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高等教育学会语文教育专业委小学语文教学法研究中心副秘书长管季超创办的公益服务教育专业网站 TEl:13971958105

教师之友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搜索
查看: 82|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盘点山西博物院的“镇馆之宝”

[复制链接]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5-3-29 11:56:46 |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倒序浏览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语文报梁朱杏. 于 2015-3-29 12:08 编辑

2013-02-16来源:中国文化传媒网

华夏文明源远流长,宛如星河,照耀着现在,也启迪着未来。希望本版推出的“美哉·华夏博物之旅”栏目如一个窗口,能让读者朋友通过博物馆和宝贵的古物遗存,领略五千年中华文明之辉煌,领略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之力量。

——编 者

如若你第一次来到华夏文明发祥地山西,那么参观山西博物院,很可能是感受这片热土人文风貌最便捷也最深刻的方式。数千年来山西的“宝贝”,都集聚于此。

山西博物院始建于1919年,如今的现代化新馆2005年在太原市汾河西岸建成开放。建筑面积5.1万平方米,由主馆和四角辅楼组成。主馆造型如斗似鼎,四翼舒展,诠释了古人对建筑“如鸟斯革,如翚斯飞”的审美取向(题图:山西博物院外景)。

山西博物院是山西省最大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中心,藏品40余万件。其中新石器时代陶寺遗址文物、商代方国文物、两周时期晋及三晋文物、北朝文物、石刻造像、山西地方陶瓷、金元戏曲文物、明清晋商文物等颇具特色,有青铜、玉器、雕塑、壁画等几类精品。

博物院主体建筑共四层,分基本陈列展览和临时陈列展览两种。

基本陈列以“晋魂”为主题,由文明摇篮、夏商踪迹、晋国霸业、民族熔炉、佛风遗韵、戏曲故乡、明清晋商等7个历史文化专题(位于第二、三层)和土木华章、山川精英、翰墨丹青、方圆世界、瓷苑艺葩等5个艺术专题(位于第四层)构成。它紧紧抓住山西历史文化长河中的“亮点”重点展示,并打破传统陈列模式,以物代史,史物结合,展示了中华五千年文明进程中山西独特的贡献。

山西博物院的临时陈列展览多在展厅一层。

接下来,让我们看看山西博物院的部分“镇馆之宝”。

(注:标题中平阳、蒲坂、安邑即为现今山西临汾、永济、夏县一带)

晋魂之源——鸟 尊

《周礼》曾记载周代宗庙礼器有“六尊六彝”,“鸟尊”即是其一。

西周初年,周成王“桐叶封弟”,将自己的同胞弟弟叔虞封到了古唐国。叔虞死后,其子燮父继承封地,因唐地境内有一条晋水,燮父开始称“晋侯”,并最终将唐国改名为“晋”,燮父成为第一位晋侯,开创了晋国将近600年的煌煌伟业。鸟尊这件高规格祭祀礼器的拥有者就是第一代晋侯燮父。

公元2000年,鸟尊于晋侯墓地114号墓出土,考古学家们最终确认这就是燮父的墓葬,从而排列出了从燮父到护送周平王东迁洛邑的晋文侯共九代晋侯的清晰世序,这不仅澄清了晋国始封地的问题,而且也弥补了晋国早期编年和史实的阙疑和空白,被评为“20世纪中国百项考古重大发现”之一。

鸟与象,是西周时期最流行的肖形装饰,尤为晋人所钟爱,此器构思奇特,将两种动物形象完美融合为一体。整件器物以昂然直立的大鸟回眸为主体造型,大鸟头部微微上昂,双眼圆睁,高冠直立,体形丰满。大鸟的尾部下弯,渐变形成象鼻,象眼象嘴俱全,活灵活现,且又形成器物的第三点支撑。在鸟尊背上,一只小鸟静静相依,成为鸟尊器盖上的捉手,腹内和盖内均有铭文“晋侯作向太室宝尊彝”,表明了这是晋国宗庙祭祀时所使用的重要礼器。鸟尊的颈、腹、背部饰有羽片纹,两翼与双腿饰有云纹,尾部饰有羽翎纹。奇特的是,鸟嘴上喙可自由启合,倾倒酒液时自动开启,复位时自动闭合,设计十分巧妙。


鳄鱼纹饰——龙形觥

“觥”是一种盛酒器,出现于商代晚期,沿用至西周早期。

该器最为可贵的是,它的装饰花纹中,惊人地出现了鳄鱼形象,觥的两侧前端,均阴线雕刻有鳄鱼纹(鼍(tuó)纹),这在国内青铜器中是独一无二的。除此,器身还有两只与鳄鱼相背而行的夔龙,令整个器物充满动感。

该器整体宛如一艘停在水里的龙舟,龇牙瞪目,凛凛威风。头上双角峙立,背部覆以长盖,盖上饰以一菌形纽,两侧均有两个贯耳,底部铸有圈足。龙形觥高昂的口部与腹腔中通连接,若要倒酒,只需捧起它的腹部逐渐倾斜就可以了,身体两侧的贯耳则可能是在加热时悬挂使用。

鼍,亦称扬子鳄,为我国特有动物,分布在长江下游地区。但这件出土于山西西部黄河沿岸的3000多年前商代青铜器上,竟出现鳄鱼纹饰。莫非,当时黄土高原气候温暖湿润,沼泽遍地,鳄鱼徜徉?

