贵,遂使中川孤屿,名播北塞南陲,怎知古刹山门,翻成翰林学府。骚人墨客,联袂登临,或凌虚把酒,念天地之悠悠,或步月抒怀,唱大江之东去。梅溪、卓敬,一代名宦,寄读西窗,情恋故土,云朝云散,楹联墨宝犹馨,潮涨潮消,世局沉浮谁主? 星移斗转,成十景于历年,兔走乌飞,结诗情于绝代:瓯江月色,魂牵天际征鸿,海淀朝霞,晕上楼头思妇;眺远浦之归帆,听孟楼之潮韵;沙汀渔火,露凝塔院筠风;翠微残照,光冷罗浮雪影……画中景,景中情,情中诗,诗中画,无妨引吭高歌,尤适浅斟低唱,消磨竟日,此意何如?
    昔勃赋《滕王》,磋砣乖险,三尺微命,一领寒巾,关山难越之悲,无路请缨之怨跃然纸上,终因鹄志难酬,中途夭折。今沉序江心,欣逢盛世,百废俱兴,河清人寿。巨轮劈浪,谁恋唱晚渔舟,银燕掠空,羞煞惊寒雁阵。益信长天秋水,永沐晓日华光,何须孤鹜落霞,重拨前人旧调?
    尔后涂沙淤积,疆域渐宽,新建楼阁亭台,更添胜境,暇日登临,芳菲满目。或逢寒食清明,倾城扫墓: 花环赤帜,奠烈士之忠魂,挥泪碑铭,思战争之惨酷。或遇气爽秋高,寻幽盆景: 残根断树,分明袖里乾坤,米叶芝花,幻出掌中世界,动一石则泰岳千寻;添一勺则江湖万里,此中奇趣,令人心旷神怡。或当三五月明,波平如镜,靓男仕女,驱艇徐行,划破倒影龟蛇,坐对蛰居狮象。仰观万籁溟濛,群山岑寂,夜潮涌荡,击石声洪,此时此际,犹觉天地之宽宏,感个人之渺小也。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098481865_0_1.html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274021035_0_1.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4d87ee80100hhy2.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ff06cb50100ch32.html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259e790100nphu.html

--------------------------

《告潘岸之流书》

刘万蒂/文

夫若潘岸之流,盖因潘枭岸魁鬼魅辞赋界久已。执迷不悟,号赋界老大,肆意亵渎辞赋界同仁,四杰八团,号冠全雄,鄙视天下群雄。及以引起学界群愤,有南昌明石,山东北方嗍,北大论坛,辽左秋荷,四平红岩,东北赋改先锋泽生诸君。激以义愤,联手共击之。一山首义,八方响应。有夜聊月月者,影者厚黑。人品学术低下,出名是为钱岸为之,出名是为女人是潘为之。有人贴岸贴的很近,不谙世事的小孩崇拜潘的,男女都有的。潘岸已成为辞赋革新的倒行逆施之流的代表,必须清除其在辞赋界的余毒。此为潘岸画像极为传神,月月君非吾所识之人,乃一陌生聊友是也。
潘君承祥,自以为赋坛英杰,冒充辞赋界领袖,实为天下人所耻笑耳。纵观潘君辞赋,多是冗长之作,精品极少,其数量虽多,亦是杂草丛生,其文风好大喜功,极尽夸耀之能,此真所谓文如其人也。自诩“四杰”之首,实则属赋品中下之流耳。
历数汗青,潘氏多为奸佞、奸猾、毒恶之徒。北宋有陷害忠良杨业的卖国求荣的潘仁美,南宋末年有鸩毒武大的潘氏金莲,此潘门之不幸也。
如今潘君承祥不知是哪朝潘氏奸雄转世,投身赋坛,实乃狂妄之徒也。潘君肆意攻击别人,实属道德沦丧,为当代赋界同仁所不齿!
老北方嗍谓明石以为何如?答:然!
《旧唐书·杨炯传》说:“炯与王勃、卢照邻、骆宾王以文诗齐名,海内称为王杨卢骆,亦号为四杰。”--从史书上,我们观瞻了初唐“四杰”的英名;更从欣赏《滕王阁序》起,赞礼着那位“秋水长天,笔惊四座”的千古神笔王勃。

潘承祥(字:龙凤,号独孤求败,笔名:雷池赋翁,网名:PCX888)广告说:“当代赋坛‘四杰’分别为:安徽安庆的潘承祥……。”仿照《旧唐书·杨炯传》的“王杨卢骆”,潘更把自己的名号赫然广告在新“四杰”之首――意即自认为,亦应忝列第一人也。潘“赋翁”呀,如果有人戏称君为“赋少”,你以为很“过分”吗?我了解过周晓明(锡东刀客),洛阳“研讨会”的封号,完全是潘个人的事。封别人,目的是潘自封,别人陪榜。另外,洛阳会很明确,是研讨会,谁方便就去,无所谓“资格”。何如此“小家子”现眼也哉?!
■当代赋坛“一王” 2007-5-10 ■当代赋坛“二圣” 2007-5-10
■当代赋坛“三帅” 2007-5-10 ■当代赋坛“五媛” 2007-5-10
■当代赋坛“六公” 2007-5-10 ■当代赋坛“九怪” 2007-5-10
■当代赋坛“十英” 2007-5-10 ■当代赋坛“廿星” 2007-5-10
■当代赋坛“八雄” 2007-5-10 ■当代赋坛“七贤” 2007-5-10
■当代赋坛“四杰” 2007-5-10

--不意“赋翁”大恋所存,竟执迷如此。封号有何出“典(文件)”?还是个人即兴的杜撰?自命,自封?一个“研讨会”,大放“封神榜”,出了如此多的“文曲星”--事何信,理何通,情何爽?!
退一步说,即使真的有出“典(文件)”,到底不是“诰命”,也未必需要老“赋翁”亲自“见缝插针,了无拘囿”地漫天张扬啊?
“仙风道骨,银须飘洒”的老“赋翁”呀,有一点"大家"风范否?何如此“小家子”现眼也哉?!
http://blog.tianya.cn/blogger/post_read.asp?BlogID=1846896&PostID=20692047
------------------------------------------

中华辞赋家联合会文件
(2011年·第6号令)
关于授予潘承祥江改银等258人中华赋坛雅号称谓的通告
中国本土及港澳台海各辞赋机构:
    为进一步强势推动[中赋]于2005年发起并倡导的当代“中华新辞赋创作运动”(简称“中国新赋运动”)向前蓬勃发展,俾使我中华辞赋在新祀新秩下得以全面的复兴与繁荣,业经中华辞赋家联合会专家学术委员会2011年元旦特别会议研究决定,特授予“中国著名辞赋家创作集团”骨干成员潘承祥等232人以及历朝历代辞赋大家屈原等26人“中华赋坛·雅号称谓”的荣誉称号。荣膺本届中国赋坛雅号称谓者名次如下:
潘承祥(赋帝)、黄少平(赋魂)、周晓明(赋杰)、刘永成(赋神)、单文忠(赋仙)、布茂岭(赋儒)、
龚克昌(赋皇)、孙继纲(赋王)、许  结(赋通)、谭  杰(赋帅)、姚  平(赋龙)、于海洲(赋虎)、
周拥军(赋汉)、王  铁(赋欣)、袁瑞良(赋鸿)、钱明锵(赋雅)、王志清(赋彬)、王小锡(赋哲)、
董  晋(赋瑜)、魏明伦(赋鬼)、雪  川(赋嶐)、何开四(赋鑫)、张昌余(赋弘)、陈逸卿(赋魁)、
孙五郎(赋雄)、张心豪(赋凤)、于雪棠(赋莹)、潘成稷(赋骨)、黄  田(赋麒)、贾玉宝(赋灏)、
刘长焕(赋炳)、陈恩田(赋炮)、刘昌文(赋豪)、何朝东(赋斧)、赵厚庆(赋彦)、王振泽(赋浩)、
王秉德(赋鹤)、杨国星(赋英)、戴国荣(赋画)、张铁钧(赋阜)、张祖鹏(赋鲲)、玄锡玉(赋玄)、
刘青山(赋迅)、应玉石(赋简)、王庆位(赋毓)、李新建(赋丁)、郭志欣(赋酒)、赵方平(赋翁)、
史文召(赋匠)、刘  磊(赋虬)、李渭清(赋蛟)、王培华(赋忍)、常长平(赋叟)、许俊梁(赋擘)、
李润开(赋蓉)、熊国章(赋岱)、郝丽云(赋怪)、齐应凯(赋熙)、郭茂利(赋贤)、侯全福(赋爵)、
傅  军(赋梁)、陈  卫(赋怡)、向胤道(赋刀)、张孔华(赋律)、李隆庆(赋古)、张  璞(赋玉)、
潘安兴(赋栋)、杨焕球(赋剑)、张天夫(赋杲)、胡  素(赋衡)、谢崇德(赋嘉)、朱国城(赋韬)、
王国钧(赋晟)、杨  威(赋枪)、曹克考(赋宿)、胡迎建(赋雕)、杨纪伟(赋鹰)、章方松(赋俊)、
苏绍康(赋负)、范志礼(赋旭)、梁士才(赋梅)、谭文富(赋丹)、金桂荣(赋蝉)、王岫亭(赋婷)、
江  厚(赋迪)、杨介中(赋卓)、智广俊(赋骜)、郑纪云(赋孝)、李德全(赋泉)、陈郑云(赋侠)、
康建银(赋康)、杨智江(赋慧)、刘新民(赋璋)、毛生明(赋豹)、高中昌(赋醯)、张文明(赋树)、
张红云(赋花)、顾子山(赋松)、李  新(赋韶)、张印江(赋汐)、韩自然(赋阔)、李书伟(赋洌)、
王永志(赋菊)、马鸿莹(赋寅)、周建启(赋瑾)、白学文(赋智)、张建岗(赋颖)、刘少舟(赋嵩)、
安长水(赋殷)、常增文(赋畅)、王树德(赋幽)、杨  蒙(赋烺)、卢  明(赋浒)、孟庆振(赋霆)、
丁晓春(赋激)、马培国(赋荡)、毛海涛(赋琇)、马祖培(赋霖)、王淑一(赋爽)、吴才珺(赋溢)、
章关培(赋韧)、王礼鸣(赋昊)、黄鹏飞(赋范)、杨  海(赋易)、余超平(赋恋)、吴治民(赋迷)、
赖建青(赋繁)、张承明(赋盈)、张兴成(赋竹)、李晖明(赋理)、李勋明(赋道)、袁炳煌(赋悟)、
杨金砖(赋裕)、王政强(赋芲)、杜洪明(赋彧)、胡  健(赋 Q)、向  征(赋吉)、李德佑(赋钉)、
张清儒(赋吟)、曾训骐(赋骥)、黄建国(赋翘)、黄  奎(赋玮)、山  野(赋野)、朱兴弟(赋秋)、
武礼建(赋鎏)、骆德彰(赋飏)、贺继彪(赋魄)、后振美(赋烛)、陈啟文(赋悦)、敖国华(赋傲)、
姚正文(赋倩)、蒙天宇(赋焜)、覃世传(赋灵)、梁伟锋(赋煇)、谢  明(赋璠)、林清水(赋耄)、
谢梅兴(赋耋)、陈奕良(赋熠)、许更生(赋馥)、鸿  雁(赋雁)、卡惠子(赋姑)、李鹏星(赋飒)、
田守一(赋兰)、马向党(赋璟)、高法纲(赋勖)、段惟中(赋奎)、来  鹏(赋懿)、江  鸿(赋耕)、
辛元太(赋耘)、刘世杰(赋苦)、刘项宇(赋颐)、任照华(赋蚕)、吴学中(赋燊)、周光奎(赋荦)、
张  锋(赋烨)、史洪美(赋倜)、熊江睿(赋燚)、孟生金(赋瀚)、李章荣(赋昶)、莫高阳(赋洽)、
邓寿康(赋酖)、黄国其(赋蔚)、宁志刚(赋箴)、周卓敏(赋檄)、毛兴凯(赋皖)、谷新生(赋烨)、
李兴来(赋砺)、陈  鲤(赋融)、仲华瑶(赋羡)、章国荣(赋晏)、林为明(赋达)、张世龙(赋熳)、
张玉清(赋艾)、何孔亮(赋醺)、王  兢(赋遂)、方月桂(赋淳)、胡长祥(赋佛)、章佳妮(赋娇)、
郑松鹤(赋隐)、刘日良(赋曦)、佟荣满(赋绚)、边玉山(赋酥)、丛祥生(赋瑞)、黄廷法(赋啸)、
毛  依(赋情)、李牧童(赋狂)、陆德昌(赋翡)、江改银(赋划)、姚佐福(赋印)、王幼明(赋猴)、
陈运生(赋摄)、吴  丹(赋妮)、唐诗蕊(赋妃)、龙灵燕(赋滴)、李雅娟(赋缘)、程晓燕(赋媛)、
马丽文(赋芬)、虹  静(赋芷)、陈秀冬(赋彣)、杜  娟(赋馨)、屈金星(赋星)、瞿弦和(赋诵)、
柳国庆(赋毫)、李盛世(赋刻)、于洪英(赋丽)、黄  萍(赋婆)、克乃尔(赋仔)。等等,共计232人。
    同时,为崇仰与纪念中国古代曾为中华辞赋的肇创、传衍、弘扬、发展做出特殊贡献的先贤辞赋大家,特追认他们享受相应的赋坛雅号称谓。依其朝代顺次分别是:
屈  原(辞宗)、荀  子(赋祖)、宋  玉(赋渊)、枚  乘(赋源)、司马相如(赋圣)、扬雄(赋法)、
班  固(赋史)、张  衡(赋震)、曹  植(赋斗)、潘  岳(赋江)、陆  机(赋海)、陶渊明(赋逸)、
左  思(赋贵)、鲍  照(赋遒)、江  淹(赋锦)、庾  信(赋艳)、王  勃(赋冠)、韩  愈(赋奭)、
柳宗元(赋霈)、杜  牧(赋醉)、范仲淹(赋凛)、欧阳修(赋旷)、苏  轼(赋衍)、元好问(赋赡)、
郝  经(赋隽)、蒲松龄(赋异)。等等,共计26人。
    原先于2007年按照大类划分的赋坛雅号,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中国新赋运动长足发展的需要,兹宣布停止使用。
    特此通告!

中华辞赋家联合会
中华辞赋出版社
洛阳辞赋研究院
中华辞赋报社
中华辞赋网站

公元二零一一年一月八日 颁定

    备注:同时,《中华辞赋报》将予以刊载,《千城赋》、《中华新辞赋选粹》与《赋苑琼葩》三书亦拟予收录,布告于天下,照会于辞园,晓谕于赋坛。谨此!
      
中国辞赋界关于反对当代赋坛诨号的严正声明
       对文化的贡献,是后世去评定的,对生前之人,以所谓的赋坛帝王的身份,大封其号,以出版物的形式,形成所谓的既定事实、盖棺定论,企图一手遮天,其实质是当年其对赋坛异议人士死祭活人狂暴品性的恶性膨胀。其目的是妄图对辞赋界广大人士实行精神控制,并以之谋名求利的不良手段。而对于赋坛列祖列宗的封号,则更是对古圣前贤的严重玷污,是对中国文化大历史的严重毒化。因为颁封号者,本身品行众所周知。
       那种以为自己是文曲星下凡,又是帝王下凡的行为,这是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可笑行径,因为历史上从无如此人物。如果真有,似乎只能是上古的神人,可是那是传说,后人进行了加工的。
      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仁礼的文化,倡导的是温良恭谦让,崇尚的是谦谦君子的风范。于文坛称帝,可悲可耻可笑。
        所谓封号,其实质是推行奴才文化的手段,是鲁迅与柏杨笔下中国人劣性的张扬。中国辞赋家广大人士纷纷表示,对所谓赋坛封号坚决反对。对所造成的严重的人格污辱,一致声讨;对毒化中国传统文化的行径极为愤慨。中国辞赋界广大人士保留在适当时候,以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维护中国传统文化纯正的选择。
       我们也呼吁一切真正关心国学复兴的人士参与到翊护中国文化的行动中来。

------------------
中国辞赋家协会、中国青年辞赋学会就近期一些非法群众组织自行设立“中国青年诗赋最高成就奖•王勃奖”等行为联合发布不予认可通告。
7月15日,在山东聊城的辞赋聚会,是由已经被香港登记部门取缔的中国青年古文学研究会改名而为中国青年诗赋家协会组织,一些不明真相的中国青年辞赋学会成员参与组织的一次功利心严重的社会活动。并有意不通知中国辞赋家协会、中国青年辞赋学会,也没有在全国范围进行征文选拔,擅自定名颁发所谓的“中国青年诗赋最高成就奖”,是极不严肃和十分荒唐的。中国青年辞赋学会的大多数会员没有参加这一活动,基本水平不具有比较性,给中国辞赋的正常发展和评比活动造成了不良影响和混乱。所以中国辞赋家协会对这些奖项不予认可,对本次辞赋聚会成立的诗赋组织不予认可。
 
      通告强调,中国辞赋家协会认定的中国辞赋最高成就奖是“中国辞赋奖”,专业奖项有“屈原奖”、“滕王阁奖”、“相如奖”等,在网站上已经公布。中国辞赋家协会奖项征文,一律发布全国性通知并设定主题,严格评奖,并严格限制奖项名额,使其具有权威性。这次以过期组织进行策划,由极少数人自行设定的“王勃奖”与中国辞赋家协会设定的“滕王阁奖”有实质性的名称冲突,为此不予承认。今后如再有类似现象,也一律不予认可!中国辞赋家协会、中国青年辞赋学会、中辞网明确表态:在没有得到中国辞赋家协会领导层的授权许可,中辞成员不得以非正式组织的名义发布带有封号性质的荣誉名称。

2011年度中华赋坛四大“兴赋功臣”名单:(4名)

司马呈祥(赋帝)、孙继纲(赋王)、谭杰(赋帅)、姚平(赋龙)


2011年度中华赋坛十大精英辞赋家名单:

(10名) 司马呈祥(赋帝)、单文忠(赋仙)、刘昌文(赋豪)、王振泽(赋浩)、赵厚庆(赋彦)、向胤道(赋刀)、常长平(赋叟)、侯全福(赋爵)、张祖鹏(赋鲲)、张清儒(赋吟)



“中国河洛古典赋派理论”(孙继纲开创)、“中国江淮蕴雅赋派理论”(袁瑞良开创)、“中国桐城神气赋派理论”(潘承祥开创)、“中国瓯越骈俪赋派理论”(周晓明开创)、“中国彭蠡古奥赋派理论”(张友茂开创)、“中国齐鲁韵文赋派理论”(金学孟开创)、“中国天府通俗赋派理论”(魏明伦、张昌余开创)、“中国港澳博衍赋派理论”(颜麒麟开创)、“中国岭南雄恢赋派理论”(贾玉宝开创)、“中国黔桂新潮赋派理论”(刘长焕开创)、“中国京津格律赋派理论”(于海洲开创)、“中国古都弘雍赋派理论”(姚平开创)、“中国关东创新赋派理论”(王泽生、蒋红岩开创)、“中国新疆边塞赋派理论”(王宇斌开创)与“中国湖湘混沌赋派理论”(杨焕球开创)

当代辞赋创作与辞赋现象解析
作者:花月主人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419227125_1_1.html
  2007年12月初,看到了龚克昌教授发表的《评现代辞赋之创作》一文,感觉龚教授能论述当辞赋创作并创作为文,是件好事。但对于其中之观点,并不能苟同。根据所掌握的辞赋资源,对当代辞赋的创作进行一些简要剖析,今发出与众辞赋朋友共同探讨切磋。
我们要看到,当今的辞赋创作有渐趋繁荣的态势。近些年来,随着国学的振兴,诗词歌赋已呈崛起之势,诗词作品和辞赋作品层出不穷,其中也不乏佳作。辞赋创作从现实交流已走入了网络交流,继尔形成现实与网络两条交流轨道,这是当代辞赋发展的必然。现实中的辞赋创作交流是以当代辞赋选集为主要形式,其代表性人物是辞赋家于海洲先生;网络中的辞赋创作交流,以潘刀金岸为代表的“辞赋四杰”最为活跃,其中潘承祥创办的中华辞赋网和周晓明创办的中国骈文网已成为中华辞赋的两大门户网站。
  一、辞赋的现实交流
  辞赋家于海洲编著的《当代百家辞赋评注》两卷,其作者数量达三百余人,作品数量达六百多篇,其中不乏辞赋精品。而这六百多篇辞赋在网上传播的却很少,很多几乎是搜不到的。论其主要原因,其中的辞赋作者年龄超五十者达七成以上,且有很多三十年代生人,这些人的创作就是以笔为主,不会或不习惯使用电脑。作者多数是诗人、楹联高手,辞赋作品的艺术水平很高。
  在《当代百家辞赋评注》中出现了很多辞赋高手,比如:马公廉、于海洲、王成纲、王学仲、文中俊、米智华、朱洪兴、陈品才、李中峰、官福光、周维昌、姚平、陶文宇、袁第锐、程稚逵、童明伦、温昌绪、谢时,等等。有很多人的辞赋创作水平,远高于网络辞赋作品,如果忽视了这些人的存在,是对当代辞赋认识的极大偏见。
  《菁莪居辞赋注评》收录了于海洲辞赋105篇,于雪棠辞赋4篇。于海洲最早的辞赋作品作于1984年,其辞赋代表作有《大言赋》、《牡丹赋》、《黄帝陵赋》等。于海洲的辞赋作品在网络里出现的虽然少,但其辞赋创作的质量和数量是令人刮目相看的,可以说,于海洲是很重要的辞赋大家。
  辞赋的现实交流主要体现在辞赋作品的汇编、研讨、评论几方面,以书籍、报刊为主要载体。
  二、辞赋的网络交流
  在网络中,诗词歌赋作品经常出现在各大文学网站、论坛、博客上,这是当代辞赋创作发展的必然。中华辞赋网、中国骈文网的创办,收集了古今大量的辞赋资源,对于辞赋家、辞赋理论也有相应的栏目介绍,这是有益于当代辞赋的好事。2007年夏,中华辞赋社区应运而生,培养了辞赋创作的新生力量。
  有些人认为,辞赋这种文体只有专家和学者的人才可以创作。网络辞赋的兴起,这种不正确的观点不攻自破。文学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辞赋文学也是这样。若是把辞赋文学贵族化,则辞赋这种文体必将没落甚至渐趋消失。
  在2007年4月,洛阳辞赋会议聚集了很多辞赋作者、学者,这使学院派深刻地认识到,全国尚有这些能从事辞赋创作的人,辞赋并不是专家和学者的专利品。
  如果没有辞赋的网络交流,洛阳辞赋会议则不能云集八十余人。有人认为中国十多亿人口,搞辞赋的也不过二三百人,这种看法也是错误和站不住脚的。事实上,很多辞赋作者创作了很多优秀的辞赋,由于没有在报刊、书籍、网络上发表,而不为人知。因此而忽略了这些人的存在是非常错误的。
  三、辞赋名人与“辞赋家封号”
  当代辞赋名人很多,著名的有:魏明伦、雪川、袁瑞良、孙继纲、王宇斌、颜麒麟等,较为著名的还有:周晓明、金学孟、潘承祥、张心豪等。还有很多优秀的辞赋作者,他们创作了很多精品辞赋,但并不著名。这是因为:一、虽然这些辞赋作者创作了好作品,但由于出道时间较晚,尚不被多数人所认识或认可;二、这些优秀的辞赋作者社会地位低,作品再好,因其处于弱势群体,没人宣传而未显露。
  辞赋家封号诞生于2007年4月全国洛阳辞赋峰会之后,是由少数辞赋家为参加会议的辞赋家定制的辞赋头衔,这些称号没有得到国家承认所以不具有权威性。辞赋家封号的出台,是为了某此辞赋家宣传的需要,对于某些辞赋家心里会产生些消极作用。
  洛阳辞赋会议后,有少数人策划的辞赋头衔有:“一王”、“二圣”、“三帅”、“四杰”、“五媛”、“六公”、“七贤”、“八雄”、“九怪”、“十英”、“二十星”。这种自封名号的作法助长了某些人的虚荣心和功利心,极大地干扰了辞赋界的正常秩序和发展,这无疑是辞赋家阶层论的一个具体表现形式。
四、辞赋鉴赏与评论
  当代辞赋创作,很多“辞赋名家”创作的辞赋被媒体大力鼓吹,但其辞赋也并非是无懈可击一点毛病也没有的。如果因为这篇赋作是某某人所写,我们看到作者的名气而一味吹捧,无疑停留在印象主义的表象上。孙继纲被誉为“辞赋一王”,其《牡丹赋》、《龙门赋》被奉为至宝,其辞赋也并非无挑剔之处。袁瑞良的《十赋黄山》、《十赋黄河》也不是篇篇都完美无缺。我们承认其作品水平的高度,要有理性的分析。由于很多人的文学功底差,在辞赋欣赏和理解上的感觉不强,认为自己做不出来的,那就是好,也不正确。作品是否真正好,要看其将来能否广泛流传,如不能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
  天山客认为,好的辞赋作品不应有“辞赋硬伤”。在辞赋作品中,由于常识性错误、遣词造句悖谬、比拟失当造成的。王泽生有这样的论述:辞赋硬伤,指在辞赋文学作品中的一些常识性错误。也指非软件性伤害,一般指人为损坏或者碰撞等发生的“硬件损坏”——比如古典辞赋的失传等等。辞赋硬伤是知识性的错误,大半来源于作者在创作时的马虎。
  对于辞赋的品评,我以前创作了三篇文章可以借鉴,分别是:《辞赋精品策略》、《辞赋美学观念》、《十星法案》。其中《辞赋精品策略》中谈到了:根据对辞赋作品的分析,用三项标准去衡量,即:形、意、神。其中有这样的论述,形:指辞赋的形式,即句式、段落。辞赋的句式有别于其他文体,对仗、对偶、骚体是辞赋的主要表现形式,全文以对仗对偶句式为主的属于骈体。意:指辞赋的主题,即中心思想及所表现和揭示的意义。一篇辞赋作品必然要有其表现的主题和中心,如果没有主题,则再华美的文字也是一堆散乱的珍珠、堆砌的贝壳,并不是文学上品。神:指辞赋的气韵和神韵,即辞赋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学精神。辞赋属于文学个体,辞赋的文学精神反应着人的思想境界与哲学精神。辞赋的气韵和神韵通过有张力的语言句式表现出来,造成一种强有力的思想氛围和语言环境,使人融入其中。
  五、辞赋传承与创作
  在辞赋创作上,要精益求精,这才能使辞赋作品臻于完美。在对于辞赋的发展论述上,我们张口就论楚辞、汉大赋、魏晋南北朝骈文,好象若不这样,我们就不会论述了。辞赋理论家都是沿袭很多别人的话、别人的理论,自己“添点油加点醋”,就高谈阔论,以为这就是辞赋理论,很荒唐的。如果让其从中总结出自己的论点,则不知所措。即使总结出自己的观点也是重蹈前人的窠臼,没有自己的新见解。
  由于对于古代的辞赋定式的绝对迷信,今人在创作辞赋时就尽力模仿古人的辞赋,文章显得陈腐而无新意。之所以有的人创作了大量的辞赋,但其作品确很少有人为之喝采,这是为何?辞赋作品并不是只注重铺陈和文采,作品的气韵和表现力差,阅读有如同嚼蜡之感,很难说这样的辞赋是好作品。文无定法,但为文一定要讲章法。有章法的文章会有紧凑感、流动感、丰富感和表现力。辞赋创作观指导辞赋创作的实践,是在创作中逐渐探索和完善自己。
  万事开头难,对于初搞辞赋创作的人,我们的态度应多是鼓励,而不宜持批判和打击的态度。实际上,并不是搞辞赋的人就一定要先学辞赋理论,非要弄清辞赋的起源和历史、辞赋的概念解释。辞赋理论并不是每个搞辞赋创作的人都必须要学的,对于古代辞赋的认知,自然会得出其相应的辞赋样式。如果说搞辞赋就非要四六骈句为主,也是不正确的。辞赋可骈可散,可韵可不韵,在我以前的百度词条《辞赋句式》和《辞赋韵律》中有论述,可以参考。
  六、辞赋发展与革新
  辞赋作为一种文体,其体裁介乎于诗和文之间。
    辞赋不会“灭绝”,也并不是说就没有辞赋申遗的必要,辞赋申遗会促进辞赋的发展,是有利而无害的。
  辞赋文化的发展是离不开革新的,时代在前进,社会、科学、文化都在进步,人们的思想也在进步。在辞赋创作中,我们若是把辞赋作品都弄成古代辞赋那样古涩难懂,则不合当今的时代潮流。2007年5月,王泽生和蒋红岩联合发表了《中华辞赋革新运动宣言》,掀开了辞赋革新的序幕。虽然在宣言中完全列举和剖析了辞赋革新的内容和性质,但很多人并不理解。由下府岸人张友茂为首的“辞赋顽固派”对辞赋革新恶言诋毁,其原因是没有把下府岸人当作旗帜,没有把他的艰奥古涩的辞赋文风当作楷范。没有树立那些陈腐的辞赋学人,令有些人心存不满,这是很正常的。我曾在宣言中提到,辞赋革新是精品工程,是为了辞赋发展而发起的。辞赋革新不是政治运动,下府岸人把辞赋革新定义为“赋闹”,并把推动辞赋革新的人定为恶人是非常荒谬的,他发表的《造反辞赋坛扰乱辞赋界》,显露出其心胸的狭獈、黑暗、顽固与保守。下府岸人代表辞赋界的黑恶、保守势力,我们要坚决反对他的作法。
  七、辞赋学人与辞赋精品
  2007年是当代辞赋发展的重要一年,辞赋界先后有几件值得关注的事情。1、洛阳辞赋会议的召开,将辞赋学院派与辞赋江湖派聚集到一起,真正意义上的“辞赋界”从此形成;2、中华辞赋革新运动的兴起,以王泽生和蒋红岩发起的辞赋革新在网络上兴起,旨在兴起辞赋运动和开展辞赋精品工程,由于宣传力度弱而未能全面展开;3、兰州辞赋学术会议召开,由于对大多数辞赋人的与会限制,且在会议中未对辞赋的发展作出科学的论述,兰州会议的影响不大;4、辞赋汉学理论的创建,王泽生与蒋红岩在剖析和总结各种辞赋现象后,将辞赋汉学理论进行系统化,并于2007年10月上旬完成了辞赋汉学理论的初稿。
  在对精品辞赋的品评与论述中,发现了很多令人称道的辞赋精品,而这些辞赋精品并非来自辞赋大家。下面简要介绍几篇优秀的辞赋作品,以供参考。1、新浪网刊登的《乐语文赋》是一篇高考满分作文,以辞赋为体裁,创作不亚于辞赋方家,值得关注;2、中华辞赋社区刊登的花月主人创作的《相思赋》,情感细腻,文采优美,令人称道;3、中华辞赋社区刊登的王泽生创作的《木兰赋》,是爱国主义辞赋作品,文中对边塞的描写和对战场的描写很感人,通过环境刻划人物是此文的成功所在;4、百度百科刊登的天山客创作《盐湖赋》,写出西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堪称佳作;5、由手缺一指创作的《登大圣塔赋》,融自然景物与情感于文中,确属佳文。手缺一指(戴永斌)的赋文日益炉火纯青,说明辞赋在向精品方向发展;6、辞赋家周晓明为圣玉作的《冰影玉魂序》,文采很好,可谓序中之精品;7、由韩邦亭创作的《茗阳阁赋》,自然飘逸,写景逼真,是一篇难得的好作品。8、由兰花草创作的《茉莉花赋》,体现出了对生命的关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八、辞赋文体与资历
  在网络中,有所谓的辞赋大家信口开河,说出很多不得体的话。主要表现在:1、他都不懂得辞赋,还搞辞赋评论?2、他才搞了几天的辞赋创作,居然搞辞赋理论。3、出道才几日,竟枉论别人的作品,不知天高地厚。
  辞赋并不是某一个人的专利,通过努力,都可以学习和创作。至于水平高低,我们姑且不论。只要基本符合赋体的主要特征,我们就不能说,不是赋还居然冠以赋名,以为冠了赋名就是赋了。这种论调可能大多数人,甚至专家学者都有的。文章冠以何名,我想这是作者的自由。杨朔的《茶花赋》,是一篇散文,而不是赋,你能限制人家使用《茶花赋》吗?这当然是不对的。当代的辞赋,虽然风格和流派很多,但多数的作品都是符合赋体的特征,只有个别的将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也都冠以赋名,这种情况在网络里屡见不鲜。人们都有创作的权利,我们不能因此而对其不是赋而冠以赋的诗进行抹杀,这是不对的。若是我们有人真的作了一篇现代古文,既无韵,也无对仗,只是冠以赋名的古体散文,我们可以进行评论和纠正。引导别人改正错误学习正确,是辞赋创作和发展的正确途径。
  人和人的创作权利都是平等的,我们要尊重每一个搞创作的人。辞赋作者社会地位不同,不可因为某人有权有势,他创作的辞赋作品就是最佳的,就大力吹捧,趋炎附势不是好的现象。我们对于辞赋的研究和评论,应该对文不对人,有的人地位低下,但其文品可能上乘;还有的人阴险、狡诈,但其文品却高雅。这样的事情不可一概而论,不可因人而废文,因事而废文,这是为文之道。有人认为:才刚出道,水平不会高。这种观点是很错误的,有的人可能只创作了一篇赋,但他的赋可能超过你的所有辞赋作品。这种情况需要重视的,并不是有资历的人说的话就都对。
  http://club.kdnet.net/dispbbs.asp?id=1986398&boardid=5
-----------------------------------

论当代辞赋创作之现状(2005-10-20 18:27:53) [url=]转载[/url]

分类: 文学研究和评论

论当代辞赋创作之现状
赋,是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文体。关于这种文体的起源,古今学者时有论述,也时有异议。
到了八十年代,汉赋研究的专门著作也如雨后春笋一般,龚克昌《汉赋研究》首举旗帜,接踵而至的有姜书阁《汉赋通义》、刘斯翰《汉赋:唯美文学之潮》、万光治《汉赋通论》、康金声《汉赋纵横》、章沧授《汉赋美学》、阮忠《汉赋艺术论》、曲德来《汉赋综论》、程章灿《汉赋揽胜》。而非专门的著作除各种文学史、文学通史、散文史、文化史自然兼论汉赋作家及汉赋之外,还有辞赋史、辞赋批评史论一类的著作都不可避免地把汉赋视为重要的研究对象。如曹道衡《汉魏六朝辞赋》、高光复《赋史述略》、《汉魏六朝四十家赋述论》、马积高《赋史》、郭维森、许结《中国辞赋发展史》、毕庶春《辞赋新探》等。同时,赋论史中的汉代赋论也是重要的章节,如叶幼明《辞赋通论》、何新文《中国赋论史稿》。这一时期,汉赋没有作品总集的问题得到解决,北京大学出版了费振刚、胡双宝、宗明华辑校的《全汉赋》。纯粹的汉赋选集则有贺新辉的《汉赋精粹》。而何新文在《二十世纪赋文献的辑录与整理》(文献1998年第2期)里作的梳理表明,如瞿蜕园《汉魏六朝赋选》、裴晋南《汉魏六朝赋选注》、刘祯祥等《历代辞赋选》、黄瑞云《历代抒情小赋选》、毕万忱等的《中国历代赋选》等十几种辞赋选本都无可避免地选录了汉赋。霍松林、徐宗文主编的《辞赋大辞典》等中的汉赋作家及作品都是重要内容。从这些可以看出汉赋研究的兴盛程度。此外对汉赋研究用力甚多且卓有成绩的还有长春毕万忱、南京徐宗文、许结等人。
港台方面也不甘落后,有台湾张清钟《汉赋研究》、简宗梧《汉赋源流与价值之商榷》、《汉赋史论》、曹淑娟《汉赋之写物言志传统》。非专门著作有香港何沛雄的《汉魏六朝赋家论略》、《汉魏六朝赋论集》,台湾张正体、张婷婷《赋学》、李曰刚《辞赋流变史》、郑良树《辞赋论集》、朱晓海《习赋椎轮记》何沛雄的《读赋零拾》多论汉赋。
赋的研究是蓬蓬勃勃,但赋的创作却仍然停滞不前。这几年没有出现某个专业写辞赋的大家,也没有一篇和《滕王阁序》《哀江南赋》一样震古烁今的大赋名篇,对此不得不是一件十分遗憾之事。现在有成千上万的报刊杂志,粗略统计一下,有关古典诗词的就有好几本,却没有一份是专业介绍辞赋类的,这对于有着几千年文化的泱泱大国来说,确实有点异乎寻常的事情。
赋做为中国特有的一种优美的文体,应该得到继承和发展。网络赋予文学新的定义,现在网络上各大社区论坛
写诗写词的人很多,写新诗的也为数不少,都是一个数目可观的庞大群体,而写赋却少的可怜,偶而见到一篇,和诗词相比根本不成比例。赋到底该何去何从呢?本人凭着对赋的挚爱,近年来对网络上赋的创作做了一番搜集研究和整理工作,让大家对当前辞赋创作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并十分乐意的和广大网友做深一步的探讨和议论。
赋该如何创作呢?这是相当有争议的话题。现在大致可分为二派,一派是摹古的文言文派,在他们眼中只有汉辞是正宗的,其它赋体全是旁门左道,不值一读。他们赋体中夹杂大量的生字冷僻字,语言晦涩,用典频繁,
个别的比《吕氏春秋》还要难懂。这种赋那怕写的体大精思,宏博秀雅,也很难流传推广,因为别人不可能为了看你的文章而随身携带一本词典。象这种古赋写的人少读的人也少。另一派则用大量的现代口语入赋,虽然读来朗朗上口,明白易懂,但观赏程度总是不尽人意。这势必会给赋的文学性要大打折扣,而如何巧妙的合二为一,为赋的振兴和发展寻找一条新的路径呢?
本人主张不要一味的承袭古人的风格,内容上避免过分铺陈和夸张,也要做到言之有物。为适应时代,不避免用时语入赋。结构尽力紧凑,切忌松散,词句力求精练,减少口语。骈散合用,不要为了对仗而加入空话和废话,句式仍追求四六体为主,韵律适当放宽。篇幅不要过于冗长,字数一般控制在500-1000为佳。太短了不如去写诗,太长了不如去著文。正如袁宏道言:“世道既变,文亦因之。今之不必摹古者也,亦势也。”诗有新诗,赋也应该有新赋。求变也是为了适应时代潮流的一种趋势。因为文艺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服务大众,这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否则失去了市场,那怕写的最天花乱坠也是海市蜃楼,不切实际。我倡议爱好古典文学的朋友,大家应该平心静气的出谋划策,为现代赋的创作提供一个良好的氛围和宽松的环境,这样才有可能摸索出一条适合新世纪新时代的新赋,为社会服务,为大众服务。
现介绍下面几位活跃在文坛的辞赋作者。

颜其麟,祖籍湖北,生于1935年,大学毕业。解放前攻读四书五经,解放后一直研究古典文学。现为中国诗书画研究院研究员,香港中华辞赋研究院院士、院长。
  上世纪80年代初,著作开始问世。其著作有《香港赋》、《三峡赋》、《黄河赋》、《桂林赋》、《黄山赋》、《庐山赋》、《南昌赋》、《黄鹤楼赋》、《扬州赋》、《西双版纳赋》、《鄂州赋》、《石画赋》、《鳖赋》、《南榭赋》、《丹阳赋》、《菏泽牡丹赋》、《洛阳牡丹赋》、《张家界赋》、《少林赋》、《郑州赋》、《海上田园赋》、《服装赋》等30多篇大赋。之外,尚有《古诗新魂》、《三峡诗汇》、《国花颂》等古诗集问世。
  其人既从事汉赋创作,又从事书法创作。自谓“赋伍班张歌盛世,书宗颜魏颂京华”。周南赞曰“书赋同辉”;沈鹏称之“赋书双璧”。胡光舟读其赋而称之为“全国不敢作为第二人想的当代汉赋作家”。其人生信念是:“文章俯仰千秋富,翰墨沉浮百世春”。其奋斗目标是:“铺陈世界张张纸,容纳乾坤本本书”。其赋作问世之日,亦其书法出版之时,所谓“赋书双璧”、“书赋同辉”,亦即是之云尔。1996年在北京举办个人自书诗赋展览,受到很多专家的嘉许;2002年荣获国际炎黄文化金奖,与沈鹏、刘炳森等著名书法家齐名同列(同列为卓越贡献奖)。
颜的《宜春赋》一共三十八段,九千来字,堪称辞赋字数之最。比潘岳长赋三千多字《西征赋》还长的多。赞美宜春“山娇川媚,物美风醇”“袁山耸翠千秋美,地以人重;高士流芳百世馨,人因地传”。颜的辞赋洋洋洒洒特别擅长铺陈,极尽渲染之能事,文法比较正宗,功底扎实,气势恢弘,对仗工整,包容广泛,波澜壮阔。将宜春的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特产物品等一笔描尽。不过依笔者拙见,中间部分内容陈述的稍显繁琐,如削减浓缩一下更妙。
威海市委书记崔曰臣高度评价颜先生的《威海赋》并为《威海赋》作序。颜先生为了著《威海赋》先后四赴威海,客居三月有余,详读史料,遍访山水,历时近一年,终成此赋。这说明颜先生著文的态度极其认真负责。《威海赋》也成为当代城市宣传之工具。

高志其生于1952年2月,祖籍上海,系我国著名科学家、科普作家、教育家高士其之子。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基金会高士其基金委员会秘书长及中国传统文化促进会副会长,是著名的辞赋家。
他编辑出版了《高士其》全集、《高士其科普作品精选》等书。在香港回归前夕所著《香港回归赋》长达1500字,轰动海内外,被誉为“新中国第一长赋”、“世纪之作”。其他见诸于报端的名篇有《风鸣赋》、《读书赋》、《规律赋》、《梅花赋》、《五台山赋》、《重兴大法王寺碑记》、《情法论》、《乘论说》、《白云山赋》《大医赋》《禁毒赋》《南山海上观音赋》等等。

  孙继纲,洛阳辞赋研究会会长,一篇《洛阳龙门赋》让他名声大噪。此赋写来字字珠玑,文笔锦绣,文采华丽,辞藻丰富。特别对佛学有很深很透彻的了解和修为。“洛阳龙门,形胜誉甲天下”开篇就气势非凡,“洞窟星罗,映先祖之智能;石龛棋布,展华夏之文明”展现一千多年的佛学史。“石窟,融南北文化为其体;艺术,树中原风格为其旌。文化造极,四海称颂;艺术登峰,五洲认同”对石窟艺术大加赞叹。“南洞阿弥陀,胸袒慈怀,蚕眉横卧;北洞无量寿,手指天地,尊容自呈。”为各类佛像的姿态描写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孙先生据了解还担任政府要员,可能是工作比较忙的原因,却搜不到他其它作品,对此深为遗憾。
袁瑞良,现年五十五岁,曾任叶飞将军秘书、福建省莆田市副市长。现任:南通市副市长、江苏省作协会员。
袁著有《阅江楼赋》《狼山赋》《军山赋》。冯骥才先生称他为“才子市长”、南通大学文学院教授王志清读后他作品曾言“背后生汗、暗自汗颜”袁先生赋磅礴大气,笔调宏阔。他个人简历自言:吾塞外农夫,荷锄入关。自冀闽而入吴越,孤舟独荡,躬耕经年。不追国色,仅效青莲。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委身塘角,寄形池边。无尘世媚俗之苦,少宦海沉浮之烦。溢清香于当世,酿籽实于后人。随路人之乐而乐之。

贺兴桐,著名的书法家,著名的诗人、作家、编剧和电影导演,在许多艺术领域成绩斐然;《云青岩赋》既充盈着楚辞激越飞扬的神韵,又流露出汉赋辞藻富丽的风骨,而且还蕴含了唐宋文风古朴雄浑的气势。《云青岩赋》中的这种特点俯拾即是。“奇山异水兮展风采,仙霓神光兮宜写真,雄姿韶韵兮期感悟,丰功伟绩兮颂元勋”,饶有楚辞的三昧;“横岭侧峰,参差错落。岩松杂花,争赢夺冠。苍鹰亮翅,云雀啁啾。歌舞弄风,摇醉深湾”,深得汉赋的精髓;“西望巴蜀,南瞰衡岳,西阅黔粤,东抒洞庭。鞍马金陵,岩耸山骄”,极富唐宋古文的韵味。这篇赋作在当代堪称翘楚.
魏明伦,生于一九四一年,四川内江人。童年失学,九岁唱戏。1950年参加四川省自贡市川剧团,先后任演员﹑导演﹑编剧至今。四十余年未换单位。一九八五年,凭着一本《潘金莲》而一举成名,并引发社会各界大讨论。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又相继创作了大量的戏剧作品,并屡屡获奖,被戏称为“巴蜀鬼才”1987年被新华社《半月谈》公布为中国当代九大剧作家之一。 魏先生名利双收以后,最近被四川地方各地请去著赋。酒楼会堂,桥梁陵墓,均可入其赋。 收费不菲,少则几千,多则几十万。已发表作品有《大洲广场赋》、《中华世纪坛赋》、《会堂赋》《廊桥赋》《二滩赋》、《绵竹赋》、《盖世金牛赋》、《合江亭赋》、《纪信诓楚赋》等近10篇骈赋文,每一篇骈赋均被中央级报纸争相转载和为全国发烧友收藏,魏明伦也由此被誉为目前“国内骈赋第一快手”。如《中华世纪坛赋》中“高擎文明圣火,穿越世纪风云。火熊熊薪传百代,光灿灿彪炳千秋。” 浩瀚青史,概括于坛内;辉煌文化,浓缩于眼前”这些句子对仗工整,音韵铿锵,且文采斐然,寓意深刻。但个别作品还是显的有些不够精练,如“大潮推动小城,小城观念大变”“赵州桥什么人修?洛阳桥什么人留?”这些句子还可以再深加工一下,就更为精练,强悍了。总而言之,魏的碑赋类似于骈赋,文赋,俗赋的一种综合。语句流畅,用词平易,可读性较强,是辞赋的一种发展方向。
何开四,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文艺评谈家协会主席,著名词赋家:何所作的《中华钱币赋》阅读了100多万字的资料,历时3个月修改17次。600余字的《中华钱币赋》现刻碑立于成都印钞公司。并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巴蜀文化赋》、《大地赋》、《国酒茅台赋》、《川菜赋》,《国宝熊猫赋》《沐川赋》《南糊赋》《小平百年赋》等,其中创作的《中国农业赋》一直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刊刻展出。“钱积如山,德立千仞;钱流如川,心如止水”何的赋和魏有相似之处,但何比魏讲究韵律,生动性要稍差于魏,二人各有千秋,难分伯仲。
陈恩田,著名书法家、诗人,祖籍安徽安庆,出生于四川乐山, 12岁因卖对联成为乡里远近闻名的“小秀才”,后常与书法家杨天开老师切磋书艺,加上其勤奋好学,所以在书法艺术上颇具成就。他的一篇《大中华赋》近日在网上引起激烈的争议,争议者大致分两派,一派是以文言文赋的守旧派,另一派是白话文赋的现代派,两派展开激烈辩论,甚至发展到谩骂,巴蜀鬼才魏明伦因与陈恩田并称巴蜀双杰,无缘无故跟着陈大师挨骂。守旧派认为:大中华赋满篇白话,直白浅露。不知是谁编的:”陈恩田、魏明伦,巴蜀双杰四处混,创诗作赋老刀钝,不如回家抱孙孙;大中华、中华大,满篇都是大白话,还称天下第一家,骗来骗去骗娃娃。”这首诗本身也全是大白话,水平低劣。现代派认为:大中华赋通俗易懂,气势磅礴。有诗曰:“大中华赋大气概,横扫天下迂秀才;曾记当年新文化,务实求真文风开。浩浩荡荡三百文,气势磅礴赠国人;激扬民族抚古今,祝愿中华更永恒。”双方大打出手,实为网络文坛一件趣事。陈恩田还创作过《新重庆赋》《和平统一赋》等文笔不错,颇有功底,不过那篇被文艺界称之为中华第一赋那就有点做秀炒作的成份了,说句难听的话就是不自量力,自欺欺人了。
雪川,也是一位文化界奇才,近年来在海内外书剑飘零,做过报人,编过杂志,拍过影视,也为一些策划公司做过成功的创意。他的辞赋作品有《中华世纪坛赋》《茅台赋》《大道乾坤赋》《太阳石赋》《成都赋》《二湾赋》等。在《中华世纪坛赋》中开篇即云:“设坛祭祖,乃尘海茫茫,意会圣贤、神通经典之盛事”确实出手不凡。“天看水影,地看山影。巴蜀形胜霞披银斗,乾坤象聚雾漫金盆。”对成都的地理也概括的相当精深。美国哈佛教育中心总裁陈漫克博士对雪川相当看好,认为雪的作品有“气含风雨之润,笔吐星汉之华”。不逊于魏何诸人。
张心豪 ,教授、词作家,又名寇新,笔名龙凤山人、赋云。前系新乡广播电视大学教学校长、《中原电大学报》总编兼主编;95年进京,先后任北普陀影视城总经理助理兼宣传部长、北京影视学院院长、北京万荣集团专职作家、中国建设部天地装饰公司人事部长、《中央党校·中国市场经济报》专职作家、《人民日报》广告专家特邀作家、香港《名家》杂志高级顾问、北京《东方龙》编委、北京爱晚书画学会新赋文学研究员。应邀参加北京举办的世界文学家交流会,荣入《中国专家名人大辞典》、《中国当代创业英才》、《世界优秀华人大辞典》,世称“新赋独家”、“新赋之星”、“新赋文学第一人”。主要作品:《荷花赋》、《天地赋》、《陈云赋》、《抗战丰碑赋》、《白龙马赋》、《林荣画赋》、《龙马赋》、《长城赋》、《黄河赋》、《名家赋》、《国花赋》、《龙赋》、《新装饰赋》、《相思树》、《香港欢迎您》、《百花集锦》、《群仙子谱》…… 等。张先生的赋通俗易懂,题材极广,涉极城乡经贸,人物书画,已自成一家。但总体感觉赋味不是很浓,还需精练上下些功夫。
许孔璋,安徽省文史研究馆馆员,著名骈体古文专家教授。著有《黄山赋》、《合肥赋》、《进学赋》《浮山赋》文风严谨,精炼,颇具大气。
王士毅1924年10月出生。湖北省武汉市人。毕业于武汉大学法律系。现为中华诗词学会、中国写作研究会会员。湖北省通俗文学学会首届理事,武汉未名诗社、幽草诗社顾问,武汉老年大学研究院教授。王先生的《盘龙城赋》、《木兰湖赋》、《古门山赋》……打造了黄陂赋的品牌,闻名于海内外。他毕生桃满天下,其嫡传弟子万子美荣膺意大利“功勋骑士”与“加勋骑士”……被推为黄陂首赋
贾玉宝,笔名彭鹏,21世纪经济报道财经记者。中矿大新闻出版校友会副秘书长,中矿大经贸校友会副秘书长。004年7月始,工作之余陆续创作“华南三赋”(《海南赋》、《深圳赋》、《羊城赋》)。其中,《海南赋》10米魏碑书法长卷为亚洲博螯收藏。2005年8月,受大同市政府邀请,创作完成《大同赋》。

张昌余,四川师范大学教授,词赋家,书法家。创作了《万贯华阳人家赋》《蒙顶山茶赋》这二篇全属于广告性质的辞赋,文学性和艺术性均不及以上几位四川作家。

天山客,是一位有着边疆特色的辞赋家,创作的作品有《天池赋》《后天池赋》《雪莲赋》《听涛赋》《冰川赋》《草原赋》等十几篇作品,大多描写祖国边疆风光。“展一轮明镜,王母晨妆,柔云忘返;酿一池春酒,明月醉酣,星河倒悬。”意境幽美,词句清新。读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祖国大西北的风光扑面而来。如果题材更加广阔一些,假以时日定会成一代辞赋大师。
苇飞,又名保镖。个人简历不详。不过他创作的《风赋》《云赋》《雨赋》《雪赋》自然气象之四赋,功底深厚,文采飞扬,气势纵横,细品慢读之下,隽永犹长。如在《风赋》中写道“风起于虚而终于幻,或推波助澜震海威,或雨打梨花寄别思,或为胡马啸西风,或为烈士托豪志。处处不见风影,而处处皆得风意,无体而神在,无形而心存。四海为家,志踌天下,不以一处为羁绊,顷刻已万里;冷暖为念,胸括尘世,不以半点重得失,须臾已清扬。富贵烟云,一吹而散,名利尘埃,一扫而空。临风展笑,愿抚风翼,轻携风手,畅意挥洒,涤除秽垢,清凉人间。”这些句子读来确实清爽怡人,如果抛弃风花雪月之题材,用文字来讴歌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我想修为不会在诸名家之下。
陈仁德,网名虞廷,忠州籍作家,重庆诗词学会付会长,重庆青年报激动周刊副主编。著有《忠州赋》《五桥机场赋》《翠屏山赋》陈先生其赋颇好用典,以律赋为做著赋之体。内容大气,行文古雅,深得马识途老先生的赏识。其中《忠州赋》碑刻于忠县长江大桥上。
江南风少爷,浙江湖州人氏,而立之年。其人著述甚丰,诗词曲赋各有涉极。著有《滕王阁续赋》《莲园赋》《菰城别赋》《雪山白羽赋》等,古文功底深厚,深得赋体之玄妙,写来大气磅礴,颇具古意雅趣。

王献力,黑龙江省著名诗人,《铁人文学社》副社长。著有《长江赋》、《黄河赋》、《铁人赋》其中《抗联赋》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征文三等奖。
刘铁(1972-?)字星雨,号白古,又号醉鹤。网名月光流星雨,西域迪化人氏,达斡尔族,擅画,好古文,尤工诗词。创作的作品有《逍遥赋》《白骨赋》《士人赋》《诗赋》语颇古雅。文风沉凝,常发忧郁之气;笔调磅礴,时发哀叹之调。
王克湘,四川遂宁招标办高级工程师。曾创作中短篇小说多篇,后专注专业技术工作。对古典词赋有所研习,特别是对赋情有独钟,所创作的《船山体育馆赋》、《高升小学赋》、《遂宁中医院赋》颇受各界人士好评。但在网上竟搜不到他作品的内容,所以不好妄加评论。

月隐寒霜有《白鹤大悲赋》《多情赋》《梦琴女赋》三篇大多抒发个人情感,摹汉赋之手法。杜萱的《登台赋》《弱冠赋》《凤兮赋》内容稍显单薄,手法也较陈旧。清水茶有《跪赋》和《醋赋》文笔不错,但境界不高。此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诗词修为要远远高于其辞赋作品。
另外流沙河的《东郊沙河赋》李东东的《宁夏赋》沈不沉的《江心屿赋》、章方松的《灵昆赋》、张黎华的《泰顺赋》、董味甘的《林园新赋》邹盛根的《汇育赋》徐康的《国酒茅台赋》、赵荣光《中华饮食文明赋》、柯烂不归的《云南赋》、琅琊学生的《悲情赋》、袁汉的《皇马来华赋》、蒋海松的《湖湘赋》、未名春早《蓬莱阁赋》《忘忧谷赋》潜心斋主人的《永州赋》、酒干诗卖无的《醉洞庭赋》、夜月幽莲的《洞庭晚秋赋》、怀霜若雪的《侠赋》、陶然末然的《中秋赋》《洪泽湖赋》、龙克的《凤凰山赋》、宋小武的《仙女湖赋》、张文勋的《洱海公园赋》广成子的《广陵赋》安宁狂笙的《水月赋》雪妙子的《西陵赋》凤凰主人的《网络江湖赋》张东生的《退休赋》金学孟的《登舍利塔感赋》林宇的《青龙赋》等这些作品都有不同的特色,手法各异,都是值得一读的作品。

蒋红岩,网名花月主人。他不做创作也不做研究,而在专门做搜集整理校勘工作。三年来通过不懈的努力一共搜集到七百多篇各类辞赋。古代中缺字的都做了增补工作,现代的约有三百多篇。估计是收藏最多的网友。一直想联系一家出版社准备出版《中国当代辞赋大全》至今因经济原因末能如愿。
---------------

洛阳辞赋的领军人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f9cc01010139nk.ht
------
    辞赋复兴,风起云涌,如火如荼,堪称大象焉!如探究辞赋的时间不足一年,初阅了有关辞赋著作和上千篇现代辞赋文章,略有感受。且结合创作体会,多变单位,颇丰阅历,就现代辞赋创作的发展方向初诌几点,不吝赐教。
     一曰  就创作而言:辞赋两派各有特色。当今辞赋圣手可分为两大群体。其一,学院派。既以教学研究文学、辞赋,亦撰写辞赋的教授、学者为主。其二,写手派。既以在学习中创作,在创作中学习的写手为主。前者用典精当,体例规范,溯史较多,但深入生活较少,研究故纸堆较多。后者创作灵活,不受局促,但体例不够规范,粗糙凌乱。
    二曰  就方向而言:立足三个贴近。既现代辞赋的创作应立足于“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百姓。”这是现代辞赋创作发展的方向,发展的出路,亦是其生命力所在焉!有不少写手意识到了这点,创造了不少上乘佳作。但不少同仁热衷于名胜景观、山水庙堂、奇花异卉的创作,但贴近现实生活,反映人文精神的佳作不多,
     三曰  就文体而言:吾倾向于俳韵体。即俳赋与律赋想结合的现代体。其句式来说,倾向于四六、六四、四四、四五、三三七等隔对;首尾可配散句,加上每句尾大体押韵;辅之用上排比,重字、叠字、连珠,这样赋显得规范、鲜活、灵动。其用词来,应突出高雅性、艺术性、适用性、可读性。意境高雅,用点明了,用词精妙,清丽传神,言简意赅,比较通俗。力戒古奥、生僻之词。概而言之,树碑立牌,公共赏目,应90%的百姓能看懂95%的赋文。即赋在百姓心中,百姓心中有赋。使辞赋进社会、进市场、进单位、进家庭。反之,大多数人看不懂,谁看?!
    吾拙文数句,就算谈点体会也,不谨之处,敬请赐教!

----------------- 写诗做赋,总有一个写什么、怎么写、写给谁看的问题。现代人作赋,为现代人阅读欣赏,无论纪事、怀人、壮景、抒怀、励志,都要有题材、立意、文风、思想方面富有时代气息,留下时代印记。辞赋家更不能忘记肩上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
     一片好赋,一定要易读、易诵、易记、易背;琅琅上口,余味无穷;华美而不雕琢,通俗而不浅白。文贵自然清新。“于平易中寓新意,在平淡中见真情”。我认为,文采,感情,思想,深度,意境,应当是是现代辞赋创作不变的追求。
      我写赋,尽量不用或者少用注释,让一般读者能够读懂,听懂。试想,一篇不到一千字的赋,附加两千字的注释,何等麻烦累赘!游人在浏览欣赏一片辞赋碑文时,能去查字典、翻注释么?如果念起来过分费解,他必然掉头而去。假如在晚会上朗诵一片辞赋,尽是生僻词句,观众也同样一脸茫然,兴味全无。我为改革开放30周年撰写的《春风万里賦神州》中,写了一段忧患意识的话:“安邦长思忧患,治世亦多烦恼:淮河污水,太湖蓝藻,京城沙尘暴;三鹿奶粉,齐二假药,陕西黑砖窑;大案曝光,贪官落马,要犯外逃;藏独滋事,东突骚扰,内外鼓噪。一场场天灾人祸,一起起政治地震,一声声洪钟警报,呼唤诚信、法制,呼唤廉政、环保。为国家之青山绿水,蓝天芳草;为生命之安宁尊严,健康美好;为社稷之长之久安,本固基牢,惩恶扬善,沉舟破釜;驱邪扶正,乱麻快刀”。我相信,这样的语言文字,不用人任何注解,谁都能看懂。尽量是读者一看就懂,也是为读者多想。
思想、情感与意境
      辞赋必须艺术性与思想性并重,言之有物,言之成理:有述有评,画龙点睛。惟此,方能打动人心,启人思考,催人奋进。“言而无文,行而不远”。我在《商旅赋》中赋诚信价值表达了我的理解:“诚信绝非虚情伪装,做秀花架。诚信是品德、素质、文化。若诚信道德根,则利益财富声誉是干是果是花话。伟哉诚信!一诺千金,一言驷马,君子之行,儒商之风,其道如虹,其德物价”。我在《智翁赋》中列举了古今中外众多杰出人物的重大历史贡献值后,落笔:“伟哉斯人,擎山架海之才;鸿乎其业,经天纬地之风”。
      辞赋与诗词一样,是形象思维、重情感,讲意境,忌直白。如此,才有韵味、诗意,才有感人力量。我写两个友好国家比邻而居,就用:“一江帆影两岸看,一寸灯火两国明。野兔不知边防线,游鱼长作跨界行”。
      辞赋比起诗词,以内容宏大见长。即便如此,一篇赋也不能过长,最好不要超过两千字,以千字最为合适。长了,会显得臃肿,读起来太累。我写《世界和平赋》,涉及战争与和平,历史与未来、中国与世界,头绪繁多,时空廖廊,却只用900字。《春风万里賦神州》仅1000字。“事以简为上,言以简为当”。文章要写得精炼,需要对于所写事物抓住要点,选取典型事例,高度概括,以简驭繁,语言凝练。
      改革开放30年,中国发展四大战略步骤,及开放珠三角、长三角,开发西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环渤海经济圈。对此,我在《春风万里赋神舟》中仅用五句话:“风从南方来,城乡旌旗飘。珠三角、长三角,快马加鞭抢先机;厦漳泉,环渤海,后来居上站高标。玉门关外春风度,荒山变热土;松江原上神臂摇,旧颜换新貌。”对于民族团结、社会和谐、以人为本的执政理念,则作了概括性的描述。如果把把所有的都展开来说,恐怕要讲几大段上千言。
      文章讲气势。做赋更应该讲究酣畅奔放,文如行云流水,无拘无束,一泻千里。
      赋作在行文中,还要注意层次结构,起承转合,段段相接,句句紧扣。不松散,不断气,一气呵成。
     辞赋是美文,要求精益求精,诗圣杜甫尚且“新诗改罢自长吟”反复推敲,我辈做赋更应该字斟句酌,数易其稿,达意方休。

----------
黄少平和他的新辞赋
http://blog.voc.com.cn/blog_showone_type_blog_id_564691_p_1.html
[url=http://www.dongtai.gov.cn/dtxb/QZWH/ShowArticle.asp?ArticleID=19391]http://www.dongtai.gov.cn/dtxb/QZWH/ShowArticle.asp?ArticleID=19391黄少平部分辞赋作品
  
一篇作品只有同时具备了押韵和对仗这两点(注意:不是任何其它两点),才可以说这篇作品具备了赋体的根本体式特征,才可以将其称之为赋。二者缺一不可。一篇赋体作品可以没有序、乱,可以没有设问,但决不能没有韵和对仗。甚至对仗和押韵在作品中不占主导地位亦不可谓之赋,如《岳阳楼记》,虽然亦有对仗句和押韵的地方,但通篇来看是以散句和不押韵为主的,故前人不把它看作赋体。一篇赋作只押韵而无对句迄无所见,而只讲究骈对却不用韵的则是一般骈文的特征;只有坚持既讲押韵又讲偶对才能将辞赋作品与一般的骈体作品区别开来。
    当然,当代辞赋的押韵不应该像近体诗那样严格,不少人主张当代辞赋不仅可以用普通话押韵,而且可以更加宽泛,可以自由换韵,甚至不拘平仄,大体和谐即可。对仗也不必那么严格,句式大体整齐,宽对即可。
白话是从文言发展演化过来的,白话与文言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当代白话书面语中无论实词还是虚词都存在着许多文言成份,文言使白话(特别是书面语言)更丰富和凝练,因此,即使以白话为基本语言材料进行创作的辞赋作品也应注意从文言中汲取精华,以提高辞赋作品的审美价值与文化价值。
当然,必须抛弃已经死亡了的古代语汇。如“曩昔”之类语汇已为中等文化程度的人所无法接受,那么,以“往昔”代替难道是不可以的吗?诸如“刁斗”“更漏”之类已经死亡或消失了的事物,表述它们的词汇自然也应废弃。特别应该指出的是,一些辞赋作者,无实事求是之意,有哗众取宠之心,大量使用生僻的文言词汇和典故,使作品晦涩难懂,这种态度实在是不可取的。

笔者认为不应放弃文言,并非提倡完全使用文言进行辞赋创作。纯粹的文言文本,当代已很少有人能接受了。有学者提倡半文半白的语体形式,笔者认为这于辞赋创作是再适宜不过了。这样一方面避免了文言的晦涩,另一方面又避免了白话的浅淡。

因此赋体作品理应以当代白话为基本语言材料。反对使用白话的人认为白话“浅淡少味,难登大雅之堂”,这是完全不对的。文言也是古人的“白话”。白话经过锻造加工,是可以既凝练且有深意和一定文采的。如拙作《陈燮霞奥运勇夺首金赋》有“泪洒训练场,磨练意志;汗浸训练服,砥砺忠诚。”句,经修改后为“磨意志而泪煮,冶忠诚于汗蒸”,后者较前者更为凝练,文词也显得典雅。但必须经过熔铸锻造,使其增加容量,增加文采,这样的白话才是辞赋作品需要的语言。当代辞赋表现的是当代社会生活,因此,当代辞赋作品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新词汇。辞赋作者在使用这些新词汇时,应当进行适当地选择、改造、压缩,以适应赋体的语言节奏和文体风格。许多作者尝试以方言口语入赋,以现代时髦词汇入赋,锻造超长对偶句式,这些尝试、探索是必要的,亦饶有情味。
---------辞赋去文言化不仅对辞赋本身的发展不利,而且对汉语的发展也不利。当代辞赋创作语言应以文言为本,改造白话人赋;而不能以白话为本,改造文言。
‘ 当代辞赋作品的用韵问题比较简单。传统辞赋作品用韵有比较严谨的四六文,也有较为随意的文赋。用韵问题不应该成为当代辞赋创作的束缚,因为用韵只是辞赋的文体特征之一,而不是全部。所以赋作不一定要全篇押韵,允许不押韵的散句出现,也可押宽韵,根据表达的需要随时换韵。“文以气为主”(曹丕《典论·论文》),对于当代辞赋来说,也要“以气为主”,不能泥古。曹英人在谈到当代辞赋的音韵问题时讲到:“提倡宽对,或骈散匹配。不放弃对法。音韵上,结合现代诗的发展,可以使用‘音顿’协调平仄。或者仍用古韵
主张不要一味的承袭古人的风格,内容上避免过分铺陈和夸张,也要做到言之有物。为适应时代,不避免用时语入赋。结构尽力紧凑,切忌松散,词句力求精练,减少口语。骈散合用,不要为了对仗而加入空话和废话,句式仍追求四六体为主,韵律适当放宽。篇幅不要过于冗长,字数一般控制在500-1000为佳。太短了不如去写诗,太长了不如去著文。正如袁宏道言:“世道既变,文亦因之。今之不必摹古者也,亦势也。”诗有新诗,赋也应该有新赋。求变也是为了适应时代潮流的一种趋势。
辞赋作品在语言上应该向明白晓畅的方向靠拢,为辞赋作品的广泛传播打好文本基础。这方面有三个环节值得注意:一是语言组织与遣词造句方面,要力求言简意赅,表意准确,言之有物,力避虚浮含混。如写地域文化的大赋,极易从太极阴阳、河图洛书、三皇五帝、星宿天罡写起。这些词汇在千百年的重复使用过程中其丰富含义慢慢地被消解了,很难引起读者的兴奋,也达不到应有的表达效果。二是典故的运用。用典是传统辞赋里常见的修辞手法,用典可以丰富辞赋作品的内涵,提升赋作的文化品位。但当代辞赋在用典时要掌握尺度,不能为了矜炫学问而将赋作搞成掉书袋式的东西。只有在非常必要而且很恰当的情况下才用典,要避免用生僻的典故,化用典故要合情合理。
其三是新词人赋的问题。要表现当代社会生活,一些新词进入赋作就不可避免,对于这种现象要予以肯定。为了保持辞赋作品典雅的风格和应有的节律,有些新词可以直接人赋,有些新词需要经过适当的锤炼和改造以后才能人赋。在锤炼新词时一定要参考已有词汇的结构与大众接受的可能性,尽量避免因生造词汇给读者造成理解上的困难。大量新词经过必要的锤炼与规范之后进入辞赋作品,不会影响辞赋作品的基本的句法结构与语法规则,所以不会使辞赋作品失去韵味。