龙形觥独特的造型与花纹装饰,是商代方国文化的代表,与同时期典型的中原文化风格相区别。当时,商王朝以亳都(今河南境内)为统治中心,统治着方圆千里的土地。在中心区域之外,有许多小的方国与商朝并存,它们不断吸收中原文化,又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容。据文献记载,在今山西西部的吕梁山、黄河沿线有鬼方、甫方等方国,龙形觥有可能是他们的遗物。

机械玩具——“刖人守囿”车


何谓“刖人守囿”?据《周礼》记载,当时有五种刑戮。其中“刖人使守囿”,即受到锯足刑戮的人,让其守动物苑囿之门。“刖刑”,是砍掉受刑人左脚的一种残忍刑罚,“囿”指专门为王侯贵族饲养各种珍禽异兽的苑囿。

这件1989年出土于山西省闻喜县上郭村的西周时期的国宝“刖人守囿”车,正是“刖人使守囿”的生动体现。在这个通高9.1厘米,长13.7厘米,宽11.3厘米,仅用一只手掌就能托起的小型青铜器件上,一辆车的形象跃然眼前;在车的一侧门扇上,站立着一个头戴尖帽的“刖人”,他的左脚已经永远地失去了,在他所扶持的车身上,铸造了大大小小一共14种动物形象,飞禽走兽,猴、鸟、虎、豹,这正是只有贵族才能观赏、围猎的园林——“囿”的形象表示。全车可转动部位有15处,如门栓从刖人右臂腋下穿过,可来回穿插,控制门扉的开闭。

更令人叫绝的是车箱盖上的四个尖喙小鸟,用手一拨就轻巧地转动起来,有的甚至轻轻吹一口气,就能转动起来。在修复过程中,专家们发现鸟身内部有顶针装置,能转动但不能取下小鸟。小鸟肚内灌铅,使重心下坠,上轻下重,所以旋转起来非常灵活。铜车制造之初,完全可以因风自转。这四只鸟应该是我国“相风乌”即“侯风仪”的祖型。

该车是西周时期青铜铸造工艺和机械制造水平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文物。如此精巧复杂之青铜器,真正用途是贵族用以盛放杂器的一件小方盒,巧夺天工的设计只是为了增强把玩时的娱乐性。

待解之谜——铜牺立人擎盘

“国家大事,在祀与戎。”战国时青铜器的主要功能便是祭祀与征战,“牺”便是对祭祀所用牲畜的称谓。

1965年,山西长治分水岭126号墓出土随葬品总数达700余件,其中一件保存完好的铜牺立人擎盘显得格外引人注目。它现展出于山西博物院“晋国霸业”展厅。

铜牺立人擎盘,由牺兽、宫人和镂空圆盘三部分组成,整体造型是站在神兽背上的一名女子正举着一个镂空的圆盘。神兽装饰华丽、神态柔和;女子衣纹清晰,发丝根根可辨。更令人称奇的是,她举着的圆盘至今仍然可以随意转动,而在她手中长握了2000多年的圆柱竟然还可以拆卸!在通高仅14.5厘米的器物之上能够设计制作如此精致完美的画面,令人称奇,体现了中国青铜器制作技术的卓越水平。

宫人所站牺兽,是由古代匠工结合各种动物形象创造出的一种兼具猪、牛、熊、鼠等造型的想象中的“动物”。有学者曾认为“牺”可通“犀”,意即犀牛。但是随着近年来文物考古发掘,尤其是墓地貘尊的出土,似乎可看出牺兽的原型或许就是曾经生活在中国北方后遭灭绝的貘。不仅牺兽是个谜,整个立人擎盘器具有何功用,尚待研究。

雍容华贵——玉组佩

无论现今人们的首饰佩饰如何奢侈华丽,在3000年前的这套晋国玉组佩面前,都会黯淡无光。

西周时期,贵族间开始盛行一种由多件块玉串联组成、悬于身上的佩饰,今称之为“玉组佩”。玉组佩是国君或高级贵族区别贵贱、等级的标志和象征。到春秋时期,为了佩带者行动方便,玉组佩的组合趋向简单化,大型的玉组佩在西周昙花一现,迅速退出历史舞台。

这套大型玉组佩出土时长达两米多,从墓主人的头部一直覆盖到脚部。它由玉璜、玉珩、玉管、料珠、玛瑙管等204件各色玉饰组成,全面地展示了西周贵族用玉的规制和水平。组佩中璜的数量达45件,是迄今见到的组佩中玉璜最多者。整组玉佩结构复杂、组合规整、饰纹精湛。

这套玉组佩曾经的主人是晋国历史上第八代晋侯——晋穆侯的次夫人杨姞。杨,是西周位于今山西洪洞一带的小国。杨姞当是由杨国嫁到晋国的贵族女子,不是晋穆侯的正室。然而她却是晋侯墓地里唯一以妾的身份入葬王侯墓地的人,而且随葬规模远远超过穆侯夫人,甚至连晋穆侯本人的墓葬也显得逊色许多。这是怎样的一位次夫人,不由让人对她的身世谜题以及其时晋国与杨国,乃至周边国家的外交关系产生了无数的遐想。

小贴士

开放时间:9:00—17:00(16:00停止入馆)。每周一闭馆。

门票:免费。观众由博物院北门和东门发票处领取门票,一人一票,不可代领,当日有效。团队参观可提前预约,预约电话0351—8789555。

讲解服务:一层总服务可免费索取《参观指南》。数码式语音导览机可自动讲解,租赁费10元。总服务台提供中外文等人工讲解服务。

其他服务:提供免费寄存箱包。免费提供童车、轮椅。可拍摄,但禁止使用闪光灯、三脚架拍摄。

本帖子中包含更多资源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QQ|联系我们|手机版|Archiver|教师之友网 ( [沪ICP备13022119号]

GMT+8, 2025-2-20 10:02 , Processed in 0.068848 second(s), 2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1 Licensed

© 2001-2013 Comsenz Inc.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