------------------------------

中国当代的辞赋创伤现状主要存在以下四个方面问题:

第一,是散。这个散是指没有一个固定的官方组织来统一领导。大都是由各地院校牵头组建,各地辞赋爱好者自发参与成立的各种辞赋研究会所。其规模小,人员少,更谈不上资金,只能以少数人员带动一些爱好者进行创作,缺少系统的学习和多层面的交流,更缺少象“中华诗词学会”这样的正式组织来规范和引导。

第二,是嫩。这个嫩是指中国当代的大多数辞赋作者群。众所周知,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才从温饱过渡到基本小康。从事辞赋创作和研究的除了一些大专院校的少教授外,大多作者只有不到十年的时间接触辞赋。而当代辞赋的兴起,一是2007年的首届洛阳辞赋创作研讨会,再就是《光明日报》开办的“百城赋”栏目。所以从事辞赋创作的大多数作者朋友的创作时间不到十年,多半处在边学习边创作的状态,而好的辞赋作品是需要时间来积淀的。

第三,是滥。这个滥是指一部分辞赋作品的粗制滥造。一篇好的辞赋作品的诞生是阅历的积累,词汇的驾驭,学识的沉淀,语言的提炼。而不是在一篇文章中加些之乎者也,再弄上几个兮字,添几个生僻怪异的词就算成赋的。统观现今的辞赋,杂乱的太多,精品太少,有的甚至一些名人所作的,也是硬伤累累,不堪卒读。当然,这并不是一概而论的,也有好些作者创作出了精美的辞赋。中国现代写辞赋作者估计在一两千人左右,作品应该在万件以上,但真正能够让人记住的精品却少之又少。时代呼唤精品。
第四,是虚。这个虚是指辞赋表现内容的空洞空虚。缺少时代意识,辞赋在每个时代背景下都产生过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多彩的内容,如汉赋的铺陈竞丽,大气雄浑;六朝赋的骈骊结合,幽远抒情;唐朝律赋的工对严谨和宋朝赋的喻理于文。而当代好多作品缺少时代特色,缺少作者自己的东西。拾前人牙慧,套用古人意境,很少发挥自己的思想,只是堆砌些浓词艳句,就自鸣得意。更有甚者,称祖作宗,目空一切。这是要不得的,古人说过“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就是要求我们务实,写出有真感情的作品。
总之,辞赋这一古老的文体在发展,这是一个非常好的现象,是值得欣慰的。盛世兴赋,辞赋应该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当今的辞赋创作,既要继承优良的赋体,更要勇于探索和创新,寻找一条符合当代精神的创作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发扬光大。
  
戴永斌说:
“中国辞赋的发展方向,我个人认为应该以人为本,提高辞赋作者的整体水平。要有一个统一的领导机构,来协调和处理相关问题。比如定期开办一些学习班、研讨会之类的活动,这样一是扩大作者之间的交流,也让作者从别人的作品中发觉自己的不足。努力多出精品,多出一些反应社会民声的作品,多出一些有自己思想的作品。当然,由于现在的媒体也发达了,电视、电脑的普及,也使得一些人的阅读方式产生了改变,所以,辞赋的创作应以精炼的美文为主,简洁明快,要适合大多数人阅读。”
-------【赋之韵散】至于赋之用韵,洵为自由,异乎「近体诗」多矣,然可比照「诗韵」行之,韵散相间,孰多孰少,未有定数,亦无定则。之于诗,有「诗韵」则之,即《佩文诗韵》(平水诗韵)也;之于词,有「词韵」则之,即《词林正韵》也;之于曲,有「曲韵」则之,即《中原音韵》(曲韵)也。之于赋,有「赋韵」则之乎?曰:否。自古以来,《赋韵》之书,未之有也。或曰有之,又安在?譬若枚乘《七发》有韵乎,东方朔《答客难》无韵也,司马相如《子虚、上林赋》亦寡韵也。赋固当有韵,然古人亦有无韵者。且声韵之学诞于南朝齐梁年间,由沈约、谢朓针对「永明体诗」等提出。《南齐书·陆厥传》载:「永明末,盛为文章,吴兴沈约、陈郡谢朓、琅琊王融以气类相推毂;汝南周颙,善识声韵。约等文皆用宫商,以平上去入为四声,以此制韵,不可增减,世呼为“永明体”。」《梁书·庾肩吾传》说「齐永明中,文士王融、谢朓、沈约文章始用四声,以为新变,至是转拘声韵,弥尚丽靡,复逾往时」。换言之,「声韵说」出现之前,古人所作诗、赋,用韵不甚严格,或有韵、或无韵、或韵散相间,姑且谓之为「自发用韵时代」。此后,则用韵极其严格,吟诗作赋,必规之以声韵,可称之为「自觉用韵时代」。否则,不能以诗、赋名之,如唐·王勃《滕王阁序》,则不能曰《滕王阁赋》,原因即此也。《唐文粹》中未收录王勃《滕王阁序》,何哉?或许无韵乃其因之一也,今无从考稽。声韵之于赋,历代以来,或推崇而谨遵之者,或因韵害意而诟其为「四声八病」,并睥睨者大有人在。窃以为,赋,乃向着韵文方向发展的。今人习赋,单就韵律而言,分为三等:初级者,可不韵;中级者,可韵之;高级者,必有韵。此乃今人作赋用韵三准则也。
【当代城市赋创作概览与分析】岁月荏苒,春秋代序。如今,日月合璧,五星连珠,六合祥氛,九州臻治,八表符瑞,四海升平。衢叟壤童,咸泳化而讴吟;冰瀛炎洲,亦闻风而咏蹈。大汉盛唐气象,而熙熙融融然。天地形胜,山河姿媚,城以民盛,文明兴焉。一座城市等同于一本史书。斯城之风雨兴衰,可铭记之;斯民之智慧创造,可见证之。治乱兴亡,载之有章;盛废嬗变,稽之典籍。盖其盛也。从江南而漠北,自东海而西疆,中华名城,灿若星河,繁华都市,星罗棋布。此即当代城市赋兴起的物质基础。城市赋,或崇尚古雅而新旧兼综,或情深理茂而气厚格高,或沉绝钜丽而清馨峻朗。这些城市赋,不但雅实与词采并重,风尚与思潮紧密,而且铺陈夸饰而扬厉声情,纵横排荡而驰骋放逸,符采彪耀而晖美灼烁。虽如此,但皆为步“百城体”之后尘,公式化严重,浮夸之风剧烈也。故此,不堪提倡。文章大可以华国,而赋为尤最者。城邑赋,虽为时代发展之晴雨表,但其多为空话、套话,读来不如笔者收录的一些纯文学辞赋上乘。

赋改纵横谈http://baike.baidu.com/view/938286.htm

洛阳会议,可以这样说,“是网络辞赋家的一种近乎分裂的新起点,不但把学者-日不落的辞赋流派学说文件化,是错误的,因为辞赋流派学说是相对正确的,流动发展的;而且会议结束之后,一部分核心辞赋家,为名利而忙碌至极,‘丑恶之态百出,物欲之魂恣肆’,简直是从洛阳回来,就成了‘圣人’者也。高高在上,非事求是;明哲保身,不求勇进;四处钻营,虚假磊落;利欲熏心,结党营私。大有人在,是网络辞赋界,分裂的真正开端。以后,辞赋改革运动,必将替代辞赋徘徊风潮。为狭隘的辞赋寻找到更宽泛的生存空间。”也可以如实说,洛阳会议,以及以后的兰州会议,参加者均言辞赋事,暗藏商业心。这是辞赋家被辞赋学者所领导,并学术经济同化效应的反映,是辞赋家被个别所谓成功的辞赋寡头,所SARS非典的症状。写作心态不正,心术自不存,何谈文德,何以辞赋超越两汉之赋也。

  老子说:“不为天下先!”。改革派说:“敢为天下先!”。因为保守派,自以为固若金城汤池,孰不知,其黄老之学,乃辞赋复辟之逆流,还美其名曰,继承辞赋传统阶段。历史,总在治乱兴衰间规律地跳跃;辞赋文学史,亦当存在着螺旋上升的“哲学肯定性”。辞赋的革新,势必对高高在上者的国学权威产生动摇。在辞赋界将出现不同的意见,而形成不同学术派别的争论或论战,这场争论可能是持久的。做为中华辞赋革新派,必然要做好思想准备来迎接这场论战。辞赋革新,根本的指导原则:实事求是。求辞之实,求赋之是。这是革新团队的理论灵魂,思想统帅。“为中华辞赋革新派,必然要做好思想准备来迎接这场论战(蒋红岩语)。”正所谓洛阳会议提出的“辞赋风暴”,出人意料者,风暴的旋涡---台风中心,正宁静地移动着。

  洛阳碑林,是洛阳辞赋会议的直接产物,也就是说:辞赋家,被洛阳会议直接定义出等级。手缺一指:“非长久之计,长此以往,辞赋可能更加沉沦。”造成辞赋界,两极分化状态,其宗旨的桅杆,绝对偏离了风向,而辞赋革新派,却站在历史的彼岸,迎接出升的朝阳。故,辞赋革新,如同朝阳产业那样,英姿飒爽地走来,在这个风光万千的春季。辞赋革新,当消除辞赋寡头现象,当摈弃辞赋两极分化格局,解放辞赋文学生产力、发展辞赋文化生产力。辞赋革新,革为战略,新乃战术。新,当以辞赋之外治辞赋之内,外而呼内,外因推动内因,必将以量变,决定质变。辞赋革新运动,将是“古今辞赋学”的分水岭。辞赋革新运动,是为了中华辞赋文化在当代文坛上的弘扬和发展,是对濒临灭绝的辞赋文化进行拯救。在辞赋革新中,对古代骈文辞赋中精华发扬光大,对当今辞赋创作进行系统分析,弘扬精品,提升辞赋创作者的价值取向。有所为,有所不为。为之者,赋人;不为者,赋鬼。赋人成仁,赋鬼厉鬼。人鬼两权相害,何其择其轻重也。

  风华才子:“中华辞赋是文化上的精品工程,并不是制造文字垃圾的加工厂。辞赋创作者的思想境界低,自然不能产生出优秀作品,因此提升辞赋作者的思想境界就显得尤为必要。”。手缺一指:“这话我赞成”。“大江东去浪淘尽”、“吹尽狂沙始到金”,寻金足赤,渡赋完人。手缺一指:“无情感之鬻文,与贩夫有何不同?”辞潮滚滚,赋浪淘人。是非成败,治乱兴衰,千秋功业,后人评说。辞赋改革,不洞察“事物矛盾的主要方面和主要方面的矛盾”,可能走弯路,甚至孤军深入,有被消灭瓦解的危险。故,当建立最广泛的民族文化复兴战线。风华才子:“怎么样走出小我,实现大我,乃辞赋同仁所应考虑的。对于辞赋作者本身来讲,是个人,对于整个辞赋文化的社会性来讲,每一个辞赋作者又是其中的一分子。为了自己着想的辞赋家,是实现小我;为辞赋事业发展而努力,追寻进步思想的辞赋家,是实现大我。”手缺一指:“欲要有我,必先无我”。对,辞赋创作,当跳出个人小圈子,抛弃自我中心,天下为公,方能铸汉唐风骨、无韵离骚。

2#
 楼主| 发表于 2015-2-12 00:33:50 | 只看该作者
3#
 楼主| 发表于 2015-2-12 00:34:55 | 只看该作者
《新赋体散文一百篇》出版序言                                                                                江南清客     
     喜欢上写新赋体散文,是从喜欢旧赋体散文开始的,之所以用新和旧是为了把这两种文体形式分开(不知我这样命名,妥当不妥当,还请有关方家批评指正)。旧赋体散文语言很美,是典型的古代美文,又兼有诗情画意,我很喜欢欣赏诵读,像王粲的《登楼赋》,谢庄的《月赋》,谢惠连的《雪赋》,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赤壁赋》,还有王勃的《滕王阁序》虽说是序,但也是一篇很美的赋作。古代优秀的作家写了这么多优秀的作品,至今读起来仍然是满口生香,并不亚于诵读唐诗宋词,这种纯美的精神享受使我真正的体会到了祖国语言的优美和和谐,感受到赋作里的诗情和画意,陶醉在优美的意境里常常有点如痴如醉。在欣赏的同时,我也抄起了笔,写了点古赋,但朋友劝我遵从新文学精神,别在古文字里打转了,胡适鲁迅等文学巨擘在打倒文言文,提倡白话文都近百年了,我还在复古,真有点迂腐,我想也是的,现在的青少年最怕的是文言文,再写文言文,有谁爱读呢?但对赋的钟情又使我不忍放下笔,思忖以后,在峻青的《秋色赋》《雄关赋》的启发下,我就决定发扬这一新形式,写一百篇新赋表达我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颂。
        在这一百篇新赋体散文里,我始终贯穿了古赋的精神,那就是“诗为魂”“文为衣”的原则。著名诗人余光中说过:“我的散文,是诗的延长”。我很尊重这句话,我曾经写过不少的诗,感受到诗的精神,诗的激情,诗的华丽,诗的灵性,受诗的沾濡我在写新赋体散文时每一篇都要有诗的灵感才能动笔,要有诗的激情才能展开想象,要有诗的沉思才能写得深刻。这正应了古语“赋者,诗之流也。”是的,赋的确是诗的变体,或者说是诗的延续,我是以写诗的态度来写赋的。所谓“文为衣”是继承古赋的语言美,从形式上建造美感,读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悦耳,坚守唯美主义原则,创造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美文。这一百篇新赋体散文第一篇是《贺兰山赋》,通过记叙贺兰山下的历史演变和古代民族间的战争,歌颂了祖国山河的壮丽和伟大坚强不屈的中华民族精神,弘扬了不可分割的民族融合精神和大中华民族观念,对抵制狭隘的民族意识和分裂势力进行了有力的回击。在这一篇赋里,比较简洁,有些跳跃性的,就是留下一些空白,让读者通过查阅某些资料认识到古代民族的融合现象,比如党项族并没有被成吉思汗赶尽杀绝,只是已经融合到汉族,蒙族,满族等民族里了,现在的汉族,或蒙族等等民族都已经是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截然分不开了,古代几百年的历史在中华大地上,汉族统治过其他民族,而其他民族像蒙族,满族也长期统治过汉族,战争,灾难,民族的大迁徙已经使在中华这块土地上的多民族国家融为一体,血脉相连,休戚相关,尤其在抗日战争年代,多民族兄弟像铁一样团结起来共同打击豺狼一样的日寇,在这块土地上,到处都有为中华民族的解放和自由献出鲜血和生命的各族优秀儿女,他们代表了不屈的中华民族精神,在发展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仍然需要积极弘扬。《黄河赋》是我在感慨倭寇在钓鱼岛上的蛮横态度,表达了对先烈的缅怀和继承遗志坚决保卫祖国领土不受侵犯的爱国情怀,也表达了对母亲河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六盘山赋》既赞美山河的壮丽,也缅怀革命先烈,也写了历史的沧桑演变,寄予了一定的哲思,启发人们思考生存与发展,奋斗与崛起的大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因为六盘山是具有战略意义的一座山,得之,兴;失之,亡。而现在崛起的中华民族遇到了日本的阻挠,在钓鱼岛上千方百计与美国勾结,妄图挤压我国发展空间,使我国海防限于被动挨打地位,这是坚决不能让其得逞,可以说,钓鱼岛关系到了国家海防是否能走出深蓝,掌握战争主动权的大问题了,也关系到台湾与大陆的统一问题,因此,文中有寄托。还有一些抒情赋,赞美一种精神,弘扬一种信念,都是采用了古诗里面的寄托精神,使文章更有意蕴。
        至于我这些文章里还有那些缺点,还望各位方家批评指正,也真正的希望青少年读者能从中获取教益,受到熏陶,明白做人作文的道理。同时也非常感谢关心我的前辈老师——我敬仰的著名作家          老师,         老师,有他们提携支持非常荣幸,还有鼓励我支持我的博客好友们,在此表示非常感谢。本书出版将由著名作家       老师作序,我的好友美术家       老师绘画,力争每篇赋前添加与文赋像匹配的写意国画,做到图文并茂,文画互赏,增加阅读趣味。本书将由优秀出版社出版,做到装帧精美,便于收藏。
http://www.zgshifu.com/sub_view.asp?ncode=8dedc8c2529c5626&clcode=e47fd5210750262b
http://vip.book.sina.com.cn/book/index_186233.html
我的青春我的高考,新华文萃,江南清客

文/文山平


    高考就像一座伟大的山脉,凌然以一种分水岭的姿态横亘于世人面前,每一个寒窗苦读的学子都想翻越这座大山,从而通向人生灿烂的春天。于千万学子之中的我而言,也毫不例外,加入了这场备考的浩浩大军之中。



左图右史,天文地理,时事政治,国内外大事,热点新闻,无一不一一罗列在胸;数列组合,三角函数,椭圆方程无不一一精通;名句名篇,成语运用,阅读写作,哪一个敢轻易放弃;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深夜鏖战,几近乎废寝忘食状态;三更灯火,五更鸡几乎是家常便饭;走路不闻汽笛声,几近乎与车相撞;骑车不按车铃,呆呆乎差点撞到蹒跚老人;窗外邻家吵骂热烈如火如荼,众人围观观看,我独不出;村夜里有戏平平碰碰热热闹闹与我何干?就这样足不出户,人不下楼,一心只读高考书,只待那万紫千红,听取惊雷第一声。

收拾行李,带好背囊,驱车前往高考圣地,只见万人攒动,京城繁华,好不热闹!时值夏季,炎热暑闷,哪管得了六月火红之季,也不期盼一把凉扇在耳边扇来丝丝凉风。名仕淑女,西装革履,彩裙飘逸,哪顾得了欣赏名家淑媛,大家公子。一心只想高考那一跃,跳的龙门折桂冠。



考场雅静,屏息凝神集中精力奋疾笔,那还顾得了他人匆匆忙忙进错场。挥笔疾书,看那张张试卷如战场,我自横刀立马如秋风扫落叶;万里边关任驰骋,攻坚夺关不畏难,待那总结铃声一声响,我自信心百倍出考场。



考场外,有人挥泪,有人笑;有人高歌,有人低泣;我想告诉那高歌者人生切莫太得意,待到发榜喜不迟;我也想告诉那挥泪低泣的,人生切莫太伤心;脚下有路,牢骚太盛防肠断,风物长宜放眼量。既然有鸿鹄之志,何尝他日不得志。

我的青春,我的高考,充满激情似火的岁月,让我如何不留恋。爱也罢,恨也罢,高考毕竟让我一展鸿鹄翼,翱翔于那蓝天白云之上,从此我不再伤心,不再沉沦,纵翅向那沧溟飞,纵然是山高路长,风雨交加,我也要向着人生理想的方向飞。



因为我的青春,我的高考如一座熔炉锻造着我,让我能树立不为一切困难,不向一切困难低头的勇气和信心。我的青春,我的高考让我站到了一个新的人生起点上。



永难忘,我的青春,我的高考!



飞去来兮
                                                   劳燕


      蜉蝣,朝生夕死,犹有羽翼以自修饰。
                           ——毛亨《毛传》


      蜉蝣,“Mayfly”(英文),意为“五月飞虫”。学名ephemeron(希腊文),意为“短促”。
                           ——题记

                                                   

      滔滔孟夏,寂籁子夜。四象浩渺,月华如水。九天訇开阊阖,万品仰拜冕旒。有蜉茕茕,飞去来兮。
      五月阴雨,蜉蝣有殷。水沼泽国,翕然萌生。灵气氤氲兮,破水以出,信义耸立兮,覆水而生。命随水覆,覆水运命。九泽之内,皆为兄弟。八纮之中,俱是鹡鸰。拳拳明月之怀,殷殷清风之情。弱小细微,芸芸乎大千,卓尔不群。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叹弱小之芸芸,赞环宇之化成。寂籁子夜,月华如水。有蜉茕茕,飞去来兮。
      嗟乎造物,有生之薄,唯此蜉蝣。鱼游乐深池,鸟栖喜高枝,唯有蜉蝣羽,薨薨亦何为。覆水沉潜,随波摇摆。飞去来兮,唯有蜉蝣。
      一天的生命,一世的浮生,一日的生存,一生的经历。
      急匆匆不公的命运,不容抗争。急匆匆短促的时辰,不容思量。急匆匆生命的历程,不容计较。有蜉茕茕,飞去来兮。
      嗟乎蜉蝣,朝生夕死,仓促浮生。
      一生只有这一天,想取足一日,尚又何求?叹一生能有,多少喜怒哀乐爱恨情仇。朝生暮死,何必江湖。何识晦朔,何论春秋。育微微之陋质,羌采采而自修。唯以微薄志,月光织羽翼。覆水而生的蜉蝣,枕水而眠的蜉蝣,凭水而织的蜉蝣,一生只有这一天,也要将羽翼织就。
      织兮织兮,月华如水。织兮织兮,不饮不食。
      织兮织兮,月华如水。寂籁子夜,羽衣织就。
      蜉蝣累了,蜉蝣倦了。月华如水,寂籁子夜,大限已到,哀哀蜉蝣。不须叹息,何用哀悼。
     月光下的葬礼,开始了。蜉起舞,低昂。蜉唱歌,悲壮。蜉微笑,凄迷。蜉转身,华丽。
     月光下的转身。月光下的葬礼。月光下的腾飞。
     身披彩羽,肋生双翼,蜉起飞了,飞去如归。
     飞去来兮!
     月华将黯,胡不归?既自以情为形役,觉今是而昨非。善万物之得时,知来者之可追。怀良辰以同往,聊乘化以尽归。
     振羽忧忧,向着月光,蜉起飞了,视死如归。
     飞去来兮!
     向着月光,向着光明。
     作一次最后的纵身,飞奔。


    (《飞去来兮》赋体散文,根据劳燕散文《五月的飞虫》改写。原文发表于《中国散文》、《中华诗赋报》。)
赋体散文三则

作者:魏晋风度   阅读次数:442 发布日期:2009-5-20    责任编辑: webqwadmin

悲情蒲公英
    窗外芭蕉依旧,蒲公英栖身其间,寂寞无主。
    独处幽居,上不见雁字之归,下不闻人语之响,此为寂寥;终日雨打芭蕉,风吹梧桐,此为冷落。
    飘零憔悴,见众生芸芸,尽非所识,独自怆然。世界之大,尽皆凄凉,可有方寸而安放灵魂?或将悬挂高木以酬明月?
    不自知何以存在,孤独无依。抑或,存在即为死亡,死亡即为存在。随风而逝,可知去向南方与豆相依;天地苍茫,可知去向北国同冰雪相怜。
    然善良的人们以为它似作浪漫之远行。
寂寞之城
    如果我每天送你一朵玫瑰,那红色并不浸透爱意,我只用送出以获取孤独的逃逸。如果我每天向你献上一首美妙的歌,无论是《昨日重现》还是《此情可待》,那旋律的流淌,是为了飘走我的孤独的枯叶。
    打马从江南的水乡走过吗?我无意去窥探你那心扉的寂寞之城。三月的柳絮,迷蒙了我的眼,徒增来年杨柳依依。
    世界很大,可以躲藏阮籍哭泣的小枫树林在哪里?表演的哭泣的眼泪,岂能掉下而化为竹枝斑斑,又凭添他人的讴歌?
    不忍回首,无意彷徨,然前路可有阳关?一叶扁舟,能载动几许沉重?沉重是心的累赘,放下却只能茫然四顾。
    仰天大笑吗,出门去往何处?丢失了归去的钥匙,可曾藏匿在夕阳西下的蒿莱?于是行行走,走行行。行走之间,将朝花忘怀,何苦独上记忆的兰舟,不必登高以临秋肃。
偶感
    人至落寞,便多怀旧。怀旧者,朝花而夕拾。若装点以梦幻,又辅之以歌诗,则足见其美感。于是于怅惘中流连,于彷徨中迷醉,收获的是甜蜜的忧愁。
    寒蝉亦凄切,长歌以当哭,可为人生旅途?悲从中来,喜由何出,仅化作蓝桥之梦。不愿遥寄明月,不忍凭栏远望,惟躲进小楼成一统。终日沉沦于混沌,积年未知春秋。
    人生亦如梦,自古多悲秋。曾见蓝田日暖,也闻庄生晓梦。每每于遐思时吟哦,却未曾闻旧时梦中笑语。吟罢低眉,唯形影相吊,而将行彼归途?
赋体散文:【重阳韵】
千年故旧,岁岁重阳今又至;齐鲁泉府,年年飨宴酒还香。清菊浊影斑驳落,寒夜半城婀娜姿。凄香润泪,飞霜国色,当下独开,激血九州。思绪烂熳,半璧情怀驱又染,在水一方,一杯忧愤饮极穷。老残嬉笑漫步,弥勒之态。稼轩孤愤横眉,武穆遗篇。登高望远,秋风又送枯树赋;瞑目思今,重阳却道满江红。
    时惟九月,又逢重阳。处泉城之汜,望黄河之阳,齐鲁礼繁,慈而去武;炎黄尚仁,上善若斯。不闻武库之动,却道文人之风。尽享夕阳多彩,难闻中流击水。然独舟排海,却道一衣带水;故一苇横渡,难为钓鱼故土,惜哉。
    零落忆惠,本一介草民。幻化老当亦壮,风干年少轻狂。登高弄韵,漫饮趵突怅秋风;敲键攒文,轻拭汗牛痛谈兵。沧桑斟斜阳,坎坷漫鸿章。暗香盈袖,邀清照来醉;浓云拂柳,看舍予请缨。弹指一道风景,开眼半壁江山。虽身无长物,仍弥可营生。念前朝旧事,洗民族枪戟。纵无诗情痛青史,但有长剑指狼烟。
    盈樽潇洒释怀去,抬首一笑廖长空。因一时兴起,无所事事,成一篇而已,草率成之,并未完全遵骈文。


----------------------------
赋体散文的末路(张宗刚)
   时下的大散文潮流中,颇有人以写作“赋体散文”自得自居,俨然开一路新生事物。在这方面,除了大举投入精力的李存葆外,还有范曾、梁衡、卞毓方以至余秋雨,甚至再上溯数十年,抒情大家杨朔亦可纳入赋体散文阵营。他们的文本追求虽程度不同,但都鲜明而相似:讲究文章的对仗、骈俪、排比、铺陈、赋兴、炼字、摹声,注重声情并茂,端庄整饬。从修辞的角度,这些都是可取的。只是此种“俪采百字之偶,争价一句之奇”(刘勰语)的做派,固然会将文本打造得鎏亮光鲜,但一不小心就会在雕章琢句中蹈入形式主义迷途,让作者和读者都惑于其声形,而疏于其内容。
  
  毋庸置疑,当代赋体散文正是以古代赋体文学尤其铺张扬厉的汉大赋为蓝本而心追手摹的。“遥想汉人多少闳放”(鲁迅语),作为中华民族血性贲张奋发向上的青壮年时期,正是彼时代一往无前的豪情,所向披靡的气概,催生出那般“千人唱,万人和,山陵为之震动,川谷为之荡波”(司马相如语)的汉大赋,宣告着一个青春帝国开疆扩土的雄烈气象与非凡声势,呼应着健康向上的民族魂。包举宇宙的汉大赋,充分迎合了那个风云变色龙腾虎骧的大时代华夏民族征服世界的群体性的懵懂欲望和烂漫想象,在其歌功颂德润色鸿业的基调中,别具一种原生态的粗砺美感。到了民生凋敝社稷飘摇的东汉王朝,赋体作者们无法硬作豪语强为壮词,“向内转” 的抒情小赋遂应运而生。可见,“桔逾淮则枳”,文学与其社会语境、时代背景须臾不可分离。
  
  反观今天某类赋体散文,给人的感觉如同小孩子穿了大人衣服,撑不起来。尤其一些虚火上升喇喇不休的赋体散文,在其隔靴搔痒式的现实“忧患”的外衣下,尽是一派自我陶醉、自我玩味,是作者养尊处优的名士闲情的炫耀,是文采风流的卖弄。由此,不少赋体散文简直成了大而无用的黔之驴,沦落到连“小摆设”都不如的地步。
  
  当下一些作茧自缚的赋体散文,纯以玩弄文字为寄托,却又无法真正做到驱遣万象兴寄往来,成为余光中那样出神入化抵乎魔境的文字大玩家;也许,魔笔生花的余光中才是惟一配得上赋体散文大师称号的。然而纵便是余光中,也难脱玩弄文字游戏之讥。我觉得,当代赋体散文似更宜于作为一种表演型、试验型的自娱自乐的文字游戏而存在,大可不必奉其为望之俨然的文学样式而芹献于众,并沾沾自喜。
  

-----------------------

九江龙舟散文

  应友之约,赴九江观龙舟。于甲子年五月,其时值华夏开放逾五,举国上下激奋,呈升平气象。九江龙舟,言旧废兴,无非太平多盛事,和顺定兴邦。
  运乾坤接交替,承天地来向往;龙!汲日月星辰精魄,具灵禽瑞兽喻相;腾九霄风云,据万里湖江。中华号神龙,故民间喜庆经典,多冠龙名立项也。龙舟,铸龙形彩头,金鳞正直其身。始传屈子忧国忧民,感其行,百姓祭祀龙舟会,为之泣号,招魂于渺茫;而龙腾凌云壮志,舟楫破浪乘风,寓百业图强。
  南海九江,广东名儒胜地,岭南桑农侨乡。东北毗顺德龙江;西水流域旧苍梧,参佛圣樵山荫庇;南一桥飞渡鹤山,大雁俯览守望。自古人文风流,鱼米益彰。所谓:珠三南番顺,南海推九江。
  旭日融和,青天高朗。初入九江,环走市井街村,果然户户还神祈祷,家家纳彩焚香。远朋到,童稚欢欣迎贵客;侨旅归,士孺笑语纳宾商。至会处,远远人潮筑岸,声声雀跃海洋。腾挪间,前瞻后顾疑未见;等候急;万唤千呼感回肠;然碧水源头,队队游龙嬉戏,旗旗引凤朝阳。兴致疑,令炮响,千钧骈举,排似射乌神箭,并如拍翅浩鸿;擂鼓动,舟楫滚翻云起浪;呐喊齐,健儿挥洒日凝光。追迫而近,水雾成势呼玉露,珠星闪烁溅辉煌…
  至礼毕,友人引领及座。席间,官民同乐鱼水;揖贺,主客互祝铿锵。噫!喜庆日,不忘励勉扬。
  九江龙舟,之后闻历险不惑,由旧部区君首领,继远航冠名担纲。远航九江,初声势,威名扬。再闻,澳侨吴立胜驻资,创首家龙舟俱乐部。再易名名门世家•远航九江。或代国出征,迎亚洲,战世锦;或巾帼不让须眉,英姿抖抖;或金、银、铜显赫赫勋章。
  呜呼!据名门者拟,唯名利而虚心乎?抑或,策神思,弃昔人忧乐差遣,再塑造今世无双。“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子千古行吟,淹怒号而哀国殇。然,吾何以昔日定义,做今日文章?咚咚咚!去耶?民声震金鼓;归兮?水定流域长。(放牛娃修改于壬辰年五月)
  [url=]放牛娃88888[/url]
  
--------------------------

简评忽培元的赋体散文《大庆赋》《铁人铭》
http://www.chinawriter.com.cn  2007年12月01日14:48  余义林
  赋作为文学体制,其渊源可以追溯到楚辞。屈原的《离骚》《九歌》等篇章,被后来的学者认为已具有赋的精神内涵和体例特征。不过,楚辞与汉代大赋毕竟不同,所以也有人将辞与赋别类区分。但是,赋体以楚辞为滥觞,出现于战国后期,到汉代形成确定体制,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发展而来——这个历史进程却是明白无误的。
  在我国文学史上,汉赋几乎是最为华美的文体。以汉代枚乘《七发》开其端,代表作家有司马相如、杨雄、班固等,其作品被历代文人骚客传诵。汉赋一般都是长篇巨制,在极力摹写各类事物时,通过严密的结构、绚丽的文辞,包括用典、用难字来表现出一种典雅堂皇、肃穆凝重的风格,被视为赋的正宗。《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所谓体物写志,是指赋要表现的内容和精神,而铺采摛文,则是指赋的文采与形貌。赋既要通过“体物”以“写志”,又要在艺术上注重表现、铺陈辞藻,因而注定成为一种很难驾驭的文体。由于赋不好写,所以写赋的人并不多,尤其在现当代文学中,用赋来写作的人几近少见。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当我读到了忽培元的两篇赋:《大庆赋》和《铁人铭》时,不禁击节:为他能够在从政之余完成这样的“高难动作”,也为两赋中精美的词句和澎湃的诗情。
  《大庆赋》和《铁人铭》,顾名思义,一篇是大庆市的颂歌,一篇是铁人王进喜的铭文。两赋最大的共同之处,就是体现了作者对文字的把握能力和深刻的思想认识水平。事实上,几乎没有文体像赋这样考验作者的文字功力。赋的重要特征是讲究声韵之美。它把散文的章法、句式与诗歌的韵律、节奏结合在一起,借助长短错落的句子、灵活多变的韵脚以及排比、对偶等调式,形式自由而又谨严,问难对答,句式参差,既有散文式的铺陈事理,又需保存蓬勃的诗意。而今人作赋还有一难,就是要改换我们的日常语句,把它们凝练、提纯并变形,改变后还要准确地、艺术地还原其本来的意义。忽培元的赋,在这种改换和还原方面表现得十分出色。“荒原沉沉睡万年,野鹤寂寥唳苍天;茫茫沼泽承劫命,古象猛犸正长眠;陆相生油创新论,引领神工探长垣;松基三井喷油流,喜逢国庆十周年;一场会战惊世界,大庆以兹开纪元”。“两道兴安岭,一座长白峰。松嫩双龙欢,伯仲牵手情。踏破铁鞋白头空,周遭锁定黑土浓。风萧瑟,擎天井架拔地起,千钧钻杆扫阴霾;雨滂沱,撼岳重锤从天落,钢铁脊梁谱新章。”(《大庆赋》)“擎苍一柱,天仰地慕歌悠远;狂澜既挽,南崇北敬颂不已。四顾环宇,峥嵘无匹:巍巍乎,工人群众表帅经典;昭昭然,大庆精神无量化身。昆仑凌然颅,祁连伟岸躯,秦陇连松嫩,胸襟无涯际。大河龙江,黄波青浪奔忙,凝作原油亮丽墨,写就英雄传奇千载镌刻;戈壁黑土,热酷寒极踏破,紧握刹把无敌手,铸成巍峨丰碑万众心仪。”(《铁人铭》)足见作者遣词造句的功力。尤其最后一句,作者用四字、六字、七字、十字依次推去,气象壮阔,对仗工整,平仄考究,文辞灵动,既有骚赋风骨,又得骈赋神韵,写出了铁人的精神气质,很感染人。而两赋中这种对当代生活的精彩提炼和准确还原,几乎比比皆是不胜枚举,让读者体悟到了汉文字的独特魅力,也让人感叹作者的古文功底好生了得!
  赋体文是我国历史的文化痕迹。中国之所以产生辞赋文化,是国人历来有“铺陈今之政教善恶”的需求成就的,因而赋的要义之一就是“体物写志”,表现宏大的精神内容。尽管中国古赋侧重格律、体式、意境、语质和汉字表现力,但赋文化从来都更重视鉴赏、传播和认知的普遍性,赋家在作品中表达的强烈情感与深刻哲理,才是赋的灵魂。《大庆赋》和《铁人铭》的价值,恰在于此。虽然作者用辞华美,极为绚丽和精彩地反映了大庆的历史与现实,塑造了铁人的形象,但两赋中更为令人动容的,是作者的思想高度和知性光芒。可能是作者多年担任领导者的原因,两赋在表现社会进步的积极意义、创造精神和共产党人的责任感方面,具有特别的风采。为大庆作赋,赋由何来?当年的艰苦环境已不复存在,会战街、地窨子,如今已是一片繁华。能让人忆起大庆石油会战的物品,大多成了文物,进了纪念馆。但是,有一种东西却始终珍藏在人们心中,它不因事物表象演变而沉没,也不因时代前进而落伍,那就是为作者津津乐道、跨越时空的大庆精神。忽培元在《大庆赋》中,写活了一个城市的“魂”,让人为国家创造了巨大物质财富的城市而感动,为爱国、创业、求实、奉献的大庆精神而感动。而大庆精神在典型化、人格化以后,就成了铁人精神。作者在《铁人铭》中讴歌铁人精神,使得两赋有了内在的连接。铁人精神的内涵十分丰富,是“为祖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以及艰苦奋斗、科学求实、不计名利、埋头苦干等种种德行的综合体现。在大庆,铁人精神已家喻户晓,成为大庆人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行为准则。《铁人铭》以一个政治家的胸襟,歌颂了铁人,叙述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和集体,在实现自己崇高理想和奋斗目标时的势不可挡的意志。在作者笔下,铁人精神是一种奋发进取的力量:“历任公仆自觉兮,效尤余康高风;多少德民启民兮,科技创新犹酣;队伍跨出国门兮,沧海扬帆鹏程;红旗猎猎鲜艳兮,二次创业恢弘;铁人队伍豪迈兮,代代高歌猛进!”忽培元令人信服的述说,让人觉得铁人虽逝,但大庆还有成千上万个英雄,他们一代接一代,在党的领导下进行着二次创业,让大庆精神、铁人精神继续发扬光大,因而表达出了一种不可多得的思想力量。
  事实上,每一种文学体裁都有它自身的价值、存在的理由、表现活力以及传衍力,关键在于其内容是否适合那个时代与社会文化的生产力。我看到,现在作赋的人已逐渐增多,这表明国泰民安,际遇和谐,人们需要于盛世中创作的盛世文化。值得一提的是,作为赋家,不仅要对五千年的中国文字精雕细琢,而且还应有“包举宇内之心,吐哺八荒之志”,写出宏大的意象和深邃的内涵,这才是赋文化的价值所在。也恰恰在这一点上,《大庆赋》和《铁人铭》的创作,显然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http://blog.sina.com.cn/baiyuanshuwu

http://blog.sina.com.cn/baiyuanshuwu



4#
 楼主| 发表于 2015-2-12 00:35:59 | 只看该作者
学赋笔记
   陈逸卿

   余于现代白话文学之汪洋中,目倦而神疲,故尝试以古赋体写意寄情。喜其清雄雅正且形制多以精简短章出之。余非为复古者,知学养尚浅,以一己之力复之何易耶?仅于形色匆匆之众生中,为己为人寻一方可供休憩之所罢了。至如文以教化余弗敢称焉。
多有青年为赋者致函于余或登门以俟指点。其所能助者实微忽微矣。余尝于其赋文后朱批:“学赋,无他,唯读书是也。读百篇《古文观止》并汉魏六朝赋作自精进有日矣。”诚然,百篇若能谙熟于心,道得先入,取法有自,行笔辄可纵横无碍。夫文道主神,文辞主情,文气主篇。清学者陈廷焯有言:“正其性情,温厚以为体,沉郁以为用,引以千端,衷诸壹是。”此学古为文之本原也。
所谓读书习赋,必以学古为先也。唯此,始能渐除结习。“结习”为佛家语,即世俗之积习。维摩诘有“结习未尽,花着身耳;尽者,花不着也。”以此借指作文之俗气及习气。若“千城”“百城“赋者每以广告语出之,山川地理,物产人物,一路赋去,徒有山河表里耳。余以为以向雅之心养性,以无为之意属文,以自然之情造语,其伸手当可不凡,“花”亦自不着身矣。盖中国文学之源,乃为诗骚歌赋唐宋古文。不发之焉流之,不法之焉传之,不仰之焉取之?
而今之初学者未窥门径之一二辄以创新标榜,观其赋文白杂沓,以为“新”则顺乎潮流,适应时代。盖新词与旧词固无高下,因所造意象不同始分别雅俗也。倘新词汇已为大众口头之陈言,自不堪取之。国语词汇若高山大河能取而入者必经文心千择焉。赋若佳人,虽绮罗著身不当有脂粉气,顾盼之间自有兰气翾风。赋体本为大雅,敦煌传世有“俗赋”一种,其大俗大雅,民间庙堂各有体格罢了。唯陈言之务去,戛戛乎其亦难哉。《南史 . 张融传》:“融善草书,常自美其能,帝曰:卿书殊有骨力,但恨无二王法。融答曰:非恨臣无二王法,亦恨二王无臣法。”此真颠倒之谑言妄语。然于书家张融可,于我辈辄非可也。
孟子曰:“我非尧舜之道不敢陈于王前”,大文学家韩愈非三代之书不读,文以载道自成千秋楷范。原道,征圣,宗经乃中国传统文学之正统。“玄圣创典,素王述训;莫不原道心以敷章,研神理而设教”。贾谊之《吊屈原赋》悲怀郁勃,慨当以慷。“国其莫我知兮,独壹郁其谁语?凤漂漂其高逝兮,固自引而远去。袭九渊之神龙兮,沕深潜以自珍。”《易》曰:“鼓天下之动者,存乎辞”,辞之所以能鼓天下者,乃道之文也。今有赋者以西方美学为典据,以黑格尔叔本华为义理,赋而铺之亦中亦洋,其终不识宗经载道为何物也。夫道乱则文格必卑,道弱则文辞必轻。故《文心雕龙》曰:道心唯微,圣谟卓绝,墙宇重峻,而吐纳自深。譬万钧之洪钟,无铮铮之细响也。
赋本原之于骚,文辞雅丽为辞赋之宗。其沉郁顿挫之气乃文学之命脉也。而文之气必以雄浑苍莽胜,无论孟子,司马迁抑或杨雄,相如,王粲,曹植其行文之精处全在于使气。其气骨雅健无不披靡。而得气者多为天授,而后天蓄养亦可充之也,故为文者必先养气而后作。诚如前人所言:文之气也若久雨初晴,登高而望旷野;如楼俯大江,独坐明窗净几之下而远眺;如英雄侠士,裼裘而来,绝无龌龊猥鄙之态。我有《苍鹰赋》一篇可谓赋之诗,诗之赋也。其使气,造境,用语聊可一诵。附下供诸君一笑耳。     

“茫茫翰海,猎猎罡风。天开俊羽,一骋鸿蒙。苍崖奋雪,大野凌空。形托岩阻,翮振崇巅。擅火德之炎精,以淬玄爪;敛金刚之元气,得锐精眸。风霜激励,抖肃羽而东翥;雷霆板荡,纵幽壑以西游。天光明转,翻昆閬之玉阙;关河新霁,饮雅鲁之碧流。若乃大阳朗照,磨铁喙于断崖;阴风怒号,拔旧羽于荒陬。插双翼之寒刀,横劈玄浪;带孤喙之利剑,纵敲岭丘。截秋雁于青渚,擒狡兔乎野皋。于是见黄云而狐走,闻骤风而鹿逃。岩岫春暖,海岳云轻。过松林以舒翼,驻碣石而临风。雄腹尝饱,戏村鸡于陌上;擒技每成,纵羚羊于草中。藐李广之响箭,笑可汗之角弓。平沙万里,胡马风高。寒烟迷断雪塞,利鏃穿透兜鍪。血染夕阳,冰裹战袍。伤指爪于苍狼,折膀翅于天骄。劲翮滴血,銳目凝寒。仰首欲奋千仞,回眸意夺九天。”
赋既原之于诗骚,故音韵节律意境章法必当有所依托也。余以为学赋者当先学以诗骚而后为赋则能得规矩于其中。对偶,声律,意境无不从诗中得来。余十数载学诗其后再为新文学直如鸟有双翼。能为旧文学者无不可为新体裁也。余所作现代散文,辞赋碑记人尚能称雅,殆皆得之于学诗焉。
文 章 赋
重阳山人

         文章者,乃文字组合之技术也,非一日之功,乃积累所成。积累者有纵横之向,纵者博古,横者通今,非博古无以厚蕴,非通今难成深刻。积累着亦分间直两获,间接者,一切阅读或道听途说之汇总。直接者,眼、耳、鼻、舌、身一切亲历之合成。取之有道方出之有路,若融情融理融志,融灵感于导航,则笔下有物,如神驭风,风过花成。
     文章者,乃作者之心血也,为一字一句,搜肠刮肚,颠倒不寐。为一平一仄,春蚕到死,蜡炬成灰。其貌其行,犹愁犹痴犹病犹狂,一吟双流,二句三年。不仅风花雪月,更承忧国怜民。文人之良知,当天下效举。
     文章者,不可浮华虚空:读之无物,品之无味。有声无泪,无病呻吟。不可生僻晦涩:矫揉造作,故作高深。费尽猜琢,不知所云。如此行文,皆如风过耳,不留余韵。欲文章千古,非情动于衷不可,言他人欲言则不能言,揽共识,启心智,如妙景眼前一亮,似洪钟耳畔悠鸣。
     文章者,如是做人,人者,一步步积成人品。文者,一篇篇堆成风格。人直则文刚,人逸则辞华,文如其人,各领风光。文有一长,偏怜苦难。凄惨经历,常成宠眷。堪称,苦难者,财富也,此掩窗而彼张门,天生我才,终有所出,真乃天之公也。悠悠,万千说辞只为花,良言一句乃文根。曰:常读胸中有本,常写笔下生花。切持悉!
                      ------------------------------------
                               论今之辞赋
                  吾观今日之辞赋,鲜有上乘之作,大抵洋洒千言,不工不整,极奢美之词,穷铺砌之能,句读之粗鄙,韵格之疲软,不营营斟酌,反自谓名篇,诩以嘉文。陈觞滥调,毋能出新,上未秉古风遗韵,下难举今体先例,杂糅不成以致窠臼,广博不实而为笑谈。相如《上林》,左思《三都》,莫不洞穴古今而作,殚精竭虑以成。反观今人,得赋学皮毛而妄自称尊,有浮华之基则立派学林。举复兴之名而未有复兴之实,作百赋之辞而真谓百赋耶?

    夫作赋,首在体制,文律骈骚发乎情,大小造言言乎志,式不同而腾文有别,形六分而言构殊异。至于行文,则承体例之精皓,徐引经论以立其意,简述征貌而概其髓,使韵格合契,情发乎自然。遂铺采摛文,体物写志,既表绮靡之词,亦达浏亮之意。纵览全文,不溺于声律而呈矫揉之相,不臆于藻饰而显繁缀之态。描物有清新淡雅之仪,绘域含开阖祥瑞之气,撰文存迤逦遐思之奇,赋诗表华硕耀彩之意,若此赋成,可谓世间美玉也!

    嗟乎,今人作赋,致骈偶而句式不工,谐音律而华章不齐,引典籍而立言不精。徒有金玉之表,尽失嘉文之韵。更甚者,体例不明而以杂文充赋,古文稍通而借国粹罗名,此诚赋界之殇也!小子无知,著此妄论,叨扰诸君视听;惟愿赋学,承古通今,扬尔才俊风情。
-------------------------------------------------------
金学孟 赋论
古之为赋者,多“歌”与“颂”,媚俗以欢、自我陶醉、风花雪月、吟风弄景、阳春白雪等等,或歌美女、美景,或颂帝王将相……少有民声、民情,于是乎,随社会发展之趋势,赋之于当今,已然大有穷途末日之暮象。如何将“赋”这一中国古典文学之瑰宝再重返文坛,烁烁其光,继承发扬并顺应于时代,赋予新的生机,这——才是现代赋者最最值得深思的首要问题。

  窃未曾学过名篇,也未曾专研过某种文体、某种写作方法,只是喜欢随心所欲写点什么,信手写来,胡乱感叹,未曾有过任何章法。诗词歌赋无所不写,虽无古贤之能事,却也乐得心旌飘荡、悠哉幽哉,其乐无比。不拘任何形式,将古今结合混揉一团,制造出自我劣品,抑或说垃圾产品吧。这,也就是如今人们说的“个性”表现吧。愚曾读《兰亭集序》,明羲之揉情景与感慨之中;也曾学《前(后)出师表》、《前(后)赤壁赋》,悉孔明为时而作之用意;也曾.....尽管所学黍粒,终于窃得文为时而用之唯一,超时之虚空、虚妄,必荒诞;应时而为之,必得荣,必富生命,必可延衍新的更生。屈子之作流芳千古,何在?人民性!树人之品尽管深奥,仍名,人民性!

  愚以为:为时而笔,一论可得真;为民而呼,一纸可得喜。为弱者呐喊,必将得永生,纵便无甚华丽笔,终于为众生有益;为豪强献媚,仅讨奢糜欢,任你有万般能耐,终于为众生所弃;失去人民、忘记读者,无异于自戕!一观点、一事件、一景物、一男女、一灵犀、一忧愁、一悲喜、一概叹……惟应时与民所用,方使“赋”得之于永生。任任何大家力作,离开民众,等于树木离开水土,成其为枯木朽干,短瞬间即灰飞烟灭,因其太阳(民众)之光芒定灭之于瞬间火花之后。此乃任何为文者之要义。有自造桎梏者,有自掘坟墓者,有自陷园囿者,有自入囹圄者,有……等着吧,您的“光辉生命”即将终结。自以为是,不看受众、自得其乐者,你惟存于虚无缥缈间!

  愚不擅繁赘冗长之枯燥,仅此以案,望众大方之家校正蕙赐兰麝之香。

  牵衽散人金学孟荒诞于2006年4月3曰晨

------新体辞赋论(金学孟)

夫人随情异,物随境迁,日出东方,云落西边,风雪雨霜,物候自然。盖阴阳之交合,日月之相见,固乃天数之定焉。而其言语之造,字句之选,弘博丽雅,庸俗平淡,皆于智识之畴,尽在修为之间。文体之择,华章之变,承袭之取,拓新之展,当为喜好之用,亦有作恶之嫌。是以,博采昔日之精,揉纳今时之灿,融古今为一炉,并金玉而新颜,如伊尹之烹饪,若东坡之珍馔,鱼禽菜芷,刀俎操案,高艺以熘,奇技而煎,美味佳肴,睥睨辄涎矣。
    尔乎丙戌之初,辞赋新绽,说三道四,各持己见,指手画足,鼎沸褒贬,或言无古风之博雅,或言有现代之词苑,或言失典故之论证,或言增浮躁之平凡。或称不伦不类,或谓不值一谈,或辩发展必然,或斥八股再现。究其之所在焉?乃不解金屋之风情,既惑于玉肌之迷乱。方其以《诗经》之辞藻,比《楚辞》之语言,置李斯之《逐客》,对张衡之《归田》,瞻渊明之《闲情》,比袁枚之《随园》,何如?况乎子安之滕王阁,与今日之重建,子瞻游之赤壁,与而今之江岸,始皇祭之独尊,与时下之泰山,武穆之金沙滩,与黄河之目前,千年风尘,百岁烽烟,日新月异,天地变幻,既或仿古,亦采新技也。惟光岳之楼,斑鬓不振,气息奄奄。尔乃神州古迹,修葺连连,耳目一新,大抵翻建。而翻建者,尽模古貌以为怀,融时风而新靥。所筑用料,木材新砖而已。
    新辞赋者,当如是焉。古体为材,词汇为砖,谋划取古,词语新嵌,运筹于人,谋略新篇。至乎古之句句以典,当如伸延,全弃则空泛,间插当为艳,字句斟酌,骈俪并散,有散有骈,互为驾辕。如斯著述,或有芬蕙,或生馨兰。是故,万望莫如愚之散漫,挥毫一气,付之一键,发出则成糟粕,收回则已为晚。

-----------
新赋论
                                                                   劳燕
   

      国运兴衰,人文必应。社稷陵替,奇葩归隐;信威高树,瑰宝焕煌。
      赋为文体首,实庙堂文化、典雅文学也。承民族和谐之神,传中华韵律之美。
      赋为古诗流,肇渊于楚辞,鼎盛于汉魏,骈俳于六朝,格律乎大唐,文散于两宋,衰落于清末,匿隐于建国。改革开放,古文渐起,千禧之后,新赋始兴。
      文化之专制,致国学之不振,止抑辞赋之几绝。引研究于创新之途,导学术于教学之用。拯骊珠于溺沉晦暗,奉圣皇于正位至尊。继汉魏之绝业,风潮澎湃;承唐宋之余响,气势磅礴。
      新赋之境,推陈出新:自然清新,意境高远;铺陈流畅,义理平实。神韵飘逸,悦性怡情。铺为事,典为伸,抒为骨,势为本。骈主散辅,互为驾辕。
      辞赋三要,形神魂者也:骚汉骈律文,格律形式耶;豪婉蓄超远,气势神韵也;仁义礼智信,灵魂精神焉。
      评论批评,亦系此三也:析格律形式,传统传承;解文采气韵,风格意境;剖灵魂精神,思想义理。
      笔涌风雷,情洒纸墨。写人述事,栩栩如生;咏物劝世,启迪盈怀;揽胜探奇,妙笔生花;箴言警句,联珠缀玉。含今茹古,吐云气于天外;撷秀佩腴,生珠光于字间。易懂易记,面社会之广阔;雅俗共赏,葆青春之久长。
      水无常形,文无定法。内容形式,相辅相媲。与时俱进,竞秀群伦。哀戚颂扬、抒情释理,各随其宜;豪放婉约、敛谧疏朗,不拘一格。形式手法,尊古而不泥古;流派风格,崇规而不蹈矩。兼容各种流派,百花齐放;包涵不同风格,共创繁荣。注入现代元素,提炼警句箴言。以骈为主,骈散结合。提倡押韵,唯不强求;换韵半韵,随其所宜。字笼瑾瑜,采河山之灵秀;文舒斑斓,焕日月之辉光。异曲同工,齐兴雅学;殊路同归,共扬国风。文之生命,决于受众;词之发展,约于时空。
      文以载道,真我中华人文弘恢之所在也;和而不同,实我民族永继之所由焉。赋家居人文之渊薮,握精神之杻机,当导风化俗,澄澈天下。不惟铺采摛文,雅颂升平;尤须体物言志,化世醒物;更当导引彼岸,俯仰精神。屈子情怀,铁肩道义。三立不朽,俯瞰大千。生命草就,翩翩华章。信义耸立兮,麒麟迎迓;赋气氤氲兮,凤凰来仪。大度容人,平直做事。推己于人,爱人如己。以明月之怀,坦对言论;以清风之情,淡看利名。为天高兮,广大容纳万物;为地厚兮,承德哺育生息;为胸博兮,招贤开创伟业。
      四海之内,皆为兄弟;八纮之中,俱是鹡鸰。君子在德在心、于情于理;文章承育承化、担义担纲。作圣贤文字,入雅士清流。和谐圆融,上善于仁。万涓海瀚,大气浩然。忌粗言恶语、攻讦慢骂;倡细雨和风、辩论商榷。勿喜逢迎之语,忌绝针砭之言。倡流派之创新,抑孤芳而自赏;倡赋辞之评论,抑溢美与捧扬。文人相轻,此小儒之狭隘也;学者互赏,诚硕师之雅博焉。勿较俗儒之庸昧,勿争石光于须臾。分裂俱败,单枪匹马事业险;团结共荣,众人拾柴火焰高。
      汉风浩荡,弥漫寰球。中华国势,平原拔岳;民族声威,瀚宇悬阳。泱泱兮大唐气象,巍巍乎天朝神威。天下大同,此中华千秋理想也;世界一家,实人类未来大势焉。文章合为事而著,歌诗合为时而出。道儒哲学,经纬天下,纲目人间;韩欧文风,实用社会,津渡朝野。思文宗主,继往开来。心涵隽永,胸昭日月。
      新赋创作,当胸襟宏博:大历史,俯瞰天下大势;国际性,放眼人类未来。正本清源,辉映天地;高境超迈,葱茏历史。宏辞吞吐,九天訇开阊阖;大赋纵横,万品仰拜冕旒。日行中天,普照人间;春风雨扉,广泽世界。心雄四海,气盖九宵。继前贤之神伟,掘国学之精深;扬仁礼之浩大,志寰宇之化成。观赋雨之滂沱,再造气象;抒胸襟之广大,卓尔不群!
      神州云蒸,辞才风起,东方霞蔚,赋彦云拥。大音大思,呼群贤之毕至,大爱大气,引少长之咸集。众彦和谐聚咏日,中华辞赋磅礴时.

------------------------

辞赋复兴论

兰亭逸士



神州云蒸,辞海涌澜浪;东方霞蔚,赋坛起风云。国运兴衰,人文必应。社稷陵替,奇葩归隐;信威高树,瑰宝焕煌。赋为文体首,实庙堂文化、典雅文学也。承民族和谐之神,传中华韵律之美。

赋为古诗流,肇渊于楚辞,鼎盛于汉魏,骈俳于六朝,格律乎大唐,文散于两宋,衰落于清末,匿隐于建国。改革开放,古文渐起,千禧之后,新赋始兴。拯骊珠于溺沉晦暗,奉圣皇于正位至尊。继汉魏之绝业,风潮澎湃;承唐宋之余响,气势磅礴。浩海扬波,广宇飞霞。网络载承,交流弘扬之宝所;报刊推动,振兴广化之平台。零七洛会,赋坛涌雷。扭转国学之不振,止抑辞赋之几绝。引研究于创新之途,导学术于商业之用。报纸推波,金声震于四海;杂志鼓浪,雷鸣憾乎五湖。辞才风起,赋彦云拥。
国学复兴,艳阳冉升于东方;赋韵再起,彦俊雅集于华堂。切磋写技,阳阳乎如沐春光;点评文采,熠熠乎似染朝霞。浩浩兮,高风漾于云际;泱泱兮,大潮席乎海涯。辞赋复兴,古道法式,新颖内容也。踵承楚汉,取风骨之清冶;沉郁顿挫,崇含蓄与蕴藉。夫唯开学养正,溯源继法,方能吐纳自深,春芳自秀也;若妄言革新,乱树旗幡,必致经无所宗,言无所属焉。辞赋三要,形神魂者也:骚汉骈律文,格律形式耶;恢弘超迈远,气势神韵也;仁义礼智信,灵魂精神焉。新语之境,推陈出新:自然清新,意境高远;铺陈流畅,义理平实。神韵飘逸,悦性怡情。铺为事,典为伸,抒为骨,势为本。骈主散辅,互为驾辕。“笔涌风雷,情洒纸墨。写人述事,栩栩如生;咏物劝世,启迪盈怀;揽胜探奇,妙笔生花;箴言警句,联珠缀玉”。“含今茹古,吐云气于天外;撷秀佩腴,生珠光于字间”。易懂易记,面社会之广阔;雅俗共赏,葆青春之久长。水无常形,文无定法。内容形式,相辅相媲。与时俱进,竞秀群伦。哀戚颂扬、抒情释理,各随其宜;豪放婉约、敛谧疏朗,不拘一格。形式手法,尊古而不泥古;流派风格,崇规而不蹈矩。兼容各种流派,百花齐放;包涵不同风格,共创繁荣。注入现代元素,提炼警句箴言。以骈为主,骈散结合。提倡押韵,唯不强求;换韵半韵,随其所宜。字笼瑾瑜,采河山之灵秀;文舒斑斓,焕日月之辉光。异曲同工,齐兴雅学;殊路同归,共扬国风。“文之生命,决于受众;词之发展,约于时空。”古奥辞赋,亦为流派,对机方用,不求强修。立足创新,以博采为支点;面向大众,以认同为桥梁;努力推广,以普及为目标。“由懂为喜,由喜为爱,壮大队伍,繁荣创作”。
文以载道,真我中华人文弘恢之所在也;和而不同,实我民族永继之所由焉。赋家居人文之渊薮,握精神之杻机,当导风化俗,澄澈天下。不惟铺采摛文,雅颂升平;尤须体物言志,化世醒物;更当导引彼岸,俯仰精神。屈子情怀,铁肩道义。三立不朽,俯瞰大千。信义耸立兮,麒麟迎迓;赋气氤氲兮,凤凰来仪。大度容人,平直做事。推己于人,爱人如己。以明月之怀,坦对一切言论;以清风之情,淡看所有利名。为天高兮,广大容纳万物;为地厚兮,承载生长万物;为胸博兮,招贤开创伟业。噫!有德者王天下,合道者行世远也。
四海之内,皆为兄弟;八纮之中,俱是鹡鸰。君子在德在心、于情于理;文章承育承化、担义担纲。作圣贤文字,入雅士清流。和谐圆融,上善于仁。万涓海瀚,大气浩然。忌粗言恶语、攻讦慢骂;倡细雨和风、辩论商榷。勿喜逢迎之语,忌绝针砭之言。倡流派之创新,抑孤芳而自赏;倡赋辞之评论,抑溢美与捧扬。文人相轻,此小儒之狭隘也;学者互赏,诚硕师之雅博焉。勿较俗儒之庸昧,勿争石光于须臾。分裂俱败,单枪匹马事业险;团结共荣,众人拾柴火焰高。
阴阳道合,义利相兼。文化需经济为载体,商业需文化为引力。二者联姻,相辅相成。商业运作,振赋风于社会;灵海沉潜,构文韵于书斋。然君子好财,取之有道。忌恶意炒作、夸张吹捧;勿唯利是图、取宠邀功。
汉风浩荡,弥漫寰球。中华国势,平原拔岳;民族声威,大宇悬阳。泱泱兮大唐气象,巍巍乎天朝神威。天下大同,此中华千秋理想也;世界一家,实人类未来大势焉。文章合为事而著,歌诗合为时而出。道儒哲学,经纬天下,纲目人间;韩欧文风,实用社会,津渡朝野。思文宗主,继往开来。心涵隽永,胸昭日月。“宏辞吞吐,九天訇开阊阖;大赋纵横,万品仰拜冕旒”。日行中天,普照人间;春风雨扉,广泽世界。新赋创作,当胸襟宏博:大历史,俯瞰天下大势;国际性,放眼人类未来。
    众彦和谐聚咏日,中华赋海磅礴时。继前贤之神伟,掘国学之精深;扬仁礼之浩大,志寰宇之化成。大音大思,呼群贤之毕至;大爱大气,引少长之咸集。观赋雨之滂沱,再造气象;赞胸襟之广大,卓尔不群!心雄四海,气盖九宵。正本清源,辉映天地;高境超迈,葱茏历史。

注:
本文主要参考和吸收了张友茂《辞赋骈文创作的立意、行篇与律韵说》、《辞赋骈文与诗歌的抒情方式》、《中辞网序》、《关于当今中国辞赋文学批评观与革新论的纷争之简析》,金学孟《新体辞赋论》、《现代辞赋、骈文的运用》,潘承祥《中华辞赋报发刊辞》、《中华新辞赋选萃》第一卷序一,陈逸卿《中华新辞赋选粹》第一卷序二、《文人》、《丈夫》,梁思波《辞赋断想》系列,刘永成《宇宙家园笔絮》、《辞致中赋联团队》、《中赋报发刊辞》、《与赋界诸君勉辞》,孙五郎《践行扬骈弘赋推展盛世华章》,杨纪伟《律赋的创作实践与启迪》,以及王泽生等人文章,以对辞赋这一国学瑰宝的复兴试进行探讨,请广大辞朋赋友批评指正。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f9cc010100gkcz.html                                               

------------------------------------
门 外 谈 “赋”

      资料载,我国自宋以后,辞赋大衰,悠悠八百年,元仅有马祖常的《伤己赋》、朱德润的《幽怀赋》,明仅有何景明的《忧旱赋》,清仅有袁枚的《秋兰赋》称名。
      而自上世纪初的新文化运功以来,直至改革开放前,除杨朔的《茶花赋》、峻青的《雄关赋》等以白话文,现代“赋”体文见称于世外,骈体辞赋几近绝迹。           
      新千年以来的数年间,中国文坛春光明媚,百花争艳,而骈体辞赋竟呈“一枝红杏出墙”之势。
      愚观今日赋坛,潘承祥君有胆执言,颇具强悍能为之气;金学孟君敏捷而多产,能征惯战;周晓明君儒雅且平和,温文善处。
      张友茂君善呼唤于社会各界人脉,深工辞赋学养;魏明伦君以灯谜征答和《二滩赋》等成名,人称文坛“怪杰”。
      尤可嘉者,金、周、潘,袭既往文馨,开赋网先河,分别领办中辞网、中国骈文网和中华辞赋网,构筑了当今赋坛三大网络平台。
      此五人者,有辞赋和创业之能,而无“拉大旗作虎皮”之讥,诚足谓今日赋坛之“五虎上将”也(此流俗之“口碑”,而非妄自称尊的自封、自号,更非史家定评于丹青之雅)!
      骈体辞赋,作为中国今日文坛的一枝老树新花,必将秉中华崛起之强势,开放得更加多姿多彩。
      然愚意,诸君能文之志可勉,而动辄“王霸”称尊,其山堂大佬之气(此非荣耀,适足为士林耻笑之柄耳)则殊可以休矣!
      潘君以为何如呢?


杂文赋
槐山
杂文者,一如“杂烩”之文也。其形散杂,看似海阔天空;其言犀锐,势可入木三分。或曰:戈鍦[1]林林,杂文若其短小;刀剑总总,杂文犹厥袖珍。匕首、投枪,周氏之喻;鞭挞、规诫,或如郢斤。其虽非鸿篇而见微知著,本“暇豫末造”[2]而四两千钧。
杂文有刺,味亦如药,或苦或辣,或火或文。杂文在目,可见孔窍:假恶愚陋,真善智仁。良知未泯者,披之而生发诫惕;思想麻木者,则置若罔闻;胸襟豁落者,闻其过而匡之;薄夫嚣顽者,逆于耳而尤矜。故,执著之辈,弄杂文而不遗余力;王孙旗胄,视杂文若仇雠溺焚。昔日神州,道路以目;颂声独亢,杂文绝尘。大小刊物唯“梁效”,举国咸讨“三家村”。时至当下,杂文终有立锥之地;“主旋”之外,稍许拂逆之音。然则,鸣则鸣矣,鸣而乏果;刺则刺矣,隔靴无痕。于是乎,国人窃度:庙堂咨政,何不求诸杂议?有人或詈:“营杂文者绝非良民”[3]!褒贬之间,尽彰向悖,玄素判然,晦明两分。
我域杂文,肇于先秦两汉,魏晋南北,衍至繁欣。唐宋广言,杂文少羁;明清酷烈,杂文声噤。容杂文之雅量,治世始有;抑杂文之禁忌,宵小之心。封建国祚,阴毒秽暴家天下;浩繁卷帙,经史子集杂是金。《邹忌讽齐王纳谏》:“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讨武曌檄》:“一抔之土未干,六尺之孤何托?”《捕蛇者说》:“孰知赋敛之毒,有甚是蛇者乎?”《桑维翰论》(王夫之):“谋国而贻天下之大患,斯为天下之罪人”。劲士之言凿凿,但为社稷与黎庶;权贵闻之而暧暧,不过一己私利之因。比干赤心遭剖,殷鼎终毁;玄成[4]之谏被纳,幸遇明君。
杂文之为,当椹质[5]昭然,矢无虚发;刃中肯綮,以理服人。杂文固杂,杂而不芜;内容虽散,散而凝神。感应之神经,攻守之手足(鲁迅语);攒旨于纵横,焦聚而如昀。上乘杂文,犹照妖宝鉴而毫发毕窥,檄文激薄[6],但力透纸背而字字千钧;警世杂文,犹无烟烽火;针砭杂著,乃振聋正音;调侃杂文,诙谐幽默;知识杂文,五彩缤纷。杂文亦有赞者,但却多如老干之油颂,对口之歌德;不啻自宫成宦,无异邀宠货春。
杂文当有骨,无骨不立;杂文当有肉,无肉不馨;杂文当有魂,无魂不灵;杂文当有采,无采不彬。骨者,浩然正气,铮铮之象;肉者,素材丰富,广征博引;魂者,思辨敏捷,敷演妙有;采者,雕龙如绘,丽则情文。
杂文忌泛浮:天马行空,避实就虚,不疼不痒,缺脊少筋。杂文贵含蓄:指桑骂槐虽为常套,避免直刺,但撼其心。面仇敌,横眉冷对,斧钺相向;对同胞,无花蔷薇,仅作砭针。乱季祸烈,杂文如兵;“盛世”歌亢,杂文目冷。世少杂文,非为尽美;畅言无忌,始彰政敦。
呜呼!为文先为人,为文之道;言无罪、闻足戒,方为大度宽仁。杂文之兴衰征人间气候,百卉竞绽始日丽风熏!
2012.02.25与师院玄类斋

《作协赋》

                 
--赠中国作家协会



  张君同辉热衷于写作,尤爱散文、诗歌,庶民竞爱风雅,宦达稀以翰墨,余感其志,为作协而赞歌,捉襟之辞,骈俪之拙,涂鸦而赋曰:


  鸿蒙递进,结绳为纪;礼教肇始,文字遂辟。从事于作文者,咏天诵地;辞令于史册者,录直载曲;匡正于风气者,扬善抑糜;谏议于宫闱者,启智明理;纵横于四海者,远恶近义;捭阖于五湖者,取道弃畸;有为于生息者,握瑾怀玉;无为于社稷者,沆益瀣利;游侠于山川者,醉色迷奇;憧憬于日月者,采光擎炬。尔乃凡作家之情绪,悠然乎激情,陶醉于心悸,或澎湃钱塘之潮而勃发,或凝聚狼毫之端而浪迹,或抒发长风之豪而挥洒,或裣衽瞬间之灵而驰驱。心沉沉而低吟,神昂昂而高语,志威威而扬眉,情洋洋而吐气。歌民之所欲歌,斥民之所欲斥,写民之所欲写,弃民之所欲弃。颂我民族美德,唱我中华迤逦。上策亲民,下则和煦;远近达道,安则富裕;进退连还,强则凌虚。和谐所寄,泰来否极;方向所在,东方屹立。作家之能者,弘扬道义;作协之责者,国民希冀!


                                              山东布衣.金学孟.2008.04.27.午后.草拙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0081bb7010096fg.html


《博客赋》【作者】金学孟
 
  网上文字,心灵家园,荟萃灵气之地,凝聚思想之栈,包容四海之博,记录五湖之灿。集天地于方寸之内,囊宇宙于弹指之间,驻飞碟于保存之际,冲宇航于视频之瞻。稼穑人交流天涯客,行船工飘扬五洲帆,白眉翁豪兴键岁月,美少年求知解方圆。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沉吟思索,鞭挞黑暗。采馨香之幽兰,馈迷失之心愿,撷流芬之蕙草,付瞳眸之高远。兴兴乎纷纷而来,浩浩乎盈盈而还。

  夫敲击键盘,或讴歌人间兰芷,或唾弃凡尘蒿蔓,或沐浴春风得意,或淋漓夏雨之酣;或艰于蜀道之难,或勇于秦关之攀,或风剪杨柳依依,或月轮皎洁漫漫;敲击键盘,或面对邪恶无畏,或胸怀昆仑肝胆,或马上执戟疆场,或马下汉武挥鞭;或温柔桃花之乡,或人约黄昏之颜,或鸳鸯嬉戏之逐,或背道分飞之燕。思绪遄飞,心潮随物事而变,遐思横溢,世事皆洞达而安。尔其雷鼓响以振奋,雨铃鸣而行船,伫风口以磨砺,搏浪尖而锻炼,撕龌龊之魔网,碎污秽之连线,待孱弱以扶助,睥跋扈而征战,抱阳光以发热,处暗淡而灯盏。日灿灿而健步,云飘飘而果敢,雾霏霏而炬火,霞蔚蔚而齐欢。

  社会窗口,人世之舷,高处俯察,明天下之忧患,隰地仰视,觉沧海之桑田。治国必需,齐家定观,博取万世之经,客寓千益之绚。输民情于分秒之瞬,达国策于眨眼之旋,传中华文化于潋滟之寄,承优秀美德于新生之涣。黄龙腾飞兮,辐射于蔚蓝高天,凤凰浴火兮,涅磐于九州巑岏。博客泛泛兮,矗立于高山之巅,雅士云云兮,奔涌于江河之间。人心与天地同寿,祖国共穹宇齐安!

  布衣散人·金学孟·丙戌·庚子·丁酉

《辞赋班习赋赞》
                       众声
                                                                                             
    中华盛世重至,国学精艺乃驰。社会愈谐,天道逢时。凝思于今古,开卷于经史。大汉盛唐之景,重现于眼帘;妙词美文之赋,再兴于中辞。
      于是乎八方学子,南北汇聚;九州问道,东西贯通。求学于凝樱子门下,构思于互联网线中。聆书声之朗朗,赞雅乐之融融。何耻于下问,但求于新知。樱子之文才,始于私塾;国学之诗赋,恢于中辞。于是振臂呼,挥笔抒;法高论,兴一期。每周会聚于网,并肩求索于师。
      至若效法古今之贤,叹赏天地之文。我辈时空漫步,学海求新。学习之,慎思之,明辨之,感国学之功业;对比之,交流之,笃行之,修文化之典坟。中华国粹之脉,重于阴阳和顺;古代文化之荣,不出天地神人。于是人与天地合契,事与日月依存。文道法于自然,友情生乎温馨。至若诗于情,赋于真。兴时代之清风,抒丽藻之美文。观之于中辞网络,问道辞赋,风雷声动,颂言不绝于耳;英才居所,论剑华泰,云水波泛,赋文激荡于心。人人因辞赋兴而鼓掌,个个为盛世临而欢声。真乃文化繁荣之又一新春也!
      赞曰:
      中华辞赋意悠悠,千载时空付水流。
      多少文明成往事,豪情壮志写春秋。

-------------------
《赋赋》


白居易

     赋者,古诗之流也。始草创于荀、宋,渐恢张于贾、马。冰生乎水,初变本于典坟;青出于蓝,复增华于风雅。而后谐四声,袪八病,信斯文之美者。我国家恐文道寖衰,颂声凌迟,乃举多士。命有司酌遗风于三代,详变雅于一时。全取其名,则号之为赋;杂用其体,亦不违乎诗。四始尽在,六艺无遗,是谓艺文之警策,述作之元龟。……炳如绩素,铿若钟鼓。郁郁哉溢目之黼黻,洋洋乎盈耳之韶武。信可以凌轹风骚、超逸今古者也。今吾君网罗六艺,澄汰九流,微才无忽,片善是求。况赋者,雅之列、颂之俦,可以润色鸿业,可以发挥皇猷。客有自谓握灵蛇之珠者,岂斯文而不收。
-------------------------
赋赋
赠四弟霍少勇
所以赋者,不过文也。体物写志,铺才摛文。旧已略述,今又详陈。刺其本质,排比对偶;探其肌肤,罗列镶衬。描天地之英姿,绘城乡之丽婉。排山倒海,司马凌云固巧;玩字转文,左思洛阳亦纯。抛砖引玉,吐故纳新。采华夏之文采,织宇寰之华衣。帝追三皇,赋有九体。建筑鸟虫,江河云气;美女雅客,书画琴棋。三变之躯,青蛙无中生有;一理之道,汉赋鸡群立鹤。源于心,发于情;志于道,据于德。可俗可雅,不蔓不枝。一气呵成,佯狂虚傲色变;四韵流采,真才实学尽表。韵骈其外,情道其心。汝果学之,我有龙门。集汉字于诗心,养浩气于情魂。博采众长,炼百科于金笔;长流汝手,现万古之奇文。亦博亦专,自精自伦。百花齐放,中国文学兴盛;万家争鸣,神州艺术创新。静待四弟,惊艳美文。
-------------------

赋赋 并序
耕夫君仁
岁序庚寅,李月上旬,咸阳诗词学会嘱余讲授辞赋,余自知才疏学浅无任。一推二拖岁月荏苒,才看花开春艳,忽见木落冬深,旧事重提,情之殷殷。恭敬不如从命,爰搜集资料,华章侵寻,赏读白乐天、常法宽《赋赋》,唇齿流香溢清芬,眼前一亮,呵冻撰文,助讲座矣,续貂云尔。
浩浩乎!华夏文化,源远流长;诗词联曲赋,辉映灿日星。五岳齐耸兮,五峰凌嶒。绚丽多彩兮,亦秀亦雄。各言尽美兮,时有推崇。
悠悠乎!溯赋之源兮,始于诗经。以赋名篇兮,肇端荀卿。历经嬗变兮,贾谊大成。由诗而骚,由骚而辞,由辞而赋,以至辞赋并称。赋不歌而诵兮,有散文之形;含诗歌之韵兮,为文而造情;以铺陈之为主兮,间比兴之为能;讲究对仗押韵兮,宽巧之而精工;节奏抑扬顿挫兮,与诗歌之异同。
郁郁乎!赋之为体兮,溢彩流光。其源虽同兮,其流分飏。诗赋近乎诗而典雅兮,四言文约精良;骚赋擅含蓄而婉转兮,尚丽则而夸张;散赋铺采摛文体物兮,声律谐和而悠扬;骈赋骈四俪六虽有序,对偶排比却无妨;律赋四声相间声曼靡,八韵互重韵铿锵;文赋尚理失辞藻,重情以为常;俗赋浅白近似俚语,活泼不拘宫商;小赋玲珑意旨,文短蕴彰。
于是乎!赋自以降,文人踵承。古今佳什,异彩纷呈。屈子《离骚》兮,意味无穷。宋玉《风赋》兮,讽喻不平。楚辞一立兮,美文声隆。迨乎两汉,辞赋丕兴。司马之赋,博大恢宏,《上林》继承《子虚》兮,《长门》千金赋幸荣。张衡二体,比兴兼容,精思傅会十年久,求全苛备赋《二京》。枚乘《七发》,淋漓酣畅;子云《长杨》,雅洁分明。一门四班毓灵秀,两都大赋竞峥嵘。王粲登楼抒胸臆,爱国怀乡情尤浓。洎乎魏晋六朝,赋家迭出,名篇递增。曹阮嵇左潘向,创新意具特征;陆谢江陶鲍庾,推骈赋至高峰。《三都赋》令洛阳纸贵,《归去辞》成骚坛文宗。逮乎唐宋,赋声继鸣。科考取士,赋体变更。白李元宋,促律赋而盛行;韩柳欧苏,⑨,撰文赋而殚精。谪仙赋,启大鹏,大手笔,任纵横。牧之作,阿房宫,文彧彧,火熊熊。《秋声》诵《赤壁》,醉翁复坡翁,雅赡而浏亮,文赋永垂青。自两宋迄明清,辞赋继踵,三境难胜,赵唐王李,藻丽丰盈。呜呼!至于近代,式微曲终,时人谓之:“文学恐龙”。
嗟乎!否极泰至兮,冻解冰融,万木分绿兮,百花绽红。《光明》辟栏目兮颂百城;《辞赋》创刊物兮聚友朋。大纛高举兮吟帜擎;云集响应兮墨浪腾。弘扬国粹兮,重振雄风。开来继往兮,共谱新声。百家辞赋兮,光彩晶莹。赏读佳作兮,咀华含英。巴人染翰兮,绳武芳踪。一赋粗就兮,七言随从。
诗曰(鹤顶格):
诗国美誉圣人言, 词义明晰和韵妍。
曲海千寻勤探索,  赋山万仞苦登攀。
源泉有意砚田润, 远景无涯艺苑观。
  流水淙淙韶乐响,长歌阵阵郢声传11
注:①千金赋:司马相如《长门赋·序》:“孝武皇帝陈皇后时得幸,颇妒。别在长门宫,愁闷悲思。闻蜀郡成都司马相如天下工为文,奉黄金百斤为相如、文君取酒,因于解悲愁之辞。而相如为文以悟主上,陈皇后复得亲幸。”喻作品极有价值。②二体:一是体物,一是写志。③四班:班彪,班固,班超,班昭父子。④曹阮嵇左潘向:曹植、阮籍、嵇康、左思、潘岳、向秀。⑤陆谢江陶鲍庾:陆机、谢庄、陶潜、江淹、鲍照、庾信。⑥《三都赋》:西晋左思作《蜀都赋》、《吴都赋》和《魏都赋》,于是豪贵之家竞相传写,洛阳为之纸贵。喻作品很有价值而风行一时。⑦《归去辞》:陶渊明归去来兮辞。文宗:广受宗仰的文人。⑧白李元宋:白居易、李程、元稹、宋言。⑨韩柳欧苏: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⑩赵唐王李:赵孟頫、唐寅、王夫之、李渔。11郢声:喻高雅的作品。         
耕夫 君仁(君广仁)  咸阳职业技术学院教师
------------------
忧赋说

      余有志于赋者,已二载矣。倍感研赋之难,制赋之坚,兴赋之道长途漫漫矣。观今日之赋坛,赋人渐多,赋家星罗,余心甚慰也。然有阳则有阴,有得必有失。故而就赋学之兴,不免忧心忡忡耳。
     自百城赋出,千城赋继,则百人颂,千人传。一时之间,赋潮汹涌,颇有雨后春笋之势。其赋也,备受专家学者之推崇,奉为市赋之经典。此功此举,诚不可没。然百城赋者,并非篇篇珠玑,篇篇为范,学者不可不慎也。
      夫赋者,源于诗经、楚辞,虽经历朝嬗变,然无论骚赋、散体大赋、骈赋、律赋、抑或文赋,均为有韵之文。然百城赋者,韵者稀,散者众。更有甚者,非骈非骚非诗非古文,却冠以赋名,不免有不伦不类之嫌,诚可笑也。故有学者冠以“伪赋”以嘲之。若赋不究体式,则何为赋?譬如诗也,若非古风非律诗,则冠以律、古之名,则不免贻笑大方耳。如今,辞赋之作,骚、散、骈、律、文之体,一目可辨也。惜有或云音律协和之骈赋即为律赋,或云律赋既是骈赋。更有甚者以为骈文既是骈赋焉!夫骈文果是骈赋乎?骈赋果是律赋乎?夫骈赋、骈文之别,最不似之处莫过于有韵、无韵;最相似之处,莫过于句式也。骈文,骈赋,讲究骈四俪六,故而骈文有骈四俪六、骈俪、四六之称焉。骈赋与律赋者,虽有相似,实则不然。盖骈赋无有限韵之说,而律赋必讲限韵也,韵依八韵为正,其余则为变;且骈赋押韵灵活,可以一段一韵,亦可一段几韵,随文而转,未有定规;而律赋必是一段一韵,泾渭分明,此押韵之别也;骈赋乃有韵之骈文,句式以四六为正,或杂以三、五、七言之散句,以使句式不致于呆滞也;而律赋椐《赋谱》规定:律赋有发、壮、紧、長、隔、漫等句式,其发乃是题引发语之词,漫乃是散句,壮乃三言对仗句,隔者则不仅四六也,其对仗“轻”谓上四下六;“重”谓上六下四;“疏”谓上三下不拘;“密”谓上五已上,下六已上;“平”谓上四下四,或上五下五;“杂”谓上四下五、七、八,或上五、七、八,下四。此乃句式之别也。又骈赋音律有宽严之分,严式大致讲究对偶句句尾平仄相对;而律赋韵律谐协,声调亦成对仗,尤以偶数之字要求颇严,此乃音律之别也。骈赋以辞藻华丽,对偶精工、夸饰铺排为工;而律赋以音韵谐协、风骨秀逸为善,此乃
美准则之别也。骈赋之制,未有定式;而律赋之制尤以秦观律赋之论最善矣。秦论律赋之制,乃一段破题,二段承题,三段渐逼本位,四、五段实赋正面,六七段多用旁衬,或翻腾以醒题意;八段或咏叹或颂扬,此乃赋制之别也。今人制赋、论赋,或以律律骈,或以骈律律,窃以为不妥矣。然律赋古来形同八股,多有讽贬,以致衰落,而骈赋大为兴盛也。
      余尝见有号称辞赋“大家”者制赋,文尾注以某某段为ang韵,某某段为eng韵,某某段为an韵,某某段为ng韵,如此等等。夫韵者,若非平水,即可新韵,古不妨今,今不矮古,双规运行,定论以有。而为赋之韵者,非古非今,其为何韵也?况夫ang、eng之类,尚可自圆其说,其ng韵者,余仅见今人研习古赋,苦于古音之变而有此之注也。其如此之为,抑古有之,抑今有之?更无韵而称之为赋者。倘若屈、宋、相如之辈地下有知,则必叱之为异端邪说也。或有全篇四言杂以七言诗句入赋而屡屡赛事扬名,名列魁首焉。如此等等,诚乃病也。
      若观百城、千城之赋,皆极力铺排形胜、历史、人物、物产之类,事无巨细,皆穷极包罗之能事,纵然辞藻艳丽、层次分明,惜有千篇一律之嫌。其赋文之旨,十之八九皆为歌功颂德之媚辞耳。余初习赋文,受其毒害颇深也,幸遇岸人师当头棒喝,及时斧正也。若萃百城、千城之赋为一辑,则夸耀铺排之风,一赋胜似一赋,以至于夸饰太过耳。凡言历史,则皆云古追鸿蒙;言人物,则皆云才冠古今;言形胜,则皆云美如蓬瀛;言物产,则皆云名震乾坤。如此等等,不可备述。如此作赋,则与伶人同台吹牛何异哉?而《高唐》之讽、《阿房》之谏、《鵩鸟》之寓,何存焉?则岂是为文之道乎?古人云:“文以载道”,而道字何解?又载以何物?
      观今日之赋坛,赋赛连连,风起云涌,颇为壮观也。此诚传承、推广古赋之良机也。惜乎夜郎自大之流,以为赋者,古诗之流也,以为能为诗者即可赋,即可评赋,即可执赋坛赛事之牛耳。更有甚者,工于小说之流,亦名列评委之列也。
    笑其只知其一,焉知其二焉?赋之体,错综复杂,或骚或散或骈或律或文,不可一概而论之。其骚体、诗体、骈、律之体,多近乎诗,散、文之体近乎文,亦有混合而成之者。由此观之,赋者,非诗非文,亦诗亦文,岂专诗学即可工于赋焉。然精通诗词曲赋者,可称通才,惜乎通才古来颇稀,岂能人人精于斯道乎?或云诗词曲赋皆为文,其理一焉。诚是然,则专于内、外、妇、儿之医者,能医内,定可医内乎?若能,则称善,如不能,岂与外行评赋何异乎其与妇科之医兼治口腔之疾有何异哉?古人云:“能诗者众,能文者稀。”又云:“登高能赋,可为大夫。”此诚非危言耸听也。今冠以某某教授、某某作家、某某专家顾问之流,其赋作亦平、其赋论亦寥,却以辞赋专家之名,主宰赋赛,指地为天,以石为宝,颠倒黑白矣。其混淆视听,沽名钓誉者小,误导后学,致使其良莠莫辨者大矣。
      是以余为赋体、赋韵、赋辞、赋赛之混而忧也。
      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余虽不敏,余赋亦陋,然人云亦云,则制赋之道,何以精进焉?古人又云:“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故而余不揣浅陋,作此文,不希有抛砖引玉之功,谨希专家学者指正为盼耳!
                                                                                                                     马铭清 2011年1月28日
注:余作此文非有意特指某人某事,切勿对号入座。且患于众矢之的,故而惶惶不已。




骚人赋

徐骏伟

诗骚者,古来有之,发于情性之中,溢于言语而外。一旦悟其语,则神舒目明,拍案惊绝。或为其所化,感极而悲泣。至其忽微,大有妙处难与君说之巧。骚人也,得自然之精气,阅人世之沧桑,究宇宙之物理,善奇伟之想象,假以先天之灵慧,濡以后天之书养,曰性灵,曰工巧,或二者兼之。洋洒于行间字里,牵动于眉发须臾。

其形狂,其言恭,其性癖,其情痴,其览博,其游广,其察敏,其洞纤,其志雅,其境窘。渺渺兮有生花之笔而难于及第,郁郁乎存济世之怀而未为所用。不患独居寡者,恒恐未人知也。于其情者,或思之而不得,或知之而有主,于理于德,于势于境,当不可与其相守也。于其趣也,走访于山川河泽,游戏于章台柳巷。约数子集于林中,邀故人赏于月下,举浊醪以款佳客,抚琴瑟而歌风雅。一吟一咏,一唱一酬,遂成千古佳话。

骚人者,放豪怀于天地,纵芦苇之一渡,哀四时其更移,恐美人之迟暮。装兰芷以佩荔萝,拈幽梅而携菡萏。有蒓鲈脍美之思,求田问舍之想。采菊东篱,闲望南山,然后得数夕之安寝,抛经岁之尘杂。听风听雨,情系家国,观烽观火,恨未戎马。引以为长歌当哭,悲天悯世,或发作长歌浩荡,强军壮志。龙蛇笔走,纵横策论,结史之故事,纳己之感慨,而以鉴于后世者也。

悲夫!天之降劫难于骚人者,贫其家室,潦倒其途,孤其怀抱而鲜红袖知也。是故大抵骚人多寂寞。有佯狂散发作楚囚者。幸矣!得如此之劫难,而获自然之神妙,悟浮生之真理,感百代而遗韵,存万世而不衰,是又不屑论此者。噫!为骚人,吾得以归,写吾心而解余无限之忧愤,是又在形而上也。

中国辞赋家协会成立赋
     春风染翠,百卉流芳。山河披彩,玉宇呈祥。喜神州百废俱兴,看今朝艺苑飘香。诗词如雨后春笋,方兴未艾;辞赋犹禾苗逢露,遍地茁秧。辞赋家协会应运而立,中辞网诗友共赋华章。传统文化新生再获,中华国粹盛世远航。
     中华辞赋,源远流长,兴于楚辞,盛于汉唐。显方块字之魅力,昭汉文化之光芒。犹如璀璨明珠,耀于文学殿堂。诗赋交融,相得益彰。汉赋气势磅礴,蔚然大观。魏晋多于抒情,辞藻悠扬。唐宋由骈而律,声韵严谨。继以散赋而渐盛,文赋应时而风光。
     赋有颂、奏、讽之别,亦作骈、律、文之分。贾谊、相如、杨雄、班固、张衡诸家可谓两汉名流;曹植、王粲、陆机、庚信、江淹诸贤可是魏晋高人。荀卿始著《赋篇》,以开肇端;牧乘继作《七发》,以创其文。蔡邕创骈俪之辞,左思行华美之音。欧阳修著秋声之赋,苏东坡述赤壁之陈。历代名家,襟开传世不朽之卷,历史长河,屡显恢弘秀丽之魂。
     魏-曹丕曰:文章乃“经国之大业,不朽之盛事。”清-赵翼云:“江山待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盛世出美文,国昌著华篇。懒有热心者奔走呼号,屡立汗马功劳;遂于市场中应时而生,创建辞赋家园。方使辞赋花开遍地,刊物广设专栏。网络论坛展示用武之地,兰亭雅聚开辟交流之天。辞赋团社相继林立,神州大地诗友婵娟。诗赋逢春,山河焕颜。群芳荟萃,百花争艳。
     星斗移,光阴转,际遇阳春,携手风骚颂大川。星云渺,夕阳残,百舸争流,共主沉浮上云帆。两千年风云变幻,九百万沧海桑田。承前启后,开宏赋之霞蔚;继往开来,创今世之锦坛。共绘宏图,携手并肩,推陈出新,翳郁如蓝。
     顺作《清平乐-贺中国辞赋家协会成立》:春风正好,莫道君行早,览尽琼林知多少?旖旎田园啼鸟。    百花争艳群芳,千川尽染霞光。岂怨流年易逝,欣闻阆苑飘香。
--------------

赋风紫气来者咏 诗言鸿志后生鸣
——辞赋简说并为河北保定《赋写风华》作品集出版致贺
     文/王铁
受命于诗人,拓宇于《楚辞》的辞赋雅作,缘自春秋而生,逸至两汉大盛。其文其义,言可控引天地,辞则错综古今。千百年来,吟诵辞赋之声,创作辞赋之势,值若青钟大吕,类比笙管丝琴。直引得折桂魁首,磨穿铁砚。林泉逸士,追云浩歌。留下的巨构大赋及抒情小赋,荡荡如钱塘之潮,殷殷若虹霓之彩。真个是气含风雨紫韵,笔吐星汉蓝华。刘宋时代,大诗人谢灵运编纂了《赋集》,篇目总量达九十二卷之多。北魏时期的史家崔浩及佚名编纂的《续赋集》,竟又突破了百卷之数。翻开我国现存最早的诗文总集,梁昭明太子萧统所编的《文选》来看,首先进入读者眼帘的就是赋,诗赋雅作在《文选》篇目总量上,几乎超过三分之一。
中国古代辞赋作品不仅数量浩大,且质量已登峰造极。其源流之河,文法焕彩,可谓壮观。
一般认为,我国现存最早的以赋文名体的作品应属荀子的《赋篇》,这是有史料依据的,但据汉代人对赋体的认知,其已将春秋时期大诗人屈原的《离骚》作为辞赋体系的成型之作,并加以铺陈。郭沫若先生亦认为,屈原所作楚辞即为赋体。日今,学术界虽说法不一,但此论几成共识,笔者亦认同此说。汉代作家将其模仿《离骚》所作的赋文,亦称之为“骚体赋”,这将是确定无疑的。“骚体赋”辞艳思远,富贵之气充盈。而此后源于荀子、宋玉所作的宫苑山林大赋及凭吊、招隐等抒情小赋,则在篇幅上更显宏大,在内容上则更显纤细深长。
可以这样说,汉代是我国赋体发展的最高峰,其同唐诗宋词一样,总体成就,无以伦比。这一时期上至皇帝下至一般士子文人,皆以能赋而自得。出现了作赋可得官,作赋可致富的普遍现象。为此,造就了司马相如、张衡等汉代辞赋大家,亦有杨雄、班固、贾谊、东方朔、淮南小山等雅赋高士。其灿若明星的辞赋大作,若江河行地而青史不遗。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文学的觉醒时代。这一时期的辞赋之作及辞赋作家,亦谓光辉常在。曹植的《洛神赋》、陆机的《文赋》、庾信的《哀江南赋》、江淹的《别赋》等,纵横时代三百年,以至上承两汉,下启隋唐,抒情写意,后人难及。
唐代是诗的天下。“兴观群怨”之诗,起兴乡里,贩夫可诵。故以诗取士:以赋造势的现实环境,促成了赋体的诗化,并在表现内容与形式辞彩上迈上了向诗进化的大道。律赋就是这一势头发展的产物。如“为安一字稳,耐得五更寒”,即为世人创作诗赋的情景写照。唐代的律赋,在文字的恢宏华丽、对偶严整等特点上,是为中国文章之翘楚。在内容上,许多应试应诏之作,或许很贫乏,但其对汉民族语言的贡献,当谓功不可没。当然唐代绝非仅止律赋之形(因作赋者多为诗人,故而赋的诗化语言极为明显),一些作品在内容上亦是珍贵可取的。如骆宾王的《荡子从军赋》、王勃的《滕王阁序》、李白的《大鹏赋》、刘禹锡的《秋声赋》、杜牧的《阿房宫赋》等,皆为赋之明珠。无论是在思想内容还是在艺术品位上,皆可谓国之鼎宝。
宋元明清的赋体文学,在唐赋的基础上变得灵活起来,同时又趋向于馆阁体,与平民化的趋向形成两个极端。在这漫长的发展变革中,一向以雅贯称的赋作,出现了民间俗赋这一称谓。这是赋走下神坛,趋于普通化的一个方面,而另一个方面,赋则更加尚理、尚文,并继续担当固定的科举工具。但这绝不是说,终宋元明清各朝代已无赋体之名家名作。中国赋作及名赋作家的出现,终其各代以至今朝,从来就没有间断过。只不过是一个式微退减与下一轮复兴的历史过程而已。
宋人主要是作律赋和文赋的,而文赋的学术成就较高。著名的有范仲淹的《临川羡鱼赋》、王安石的《龙赋》、沈括的《怀旧赋》、苏东坡的前后《赤壁赋》等。
元代清河人吴立夫,七岁能属文,作有《独赋》,以物类事,以事类人,可谓警世通文。李维桢作有《日方升赋》,被《赋话》称为:“精金美玉,不减唐人之作。”
明代太史令刘基刘伯温世称智者,其有名作《伐寄生赋》,痛斥了在自然界中,葛藤依附树木而生长,类若奸人占居高位而作恶的现象。另有方孝孺的《友筠轩赋》,可谓情景交融,堪作上乘。
清代的黄宗羲、王夫之、顾炎武,史称“清初三大思想家”。黄宗羲所作的《雁来红赋》,以物之病,联类人世之病,引人思考更耐人寻味。
古今描写女子最美的赋,莫过于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所作的《警幻仙子赋》,其与汉代曹植所作的《洛神赋》,可称为中国赋林中两座描写美女的并视双峰。
近代中国备受列强欺辱,曾与孙中山共创同盟会的章炳麟,作有《哀山东赋》,可谓中国人民控述帝国主义侵略罪行的呼天录。
救亡图存的“五四运动”,开创了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新纪元,也使中国传统文化受到了严重冲击。随着科举制度的寿终正寝,作为考试内容的诗赋,其社会环境已不复存在,华丽的诗赋已很难找到美与雅的表现对象,故学界贤达慨叹:“皇皇中国大赋,岌岌消亡三百年。”检视此说,实为历史之误会。
笔者幼时,曾与乡间得阅一王姓前辈医者之赋作,赋文为《松雪赋》,其文法与言辞颇为高雅。后待发蒙习作,曾写仿作《寒风寒雪落日赋》。当时尚在垂髫之年,今日想来已是半个世纪前的事儿了。
20026月,现任《中国诗赋》杂志社执行主编于海洲先生,编著了《当代百家辞赋译著》一书。据说,这是新中国诞生以来,出版最早的一部当代辞赋合集,收入了百余人超过百余篇的辞赋作品。由此可知:当代中国辞赋的创作,并非是刚刚兴起的星星之火。2004年,于海洲先生又编辑出版了《当代百家辞赋续集》,收入这两本书中的作品,多为中国当代辞赋前辈的鼎力之作。
二十世纪末至本世纪初,古诗翻译大家徐放先生,人民文学杂志社原主编程树榛先生及任继愈、文怀沙、张虎、徐刚、王铁等学者先后凑在一起,专题研究了中国当代辞赋的创作问题。认为,当代赋作再不能走古代大赋和文言抒情小赋的路子,而应顺应时代潮流,在语言上以清新明快为特征,在内容与形式上以刘禹锡的《陋室铭》为范本,介于古赋和当代合辙押韵的抒情诗之间,创作出一种新的语体文本,即为中国当代诗赋。诗赋更多地借助了诗的抒情语言和赋的铺陈形式,用细致的笔触来表现事物和人的生活。
2003123日,笔者创作的《楠溪江赋》,在《光明日报》上发表,由此引发了《光明日报》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百城赋》有奖征文的系列活动,使诗赋文学第一次大规模走上了当代平面媒体。
2005年,由老诗人贺敬之题写书名的《王铁碑石诗赋集》正式出版发行,由此诗赋这一古老而年轻的语体文本正式面世。
2008年末,军旅辞赋家孙五郎先生创建了中国诗赋网,使诗赋文化迅速在网络上拓展开来,“诗赋”二字已成为网络上最惹事眼的文化语汇。
2010年秋,经孙五郎、王山、于连胜、王铁、李犁、石梦溪、于海洲等人提议,由中国众多文化名士参加的中国诗赋学会成立,并创办了拟于2011115日出版的《中国诗赋》期刊,使中国诗赋文学第一次拥有了专业杂志!


当今,神州处处,骈文、诗赋创作之火,已成燎原之势。赋人赋作涌波升浪,且多佳辞丽句,名篇接踵。
文人康殿英君,身居京畿古邑,胸怀保定新城。生锦绣之思,编保定群赋。此之功德,破霄振翅,史册难遗。
文人喜赋,仁者爱人。燕赵古多慷慨之士,保定今蓄贤达之君。今赏其赋,情真意切,逐浪山海,抚膺思纷。来者伫中区以玄览,后生颐情志于典坟。虽赋毫初运,难避小疵,然雅有馆阁之绮丽,俗含风土之鲜珍。写十方地理乘飞雨,播八斗天才唱流云。所谓大歌之小出不误其韵,金玉之微瑕不掩其光也。
保定赋、赋作诸君,斯人斯赋,粲风飞兮而飚志,郁云起兮而翰林。斯为赋起之源,更为求所求新。权当聊资,勉以为序,是谓贺音。
-----------------
辞赋作品的创作手法应该是多样化。它在字句上采用了词牌令的创作手法,在艺术上融入了诗歌的情感描述。自成一体的它可以整篇用“五言,六言”来完成,也可以如词牌令一样,用不规则的“字句”来完成。说的确切一点,就是用“华丽的文字装修作品,诗词的语言描述作品,流畅的节奏完美作品”。书写出来的的东西应该让人看到:

     写山川,要让人知道山川的来龙去脉,天文地理。山川的野草花木,神奇故事。山川的河溪林涧,雀鸟蜂蝶。山川的崖壁岩石,鹿羊虎豹等等。

   写人物,要让人知道人物的家族渊源,生活成长。人物的亲朋好友,文化素养。人物的奋斗精神,个人成就。人物的影响魅力,社会贡献等等。

   写城市,要让人知道城市的历史演变,名人古迹。城市的华丽生活,风俗文化。城市的交通地理,商贸往来。城市的道德风范,社会发展等等。

     写乡村,要让人知道乡村的花香鸟语,农田土地。乡村的古朴民族,儿孙祖辈。乡村的情感交流,和睦生活。乡村的地道山水,世外桃源等等。

     一篇文章具备了以上条件,无论你采用什么创作手法,就可以定义为辞赋作品。

    就字数而言:800----1200字左右最完美。散文赋作品多见于长篇作品,字数应该在1200-----1800字为宜。字数少了,体现不出辞赋的高档,雅典,与众不同。

5#
 楼主| 发表于 2015-2-12 00:37:08 | 只看该作者
初学者怎样写赋




于世福


诗词曲赋,四大文体,比较而言,赋是最难写的。从诗经算起,三千多年,能写诗的人有几百万人,甚至近千万。到民国末年,有人统计:仅有名气和影响较大的诗人就有三千之众。但写赋的人,从古至今不过千人左右。大家和名家就更少了。刘勰在《文心雕龙·诠赋》中说:“以赋观诗,较若纷至沓来,气猛势恶。故才弱者只能为诗,不能为赋。”古代凡有成就的赋家,无一不是大学问家和大作家。如两汉时的五大赋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蔡邕(yōng),本身都是语言学家,而且精通文史哲,乃至天文地理。有句话说“千金难买相如赋”,然谁听说有“千金难买李杜诗”的?由此可见一斑。明朝著名文论家谢榛说:“汉人作赋,必读万卷书,以养胸次,又必精于六书,识所从来,自能作用。”什么叫六书?就是专门研究汉字、指事、象形、形声、会意,转注及假借等六种条例的书。清代大学者阮元,在《四六丛书序》中说:“综两汉文赋诸家,莫不洞穴经史,钻研六书,耀采腾文,骈音丽字。”也就是说,赋作者不仅要了解经史六书,还必须有囊中取物般驾驭语言的能力。像司马相写《子虚赋》和《上林赋》时,“闭门谢客,控引天地,错综古今,忽而如睡,焕然而兴,几百日后而成。”可见写赋确实不易。古人主要是受客观条件限制,如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等。而今天交通方便、信息快捷、电脑一开,什么都可以查,只要端正态度肯努力,还愁写不成好赋!但毕竟万事开头难。那么,我们初学者怎样写赋呢?我的体会是:
第一:战略上要藐视,战术是要重视。写赋是有难度,但我们不能被困难吓倒,要敢字当头,明知赋难写,偏向赋山行!还要有点班门弄斧的精神,不怕别人笑话,写一篇不行就写二篇、三篇,有志者事竟成。但在战术上一定要重视。赋是高档次的韵文,除了文字功底以外,肚子里还真得有点“货”,否则不敢率而操觚。唯一的办法就是多读书,多积累,“广读胸中有本,勤写笔下生辉”。扬雄说过:“能读千赋则善赋”。
第二:用诗的语言写文章。就是把写文章要说的话,用诗的语言表达出来,写完了就是赋。可以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甚至八言穿插使用。我的头三篇习作《酒赋》、《中国烹饪赋》和《中华瑰宝赋》,都是这样写成的。网投《中华辞赋》后全部被采用。
第三:会写律诗的人,都能写赋。因为律诗中间两联必须对偶,而对仗骈偶恰恰也是辞赋创作的要点之一。但远不像格律诗那么严格,除律赋外,讲平仄,而不必字字细究;要对偶,也无须句句求工。但是韵脚必须讲究仄押仄,平押平,因为押韵是辞赋和散文的主要区别。一篇赋能一韵到底最好,亦可一段一个韵,如果中间转韵,一定要衔接好。通篇之中应尽量避免重复的词组和成语,原则上也不能有重复的字做韵脚,特别是一段之中,更应避免重韵。
第四:做好“角色”转换。从写文章到写赋,虽然谈不上隔行又隔山,但也确是一个很大的飞跃。万事开头难,写一二篇可能不像,但坚持写下去就一定会成功。因此,心理和思维上都需要有一个适应即“角色”转换的过程,完成这个过程就会“船到桥头自然直” 了。
第五:用现代语言写赋。我们写赋不是给古人看,也不仅是给今天的人看,还希望能传给后世人看。历史的发展有时是曲折的甚至还会暂时“倒退”,而语言的变化和发展只能越来越简洁明了,决不会“返古复奥”。因此,不妨用大众化乃至口头语写赋,让多数人一看就懂,一听就明白。如拙作《诗品赋》:“诗人,纵非国家栋梁,亦乃民族精英。可以缺钱财,不可缺道德;可以无权势,岂可无良心!”这样的白话,连文盲也听得懂。
无典不成赋,但一定要深入浅出,切勿用生、怪、僻之字和典故。一寸光阴一寸金。让人一边读一边查字典、找注释多麻烦,除非有守株待兔的耐性!
我个人看法,最好写骈体赋、文赋和诗体赋,容易贴近时代的语言习惯和特点。古赋艰深古奥,律赋严格呆板,不宜提倡。骚体赋也尽可能少写,每句中间都有个“兮”字,已不适合今天的语言习惯。特别是年轻人多有反感。在句式上,不妨打破四、六言,来他个三、四、五、六、七言“一齐上马”,相间交错,突出参差美,或用诗散相结合的体式,这样的赋作读起来才会有声有色,起伏跌宕,更显生动活泼,有滋有味,令人不厌其读。
第六:把议论写进赋中。《文心雕龙·诠赋》:“赋者,铺也。”即铺采摛文,体物浏亮。但是只有铺陈没有议论,必然平淡,缺少生气,试想铺而无采,怎能浏亮?何谓议论?议,就是设问,论,就是自答。《岳阳楼记》“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再如《为学一首示子侄》:“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更多的是不设问,直接定论(或先定论后反问)。拙作《饮食营养赋》:“位卑言贱,也得吃饭,有理不在言高;官高位显,自行如厕,无礼岂不荒唐?”“花天酒地,饱食终日,得意忘形,鲜有长命百岁,何足为道为羡?村夫野老,饮食有节,随遇而安者,每见仙风道骨,不亦天慨地慷?!不难看出,铺陈和议论交错相间使用,不仅生动活泼,而且写出了激情和感慨,引人入胜,让读者爱不释手,欲罢不能。
第七:“千万别忘了感慨。”赋和诗一样,题材十分广泛,万事万物,无一不可入诗,亦无一不可入赋。以咏物寄意为例,咏物是手段,寄意是目的。一首好的咏物诗或赋作,必须具备三个优势:
1、形象鲜明生动。作者须用形象思维和空灵思维,加上准确的意象选择,才能做到体物浏亮,形神兼备,如《赋品》之说:“秀色可餐,文成珠绿”;“朗如行玉,清若流泉”。从而收到寄意达志的艺术效果。
2、构思奇妙,造语新颖;文辞秀美,语言精粹。如《赋品》:“丽辞雅义,错彩镂金”;“选言有路,宝若琼琳”。如“霜叶红于二月花”,美不胜收,令人陶醉;“一枝红杏出墙来”悦人耳目,动人心魄。
3、述史状物,我在其中,物我相融,相得益彰。这是咏物诗赋的最高境界。“只为春光增艳丽,何曾有意做花王”;“一丛深色花,十户中人赋”,都是借牡丹抒发情怀或某种感慨。有议论,必有感慨,有感慨才有顿悟,有顿悟才可能出警语,正所谓飞瀑之下必有深潭是也!苏东坡《赤壁》二赋,之所以千秋不朽,不仅因为如此,而且赋中有我,超然物外:“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且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感慨、顿悟、境界恰如云霞出岫,灿然生辉。再看杜牧《阿房宫赋》:“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此非顿悟何也?又非警语何也?读此二人之赋,对于如何学赋、写赋,真是大有裨益!
强调一下,在写赋时尽可能加入议论、感慨,以求顿悟和升华。如拙作《诗品赋》:“嗟夫!难哉,诗人之难不在作诗而在做人;不在务实而在求真;不在当今耀誉而在后世传吟;不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在己所欲也难施于人;更难在不违心犹不得不违心也!故而君子欲成诗,富当以善施为道,贫当以无求为德。心清如玉,不必聪明到秃顶;志坚如铁,何妨容貌似愚蠢!
一篇成功的赋作,不仅要符合辞赋体裁的要求,还必须有真情,有思想,有见识,有感慨,有顿悟,最好还有警语。这样才能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诗贵个性美,辞赋何不亦然哉?!
第八:只要你动笔写赋,就一定能写成。头两篇可能写的不像赋,怎么办?①请人指点,反复修改;②继续写,千万不可打退堂鼓,“坚持就是胜利”,只到写成为止。但有一点仍须强调:把质量放在首位。没有质量就没有数量,更没有生命。诗不厌精,赋不厌细。取材尽可能避众避高,多辟蹊径。这样才有可能写出感情,写出思想,写出意境,写出个性。食髓知味,读赋识人。为吟诗而吟诗,为写赋而写赋,都是作品成功的大敌。当然实在写不出来的,也不要勉强,凡事拿得起放得下才是最明智的态度。


--------------------

律赋创作的实践与启迪
杨纪伟  著

    辞赋骈文的发展到,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时至今日,我们倡导继承和发展我国古典文化,就应当吸取其精华,摒弃其糟粕,使之古为今用。
    那末,辞赋骈文精华何在?本人认为,在骈赋!骈赋既体现了骈文的一般特点,又体现了赋文的基本特色。因此,骈赋是赋文与骈文相结合的优秀遗产,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一大奇葩!
骈赋,说白了,就是有韵的骈体文。考察古代骈赋中的骈句,又可分为“宽式骈赋”和“严式骈赋”。“宽式骈赋”如江淹的《别赋》,骈句要求不是很严格,其骈句除字数、词性、结构一致外,其平仄不是那么讲究;“严式骈赋”如庾信的《哀江南赋》,在赋文中骈句则要求非常严格,它不但字数、词性、结构一致,而且平仄相对,十分工整,因此,人们把它叫做“律赋”。
    笔者所追求的是后一种------“律赋”。几年来,尤其是2007年以来,笔者就骈赋这一文体进行了大胆地实践和有益地探索,得到许多启迪。现汇集如下,望各位方家指正,以求抛砖引玉之效果。

一、骈偶:辞赋两两相对的整齐美感    我们知道:骈偶就是两两相对,古代的仪仗也是两两相对的,因此,骈偶又叫对仗。从语法概念上讲,就是上下两联的句法结构要相互对称。即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述宾结构对述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整结构,複句对複句,单句对单句。笔者在这方面作了一些尝试:
    1、在句法结构上追求对称:即:上、下联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述宾结构对述宾结构,偏正结构对偏整结构,複句对複句,单句对单句。
    (1)主谓结构对主谓结构
    香樟飘馥,苏铁含英。
------引自《绳金塔赋》
    竹笋盈墟,蘑菇伏地。
------引自《宜春赋》
    情盈山壑,思尽江楼。
------引自《三爪仑赋》
    海产资源之众,海洋生物之繁。
-------引自《舟山赋
    (2)述(动)宾结构对述(动)宾结构
    信步燕山要塞,回眸湖水青莲。
------引自《秦皇岛赋》
    翻天然之画卷,赏巨匠之华章。
------引自《白洋淀赋》
    仰寻塔顶之星,俯赏塔基之俏。
------引自《绳金塔赋》
    俯仰于鲫鱼之背,流连于天柱之间。
------引自《黄山颂》
    (3)偏正结构对偏整结构
    黄帝炼金丹之所,文人索佳句之墟。
------引自《黄山颂》
    文物繁荣之地,江南佳丽之邦。
------引自《宜春赋》
    国土存亡之际,民族危难之秋。
------引自《沈阳赋》
    佳构升华之地,人居博览之乡。
------引自《哈尔滨赋》
    (4)複句对複句
    秧歌腰鼓,花轿旱船。
------引自《绳金塔赋》
    抚土枪而思良将,观海暴而忆雄鹰。
------引自《舟山赋》
    历沧桑而显古朴,处盛世而迎辉煌!
   ------引自《璧山赋》
    锦兽鸣而珍禽舞;海豚跃而对虾欢。
------引自《秦皇岛赋》
    2、在句子成分上追求相同。即:上、下联主语对主语,谓语对谓语,宾语对宾语,补语对补语,定语对定语,状语对状语。
    火种刀耕,铸就真纯个性;
    打鱼狩猎,凝成豪爽民风。
------引自《哈尔滨赋》
    在这一联中,“火种刀耕”对“打鱼狩猎”,联合词组用作主语;“铸就”对“凝成”,动词作谓语;“个性”对“民风”,名词作宾语;“真纯”对“豪爽”,形容词作定语。
    信步燕山要塞,回眸湖水青莲。
------引自《秦皇岛赋》
    在这一联中,“信步”对“回眸”,用作谓语;“燕山要塞”对“湖水青莲”,用作宾语。本联中省略了主语,以其说是句子倒不如说是词组,而这种词组在辞赋中常常以大篇幅出现的。
    3、在词性事类上追求一致。所谓词性一致,就是上、下联实词对实词,虚词对虚词。实词如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虚词如连词、介词等相对。但是,实词应尽量避免同字相对,虚词则允许同字相对。
    所谓事类一致,就是把事物分成很多‘事类’,要求用相同‘事类’的词语相对。如:天文对天文,地理对地理,动物对动物,人事对人事,器物对器物,植物对植物。如:
    瑶草盈池,美女更衣之罅;
    虬松伏案,英雄对弈之峦。
------引自《三爪仑赋》
    在这一联中,“瑶草”对“虬松”,名词,属植物类;“盈”对“伏”,动词,属动作类;“池”对“案”名词,属地理类;“美女”对“英雄”名词,属人事类;“更”对“对”动词,属动作类;“衣”对“弈”,名词,属什物类;“罅”对“峦”名词,属地理类。而上、下联的“而”字则是虚词,属于同字相对。
    远都城而近湖畔,舍喧闹而取安宁。
------引自《白洋淀赋》
    在这一联中,“远”对“舍”,动词(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属动作类;“都城”对“喧闹”,名词(喧闹,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属地理类;“近”对“取”,动词(近,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属动作类;“湖畔”对“安宁”,名词(安宁,形容词用作名词),属于地理类。而上、下联的“而”字则是虚词,属于同字相对。值得注意的是,词类活用现象在辞赋骈文中时常出现。
    4、在联对字数上追求相等。即上、下联的字数相等。但有一种情况可以出现,就是“领字(或段首连接词)”。辞赋骈文可以借鉴词、曲当中的用法,先着一个领字,再引出后面的骈句。
所谓骈体文,就是用平行的两句话,两两相对,直到篇末。事实上,在辞赋创作中,并不是也没有必要从头至尾做到两两相对。如用“领字”引出下文的骈句;如有时使用“段首连接词”引出段落;再如有时段落中需要一两句过渡语等都是可行的。有时非但无损于骈文的整体形象,反而更觉得文理顺通。当然,如果使用频率过多,那就不叫“骈赋”,只能叫“散赋”。

二、四六:辞赋字数组合的最佳选择    律赋在语句方面的特点除骈偶外,还有一个与骈偶相关的“四六”问题。所谓四六,就是指四字句和六字句来组合律赋。其实,“四六”是前人们经过锤炼总结出来的最佳选择,其字数最适合辞赋行文表达。“四六”的基本结构有五种:“四四”,“六六”,“四四、四四”,“四六、四六”,“六四、六四”。其实辞赋家们、骈文家们远不止使用“四六”,有时还会有七字句、八字句,甚至更多的字句。
    1、“四四”式:即四字句和四字句相对,如:
    文人汇聚,盖冠云集。
------引自《南昌赋》
    醉听箫鼓,闲赏繁华。
------引自《三爪仑赋》
    情盈山壑,思尽江楼。
------引自《三爪仑赋》
    山奇留趣,峰怪藏珍。
------引自《宜春赋》
    2、“六六”式:即六字句和六字句相对,如:
    拔地冲天之貌,横空出世之观。
------引自《绳金塔赋》
    享誉中华瑰宝,堪称世界奇篇。
------引自《沈阳赋》
    柳岸盘龙而卧,杨堤舞带而眠。
------引自《白洋淀赋》
    受圣人之殊遇,承子羽之厚功。
------引自《南昌赋》
    3、“四四、四四”式:即上四下四和上四下四相对,如:
    古老文风,积沉丰厚;
    新型文化,色彩斑斓。
              ------引自《商丘赋》
    民谚警世,耐人寻味;
    故事明襟,荡气回肠。
              ------引自《绳金塔赋》
    东瞻天目,西望匡庐,
    南窥龙虎,北眺长江。
------引自《黄山颂》
    过客云集,漫留趣事;
    文人汇聚,欣赋雄篇。
------引自《商丘赋》
    4、“四六、四六”式:即上四下六和上四下六相对,如:
    创古开今,始祖集结之地;
    兴文耀武,文明开启之邦。
                  ------引自《商丘赋》
    流泉飞瀑,一派湖光山色;
    阁舍桥亭,十足海市仙宫。
------引自《哈尔滨赋》
    马岗高峰,类泰山之博大;
    龙潭飞瀑,状黄果之雄浑。
                  ------引自《沈阳赋》
    南昌起义,威震寰球之远;
    壮士揭竿,功彪华厦之巅。
------引自《南昌赋》
    5、“六四、六四”式:即上六下四和上六下四相对,如:
    纵观历史长河,人文荟萃;
    横阅名人画卷,英才辈出。
------引自《宜春赋》
    白水洞之奇观,倾珠泻玉;
    狮子口之体态,叠瀑重泉。
------引自《三爪仑赋》
    眸流希腊古墙,思飞异域;
    足履方石衢巷,情寄他方。
------引自《哈尔滨赋》
    莲荷菱角鸡头,滋身珍品;
    鳜鲤青虾河蟹,国宴佳肴。
                  ------引自《白洋淀赋》
    6、其它格式:除此之外还尝试了其它格式,如:
    (1)“四六四、四六四”式:
    庖正杜康,拾美酒而探酵方,九洲开酿;
    宰相伊尹,调佳肴而佐社稷,四海可烹。
------引自《商丘赋》
    (2)“五六、五六”式:
    麦穗涌金波,天下粮仓之景;
    棉田飘白雪,神州棉库之都。
------引自《商丘赋》
    (3)“四七、四七”式:
    暮鼓晨钟,香客近东羸之岛;
    禅堂宝殿,梵音响南亚之滨。
------引自《南昌赋》
    寨崖隧险,鸟欲归而猿欲坠;
    瀑布雄浑,泉飞练而雾飞虹。
------引自《璧山赋》
    从实践看,四字句和六字句的长短搭配对语言的表达非常有效。长短搭配,急缓适度。其实,笔者觉得在保持以四、六为主的状态下还可以适当地穿插一些字数或多或少的句子,使用得当,效果特好。如五字、七字的律句,往往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受。当然不宜连续使用,那样往往使人感到不舒服。

三、平仄:辞赋抑扬顿挫的内在体现    要讲究平仄,首先要懂得节奏。节奏,就好比敲锣打鼓时产生的旋律。诗词由于格式固定,其节奏点也有固定的位置。辞赋则不同,由于表述的句子有长有短,其节奏也就随之发生变化。不过千变万变,也有其基本规律。其中每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是它的基本取向。还有一种就是以三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其中三个音节为一个节奏点的从严又可细分为“一二”式或“二一”式。无论是两音节还是三音节,节奏点总是落在最后面的一个音节上。
    对于平仄,笔者的做法是:以本句平仄相间为原则(前一节奏为平声,则后一节奏为仄声,依次更替),以上下联平仄相反为要求(上联用平声的地方下联则用仄声,反之亦然),以关注节奏点为重点(平仄落在节奏点上不予改变,非节奏点上的则可平可仄),以平声落在韵字上为目标(上下联的平仄结果为最后一字为平声韵,特殊情况除外)。其中,虚词不讲究平仄。如(表示方法:○平声、●仄声、◎可平可仄,△表示虚词音节):
    1、四字句。四字句的节奏为“二二”。这可以说是四字骈偶句的一般规律。其平仄如:
    风帆/点点,霭雾/蒙蒙。
    ◎○/◎●,◎●/◎○。
------引自《白洋淀赋》
    上联第一、二音节为平声(第一音节可平可仄),节奏点落在地二音节上;第三四音节为仄声(第三音节可平可仄),节奏点落在第四音节上,形成相间安排。下联平仄与上联平仄正好相反,而且押平声韵。又如:
    无数/圣贤,亲临/此地;
    ◎●/◎○,◎○/◎●;
    几多/豪士,常赴/斯关。
    ◎○/◎●,◎●/◎○。
------引自《秦皇岛赋》
    本联属“四四、四四”句式,前“四四”句尾为先平后仄,后一个“四四”为先仄后平,正好相反。
经风/沐雨,尘寰/俱灭;
    ◎○/◎●,◎○/◎●;
    返朴/归真,宠辱/皆休。
    ◎●/◎○,◎●/◎○。
------引自《三爪仑赋》
    上联也属“四四、四四”句式,但以前例有所不同,前一个“四四”句尾为仄仄,后一个“四四”为平平,也正好相反。
    2、六字句。六字句的节奏为“二二二”。这种节奏为六字句的基本节奏。但由于经常出现虚词(如介、连、副词)“之”“其”“而”“于”“与”“所”等,就派生出了许多新的节奏,如:第二音节为虚词的一△二二、第三音节为虚词的二△三、第四音节为虚词的三△二、第五音节为虚词的二二△一节奏。其平仄如:
    (1)“二二二”节奏的平仄。以两个音节为一个节奏,此为六字句的基本句式。其平仄安排如:
    漫步/凤城/湖畔,回眸/水泊/景观。
    ◎●/◎○/◎●,◎○/◎●/◎○。
------引自《商丘赋》
    此例上联为仄起仄收,下联用平起平收相对,这也是六字骈偶对的一般规律。
    (2)“一△二二”节奏的平仄。此为第二音节用虚词的句子,第一个音节为一个节奏,后面四字为两个节奏。其平仄如:
    视之/大开/眼界,尝之/大气/磅礴。
    ●△/◎○/◎●,○△/◎●/◎○。
------引自《商丘赋》
    (3)“二△三”节奏的平仄。此为第三音节用虚词的句子,第一二两音节为一节奏,后面三个音节为一节奏。其平仄如:
    驻足/于湖丹岛,漫步/其天香园。
    ◎○/△◎◎●,◎●/△◎◎○。
------引自《南昌赋》
    海禁/则舟山弱,港通/则海岛强。
    ◎●/△◎○●,◎○/△◎●○。
------引自《舟山赋》
    从上例来看,三音节的节奏最后一个音节为平(或仄)不能任意外,前面两个音节可以任意,也可以从严交替安排。
    (4)“三△二”节奏的平仄。此为第四音节用虚词的句子,前面三个音节为一节奏,后面两个音节为一节奏。其平仄如:
    启宏图/于盛世,开伟业/于今朝。
    ◎◎○/△◎●,◎◎●/△◎○。
------引自《南昌赋》
    创九州/之胜景,铸千古/之天骄。
    ◎◎○/△◎●,◎◎●/△◎○。
------引自《绳金塔赋》
    面波涛/而生勇,随海峰/而起飞。
    ◎◎○/△◎●,◎◎○/△◎○。
------引自《秦皇岛赋》
    (5)“二二△一”节奏的平仄。此为第五音节用虚词的句子,前面四个音节为两个节奏,后面一个音节为一节奏。如:
    柳岸/盘龙/而卧,杨堤/舞带/而眠。
    ◎●/◎○/△●,◎○/◎●/△○。
------引自《白洋淀赋》
    豪士/争雄/之地,群英/逐鹿/之原。
    ◎●/◎○/△●,◎○/◎●/△○。
         -------引自《商丘赋》
    淀淀/传闻/其美,沟沟/来历/其烝。
    ◎●/◎○/△●,◎○/◎●/△○。
------引自《白洋淀赋》
    3、五字句。五字句除使用诗词的律句(这种句式不能出现太多)外,还有一些其他节奏的平仄。如“二△二”节奏,即前后两个音节各为一节奏,中间插一个虚词。其平仄如:
    渊深/则龙聚,地灵/则人杰。
    ◎○/△◎●,◎●/△◎○。
------引自《舟山赋》
    4、七字句。同样,七字句除使用诗词的律句(这种句式不能出现太多)外,还有一些其它的节奏:第三音节为虚词的“二△二二”、第四音节为虚词的“三△三”、第六音节为虚词的“三二△一”、第五音节为虚词的“二△二△一” 节奏。由于七字句对表达内容非常顺手,往往使用频率非常高。
    (1)“二△二二”节奏的平仄。此为第三音节用虚词的句子,第一二、四五、六七音节各为三个节奏。其平仄如:
    春宜/秋适,钓趣/与观鹅/共享;
    ◎○/◎●,◎●/△◎○/◎●;
    夏爽/冬凝,探迷/与弄桨/分雄。
    ◎●/◎○,◎○/△◎●/◎○。
------引自《沈阳赋》
    家禽/嬉戏,游戈/于莲荷/之侧;
    ◎○/◎●,◎●/△◎○/△●;
    野翅/翔集,盘旋/于淀埝/之间。
    ◎●/◎○,◎○/△◎●/△○。
------引自《白洋淀赋》
    (2)“三△三”节奏的平仄。此为第四音节用虚词的句子,即前后三个音节各为一节奏,中间插一个虚词。平仄如:
    锦兽鸣/而珍禽舞,海豚跃/而对虾欢。
    ◎◎○/△◎◎●,◎◎●/△◎◎○。
------引自《秦皇岛赋》
    乘雪帆/而魂魄散,坐冰橇/而朱颜消。
    ◎◎○/△◎◎●,◎◎●/△◎◎○。
------引自《哈尔滨赋》
    历沧桑/而显古朴,处盛世/而迎辉煌!
    ◎◎○/△◎◎●,◎◎●/△◎◎○。
------引自《璧山赋》
    (3)“三二△一(二一二△一)”节奏的平仄。此为第六音节用虚词的句子,第一二三、第四五、第七音节各为一个节奏。其音节如:
    探山峡/溜索/之险,寻竣岭/扬鞭/之欢。
    ●◎○/◎●/△●,○◎●/◎○/△○。
------引自《三爪仑赋》
    俨俨/古棺,图画/冠/石雕/之库;
    ◎●/◎○,◎●/●/◎○/△●;
    幽幽/古葬,习俗/尽/礼义/之都。
    ◎○/◎●,◎◎/◎/●◎/△○。
------引自《璧山赋》
    (4)“二△二△一”节奏的平仄。如:此为第三、第六音节用虚词的句子,第一二、四五、第七音节各为三个节奏。其平仄如:
    写意画师朱耷,托醉于宫廷之外;
    ◎●◎○◎●,◎●△◎○△●;
    丹青妙手董源,寄情于山水之中。
    ◎○◎●◎○,◎○△◎●△○。
------引自《南昌赋》
    5、八字及八字以上句子的平仄。如:
    礁岩/万状,野生/之贝/唾手/可得;
    ◎○/◎●,◎○/△●/◎●/◎○;
    深水/一泓,天性/之鱼/随时/可现。
    ◎●/◎○,◎●/△○/◎○/◎●。
------引自《舟山赋》
    碧水/无边,频生/海阔/天高/之美;
    ◎●/◎○,◎○/◎●/◎○/△●;
    清风/有意,顿觉/涛停/浪歇/之闲。
    ◎○/◎●,◎●/◎○/◎●/△○。
------引自《舟山赋》
    鸳鸯/香壶,妙构/玄机/述之/难尽;
    ◎●/◎○,◎●/◎○/●△/◎●;
    虞城/刻瓷,游龙/飞凤/呼之/欲出。
    ◎○/◎●,◎○/◎●/○△/◎○。
------引自《商丘赋》
    商丘/新市,经风雨/而雄风/叠起;
    ◎○/◎●,◎◎●/△◎○/◎●;
    睢阳/古城,历沧桑/而古韵/依然。
    ◎●/◎○,◎◎○/△◎●/◎○。
------引自《商丘赋》
    水网/沟联,限戎马/于波涛/之外;
    ◎●/◎○,◎◎●/△◎○/△●;
    庄园/散布,藏富饶/于原野/之中。
    ◎○/◎●,◎◎○/△◎●/△○。
------引自《白洋淀赋》
    人参/鹿茸,因地道/而驰名/中外;
    ◎●/◎○,◎◎●/△◎○/◎●;
    皮衣/貂帽,因正宗/而享誉/神州。
    ◎○/◎●,◎◎○/△◎●/◎○。
------引自《哈尔滨赋》
    楼阁/因诗文/而隽秀,诗文/因楼阁/而流传。
    ◎●/△◎○/△◎●,◎○/△◎●/△◎○。
------引自《南昌赋》
    仰风物/而起/凌云/之志,惜时光/而怀/骐骥/之心。
    ◎◎●/△◎/◎○/◎●,◎◎○/△◎/◎●/△○。
------引自《南昌赋》
    八大/集团/统领/企业/发展,五大/支柱/运筹/经济/飙升。
    ◎●/◎○/◎●/◎○/◎●,◎○/◎●/◎○/◎●/◎○。
             ------引自《哈尔滨赋》
    综上所述,无论句子长短,上下联的节奏总是一致的。其节奏总是两个、或者三个音节为一个节奏,节奏点落在后面一个音节上。平仄的安排是根据节奏来安排的,每一个节奏点(末字上)就是平仄的落脚点,交替安排就形成了抑扬顿挫的音乐效果。同时可以看出,只有严式骈句能够做得到,而宽式骈句是无法做到的。换句话说,宽式骈句只有形式美而没有音乐美,而严式骈句不但有形式美,而且还有节律美和音乐美,读来朗朗上口。
    由于虚词所处位置的不同,往往改变节奏长短,往往使句子显得生动活泼。其实,如果通篇不着一个虚词,句子反而会觉得生硬,读起来就像是标语口号一样。
    值得说明的是骈文也不是整篇做到句句都符合平仄格律的。如有的名词,专用术语等,都是无法改变的。王勃的《滕王阁序》中就有几处平仄不合的,如:“豫章故郡,洪都新府”。这是因为都是名词,不能随便改变。笔者在创作中也时常遇到这样例子,如《南昌赋》:
    今曰南昌,古称洪都。江西首府之地,近代英雄之城。
    ◎○◎●,◎●◎○。◎●◎○◎●,◎○◎●◎○。
    本例中多处不符合平仄,根本谈不上是“律句”。像这样受到名词约束的现象在辞赋中可谓屡见不鲜。又如《商丘赋》:
    酒业、建材、铝业、桐头、棉纺、化工,煤炭、食品、医药、纸业、诸方基地强攻市场;神火、九天、商铝、福源、酿造、科迪、纸厂、商桐、稀土、微肥,各大集团抢占鳌头。
    当然,我们今天的辞赋创作,从宽从严都是允许的,也是无可非议的。这取决于作者的喜好和追求。律赋由于要求严格,往往文字呆板,毫无生气,一般不宜提倡。

四、押韵:辞赋音乐旋律的美妙音符    辞赋都是有韵的。前面已经讲了,律赋就是有韵的骈文。笔者在这方面也同样作了尝试。如《哈尔滨赋》:
    人文历史,个性飞。中西合璧,异彩同。人文教化,汇中原与金元于一体;历史痕迹,融西方与本土于一。龙塔巍巍,独立亚洲之首;孔庙俨俨,点评儒术之。防洪纪念塔,见证抗洪之史;海洋博物馆,推开水府之。斯大林公园,聚天然之神韵;紫丁香歌厅,奏哈夏之乐。漫步中央街道,赏评欧式风。眸流希腊古墙,思飞异域;足履方石衢巷,情寄他。五步一典,尽是西洋情调;十步一观,无非异域珍。尼古拉教堂,深沉神秘;索菲亚教堂,富丽堂。俄罗斯木屋,造型奇巧;歌特式洋楼,构筑精。穹窿突起,挺拔秀丽之体;拱卷高窗,简洁明快之。佳构升华之地,人居博览之。“东方小巴黎”,独特魅力;“东方莫斯科”,何等辉
    本段文字的韵字为:““扬”、“芳”、“堂”、“长”、“窗”、“章”、“光、“”、“方”、“藏”、“皇”、“良”、“腔”、“乡”、“煌” ,押的是“ang” 韵。
    如果没有韵,就只能是骈体文,如王勃的《滕王阁序》。笔者觉得,押韵有以下几点值得注意:
    1、选择:我们可以借鉴诗词的“韵”运用到“赋”文用韵。今人用韵,在选择用韵标准上有着不同的见解。有的主张依照传统的语音来用韵;有的则打破传统韵书的束缚,主张依照现代普通话来用韵。笔者认为,后者是一种明智而科学的选择。考察古代韵文或诗歌的用韵,必须有明确的时代概念,应知不同时代的语音系统是不同的,不能以今律古。音韵是发展的,我们也要与时俱进,没有必要去自找没趣。
    2、位置:辞赋的押韵和诗歌的押韵一样,也有其自身的规律,最常见的是奇句不用韵,偶句用韵。如《绳金塔赋》:
    巍巍绳金塔,泱泱古镇。创九州之胜景,铸千古之天。立洪都而现伟岸,临西湖而领风。东襟鄱阳,湖泽莽莽;南接赣水,细浪迢;西挽西山,观寺俨俨;北牵梅岭,林木夭。吸山河之气魄,纳日月之精华;沐晨曦之灵性,聚花草之妖
上述“标”、“骄”、“骚”、“迢”、“夭”、“娆”都是韵字,放在偶句的末字位置(押的是“ao”韵)。
    但也有特殊,就是奇句也有用韵的,那是全篇的首句(也可不用韵);或换韵的开头;在古赋中,当句末是语气词时,往往是语气词的前一个字用韵。
    3、换韵:在辞赋创作中,文章篇幅较短的可以一韵到底。如果篇幅较长,则往往难以做到,这就需要换韵。换韵有两种情况:一是一个段落换一个韵。这就叫做段落换韵。二是段落当中换韵。有时或短落较长,或内容所需使你不得不换韵。但这种换韵的前提是,必须在换韵联的出句就换韵。只有这样,读起来就不会觉得拗口。这一点有点象诗歌中的排律换韵。如《秦皇岛赋》:
    欣逢盛世,百业复兴;喜看宝岛,万民有。综合实力,名冠百强之列;吞吐物量,跻身世界之。四大支柱产业,功盖秦皇之岛;六最生产基地,名扬渤海之。环境无忧,广纳八方商贾;投资有报,招徕四海嘉。北美南非、东欧西亚、期货商贸、企业财团,合作伙伴之众,交流领域之;粮油食品、机械制造、玻璃建材、金属压延,拓展空间之大,经营门类之。启开明之政策,民生似锦;绘小康之美景,村貌如。大道之边,都市与乡村媲美;高楼之下,果园与花圃争
    上述一段文字,用了两组韵。第一组为:“幸”、“林”、“滨”、“宾”;第二组为:“宽”、“全”、“仙”、“妍”。其中“宽”为奇联用韵,目的是为后面各联换韵做准备。当然,笔者在创作中不是每次都这样做了,已经发现有多处被忽视。
    4、韵调:所谓韵调,就是用平声韵还是仄声韵。笔者主张应以平声韵为主,兼押仄声韵。这样可以减少一些音韵方面束缚,更大限度地调动语言的利用率。

    以上只是对律赋的骈偶、四六、平仄和押韵所作的尝试。其实,对律赋的要求还远不止这些,诸如骈律的用典、藻饰;赋文的铺陈、夸张;句子的词类活用、变通以及修辞守法等有待进一步实践的探索。以上也只能说是个人的一些心得体会,孰是孰非,还请各位方家指正,以便在今后的创作中加以纠正。
(以上例子均引自作者原著)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1551586270_7_1.html

--------------------------

  赋的特点


  赋是同诗、词、曲并列的一种特殊文体,在长期发展中已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赋必押韵

  赋既然是诗与文的结合体,亦诗亦文,在体制上要求必须押韵;不押韵就不能称为赋。不过,赋的押韵不像诗那么严格,无须一韵到底,也可以平仄兼押。归纳起来,有四点。首先,可以换韵。一般说来,赋的篇幅较长,几百字,几千字,甚至上万字,这就无法一韵到底,须中途变换。有的大赋,换韵竟达几十次,乃至上百次。像左思的《三都赋》、庾信的《哀江南赋》,都换几十次。其次,适应段落。赋的换韵,往往与内容段落相一致,有些赋家则用换韵来表示段落,提示内容。如江淹的《别赋》,许多段是一韵到底的,换韵则另起一段。再如15年前,云南周善甫老先生写了一篇《春城赋》,题下标明以“春城无处不飞花”为韵,全文七段,每一段一韵,中间不换,极有风韵。其次,隔句相押。赋的押韵,灵活多样。有的一句一押,有的隔句一押,有的三四句或四五句一押,并没有严格规定。不过,最基本的是隔句相押,和《诗经》、《楚辞》的手法是相近的。


  2.讲究对仗

  对仗,是赋讲究文采的一种表现。赋如果没有对仗,和散文又有什么区别?追根溯源,赋中最早使用对仗的,是西汉王褒的《洞箫赋》。嗣后,东汉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均有较为精工的对仗。到了魏晋,赋中使用偶句越来越多,如曹植的《洛神赋》:“其形也: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摇兮若流风之回雪。远而望之,皎若太阳升朝霞;迫而察之,灼若芙蓉出绿波。秾纤得衷,修短合度。肩若削成,腰如约素。”左思的《三都赋》,也用了大量的骈偶句,为洛阳纸贵增加了砝码。陆机的《文赋》,由于对仗工整,又富于变化,使作品更加典雅与精美。到了南北朝,因为出现了骈赋,作品中的偶句倍增,有的作品更是一骈到底。像沈约的《丽人赋》、谢庄的《月赋》、吴均的《八公山赋》,江淹的《恨赋》,都号称名篇,以对仗工美而受人赞扬。特别是庾信的《哀江南赋》,三千三百余言,除开头或过渡有少量散句之外,全文都是对仗,而且形式多样,巧于变化,令人叹为观止。

  唐代继承六朝遗风,凡作赋皆有对句。就连李商隐只有八句32字的咏物小作《虱赋》,居然还有四句对仗,“亦气而孕,亦卵而成”;“回臭而多,跖香而绝”。


  3.铺张扬厉

  赋作为介于诗与文之间的一种特殊文体,它在写作上的最大特点就是铺张扬厉,即在描绘事物时,多用夸饰手法,极力渲染,以张大其事,从而引起注意,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如司马相如、扬雄的一些大赋,像《上林赋》、《长杨赋》都通过繁多的景物描写,渲染出汉代京都苑囿的空前盛况和帝王田猎的奢靡豪华。前面在讲赋的对仗时,所引曹植《洛神赋》中的那一段,则是写人物运用铺陈手法取得成功的典型范例,大家不妨推敲推敲。


  这里,再引两段《木兰诗》中的例子,帮助大家进一步了解和掌握铺张扬厉的写作手法。《木兰诗》在写到木兰替父从军做准备时有这样几句:“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而写到木兰荣归时又有这样几句:“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看,这就是展开描写,这就是铺张扬厉。诗尚如此,何况于赋?


  4.追求辞采

  在诸多文体中,像诗歌、散文、小说等,赋是最讲究辞采,追求文雅,善用典故的,古代是这样,当代也是这样。为其如此,赋是比较难写的。在洋洋赋海大观园中,有多少声情并茂、文采斐然的佳作流传于世,供人欣赏?像司马相如的《上林赋》,张衡的《二京赋》,左思的《三都赋》,王粲的《登楼赋》,曹植的《洛神赋》,谢庄的《月赋》,王勃的《腾王阁序》,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前赤壁赋》等,哪一篇不文采飞扬,才情横溢?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庾信的《哀江南赋》,它辞采富瞻,熔叙事、描写、抒情、议论为一炉,仅用典就有一百多处,而且灵活多样,巧于变化,可谓空前绝后,无人比肩。而当代作品,《光明日报》“百城赋”所刊发的近五十多篇赋中,写得最富于文采的是《烟台赋》,情景交融,洋洋洒洒,堪称“铺采摛文,体物与志”的精品,大家不妨找来看看,必将受益非浅。

  至于怎样才能写好赋?我想借大赋家扬雄在《新论》中所说的一句话作答:“能读千赋,则善赋。”
2008年元月

--------------------------
赋的分类
   按照其产生的重要时期,大致分为五种:
       1、西汉人将楚国诗人屈原、宋玉的作品视为赋体,没有一定的限制性,这称做楚辞体的骚赋;
       2、汉赋篇幅较长,多采用问答体,韵散夹杂,其句式以四言、六言为主,但也有五言、七言或更长的句子,汉赋喜堆砌词语,好用难字,极尽铺陈排比之能事,却被后人视为赋体正宗,也称古赋;
       3、六朝赋是东汉抒情短赋的变体,其特点是篇幅短小,句式整齐,多为四言、六言拼偶组成,而又讲究平仄,通篇押韵,又称俳赋;
       4、唐宋又有律赋,题目,字数韵式,平仄都有严格限制;
      5、文赋是中唐以后产生的一种散文化的赋体,不刻意追求对偶、声律、词采、典故,句式错落多变,押韵较自由,甚至大量运用散文的句式,文赋实际上是赋体的一种解放。 
        现重点介绍一下骈赋和文赋


骈赋,又称“俳赋”。“骈”即对偶的意思,其特点是通篇基本对仗,两句成联,但句式灵活,多用虚词,行文流畅,词气通顺,音韵自然和谐,骈赋的体制特点是,通篇对联,技巧出新;炼词熔典,讲究一定声律;犹如对联串缀成文。但较之唐代律赋,则四六未严,平仄随意。
对于新骈赋,有专家认为,可以不必过于拘泥,根据内容增加叙事性文字,音律平仄也可再随意一些。
  文赋
       文赋的出现在唐代中期。古文兴而文赋出,以散代骈,韵亦宽便,句参差若琼树翠枝,绚璨灿莹,纵横千里而驰骋云外,推赋于极至,终蔚为大观。杜牧《阿房宫赋》、苏轼《前赤壁赋》,雄奇伟岸,为文赋之典也。至刘禹锡《陋室铭》横空而出,则如屹玉峰之巅,巍巍然为赋之帅也。
  “文体赋”是以文赋为体式进行写作,这种发展倾向,呈现在当代辞赋创作中比较普遍,被称为“辞赋文体赋现象”。
  文体赋特点——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更接近散文的性质。“稍逊铺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1、不讲求对偶、音律、藻采、典故;
  2、章法开放流畅;
  3、句式错落多变;
  4、押韵也比较自由。


---------------------------
当代赋家仿作大赋,大都只有歌颂而无讽谏,这似乎是传统继承中的缺失。俳赋又称骈赋,篇幅较小,除了用韵外,还要讲究骈偶。现在的赋家用了些对偶句,但不知讲究平仄,故所写的赋不是骈赋。律赋主要是科举考试时采用的赋体,对仗要求比骈赋还严格,押韵也有严格限制。当今赋家于此体似不敢染指,但若能大着胆子试作,下些功夫,说不定也就把音韵平仄搞清楚了。文赋近于散文,多散文句式,虽也押韵,但不甚严格。杜牧的《阿房宫赋》、苏轼的《前、后赤壁赋》都是文赋的代表作。当今赋家所作,大都类于文赋,因为写起来要容易些。今人欲作赋,我认为还是应该把各体赋都多读一些,揣摩其特点,拟作几篇,打下基础。

6#
 楼主| 发表于 2015-2-12 00:58:57 | 只看该作者
当代中国三大辞赋作家群
钟  阳
一、中原辞赋作家群。中原最基本的意义是指黄河中下游一带地区,意为“天下至中的原野”,这一地区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在古代被华夏民族视为天下中心,主要是河南、山东为中心,包括山西南部,该地区也是当代中国辞赋比较活动的地区。
中原地区文化积淀深厚,藏龙卧虎,故在中国文化发展历上总具有重大的前瞻性和导向性影响。龚克昌的汉赋研究、孙继纲的辞赋创作运动,谭杰的龙门诗会,都是具有重要影响。重要辞赋家还有金学孟、韩邦亭、马培国等,另外,王宇斌也是河南籍人士。
二、关东辞赋作家群。东北三省,历史上是一个地域单元,别称为关东地区。近代我国行政区划变动最频繁的是东北地区,但是,作为大地区概念的“东北”则相当稳固,由来已久。辛亥革命推翻清朝之后,“东北”被用来取代满清发祥地原有的名称“满洲”。
与中国其他地理大区的情况不同,东北三省的居民对“东北”这一概念的认同感大于对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认同感,即首先认同“东北人”的身份,其次才是对省籍的认同。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与该地区的独特历史、风俗习惯及语言的统一,以及居民以来自河北、山东两地的移民为主体有关。
清末,关内人员——主要是河北和山东人为谋生大量出关,俗称闯关东,加上历史上东北地区为众多少数民族活跃的舞台,近代又受俄罗斯、日本和侵略,多元文化的融合,苦难的经历和移民的开拓精神,是关东辞赋发展的重要因素。
进入新世纪后,关东辞赋集团崛起,该辞赋集团人才济济,现在有孙五郎、陈逸卿、蒋红岩、王泽生、龚乃相、王铁、闵凡路、李学文、马向党等知名人士。该集团在政坛高层人脉广泛。关东辞赋集团包括孙五郎的中国诗赋学会、闵凡路的中国碑赋文化工程院、王铁的中华国学院等组织。
三、赣湘辞赋作家群。江西与湖南,不仅地理上惊人相似,如同一对孪生兄弟,而且在历史上,两省之间在文化上相互影响至深。远古时,炎帝在湖南尝百草,开农苑,后到江西万年仙人洞传播农耕文化,黄帝在鄱阳湖水系(如黄山西部属鄱阳湖水系)活动,后曾巡游南岳。唐宋时期,禅宗青原系和南岳系分别在在江西、湖南形成,而到对方区域传播,僧人和居士也多于两省间往来参学,俗称走江湖。理学由湖南周敦颐创立,却在江西发扬光大,后又被朱熹、王阳明等在湖南广为传播。近代江西人多迁居湖南,江西陈宝箴在湖南实行新政,后湖南人转而到江西闹革命。
赣湘辞赋,也是如此,是赣湘文化回互的一个代表。赣湘诗赋,是江湖诗歌和江湖辞赋的统称。屈原在湖南开创楚辞,为中国辞赋的源头,王勃于江西写出滕王阁序,为千古辞赋之范文。从某种意义上,辞为楚声,赋为汉雅的说法是不全面的,毕竟司马相如的赋流传下来的不多,也少有仿效的。可以说楚辞汉赋都是中国辞赋的源头,唐代的骈文、骈赋和律赋才是成熟期,是高峰。两者是是源与流、根与果的关系。
另外,皖西南地区由于与江西山水相连,加上历史上文崇韩欧,道继程朱,人员又多为江西移民,所以皖西南辞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江西辞赋的延伸,可归入大的江西辞赋中。
在当代的辞赋复兴中,湖南贺兴桐首先在香港注册成立中华辞赋协会,开启先河,随后大陆人士纷纷于香港注册成立诗赋组织。湘籍人士周拥军于03年注册成立的世界汉诗协会、2011年江西张友茂先注册成立的中国辞赋家协会,皆得到海内外人士的广泛支持,影响巨大。今天赣湘辞赋的崛起,实乃立足两省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与赣湘二省数千年来胸怀天下,爱国济世的传统情怀分不开的。
总的来说,这是当今中国较大的三大辞赋作家群,三者各有优势,各于辞赋复兴过程中发挥出了自己的作用。但全国其他地方,如西南、西北等地的辞赋也在速度发展,可以预料,未来中国辞赋全面兴起的局面只是时间问题。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f9cc010100w4gl.html
边疆辞赋作家群,顾名思义,就是中国边疆地区从事中华辞赋文学的作家群落。边疆赋派,又称“边塞辞赋派”。创始人是日不落、蒋红岩、天山客、陈瑞萍、寒池青莲。文学主张:从辞赋创作的风格来看,地域风格突起明显,不但个性鲜明,而且辞赋语言清新淡远,给人以一种异域的感觉。边陲文化韵味浑厚质朴,是绿色辞赋(张友茂语)。因此,中华辞赋,可有五大门派:边疆赋派、桐城赋派、彭蠡赋派、骈文赋派、韵文赋派。其中,边疆赋派,是中流砥柱。

桐城赋派,是中国桐城赋派简称。是继桐城画派、桐城文派、桐城诗派、桐城学派、桐城戏派之后,桐城文化最伟大的创造。潘承祥先生,是开山鼻祖。桐城赋派,是以科技与网络为平台来创造当代辞赋的最新模式---学界称之为“潘承祥模式”。因此,中国桐城赋派,不但是辞赋在国学领域的复兴,也是国学在辞赋领域里的兴起。既是传统辞赋文化的回归,也是当代辞赋文明的崛起。正如锡东刀客先生说:“桐城赋派诞生,是历史的必然现象,也必然是时代的创造。”。


彭蠡赋派,又名鄱阳湖辞派,或阳湖赋派。该词条是中国辞赋学界新名词,类似巴蜀赋派,由学者日不落提出。彭蠡赋派,是指以“江南赋翁”张友茂先生、金学孟、乾坤居士等为代表的鄱阳湖地域的辞赋创作集团。

湖南近年来也崛起了一批辞赋人才,如贺兴桐、周拥军、杨焕球、李牧童、石印文等。
“中国湖湘混沌赋派”杨焕球开创
----------------
新赋是在总结赋文的基础上,用现代汉语将诗同歌赋融为一体,创造了被称为“新赋”的新文体。新赋的语言特点是以现代汉语为基础,与赋一样讲求排比、对仗和押韵,可以换韵,也可以不完全押韵。在骈偶上,以骈为主,骈散结合,在表达文意中增强语感气势。新赋是辞赋文学体制的创新,由于其语言浅易,容易为大众所接受,新赋文学作品将会成为辞赋文化的新亮点。
新赋文学就是郭绍虞先生曾设想过的白话语体赋。新赋 是由北京新赋文学作家张心豪教授创立的,张心豪教授现任北京北普陀影视城总经理助理、宣传部长、旅游部长,新赋文学院院院长,他学古而不泥于古,推陈出新,承先启后,在总结汉赋的基础上,首创了《大河明珠赋》。张先生张心豪其新赋作品甚丰,已写成50多篇新赋,并结集成册《新赋集》。其新赋文学网包括五个大栏目、新诗词歌赋达三百余首。
http://zhxfwxw.banzhu.com/

http://blog.sina.com.cn/s/blog_657ac0b10100gs7b.html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ist_2770874822_0_1.html
桐城赋派:主张“义言有物”、“法言有序”、“神气与词章兼顾,铺排与考据并重”
[url=]骈文赋[/url]派:主张“改风雅之体,达讴歌时代关注社会之造化。把辞赋从个人的小圈子拓展到更大的题材范围”
[url=]韵文赋[/url]派:主张“以流畅而意达、简短而意发”“融词诗体于辞赋,合理讲究平仄,合理宽范韵律,适当创造谐音”
[url=]彭蠡赋[/url]派:主张“用白话文写骈文辞赋,重对偶对仗。语浅文雅,词清意新。写别人之未写,创自我之特色”
神气辞赋派:创始人潘承祥。贴近古典,文言半文,神韵大气,气吞山河。
现代骈文派:创始人周晓明。时代词汇,白文基础,讲究华美,对偶辞藻。
骚体辞赋派:创始人张友茂。生态环保,江山咏史,体源屈原,韵之论类。
齐鲁辞赋派:创始人金学孟。创造结合,独代新体,风古典新,学术价值。

---“中国河洛古典赋派理论”(孙继纲开创)、“中国江淮蕴雅赋派理论”(袁瑞良开创)、“中国桐城神气赋派理论”(潘承祥开创)、“中国瓯越骈俪赋派理论”(周晓明开创)、“中国彭蠡古奥赋派理论”(张友茂开创)、“中国齐鲁韵文赋派理论”(金学孟开创)、“中国天府通俗赋派理论”(魏明伦、张昌余开创)、“中国港澳博衍赋派理论”(颜麒麟开创)、“中国岭南雄恢赋派理论”(贾玉宝开创)、“中国黔桂新潮赋派理论”(刘长焕开创)、“中国京津格律赋派理论”(于海洲开创)、“中国古都弘雍赋派理论”(姚平开创)、“中国关东创新赋派理论”(王泽生、蒋红岩开创)、“中国新疆边塞赋派理论”(王宇斌开创)与“中国湖湘混沌赋派理论”(杨焕球开创)
7#
 楼主| 发表于 2015-2-12 01:05:28 | 只看该作者
简论传统赋的当代创作
金黔在线-贵州日报
  赋与诗为我国历史最悠久、创作最丰富的两大文学样式。自战国荀况作《赋篇》,宋玉作《风赋》、《神女赋》等,中经汉魏晋南北朝的鼎盛之期、唐宋的因革变化之期,降及清末,历代名家名篇迭出,可谓蔚为大观。但20世纪50年代至本世纪初,先是极左思潮泛滥,继以逐利躁进之风日盛,优秀的传统文学样式不能得到应有的尊重与传承,赋以其篇制多宏大、体式多古雅,在诗赋词曲诸传统文学样式中最受冷落。知晓赋为何物者已然不多,遑论雅善作赋者。可喜的是,近几年赋的创作出现复苏状态,去年《光明日报》开辟的《百城赋》专栏,是赋的当代创作振兴的标志之一。但是,由于当代赋的作者对传统赋体创作体验的长期缺失,对历代名赋多缺少系统体悟,赋的当代创作,总体上看来质量不高。即以《百城赋》专栏已发表的作品论,圆熟劲健之作颇少。有鉴于此,笔者草就此文,简论传统赋体的当代创作应注意的几个问题,虽属一孔之见,然为推心置腹之言,或有裨于当代赋的创作。
  首先,一篇成功的赋,应有贯穿全篇的气脉,读来有一气贯注之感。
  曹丕《典论·论文》首倡“文以气为主”之说,陆机《文赋》谓“赋体物而浏亮”,皆道出此中三昧。赋之为物,以铺张扬厉为体,诉诸再三诵读,若无贯穿全篇之气,则成断烂朝报,读来气散脉断。故或一气鼓荡,或潜气内转,由作赋伊始到卒章显志,务须精心结撰,力求一章之内,一气呵成;各章各节,密相钩连。班固《两都赋》、张衡《二京赋》,篇制虽宏大,细心阅读,仍可感触其浑成品质。潘岳《西征赋》、庾信《哀江南赋》,起伏变化,多生情态,而气韵亦连绵不绝。大赋如此,小赋更当具撰于心,方挥翰奋藻。须知赋与书法、音乐、舞蹈等同属文艺样式,有其共通之处。善法书者,首重气韵,点画之间,皆求有意;善音乐者,气伴曲行,纵然无声,胜似有声;善舞蹈者,气运步起,腾旋峙立,动静相宜。而欲接近此种境界,非躁进可致。望以数月炼之功,日挥毫而佳赋,犹全无内功欲武功臻西门吹雪之境界,增笑料而已。熟读百赋、旁通诸艺以养气,澡雪精神、纳境于胸以炼气,此欲撰成佳赋之关键。
  我观当代赋作,最宜忌者有二端:第一,学无积累,胸无箧笥,随想随写,不知气脉为何物,此为作赋大忌。第二,近来作赋者,喜以长联入赋,亦应忌之。赋自来有兼收并蓄其它文体长处的特点,如南朝抒情小赋援诗入赋,力求新变。固守四六等骈句而不求变化,非深于赋者。但无论如何变化,决不能以伤气为代价。长联形式,与四六等骈句混杂一体,节奏单元过于参差,难以相融,极易使全篇气脉中断。
  其次,一篇成功的赋,应体格清晰,明辨雅俗。
  赋有雅俗之分,如今日歌手大赛,有美声、民族、通俗唱法的分别。传统的赋,以雅正典丽为主,但亦包容俗赋。所谓俗赋,不是唯呈鄙言累句,而是寓庄于谐,用语看似平直,实际跳脱幽默。有的当代赋,既无巧思,又乏谐语,章法混乱,味如嚼蜡,不可谓为俗赋,只可谓不入流。今日作赋,或雅或俗,须视题材而定。当代赋如《百城赋》之类,以铺叙城市历史、歌咏城市变化发展为主,宜雅不宜俗,俗则难显历史之厚重感,难状盛世之大发展。如何做到雅正典丽?除保证气脉的连贯、构思的精巧外,主要应追求化俗为雅,适当用典。
  何谓化俗为雅?当代赋以写当代题材为主,许多当代名物事件,不可避免地要进入赋中。赋中当代名词过多,易伤雅正。解决问题的办法是变换写法,这就要求作者有较丰厚的知识积累、想象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如我写《百年贵大赋》,写到1997年贵州大学、贵州农学院、贵州省艺术高等专科学校、贵州省农业干部管理学院的四校合并,怎样交代?怎样写出四校的特点及四校合并后的关键问题?我夜不能寐,反复思忖,突然茅塞顿开:贵大东有新老朝阳村,农学院有松林坡,艺术学校地近太慈桥,农干院地处小关为山林所怀抱。于是笔下流出这样的句子:“人有知交共事之欢,心无彼此分别之嫌。……小关之树,来亲朝阳之川;太慈之乐,去和松涛之篇。”四校风光如在眼前,四校合并意义亦寓其间。又如写到2005年贵大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最初有这样两句:“劲拧一处,身跻百强。”旋以“劲拧一处”句稍嫌俗气,与上下文不谐,遂点化《周易·系辞下》“一致而百虑”句为“思趋一致”,与下句“身跻百强”相应。
  怎样适当用典?传统的赋多用典故,其意义不在炫耀才学,而是利用典故所包孕的意象理趣,来传达难以言尽之理与难摹之情状。故滥用典故,只会使赋殆同书钞;合理用典,可收事半功倍之效。我在《百年贵大赋》中这样写粉碎四人邦后的形势:“于是百姓为心,四海为念,尽除妖氛,俱来光艳。登山情满,峰翠化诗;观水意溢,溪清入砚。”“百姓”二句,语出庾信《三月三日华林园马射赋》,用典故说明粉碎四人帮之符合民意;“登山”四句,点化刘勰《文心雕龙·神思》“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句,写出当时人心之大快。又如写教育部与贵州省共建新贵大:“省部共建,试问青天路短长;众手同描,自是风流时世妆。”两个七言句,分别引自苏轼的《黄河诗》与《芍药诗》,这样用典,耐人寻味,所欲表达的意旨亦非晦涩难明。
  第三,一篇成功的赋,应浓能化出,淡能转浓。
  所谓浓能化出,指在数典用事、锻句炼词的同时,部分段落能不用典故,变换写法,巧妙穿插看似轻松平淡、实际情韵俱足之笔。庾信之赋,极善数事运典。其写《小园赋》,几乎处处用典,然在关键之处穿插“桐间露落,柳下风来”,“鸟多闲暇,花随四时”,“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落叶半床,狂花满屋”等自然平易之句,使整篇赋姿态横生,有灵动之趣。当代有些赋家,能得赋之规矩,学问亦足以展示赋铺张扬厉的特色,但或拘于数典用事、锻句炼词,泥古而未能变化,使其赋凝重有余而乏轻松自如之姿,读来终嫌板滞。我曾写《洛都赋》,当叙述北魏都洛历史时,用了一连串史实,及至写六镇兵起,北魏分裂为东西魏,不再用典,而是着重渲染洛阳残破时的悲凉情景:“短垣残像,没于荆棘;颓塔碎钟,出入狐狸。遂使行人之泪,未逢阴雨而滂沱;天地之灵,常伴鬼魂以颤栗。”使前后形成对应,前文整饬而妥帖,后文略能动人心魄。又曾写《梵净山梵刹赋》,主题为写梵净山佛寺禅事的消长变化。赋的前几节写梵净山佛教之发展史,自然多用典故与佛教用语,末节变换角度,写本人亲睹佛光事:“观云阵之变幻兮,寻前后之影象。感造化之奇伟兮,思自然之发皇。敞胸怀而远望兮,忽睹乎佛光。七彩回环,跃出林莽,忽焉在下,忽焉在上。双手合十,目追心想,依稀人影,玉匝金镶。是耶非耶?人在天上;因梦想梦?身披霞光。盖梵净之林麓,即天造之道场;人皆有佛性,遂结缘此气象。”写出梵净山观佛光的独到情势与色彩,与赋的前几节相比,笔势虽然荡开,却未脱离写梵净山佛寺禅事的主题,也就避免了一味数典用事的板滞之弊。
  所谓淡能转浓,指赋中为了较清楚地交代事件,赋中难免有平淡之笔,但应续以浓墨重彩,以救平庸。我在《百年贵大赋》中写到文化大革命中学校停办,“教师成百上干校,学生近千下农场”,这种如同口语般的句子,使赋的情韵顿时减弱,如果下文再接以文采想象与之相若的句子,将令读者不忍卒读。我运思骋词,写出如下文句:“四书犹藏行囊中,五经或缝儿女襁。扶犁吆牛,误以牛鞭为教鞭;挑担穿壑,常思泉响变琴响。闻歌泪下,秋水未至秋池涨;听曲心惊,春芳虽歇春光昶。”一代知识分子身处逆境,心系神州文化的不屈不挠的精神,由这些颇具想象力和感情色彩的句子传达出来。又如写到2004年原贵州大学和原贵州工业大学合并组建成学科门类齐全的新贵州大学:“农工文理,联袂远航;干群师生,和鸣颉颃。”这样写,显得平淡,于是续以浓墨重彩:“仰看天高,长云化绸引凤凰;俯瞰水阔,碧波成镜漾天光。两桨齐舞,两岸青山奔来望;一路共进,一派香稻自在黄。”读来遂生摇曳之感,可令读者感触到一种生动蓬勃的气象。
  以上三个方面,笔者以为乃传统赋体的当代创作所应注意者。至于创作中的随手之变,诚难以数语道明,全在乎作者的道行。
作者: 王晓卫
------------
当代辞赋创作与辞赋现象解析
作者:花月主人

  2007年12月初,看到了龚克昌教授发表的《评现代辞赋之创作》一文,感觉龚教授能论述当辞赋创作并创作为文,是件好事。但对于其中之观点,并不能苟同。根据所掌握的辞赋资源,对当代辞赋的创作进行一些简要剖析,今发出与众辞赋朋友共同探讨切磋。
  我们要看到,当今的辞赋创作有渐趋繁荣的态势。近些年来,随着国学的振兴,诗词歌赋已呈崛起之势,诗词作品和辞赋作品层出不穷,其中也不乏佳作。辞赋创作从现实交流已走入了网络交流,继尔形成现实与网络两条交流轨道,这是当代辞赋发展的必然。现实中的辞赋创作交流是以当代辞赋选集为主要形式,其代表性人物是辞赋家于海洲先生;网络中的辞赋创作交流,以潘刀金岸为代表的“辞赋四杰”最为活跃,其中潘承祥创办的中华辞赋网和周晓明创办的中国骈文网已成为中华辞赋的两大门户网站。
  一、辞赋的现实交流
  辞赋家于海洲编著的《当代百家辞赋评注》两卷,其作者数量达三百余人,作品数量达六百多篇,其中不乏辞赋精品。而这六百多篇辞赋在网上传播的却很少,很多几乎是搜不到的。论其主要原因,其中的辞赋作者年龄超五十者达七成以上,且有很多三十年代生人,这些人的创作就是以笔为主,不会或不习惯使用电脑。作者多数是诗人、楹联高手,辞赋作品的艺术水平很高。
  在《当代百家辞赋评注》中出现了很多辞赋高手,比如:马公廉、于海洲、王成纲、王学仲、文中俊、米智华、朱洪兴、陈品才、李中峰、官福光、周维昌、姚平、陶文宇、袁第锐、程稚逵、童明伦、温昌绪、谢时,等等。有很多人的辞赋创作水平,远高于网络辞赋作品,如果忽视了这些人的存在,是对当代辞赋认识的极大偏见。
  《菁莪居辞赋注评》收录了于海洲辞赋105篇,于雪棠辞赋4篇。于海洲最早的辞赋作品作于1984年,其辞赋代表作有《大言赋》、《牡丹赋》、《黄帝陵赋》等。于海洲的辞赋作品在网络里出现的虽然少,但其辞赋创作的质量和数量是令人刮目相看的,可以说,于海洲是很重要的辞赋大家。
  辞赋的现实交流主要体现在辞赋作品的汇编、研讨、评论几方面,以书籍、报刊为主要载体。
  二、辞赋的网络交流
  在网络中,诗词歌赋作品经常出现在各大文学网站、论坛、博客上,这是当代辞赋创作发展的必然。中华辞赋网、中国骈文网的创办,收集了古今大量的辞赋资源,对于辞赋家、辞赋理论也有相应的栏目介绍,这是有益于当代辞赋的好事。2007年夏,中华辞赋社区应运而生,培养了辞赋创作的新生力量。
  有些人认为,辞赋这种文体只有专家和学者的人才可以创作。网络辞赋的兴起,这种不正确的观点不攻自破。文学是来源于现实生活的,辞赋文学也是这样。若是把辞赋文学贵族化,则辞赋这种文体必将没落甚至渐趋消失。
  在2007年4月,洛阳辞赋会议聚集了很多辞赋作者、学者,这使学院派深刻地认识到,全国尚有这些能从事辞赋创作的人,辞赋并不是专家和学者的专利品。
  如果没有辞赋的网络交流,洛阳辞赋会议则不能云集八十余人。有人认为中国十多亿人口,搞辞赋的也不过二三百人,这种看法也是错误和站不住脚的。事实上,很多辞赋作者创作了很多优秀的辞赋,由于没有在报刊、书籍、网络上发表,而不为人知。因此而忽略了这些人的存在是非常错误的。
  三、辞赋名人与“辞赋家封号”
  当代辞赋名人很多,著名的有:魏明伦、雪川、袁瑞良、孙继纲、王宇斌、颜麒麟等,较为著名的还有:周晓明、金学孟、潘承祥、张心豪等。还有很多优秀的辞赋作者,他们创作了很多精品辞赋,但并不著名。这是因为:一、虽然这些辞赋作者创作了好作品,但由于出道时间较晚,尚不被多数人所认识或认可;二、这些优秀的辞赋作者社会地位低,作品再好,因其处于弱势群体,没人宣传而未显露。
  辞赋家封号诞生于2007年4月全国洛阳辞赋峰会之后,是由少数辞赋家为参加会议的辞赋家定制的辞赋头衔,这些称号没有得到国家承认所以不具有权威性。辞赋家封号的出台,是为了某此辞赋家宣传的需要,对于某些辞赋家心里会产生些消极作用。
  洛阳辞赋会议后,有少数人策划的辞赋头衔有:“一王”、“二圣”、“三帅”、“四杰”、“五媛”、“六公”、“七贤”、“八雄”、“九怪”、“十英”、“二十星”。这种自封名号的作法助长了某些人的虚荣心和功利心,极大地干扰了辞赋界的正常秩序和发展,这无疑是辞赋家阶层论的一个具体表现形式。
  四、辞赋鉴赏与评论
  当代辞赋创作,很多“辞赋名家”创作的辞赋被媒体大力鼓吹,但其辞赋也并非是无懈可击一点毛病也没有的。如果因为这篇赋作是某某人所写,我们看到作者的名气而一味吹捧,无疑停留在印象主义的表象上。孙继纲被誉为“辞赋一王”,其《牡丹赋》、《龙门赋》被奉为至宝,其辞赋也并非无挑剔之处。袁瑞良的《十赋黄山》、《十赋黄河》也不是篇篇都完美无缺。我们承认其作品水平的高度,要有理性的分析。由于很多人的文学功底差,在辞赋欣赏和理解上的感觉不强,认为自己做不出来的,那就是好,也不正确。作品是否真正好,要看其将来能否广泛流传,如不能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
  天山客认为,好的辞赋作品不应有“辞赋硬伤”。在辞赋作品中,由于常识性错误、遣词造句悖谬、比拟失当造成的。王泽生有这样的论述:辞赋硬伤,指在辞赋文学作品中的一些常识性错误。也指非软件性伤害,一般指人为损坏或者碰撞等发生的“硬件损坏”——比如古典辞赋的失传等等。辞赋硬伤是知识性的错误,大半来源于作者在创作时的马虎。
  对于辞赋的品评,我以前创作了三篇文章可以借鉴,分别是:《辞赋精品策略》、《辞赋美学观念》、《十星法案》。其中《辞赋精品策略》中谈到了:根据对辞赋作品的分析,用三项标准去衡量,即:形、意、神。其中有这样的论述,形:指辞赋的形式,即句式、段落。辞赋的句式有别于其他文体,对仗、对偶、骚体是辞赋的主要表现形式,全文以对仗对偶句式为主的属于骈体。意:指辞赋的主题,即中心思想及所表现和揭示的意义。一篇辞赋作品必然要有其表现的主题和中心,如果没有主题,则再华美的文字也是一堆散乱的珍珠、堆砌的贝壳,并不是文学上品。神:指辞赋的气韵和神韵,即辞赋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学精神。辞赋属于文学个体,辞赋的文学精神反应着人的思想境界与哲学精神。辞赋的气韵和神韵通过有张力的语言句式表现出来,造成一种强有力的思想氛围和语言环境,使人融入其中。
  五、辞赋传承与创作
  在辞赋创作上,要精益求精,这才能使辞赋作品臻于完美。在对于辞赋的发展论述上,我们张口就论楚辞、汉大赋、魏晋南北朝骈文,好象若不这样,我们就不会论述了。辞赋理论家都是沿袭很多别人的话、别人的理论,自己“添点油加点醋”,就高谈阔论,以为这就是辞赋理论,很荒唐的。如果让其从中总结出自己的论点,则不知所措。即使总结出自己的观点也是重蹈前人的窠臼,没有自己的新见解。
  由于对于古代的辞赋定式的绝对迷信,今人在创作辞赋时就尽力模仿古人的辞赋,文章显得陈腐而无新意。之所以有的人创作了大量的辞赋,但其作品确很少有人为之喝采,这是为何?辞赋作品并不是只注重铺陈和文采,作品的气韵和表现力差,阅读有如同嚼蜡之感,很难说这样的辞赋是好作品。文无定法,但为文一定要讲章法。有章法的文章会有紧凑感、流动感、丰富感和表现力。辞赋创作观指导辞赋创作的实践,是在创作中逐渐探索和完善自己。
  万事开头难,对于初搞辞赋创作的人,我们的态度应多是鼓励,而不宜持批判和打击的态度。实际上,并不是搞辞赋的人就一定要先学辞赋理论,非要弄清辞赋的起源和历史、辞赋的概念解释。辞赋理论并不是每个搞辞赋创作的人都必须要学的,对于古代辞赋的认知,自然会得出其相应的辞赋样式。如果说搞辞赋就非要四六骈句为主,也是不正确的。辞赋可骈可散,可韵可不韵,在我以前的百度词条《辞赋句式》和《辞赋韵律》中有论述,可以参考。
  六、辞赋发展与革新
  辞赋作为一种文体,其体裁介乎于诗和文之间。屈原创作的《离骚》属于楚辞,在辞赋中属于辞的部分。由于辞与赋统称为辞赋,所以屈原的诗作当为辞赋的发端。纵贯辞赋史,从汉大赋开始,历朝历代都有一些辞赋作品问世。在烽火连天的战争岁月,辞赋创作则相对很少。辞赋的发展是与社会繁荣发展的产物,经济和文化发展了,辞赋的创作必然呈现抬头和上升的趋势。
  当今时代,国学的振兴带动辞赋文学的兴起。我们其实很不必要担心辞赋会“灭绝”,辞赋化石论是对辞赋发展的一种恐慌。为什么辞赋不会灭绝,原因很简单,只要有古代辞赋文章的存在,就会有辞赋的传播与交流,继尔有就辞赋的研究与创作。历代的辞赋名篇精品就象文学的种子一样,传播开去就会在人的心中成长、发芽,辞赋作品就是辞赋文学实践的果实。辞赋不会“灭绝”,也并不是说就没有辞赋申遗的必要,辞赋申遗会促进辞赋的发展,是有利而无害的。
  辞赋文化的发展是离不开革新的,时代在前进,社会、科学、文化都在进步,人们的思想也在进步。在辞赋创作中,我们若是把辞赋作品都弄成古代辞赋那样古涩难懂,则不合当今的时代潮流。2007年5月,王泽生和蒋红岩联合发表了《中华辞赋革新运动宣言》,掀开了辞赋革新的序幕。虽然在宣言中完全列举和剖析了辞赋革新的内容和性质,但很多人并不理解。由下府岸人张友茂为首的“辞赋顽固派”对辞赋革新恶言诋毁,其原因是没有把下府岸人当作旗帜,没有把他的艰奥古涩的辞赋文风当作楷范。没有树立那些陈腐的辞赋学人,令有些人心存不满,这是很正常的。我曾在宣言中提到,辞赋革新是精品工程,是为了辞赋发展而发起的。辞赋革新不是政治运动,下府岸人把辞赋革新定义为“赋闹”,并把推动辞赋革新的人定为恶人是非常荒谬的,他发表的《造反辞赋坛扰乱辞赋界》,显露出其心胸的狭獈、黑暗、顽固与保守。下府岸人代表辞赋界的黑恶、保守势力,我们要坚决反对他的作法。
  七、辞赋学人与辞赋精品
  2007年是当代辞赋发展的重要一年,辞赋界先后有几件值得关注的事情。1、洛阳辞赋会议的召开,将辞赋学院派与辞赋江湖派聚集到一起,真正意义上的“辞赋界”从此形成;2、中华辞赋革新运动的兴起,以王泽生和蒋红岩发起的辞赋革新在网络上兴起,旨在兴起辞赋运动和开展辞赋精品工程,由于宣传力度弱而未能全面展开;3、兰州辞赋学术会议召开,由于对大多数辞赋人的与会限制,且在会议中未对辞赋的发展作出科学的论述,兰州会议的影响不大;4、辞赋汉学理论的创建,王泽生与蒋红岩在剖析和总结各种辞赋现象后,将辞赋汉学理论进行系统化,并于2007年10月上旬完成了辞赋汉学理论的初稿。
  在对精品辞赋的品评与论述中,发现了很多令人称道的辞赋精品,而这些辞赋精品并非来自辞赋大家。下面简要介绍几篇优秀的辞赋作品,以供参考。1、新浪网刊登的《乐语文赋》是一篇高考满分作文,以辞赋为体裁,创作不亚于辞赋方家,值得关注;2、中华辞赋社区刊登的花月主人创作的《相思赋》,情感细腻,文采优美,令人称道;3、中华辞赋社区刊登的王泽生创作的《木兰赋》,是爱国主义辞赋作品,文中对边塞的描写和对战场的描写很感人,通过环境刻划人物是此文的成功所在;4、百度百科刊登的天山客创作《盐湖赋》,写出西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堪称佳作;5、由手缺一指创作的《登大圣塔赋》,融自然景物与情感于文中,确属佳文。手缺一指(戴永斌)的赋文日益炉火纯青,说明辞赋在向精品方向发展;6、辞赋家周晓明为圣玉作的《冰影玉魂序》,文采很好,可谓序中之精品;7、由韩邦亭创作的《茗阳阁赋》,自然飘逸,写景逼真,是一篇难得的好作品。8、由兰花草创作的《茉莉花赋》,体现出了对生命的关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八、辞赋文体与资历
  在网络中,有所谓的辞赋大家信口开河,说出很多不得体的话。主要表现在:1、他都不懂得辞赋,还搞辞赋评论?2、他才搞了几天的辞赋创作,居然搞辞赋理论。3、出道才几日,竟枉论别人的作品,不知天高地厚。
  辞赋并不是某一个人的专利,通过努力,都可以学习和创作。至于水平高低,我们姑且不论。只要基本符合赋体的主要特征,我们就不能说,不是赋还居然冠以赋名,以为冠了赋名就是赋了。这种论调可能大多数人,甚至专家学者都有的。文章冠以何名,我想这是作者的自由。杨朔的《茶花赋》,是一篇散文,而不是赋,你能限制人家使用《茶花赋》吗?这当然是不对的。当代的辞赋,虽然风格和流派很多,但多数的作品都是符合赋体的特征,只有个别的将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也都冠以赋名,这种情况在网络里屡见不鲜。人们都有创作的权利,我们不能因此而对其不是赋而冠以赋的诗进行抹杀,这是不对的。若是我们有人真的作了一篇现代古文,既无韵,也无对仗,只是冠以赋名的古体散文,我们可以进行评论和纠正。引导别人改正错误学习正确,是辞赋创作和发展的正确途径。
  人和人的创作权利都是平等的,我们要尊重每一个搞创作的人。辞赋作者社会地位不同,不可因为某人有权有势,他创作的辞赋作品就是最佳的,就大力吹捧,趋炎附势不是好的现象。我们对于辞赋的研究和评论,应该对文不对人,有的人地位低下,但其文品可能上乘;还有的人阴险、狡诈,但其文品却高雅。这样的事情不可一概而论,不可因人而废文,因事而废文,这是为文之道。有人认为:才刚出道,水平不会高。这种观点是很错误的,有的人可能只创作了一篇赋,但他的赋可能超过你的所有辞赋作品。这种情况需要重视的,并不是有资历的人说的话就都对。
  ----------------
当代辞赋
   辞赋在“五四运动”废除古文提倡白话文以后,同古诗词一样,受到了冷落。但它并没有死亡。章太炎起了桥梁的作用。
   当代辞赋已无往日之辉煌。辞赋甚至每一种文体,优秀之作都是突破了前代的传统,有自己的创新和美感。而当代辞赋,几乎全是《滕王阁序》的模仿作,毫无创新之处,悲哀。天才尚未诞生,或许。
   颜麒麟自学成才,其赋数量大,且每篇字数有很多。然而几乎全是《滕王阁序》式的句子,没有变化,有罗嗦重复的感觉,如《宜春赋》。《服装赋》过分追求古怪,生硬不自然。其他赋亦然,内容翻来覆去就那几个句子。
   陈恩田、何湘远、何开四系社会名流,再加上炒作的厉害,因此其赋备受瞩目。然而他们的作品《大中华赋》《中华世纪坛序》等古雅之美尽失,大量白话文入缀其间,实为辞赋中之下品。
   魏明伦是戏剧家出身,戏剧写的不错,然赋作实在不堪入目。《中华世纪坛赋》《会堂赋》《廊桥赋》等,将白话文发挥到了极至。又加上大量川戏戏文式的俳优之语,以及祖国富强之类的标语口号,失去了辞赋的魅力。
   雪川古文功底甚厚,又是诗人。此人较严肃,《中华世纪坛赋》(别于魏明伦)较为成功,初步出现了辞赋的风格。当代辞赋中的好赋。
   潘承祥赋量众多,篇幅亦较长。大多亦《滕王阁序》的模仿品,语言浅近直白重复。
   周晓明(锡东刀客)赋语言上稍胜于潘承祥,已小有古文之风,然学识欠丰,天赋不佳使其赋缺少一份魅力。
   李令统(笔者)也写过几篇赋,均系高中时代作品,充满了学生气,虽刻意追求骈俪,然内容空洞缺少典故等是其致命弱点,无有精品。
   蒋海松是当代辞赋创作群中仅有的几个“80后”之一,其赋少年英气,已初见端倪。前途不可限量。
   闲机生系在读的厦门大学才子,也是很年轻的作者之一。其赋是唯一有魏晋遗风的。他也脱离了对《滕王阁序》的模仿,初步走出了自己的路子。《民工赋》是当代辞赋中的精品之一。《红卫兵赋》有《天子游猎赋》的风味。好赋。
   龚克昌(与陆侃如)系楚辞研究者,他的几篇作品是佛偈,称不上赋,更不要说是好赋了。
   ……
   其他当代辞赋家默默耕耘,尚未出现精品,不赘记。

几位活跃在文坛的辞赋作者。

颜其麟,祖籍湖北,生于1935年,大学毕业。解放前攻读四书五经,解放后一直研究古典文学。现为中国诗书画研究院研究员,香港中华辞赋研究院院士、院长。
  上世纪80年代初,著作开始问世。其著作有《香港赋》、《三峡赋》、《黄河赋》、《桂林赋》、《黄山赋》、《庐山赋》、《南昌赋》、《黄鹤楼赋》、《扬州赋》、《西双版纳赋》、《鄂州赋》、《石画赋》、《鳖赋》、《南榭赋》、《丹阳赋》、《菏泽牡丹赋》、《洛阳牡丹赋》、《张家界赋》、《少林赋》、《郑州赋》、《海上田园赋》、《服装赋》等30多篇大赋。之外,尚有《古诗新魂》、《三峡诗汇》、《国花颂》等古诗集问世。
  其人既从事汉赋创作,又从事书法创作。自谓“赋伍班张歌盛世,书宗颜魏颂京华”。周南赞曰“书赋同辉”;沈鹏称之“赋书双璧”。胡光舟读其赋而称之为“全国不敢作为第二人想的当代汉赋作家”。其人生信念是:“文章俯仰千秋富,翰墨沉浮百世春”。其奋斗目标是:“铺陈世界张张纸,容纳乾坤本本书”。其赋作问世之日,亦其书法出版之时,所谓“赋书双璧”、“书赋同辉”,亦即是之云尔。1996年在北京举办个人自书诗赋展览,受到很多专家的嘉许;2002年荣获国际炎黄文化金奖,与沈鹏、刘炳森等著名书法家齐名同列(同列为卓越贡献奖)。
颜的《宜春赋》一共三十八段,九千来字,堪称辞赋字数之最。比潘岳长赋三千多字《西征赋》还长的多。赞美宜春“山娇川媚,物美风醇”“袁山耸翠千秋美,地以人重;高士流芳百世馨,人因地传”。颜的辞赋洋洋洒洒特别擅长铺陈,极尽渲染之能事,文法比较正宗,功底扎实,气势恢弘,对仗工整,包容广泛,波澜壮阔。将宜春的地理历史,风土人情,特产物品等一笔描尽。不过依笔者拙见,中间部分内容陈述的稍显繁琐,如削减浓缩一下更妙。
威海市委书记崔曰臣高度评价颜先生的《威海赋》并为《威海赋》作序。颜先生为了著《威海赋》先后四赴威海,客居三月有余,详读史料,遍访山水,历时近一年,终成此赋。这说明颜先生著文的态度极其认真负责。
《威海赋》也成为当代城市宣传之工具。

孙继纲,洛阳辞赋研究会会长,一篇《洛阳龙门赋》让他名声大噪。此赋写来字字珠玑,文笔锦绣,文采华丽,辞藻丰富。特别对佛学有很深很透彻的了解和修为。“洛阳龙门,形胜誉甲天下”开篇就气势非凡,“洞窟星罗,映先祖之智能;石龛棋布,展猫游记之文明”展现一千多年的佛学史。“石窟,融南北文化为其体;艺术,树中原风格为其旌。文化造极,四海称颂;艺术登峰,五洲认同”对石窟艺术大加赞叹。“南洞阿弥陀,胸袒慈怀,蚕眉横卧;北洞无量寿,手指天地,尊容自呈。”为各类佛像的姿态描写的栩栩如生,活灵活现。孙先生据了解还担任政府要员,可能是工作比较忙的原因,却搜不到他其它作品,对此深为遗憾。

魏明伦,生于一九四一年,四川内江人。童年失学,九岁唱戏。1950年参加四川省自贡市川剧团,先后任演员﹑导演﹑编剧至今。四十余年未换单位。一九八五年,凭着一本《潘金莲》而一举成名,并引发社会各界大讨论。从此一发而不可收拾,又相继创作了大量的戏剧作品,并屡屡获奖,被戏称为“巴蜀鬼才”1987年被新华社《半月谈》公布为中国当代九大剧作家之一。 魏先生名利双收以后,最近被四川地方各地请去著赋。酒楼会堂,桥梁陵墓,均可入其赋。 收费不菲,少则几千,多则几十万。已发表作品有《大洲广场赋》、《中华世纪坛赋》、《会堂赋》《廊桥赋》《二滩赋》、《绵竹赋》、《盖世金牛赋》、《合江亭赋》、《纪信诓楚赋》等近10篇骈赋文,每一篇骈赋均被中央级报纸争相转载和为全国发烧友收藏,魏明伦也由此被誉为目前“国内骈赋第一快手”。如《中华世纪坛赋》中“高擎文明圣火,穿越世纪风云。火熊熊薪传百代,光灿灿彪炳千秋。” 浩瀚青史,概括于坛内;辉煌文化,浓缩于眼前”这些句子对仗工整,音韵铿锵,且文采斐然,寓意深刻。但个别作品还是显的有些不够精练,如“大潮推动小城,小城观念大变”“赵州桥什么人修?洛阳桥什么人留?”这些句子还可以再深加工一下,就更为精练,强悍了。总而言之,魏的碑赋类似于骈赋,文赋,俗赋的一种综合。语句流畅,用词平易,可读性较强,是辞赋的一种发展方向。

何开四,四川省作家协会副主席,省文艺评谈家协会主席,著名词赋家:何所作的《中华钱币赋》阅读了100多万字的资料,历时3个月修改17次。600余字的《中华钱币赋》现刻碑立于成都印钞公司。并被中国历史博物馆收藏。《巴蜀文化赋》、《大地赋》、《国酒茅台赋》、《川菜赋》,《国宝熊猫赋》《沐川赋》《南糊赋》《小平百年赋》等,其中创作的《中国农业赋》一直在北京中华世纪坛刊刻展出。“钱积如山,德立千仞;钱流如川,心如止水”何的赋和魏有相似之处,但何比魏讲究韵律,生动性要稍差于魏,二人各有千秋,难分伯仲。

陈恩田,著名书法家、诗人,祖籍安徽安庆,出生于四川乐山, 12岁因卖对联成为乡里远近闻名的“小秀才”,后常与书法家杨天开老师切磋书艺,加上其勤奋好学,所以在书法艺术上颇具成就。他的一篇《大中华赋》近日在网上引起激烈的争议,争议者大致分两派,一派是以文言文赋的守旧派,另一派是白话文赋的现代派,两派展开激烈辩论,甚至发展到谩骂,巴蜀鬼才魏明伦因与陈恩田并称巴蜀双杰,无缘无故跟着陈大师挨骂。守旧派认为:大中华赋满篇白话,直白浅露。不知是谁编的:”陈恩田、魏明伦,巴蜀双杰四处混,创诗作赋老刀钝,不如回家抱孙孙;大中华、中华大,满篇都是大白话,还称天下第一家,骗来骗去骗娃娃。”现代派认为:大中华赋通俗易懂,气势磅礴。有诗曰:“大中华赋大气概,横扫天下迂秀才;曾记当年新文化,务实求真文风开。浩浩荡荡三百文,气势磅礴赠国人;激扬民族抚古今,祝愿中华更永恒。”双方大打出手,实为网络文坛一件趣事。陈恩田还创作过《新重庆赋》《和平统一赋》等文笔不错,颇有功底,不过那篇被文艺界称之为中华第一赋那就有点做秀炒作的成份了,说句难听的话就是不自量力,自欺欺人了。

张昌余,四川师范大学教授,词赋家,书法家。创作了《万贯华阳人家赋》《蒙顶山茶赋》这二篇全属于广告性质的辞赋,文学性和艺术性均不及以上几位四川作家。

雪川,也是一位文化界奇才,近年来在海内外书剑飘零,做过报人,编过杂志,拍过影视,也为一些策划公司做过成功的创意。他的辞赋作品有《中华世纪坛赋》《茅台赋》《大道乾坤赋》《太阳石赋》《成都赋》《二湾赋》等。在《中华世纪坛赋》中开篇即云:“设坛祭祖,乃尘海茫茫,意会圣贤、神通经典之盛事”确实出手不凡。“天看水影,地看山影。巴蜀形胜霞披银斗,乾坤象聚雾漫金盆。”对成都的地理也概括的相当精深。美国哈佛教育中心总裁陈漫克博士对雪川相当看好,认为雪的作品有“气含风雨之润,笔吐星汉之华”。不逊于魏何诸人。

苍山牧云,当代辞赋界的一代神秘高僧,不知其人生于何年何月,据说早年从文,诗蛮江南,有“妙郎”之称,散曲无敌,辞赋尤胜,君临天下, 颇有帝王之风。作为“当代打工派诗坛先驱之一”, 被海外华文诗坛盛誉为“现代诗宗”,当今佛教界称他为“诗坛佛祖”,而他却自称“红尘诗僧”。他创作的作品有《大中华颂》、《大琴颂》、《徽州赋》、《大故宫赋》、《大长城府》、《大成都赋》、《祭姊文稿》、《王莽天下面赋》、《答中华世纪坛》近百篇,立意高远,禅功精深。 “山定水形,水映山影;人行地表,神掌苍穹。夫秦岭扛天梯千峰下跪,岷江叩夔门万川归海;惜苍生嫘祖成蚕,爱黎民望帝化鹃;烛龙族三星梦醒,蚕丛氏金沙魂现;”或激情澎湃,如江河悬珠;“假授天意资野心,窃取国力饱私囊;横陈孤弱以待宣淫尚无足,鱼肉民膏呈以饮乐犹不尽;此等引祸毁炬桑梓者,即为民贼也!”或义愤填膺,泼墨神助;“死亲如割肉兮,叹亡灵无以救心也!残天之庝彻兮,逝而不可复活也!”或凄绝婉转,读来“魂惊魄骇、心胆俱裂碎”,实为贩夫走卒无可望其项背!

天山客,是一位有着边疆特色的辞赋家,创作的作品有《天池赋》《后天池赋》《雪莲赋》《听涛赋》《冰川赋》《草原赋》等十几篇作品,大多描写祖国边疆风光。“展一轮明镜,王母晨妆,柔云忘返;酿一池春酒,明月醉酣,星河倒悬。”意境幽美,词句清新。读来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祖国大西北的风光扑面而来。如果题材更加广阔一些,假以时日定会成一代辞赋大师。

苇飞,又名保镖。个人简历不详。不过他创作的《风赋》《云赋》《雨赋》《雪赋》自然气象之四赋,功底深厚,文采飞扬,气势纵横,细品慢读之下,隽永犹长。如在《风赋》中写道“风起于虚而终于幻,或推波助澜震海威,或雨打梨花寄别思,或为胡马啸西风,或为烈士托豪志。处处不见风影,而处处皆得风意,无体而神在,无形而心存。四海为家,志踌天下,不以一处为羁绊,顷刻已万里;冷暖为念,胸括尘世,不以半点重得失,须臾已清扬。富贵烟云,一吹而散,名利尘埃,一扫而空。临风展笑,愿抚风翼,轻携风手,畅意挥洒,涤除秽垢,清凉人间。”这些句子读来确实清爽怡人,如果抛弃风花雪月之题材,用文字来讴歌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我想修为不会在诸名家之下。

刘铁(1972-?)字星雨,号白古,又号醉鹤。网名月光流星雨,西域迪化人氏,达斡尔族,擅画,好古文,尤工诗词。创作的作品有《逍遥赋》《白骨赋》《士人赋》《诗赋》语颇古雅。文风沉凝,常发忧郁之气;笔调磅礴,时发哀叹之调。

王克湘,四川遂宁招标办高级工程师。曾创作中短篇小说多篇,后专注专业技术工作。对古典词赋有所研习,特别是对赋情有独钟,所创作的《船山体育馆赋》、《高升小学赋》、《遂宁中医院赋》颇受各界人士好评。但在网上竟搜不到他作品的内容,所以不好妄加评论。

月隐寒霜有《白鹤大悲赋》《多情赋》《梦琴女赋》三篇大多抒发个人情感,摹汉赋之手法。杜萱的《登台赋》《弱冠赋》《凤兮赋》内容稍显单薄,手法也较陈旧。清水茶有《跪赋》和《醋赋》文笔不错,但境界不高。此三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诗词修为要远远高于其辞赋作品。

另外流沙河的《东郊沙河赋》李东东的《宁夏赋》陈仁德的《忠州赋》沈不沉的《江心屿赋》、章方松的《灵昆赋》、张黎华的《泰顺赋》、徐康的《国酒茅台赋》、赵荣光《中华饮食文明赋》、柯烂不归的《云南赋》、琅琊学生的《悲情赋》、袁汉的《皇马来华赋》、蒋海松的《湖湘赋》、未名春早《蓬莱阁赋》、酒干诗卖无的《醉洞庭赋》、夜月幽莲的《洞庭晚秋赋》、怀霜若雪的《侠赋》、陶然末然的《中秋赋》《洪泽湖赋》、龙克的《凤凰山赋》、宋小武的《仙女湖赋》、广成子的《广陵赋》江南风少年的《滕王阁续赋》安宁狂笙的《水月赋》雪妙子的《西陵赋》凤凰主人的《网络江湖赋》张东生的《退休赋》等这些作品都有不同的特色,手法各异,都是值得一读的作品。

蒋红岩,网名花月主人。他不做创作也不做研究,而在专门做搜集整理校勘工作。三年来通过不懈的努力一共搜集到七百多篇各类辞赋。古代中缺字的都做了增补工作,现代的约有三百多篇。估计是收藏最多的网友。一直想联系一家出版社准备出版《中国当代辞赋大全》至今因经济原因末能如愿。

以上作品仅限于网络资源,佳作有所遗漏在所难免,敬请谅解。


新赋风格
   当代辞赋风格备受争议。有人认为当效仿汉赋,有人认为当浅易直白。笔者认为,新赋虽处在白话文时代,然亦当追求文言的精简古雅之美,难字不可少(当然亦不可太多),骈俪不可失(亦不必尽善尽美、过分刻意追求),典故不可少。至于少量白话文、新词入内,亦属正常。晚清黄遵宪写古诗,“火车”“轮船”亦入其中。谁能够说王勃的《滕王阁序》在汉代不是当时的“白话文”呢?
--首先要符合现代人的阅读口味,适合于时代的发展。如若再以司马相如的《上林赋》等大赋让社会去阅读,那谁还有兴趣来翻阅词典一一对照呢?就来拿我们辞赋爱好者来说,也很少去认真地或者顺畅地阅读下去吧,何况是在今天快节奏的经济形态之下,更是无从适应了。在这方面,可以运用典籍创作出洋洋大观精品大赋,以供研究。而一般作者,恐怕就耐不住寂寞和甘受孤独了!相传白居易写诗让乡村老妪评赏,以求通俗易懂。因而,我们在继承的同时,更要学习前人的精神,在发扬光大中进一步大胆的革新。骈赋特别是律赋,其过多地注重了格式的应用,很难有创新的文辞,后来的“八股文”何以不能长久,盖因其形式过重于内容,对创作的限制太多,镣铐太重,作者的思维难以自由发挥,故而走向了死胡同。我们今天应吸取辞赋、骈赋、律赋、文赋等的长处时,可以散赋为主体,使其更加灵活自由生动,也更加符合现代人的阅读口味。在继承的基础上,要勇于“取其精华,去其糟粕”。这里边,我窃以为应尽量减少艰涩拗口的词语,力求减少不常用的生僻典故,减少注释,甚至可以使用现代语言来写,在实践中不妨一试。
     综上所述,辞赋是在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的。当今的辞赋创作,既要继承优良体裁,更要勇于创新。在符合赋文的基本要素下,再予以弘扬光大。由于对赋文认识上的差异,前些年举办的《百城赋》,或许是留下了诸多遗憾。如今在举办的诸多辞赋大赛在选评的时候,多是重四六骈句的格式,而忽略散赋和文赋的创作,不免有失偏颇。在我们今天的创作中,应该撷取各种赋体的优点,发挥更加自由的创作空间,甚至亦可试用现代语言,使辞赋向着美文的方向发展。
--当代辞赋名人很多,著名的有:魏明伦、雪川、袁瑞良、孙继纲、王宇斌、颜麒麟等,较为著名的还有:周晓明、金学孟、潘承祥、张心豪等。还有很多优秀的辞赋作者,他们创作了很多精品辞赋,但并不著名。这是因为:一、虽然这些辞赋作者创作了好作品,但由于出道时间较晚,尚不被多数人所认识或认可;二、这些优秀的辞赋作者社会地位低,作品再好,因其处于弱势群体,没人宣传而未显露。
  辞赋家封号诞生于2007年4月全国洛阳辞赋峰会之后,是由少数辞赋家为参加会议的辞赋家定制的辞赋头衔,这些称号没有得到国家承认所以不具有权威性。辞赋家封号的出台,是为了某此辞赋家宣传的需要,对于某些辞赋家心里会产生些消极作用。
  洛阳辞赋会议后,有少数人策划的辞赋头衔有:“一王”、“二圣”、“三帅”、“四杰”、“五媛”、“六公”、“七贤”、“八雄”、“九怪”、“十英”、“二十星”。这种自封名号的作法助长了某些人的虚荣心和功利心,极大地干扰了辞赋界的正常秩序和发展,这无疑是辞赋家阶层论的一个具体表现形式。
  四、辞赋鉴赏与评论
  当代辞赋创作,很多“辞赋名家”创作的辞赋被媒体大力鼓吹,但其辞赋也并非是无懈可击一点毛病也没有的。如果因为这篇赋作是某某人所写,我们看到作者的名气而一味吹捧,无疑停留在印象主义的表象上。孙继纲被誉为“辞赋一王”,其《牡丹赋》、《龙门赋》被奉为至宝,其辞赋也并非无挑剔之处。袁瑞良的《十赋黄山》、《十赋黄河》也不是篇篇都完美无缺。我们承认其作品水平的高度,要有理性的分析。由于很多人的文学功底差,在辞赋欣赏和理解上的感觉不强,认为自己做不出来的,那就是好,也不正确。作品是否真正好,要看其将来能否广泛流传,如不能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好。
  天山客认为,好的辞赋作品不应有“辞赋硬伤”。在辞赋作品中,由于常识性错误、遣词造句悖谬、比拟失当造成的。王泽生有这样的论述:辞赋硬伤,指在辞赋文学作品中的一些常识性错误。也指非软件性伤害,一般指人为损坏或者碰撞等发生的“硬件损坏”——比如古典辞赋的失传等等。辞赋硬伤是知识性的错误,大半来源于作者在创作时的马虎。
  对于辞赋的品评,我以前创作了三篇文章可以借鉴,分别是:《辞赋精品策略》、《辞赋美学观念》、《十星法案》。其中《辞赋精品策略》中谈到了:根据对辞赋作品的分析,用三项标准去衡量,即:形、意、神。其中有这样的论述,形:指辞赋的形式,即句式、段落。辞赋的句式有别于其他文体,对仗、对偶、骚体是辞赋的主要表现形式,全文以对仗对偶句式为主的属于骈体。意:指辞赋的主题,即中心思想及所表现和揭示的意义。一篇辞赋作品必然要有其表现的主题和中心,如果没有主题,则再华美的文字也是一堆散乱的珍珠、堆砌的贝壳,并不是文学上品。神:指辞赋的气韵和神韵,即辞赋所表现出来的一种文学精神。辞赋属于文学个体,辞赋的文学精神反应着人的思想境界与哲学精神。辞赋的气韵和神韵通过有张力的语言句式表现出来,造成一种强有力的思想氛围和语言环境,使人融入其中
下面简要介绍几篇优秀的辞赋作品,以供参考。1、新浪网刊登的《乐语文赋》是一篇高考满分作文,以辞赋为体裁,创作不亚于辞赋方家,值得关注;2、中华辞赋社区刊登的花月主人创作的《相思赋》,情感细腻,文采优美,令人称道;3、中华辞赋社区刊登的王泽生创作的《木兰赋》,是爱国主义辞赋作品,文中对边塞的描写和对战场的描写很感人,通过环境刻划人物是此文的成功所在;4、百度百科刊登的天山客创作《盐湖赋》,写出西域的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堪称佳作;5、由手缺一指创作的《登大圣塔赋》,融自然景物与情感于文中,确属佳文。手缺一指(戴永斌)的赋文日益炉火纯青,说明辞赋在向精品方向发展;6、辞赋家周晓明为圣玉作的《冰影玉魂序》,文采很好,可谓序中之精品;7、由韩邦亭创作的《茗阳阁赋》,自然飘逸,写景逼真,是一篇难得的好作品。8、由兰花草创作的《茉莉花赋》,体现出了对生命的关爱,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4-11-24 09:33 , Processed in 0.143555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